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雪的早晨》教學反思
《下雪的早晨》教學反思
艾青這首《下雪的早晨》是描寫在一個下雪的清晨,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孩夏日里在林中無憂無慮地玩耍。從字里行間無不感染著我們,讓我們想起了童年美好的時光,同時也能感受到作者對童年的眷戀,表達了自己對美好純真生活的熱切希冀。
本詩作者為我國著名詩人艾青,寫于1956年,整篇詩文體現了那個特定環境中作者的心境。詩人假托了對一個小孩的思念,表達了對童年的期盼向往,那應該是臉像鮮花,眼睛發亮,腳踏露水,在大自然中盡情嬉戲。
根據詩歌教學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了以下幾點做法。
(一) 了解作者,了解背景,“走近艾青”的實踐活動
由于詩歌語言凝練,跳躍性較大,有學生不易讀懂讀透的地方。所以結合本課的重難點,課前我與學生進行了“走近艾青”的語文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了艾青在詩壇的重要貢獻以及這首詩的寫作年代和創作背景,為更深入地理解詩歌作了鋪墊。
(二)營造氛圍,引生入境,注重情感熏陶而又不乏學生自主選擇
課上,我運用“范讀”,使學生借助聽覺形象進入文章的意境,這不僅幫助他們準確把握詩歌感情基調,還使他們對詩歌的韻律美有了初步的感性的認識,使他們感到了學習詩歌是一種美的享受。并且引導選擇,讓學生思維個性飛揚。在閱讀教學中,我讓為學生身臨其境自讀感悟。如:你最喜歡其中的哪個場景?找一找,讀一讀,說說你為什么喜歡?
(三)結合學生心理年齡特點,深入淺出地滲透對意象的解讀
意象和意境是詩歌創作或詩歌欣賞當中都是很重要的。我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深入淺出地滲透了這兩個概念的教學。如在學習第2小節時,我注意啟發了學生想像詩句所描繪的畫面,并請學生反復朗讀,讀中想象,揣摩作者的情感,使學生明白了詩人是通過對孩子的描述,來表達他自己的情感。
(四)視聽并重,開拓思維,啟發學生的想像和聯想
在第1小節中,啟發學生想像飄雪的世界是什么樣的,引生入境。讀第2小節時出示濃密的樹林圖片,讓學生感受那郁郁蒼蒼、樹影斑駁的環境美,想像孩子在樹林中玩耍的情景,感受孩子的可愛、活潑、無憂無慮。讀第3小節時,通過圖畫引導,請他們想像這個孩子是誰?詩人為什么會在這個下雪的早晨想到他?我盡量激發學生大膽想像,力求他們通過豐富的想像去演繹詩人的情感,從而產生共鳴。
課程講完了,靜下來慢慢思考,思考課前的精心準備和課中學生的反應,思考學生在課上對文章的理解和針對這種情況我需要把握的方向,進一步思考文中的意境和學生理解需要把握的要點。我想,需要進一步完善之處:
1.一、二小節表面看語言明快,但自始自終都在表露著詩人憂郁、壓抑,渴望從煩惱中解脫獲得無憂無慮的生活這種感情,學生并未完全體會出來。
2.課前對寫作背景的了解還不夠深入,以至于課上對情感基調的把握不到位。
《下雪的早晨》教學反思
本詩作者為我國著名詩人艾青,寫于1956年。艾青詩歌一貫的特點,即采用鮮活的口語入詩,看起來平易樸實,讀起來順暢和諧,是讀者馳騁想像力和誘發思索的藝術載體。這首《下雪的早晨》也具有這些特點。在一個下雪的早晨,詩人假托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孩夏日里在林中無憂無慮地玩耍。通過對這個小孩的描述,表達了自己對美好純真生活的期盼向往。全詩語言精練,形象生動,寓意卻很深刻。小孩是這首詩歌的主要意象,詩人通過對他的可愛形象的回憶描畫,將自己的美好情感熔鑄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