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夜宿古寺 第二課時(通用2篇)
李時珍夜宿古寺 第二課時 篇1
一,復習導入
今天這堂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生齊讀課題:16,李時珍夜宿古寺)
指名讀 (第一自然段)
安徽,河南,湖北——對,幾千里路,全靠兩條腿走呀!
——(點撥)不走行嗎 (珍貴的藥材常常生長在人跡罕至的山林之中),幾千里路,走的都是荊棘遍布的——小路,走的都是無人問津的——荒野,虎狼出沒的——山林.為了察訪藥材,他必須走.讀.
"饑餐渴飲,曉行夜宿"
——什么叫"饑餐渴飲" 什么叫"曉行夜宿"
——(或者)對,他的"曉行"就是——讀.他的夜宿呢
二,學習第4自然段
出示:(第四自然段)
1,他晚上住在什么樣的古寺,你給大家讀讀.
2,這是一座什么樣的古寺 (破敗的古寺)
3,你從哪兒感受到他"破敗" (請你再讀讀課文第四小節(jié),體會體會)
交流:
到處是灰塵——很臟;積了厚厚的一層;
長滿了青苔——陰暗潮濕;可能還有蛇蟲鼠蟻;
厚厚的蜘蛛網——很久沒有人住了,很久都沒人來過了;
斷垣殘壁——年代久遠,墻壁破損了;
(請你讀.你讀出了古寺的荒涼;把體現(xiàn)"臟"的地方都讀出來.你再試試)
(請你讀.你讀出了古寺的殘破;我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灰蒙蒙的蜘蛛網)
(請你讀.你讀出了古寺的危險.這樣的地方,不要說"住",就是看一眼,都覺得——把你的感受送進文字,讀.)
同學們理解這么到位,一定也能讀好是嗎 我們一起讀.齊讀第4小節(jié).
4,假如讓你在這兒住下,你愿意嗎 為什么 (室內很臟;四處都沒有人,讓人害怕;房子很破了,很危險……)
5,可李時珍為什么愿意住進這個荒涼甚至危險的古寺呢 請快速讀讀課文2,3小節(jié),找找原因.(交流:因為一心趕路,錯過了客店.)
6,這里的"一心"可以換成哪些詞 (專心,認真,全心全意………)"一心趕路"是為了什么 (察訪藥材)
7,師小結:原來,為了尋訪藥材,李時珍一心趕路;又因為一門心思都撲在了修好《本草》上,所以面對這樣的古寺,他毫不猶豫地對龐憲說:"我們就在這兒住一夜吧."(出示,齊讀)
8,一個"就"字,你讀出了什么 (隨便;對住哪兒沒有過多的要求.不怕吃苦 一門心思撲在修好《本草》上 ; 對物質生活無所求 隨遇而安——在他看來,只要有個落腳的地方就好了.)
9,看來,李時珍真像他所說的——我們修訂好《本草》,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齊讀)一個"就"讀得好,把李時珍對物質生活無所求,隨遇而安的淡泊讀出來了.
這就是李時珍的"夜宿"!白天四處奔波,察訪藥材,晚上就在破廟里過夜,他的"曉行夜宿"多么辛苦.
他還吃了哪些苦
三,學習5—7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引讀:夜幕漸漸降臨了,師徒倆找來些枯枝雜草,生起火來.龐憲用陶碗舀來泉水,煮沸后,兩人便坐在火邊,一邊喝水一邊啃干糧.
夜幕漸漸降臨了——李時珍和他的弟子住在這樣破敗的古寺里,他們一邊喝水一邊啃干糧談到了吃苦的話題,他們覺得這樣的生活苦嗎 請同學們輕輕課文5—7自然段,找一找,想一想.
學生交流:
1,龐憲說"先生是快50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歲的人還能叫苦么 "(換句式)(先生是快50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歲的人不會叫苦的.)
2,在這里你注意到李時珍說話時的表情了嗎 (笑著說)那此刻這句話該怎么讀 (指讀,齊讀——讀出以苦為樂的精神來)
3, "恩,長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廟里過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們修訂好《本草》,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
引導: 李時珍說的"吃點苦"是怎樣的苦 請同學們再輕輕讀讀這幾段文字,也可以聯(lián)系前面所學的內容來談談.
