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生命 生命(教案)
一 、作者介紹
有人這樣說:(大屏幕出示)
“一粒貌不驚人的種子,往往隱藏著一個花季的燦爛;一條丑陋的毛蟲,可能蛻變為一只五彩斑斕的彩蝶。因為,生命本身就是一樁奇跡。”
這個人就是杏林子。(出示杏林子簡介)
杏林子
原名劉俠,1942年2月28日生于西安,自12歲起,杏林子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等于被宣判了漫長的死刑,在死亡之前是無盡的疼痛。全身關節大部分遭到損壞,致使他腿不能行,肩不能舉,手不能抬,頭不能轉。她成了一個12歲就被病魔纏身的女孩。
殘而不廢的她,憑著堅強的毅力,著有四十多本著名的散文、小說、傳記、劇本,被譽為“中國臺灣最具影響力的作家”。她組織成立了“伊甸殘障福利基金會”,致力于推動殘障福利工作。在她離世后把軀體捐給醫院,供“類風濕性關節炎”教學研究。
二、加標點,強化標點運用
1、在杏林子的著作中就有這樣一篇文章,(板書:生命 生命),文章的題目非常特殊。如果讓你給題目加個標點的話,你覺得什么標點比較合適?
預設:“?”對生命的一種質疑。對生命的一種思考
“!”對生命的一種堅定。對生命的一種信念
“,”對生命的一份淡定。
三、初讀全文,理清課文脈絡
1、每一個符號都印證著杏林子對生命的態度。杏林子以這樣一種形式為題,究竟想要告訴我們什么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在文中找一找,生命究竟是什么?
其實全文中杏林子并沒有對“生命是什么”做正面回答,那她是以怎樣的方式回答這個問題的呢?
2、概括小標題(板書: 飛蛾求生
瓜苗生長
靜聽心跳) 作業1:概括杏林子資料
同學們你們能把這故事說成一個詞,這是一種能——概括的能力,了不起。
3、看杏林子資料,訓練概括能力。
四學課文,感受生命
1、出示課文片段:
夜晚,我在燈下寫稿,一只飛蛾不停地在我頭頂上飛來飛去,騷擾著我。趁它停下的時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動彈了。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飛蛾那種求生的欲望令我震驚,我忍不住放了它!
2、學習生字、新詞
騷擾 動彈 掙扎 欲望 鼓動 震驚 躍動(結合拼音,糾正讀音)
出示彈和扎兩個多音字進行教學。鼓動意思的選擇。
3、關注文中關聯詞,體驗作者情感
只要……就…… ……但……
4、反復,升華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