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七月的天山教學設計
二、自讀通字詞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七月的天山》文章非常美,作者的用詞也非同一般。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些詞吧!
3.有不理解的詞嗎?交流。
三、快讀抓主線
1.過渡:正確地讀詞和理解詞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課文,走進課文。讓我們看看作者是怎樣帶領我們游覽天山的?
2.出示要求:快讀課文,注意抓住作者觀察點的變化,請你用筆劃出表示觀察點變化的詞句。
3.學生交流。
4.教師小結:作者就是這樣通過移步換景的方法,向我們介紹七月的天山的。一起讀!
5.出示提示:進入天山,戈壁灘上的炎暑被遠遠地拋在后邊,迎面送來的雪山寒氣,會使你感到秋天似的涼爽。再往里走,天山顯得越來越美。走進天山深處,山色逐漸變得柔嫩,山形也逐漸變得柔美。
四、美讀找美景
1.過渡:站在不同的觀察點會看到不同的景物。在本文的字里行間,藏著許多美景,讓我們一起去尋找吧!
2.出示要求:你欣賞到了哪些美景?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自由閱讀課文,用長方形框出作者主要描寫的景物,用波浪線畫出它們的主要特點。
3.你們發現美景了嗎?學生匯報。
4.根據學生回答,概括成“水、樹、花”三個字。并板書。
設想:
a.“雪峰、云影、雪水、溪流”都是圍繞一個字“水”展開的。七月的金華是炎熱的,可是七月的天山卻給人(涼爽)的感覺。.除此之外,還描寫了哪些景物及其特點呢?
b.“樹”:幽靜。
c.“花”:絢爛。
5.板書小結:天山的雪水很涼爽,天山的樹林很幽靜,天山的野花很絢爛。
五、賞讀尋方法
1.過渡:作者又是怎樣具體、形象地描寫它們的呢?請選擇你最喜歡的一處,找出最美的句子,劃下來,讀一讀,想一想美在哪里?在書旁寫下感受,試著讀出感受。待一會兒,我們一起交流。
2.佳句交流:
a藍天襯著高聳的巨大的雪峰,太陽下,雪峰間的云影就像白緞上繡了幾朵銀灰色的花。
(雙比喻分別是什么?突出了什么?)
b融化的雪水,從高懸的山澗,從峭壁斷崖上飛瀉下來,像千百條閃耀的銀鏈,在山腳下匯成沖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拋,形成千萬朵盛開的白蓮。
(也有兩個比喻句,為什么比作銀鏈和白蓮?“飛瀉、拋”等詞感受到什么?)
c沿著白皚皚群峰的雪線以下,是蜿蜒無盡的翠綠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撐開的巨傘,重重疊疊的枝丫,漏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
(“漏、斑斑點點、細碎”等詞襯托出樹林的茂密。)
d在輕輕蕩漾著的溪流的兩岸,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五彩繽紛,像織不完的錦緞那么綿延,像天邊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絢爛。
(讀出排比句的味道,了解為什么比作“錦緞、霞光、彩虹”?)
3.小結:同學們用富有智慧的眼睛發現了文章的美,句子的美 詞語的美。
六、誦讀增積累
1.過渡:常言道:“學習語文重在積累。”讓我們用兩分鐘的時間快速記下自己最喜歡的句子。看誰記得多,記得好?
2.學生展示。
3.小結:這真是文章處處是美景,段段是美文,聲聲是美音,
七、結尾產共鳴
1.過渡:難怪作者發出這樣的感慨——讀最后一段。
2.身臨其境的你又會發出怎樣的贊嘆呢?生贊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