△師徒倆找來枯枝雜草,生起火來.(還得生火取暖)
△用陶碗舀來泉水煮沸
△啃干糧 "啃干糧"的"啃"是什么意思
(咬,用力咬,放在磨牙上咬)
你們能做個動作嗎 生模仿"啃"的動作
看出來你們咬的時候很費力,你們吃什么東西的時候要這么費力呢
(骨頭,雞腿,甘蔗……)
李時珍啃的是什么 干糧
干糧怎么要費這么大的勁咬 (風干了,硬了.可見放的時間長了.)糧食放時間長了,說明了什么 (在路上察訪藥材的時間長了,可真辛苦啊!)
△住破廟 饑餐渴飲,曉行夜宿……
——渴了就喝一點山泉水,餓了就啃一點干糧,有時候,為了趕路,就邊走邊吃,甚至兩頓并作一頓,這就叫做"饑餐渴飲".
吃的是泉水,干糧,住的是破敗的古寺,走的是荒山野嶺,(指黑板)"曉行夜宿","饑餐渴飲",李時珍為尋訪藥材,吃了多少苦呀!這樣的生活,你還想用哪些詞來形容 (寫上黑板)
(4)這樣的生活僅僅是一天嗎 一月嗎 一年嗎 不!文中有個詞語告訴我們——多長時間 (長年累月)
(是"長年累月"過這樣的生活!)
長年累月的——饑餐渴飲 長年累月的——曉行夜宿
長年累月的——風餐露宿 長年累月的——櫛風沐雨
長年累月的——跋山涉水 長年累月的——風塵仆仆
長年累月的——東奔西走
難怪李時珍說,比住在家里——苦多了!(點紅"苦多了")
(5)一個月又一個月,一年又一年,這就叫"長年累月",
想象一下,他們還會吃哪些苦
△在驕陽似火的夏天,李時珍師徒倆-------------------------------(一邊揮汗如雨一邊尋訪藥材,可能有時喉嚨里干得冒煙,曬得又黑又瘦……)
△在北風凜冽的寒冬,李時珍師徒倆-------------------------------(頂風冒雪,手凍得開裂流血,有的時候在野外找不到干草生火取暖,可能那一夜又冷又餓)
(6)師補充:李時珍從35歲開始重新修訂《本草綱目》,在修訂的過程中,他腳穿草鞋,身背藥蔞,帶著徒弟,翻山越嶺,訪醫(yī)采藥,不要忘記,到現(xiàn)在他已經多大了 (快50歲了!)這樣長年累月在外奔波的日子已經快15年了!
可是李時珍卻說-------(齊讀):"恩,長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廟里過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們修訂好《本草》,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
(7)這句話充分表現(xiàn)了李時珍--------的精神.板書:(不怕吃苦) 為了造福萬民甘于付出 樂觀 以苦為樂
(8) 指名讀
四,學習8---13自然段
李時珍吃的"苦"絕不僅僅如此.同學們,默默地去讀讀課文的8——13自然段,你對"苦"一定會有新的感受.
李時珍還吃了什么苦
(第12自然段)出示:他是怎樣嘗藥草的 請你讀讀第12自然段.我們說不動筆墨不讀書,會讀書的人已經拿出筆在書上劃出有關句子,找出來后你也可以跟同桌交流一下各自的感受.
(1) 生交流: (2)重點引導學生探究第12小節(jié)的細節(jié)描寫.(如果學生說到,就直接切入,如果沒有答到,就讓學生一起來學習第12小節(jié))
你們看,李時珍在無法識別"雞腸草"與"鵝腸草"的時候他先是端詳, △端詳是什么意思 (仔細地看)不僅仔細地看,還在想,想怎樣區(qū)分"雞腸草"與"鵝腸草"
在外形看不出的情況下,李時珍就……(各扯下一點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還在想,還在體會,終于區(qū)分出來,于是他接著往下寫:"雞腸草,生嚼涎滑;鵝腸草,生嚼無涎"……(生齊讀)
(3)小結:這一段抓住了端詳 扯下 嚼嚼這些動詞,把一個( )的李時珍描寫得生動傳神.
(做事非常認真,細心,一絲不茍,這就叫——板書:嚴謹)我們一起來讀好這段描寫李時珍品嘗草藥的情景.
△同學們,品嘗草藥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很多植物是有毒的,李時珍不僅品嘗雞腸草,鵝腸草,還長期吃生姜為的是檢驗長食生姜是否有損視力,為了證實曼佗羅的藥性,他喝下了浸泡曼佗羅花的毒酒.他曾經這樣對兒子說:"不通過親自嘗試,怎么能驗證藥性 你爹冒了一回險,就可以免去許多病人再冒一回險."
