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的住宅》教學案例及反思
背景說明及設計意圖:義務教育課程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上冊中的第23課《蟋蟀的住宅》是19世紀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觀察記:作者用一種富有詩意的筆調,向孩子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昆蟲世界。學習該課,引導學生品味重點句,領略文章內涵是一個重點,其中“蟋蟀和它們不同,不肯隨遇而安。” 這句話,我在備課時設計指導學生通過反復閱讀,運用上下文互相比照的方法加深理解。同時設計蟋蟀的住宅與我的住宅進行比較、討論,最終體現出蟋蟀的建筑是偉大的工程。最后,挖掘豐富的思想內涵,教育學生做一個勇于奮斗的人。教學案例:
師:我的住宅比蟋蟀的住宅好多了,為什么它的住宅非常有名呢?
生:因為蟋蟀要選擇向陽,住宅隱蔽而且只有9寸,干燥。利用了數字說明的方法。
生:教師要選擇光線好,住在高層樓時能防止樓上漏水。
師:同學們為我想的非常周到,謝謝大家。
生:老師的住宅里有電話、電視、太陽能等等,而蟋蟀卻沒有。
師:所以說老師不服氣,蟋蟀的住宅為什么那么出名呢?而我的住宅卻無名呢?
生:教師的房屋不是自己的建筑的,而是瓦工、木工、水暖工修筑好了,教師只等完工后,用錢來購買就可以了。而蟋蟀是要自己修筑住宅。
師:老師特別佩服蟋蟀的不隨遇而安的精神,為了自己能住上舒服合適的地方,自己親自修建。而老師也只能住上工人們修建后的房屋。沒有它那種自食其力的精神。
生:我覺得別的昆蟲是喜歡隨遇而安的。從文中這些句子可以看出“別的昆蟲大多數在臨時的隱蔽所藏身,它的……”利用了對比說明方法。
生:我知道蟋蟀是不喜歡隨遇而安的。文中這樣寫道:“蟋蟀和它們不同,不喜歡隨遇而安。”
生:蟋蟀不肯隨遇而安,說明他對生活要求極高。
生:說明他對生活不是隨隨便便。同時它在不斷地長大時,也會不斷地修建自己的住處。而教師只在新房裝修后,就不用再進行修理了。
生:也說明他是一個會享受生活的人。
師:“對生活要求高”好不好?我們怎樣才能過上高要求的生活呢?
生: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
生: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去獲取。
師:對,所以蟋蟀也是一個勤勞的人,努力奮斗的人,正因為他的不滿足,才能有不斷的創造,不斷的奮斗,你想對蟋蟀說些什么呢?
生:蟋蟀,你真是一個勤勞的人!
師:你是悄悄地贊美,誰能大聲的贊美?
生:蟋蟀是一個努力奮斗的人!他的積極進取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師:老師希望同學們也像蟋蟀一樣,努力奮斗積極創造美好的生活。
教學反思:
課程標準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并從這個基本理念出發,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樣三個角度提出語文教學目標。因此,設計本課案例時,抓住一個“隨遇而安”進行人與昆蟲的對比,學生的討論和思維出乎我的意料,這種現象在科學中會常常出現的,同時體現了學生的能力是不可低估的。繼而設問:我們該怎樣才能過上高要求的生活呢?引導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進行啟迪和教育,做一個努力奮斗,積極進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