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產》教案(精選12篇)
《特產》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實物,讓幼兒知道江陰有哪些食用的特產和日用的特色制品。
2、品嘗江陰特產:馬蹄酥,讓幼兒體驗江陰特產的味美特點,并回憶其他的特色制品。
3、引導幼兒更深地了解江陰,增進熱愛江陰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各種可吃的'特產:如馬蹄酥等實物。
2、其他的特色制品。
活動過程:
1、出示江陰特產的實物,提問:
“這是什么?平時見過嗎?吃過嗎?什么味道?好吃嗎?(通過討論,引導幼兒回憶平時吃時的美味。)
2、小結:這些東西是我們江陰的特產。
3、請幼兒品嘗江陰特產:
“現在,要請我們小朋友來嘗一嘗江陰的特產,吃完了告訴我是什么味道?在我們的家鄉江陰有那么多好吃的特產,你心里有什么感受,請告訴大家?”(幼兒品嘗特產,并且討論)
4、請幼兒說說除了這些,還吃過哪些江陰特產?(幼兒自由討論,如蘿卜干、花生糖、芝麻片等等)
5、教師小結:這些好吃的東西,是我們江陰的特色,特別是江陰蘿卜干聞名各地,很多外地的游客到我們江陰來旅游時都要帶一些回家,我們江陰的特產在全國可有名啦!
6、幼兒討論:江陰除了這些有特色的食品外,還有哪些日用的特色制品?(如:梳篦等)
7、活動延伸:畫特產
“請小朋友把自己吃過的、用過的江陰有名的特產都畫下來,我們送去給廣告公司,為我們江陰這么有名的特產做做廣告,請更多的外地客人來吃、來購買吧!”
活動反思:
具有代表性的江陰特產有馬蹄酥、杜酒、刀魚等,在原來,這些特產聞名全國,但隨著生活水平的變化,這些特產經歷了一個由盛到衰的過程。鎦在,說起江陰特產,全國人民并沒有忘記,而我們的孩子在平時的生活中卻并不知道。
《特產》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使幼兒初步了解祖國的著名物產及產地,激發愛祖國的情感。
2、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3、探索、發現生活中特產的多樣性。
4、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師生及家長一起搜集祖國各地著名物產的圖片、實物及文字資料,請家長給幼兒講自己老家的著名土特產(特點和用途)。
2、一張大的中國行政區地圖(自畫)。
活動過程
1、談話“祖國各地的.物產”。師生一起討論自己知道的著名物產:名稱、產地、特點、用途等。
2、展覽會“我國的物產真豐富”。具體做法及過程可參考“家鄉小游之二——家鄉的土特產”。
3、制作“祖國物產圖”。教師指導幼兒繪制物產標志圖形,將它們分別貼在(或畫在)全國地圖的相應省區。將物產圖掛在墻上一起觀看。
4.師幼共同學習兒歌
《家鄉特產多又多》
說特產,夸家鄉,山東是個好地方。
土特產品真不少,說起家鄉真自豪。
章丘大蔥嶗山水,丘陵小棗甜又脆。
龍口粉絲滑又爽,蒼山大蒜辣歪嘴。
淄博陶瓷東阿膠,還有大澤山的甜葡萄。
家鄉特產數不完,幸福生活比蜜甜,比蜜甜!
游戲:
特產專賣店
我們的本領真大,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今天有旅游團要到我們專賣店買特產呢,我們就來當回營業員,把特產怎么吃、有幾種吃法、吃了有什么作用、要注意的地方介紹給游客。還要提醒大家,我們是文明的世博小市民,顧客進店要有禮貌。
活動延伸
1、幼兒向家長講述特產的名稱。
2、查找資料進一步了解家鄉特產。
3、運用特產進行粘貼。
《特產》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在"我是中國人"的主題活動中,孩子們對"旅游去"的活動非常感興趣,他們交流著各自的旅行過的地方,回憶著愉快的旅游經歷,顯得意猶未盡,對于大班的孩子來說,旅游能夠開拓他們的眼界,豐富他們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旅游中一些"不可預測"的小意外能夠提高孩子們應對突發事件的意識,有利于自理能力和自我服務意識的培養,滿足大班幼兒的發展需要。
于是,我們將"中國好玩的地方"作為我們設計教學的主題,一方面,通過旅游簡報制作、資料收集、照片展示和模型搭建豐富幼兒有關旅游的經驗,使他們對中國幾個典型的旅游勝地的氣候、名勝、特產等有初步的了解;另一方面,通過采訪、資料收集等途徑就"旅行中的快樂和煩惱"展開調查和討論。了解旅游的意義和人們喜愛旅游的理由,了解在旅游途中可能遇到的突發情況等等。最后,通過一系列預設活動來解決這些問題。
活動目標:
1、了解去不同的地方旅游會遇到不同的問題,并能為這些問題找到解決的辦法。
2、嘗試自己準備旅游物品。
3、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4、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6、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7、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活動準備:
1、在教室區角內搭建中國有代表性的旅游景點,如北京、海南、哈爾濱、上海等等
2、提供各種旅行中可能用到的物品,如游泳衣、墨鏡、帽子、拐杖、相機、羽絨服、暈船藥、運動鞋
3、幼兒人手一個雙肩背包
活動過程:
一、
1、今天那么多客人老師來到我們教室,都覺得我們搭的模型真漂亮。請你們來介紹一下。(引導幼兒講出該旅游地有哪些好玩的項目和氣候特點)
2、那么多好玩的地方,你最想去哪里呢?
