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別》教學設計
《差別》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2個生字,學會書寫6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事情應該多動腦筋、開拓思路,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主人翁精神廣泛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探討交流、表演等環節檢查學生的自學所得。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學習作者以小見大的表達方式,注意觀察生活小事,通過生活細節表現人物性格或生活哲理。
教學重點
歸納總結阿諾德和布魯諾之間的“差別”,交流自己從課文中得到的啟示,懂得做事情應該多動腦筋、開拓思路,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主人翁精神。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以小見大的表達方式,注意觀察生活小事,通過生活細節表現人物性格或生活哲理。
設計理念:
教學設計以促進學生的自學學習、自主發展為宗旨,打破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做法,遵循學生的學路,讓學生自主發現、探究、感悟,徹底摒棄教師牽著學生走的教學方式:把問的權力交給學生;把讀的時間還給學生;把講的機會讓給學生;把寫的安排擠進課堂;把創新意識教給學生。通過“模擬法庭辯論、表演、寫作”的教學流程,體現“以情勵學,以趣激學,調動參與,啟迪創造,注重內化,求精求活”的教學特色,做到讀、說、寫結合,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預習作業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把易讀錯的字音和難寫的生字記在預習本上,并想辦法記住
2.勾畫出不懂的地方并提出問題。
3.了解文章大意,想一想本文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引發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看,老師手中拿著什么?(蘋果)
生暢談想像——教師展示切開的蘋果剖面)
師:其實這也是我們每個人思維的差別。(師板書課題:差別)
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內容向我們講述的就是一個關于“差別”的故事。(學生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運用課前游戲導語,啟發談話,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引發學文興趣。】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
1.小組讀課文
課前我們已經預習了這篇課文,下面我們按預習要求,在小組中檢查預習結果。
呈現小組檢查預習要求:
a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b把易錯的字、不理解的字詞和你喜歡的詞語寫在小本本上。小組解決不了的問老師。
學生自己在小組中讀課文。
2.交流易錯的字。
教師針對存在的共性問題在全班強調。
強化指導易錯字:
1.文中讀錯的字。
2.教師預設的易錯字。
3.默讀課文,用簡短的話試著說一說這篇文章中講了一件什么事?
4.全班交流,理清文章脈絡。
【設計意圖:以“讀”為本,在讀中進行初步的感知,在思考中體味。】
三、出示中心話題。
你覺得課文中阿諾德和布魯諾的差別在什么地方?你認為誰做的更精彩?先從課文中找出依據,說說自己的理由。
學生自學
【設計意圖:通過自學的形式,讓學生充分思考,總結分析出人物的差別在哪?】
第二課時
回憶課文主要內容。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出示上節課的中心話題“你覺得課文中阿諾德和布魯諾的差別在什么地方?你認為誰做的更精彩?說說自己的理由。”
1.小組交流中心話題,各抒己見。
2.全班交流:
點撥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