△聽到這兒,你對李時珍又有哪些新的認識 (這就是李時珍,為了萬民得福,吃苦受罪甚至冒著生命的危險品嘗草藥,他的心中只裝著天下百姓,惟獨沒有他自己!)
同學們,這一切的研究和揣摩,這一切的危險和擔憂,寫在紙上,就變成極為簡練的14個字.引讀:
"雞腸草——生嚼涎滑;鵝腸草——生嚼無涎……"
字數(shù)不多,但字字可靠,字字準確,字字嚴謹,讀!
"雞腸草——生嚼涎滑;鵝腸草——生嚼無涎……"
(4)在第12小節(jié)中的兩個地方出現(xiàn)了省略號,它們表達的意思一樣嗎 (不一樣,第一個省略號表示李時珍記到"雞腸草"時停下在思考,第二個省略號表示李時珍還在記載其他草藥.)
2,引讀:"寺外,山風呼嘯,貓頭鷹在尖叫著……"
請同學們看這幅圖,寺廟內,李時珍就著皎潔的月光記著白天的尋訪所得;山風透過露天的屋頂吹起了他花白的頭發(fā),夜越來越深了,弟子龐憲脫下衣服輕輕披在他身上,李時珍渾然不覺,依然思索著記載著,我們也不知他是什么時候入睡的……
再讀:"寺外,山風呼嘯,貓頭鷹在尖叫著.圓盤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當空."
為了修訂《本草》,他真是( )(忘我地工作,廢寢忘食,不知疲倦,心系萬民,勤奮塌實……)
五,整體感知"苦"與"值得"
1,如果說我們先前感受到的是李時珍生活上的艱苦,現(xiàn)在,你感受到的是:(修訂《本草》的辛苦)
2,怪不得李時珍說,"比住在家里——苦多了!"這樣的"曉行夜宿",是夜以繼日工作之后的"曉行夜宿"!這樣的"饑餐渴飲"是冒著生命危險進行研究之后的"饑餐渴飲"呀!孩子們,我們目睹了李時珍在古寺中一夜的生活,而這一夜僅僅他一生幾十年中的一個瞬間,多少個夜晚,他都是這樣度過的.
3,讓我們捧起書,再一次細細地品味了李時珍編寫《本草》的"不易".
4,面對這一切,李時珍只是淡淡地說,齊讀——(點紅"值得")"嗯,長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廟里過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們修訂好《本草》,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值得"變紅)
板書:值得
5,為什么呢 (修訂好《本草》,萬民得福!)
板書:萬民得福
6,對,正因此他心里裝著萬民的健康,萬民的幸福,所以—
長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廟里過夜,是值得的.
,是值得的.
為了萬民得福,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7,正是這種可貴的精神,創(chuàng)造了新的《本草綱目》.
讀到這兒,我們李時珍這個人物和一本叫《本草綱目》的藥書有著密切的關系.你們對《本草綱目》又了解多少呢 請聽聽世人對它的評價吧——
出示:李約瑟博士在評價《本草綱目》時寫道:"毫無疑問,明代最偉大的科學成就,是李時珍那部在本草書中登峰造極的著作《本草綱目》."讀一讀,你感受到了什么
8,看著,想著,李時珍的話又輕輕回響在我們的耳邊,讀—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位不怕吃苦,工作嚴謹認真的藥物學家——時珍,記住編寫《本草綱目》這本百科全書的偉大作家——李時珍.
李時珍夜宿古寺 第二課時 篇2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出示課題)同學們,在我國明代出版了一本書,這本書是中國醫(yī)學史上的一部空前巨著,是醫(yī)藥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英國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稱它是“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它還被稱為“東方醫(yī)藥巨典”。這本書是(生:《本草綱目》)這本書的作者就是(生:李時珍)。
2.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17課:李時珍夜宿古寺(板書課題)
二、感受李時珍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
1、看課題,你最想提什么問題?李時珍為什么要夜宿古寺?(一心趕路,錯過了客店)
2、追問:他為了什么事而一心趕路,錯過了客店?(察訪藥材,修訂《本草綱目》)
3、為了察訪藥材,編寫《本草綱目》,李時珍和弟子龐憲一心趕路,錯過了客店,只能夜宿古寺。然而,對于這一切,李時珍卻認為:我們修訂好《本草綱目》,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生齊讀)
4、吃點苦就是——(吃一點點苦) 難道修訂《本草綱目》真的只吃一點點苦嗎?我們常用“衣—食—住—行”來概括我們的生活,那么我們就從這幾方面來看看他們師徒二人的生活是什么樣子的。
5、默讀課文1——7自然段,在能觸動你心靈的詞句下面做上標記。
6、交流:他們的生活苦嗎?你從“衣食住行”中的哪一方面感受到了他們的苦?
