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全冊第五單元教案
第五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圍繞“可貴的親情、友情”組織專題,先后編排了《可貴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七顆鉆石》《媽媽的賬單》四篇課文,一個語文園地。前三篇是精讀課文,最后一篇是略讀課文。在第一篇和第三篇課文的后面安排了綜合性學習及提示。本次綜合性學習圍繞“感受和回報父母之愛”來編排。
有關愛的專題在前幾冊教科書里有所涉及,三年級上冊第八組編排了四篇關于“獻愛心”的課文,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從別人的故事里感受這種感情。本單元內容有所拓展,也更為深入。將課文的學習與綜合性學習活動相結合,使學生在學習課文、感受“愛與真情”的同時,能夠行動起來,在生活中深入體驗這種感情,學會表達和回報父母對自己的愛,懂得關心別人。
導語提示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生活中是否想到過回報父母的愛,能否向別人獻愛心;二是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感受人間真情。在整個單元的學習中,這兩方面的內容應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課文圍繞“愛與真情”,配合綜合性實踐活動,編排了兩篇與“父母之愛”相關的課文,其他兩篇則是關于真摯的友情和博大的愛的,以拓寬“愛與真情”的含義:在老師的啟發下,孩子們懂得了回報父母的愛;小男孩兒阮恒誤以為獻血會死,但為了挽救朋友的生命,還是毅然獻出了自己的鮮血;愛心使小水罐一次次發生著變化,帶來了種種奇跡;小彼得向母親索取勞動報酬,又在無私奉獻的母愛面前,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課文的編排為綜合性學習活動的開展奠定了比較好的基礎,可以從對課文的學習自然導向活動安排。首先引導學生們回憶、了解父母關心愛護自己的事情,并提醒學生們想一想該怎樣回報父母;然后引導學生們把自己的想法落實到行動中。需要注意的是,活動安排應考慮到特殊情況,如有的學生沒有父母,可引導學生想一想是誰像父母一樣在關心愛護著自己,從而使情況特殊的學生,同樣能夠在活動中感受愛和真情。
語文園地中安排的口語交際、習作和展示臺的內容,都是緊緊圍繞本組專題,從交流、展示綜合性學習所得的角度安排的,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平臺和展示空間,可以引導學生用多種方式匯報綜合性學習的成果。教學本組教材可用14—16課時。
17、可貴的沉默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理清課文條理,理解課文內容。
2、讓學生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學習如何去關心和愛護別人,
從而使學生懂得做子女的也應當回報父母對自己的愛。
3、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體會為什么說這種沉默是可貴的。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可貴的沉默。
2、引導學生說說什么是“沉默”?(沉默就是不說話)
3、齊讀課題,質疑。師:看到題目你有哪些問題?(為什么說沉默是可貴的呢?誰沉默?在什么情況下沉默?他們沉默時的神態怎樣?沉默之后是一種什么情景呢?……)
二、學生自學,解決疑惑。
1、課件出示自學要求:
(1)借助拼音通讀課文。把不理解的詞語畫下來。
(2)讀課文,標出自然段。
(3)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把不懂的句子做上記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