3、如果請你去這個地方旅游,你覺得要帶好什么東西呢?
二、
1、想去同一個地方旅游的小朋友可以在一起討論一下,列一張采購清單。
2、一起去商場采購你們需要的東西,如果沒有找到,可以在清單上圈出來。
三、
1、你們準備去哪里旅游?帶了哪些東西?
2、為什么要帶這些東西呢?
3、在討論和采購的時候有沒有發生爭議呢?講講你們的理由
四、
1、今天你們動了很多的腦筋,下次你們可以出一份關于這些地方的旅游秘籍,以后哪個小朋友要去這些地方旅游,就可以把你們的經驗告訴他。
2、下次和爸爸媽媽出去旅游的時候,也可以自己動手整理自己的東西。
活動反思:
旅游計劃書這課是以設計、撰寫旅游計劃書為主線,通過上網查詢天氣、列車時刻表和景點介紹等資源,使學生對利用搜索引擎搜索網上資料的操作技能進一步熟練。本節課我首先提出一個問題:我們快要放寒假了,同學們想出去旅游嗎,你想到哪旅游?學生紛紛討論要到大城市去、到海邊城市、到香港、澳門等旅游。加入身邊只有6000元,為了能玩的開心,我要進行一下計劃,寫一份旅游計劃書,以便合理地安排旅游時間和行程。不知道同學們愿不愿意幫老師一起寫這個計劃書呢?如果我們的同學有感興趣的路線,也可以提出來,那么同樣是6000元的經費,如何安排才行?學生各抒己見(云南,海南,香港,西安……)鍛煉學生的自主性,同時鍛煉小組的組織能力和工作分配能力。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交通工具以及景點安排的搜索及安排。選擇交通工具,一方面鍛煉學生的自主性,對事情考慮的周全性,一方面也用網絡開始嘗試尋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景點資料查詢,學生查找相關景點的內容,進行取舍。一方面提高搜索能力,一方面讓學生體會風絡的無邊魅力。最后撰寫計劃書,安排每日行程。這個環節一方面鍛煉學生對已有信息的判斷、選擇、加工、整理能力?傊,通過本課的學習,既鍛煉學生的評價能力,又展示學生的表達能力。
在作品展示教學環節,各小組選出最好的旅游計劃書,展示給同學們看。大家評一評哪個計劃書最有創意,哪個最合理,哪個最美觀,哪個最詳細……這個環節一方面鍛煉學生對已有信息的判斷、選擇、加工、整理能力,鍛煉學生的評價能力和展示表達能力。但其中也有一些問題:小組活躍的同學與沉默寡言的學生形成鮮明的對比。這些同學家庭因素,外出旅游多、見多識廣、性格開朗,具有主導權和話語權,而另外學生則處于被動地步,應該重新調整小組人員的組成。
《特產》教案 篇4
活動目的:
1.了解家鄉的特產,曾進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2.培養幼兒的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課本。
活動步驟:
1.談話導入主題。
小朋友,你的家在哪里呀,你的家鄉有什么特產呢?知道什么叫特產嗎?特產就是特有的或是特別有名的`產品,并且是別的地方很少有的產品。
2.打開課本,讓幼兒觀察畫面。
1)你認識這些產品嗎?能說出他們的名稱嗎?你的家鄉有沒有這樣的產品?
2)你的家鄉主要生產什么呢?能說說它的特點以及營養價值嗎?
