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教學設計揭密(精選14篇)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揭密 篇1
。ㄒ唬┚脑O計訓練點
商德遠(以下簡稱商):全國小語會會長崔巒老師指出,閱讀教學要明確語文課程性質,堅守語文教學本真,體現“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一個中心”即以語言訓練為中心,特別是要加強語言的運用。“兩個基本點”即培養語文能力(聽、說、讀、寫、書),提高人文素養。要從教學觀念到方法、策略進行改革創新,實現閱讀教學“美麗的轉身”。在引導學生學習本文時,在語言訓練方面你是怎樣進行整體構想的?
蘇 婷(以下簡稱蘇):我想“直奔重點,深入文本;探究體驗,觸動情弦”。重點進行詞語理解、表達和學習方法兩個方面的訓練。
在引導學生理解文本時,在讓學生質疑的基礎上,直接引導學生進入三、四自然段,抓住“探出”和“若無其事”等詞語,能很好地引導學生感悟幼龜的生存之道、入海之道,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敬畏自然,熱愛自然。由于此處的“探出”和“若無其事”使用恰當、準確,能較好地表情達意,這樣就可以在此處著力訓練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
在處理第五至八自然段時,創設一個學生極感興趣的“給錯誤畫面找錯”的閱讀情境,引導學生入境動情、感悟幼龜被啄食的慘烈,進行想象訓練和練筆表達訓練,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驗,受到啟迪。在理解感悟、探究體驗的過程中,進行了學習方法的訓練。
商:能否具體談談,你在設計了訓練點后是怎樣進行語言訓練的?
蘇:第一,依據學段目標扎實進行語言訓練。依據《課標》對第二學段的閱讀目標要求,要重點理解詞語、體會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本節課我依據課文詞語較多的特點,確定了以詞語訓練為主線的語言訓練目標:按照“讀寫詞語——理解詞語——運用詞語”的訓練思路,扎實進行了語言訓練。如,在第一個檢查的預習環節,我主要引導學生會讀、會寫本課的生字新詞,特別是重點指導會寫“愚蠢”兩個難寫的字,直到寫好;其次是理解詞語,從檢查預習時查字典,到閱讀過程中理解“探出、若無其事”,在理解詞語時,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體會出這些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最后,運用積累的四字詞語進行想象表達。詞語訓練這一主線非常清楚,特別是對音、形、義的把握較好。
第二,進行學會學習的有效指導訓練。閱讀教學要由“學會知識”到“學會學習”轉變。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是本節課要落實的又一個訓練點。如寫字方法的指導——我采用了“觀察、比較、示范、練寫”四步指導法;概括主要內容方法的指導——采用了“找、聯法”,即找出文章描寫的人物和事物,再依據他們之間的聯系,將他們之間的事連起來說清楚;理解詞語的方法——采用了“查字典、聯系上下文、想象”等方法,對理解詞語方法的指導是本節課的重點;理解文章內容的方法——采用了“理解感悟、探究體驗”等方法;朗讀的方法——采用的是“創境引導朗讀,理解后朗讀,想象朗讀”等方法,有效訓練了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閱讀”,提高了學習能力。
商:對,閱讀教學就是要由“教教材”變為“用教材教”;由“教課文”變成用課文學語言、用語言。這就要由分析課文內容的教學,轉變為以策略為導向的教學,注重讀法、寫法、學法的指導,以提升閱讀理解能力、運用語言能力以及學習能力。
。ǘ┣擅钤O計體驗點
商:學習此文應重在引導學生領悟自然之道,繼而受到啟迪、得到情感熏陶。在學習這樣的文章時,如果設計不好,學生就會感到枯燥乏味沒有興趣,游離于文本之外,這就難以觸動學生的心靈、引發情感共鳴。
你在引導學生學五至八自然段時,創設情境、引導想象,是如何考慮的?
蘇:我在多次試講五至八自然段時,開始總找不到有效的學習策略,沒能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并在情感體驗中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嗚,只是一味地分析、理解,結果在學習這一部分時總是枯燥乏味,課堂教學效果很不理想。后來,我創設了一個“給畫面找錯誤”的情境,就引發了學生主動閱讀、自主閱讀的強烈欲望,課堂教學效果就很好,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我在引導學生學習這一部分時,在設計上著力突出了一個“巧”字,重在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如,運用畫面創設了一個情境,出現一個與課文描述不一樣的錯誤畫面:畫面只出現一兩只龜、沒有鳥。然后語言描述:“看,這就是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島海灘,讀了課文后,你覺得這幅圖上還應該有些什么?請再用心讀讀課文,結合文章內容補充畫面。”用畫面引發學生探究閱讀的欲望,學生就興趣盎然、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之中,并在閱讀中結合具體的語句自主發現:還應有很多龜、很多鳥。學生主動閱讀文本了,真正經歷了一次閱讀實踐,情感真正參與了,其效果就不一樣了。
其次,我在設計上還力求突出一個“新”字,創設情境,使之成為學生體驗課文內容、感情的平臺和心理基礎,實現“情與理的交融”。在學習本部分時,如果只重悟“理”,就容易忽視情感的熏陶感染;如果只重“情”,則容易忽視對“理”的感悟。我在引導學生找出圖上還應有什么之后,想象“接下來又是怎樣的場景呢?拿出筆把想象寫下來,最好能用上你積累的四字詞語。”通過引導學生想象補充幼龜被食肉鳥啄食的慘烈場面,讓學生進入情境中,親歷情感體驗,受到熏陶,并進行表達訓練,同時在此閱讀、想象的實踐過程中領悟文中之理,體驗理中之情,實現情理交融。
商:接受美學理論認為,文本結構中存在著大量的空白、省略和模糊之處,甚至每一個句子中都有未寫出來的地方,因此文本就像一張布滿空洞的魚網。蘇老師引導學生在對象化的過程中,把想象的東西加入到文本的描寫之中去,使原本只是概括的句子變得具體化了。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又訓練了表達能力,特別是學生在想象過程中,在情感體驗過程中悟理,在悟理中動情,讓情與理交融在一起,富有創意。
但是,運用以上這種設計如果處理不適度,就容易使文章的基調出現偏差,這畢竟不是以表達情感為主的文章,而是側重明理的,側重領悟大自然帶給我們的啟示,是特別需要注意的。
閱讀教學有自己的“自然之道”,也必須尊重閱讀教學的“自然之道”——就是閱讀教學的規律,在此前提下,不斷創新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磥,吃準學段目標、課時目標,采用有效的教學策略落實目標,在扎扎實實的語言訓練和情感體驗中,才能引導學生學會學習,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構建高效課堂。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揭密 篇2
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九課《自然之道》第2課時
教學要求:
1、聯系上下文、借助工具書和生活積累理解關鍵詞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3、激發探究大自然規律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感情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2、激發探究大自然規律的興趣。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學過的生字和詞語,大家還認識嗎?我想請同學起來讀讀。(幼龜 沙灘 偵察 企圖 愚不可及 蠢事 返回 無遮無攔 海鷗 棒球帽 氣喘吁吁 響徹去霄)
二、學習課文深入理解
這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這篇課文,請同學們迅速地默讀課文,看默讀提示(課件出示)(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
師:課文主要寫我和幾個同伴到巴拉加哥島旅游,為了挽救一只幼龜,使更多的幼龜受到了傷害。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趕快走進課文去看看吧。
師:我們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島旅游的目的是為了(生:實地觀察一下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當我們上島時,就發現了一只大龜巢,我們看見了什么?
生:一只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
師:欲出又止是什么意思?
生:想出去又停止不前。
師:你們能做做這個動作嗎?(生做)
師:正在這時發生了什么情況?(生)在課文的第幾自然段?(生)請同學們默讀第三自然,用橫線勾畫出讓人緊張、害怕、擔心的句子。
生:說自己勾畫的句子。
師:躊躇不前可以用哪個詞來換?
