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的魅力》教學實錄
教學目的要求:
1、學習本課的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詩人同情、幫助殘疾人的善良品質,感受語言的魅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體會詩人添上那幾個字產生的巨大作用,感受語言的魅力。
教學難點:理解第六自然段,學習用有魅力的語言寫警示語。
教學準備:課件
師:這學期,我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讀詩、賽詩活動。今天,老師又給大家帶來了一些詩句,比一比,誰讀得又快又好。
(課件出示詩句,學生自由讀。)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師:喜歡嗎?為什么?
生答
師:是啊。簡簡單單的幾行字,就把一個多姿多彩的春天展現在了我們眼前。多美的語言呀!多么具有吸引力的語言呀!我們今天就一齊來分享語言的魅力。
(板書:語言的魅力)
師:看看課題中哪個字比較難寫?我們該怎么記住它?
生:魅力的“魅”字,我們可以用換偏旁的方式。把它和“魂”“魄”進行區別。
師:上節課我們預習了課文,現在老師檢查一下,同學們對本課生字詞的掌握情況。
(出示本課重點詞語,學生開火車讀。)
師:誰還能說說,魅力是什么意思?
生: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師:課文中是用一個什么故事來說明語言的魅力的呢?請同學們快速地自讀課文,并思考一下你讀懂了什么?
(根據學生較為零散的回答,教師有目的地板書:盲老人,乞討,一無所獲,讓·彼浩勒,添加字,解囊相助,得到很多錢。再讓學生根據板書回答)
生:一個盲老人在巴黎街頭乞討,旁邊的木牌上寫著:我什么也看不見?墒且粋上午他都一無所獲。詩人讓·彼浩勒在盲老人乞討的木牌上加了幾個字“春天到了,可是”,到了下午,過路行人紛紛解囊相助,盲老人得到了很多錢。
師:你用幾句簡短的話就將課文的主要內容進行了介紹,這樣的語言也很有魅力。好,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看看這是一位怎樣的盲老人,他的木牌上寫著什么?人們對他的態度怎樣?誰能給大家讀讀這段話。
(幻燈片出示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指名讀。)
生讀后答
生:這是一位衣衫襤褸、頭發斑白、雙目失明的老人。
師:什么是衣衫襤褸?
生齊答:衣服破爛
師:這說明——老人的生活很糟糕。
頭發斑白可以看出——老人年紀很大。
雙目失明告訴我們——老人是殘疾人,他需要人們的幫助。
師:就是這樣一位為生活所迫的老人,因為自尊,他沒伸手向過路行人乞討,而是在身旁立一個木牌,牌子上寫著 ——“我什么也看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