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啟示教學設計
12﹡.大自然的啟示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理解“改觀、遭殃、關鍵、異想天開、生態平衡”等詞語的意思。
2.朗讀課文,運用在前三篇文章中學到的方法,概括每篇短文的主要內容。
3.認識究到大自然能給人類以警示和啟示,激發閱讀仿生學等科普讀物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了解自然的興趣。
難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課前準備:學生預習課文,師生收集人類從動植物身上受到啟示,而有所發明創造的課外資料。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引入:
1. 出示精讀與略讀的連接語:
科學家們探究蝙蝠飛行的秘密,從中得到啟示,發明了雷達。可以說,蝙蝠是人類的“老師”。其實,自然界中可以充當人類老師的還有很多。默讀下面這篇文章,說說其中的每篇短文主要講了什么,你從中受到哪些啟發。畫出自己感受深的語句,如果有興趣,還可以把它們抄寫下來。
2.讀了這段話,你知道怎么樣來學這篇課文了嗎?
二、按提示自己學習,全班交流自己的發現和體會
1.從文本結構上去發現:(兩個小標題,寫了兩篇短文.)
2.談談每篇短文的主要內容,發現是(從一反一正兩個方面談人類破壞自然與利用自然的不同事例。)
3.交流感受深的句子:
“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聯系的。這樣,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態平衡。”
“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啊!”
三、學習“打掃”森林
1.出示課題,齊讀,有什么想說的?圍繞雙引號討論
打掃的本意——美化森林,找到有關的段落讀,體會林務官的初衷
打掃的后果——使森林遭殃,找到有關的句子讀,交流感受
明白為什么加引號,好心辦了壞事。
2.閱讀課文,明白為什么好心辦壞事
學生從正反兩個方面闡述,畫聯系圖,解說原因
枯枝敗葉——增強土壤肥力——生長得好——昆蟲、鳥類、獸類多了——捕食害蟲
灌木叢砍了——鳥兒飛走了——害蟲逞兇了——吃樹葉、咬樹根、鉆樹心——森林毀了
談談“吃、咬、鉆”這幾個動詞的順序能不能換。
3.從這件事中,你得到什么啟示——
“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聯系的。這樣,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態平衡。”
我們不能破壞這種生態平衡。
四、學習人類的老師
1.自由讀課文,說說課文中人類的老師指什么。
2.默讀課文第一段,找出飛機與蜻蜓之間的聯系,自己說說
3.默讀第二段,找出輪船與鯨的聯系,談談自己的看法
4.人類還從什么身上得到啟示有所發明和創造,學生談自己課外搜集的信息
出示教師補充的信息:
建筑上的薄殼結構
響尾蛇與現代軍事裝備
長頸鹿與抗荷飛行服
云杉與電視塔
5.齊讀——“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啊!”
五、作業
閱讀課外科普小短文,豐富自己的知識。
板書設計:
12*.大自然的啟示
除盡雜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