3)小組互相交流。
4)讓幼兒在大家面前介紹自己家鄉的土特產。
3.教師小結:
小朋友說的很好,因為每個地方的土質都不一樣,而每一種土產品都必須在適合它的土壤里才能生長旺盛。因此,我們要以自己家鄉有這樣的土特產自豪。
活動建議:
組織幼兒進行一次"家鄉的特產"演講比賽,鍛煉幼兒的表達能力。
《特產》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斜橋榨菜是家鄉的土特產,許多人都喜歡吃斜橋榨菜。
2、嘗試制作各種榨菜食品。
3、為自己的家鄉感到自豪,增進愛家鄉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各種榨菜食品供幼兒品嘗。
2、制作榨菜的流程錄象。
3、腌制好的榨菜若干。
4、干凈的碟子、水果刀每人一份,抹布每組一塊。
5、各種榨菜食品的包裝袋若干。
活動過程
一、品嘗榨菜食品,知道榨菜是家鄉的`土特產。
聽說美食展開始了,這次很特別,可以品嘗外還可學做美食,你們想去美食展嗎?今天老師帶你們去看看。我們出發吧。(一起出發來到活動室。)
今天的美食展上有什么好吃的食品,請你們先嘗一嘗,然后說說自己吃了什么,味道怎樣。(選一種嘗)
1、幼兒品嘗榨菜食品。
2、你剛才吃了什么?味道怎樣?(交流自己吃的感覺。)
3、榨菜條辣乎乎、榨菜片甜津津、榨菜丁微辣稍甜,味道真好。你們知道這些是哪里生產的嗎?
(讓幼兒知道榨菜食品我們斜橋制作的,是家鄉的土特產)
4、你們喜歡吃這些榨菜食品嗎?
(這些榨菜食品真好吃,不僅我們這里的人們愛吃,就連城市的人、還有外國人都很喜歡吃。)
5、這么好吃的榨菜食品是怎么做出來的,誰知道?
6、觀看榨菜制作錄象。
7、我們斜橋人真了不起,你也是斜橋人你高興嗎?
二、制作榨菜。
1、嘗好了美味的榨菜食品,該來學做美味的榨菜食品了。展區已經準備了腌制好的榨菜和包裝袋,誰來說說怎么做?
2、老師講解并提要求:
(1)想好做什么榨菜食品;
(2)切榨菜:先切成片,在切成條;如果做榨菜丁的切片時稍大一些,在切成丁。切時小心,注意安全;
(3)包裝:張開包裝袋,將切好的榨菜放如袋中;
(4)封口:用毛巾檫干后粘住。
(5)做好一種后可選擇再做一種。
(6)做好后將桌上的東西收拾好
三、分享
1、說說自己做了什么榨菜食品。
2、將自己制作好的榨菜放相應的筐內,讓下次來的客人品嘗。
3、現在我們去把這好消息告訴其他的朋友,讓他們也來嘗一嘗我們的斜橋榨菜,學一學制作美味的斜橋榨菜,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們的斜橋榨菜。
《特產》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了解常見的家鄉土特產,嘗試給土特產分類。
2、知道家鄉物產很豐富,產生作為山東人的自豪感。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家長帶幼兒參觀農貿市場或超市,幫助幼兒填寫調查表一份,協助收集實物特產。
2、各地土特產圖片,如:樂陵小棗、煙臺蘋果、肥城桃子、萊陽梨、章丘大蔥、濰坊風箏、菏澤牡丹等(見幼兒活動資源包)。
活動過程
1、了解家鄉的土特產,引導幼兒觀察收集的土特產實物,了解各地土特產的名稱及外形特征。
提問:小朋友,你們知道什么是土特產嗎?你認識哪些土特產?你知道我們的家鄉都有哪些土特產?你最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小結:土特產指一個地區特有的或特別著名的產品:如農產品(水果、蔬菜)、紡織品(衣服、布料)、工藝品(風箏、泥塑等)。
2、知道山東的土特產很豐富,感受土特產的不同,嘗試對土特產進行分類并記錄。
。1)觀察分享幼兒的土特產調查表,說說土特產都有哪幾類。
。2)出示各種土特產圖片,鼓勵幼兒有序地將特產按照顏色、名稱、作用、食用方法等標準分類擺放,并嘗試記錄。
。3)相互交流自己的收獲,說說自己是怎樣分類擺放的',理由是什么,如:分類標準是水果、蔬菜、糧食,或吃的、用的、玩的等。
3、欣賞兒歌夸家鄉,進一步了解各地土特產。
活動延伸:
特產自主品嘗會,請幼兒品嘗、欣賞土特產,初步感受特產的不同。
《特產》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了解幾種家鄉的特產,嘗試給特產分類。
2.知道家鄉物產很豐富,產生做山東人的自豪感。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家長帶幼兒參觀農貿市場或超市,并幫助幼兒填寫調查表一份。
2.家長協助收集物產的實物或圖片,如章丘大蔥、煙臺蘋果、肥城桃、棗莊石榴、阿膠棗、濰坊風箏、菏澤牡丹等......
3. 中國地圖一幅。
4.掛圖《特產多又多》,ppt課件.
活動內容:
師導入以談話的形式引出課題。
小朋友,你們和媽媽或爸爸到農貿市場或超市了沒有?
小朋友回答(去了)。師問:“小朋友,超市里邊是不是擺放了很多東西?(是)你們是不是發現了很多的特產?(是).
