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白衣戰士教學反思
《永遠的白衣戰士》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由始直終學生都沉浸在學習的熱情之中,以至于下課了還有孩子說:老師還有5分鐘。因此,回顧這節課的教學,我覺得自己教學目標已達成;有幾個亮點:1、課前準備做的比較充分,“非典”時期,孩子們還小,對抗擊非典的事了解得不多,我從網上下了相關資料讓孩子們在預習的時候閱讀交流,并讓孩子們回家詢問家長,或上網看抗擊非典的影片,讓學生對03非典有了情感上的認知。2、情景導入恰如其分,開課時,利用課件,讓學生在視聽方面對學習情景進行渲染看著課題下帶著葉欣照片的網上紀念館,伴隨著《為了誰》(從老百曉課件中得到的啟示)的樂曲學生走入了課堂,接著導入,利用《為了誰》的伴奏老師深情并茂地朗讀精選出來的網友寫的悼詞。此時,孩子們沉浸在對葉欣的無限懷念之中,我順勢讓孩子們快速閱讀,感知大意。3、理解生字新詞,既讓學生讀通了課文,又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了詞語,對學生語感的培養意識較強,為第二課時的教學鋪墊,訓練到位。其次,我的教學一個最大的優點也展示出來了,我的教學宗旨一貫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教學緊扣目標,教學重點突出。自己第一課時的教學模式是值得肯定的。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詞語放在語境中理解之外,教學中應該體現中華民族文字的悠久歷史與燦爛文化,讓學生在語境中理解詞語的同時應該放在語言文字中來理解,領悟文字的內涵。對于零知識,老師有責任引導學生從語境、從本義和引申義來理解,做到工具性與文學性的統一。
《永遠的白衣戰士》教學反思
《永遠的白衣戰士》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記敘了護士長葉欣面對極具傳染性的疾病——非典型肺炎,不顧個人的生命安危,不知疲倦地從死神手里把患者一個一個地奪回來,自己卻染上非典型肺炎而不幸犧牲的動人事跡。本文的教學重難點:朗讀、感悟課文第四、五、六自然段,說說護士長葉欣是怎樣冒著"高風險",進行“高強度”、“高效率”的搶救工作的,從而體會、感受“白衣戰士”——護士長葉欣臨危不懼,身先士卒,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圍繞教學的重點,我在教學中抓好以下兩個方面:
一、利用好課題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我從課題入手,引導學生質疑,帶著問題來閱讀文章,最后,讓學生在自主閱讀感悟中釋疑,再次領會課題的含義。這樣的教學遵循了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真正體現學生的自主、探究閱讀過程。教學中我這樣設計: 1、讀課題,說說通過預習你對"永遠的白衣戰士"這個題目,有了哪些了解?生:白衣戰士指的是葉欣。(師介紹葉欣生平。) 生:因為葉欣永遠活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所以稱為永遠的白衣戰士。 師:你對“永遠”這個詞了解很深刻,請你再讀讀課題。 師:我們以前都稱護士們為白衣天使,為什么這里卻稱為白衣戰士呢? 這里我沒有急著讓學生回答問題,而是引領學生走進文本,一起來研讀和體會這篇感人的文章,這樣激起了學生閱讀探究的強烈欲望。 2、深化課題 平常我們都把醫護人員稱為“白衣天使”,那課題可不可以改成“永遠的白衣天使”呢?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再組織學生小組討論。這時的學生對課題的理解是深刻的,他們懂得聯系課文內容理解課題,此時他們明白了:葉欣是“白衣天使”,但更是一名戰士,因為她是在抗擊“非典”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犧牲的。課題用“永遠的白衣戰士”比用"永遠的白衣天使"好,這樣更能突出"戰爭"的殘酷和葉欣的英勇精神。再次齊讀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