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西林壁》教學設計4
【教學目的】1、借助字典弄請詞句的意思;
2、在明白古詩意思的基礎上理解詩中所含的哲理:觀察角度不同,觀察效果不同;
3、培養學生互助學習的能力;
4、通過學習古詩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
【重難點】理解詩中所含哲理,培養學生互助學習的能力。
【課時】一課時。
【教具】風景畫、錄像、實物投影儀、實物三棱柱。
【教學步驟】
一、場景設置
在教室里懸掛以山為主題的國畫,同時包括風景畫。
二、導入
1、引入新課:
師: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風景優美。同學們都知道哪些風景名勝,說說看。
生說風景。
(目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熱愛祖國的思想)
師:同學們說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紹一處風景。
放映廬山錄像。
(目的:讓學生對廬山有初步認識,吸引學生注意力)
師:看了以后,你覺得廬山怎么樣?
生談感想。
(目的:使學生對廬山的感性認識進行梳理,同時鞏固認識。)
師:著名的北宋詩人蘇軾在觀賞了廬山后,寫下至今仍為人們稱頌的詩篇──《題西林壁》。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這首古詩。(板書詩題)
三、講解
1、初讀古詩,認識生字:
師:請同學們自讀古詩,并把不認識的字勾出來。
2、齊讀古詩,糾正讀音:
師:我知道班上的同學朗誦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為老師朗誦一次。
生讀古詩,對出現的問題加以糾正。
(重點:卷舌音、平舌音)
3、范讀古詩,講讀法:
師:同學們朗誦得不錯,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頓就更好了。可別小看停頓,在古詩中是很有講究的。一般來說,一句詩中每兩個字一停頓,最后三個字連著讀。大家愿意聽老師按照這個規則朗誦一遍嗎?
師配樂朗誦古詩
現在請同學們在每句詩的停頓處用“/”作上標記。
師:請同學們再來朗誦一遍,注意停頓。
生齊讀古詩。(配樂)
4、明確學習任務,組織自學:
師:在這堂課中我們要完成以下的學習任務(出示學習任務),請讀一遍。同學們有沒有信心完成學習任務?(激勵學生)好,現在就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先完成前四項學習任務。如果遇到了難題可以向老師,同學求助。(合作學習)
課堂預計:自學過程中,學生在解釋詩時會不知道如何下手。
解決辦法:講學法,我們在解釋古詩時,通常要使用拆分法,所謂拆分法,就是將一句詩分成若干個部分分別加以解釋,然后將這些解釋聯系起來。同時你還必須聯系整首詩的內容來解釋,舉例說明。
生自學,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出示相關資料(資料:蘇軾個人情況。西林寺。)播放廬山風景。
5、組織學生交流學習成果:
師:你們的任務完成了嗎?
生匯報。
師:那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并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加以糾正。)
生提問,師組織互助解疑。
6、鞏固:
師:我們再來領略一下廬山的風光。我希望同學們邊看就邊想我們學的這首詩的內容,找一找片子中的峰、嶺。
生觀看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