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的魅力》教案
教學目標: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詩人用語言幫助忙老人的事,體會使人同情、幫助殘疾人的善良品質,感受語言的魅力。
2、練習用有魅力的語言寫警示語。
教學重點:體會詩人添上那幾個字產生的巨大作用,感受語言的魅力。
教學難點:理解第6自然段,學習用有魅力的語言寫警示語。
一、導入
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魅力”這個詞,魅力是什么意思?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感受《語言的魅力》,
二、新課:默讀課文
1、找出文章中哪一句話是最有魅力的語言呢?出示投影
2、 (同學回答,師板書)這句話是寫在哪里的一句話?(木牌。師畫出木牌)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見!)
師:一開始牌子上寫著什么? (我什么也看不見!)
讀讀這兩句話比較他們有什么不同?(多了“春天到了,可是”)
多了這6個字,產生的效果有什么不同?(投影填表)
默讀第1——3自然段(分析無動于衷、淡淡一笑、姍姍而去)
3、指導朗讀
在繁華的巴黎大街的路旁,站著一個衣衫襤褸,頭發斑白,雙目失明的老人。他不像其他乞丐那樣伸手向過路行人乞討,而是在身旁立一塊木牌。上面寫著“我什么也看不見!”
老人嘆息到:唉---“我什么也看不見!”
老人悲傷著:“我什么也看不見!”
老人心酸呀:“我什么也看不見!”
師:巴黎大街上衣著華麗的紳士看到衣衫襤褸的盲老人 (無動于衷);
巴黎大街上打扮漂亮的少女看到頭發班白的盲老人 (淡淡一笑);
巴黎大街上行行色色的商人看到雙目失明的老人 (姍姍而去)
師:難到在若大個繁華的巴黎街頭就沒有人肯在盲老人面前停步嗎? 難到過路人都只顧忙碌著自己的事對老人無動于衷嗎?(不,法國詩人讓·彼浩勒添上了幾個字。)
4、師:詩人讓.彼浩勒添上哪幾個字后,發生了什么變化?
(春天到了,可是)(填表 默讀4、5自然段)
詩人填上這6個字:導讀:
巴黎街頭文質彬彬的紳士看到了: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見。放學回家說說笑笑的孩子們看到了: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見。
架著高級馬車的商人看到了: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見。
形形色色的路人看到了: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見。
再比較讀:我什么也看不見。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見。
師:是啊,還是在繁華的巴黎大街上,還是那個衣衫襤褸、雙目失明的老人,還是相同的乞討方式,可是隨著木牌上添加了幾個字后,事情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那這幾個字為什么會產生了如此大的作用呢?
5、默讀課文第6自然段,
邊讀邊思考:這幾個字為什么會產生了如此大的作用呢?
讀這四個字“春天到了”,你能看到什么?
從文中找一找描寫春天的句子讀一讀(投影 春景圖)
師:春天多美呀,可是這位衣衫襤褸、頭發斑白、雙目失明的老人卻——
(什么也看不見!)
讀一讀這句話,他看不見什么?他的眼前——(一片漆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