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析貴和小學孫榕婉老師執教《海底世界》一課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 教師進修學校 小學部 牛娟對于這堂觀摩教學的評價如下:
總的說來,這堂課體現了語文課的特點,上出了語文的韻味,是一堂較為成功的課堂教學,從兩方面進行評價。
值得借鑒的地方有以下四點:
一、很好地突出了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工具性體現在:教師重視字詞句的訓練,立足語文的基礎知識訓練。
從檢查預習上,可以看出教師的心思,從字音、字形、到詞義
教學有板有眼,真正作到既檢查學生的預習是否有效,又為本課學習打好基礎。在學習的過程中,品詞進行的很到位,孩子們知道抓住重點詞句進行理解,不但善于品,還能品出味道,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對句子的教學更是別具匠心,通過讀來品味,通過對比來體會(啊,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與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通過課件形象的演示來加深理解,直至熟讀成誦。每一個環節的精心設計都是著眼于學生的語文基本素養,體現了語文的工具性的特點。
人文性體現在:自始至終都讓孩子們沉浸在美的熏陶之中,使孩子們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與幸福。
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海底景致美麗得無以言表,孩子們通過賞文,看景,悟情,一次次沉浸在美感之中。這是多好的一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教育,無須強加以說教,孩子們卻其樂融融的說著、笑者、欣賞著、感動著。我想,孩子們不會忘記我曾經在某個學校的禮堂曾經學過一篇課文《海底世界》。情景交融,情隨景動,景因情美。這是一堂文字美,景色美,情感美的語文課。充分體現了語文的人文性。
二、 充分讀書,讓學生與文本交流,為學生學習提供前提。
課堂上讀書的狀態此起彼伏,不絕于耳。前后共讀書六次。
一讀:開課在觀賞聲音畫后,自由讀文,整體感知。
二讀:指名讀文,概括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