一、觀看影片。
引導幼兒說出特產名稱;播放超市水果蔬菜擺放圖片。
讓幼兒觀察這是什么地方?(超市).這里是不是有很多特產(水果、蔬菜),你們在超市里是不是看見了這些特產?(是)出示特產圖片依次引導幼兒說出(章丘大蔥、阿膠棗;煙臺蘋果.肥城桃子.棗莊石榴..濰坊風箏.菏澤牡丹等)小朋友,這風箏和牡丹漂亮嗎?(漂亮)。這些都是我們家鄉的特產.
二、分享幼兒收集的特產實物.了解各種家鄉的名稱。
1.幼兒拿著自己記錄的調查表,相互交流自己的參觀收獲。
2.請幼兒將收集的特產擺放在活動室內,仔細觀察特產的外形特征,說說特產的`名字,自己在那里收集到的?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
三、嘗試對特產進行分類記錄。
請幼兒有序的將特產分類擺放,并相互討論特產分類依據如;水果;蔬菜;糧食;或吃的用的;玩的等
四、說說自己喜歡那種特產為什么?
請幼兒品嘗;欣賞土特產,初步感受特產的不同,知道特產是某種物品在某個特定地區生長或制作的。
五、欣賞兒歌:進一步了解各地特產。
家鄉特產多又多
說特產,夸家鄉,山東是個好地方。
土特產品真不少,說起家鄉真自豪。
章丘大蔥嶗山水,樂陵小棗甜又脆。
龍口粉絲滑又爽,蒼山大蒜辣歪嘴。
淄博陶瓷東阿膠,還有大澤山的甜葡萄。
家鄉特產數不完,幸福生活比蜜甜比蜜甜!
小朋友們欣賞完這首兒歌。你們進一步了解各地特產,作為山東人我們感到非常的自豪。因為我們家鄉的物產很豐富。數也數不完!
《特產》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青島的土特產非常多:海米、魷魚絲、嶗山茶、嶗山櫻桃、大澤山葡萄、膠州大白菜…… 這些土特產不僅豐富了島城人民的物質生活,而且提升了青島的城市知名度。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近郊游、采摘活動等成為家庭假日休閑的好方式,幼兒對北宅的櫻桃、大澤山的葡萄、紅島的蛤蜊等比較熟悉。但是,有一些知名的家鄉特產幼兒不太了解,如王哥莊饅頭、馬家溝芹菜等。本次活動通過收集、品嘗、交流等形式,幫助幼兒了解家鄉特產的豐富多樣,知道不同地域的特產,進而對家鄉物產豐富產生自豪感。
活動目標:
1、認識家鄉的主要特產,能說出各種特產的名稱,嘗試給特產分類。
2、能夠用較完整、連貫的語言向大家介紹家鄉特產的主要特色及主要產區。
3、感受家鄉特產的.豐富多樣,為家鄉感到自豪
活動準備:
1、家鄉土特產的包裝盒、實物或圖片,幼兒參與采摘活動的照片,青島特色商店的圖片,”幼兒學習材料”一《我受家鄉)
2、幼兒提前了解自己帶來的土特產。
活動建議:
1、出示青島特產商店的圖片,引導幼兒了解什么是特產,請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持產。提問:這是什么地方?這個商店是賣什么的?你知道什么是青島特產嗎?你帶來的青島特產是什么?
小結:青島特產就是青島特有的、有特色的東西,如海米,蛤蜊肉、啤酒,嶗山茶等,這些特產不僅我們青島人喜歡,很多來青島旅游的外地朋友也會買一些帶回去給家人、朋友分享。
2、師幼共同品嘗大家帶來的特產,了解家鄉特產的特別之處。
教師可與幼兒相互交流:你吃(喝)的是什么?它是什么味道?它有什么特別?它的主要產區是家鄉哪個地方?
3、出示各種特產的圖片,鼓勵幼兒按照蔬菜、水果、飲品、海鮮等類別對家鄉特產進行簡單的分類。
4、引導幼兒閱讀《我愛家鄉》第 17 頁,結合圖片說一說家鄉各種特產的主要產區,進一步感受家鄉特產的豐富。
《特產》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橘子的主要特征和橘子酸酸甜甜的味道。
2.愿意參加剝橘子的活動,學習用語言講述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每組一只筐,內裝與本組幼兒人數相等的橘子、蘋果。
2.PPT3.每組一個餐點盤。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
師:小朋友們,現在我們來猜一個謎語:黃橙橙的壇子,盛滿水晶餃子。吃掉水晶餃子,吐出粒粒珠子。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水果嗎?
二、感知橘子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
師:"你們看過哪些顏色的橘子呀?"
幼:"綠色、黃色、黃色加綠色、橘黃色。"
師:"那橘子是什么樣的呀?"