生:猶豫不決
師:面對這種情況,你的心情怎么樣(生答)
師:情況十分危急你能讀好這個句子嗎?(抽生讀)(課件出示)這時我們緊張、擔心、害怕于是就有位同伴焦急地說(生:你得想想辦法。┏樯x(課件出示)
師:這時向導的態度怎么樣?(若無其事、冷淡)他是怎樣說的?(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課件出示)抽生讀
師:幼龜正處在危險之中,可是向導卻不當回事,你覺得向導是一個怎樣的人?(是一個無情、冷淡的人)。如果這時向導就站在你的身邊,你會怎樣對他說?(生……)
師:向導最終在我們的譴責中極不情愿地抱起了那只小龜朝大海走去。
師:我們的好心辦了好事,還是辦了壞事?(壞事)接下來我們看見了什么?(成群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魚貫而出”是什么意思?從魚貫而出可以想象當時的情形怎么樣?(生)我們明白了什么?(生)
師:我們來看看這兩個句子:
我們干了一件蠢事。
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課件出示)
師:“愚不可及”是什么意思?說明什么?(非常的愚蠢,說明了我們的好心辦了一件壞事一件蠢事)
師:(課件出示圖片)面對這種情景,我們驚呆了,我們后悔了,接著我們用實際行動來拯救幼龜,請同學們默讀第七自然段,勾畫出拯救海龜的句子。(抽生讀自己勾畫出來的)
師:面對這么多幼龜都要受到傷害,我們后悔了,心里是更緊張、更害怕、更擔心了,我們會慢吞吞的去救海龜嗎?(課件出示句子)請大家讀好加點的詞。
師:盡管我們努力地去挽救它們,但是無濟無事,許多的鳥成為了食肉鳥的口中之食。這時你還會哀求向導去救那只幼龜嗎?我們這時的心情怎么樣?我們這時后悔什么?向導這時是什么心情?哪個句子可以看出向導的這種心情?(生找)抽生讀(向導一邊走……受到傷害)(課件出示)
師:我們終于明白向導先前為什么那么冷淡為什么會那樣說,是因為向導知道什么?(生:知道幼龜是出來偵察外面是否安全的,知道這是它們自我保護的一種手段,知道這是它們生存的一種方式,所以會那么冷淡,會那么說)
三、懂得遵循自然之道的道理
師:因為我們的好心,打破了太平洋幼龜這種生存生活的規律,致使它們受到了嚴重的傷害,那么從這件事情中你懂得了什么?(生答)
師:那么自然之道就是(自然界中事物的規律)
師:如果我們遵循自然之道就保護了更多的幼龜,但我們違背了自然之道就傷害了許多幼龜。(板書)
師:讓我們再來了解一下這件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吧。úシ耪n件)
師:我們的好心卻辦了了壞事,是因為我們破壞了幼龜自我保護的規律,你還知道哪些違背自然規律的故事或者在我們身邊存在著哪些違背自然規律的現象?四人小組交流交流.
師:我們請幾位同學來說一說.
師:是啊,從這篇課文和同學們講的事例中,我們懂得了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類與自然共存(課件),老師希望你們從此以后記住應該遵循大自然的規律,不要隨意去違背它,否則就會產生事與愿違的結果。
師:讓我們來讀讀這幾句話吧!
保護大自然
了解大自然
探究大自然規律
四、作業
1、抄寫自己喜歡的詞句。
2、小練筆(寫寫我們身邊存在哪些違背自然規律的事)
遵循 9、自然之道 違背
保護 傷害
幼龜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揭密 篇3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巢穴”、“爭先恐后”、“率先”、“躑躅不前”、“若無其事”、“魚貫而出”、“愚不可及”、“氣喘吁吁”、“佇立”、“佳肴”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認識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
4,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
【學習重點】理解“自然之道”的含義—(自然界的規律)并從中受到啟發。
【內容導航】
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與旅行同伴、向導去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島觀察綠龜怎樣離巢進入大海?吹酵饷嬗形kU,“我們”好心要求向導把第一只離巢進行偵查的幼龜送進大海,沒想到這給了巢內的幼龜一個錯誤信息—外面很安全。于是大量幼龜魚貫而出。盡管“我們”奮力搶救,可絕大多數幼龜仍成了食肉鳥的口中之物。看到自己好心造成的悲劇,作者感慨:“人是萬物之靈。然而,當人自作聰明時,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課文告訴我們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否則會產生與我們愿望相反的結果。
【知識鏈接】加拉巴哥群島:孤零零地矗立在太平洋中間的一群火山島,島上除了雨水外幾乎沒有淡水來源,因此大多數島上沒有人煙。1585年才有人偶然發現了群島。加拉巴哥群島現在已經被規劃為國家公園,并且被聯合國教科文基金會列為人類共有的自然遺產。
【自主學習】
1,通讀課文,下列詞語小組內隨意讀、說、形象表演:
旅游、筑巢、幼龜、沙灘、偵查、企圖、情愿、蠢事、返回、海鷗、補救、爭先恐后、欲出又止、如無其事、見死不救、魚貫而出、
愚不可及、氣喘吁吁、響徹云霄
2,出示句子:“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讀懂3,4,5自然段)
以演促讀,抓住第3段中“欲出又止”、“躑躅不前”、“突兀”“啄”、“拉”等詞語的理解,抓住第4段中“焦急”、“見慣不驚”、“若無其事”、“極不情愿”、“頹喪”等詞語的理解,小組內一個同學讀另兩個同學表演來加深理解。寫出向導所說“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意思 。
3,比較句子異同
、傥覀兏闪艘患朗。
、谖覀兏闪艘患薏豢杉暗拇朗隆
寫出“愚不可及”的意思: 。
【合作探究】
1,聯系課文內容,談談對句子的理解。
、僭谕閭“不能見死不救”的強烈要求下,向導極不情愿地抱起幼龜,把它送到大海。
、诮K于,向導發出了他的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廴耸侨f物之靈。然而,當人自作聰明時,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2,你還喜歡哪些句子,先摘抄下來,說說自己體會。比比小組里誰說得好。
【輕松練習】
1,比一比,組詞語。
吁( )偵 ( ) 徹( )佇( )
于( )貞( )切( )貯( )
2,把下列詞語補充完整。
自( )聰明 爭先( )后 愚不可( )
。 )無其事 見慣不( ) 魚( )而出
3,按課文內容填空。
、 人是萬物之靈。然而, 。
、 游客和向導一起做了一件錯事:
結果導致 ,
這說明了 。
4,課文中哪些句子表示了“我們”的后悔之情?選擇一句寫下來。
。
【事件延伸】
生活中你有好心辦傻事的時候嗎?說出來大家聽聽。
【教師反思】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揭密 篇4
人是自然之子,可是人類常常把自己當成了是自然的主宰者,悲天憫人地俯看著自然界的蕓蕓生靈。我們沉溺在“人為萬物之靈長”的美好感覺中已經太久太久了!蹲匀恢馈愤@篇文章卻讓我們發現從這種幻覺中醒來是如此的痛苦。
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在南太平洋一個海島旅游時,看到一只正離開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龜被一只食肉鳥叼啄時,出于好心,不顧向導勸阻,要向導趕走食肉鳥,把幼龜抱向大海。正當我們為自己保護小動物的善舉而沾沾自喜時,卻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一幕:原來這只幼龜是偵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龜得到了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美餐。我們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當人類冒著極大的危險竭力把大自然改造得適合我們的心意,卻未能達到目的,這確實是一個令人痛心的諷刺。在自然的規律面前,我們這些淺薄無知而又驕傲自大的“文明人”除了謙卑和愧疚之外,又能說些什么呢?
