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日記》教案(精選3篇)
《寫日記》教案 篇1
教案
【教學設想】
培養(yǎng)仔細觀察的習慣,多看課外書的興趣。初步養(yǎng)成寫日記的習慣。懂得日記的內容和格式。初步學會按照日記的格式寫一則觀察日記,語句要通順,意思要連貫。
【教學過程】
1.教學什么叫日記和日記的內容。
告訴學生:寫日記一般都是記自己做過的事,也可以記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或想到的事。
2.為了防止學生記“流水帳”,教師可提問:是不是一天當中所有做過的、聽到的、看到的和想到的事都要統(tǒng)統(tǒng)幾下來呢?
學生討論。
得出結論:寫日記要有重點,選擇一天生活中自己覺得印象最深而且是最有意義的事做為日記的內容。一般來說,一天的日記寫一兩件事就行。由于記的事情少,所記的事情可以記的具體一些。
3.理解堅持寫日記是個好習慣。
(1)討論寫日記有什么好處。
(重要的事情記下來,以后可以查看,俗話說的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有意義的事情記下來,對自己是個教育。寫日記也是積累作文材料,作文練筆的好方法,作文練筆的好方法。經(jīng)常認真地寫日記,就不愁寫不好作文了。)
(2)要求學生從今天開始經(jīng)常寫日記,養(yǎng)成習慣,以后教師可以定期檢查。
4.復習日記的格式。
5.明確習作的要求。
寫一則觀察日記。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打開學生的思路:日記本來是寫當天發(fā)生的事的,今天是作文練習,可寫任何一天的事,寫明幾年幾月幾日。內容是“觀察到的事物”。如果是“事”,這件事可以在任何地方發(fā)生,如家里、上學路上、學校、公園等。如果是“物”,小動物、玩具、新開的商店都可以寫。寫什么內容想好后,注意日記的格式,再把要寫的內容寫成一段話。
6.提示學生,要寫好日記,把所記的事情寫具體,要靠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作個有心人,多留心周圍的事物,多觀察思考。
7.學生寫日記,教師巡回指導。
反思一
日記是孩子們很熟悉的寫作形式,蘇教版的習作要求比人教版更寬泛,三年級下冊習作7的《寫日記》沒有要求必須寫觀察日記,也沒有限制必須記當天發(fā)生的事,這些都讓我的教學變得更輕松自由。教材布置的習作任務這樣表述:“請你回憶一天的所見所聞、所做所想,選擇一件最有意思的事,仿照例文寫一篇日記。”例文是一件事。
據(jù)此,我的教學內容是指導學生用日記記錄事,設計了兩個教學重點:一是教學生寫什么,即幫助學生找日記的素材;二是教學生怎么寫,即幫助學生把事寫具體明白。在確定兩個教學重點的基礎上,我設計了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表達,即表達詞組——表達一句話日記——表達具體的日記。
表達詞組是為了幫助學生找素材,給學生幾個詞組:去鄉(xiāng)下、好朋友、課堂上、過生日、獲獎、洗襪子、打球、演出……省略號引導學生接下去說詞組,邊說邊回憶往事。
在學生說出一長串詞組后質疑:一天中類似的事情發(fā)生得太多了,有必要都用日記一一記錄嗎?在討論中學生認識到要記錄印象深刻的、有意義的事。至此,寫什么的教學目標達成了。
怎樣寫是另一個教學重點。我先出示四則“一句話日記”,請學生讀一讀,再模仿說。設計了分組比賽的形式,限制五分鐘內兩組車輪戰(zhàn),學生積極性高漲,說得沒完沒了,主要是任務較為簡單,只要是印象深刻的往事就能用兩三句話表達出來,不要求太長太具體。在學生意猶未盡時,我斷然截斷,拋出重點——怎么把日記寫出寫具體?于是引導學生讀教材中的例文,學習例文寫事抓住過程和人物動作、神態(tài)、心理,再給出一則一句話日記,是以放風箏為內容的,要求學生說具體。有了例文的鋪墊,孩子們口吐蓮花,把我給的三句話改得很長很具體。
再精心準備的課,上完后還是會覺得有這樣那樣的瑕疵,寫作課是第一次出去上,感覺還是引導的深度不夠,個人水平也有限,素質還有待提高吧。
反思二
1.學生寫日記之前,需要多說開拓思路,積累素材。給孩子說的時間較少,孩子思維未能完全放開。
2.日記最終要的要真情實感,本節(jié)課格式達到效果較好,但是真情實感不突出,很多孩子有編造嫌疑,以后可以根據(jù)某一具體事件進行書寫較好。