幼:"圓圓的、扁扁的。"
師:橘子底端還有什么?頂端有什么?
引導幼兒說出肚臍眼和按鈕
師:"那我們把話連起來說一說好嗎?"
幼:"好。"師幼一起說橘子是圓圓的、扁扁的,身上還有肚臍眼和按鈕。
2.摸一摸
師:現在我們拿起你身邊的橘子摸一摸,橘子摸上去是什么感覺?(軟軟的)蘋果摸上去是什么感覺?
教師小結:橘子摸上去比蘋果軟。
3.聞一聞
師:小朋友們現在我們再來聞一聞橘子是什么味道呢?(清香味)
三、感受橘子的內部特征。
師:"那橘子里面是什么樣的呀?(說什么的都有)
師:"那我們把它剝開看看里面究竟是什么樣的?"
師:"我們先從有肚臍眼的.這一面開始剝,還是從有按鈕的這邊開始剝呢?"
幼:"肚臍眼。"
師:"那老師來試一試看是不是從這面開始剝好剝些。"(一邊剝一邊說;橘子橘子圓圓,橘子橘子扁扁,剝開黃黃的橘子皮,看看像什么呀?)
幼:"花。"
師:"花兒花兒開開,哎,開出了什么呀?"
幼:"橘子。"
師:"這像什么呀?"
幼:"月亮、小船。
師:橘子橘子圓圓,橘子橘子扁扁,剝開黃黃的橘子皮,咋看像朵花,花兒花兒開開,開出許多小船(月亮),小船開到哪?(月亮走到哪?),寶寶嘴里邊。
教師小結:
橘子的肉是橘黃色的,一瓣一瓣像月亮、像小船,水分多;有點酸、有點甜;有的橘子有種子,種子像一顆顆白色的珠子;吃的時候要吐出來,我們大家都喜歡吃橘子。
四、引導幼兒說一說
師:"小朋友你們還吃過哪些東西是用橘子做的呀?"
幼:"橘子罐頭、橘子糖、果凍、橘子汁、棒冰等。"
師:"小朋友們真棒,說出了這么多橘子做成的食品。
教師小結:
橘子可以做出這么多好吃的,我們的橘子皮也是有用的哦!它可以用來泡茶、放在冰箱里面除異味、預防暈車、治咳嗽、可以用來做菜、煲湯
五、游戲剝橘子。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許多的橘子寶寶,它們有大、有小,我們來比一比看哪組先剝完。"
師:"我們把剝下來的橘子皮放在哪里呀?"
幼:"垃圾桶里。"
師:"今天我們不把它摔到垃圾桶里,我們就把它放在盤子里,它可是有用的哦!"
六、大家共同分享品嘗橘子酸酸甜甜的味道。
師:"小朋友們想不想嘗一嘗看橘子是什么味道的啊?"
幼:"想。"
師:"那我們來嘗一嘗。"
師:"橘子是什么味道的啊?"
幼:"酸酸甜甜的。"
師:我們的爸爸媽媽平常照顧我們很辛苦,現在我們拿著我們剝好的橘子送到爸爸媽媽嘴里,讓他們也嘗一嘗酸酸甜甜的橘子吧。
教學反思:
秋天來了,許多的水果都成熟了,本次教學活動選擇的教學材料是橘子,此材料貼近幼兒的生活,又豐富了幼兒的知識經驗,幼兒對自己熟悉的事物能產生積極的興趣。
活動開始我采用猜一猜的導入方法“猜一猜老師袋子里放了什么好吃的東西”,讓幼兒思考有什么感知的方法知道袋子里藏的是什么,許多幼兒都能通過“摸一摸”“聞一聞”去探索。
《特產》教案 篇10
設計背景
結合“十一”國慶節,圍繞“愛”為中心,引導幼兒感知祖國的美好,激發幼兒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目標
1.觀察畫面,識別“愛、鳥兒、魚兒、蚯蚓、蜜蜂”等字、詞。
2.能用“愛”的句式正確地講述事物之間的關系,并能用此句式仿編詩歌。
3.能遵守游戲規則,學習依次輪流接說,不重復別人說的短句。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識別“愛、鳥兒、魚兒、蚯蚓、蜜蜂”等漢字;能用“愛”的句式正確地講述事物之間的關系。
難點:能用“愛”的句式仿編詩歌。
活動準備
1.字卡:愛、鳥兒、魚兒、蚯蚓、蜜蜂、藍天、江河、泥土、花朵、小朋友、祖國。
2.小圖片:鳥兒、魚兒、蚯蚓、蜜蜂、藍天、江河、泥土、花朵、小朋友、中國地圖。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感知圖片,初步了解兒歌內容。
1.連線游戲:教師出示圖片鳥兒、魚兒、蚯蚓、蜜蜂、藍天、江河、泥土、花朵,請幼兒將有聯系的事物進行連線。初步理解兒歌內容,如“鳥兒和藍天”等。
2.教師把相對應的圖片按詩歌的順序擺放好,引導幼兒按圖片說出兒歌的內容。如“鳥兒和藍天在一起”等。
(二)引導幼兒觀察圖片,朗誦兒歌,進一步理解兒歌內容。
1.教師有表情地朗誦兒歌《從小愛祖國》。
2.教師帶來幼兒看圖念兒歌。
(三)教師借助字卡讓幼兒閱讀漢字,探索運用多用方式朗讀兒歌。
1.教師出示字卡“愛“,放在第一排圖片的中間,請幼兒猜一猜。教師:這個漢字表示什么意思?