“我”和七個同伴及生物學家向導,此行目本身帶有科考意義,就是“想實地觀察一下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所以當我們看到“從龜巢到大海需要經過一段不短的沙灘,稍不留心就會成為食肉鳥的美食”。一只幼龜把頭探出巢穴的“探”字,“欲出又止”,“躊躇不前”,這些文字流淌著小幼龜是多么謹慎、多么弱小,多么無助啊,我們那顆善良的心肯定為這可愛又可憐的生靈深深同情,所以當我們看到沙灘上那令人緊張的一幕,“一只嘲鶇突然飛來,用尖嘴啄幼龜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時”,我們是無論如何也不會袖手旁觀的。可是面對這樣揪心的一幕,“我”和同伴的焦急、緊張、難過、不平、氣憤和生物學向導的反應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暗鹁偷鸢,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也許是見慣了太多的弱肉強食,物競天擇,向導的冷淡,向導的漠然和若無其事,招來了同伴的一片埋怨、責怪。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向導“極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龜,朝大海走去!
此時,我們讀者的心都和作者一齊跳動,都為小幼龜的命運而著急、擔心、揪心;都對向導的無動于衷、鐵石心腸、冷酷無情而義憤填膺;都在為作者所做的拯救行動而吁一口長氣。我們都以為這個故事與平常看到的環保故事一樣有著美麗的結局了。
可是文章在這里卻來個驚天大逆轉,出乎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具有強烈的“歐享利”效果。事情的發展讓“我”和同伴以及身外的讀者都始料不及,瞠目結舌繼而神情凝重、暗暗嘆息。“我們干了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后面的所有描寫都圍繞著“愚不可及”這四個沉重、殘酷、懺悔的字而展開的。4個自然段里的每個字,每句話,甚至是每個標點,都跳動著作者那難以言說的痛苦!
比如全段用了一連串的四字詞語來形容群龜入海的景象:“成群結隊”、魚貫而出”、爭先恐后”、“結伴而出”,浩浩蕩蕩的場面本應是多么的壯觀熱鬧,可如今卻是意味著多么的慘不忍睹。再如對“海灘陽光明媚、無遮無擋”的描寫,在美麗的海島黃昏,在五彩的晚霞映襯下,這一幕真可以說是“血色黃昏”,“天空中飛的密密麻麻的食肉鳥”飛上撲下,吃得痛快!皵凳皇橙怿B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云霄”。這“歡樂的叫聲”對我們來說真是極端的諷刺,是多么的刺耳,多么的揪心,多么的無地自容啊,乃至捶胸頓足,呼天喊地。透過這富有張力的文字,我們似乎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而對當時景像那種心靈的振顫、悵悔!真是“滿紙自責言,一把辛酸淚”!我們讀者的心也為之一陣陣發緊,幾乎有一種汗毛倒豎的感覺。試想,一群剛剛出生不久的小海龜,滿懷著對大海的無限希望與遐想,滿懷著生命本能對“活著”的渴望,在本以為安全的平坦的沙灘上傾巢而出,爬向大海的時候,卻讓我們“好心辦壞事”,“成事不足,敗事有余”。這種生命的渴望和殘酷的現實形成了一種多么鮮明的對比!
盡管我們“趕緊摘下帽子”、“迅速抓起幼龜”、“氣喘吁吁向海邊奔去”,可這已是于事無補,杯水車薪了。我們的自責“我和同伴低著頭,在沙灘上慢慢地行走著”,向導的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在這美麗的黃昏沙灘上拖下長長的影子和無邊的惆悵……
如果說“我“和同伴是“無知之愚”,好心辦壞事;向導就是“有知之愚“,在規律面前猶豫,明知故犯,做了幫兇。“無知之愚”和“有知之愚”走在一起,違背了自然之道,造成了血淋淋的、不堪回首的慘痛后果。
這使我們不禁想起印第安酋長西雅圖在給要求購買他部落土地的美國總統的回信中寫的話:我們知道,人類屬于大地,而大地不屬于人類。生命之網并非人類所編織。人類不過是這個網絡中的一根線,一個結。但人類所做的一切,最終會影響到這個網絡,也影響到人類本身。因為降臨到大地上的一切,終究會降臨到大地的兒女們身上。
這篇文章,只不過是我們為這位印第安酋長的話所做的注釋──或者說印證。只是,在今天看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注釋和印證既顯得那樣蹩腳,又是如此地令人悲哀乃至沉痛。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揭密 篇5
執教:蘇婷
。ㄒ唬z查預習,學會字詞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與大自然有關的課文,伸出手指一起寫課題。師生同寫。
師:大家預習了課文,詞語是不是掌握了,誰想讀前兩行?
生:真誠……巢穴。
師:最后一個字沒讀準,(師出示“穴”的讀音)給你拼音,再讀一次好嗎?生讀;全班齊讀。
師:后兩行誰想讀呀?
生讀:……愚不可及。
師:都讀準了。“愚不可及”的意思,你知道嗎?
生:表示很愚蠢。
師:有點接近了,字典里“及”是“比得上”的意思,誰再說說“愚不可及”的意思?
生:愚蠢得誰都比不上。
師:看,查字典理解了關鍵字的意思,就能準確理解詞語了!
師:課文里還有個地名很不好讀,請你讀讀。
生:加拉巴哥島。(沒讀好)
師:還真不好讀呢!它是南太平洋中的一個“龜島”(師出示地圖),誰再讀。生讀。
師:全班一起讀。這些詞語你們都會寫了嗎?老師從里面挑兩個最難寫的來聽寫,“愚蠢”,注意寫字姿勢。生寫。
師:(實物投影出示學生聽寫的字),這位同學都寫對了,你能告訴大家要把“愚”字寫正確,關鍵筆畫是什么呀?
生:關鍵筆畫是中間“一條長豎”。
師:(師在關鍵處描紅)看,就是這一長豎,然后再寫“提、點”。記住了嗎?
師:預習的時候,不僅要讀準字音,還要觀察字形,試著寫一寫,這樣預習就更有效了!
師:同是上下結構的兩個字,怎樣才能寫漂亮呢?請先觀察生字表里的字,先來說“愚”字?
生:下邊的心字要大一點,要把上面的“禺”托住。
師:真會觀察。那“蠢”字呢?
生:上面“春”字的撇捺要寫長些,把下面的兩個“蟲”字罩住。
師:你觀察真仔細。對,春字撇捺要舒展?次覍懀◣熓痉秾懀簩懹拮忠⒁“中間一長豎,心字要托住”;寫蠢字時,“春字撇捺要舒展,兩只蟲子藏下面”。試著再寫一遍,看能不能寫漂亮。
生:練寫。(教師展示學生前后兩次書寫的字)
師:看,觀察好了字形,掌握了方法,就比剛才寫的漂亮多了。
(二)整體感知,自主質疑
師:字詞沒問題了,請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都寫了哪些人物、動物,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把不明白的地方做做標記。
生:自由讀。
師:課文都寫了哪些人物、動物?
生:寫了作者、七個同伴、向導、幼龜和食肉鳥。
師:找準確了。它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請用簡單的話說一說!
生:首先我們和向導來到了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島旅游,想觀察一下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看到了食肉鳥在把幼龜往沙灘上拉,他們就跟向導說,你得想想辦法!最后,他們讓向導把這只幼龜抱入大海,結果卻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
師:他基本上能把內容說清楚了,但語言可以再簡練些!看(教師邊說邊板書能揭示主要內容的詞語),我們和向導在加拉巴哥島看到食肉鳥在啄一只幼龜,我們勸向導救了它,結果卻害了更多的幼龜,大家很后悔。像這樣,誰再說一說?
生說。
師:這次說的清楚、簡練了。像這樣,先找出課文都寫了誰,再說清楚他們之間發生的事,用幾句簡單的話就把文章的主要內容說明白了!這是說清楚主要內容的一個好方法。
師:了解了文章的內容,你有沒有讀不明白的地方?
生:我們很急,為什么向導卻若無其事地說自然之道就是這樣?
師:你想知道原因是嗎?還有嗎?
