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反思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反思
《李時珍夜宿古寺》一文記敘的是我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李時珍不顧旅途勞苦年歲大,為修好《本草綱目》住荒寺、吃干糧,以及在月光下認真記載尋訪所得的一個小故事,其中心是引領學生體會李時珍為編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認真的作風。
我在教學中先引導學生通過交流提前搜集的關于《本草》的資料,讓學生認識到《本草》是李時珍花30多年的時間用畢生的心血寫成的,李時珍完成《本草》是為了對舊書上的錯誤記載加以糾正并完善,是為了寫出一部解除民間疾苦、造福全人類的“醫書”(被翻譯成十幾種語言傳到世界上各個國家)。學生走進了李時珍的內心世界,再來學習課文自然水到渠成。
在學習課文過程中,我著重抓住三個特寫鏡頭進行指導分析:1、緊緊抓住李時珍住進荒涼破敗的古寺,喝泉水、啃干糧的生活苦,通過讓學生反復誦讀體會李時珍為百姓編好《本草》而不怕吃苦這個中心;2、抓住“磚壘成的桌子”“借月光記載尋訪所得”,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自己這么累會怎么做),比較自己和李時珍的不同(李時珍不顧旅途勞累,在這么差的環境下堅持記載尋訪所得),來體會李時珍不怕受累這個中心;3、抓住“端詳”“嚼嚼”兩個詞不放,增加“李時珍品嘗曼佗羅花”故事片斷,引導學生反復品味,讓學生透過這兩個詞體會到李時珍為編好《本草》而不惜拿自己作試驗的獻身精神、親身實踐的嚴謹認真的塌實作風。
為了進一步讓學生更深刻體會李時珍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認真的塌實作風,我又設置了拓展想像:李時珍在完成《本草》過程中還遇到了哪些困難:烈日炎炎下…… 暴風驟雨中…… 疾病纏身時……這樣學生對李時珍的敬佩之情、贊美之情就得以升華。
以故事為依托,深入人物內心世界,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扎實。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反思
《李時珍夜宿古寺》是一篇人物故事,為了引導學生更深入地了解人物,體會文章的中心,我反復地研究教材,發現文章的第七節,也就是李時珍夜宿古時所說的一段話,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因此,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環節:
一 、緊扣“苦”字,對課文進行有效地整合。通讀課文,我們不難發現,文章寫李時珍夜宿古寺的原因——白天一直在察訪藥材,錯過了客店;寫古寺非常破敗;寫李時珍在古寺里吃得差;寫李時珍在月光下認真地記錄,親自嘗試藥性,都突出了一個“苦”,體現了李時珍為編好《本草綱目》而不怕吃苦這個中心。這幾個部分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因此,我在教學時,首先出示了課文的第七節,讓學生朗讀體會李時珍所說的苦,再引導他們到課文中去找找描寫“苦”的段落或句子,反復朗讀感悟。最后,又回到第七節,使學生體會到李時珍吃這么多苦是為了萬民得福。這種教學,打亂了原來的課文順序,對課文內容進行了重新整合,把重點的、有語文價值的歸納出來講,其余的不多講,有效地節省了時間,學生學起來主動性很高,實現了有效教學。
二、在拓展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過程中的故事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關于《本草綱目》一書的介紹,如:《本草綱目》是李時珍花30多年的時間寫成的,全書記載了1892種藥物,其中374種是李時珍新增加的藥物。李時珍對舊書上的錯誤記載加以糾正,如舊書上記載穿山甲是靠鱗甲來誘捕螞蟻的,李時珍就去捉了一只穿山甲,仔細觀察后,發現穿山甲是用舌頭吃螞蟻的。《本草綱目》被翻譯成十幾種語言傳到世界上各個國家,對達爾文的進化論的形成有著直接的影響,是一部“東方醫學巨典”。以此讓學生感受《本草綱目》的輝煌,從而感受李時珍的非凡,這樣學生對李時珍的敬佩之情、贊美之情就得以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