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大自然的啟示》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1)借助工具書和課文提示通讀全文。
(2)學會創造性的表達。
2.過程與方法:
(1)學會利用自主探究與討論的方法理解課文。
(2)能聯系課外的相關知識來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認識自然、觀察自然、利用自然規律的科學意識。
(2)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
教學重、難點與關鍵:
1.為什么林務官異想天開的命令會給森林帶來災難?
2.為什么自然生物是人類最好的老師?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釋題解題
1.板書課題:大自然的啟示
2.解題:“啟示”是什么意思?能聯系<蝙蝠和雷達>用“啟示”說一句話么?
3.導入:在本文中,大自然又會給人類哪些啟示呢?
二,整體把握,解讀全文
1.學生用自由的方式學習兩篇短文,注意以下問題
(1)各講了什么內容?各用文中的一句話來概括。
(2)兩文中,大自然各給了我們什么啟示?
(3)兩文在內容上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
2.學生自讀全文,小組交流合作。
3.師引導生交流:
(1)《打掃森林》
中心句: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林務官的異想天開的命令。
主要內容:本文介紹了一個林務官上任后,要護林工人把森林里的雜草打掃干凈,結果致使整個森林遭到害蟲的侵害,最后毀滅的故事。
啟示:告訴我們尊重自然規律的重要性。
(2)《人類的老師》
中心句:生物真是人類的老師啊!
主要內容:本文介紹了科學家從蜻蜓、鯨等動物身上得到啟示,發明或改進了許多東西,大大促進了科學技術的進步的事情。
啟示:揭示了生物是隱藏了無盡的奧秘的。
(3)比較異同:
這兩篇短文的共同點在于都(揭示了大自然的奧秘與規律),不同點在于(林務官違背了自然規律,破壞了生態的平衡,使森林遭到毀滅;而科學家發現和利用了生物自身的規律,發明或改進了許多東西,是科學技術不斷進步,改變了人類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