生:文中說太平洋綠龜長大后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龜體重不到它的百分之一,我想知道幼龜體重到底是多少?
師:看來,你對動物感興趣。就讓我們一起帶著問題走進課文吧!
。ㄈ┘氉x文本,探究體驗
師:剛才有同學問:我們很急,向導卻若無其事,我們和向導的態度為什么會截然不同?究竟看到了怎樣的情景?請兩位同學讀讀三、四自然段!生讀。
生:讀“正當幼龜躊躇不前時……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
師:是啊,幼龜這樣危險,難怪我們會著急,誰再讀讀。學生讀。
師:嘲鶇很兇猛,連狗和人都敢啄,它正在啄一只小幼龜的頭,多危急!誰再讀?生讀。
師:我聽出了你的焦急,看到此情此景,游客們當然非常擔心了,一起讀。R讀)
師:我們這么著急,向導卻若無其事?“若無其事”什么意思?
生:“若無其事”就是什么事也沒有。
師:“若”的意思沒解釋出來。
生:好像什么事也沒有。
師:這就理解準確了,再讀讀這句話,想想向導為什么這么說?說不定你就能讀懂他若無其事的原因了。生讀。
生:因為向導知道鳥啄龜是自然之道,他不想破壞自然界的規律。
師:是啊,食肉鳥啄幼龜,這是自然規律,向導心里有數,所以若無其事,誰想讀讀?
師:剛才我們在理解若無其事的時候,不僅借助了詞典,還聯系了上下文,讀明白了意思,同時又解決了大家的疑問。我們分角色讀讀第四自然段吧。生讀。
師:同學們,看到了幼龜這么危險,游客和向導卻有著不同的態度,那咱們也去看看當時的情景,自己讀讀第三自然段,游客看到危險,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幼龜欲出又止,好像在偵查外面是否安全。
師:也就是不危險,是吧?小幼龜欲出又止還有這樣的偵察本領。空l還想說?
生:我還看到了這只小龜在偵查外面是否安全!
師:恩,你是從哪個詞看出來的?
生:偵查。
師:抓住關鍵詞談出了自己的看法。同學們,有沒有關注到“探”,探是什么意思?
生:伸出
師:為什么不用伸出。
生:探在這里是不讓別人看見他,能看出它很小心、謹慎。伸出,就看不出來。
生:探的時候欲出又止,能看出小幼龜很機警,有保護自己的生存方法。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只機警的小幼龜吧(師出示動畫)。
生:我覺得是故意把頭探出去要看看外面是不是很安全。
師:恩,這可是它的生存本領!誰能讀出它的機警、小心和謹慎。
生:讀。
師:聽了你的朗讀,我仿佛看到小龜把頭探到了外面。誰再來讀讀。生讀。
師:剛才我們抓住了一個“探”字,在和其他詞語的比較中,看出這小龜會保護自己,多么神奇!可是游客們不知道,還勸向導救了它,導致了文中這樣令人震驚的結果。
師:請同學們默讀5—8自然段,看到了怎么樣的情景,讓大家極為震驚?畫出相關語句。
生:默讀課文。
師:同學們都讀得非常認真,(出示一幅沒有很多龜和鳥的圖畫)看,這就是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島海灘,在讀了課文后,你覺得這幅圖上還應該有些什么?結合你畫的句子談談。
生:應該有許多的食肉鳥。
師:是啊,許多的食肉鳥讓我們極為震驚。還應該有什么?
生:有許多幼龜。
師:從哪個詞看出有很多幼龜。
生:魚貫而出、成群的。
師:還有哪些詞語也寫出了幼龜很多。
生:成百上千、結對而出、爭先恐后……
師:同學們,看(出示帶有很多幼龜的畫面)!這么多的幼龜,爭先恐后地爬向大海,爭著、搶著爬向大海的幼龜會想些什么呢?
生:大家快離開巢穴奔向大海吧!
生:我們終于可以看到美麗的海底世界了!
……
師:多么美好的愿望啊!一個“爭先恐后”就給了我們想象的空間,幼龜是懷著美好的愿望奔向大海的,然而等待他們的,是許多的食肉鳥。接下來又是怎樣的場景呢?拿出筆把想象寫下來,最好能用上你積累的四字詞語。
生練寫。
師:誰來說說你寫的。
生:可憐的幼龜不知所措,在無遮無攔的沙灘上無處可躲,它們在食肉鳥地追殺下,夢想就這樣破滅了。
師:是啊,一個不知所措,讓我們看到了小幼龜們是那樣的無助!
生:食肉鳥立刻撲過來,撲向小幼龜,小幼龜立刻四處逃散,卻無處可逃,只能眼睜睜地被食肉鳥啄食。
師:多么慘烈的一幕啊,可是同學們,這一幕原本是不該發生的,可是現在卻是這樣,誰來讀讀。
生:讀最后一段。
師:幼龜的美好愿望,就因為我們全都破滅了呀!誰再來讀一讀。
生:讀。
師:幼龜入海原本有他們自己的辦法,可現在,看著沙灘上血跡斑斑的幼龜殘體,回想我們的做法,如果你就是游客,想說些什么?
生:我們剛才做了那么蠢的事,很愧疚。
師:后悔不已啊。
生:我們再也不會干擾自然界的事了!因為自然界有自己的規律,我們不應該再破壞這些規律了!
師:是啊,我們要尊重自然!
生:早知道幼龜會這樣慘,當初就不應該不聽向導的話!我們對幼龜的了解太少了!
師:自責啊!作為向導你想說什么呢?
生:我不應該救那只幼龜,不應該聽游客的。應該堅持自己的想法!
師:對,正如你們所說的,大自然原本是那樣的神奇,每種動物都有他們自己的生存規律,這就是自然之道!我們應該遵循規律,了解自然,尊重自然,才不會好心辦壞事,這也是自然之道要告訴我們的。
。ㄋ模┩卣寡由欤w移運用
師:剛才同學們還提出了對自然感興趣的問題,課后可以進行拓展性學習。(師出示作業)
生:作業1,讀關于自然的課外書,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生:作業2,讀課文,摘抄好詞佳句,體會用詞的準確。可以運用我們今天在這節課上學到的理解“探”和“若無其事”的方法。
生:作業3,帶著對自然現象、大自然的動物感興趣的問題,到大自然中去探索、去發現。
師:老師也送給大家一本書,剛才對大自然現象感興趣的是誰啊?這本書就放在你這里吧,課后帶著大家再去探索自然的奧秘吧!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揭密 篇6
【教學內容】自然之道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
(1)在課文學習過程中理解“爭先恐后、若無其事”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2、過程和方法:
(1)創設情境,入情入境;(2)自讀表演,理解內容;(3)品詞品句,積累感悟。
3、情感和態度:
。1)豐富見聞,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
。2)懂得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教學難點】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小黑板
【課時安排】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識,導入新課
1、讀題目,想一想,“道”是什么意思?怎樣理解題目?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說說本課的“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幼龜進入大海,有其自身的規律,有其自我保護的方法,而“我們”卻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我們”做了件什么事?
2、請你瀏覽第三至第七自然段,概括“我們”做了一件什么事?
(二)默讀課文,深入探究
1、默讀課文第三至第七自然段,邊讀邊畫邊思考,并標注你的感受。
思考:
(1)我們的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為什么?
(2)向導怎么說,怎么做的,對此你有什么想法?
2、小組交流,提出疑問。
3、匯報交流。
(1)愚不可及的做法及原因。
、倏匆娞筋^幼龜遇險,就焦急起來,讓向導想辦法。
。ㄖ笇Ю首x,讀出危險及焦急的心情。)
原因是愛護幼龜,擔心它受傷害,但不懂它入海的基本規律。
②不顧向導的勸阻,執意要向導把幼龜抱進大海。
。ㄗx出急切的心情。)
原因是急切地、不顧一切地想救幼龜,絲毫沒有從動物的自身規律去思考。
。2)聯系下文,你知道幼龜入海的規律了嗎?我們這樣做的結果是什么?“我們”由焦急變為被眼前的景象所震驚。輕聲讀,體會“我們”震驚的心情。
幼龜:“魚貫而出、爭先恐后、結隊而出”。假如你就是這些小幼龜,你會怎么想?