2.帶領幼兒閱讀第一排圖夾文兒歌。
3.教師出示“鳥兒、魚兒、蚯蚓、蜜蜂、藍天、江河、泥土、花朵、小朋友、祖國“,以相應的方法帶來幼兒閱讀后面的詩句。
(四)啟發幼兒仿編兒歌,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1.教師:除了鳥兒愛藍天、魚兒愛江河等,你還知道“愛”呢?
2.教師用簡筆畫記錄幼兒仿編的內容,并帶領幼兒一起朗讀兒歌。
例:青蛙愛荷葉火車愛軌道 寶寶愛媽媽兔子愛蘿卜 小朋友愛老師 公雞愛蟲子 小貓愛小魚。
活動延伸:
1.區角活動:在科學區展示動物和動物的家的相關圖片,讓幼兒匹配,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
2.將字卡投放語言區,供幼兒閱讀。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主要問題這首詩歌的詩句比較樸實、淺顯易懂,從小動物愛的事情過渡到我們好兒童,從小愛祖國,在結束句中點名主題。
為了讓孩子更快、更好地學會詩歌《從小愛祖國》,我利用圖片的形式,依次出現在背景圖上,孩子根據我的提問,很快說出前幾行詩句,在詩歌的最后一句教學中,出現了問題。當我問到“小朋友愛什么?”好幾個小朋友的回答是“老師、媽媽!”于是,我出示了最后一句的圖片,讓孩子學習最后一句“我們好兒童,從小愛祖國。”但是從孩子們的眼神中,我發現孩子不清楚什么叫做“祖國”,我及時為孩子們講解了“祖國”的含義,“祖國就是說祖先一直代代居住生活、自己也出生在那里的地方,我們的國家是中國,所以中國就是我們的祖國!痹谖业慕忉屜,一些孩子已經明白詩句的意思,但是還有個別孩子似懂非懂,對祖國的含義還是有些模糊。
本節活動中,我打破了以往的詩歌教學模式,把語言與藝術充分地結合起來,而且給了孩子們充分的表述空間、展示機會,孩子學習積極性很高。不過 “祖國”這個詞語,孩子們是第一次聽到、說到,所以難免對祖國的定義不太清晰。在我的講解下,部分孩子能夠理解,但是個別孩子由于年齡特征、認知水平的局限,還是不太理解“我們好兒童,從小愛祖國”這句話,每當孩子們念到這句話時,就會有斷頓。對祖國的理解只是初步的認知,沒有產生熱愛祖國的情感,這就需要老師課后繼續延伸教育,讓孩子感知祖國的美好,激發幼兒愛祖國的情感。
如果讓我重新再上這節課,我會在策略方面多下功夫:
1.在語言區投放了詩歌《從小愛祖國》的圖片,孩子們在講述詩歌中可以進一步地學習詩歌,理解詩歌。投放孩子們到各地旅游的照片,引導孩子相互講述在祖國各地旅游的所見所聞,感受到身為中國人的自豪;
2.閱讀區投放祖國各地風景、民族服飾、特產等圖片,讓孩子感知祖國的美麗與富饒,萌發從小愛祖國的意識;3.表演區提供了《我們的祖國是花園》、《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國》歌曲CD,還有道具如紗巾、彩條、民族服飾、樂器等,孩子們在歡樂的表演中,理解祖國的含義,產生對祖國濃濃的愛意。
《特產》教案 篇11
單元說明:
本單元是開放單元,主題是"特產",由一幅主體畫頁,一篇自讀課文,兩首古詩和一系列語文實踐活動組成。
教學目標:
1.通過搜集資料,使學生了解全國各地豐富的特產,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閱讀《我愛故鄉的楊梅》,了解課文從兩個方面抓住特點來描寫故鄉的楊梅,體會作者對故鄉的熱愛。
3.口語訓練:做一名小導游,向大家介紹自己家鄉的一種特產。
4.為自己家鄉的特產寫一份廣告。
教學準備:
學生收集有關家鄉特產的資料。
教學課時:4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找出自己熟悉的水果和產地。
2.再查找資料,了解其它水果產地,多了解一些物產的產地。
導學過程:
一、問題激趣,導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喜歡吃什么水果呢?知道它們產于何地呢?
