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的魅力》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3.聯想:
(1)讀書上的句子:指讀,評讀。
(2)欣賞:播放課件
(3)擴展:春天到了,你還會看見什么?說一說。
(4)概括:將你所看見的春天的美麗景象用一個詞語概括:良辰美景
(5)有感情齊讀。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好的季節,氣候宜人,風光秀麗,景象萬千,令人陶醉。
4.對比:
(1)師:這良辰美景對于盲老人來說——一片漆黑想到這你的心情怎樣?
(2)有語氣朗讀:春天的美好與盲人的悲慘命運相對比。
同桌分角色讀,男女生讀。
(3)讀有魅力的句子:哪個詞把世界上最美好的景象和最悲慘的現實聯系在一起,前后形成鮮明的對比?喚起人們的同情之心,憐憫之情,打動人心,具有震撼力,這就是語言的魅力所在。
5.師問生讀第六自然段:
有魅力的語言是——
這是怎樣的語言,產生巨大的作用在于什么?
春天到了,使我們聯想到——
同時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產生同情之心——
6.練習背誦。
三、能力拓展:
1.看圖出示句子比較:哪句語言有魅力?并說明理由。
2.寫警示語:
(1)看懂圖意
(2)選擇寫作
(3)展示評價
可以用上“可是”一詞。
四、激發學生富有愛心的情感
同學們為什么能寫出有魅力的語言呢?
詩人是僅僅用語言幫助盲人嗎?
指第四自然段——動作、神態悄悄地幫助并巧妙地保護了老人的自尊心。體會幫助別人的快樂。傾其所有,實際上是用自己的愛心在幫助盲人。
體會這是一個()的詩人。
五、總結:詩人讓比浩勒運用自己富有詩意的語言,幫助盲老人,在我們這個世界上,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人,他們默默無私地奉獻著自己的愛心。
播放課件:抗洪救災、義務獻血、抗擊非典
愛是人類永恒的話題,愛無時不在,無處不有,讓我們為他人、為社會獻出一份愛心,讓愛灑滿人間。
六、作業:
修改自己的警示語,使之更有魅力。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的: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6自然段。
(二)能力目的:
練習用有魅力的語言寫警示語。
(三)情感培養:
幫助學生了解法國著名詩人讓·彼浩勒用語言幫助盲老人的事,體會詩人同情幫助殘疾人的善良品質,切實感受語言的魅力。
教學重點:體會詩人添上的那幾個字“春天到了,可是”產生的巨大作用,感受語言的魅力。
教學過程:
一、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語言的魅力》,根據你們自己讀書的理解,誰能說說文章中哪一句話是最有魅力的語言呢?
2、(同學回答,師板書)這句話是寫在哪里的一句話?(木牌。師畫出木牌)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見!
3、你說“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見”這句話最有魅力,你有什么根據嗎?誰能說說自己的理由?
(同學發言)
二、深入學習課文內容
1、引導學生找到說這句話有魅力的證據:
(1)木牌上沒有添上“春天來了,可是”幾個字之前:人們“無動于衷”、“姍姍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