食肉鳥:“許多、吃得飽飽的、發出歡快的叫聲”。假如你就是這些食肉鳥,又會想些什么?
⑶看到一只只幼龜成為食肉鳥的美餐,我們知道自己錯了,就努力和向導一起想挽救這些綠龜,盡管我們氣喘吁吁來回奔跑,但悲劇還是發生了,十多只幼龜成了食肉鳥的美餐。
(4)匯報向導說的和做的。
①向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談理解
②向導在“見死不救”的呼喊中,不情愿地把幼龜抱進大海。
黑板出示“向導極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龜,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鶇眼見到手的美食丟掉,只好頹喪地飛走了。”
學生談對重點詞的理解,發表對向導做法的看法。
、奂偃缒憔褪悄俏幌驅,你怎樣向“我們”這些急切想就小海龜的人講清原因呢?
4、朗讀第八自然段,體會主題。
。1)“我們”不顧自然規律,焦急地想救小海龜,而導致海龜收到巨大上海,令“我們”震驚。“我們”極力去就海龜,但是“我們”的內心仍是悔恨至極。讀第八自然段,從哪兒看出“我們”的心情?
。2)黃昏海邊的美麗自然景色和食肉鳥響徹云霄的歡快叫聲像是一種諷刺。同學們,如果你們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內心會想些什么?
。3)向導由“若無其事”到“極不情愿”,現在心情又是什么樣?
把“悲嘆”換個詞,向導為什么悲嘆?你能讀出悲嘆的語氣嗎?
(4)有感情地朗讀第八自然段。
5.介紹原文
本文入選課本后,結尾一句話省略了。出示課文的結尾句:
人是萬物之靈,然而,當人自作聰明時,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四、拓展延伸,內化“道”
1、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2、我們對自然之道不解和違背親手導致了一些幼龜被害的慘劇。其實這樣的故事我們曾經學習過,記得嗎?自然萬物,有著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規律,在大自然面前,我們人類要想不犯錯誤,首先就要了解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
3、你愿意更多地了解自然嗎?那就趕快行動吧!
4、默讀綜合性學習要求
5、推薦閱讀:
青少年知識普及讀物《大自然的啟示》
沈石溪的動物小說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揭密 篇7
教材說明
本文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向導,結隊來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島旅游,觀察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他們拯救了一只被嘲鷹咬啄的海龜“偵察兵”,結果成群的幼龜得到錯誤的信息,而成為食肉鳥的口中之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不按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
教學設計思路
以疑促讀,以讀促思,讀中感悟,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與文中進行心靈對話,領悟課文所蘊含的道理,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本課生字詞。
能力目標:有感情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情感目標:豐富見聞,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規律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豐富見聞,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規律的興趣。
教學方法 讀出感悟法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順課文,感知文本內容。
1.談話導入:同學們,大自然氣象萬千,美麗無比;充滿生機,也充滿神秘。今天,你們將和老師一起走進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內在規律。這節課我們共同學習一篇大自然中發生的真實故事──《自然之道》(板書),相信同學們會從中得到啟示。
2.懸疑讀文:讀課文題目,“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意思?帶疑初讀課文,感知課文。
。1)自主識字。
提示學生利用竅門,讀準字音。
同桌交流,相互識認。
著眼學法,重點強化。(由學生提出難認難寫的字,并由學生展示自己的學法,落實識與寫)
3.讀課文。
。1)給足時間讓學生讀得正確、流利。讀中點撥學生在難讀處做上記號,多讀幾遍,或與同學合作讀。
(2)交流練讀情況。由學生自己選擇自然段讀,相互推薦讀,老師注意給學習較吃力的學生機會。學生讀的過程中要求其他人認真傾聽,讀完后由學生自己有重點地點評。對于課文中出現的難讀的字詞句,教師要讓學生讀到位。
4.整體感知。
說說初讀課文的印象或說說故事主要寫了什么。先讓學生讀讀課文,再讓其組織語言來說。尊重學生自己初步的讀書感受和見解。
二、探讀課文,讀出自我發現。
1.自主探讀。
指導學生細讀課文,讀出重點,讀出感情,與作者情感共鳴。提示學生聯系課后連接語提示的內容讀課文。
2.心聲吐露。
。1)與同桌相互交流。
。2)在全班展示自己的讀書體會。教師做要點板書。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
1.著眼學生感悟,抓點精讀。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毕驅窃谑裁辞闆r下說這句話的?引導學生用課文內容回答后,再做深入探究。(問學生有什么問題)
(1)學生提問并品讀:為什么說“似乎在偵察”?(是“我”見到幼龜的動作后的猜測,但并不了解真的是這樣)當時出現了什么情況?(“突然”“啄”“拉”)向導怎么做?
。2)學生提問并品讀:向導怎么會是這樣的態度?(“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愿”)為什么做自己不愿做的事?他為什么不給“我們”解釋?(面對的是“焦急”、是責怪──“不能見死不救”、情況十分緊急)
。3)理解“自然之道”并導讀(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延遲評價,從學生的討論中適時導入故事發展的相關內容),那么,“我們”干的是一件什么事?
“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保ɡ斫狻坝薏豢杉啊保┯拊谀膬海磕敲,后來到底發生了什么?
。1)學生讀書,抓詞抓句感受當時的事態。(適時出示掛圖或點擊課件)
幼龜:“魚貫而出”“爭先恐后”“結隊而出”(要經過一大段沙灘,無遮無攔),它們可能會想什么?
食肉鳥:“許多”“吃得飽飽的”“發出歡快的叫聲”。(可結合先前的“頹喪”體會)它們又會想些什么?
(2)讀課文最后一句話,體會向導“悲嘆”的這句話表達的意思。
2.著眼學生體驗,探微發幽。
。1)談對“自然之道”的理解和感悟。(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這個生存的法則和規律是不能違背的)
違背“自然之道”的后果。(自作聰明,只能好心辦壞事,聰明反被聰明誤)
。2)怎樣才會不違背“自然之道”。(結合課文,聯系生活和開課導語談談:談候鳥遷徙不能挽留,談山澗小魚難在魚缸生存,談老虎圈養便失去野性,談溫室難育參天大樹,以及尊重大自然,不要人為地破壞大自然等等。從而使學生懂得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類與自然共存的道理。同時激發學生主動走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規律的興趣)
二、走出文本,開展實踐活動。
通過各種方式,以“了解動物生活”為主題,分組進行活動。每組寫出活動報告,并展示活動成果——一張關于動物生活的手抄報。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揭密 篇8
《自然之道》這篇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及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向導,結隊來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島旅游,觀察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他們看到一只探頭出穴的幼龜被朝鶇咬啄時,不顧向導勸阻,要向導把幼龜抱到大海。接著,成群的幼龜得到錯誤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口中之食。雖然我們拯救了一些幼龜,但仍然感到十分震驚和悔恨。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不按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
小綠龜的命運牽動著“我和同伴”及“向導”的心,也清晰的展現出各自思想感情的變化。引導學生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時,我采取了聯系上下文、聯系對比、換位思考和抓重點詞等多種方法,來引導學生理解感悟,體會人物的情感:“我和同伴”因好心而焦急進而發展到震驚與后悔;“向導”由心平氣和進而發展到發出十分難過的悲嘆。引導理解感悟的方法和學生理解感悟的過程,可以從下面三個教學片斷中可見一斑:
教學片段一:聯系上下文理解感悟
引導學生朗讀第4自然段后,找出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詞語。學生找出了“緊張”、“焦急”。
師:此刻“我們”為什么會緊張、會焦急呢?