二、組織學習活動,積累知識。
1.指導學生把自己熟悉的水果和產地連起來。
2.全班交流完成情況。
3.根據查閱的資料說說還有哪些地方產什么水果?還可引導學生說說文中水果的其它產地?
4.引導學生寫出文中a2課題物產的產地,鼓勵學生多寫。
5.交流學生所寫的內容,隨機指導學生把產地定正確。
6.學生獨立完成a3,畫出各組中不是同一類的特產。
7.交流學生完成情況,并引導說出為什么?
三、小結點撥。
四、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導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喜歡家鄉嗎?知道家鄉有什么特產嗎?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二首古詩都和江南水鄉的特點有關系?想讀讀嗎?
二、引導古詩,了解大意,體會感情。
1.學生自己讀二首古詩,自學不認識的字詞。
2.同桌互說詩的大意。
3.全班交流,指名說出二首古詩的大意。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二首詩。
5.配樂朗讀,創設情境,學生談從詩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導學生體會詩中表達的感情。
6.全班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詩。
三、引導學習閱讀課文《我愛故鄉的楊梅》。
1.學生自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自學。
2.默讀課文,說說課文按怎樣的順序敘述的?
3.重點讀讀自己喜歡的部分,說說為什么喜歡?
根據學生回答,指導感情朗讀課文。并抓住重點詞句通過刪詞換詞等方法讓學生體會語句的優美。
四、總結,布置作業。
第三課時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導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學習內容。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從古詩和和閱讀課文中感受到了故鄉鱸魚的美,楊梅的甜潤,這節課我們也來向大家介紹介紹家鄉的特產。
二、介紹家鄉特產,為寫打基礎。
1.引導學生回顧《我愛故鄉的楊梅》一文,說說作者抓住了楊梅的哪三方面特點來介紹的?
2.學習作者介紹楊梅的方法,現在如果你是一名小導游,你怎樣向客人介紹自己家鄉的一種特產呢?先在小組討論,互相說說。
3.全班推薦幾名學生當小導游給大家介紹。
三、引導交流,學生通過問、查后對本地特產的介紹。
四、潛移默化,引導寫作。
1.剛才我們在班里向大家介紹了自己家鄉的特產,還了解了本地的特產,如果要讓全國各地的人都了解自己家鄉的特產怎么辦呢?
2.為了讓所有的人了解我們家鄉的特產,我們想了很多辦法,現在我想讓大家為家鄉的特產寫一份廣告或產品介紹,你們有沒有信心。那么廣告詞或產品介紹怎么寫呢?
3.引導學生回憶印象深刻的廣告用語或產品介紹,點撥這些廣告或產品介紹主要是抓住產品的特點,用簡單的詞語或句子高度概括,并且要配合生動活潑的畫面。
4.學生構思作文。
五、巡視點撥。
第四課時
一、學生繼續寫作文。
二、教師巡視、指導。
三、交流寫好的作文。
《特產》教案 篇12
單元說明:
本單元是開放單元,主題是“特產”,由一幅主體畫頁、一篇自讀課文、兩首古詩和一系列語文實踐活動組成。綜合實踐活動設計了搜集資料、口頭和文字描繪特產等學習活動,不僅可以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課時安排:4課時
第一課時:了解祖國各地的特產
第二課時:學習《故鄉的楊梅》介紹自己家鄉的特產
第三、四課時:初顯身手、筆下生花
課題:特產
教材分析:
本課由幾個系列版塊組成。連線,把水果和最有名的產地連起來;寫物產的產地;找找不是同類的特產;學習古詩。使學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特產,我國各地的特產有什么。學習《故鄉的楊梅》,向客人介紹自己家鄉的一種特產,為家鄉特產寫廣告。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教學目標:
1.通過搜集資料,使學生了解全國各地豐富的特產,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閱讀《我愛故鄉的楊梅》,了解課文從兩個方面抓住特點來描寫故鄉的楊梅,體會作者對故鄉的熱愛。
3.口語訓練:做一名小導游,向大家介紹自己家鄉的一種特產。為自己家鄉的特產寫一份廣告。
教學重點、難點:了解家鄉的特產,會介紹自己家鄉的特產
教學策略:
本課教學可以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問一問學生知道哪些水果。課前讓學生查找資料,了解這些水果的產地,觀察中國地圖,了解自己不明白的問題。教學中,給學生充分的了解時間,讓學生自己質疑、解疑。
教學準備:教師:中國地圖、投影儀
學生:課前查找相關資料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了解祖國各地的特產
教學過程:
一、導課
今天我們學習第七單元《特產》板書課題,你知道什么叫特產嗎?
