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的魅力》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3、指名分工讀(讀不到位,師指導范讀)
4、再分工體會讀
5、指名讀
(二)行人前后變化
師:剛才我們同學抓住了盲老人在詩人添上幾個字前后的變化,感受到了這句話的魅力。還從哪感受到的?誰想接著說?
生、前:街上過往行人很多,紳士,貴婦、少男少女無動于衷。
后:給錢的人多極了。
1、生談感受(抓紳士,貴婦人,少男少女)
感受讀
2、生再談、讀
(四)感悟6自然段
對呀!這些紳士,貴婦、少男少女上午都無動于衷,而下午盲老人卻得到了很多錢。讀到此你們有什么問題嗎?
(生可能提:為什么?)
生談(結合春天美,盲老人卻看不著對比中感受)
1、指名感受讀。
其他同學談談你的感受
1、生再談
2、感受讀
師:對呀!春天多么美好,(師演示課件)
帶著你們此時此刻的感受都讀讀第六自然段感受。
3、生體會讀
(五)課文學到這,我們再讀讀課題,此時你對“語言的魅力”又(詩人用語言感動了行人,行人慷慨解囊,詩人用語言成全了盲老人,使他保留了一份尊嚴,詩人用語言證明了自身的價值使自己獲得一份滿意。這就是
(六)孩子們,你們想不想成為彼浩勒這樣的詩人呀!那老師就給你們一次機會。在我們生活中,你見到過有魅力的語言嗎?(生先舉例再談感受)你能不能為班前的綠化帶,廁所的水龍頭,垃圾筒寫一些有魅力的語言呢?
四、總結全文
語言的魅力他不僅帶給盲老人物質上的滿足,更給他精神上的慰籍。語言的魅力還在于他不僅喚起了行人對盲老人的同情,更是對詩人自己靈魂的凈化。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了解詩人讓•比浩勒幫助盲人的故事,激發學生富有愛心的情感。
2.學習在生活中用有魅力的語言打動人心。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感受體會語言的魅力所在。
2.學習在生活中用有魅力的語言打動人心。
教學難點:
學習在生活中用有魅力的語言打動人心。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齊讀課題,回憶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還記得這有魅力的語言是什么嗎?讓比浩勒添上的是什么字?板書,齊讀有魅力的句子。
3.這語言起到了怎樣的作用?添字前后有哪些變化?
默讀課文,批畫,哪些方面有了變化,有語氣對比讀:
4.匯報:
行人的表現:無動于衷慷慨解囊
盲人的收入:什么也沒得到錢多極了
盲人的神情:悲傷嘆息笑
理解:無動于衷
讀出老人驚喜的語氣
5.師問生對比讀:添字前后行人、盲人各有什么表現?
6.小結:添上這幾個字就使路人由無動于衷到解囊相助,使盲老人收入增加,轉悲為喜,讓我們不得不佩服這幾個字所起的作用,這就是語言的魅力。
7.我們讀懂了課文,體會到了語言的魅力,還要再學嗎?
為什么能產生這么大的作用?
二、魅力所在——學習第六自然段
1.自己小聲讀課文體會魅力所在
2.匯報:令人產生聯想——對比——產生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