*體會行之苦
出示:李時珍領著弟子龐憲,饑餐渴飲,曉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訪藥材,已經走了好幾個月了。
(1)從哪些詞語可以體會到“行之苦”?
行的時間長:a總時間長:好幾個月了。b每天行走的時間長:饑餐渴飲、曉行夜宿。(理解詞語意思)
行的路程長。李時珍和龐憲走遍安徽、河南、湖北。
教師補充:還有江蘇和江西,上萬里路,全靠兩條腿走呀!
(2)師點撥:不走行嗎?(珍貴的藥材常常生長在人跡罕至的山林之中),為了察訪藥材,他們走的都是荊棘叢生的小路,無人問津的荒野,虎狼出沒的山林。他們每天就這樣走啊走,一直走到什么時候?(走到太陽漸漸下山,飛鳥歸林。)走到什么地方?(走到前不見村,后不著店。)走到心情怎樣?(走到心里焦急起來。)
(3)、齊讀第1、2自然段,再次來體會他們的“行之苦”。
*體會住之苦
導入:聽了同學們的朗讀,老師知道大家的心都為李時珍師徒倆的住宿問題而懸著,那么,他們今夜到底住在何處呢?(破敗的古寺里。)
(1) 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古寺的破敗?
(出示:李時珍輕輕推開門,只見里面到處是灰塵,斷垣殘壁上長滿了青苔,中間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網。)
(2)交流:到處是灰塵、斷垣殘壁、長滿了青苔、厚厚的蜘蛛網
師:這古寺的確破敗。看來他們住得也很苦。然而,面對這樣“破敗的古寺”,李時珍卻“輕輕推開門”,說:“我們就在這里住一夜吧。”李時珍對物質生活的要求是多么低啊。
(3)讀一讀,讀出古寺的荒涼,李時珍的淡定。
*體會食之苦。
(1)他們吃的怎么樣?誰來跟大家交流?
夜幕漸漸降臨了,師徒倆找來些枯枝雜草,生起火來,龐憲用陶碗舀來泉水,煮沸后,兩人便坐在火邊,一邊喝水,一邊啃干糧。
(2)啃的意思是(用力咬)為什么需用力咬?(預設:可能是帶的干糧干了,硬了。可見,他們在路上察訪藥材的時間太長了。)
(3)李時珍都近五十歲了,還長年在外奔波,餓了就啃些干糧,渴了就喝些泉水。他們的“食”是如此之苦。
*體會衣之苦
師:俗話說,衣食住行是“衣”打頭,那么在長期的跋山涉水中,同學們再想想李時珍師徒可能遭遇的衣之苦是什么?
(預設:為尋訪藥材,背的藥材多,筆墨紙硯多,自然無法帶很多衣服,得忍受衣服臟、寒之苦。)
7、總結:李時珍師徒二人忍受著衣不御寒之苦;忍受著啃干糧,喝泉水的食之苦;忍受著破敗古寺的住宿之苦;忍受著翻山越嶺,跋山涉水的行走之苦。這些足以能看出他們生活非常艱辛。板書:生活艱辛
8、作為一個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他們還經受什么苦?(心靈之苦。)
預設:常年漂泊在外,師徒倆形影相吊,遠離家鄉(xiāng),遠離親人。在荒郊野外,孤獨寂寞啃食著心靈。
9、面對這么多的苦,李時珍卻笑問徒弟:“龐憲,覺得苦嗎?”從這里的苦和笑中,你體會到了李時珍是個怎樣的人?板書:不怕吃苦。
10、是什么信念支撐著他不怕吃苦、以苦為樂呢?
出示:“嗯,長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廟里過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們修訂好《本草綱目》,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
11、這個句子里有兩處對比,你能找到嗎?一是“破廟”和“家里”的對比,強調“苦多了”;一是“萬民得福”和個人吃苦的對比,強調吃苦“值得”。
12、就是這種“萬民得福”的信念支撐著他,每當遇到困難時,他就會想——(出示句子)他不怕吃苦,就是為了——板書:萬民得福
13、他當時說這話時的語氣是什么樣的?(堅定的)好,你也像李時珍一樣用堅定的語氣把這句話告訴你旁邊的弟子龐憲。
三、體會李時珍嚴謹認真的踏實作風。
導入:借著月光,我們走近寺廟看看他們在干些什么。
1、自由朗讀8——12自然段,a你從書中知道了哪些中草藥?說說它的藥效。b說說書中的哪一幕給你的印象最深?