二、新授
1.你知道哪些特產?它們的產地分別在哪?
出示中國地圖,認識地圖
介紹課前自己搜集的資料
2.游戲:猜謎語
?了?袍子?彎彎像月亮,
是?白胖子?短短像?瓜?
去了白胖子?少?穿?衣?
是?黑?子。?大衣。
謎?:荔枝謎?:香蕉
身材?又
穿著紫衣裳?
?我像竹竿?
?是甜又甜。
謎?:甘蔗
你知道它們的產地嗎?在地圖上指一指。
連線:哈密瓜龍眼甘蔗紅橘鴨梨菠蘿
福建新疆河北廣西貴州四川
3.投影出示:寫一寫下列物產的產地
絲綢----- 辣椒------- 枸杞------
茶葉----- 香菇----- -----
自由讀詞語,你認識哪個生字,怎樣記住的?不理解哪個詞語?
出示實物,學生觀察
指名做練習,交流:絲綢-----浙江辣椒----四川、湖北、湖南……
(1)在地圖上找一找
。2)你還知道哪些物產和它們的產地?
表揚查資料、多問的學生。
4.出示詞語:
刺繡鐵畫景泰藍玉雕云南白藥
湖筆徽墨雨花石端硯宣紙
指名讀,你了解哪個詞?投影出示圖片幫助學生理解詞義
5.找一找,畫出各組中不是同一類的特產。
學生在練習紙上做,交流
6.自學古詩
。1)出示圖畫:說說圖意
。2)出示兩首古詩,自由讀,圖文對照,給古詩配上圖
。3)選自己喜歡的古詩自學
自由讀古詩,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交流
古詩誦讀會(配樂)
7.這節課你有什么感受?
作業:搜集家鄉的一種特產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暢所欲言、開卷有益
教學過程:
開卷有益
1、同學們見過和吃過楊梅嗎?知道產地嗎?
2、看看本文作者是怎樣講他故鄉的楊梅的。
3、集體讀第一段。
4、這段告訴我們什么?有什么作用?(總起全文)
5、指名讀第二段。
體會“貪婪、吮吸、伸展、歡笑”這些詞語,本來都是寫人的行為動作和感情的,這里用來描寫楊梅樹,給你什么樣的感覺?
6、齊讀第三段,思考:課文從哪幾方面寫楊梅果的?(形狀、顏色、味道)
指名說說楊梅的形狀、顏色、味道各如何?
7、指名讀描寫楊梅形狀的自然段。(體會“細膩”“柔軟”是什么感覺)
8、指名讀寫楊梅顏色的自然段。作者是怎樣講楊梅顏色的?(先講外邊的,后講里邊的)哪些語句使你感到楊梅果非常惹人喜愛,為什么?
9、指名讀描寫楊梅味道的自然段,想一想哪句話是講楊梅味道的,哪幾句是講“我”愛吃楊梅的?指導有感情朗讀
10、練習朗讀課文。
暢所欲言
我們的家鄉有什么特產?它有哪些特點?你準備從哪幾方面給大家介紹呢?仿照開卷有益說一說,注意要按一定的順序。
小組練說,每組選一代表班內交流。
學生評價,師隨機指導。
第三、四課時
教學內容:
筆下生花:為家鄉的特產寫一份廣告。
教學過程:
一、導課
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很多地區的特產下面我請同學們作一下練習
哈密瓜 福建
龍眼 新疆
甘蔗 河北
紅橘 廣西
鴨梨 貴州
菠蘿 四川
同學們又獲得了一些知識,你能告訴我你是怎樣知道這些知識的嗎?
。ǹ磿⑼瑢W之間介紹、看電視、上網等)
二、習作
1 廣告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大街上,車體上,報紙上我們隨處可見,廣告是對產品的推銷,也是對新產品的介紹。相信有的廣告語使你們印象深刻,請同學們小組交流并把下面的表格填完整:
食品類電器類藥品類飲料類
2 通過看廣告是我們獲取信息比較簡便的方法,我們的家鄉是美麗的海濱城市,每到旅游季節世界各地的友人都紛至沓來,我們的家鄉也有豐富的特產,并且圍繞特產也都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你能列舉幾個這樣的活動嗎?你們能不能為它們做一下宣傳?
3 撰寫廣告詞是抓住產品的特點,用簡單的詞語或句子高度概括產品的特點,也可以配生動活潑的畫面,也可以通過電腦所做的動畫來為產品做宣傳。
以小組為單位開始活動。,選你們喜歡的活動。
注意:寫廣告詞時,注意抓住特點,描寫要生動細膩。可以用多種形式來表現產品。
小組完成后,上臺交流。
4 金鑰匙
教會學生了解特產的方法,鼓勵學生不僅留心觀察商店的字號,還可以通過書籍、電視、網絡等多種途徑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