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語文魚游到了紙上教案
一、教學目的:1。理解內容,體會青年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到了忘我的境界。2。學習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3。學習作者對事物觀察及材料積累的方法。
4.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二、教學重點:1.體會出青年達到忘我的境界。
2。觀察及積累資料的方法。
三、教學難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魚游到了紙上”和“魚游到了心里”的意思和關系。
四、教學方法:講授法、問答法、難字突破法。
五、教學過程:
一、導語
玉泉的池水清澈見地,一壺茶,一群魚,令人心情舒暢。作者用了一個詞來概括是什么?(賞心悅目)這里不但池水中有魚,后院還有十幾缸金魚,來這里看魚的人很多,有老人、友青年、還有孩子。當然也有作者,就是課文中的“我”。我們今天一起來看看書中的“我”在玉泉看到了什么。
二、請學生齊聲朗讀第二段(3、4)
1、作者在玉泉的金魚缸邊,認識了一位青年,這位青年給我們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①高高的身材,長得很秀氣,一對大眼睛明亮得就象玉泉的水――這是關于他外貌描寫,還有嗎?
②舉止特別
a、“舉止特別”是什么意思?指動作、神態(tài)與別人不一樣。
b、在課文中我們在哪里體會到他的舉止特別?(他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
c、由學生輕聲讀這些話,體會這段話中著重由哪幾個詞點出他的特別,為什么?老是:說明經常這樣。呆呆:指看得出神。
2、這時的青年看魚看得如癡如醉,忘記了周圍的一切,同時也忘記了自我,達到了忘我的境界。
三、現(xiàn)在我們同作者一樣,初步了解了這位“舉止特別”的青年,那么他還有什么“特別”之處呢?我們一起進入下一段的學習。
1、默讀第三段(5-8)
①在一個星期天,當作者來到玉泉時,青年已被人們圍住,圍觀的人們在干什么?看青年畫畫,并且議論著、贊嘆著。
②課文著重寫了一位小女孩對青年的話的贊嘆,是怎樣說的呢?驚奇得叫到“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
③這里的“游”是什么意思?魚真的在紙上游嗎?不是,而是寫魚象活得一樣在紙上游動。
④這是對青年的畫的贊嘆,人們?yōu)槭裁磿l(fā)出這樣的感嘆?
2、請一位同學讀第七自然段。
①青年在靜靜的畫畫說明了什么?認真
②課文在描寫青年畫畫時,用了“一絲不茍”這個詞,他是什么意思?在課文中指什么?一點也不馬虎。在課文中主要說他畫得很認真。
③為了說明他得一絲不茍,課文又是怎樣描寫的?象姑娘繡花那樣細致。
④接著,課文又寫了青年揮筆速寫,將金魚的動態(tài)展現(xiàn)在紙上。這是動態(tài),而前文所寫的“一絲不茍畫每個部位”是靜態(tài)描寫。動靜相結合,使游魚的形象在我們的腦海里生動起來。
3、范讀第八自然段。
①、面對大家的贊揚,青年的反映是什么?青年沒有任何反應。
②、作者在課文中用了“唯一”一詞,說明了什么?說明只有他一個人是這樣,又一次指出了舉止特別。
③、畫著畫著,青年與金魚融為一體了,在這里‘融為一體’應怎樣理解?原意是融合在一起,這里指人與魚融合在一起,把自己也當做了魚。
④、這說明了什么、說明了青年畫魚畫到了忘我的境界。
四、作者與青年只是碰到過幾次,就發(fā)現(xiàn)了他的特別之處,可見作者是生活的有心人。為了進一步了解這位舉止特別的青年,作者進行了更深入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