2、自由交流:
(1)你知道了哪些中草藥?這種草藥藥效怎樣?
(2)他親自品嘗草藥給我的印象最深。你能讀讀這一幕嗎?
出示重點句子:“雞腸草……龐憲,你把藥包拿來。”李時珍拿過藥包,從里面翻出兩種草。它們的葉子十分相似,但是藥性不同。怎樣區(qū)別它們呢?李時珍端詳了一陣,各扯下一點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著往下寫:“雞腸草,生嚼涎滑;鵝腸草,生嚼無涎……”
(3)、是啊,雞腸草與鵝腸草葉子十分相似,但是藥性不同。(出示圖片:雞腸草、鵝腸草)李時珍用了什么辦法區(qū)別它們呢?
生交流,相機出示:先仔細端詳,還不能辨別,就放在嘴里嚼嚼。板書:親嘗草藥
(4)、同學們,你敢品嘗草藥嗎?(生:不敢)。你在擔心什么?(生:害怕草藥有毒,毒死自己)是藥三分毒,有的藥甚至還有生命危險,李時珍作為一代名醫(yī),他難道不知道嗎?
(5)、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為了更準確地區(qū)分它們,他冒著生命危險品嘗草藥。補充故事。出示:還有一次,李時珍為了試一試曼佗羅的藥性,因為麻醉性太強,幾天昏迷不醒,家人焦急萬分。所幸的是,后來他終于脫離了危險。
(6)你又體會到李時珍是個怎樣的人?板書:嚴謹認真
(7)、這就是李時珍,對于生活的苦,生命的險,他早已置之度外,他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出示句子:我們修訂好《本草綱目》,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他親自品嘗草藥,這種嚴謹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也是為了萬民得福。(完善板書)
再次齊讀這句話,讀出我們心中的崇敬之情。
四、感受不同意境蘊含的不同心境。
1、他們在破敗的古寺內認真地、專注地記錄著,出示課文最后一段話:“寺外,山風呼嘯,貓頭鷹在尖叫著。圓盤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
師:請同學們讀一讀這段話,說說你有什么感覺?
2、但是,就在這如此惡劣的環(huán)境中,卻有一個人的心似“一輪圓盤似的月亮”,心境像月亮一樣寧靜,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夜已經很深了,他還在趁著這大好月色研究草藥,他就是李時珍。課文結尾雖然不是直接寫人,但通過景物描寫襯托了李時珍師徒不畏艱苦,一心修訂《本草綱目》,為民造福的可敬形象。
3、出示:在這山風呼嘯,貓頭鷹尖叫的深夜里,李時珍忘記了……忘記了……心中只有……
預設:a他忘記了害怕,忘記了寒冷,忘記了休息。心中只有《本草綱目》。
b他忘記了饑餐渴飲,忘記了曉行夜宿,忘記了旅途的寂寞,心里只想為民造福。
4、因為他的心里只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我們修訂好《本草綱目》,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
5、讓我們再讀最后一段話,讓古寺的破敗陰森,李時珍的執(zhí)著無悔,都在朗讀中表現(xiàn)出來吧!
五、講李時珍故事,感受李時珍的光輝形象。
1、李時珍35歲開始編寫《本草》,足跡踏遍了大江南北,他用畢生的精力和心血在61歲那年終于完成《本草》這部巨著。這將近30年的奔波,你認為這還是“吃點苦”嗎?這就是他的塑像。(出示李時珍塑像)
此時,你想對李時珍說什么?
預設:你真是一個稱職的好醫(yī)生,你一心只想造福百姓。
2總結:
中國醫(yī)藥學的史冊上永遠記著這個名字——李時珍(生)。
世界醫(yī)藥學的史冊上也永遠記著這個名字——李時珍(生)
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位不怕吃苦、工作嚴謹認真的藥物學家——李時珍(生)。
永遠記住編寫《本草綱目》這本百科全書的偉大作家——李時珍(生)
板書設計:
17. 李時珍夜宿古寺
生活艱辛——不怕吃苦
親嘗草藥——治學嚴謹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李時珍為編好《本草綱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認真的踏實作風。
教具準備: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