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的住宅》教學反思多篇
我覺得本課成功之處首先是創設情景,設疑激趣,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是授課過程中重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動者,還有就是注重文本,重視朗讀。
當然也存在不足之處,在授蟋蟀修建住宅這部分,教師導的還是過多,沒有給學生充分思考消化的空間,同時在探討蟋蟀住宅特點時,還應根據文本向更高一個層次推進,如探討蟋蟀住宅筑成這些特點的原因,這樣的住宅有什么好處,總體來說學生的合作感悟、交流都有些不夠深刻。
《蟋蟀的住宅》教學反思
一、備課
由于缺乏教學經驗,備課前上網搜集了一些教學實錄和視頻片段,雖然非常精彩,但總感覺無法融入自己的感受。
二、上課
對于課文的講解詳盡到位,但應該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時間;要注重教學方式,要注重交流,特別是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形式交流;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是問題不要過多,要有價值。
課堂結構不夠完整,下課前應強調本節課的重點,課堂小結要及時到位。
三、課后練習
對于配套練習要及時準確的練習、講解、檢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把課文的學習轉化為一種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
四、板書
要了解學生的學齡特點,在書寫板書時要規范準確,切忌連筆。
板書設計要精煉、到位,起到概括課文內容的目的。
《蟋蟀的住宅》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語言十分風趣的筆記,昆蟲學家法布爾在文中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一開課,我就引導學生說出課文的重點問題:蟋蟀出名不光因為它的唱歌,還由于它的住宅。連本文作者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也這樣贊嘆說——“假使我們想到蟋蟀……偉大的工程了。”為什么說它是一項偉大的工程呢?(緊扣課文這一重點句子,設計問題,直奔中心,學生的思維一下子便被調動了起來。)
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聽完范讀后,又讓學生圍繞2個問題去讀書:1、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樣的?2、蟋蟀是怎樣挖掘住宅的?通過讀找到與問題有關的語句,并把它用“——”劃下來。(讓學生自學課文,重點讓學生理解蟋蟀住宅特點和住宅修建過程,同時領悟作者在介紹時的運用說明方法。)
等同學們與語言文字親密接觸后,再提出更高的要求:通過把生活中人們的住宅和蟋蟀的住宅進行對比,通過品文中贊美蟋蟀的語句,通過用自己的話贊美蟋蟀,讓學生體會到蟋蟀那吃苦耐勞、不肯隨意而安的精神,感悟到蟋蟀的住宅是一項偉大的工程。
最后,點明蟋蟀是個很普通的昆蟲,但作者對它感興趣,經過長期細致觀察發現了它的很多特點。引導學生要象作者學習,學會認真觀察小動物。同時布置作業:(學習寫法)(兩題任選一道)
1、用以下小動物編個小故事,不要求全用上
螞蟻 蜜蜂 蟋蟀 蝗蟲 螳螂 螢火蟲 蝴蝶 蜈蚣
2、仔細觀察一種小動物,寫一篇短文,寫出他的特點。
總結文章后引導學生上網查找有關蟋蟀的資料,法布爾的文章。(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增長見識)
整個教學過程思路清晰,重視讀寫結合,讓學生在樂學中突破難點。但有點遺憾的是:在了解、學習蟋蟀住宅特點那部分,太生硬,有點過場的感覺,讓學生品詞品句的時間不充足。讓人感覺只是了解文章內容,沒體會出蟋蟀自己一點一點挖掘出來的住宅給它帶來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