挖掘《荷花》教學中的美育因素
作者:林華強 轉貼自:福建省廈門市呂嶺小學 點擊數:68挖掘《荷花》教學中的美育因素【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請在站內輸入課題關鍵字搜索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www.jcsycorp.com】
作者:林華強/孫… 文章來源:福建省廈門市呂嶺小學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課文,大多是名家名作,涉及到古今中外,涵括了天、地、人、事、物等,有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引人入勝的深邃意境,凝煉生動的優美詞句,強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就應該深刻地挖掘出教材中的審美因素,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使學生感受出作品中的真、善、美,加深對作品的認識,并從中得到教育。《荷花》是一篇能表現出賞心悅目的自然美的課文。這篇課文用生動優美的語言,按作者欣賞荷花的順序描述了公園里的一池美麗的荷花和作者看荷花時的感受。全文不到400字,卻把一池的荷花寫活了,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學習感受文章準確、生動的語言表達,積累語言。同時,讓學生欣賞荷花的美麗,體會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在教學《荷花》一課中,教師應充分挖掘課文中的美育因素,讓學生感受文章的語言美,文章的內容美,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自主審美的能力。
一、創設美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審美興趣。
對語文教學來講,學生為教師的講授所陶醉就是感染。語文教師如果能在教學中創設感染的情境,教之生情,授之生趣,充分發揮語文教學的感染力,充滿激情地進行教學,就容易激起學生美的感受和學習的熱情。因此,語文教師就可以精心設計恰當的教學情境,這對于實現語文教學中的美育滲透具有重要的作用。
1、以讀引情,呼喚美的情感。
情感性是美育的首要特性,在美育中,人的情感一旦被激發起來、活躍起來,就不僅會使受教育者的心靈喚起一種新的力量,使他“如入云煙中而為其所烘,如近朱墨處而為其染”,而且會使受教者留下持久深刻的印象。表情朗讀是一種高層次的朗讀,它具有移情的作用,能激發美感。這樣,朗讀者進行朗讀,聽者聽別人朗讀,都是一種高尚的精神享受。在指導學生美讀之前,教師嘗試著在古箏的配樂下進行了優美的、富有感情的范讀,通過自如的聲音、生動的語氣、抑揚頓挫、輕重徐疾、長短升降的音調節律,使作者的感情運動直接沖擊學生的感覺和知覺,讓學生循聲悟情,在情感共振中獲得審美情感體驗,更激發了學生想要把課文讀好、學好的強烈愿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將朗讀貫穿始終,以讀助教,誦讀不僅要求讀出聲、韻、情,還要反復吟誦,才能入境、察情。教師范讀后,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流利,并把自己喜歡的段落、句子多讀幾遍,再同桌讀、指名讀,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朗讀。在讀到“一陣微風吹過來,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時,學生搖頭晃腦,聲音高低起伏,可謂是聲情并茂,進入了身臨其境的境界,使執教者也仿佛置身于荷塘之中,師生共同得到美的享受。
2、電教展示,創設美的情境。
電教媒體最能展現光、色、形、聲的豐富變化與組合,對于創設審美化的教學情境有著無比的優越性。課前,教師引導學生去收集有關荷花的圖片、詩歌、優美的詞語、句子、段落,或者到公園去看荷花、拍荷花、畫荷花。在學習課文前,學生們利用投影儀充分交流了有關荷花的資料。為了渲染清凈悠遠的氛圍,教師接著放入一盤古箏演奏的《高山流水》的音樂磁帶,隨著清脆、幽雅的樂聲響起,伴著教師那舒緩、沉靜的朗讀聲音,把荷花隨風搖曳的各種姿態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使師生都沉浸在淡淡的荷花清香中,得到欣賞后的滿足感。見學生的情緒被大大調動起來,教師立即在屏幕上展示荷花圖,荷花圖中的荷花是靜止的,但教師針對學生的興趣,利用自己的手工特長,用白色、黃色、綠色的卡紙制作了一朵白荷花,潔白的花瓣中間有一個可愛的蓮蓬,通過幾根細線,還能控制花瓣的開合。在投影儀中,演示了含苞欲放的白荷花從挨挨擠擠的荷葉之間冒出來,慢慢的展開兩三片花瓣,接著全部展開,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紙荷花的開放使學生驚訝不已,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無須教師開口,學生們便紛紛拿出自己拍的、畫的荷花與教師競賽,邊展示邊讀課文,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把學生帶入一個美的學習情景中。這就是視聽媒介所創設的情境,推動了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并加深領會了文章的意境美,產生了強烈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