師:要理解我們此刻的情感,結合上文理解。
師:(指名讀文)“一只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正當幼龜躊躇不前時,一只朝鶇突然飛來,他用尖嘴啄幼龜的頭,企圖把它拉回沙灘去”
師:你們是怎么理解的?
生:“我們”之所以緊張和焦急,是因為我們為幼龜的安危擔憂。
生:說明“我們”有保護動物的善心。。。。。。
教學片斷二:采用聯系對比理解感悟
眼前發生的慘劇讓大家感到很“震驚”。是怎樣的慘劇呢?為什么作者不用“吃驚”而用“震驚”呢?教學環節中,我采取了采用聯系對比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感悟。我讓學生認真看課文插圖,追問學生:
師:你們看到了什么?
生:金黃的沙灘上,有許多幼龜放心大膽地爬出巢穴,正努力奔向大海。大海里有他們日夜思念的媽媽。
師:你們還看到了什么?
生:天空中還有很多食肉鳥正鋪天蓋地地撲來,那些幼龜馬上就要變成它們的美食了。
師:你還看到了什么?
生:有只幼龜張開嘴巴,表情十分驚訝,他似乎在說:不是很安全嗎?怎么會有敵人出現呢?
生:那些幼龜似乎在叫喊:媽媽,快救我呀!我遇到敵人了@你的寶貝馬上要成為敵人的美食了。。。。。。
師:原來是這么可怕的情形!怪不得“我們”會“震驚”呢!。。。。。。
教學片斷三:換位思考和抓重點詞方法理解感悟
學習課文第8自然段時,我采取換位思考和抓重點詞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感悟文章情感。
生:老師,數十只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云霄。“響徹云霄”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會響徹云霄呢?
生:那是它們叫的聲音很大很大。
生:為什么要歡樂地叫呢?
師:是啊,如果你是那些食肉鳥,此刻你是怎么想的?
生:啊!真爽啊!幾天沒吃東西了,這些幼龜真是美味啊。ㄉ在抹自己的嘴巴,感覺很愜意、很滿足的樣子)
生:啊!這些幼龜真嫩。〕粤怂鼈,真算是沒有白活一場。
生:真過癮。≌婧贸园。。。。。。。
生:謝天謝地呀!今天吃飽后,我又可以管幾天了。。。。。。
師:向導此刻為什么是“悲嘆”呢?如果把“悲嘆”換成“感嘆”,你覺得怎樣啊?
生:不好!書上的肯定好些。
生:我感覺到向導此刻很后悔了。他后悔自己把那只幼龜抱走。他肯定在想:我怎么這么糊涂!我真是徒有生物學家的虛名。
生:“悲嘆”有悲哀、傷心的意思。看到這么多的幼龜都葬身食肉鳥之腹,想到感到很傷心。。。。。。
生:作者看到這些悲慘的情形感到很內疚。向導是個生物學家,他知道幼龜的生活規律,由于自己極不情愿地將那只出來偵察的幼龜抱放到大海里,致使眾多的幼龜遭受滅頂之災,他不能原諒自己。。。。。。
生:老師,“悲嘆”比“感嘆”更能表達出向導傷心、難過的心情。。。。。。。
生:老師,我還知道向導說的這句話該怎么讀呢!
師:好啊,請你把向導的話讀給大家聽。
生:(深情朗讀向導說的話)。。。。。。
以情代讀,以情代悟,悟中有法,以法促悟,學生的內心情感就會像噴涌的火山滾燙,學生的思維就會像奔涌的泉水滔滔不絕,學生的語言表達欲望就會像江河奔流不息,學生就會口若懸河。和文本對話時,學生的情感、思維和語言都得到了發展,試問,學生的語文還會學不好嗎?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揭密 篇9
版本:人教課標本四年級下冊
執教者:山東蘇婷
整理者:浙江省安吉縣昆銅小學董玉芬
上課時間:2010年10月19日10:10—10:50(第二會場上午第二節)
師:同學們看,這就是我所在的學校,青島太平路小學,它就在世界海邊上。青島是個美麗的海濱城市,紅瓦綠樹,碧海藍天,有著一望無際,碧波蕩漾的大海。而海底世界那更是神秘莫測,奇妙有趣。】矗Q髣游锵裣蛭覀冇蝸砹,如果你認識它,可以直接喊出他們的名字和他們打打招呼!
嘿,大家都認識,它還有個很好聽的名字,叫“海帶公主”,你看,他們和?谙嗷サ那鍧嵭l生呢!
這個不知道了吧,它是石頭魚,時隱時現,把自己和周圍融在一起了。
這是饒魚,像不像在海邊翩翩起舞。∧亲屛覀兝^續的前行吧!
你看,看到了嗎?這是什么?認識的真多,更有意思的是海馬爸爸來孕育小海馬呢!沒想到吧?這是誰?
生:海龜。
師:大海龜,無拘無束,悠哉地游著。
師:我們再到陸地看看小海龜吧!瞧,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它嗎?
生:可愛。
師:還有嗎?
生:活潑可愛、天真可愛。
師:他們正面向大海,想去洗個澡呢!多美好的事情!
師:大自然啊,是那么的神奇,還有很多我們未知的奧秘,等著大家去探索、去發現!我們就先看到這兒,準備上課吧!
師:好,上課!同學們好。
生:老師,您好。
師:同學們請坐。今天啊,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四年級下冊的與大自然有關的課文,伸出手指,我們來寫寫課題。(寫課題)
生:自然之道。
師:恩,預習了課文,詞語是不是都掌握了,誰想讀給大家聽。請你讀前兩行。
生:真誠、企圖、蠢事、嘲鶇
海鷗、巢穴。
師:最后一個字啊,沒有讀準,給你拼音,再讀一次好嗎?
生:巢穴。
師:全班一起(巢穴)。
師:后兩行誰想讀呀?
生:氣喘吁吁、無遮無攔、極為震驚
愚不可及。
師:都讀準了,那這個愚不可及的意思你知道嗎?(用話筒)
生:表示很愚蠢。
師:恩,說得有點接近了,在字典里啊,“及”的意思是比得上,那愚不可及誰能說說!
生:愚不可及的意思是做一件蠢事,改也來不及了。
師:而且,別人也比不上是嗎?通過查字典理解了關鍵字的意思,就能準確的理解詞語了!
師:課文里啊還有個地名,很不好讀,誰想讀讀。來,請你指名生讀。
生:加拉巴哥島。
師:你看,還真不好讀呢?
生:加拉巴哥島。
生:加拉巴哥島。
師:對,它啊,是南太平洋中的一個微島,誰再來讀讀請你讀。
生:加拉巴哥島。
生:加拉巴哥島。
師:全班一起讀讀。那剛才的那些詞語,同學們都會寫嗎?
生:會。
師:那我們就從里面挑兩個來聽寫。拿出聽寫本,課文放到一邊,做好準備。開始(愚蠢)注意寫字的姿勢。
師:同學們,我們來看看這位同學寫的。都寫對了嗎?你們看看題目,誰來說說呀,都寫對了嗎?請你說
生:都寫對了。
師:恩,寫的還比較正確是嗎?
生:是的。
師:那剛才這是誰寫的?你能不能告訴大家要把愚字寫正確,關鍵的筆順是什么呀?
生:關鍵的筆順,心上面的口要寫扁點。
師:這可不是一個口啊,不過你觀察到了要把這個字寫正確的關鍵筆畫。同學們看,就是這一長豎然后再寫提最后一點。現在大家會寫了嗎?
生:會。
師:你看,預習的時候不僅要讀準字音,還要預習字形,試著再寫一寫,這樣預習就更有效了!那再看,同樣是上下結構的兩個字,怎么樣才能把它們寫漂亮?看看生字表吧!誰來說“愚”字,怎樣才能寫漂亮?
