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生命 生命》
教材說明:《生命生命》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人教版四年級下冊。這篇課文開頭提出問題,生命是什么?下面內容卻沒有從正面回答,而是通過三件事展開生命的意義。這篇課文短小精悍,語言簡潔樸實,是一篇書寫感悟人生的好文章,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繼續引導學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義,二是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學情分析: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即將進入青少年時期,漸漸地會開始思索自己是什么樣的人,應該怎樣塑造自己,但是他們中的大多數對生命的認識更多地停留在日常生活中的生命現象和空泛的生命道理這一層面,因此,有關生命的話題學生是渴望了解的,進行生命的思考是學生心靈成長的需要。《生命生命》一文的閱讀來看,四、五自然段中作者對生命的感悟,文中三個生命個體所展現的生命精神內涵,學生在體會時會因對作者的不了解,對生命話題的認識較粗淺而產生學習困難。
教學目標:1、掌握文中的生字、詞,會背誦課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3、感受對生命的熱愛之情、贊嘆之情和珍惜之情,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概括三個事例的內容。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領悟三個事例中蘊含的意思,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課前準備: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杏林子的材料,以了解中國臺灣女作家杏林子。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師導入:“一粒貌不驚人的種子,往往隱藏著一個花季的燦爛;一條丑陋的毛蟲,可能蛻變為一只五色斑斕的彩蝶。因為,生命本身就是一樁奇跡。”這是中國臺灣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對于生命的感悟。中國臺灣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在12歲時,因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關節大部分遭到損壞,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舉,手不能抬,頭不能轉。但是殘而不廢的她,憑著頑強的毅力堅持自學,成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就是杏林子對于生命的感悟。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她對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生命,生命》。(板書課題)
初讀課文,讀通讀順:
師:請打開書19課,自由地、大聲地讀一讀課文,注意畫出文中出現的生字、新詞,反復多讀幾遍,讀準字音、看清字形,把句子讀通讀順。
認識:“擾、診、 撼、 蹋、 限”等5個生字,
會寫:“擾、欲”屈、茁、診、 撼、 蹋、 限等8個生字(寫完以后要進行生生評價,師生評價)。
正確讀寫“鼓動、躍動、欲望、沖破、堅硬、不屈、茁壯、沉穩、震撼、糟蹋、短暫、有限、珍惜、聽診器”等詞語。(組詞時要讓學生自由組,答案不是唯一的)。
小組合作鞏固字、詞內容。
生:自由朗讀全文。
(巡視指導,根據學生閱讀情況板書擾、限、屈三個字。)
師:讀好了,孩子們,坐起來,看這幾個字怎么讀?
生:擾,騷擾,打擾。
生:限,有限,無限。
生:屈,屈服。
師:書上是哪個詞?
生:不屈向上。
師:看來我們對生字掌握的非常好。
師:能用一個詞或者一句話表達你此時的心情嗎?
生:很激動。我覺得我們應該好好珍惜生命,而不讓它白白流失。
師:是的,我在讀這篇文章時,也很受感動。當我從網上的資料得知杏林子的情況后,內心又一次被深深地震撼了!為什么呢?相信讀完這份資料,你的內心深處,也一定會有新的觸動。
(出示有關杏林子的資料)
師:誰愿意幫我們讀一讀這份資料?
生:(比較流暢地讀完了。)
師:(拍著學生的肩膀很真誠地)孩子,真了不起!第一次接觸這份資料就讀得這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