3.教師巡視時應多注重指導學生所出現(xiàn)的問題,讓問題隨著出現(xiàn)隨著解決。
4.教師板書設計良好但是未體現(xiàn)出來,后邊六個省略號太隨意,影響了課堂節(jié)奏,需要反省。
《寫日記》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 培養(yǎng)仔細觀察的習慣,多看課外書的興趣。初步養(yǎng)成寫日記的習慣。
2、 懂得日記的內容和格式。
3、 初步學會按照日記的格式寫一則觀察日記,語句要通順,意思要連貫。
二、教學重點
寫一則日記,做到格式正確,語句通順,意思連貫。
三、教學難點
內容的選擇和安排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1、 教學什么叫日記和日記的內容。
⑴、 聯(lián)系本單元學過的《雷鋒日記》和《不合群的小蝌蚪》,告訴學生:寫日記一般都是記自己做過的事,也可以記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或想到的事。
⑵、 為了防止學生記“流水帳”,教師可提問“是不是一天當中所有做過的、聽到的、看到的和想到的事都要統(tǒng)統(tǒng)幾下來呢?”
⑶、 學生討論。
得出結論:寫日記要有重點,選擇一天生活中自己覺得印象最深而且是最有意義的事做為日記的內容。一般來說,一天的日記寫一兩件事就行。由于記的事情少,所記的事情可以記的具體一些。
2、”理解堅持寫日記是個好習慣“。
⑴、 討論寫日記有什么好處。
(重要的事情幾下來,以后可以查看,俗話說的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有意義的事情記下來,對自己是個教育。寫日記也是積累作文材料,作文練筆的好方法,作文練筆的好方法。經(jīng)常認真地寫日記,就不愁寫不好作文了。
⑵、 要求學生從今天開始經(jīng)常寫日記,養(yǎng)成習慣,以后教師可以定期檢查。
3、復習日記的格式
4、明確習作的要求
寫一則觀察日記。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打開學生的思路:日記本來是寫當天發(fā)生的事的,今天是作文練習,可寫任何一天的事,寫明幾年幾月幾日。內容是“觀察到的事物”。如果是“事”,這件事可以在任何地方發(fā)生,如家里、上學路上、學校、公園等。如果是“物”,小動物、玩具、新開的商店都可以寫。寫什么內容想好后,注意日記的格式,再把要寫的內容寫成一段話。
4、 提示學生,要寫好日記,把所記的事情寫具體,要靠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作個有心人,多留心周圍的事物,多觀察思考。
5、 學生寫日記,教師巡回指導。
第二課時
(學生互評日記,教師指導,學生自行修改)
◆[2003-12-6]
《寫日記》教案 篇3
佚名
教學要求:
1、能掌握日記的格式,并養(yǎng)成勤寫日記的好習慣。
2、能知道日記的內容比較廣泛。
3、能了解這則日記的內容及敘述順序。
4、能按要求寫一則簡單的日記,特別要注意把事情經(jīng)過寫清楚。
教學過程 :
一、讓學生弄清日記的格式
1、同學們,你們還記得所學的日記的格式嗎?
2、指名學生回答。
3、我們不妨再看看例文的格式。
4、教師小結。
二、使學生明白寫日記的內容
1、觀察插圖,看看:圖上畫了哪些人?主要人物是誰?他在做什么?
2、閱讀例文,想想:這則日記寫的是意見什么事?
3、朗讀書上的分析部分,說說日記的內容包含哪些?
三、引導學生了解日記的選材
1、設疑:既然日記的內容十分廣泛,是不是不加選擇,件件事都要寫呢?
2、學生同桌討論,交換意見。
3、教師不忙下結論,要求學生默讀課文,思考作者為什么寫“吃桃子”這件事?
4、師生交流,共同小結:選擇的材料要有意義,不應該胡亂編造。
5、學生討論交流。
四、引導學生掌握敘述的順序。
五、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1、教師講解一些中外作家勤寫日記的小故事。
2、師生共同談寫日記的好處。
3、號召學生養(yǎng)成勤寫日記的好習慣,讓學生談談今后將如何寫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