生:地下的心字底要大,把上面的禺字拖住。
師:哦,上字含是嗎?你觀察的很仔細,心要寫得寬一些,拖住上面的字,那“蠢”字呢?
生:上面的春字要寫的大一些,下面的兩個蟲要寫得開一點,把上面的春拖住。
師:那“春”字的——
生:春字的一撇一捺要撐寫開。
師:觀察地真仔細,這春字的一撇一捺要舒展。一起來看我寫。寫愚字要注意中間要一長豎,心字要拖住,寫蠢字要注意,春字要舒展兩只蟲子藏下面,大家用這種方法再寫一遍,看能不能寫漂亮。
師:好,同學們來看看他寫的,先停筆,抬頭看一下,現在寫的比剛才寫得漂亮多了,課后我們要多練習。
師:聽寫紙放在旁邊,下面大家自由地讀讀課文。聽好了要求:看看課文里都寫了哪些人物動物,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讀書的時候,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在旁邊做好標記?梢苑砰_聲音大聲讀。自己讀自己的,讀出自己的理解。
恩,我看到有的同學已經讀第二遍了,來說說吧,課文里寫了哪些人物動物?來最后一個男生。
生:都寫了作者和他的七個同伴。
師:也就是我們。
生:還有生物學家向導海龜幼龜,還有……
師:換一個孩子。
生:我們和一個生物學家向導。
師:還有海龜,在文中寫的是幼龜。
生:還有嘲鷹、海鷗。
師:這些我們統稱:
生:(鳥)(食肉鳥)。
師:食肉鳥,好的,那它們之間發生了什么是啊?看著黑板,誰能用幾句簡單的話來說說!請你——
生:首先我們和向導先來到了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島旅游。實際上是想觀察一下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之后。
師: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幼龜中途。
師:看著黑板來說一說。
生:他們看到了食肉鳥在把幼龜往沙灘上拉。
師:然后呢?
生:他們就跟向導說,你得想想辦法啊!向導卻說:自然之道,就是這個樣的!最后他們讓向導把這個幼龜抱入大海,結果卻是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情!
師:恩,剛才有個字音沒有讀準,你得想想辦法,得,必要的意思,多音字,得,再讀讀這一句。
生:他們就跟向導說,你得想想辦法!向導卻說:自然之道,就是這個樣的!
師:剛才他把內容說得很具體,語言可以再簡單些!我們來看,我們和向導在加拉巴哥島看到食肉鳥在啄一只幼龜,我們勸向導救了它結果卻傷害了更多的幼龜。像這樣,誰能再來說一說?請你——
生說。
師:恩,這回說的比較簡單了,也很清楚了,大家看先找出課文都寫了誰,再說清楚他們之間發生的事,用幾句簡單的話就能把文章的主要內容說明白!
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你還有什么不明白?
生:為什么向導卻若無其事地說:自然之道本來就這樣?
師:恩,你看到了他們的態度不同,想要知道原因是什么?你的疑問是?
師:先不著急,還有疑問嗎?
生:書上說太平洋綠龜長大后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龜體重不到它的百分之一,我想知道這幼龜的體重到底是多少?
師:你對大自然的動物感興趣,這大自然啊,就像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啊,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吧!剛才有同學問道:我們急死了,向導卻若無其事,到底是看到了什么情節,讓我們的向導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哪個同學來讀讀三、四自然段,請你讀第三自然段,你讀第四自然段!
(女生讀第三自然段,男生讀第四自然段)提醒“巢穴”的讀音。
師:那究竟看到了什么樣情景。空l來說?請你說。ㄉ卮穑
師:能不能讀讀文章中的句子。
生:正當幼龜躊躇不前時,一只嘲鶇突然飛來,,它用尖嘴啄幼龜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
師:是啊,幼龜就是這樣的危險,難怪我們會著急,誰來讀讀。
生:我和同伴緊張地看著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對向導說:“你得想想辦法啊!”
師:得,是個多音字在這里是必須的意思,得讀第三聲,你再讀讀。
生:我和同伴緊張地看著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對向導說:“你得想想辦法!”
師:嘲鶇啊,連狗和人都敢啄,此時它正在啄一只小幼龜的頭,誰再讀讀?生:我和同伴緊張地看著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對向導說:“你得想想辦法!”
師:我聽出了你的焦急,看到此情此景,游客們當然擔心了,我們一起來讀讀吧!(齊讀)
師:我們這么的著急,向導卻若無其事?這是怎么回事。縿偛攀钦l問的啊?哎,你知道若無其事是什么意思啊?
生:若無其事就是什么事也沒有
師:提醒你,還是要關注關鍵字,若是好像。
生:好像什么事也沒有。
師:這下就理解準確了,那大家來讀讀這句話,想想向導為什么這么說?說不定你就能讀懂他若無其事的原因了。誰想來說說看。
生:向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師:那他為什么若無其事?你只是讀了讀,剛才你想解答對嗎?請你來說
生:因為向導知道,如果就了那只小幼龜。
師:結合這句話來談談。
生:因為他不想破壞自然界的規律。
師:恩,是啊,食肉鳥啄幼龜,這自然規律向導他心里有數,所以向導若無其事,誰想讀讀呢?
(一生讀)
師:就是這樣的,你看,剛才我們在理解若無其事的時候,不僅借助了詞典,還聯系了上下文,讀明白了意思,同時也解決了大家的疑問。那我們來分角色讀讀第四自然段。來,好開始。
分角色朗讀。
師:頹喪,再讀一遍,好的,謝謝同學們。同學們,看到了幼龜這么的危險,游客和向導卻有不同的態度,那咱們也去看看當時的情景,自己來讀讀第三自然段,除了危險,你還看出了什么?
師:誰來說說啊,除了危險,你還看到了什么?你來說。
生:幼龜出來,欲出又止好像再偵查是否安全。
師:偵查是嗎?小幼龜欲出又止還有這樣的本領?結合你所看到的誰再來說說?請你——
生:他又看到了(師:除了幼龜你還看到了什么?)生:我還看到了這只小龜在偵查外面是否安全!
師:恩,你從哪個詞看出來的?
生:偵查。
師:抓住關鍵詞了,談除自己的看法。那,同學們,這里你看到了嗎?有沒有關注到“探”,探是什么意思?生:伸出師:那為什么不用伸出。
生:探在這里比伸出更好一些!
師:好在哪里?誰再來說說?
生:探在這里是不讓別人看見他,伸出是讓別人看見他!
師:哦,探,是要小心點。除了探,你還看出了什么?你說說。
生:看出了小幼龜很謹慎,有保護自己的方法。
師:是啊,,有保護自己的方法,那么小心。我們來看看吧,一直幼龜啊,把頭探出來了,除了探字,你還看出了什么?你說過了吧?那位男生。
生:我覺得啊,它是故意把頭探出去的,是要看看外面是不是很安全。
師:恩,這可是它的生存本領!誰還想說說?透過探,你還看除了什么?
生:透過探,先把頭探出去,再看看食肉鳥,然后再讓同伴們出去一起去。
師:這就是他的辦法,誰想來讀讀這句話呢?請你吧。
生:突然,一只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
師:聽了你的朗讀,我仿佛看到小龜把頭探出了外面,誰再來讀讀。
指名讀。
師:恩,同學們啊,剛才我們抓住了一個探字,在和其他詞語的比較中,我們看出這小龜啊,蠻會保護自己,多么神奇?墒怯慰蛡儾恢腊,還勸向導救了它,導致了這樣的結果。請同學們默讀5——8自然段,看到了怎么樣情景,讓大家極為震驚呢?畫出相關語句。
生默讀課文。
師:我看到同學們都讀得非常認真,同學們來看,這就是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島海灘,在讀了這篇課文后,你覺得這幅圖中還應該有些什么?結合你畫的句子來談談。
生:黃昏的海島,陽光仍很明媚。從龜巢到海邊的一大段沙灘,無遮無攔,成百上千的幼龜結隊而出,很快引來許多食肉鳥,它們可以飽餐一頓了。
師:你覺得畫面中還應該有什么?
生:鳥,食肉鳥。
師:是啊,許多的食肉鳥讓我們極為震驚,那還應該有什么?請你說。
生:還有許多幼龜。
師:從哪個詞語看出有很多幼龜。
生:魚貫而出,成群的。
師:還有哪些詞語也寫出了幼龜很多?
生:成百上千
結對而出
爭先恐后
師:同學們快看,這么多的幼龜,他們爭先恐后地爬向大海,那些爭著、搶著爬向大海的幼龜會想寫什么呢?你說說。
生:大家快離開巢穴吧!
師:大家快離開巢穴吧!你還會想什么?
生:我們終于可以看到美麗的海底世界了!
師:是啊,多么美好的愿望!你看一個爭先恐后就給了我們一個想像的空間,這幼龜們懷著美好的愿望奔向大海的,然而等待他們的,確是許多的食肉鳥啊。接下來又是怎樣的場景呢?拿出你手中的筆,把你想象到的寫下來,最好能用上你以前積累的四字詞語。
生練寫。
師:沒有寫玩,待會可以把你想的說出來。幼龜們,爬出巢穴后,卻是這樣的結果!誰來說說。
生:可憐的幼龜不知所措,無處可躲,它們的夢想就這樣破滅了。
師:是啊,一個不知所措,讓我們看到了小幼龜們此時是那樣的無助啊!誰還想說。
生:我寫的是關于食肉鳥的。食肉鳥立刻撲過來,撲向小幼龜,小幼龜立刻四處逃散,卻無處可逃。
師:是啊,多么慘烈的一幕啊,可是同學們,這一幕原本是不該發生的,可是現在確實這樣的啊,誰來讀讀。
生:不一會兒,數十只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云霄。我和同伴們低著頭,在沙灘上慢慢地走。向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那樣的危害。”
師:是啊,幼龜的美好愿望,就因為我們全都破滅了呀!誰再來讀一讀。
生:不一會兒,數十只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云霄。我和同伴們低著頭,在沙灘上慢慢地走。向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那樣的危害。”
師:是啊,同學們,幼龜入海有原本他們自己的辦法,可是現在,看著沙灘上血跡斑斑的幼龜的殘體,回想我們當時的做法,如果你就是游客,你想說些什么呢?
生:我們剛才做了那么的蠢事,我們應該為此疚愧。
師:我們后悔不已啊。
生:我們再也不會干擾自然之道了!因為自然界他們有自己做法,我們不應該再參與了!
師:是啊,我們要尊重他們!還有誰想說的嗎?
生:早知道現在這樣,當初就不應該那聽向導的話,不要這樣了!
師:是啊,我們對幼龜了解太少了!如果你是向導,此時,你又有什么想說呢?
生:剛才都已經說過自然之道是不可以侵犯的,可是他們侵犯了,這樣幼龜就會出現很多意外,就是剛才這樣的。
師:那作為向導你想說什么呢?
生:如果我是他們的話,我應該好好的聽聽自然向導的話。
師:是的,應該堅持自己的想法啊!同學們,正如你們所說的,、大自然原本是那樣的神奇,每種動物啊,都有他們自己的生存規律,這就是自然之道!
大家剛才提到了,我們應該遵循規律,了解規律,尊重這些規律,才不會好心辦了壞事,這也是自然之道所要告訴我們的。剛才同學們還提出了對大自然現象感興趣的問題,課堂上我們不能一一地解決了,課后可以留著作業,大家進行拓展性學習。我們一起來看看今天的作業吧!
師:誰來讀讀第一個!
生:再讀課文,摘抄好詞佳句,體會用詞的巧妙。
師:可以運用我們今天在這節課上學習“探”和“若無其事”的方法,剛才同學們提出的那些對大自然現象、大自然動物感興趣的問題,我們可以多讀讀課文,多看看課外書,從書中繼續探索大自然的奧秘!當然啊,我們也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實踐去體驗。這里也給大家送一本書。剛才對大自然現象感興趣的是誰。窟@本書就放在你這里吧,課后帶著大家再去探索自然的奧秘吧!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兒,下課!
生:起立,老師再見
師:再見,請坐!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揭密 篇10
全國第八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觀摩活動
執教者:山東 蘇婷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以“大自然的啟示”為專題,而《自然之道》是本單元的第一篇主體課文。課文講述了作者一行人到加拉巴哥島旅游,看到一只幼龜把頭探出巢穴,被嘲鶇啄咬時,不顧向導勸阻,讓其把幼龜抱向大海。后來,成群的幼龜得到外面安全的錯誤信息魚貫而出,結果成了食肉鳥的美餐,令作者非常后悔。文章通過以上事例告訴我們了解和尊重自然規律的重要性,知道如果違背自然規律,往往事與愿違,好心反而容易干壞事。也告訴我們要敬畏自然,感受自然的神奇,與自然和諧相處。
學習本課,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以疑促讀,讀中感悟,在探究、體驗中受到啟迪。
二、教學目標
1.學生認識本課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會寫課文中的詞語,指導不易寫好的字。把握文章主要內容,得到啟迪。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理解詞語、運用詞語的方法,體會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運用質疑探究、前后聯系和情感體驗等多種方法理解內容。
3.學習本課,能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了解和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了解大自然的神奇,產生探究大自然的興趣。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及相關材料。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發興趣。
談話導入:剛才我們一起游覽了青島的海底世界,今天我們一起到南太平洋的一個龜島去看看,讓我們一起走進《自然之道》。學生齊讀課題。
1.了解題目意思,初識“自然之道”。
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自然之道”呢?學生理解,教師點撥。
2. 檢查課前預習情況,依據學情重點指導。
。1)學生聽寫詞語,教師依據學情糾正出現的錯誤,著力指導難寫的字。
(2)學生能發現各組詞語的特點并分類;教師評價。
【設計意圖:初識“自然之道”,從題目字面上了解什么是“自然之道”,此處對“道”的理解僅僅是對題目的淺層次理解。檢查預習,了解學情,針對學情進行重點指導,以學定教;其次,掃清字詞障礙,為理解內容做準備;發現詞語特點并分類,進行詞語積累的歸類訓練,同時也為概括主要內容做準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整體感知,自主質疑。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一想,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教師巡視指導。
2.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學生自主概括——教師進行方法引導——學生學會概括(學會一種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3.自主質疑。學生結合預習和課文內容質疑,教師篩選出重點問題,深入探究。
【設計意圖:整體感知課文,對文章內容進行歸納。通過對概括方法的引導與提煉,學生學會用簡短的幾句話說清主要內容,掌握概括內容的一種方法。之后,抓住文章中的主要矛盾沖突,引發質疑,找出質疑點,以點突破。這樣設計旨在找準教學的起點,真正做到以學定教,順學而導,以疑促讀,探究體驗,深入感悟!
(三)深入文本,體驗感悟。
本部分緊緊圍繞有價值的問題,結合四年級學生實際,一步步進行深入探究。
1.學習三、四自然段:研究“救”的原因,體會我們救幼龜的“一片好心”,感受自然的神奇等內容。
。1)抓住有關詞句,理解我們和向導救幼龜的原因。
學生能抓住重點詞句,讀懂我們救幼龜的原因。
(2)抓住重點詞“探”和“若無其事”等理解詞義;結合詞語,讀懂向導口中“自然之道”的含義,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理解、感悟和體驗。
有感情地朗讀第三、四自然段。
。3)教師小結:總結內容,歸納方法。
【設計意圖:充分預設學生質疑點,借助語言文字,抓住關鍵詞語,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學會通過借助詞典、聯系上下文等方法深入理解詞語并體會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重要作用,突出第二學段的特點;在理解詞句的基礎上,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情感!
2.學習五至八自然段:研究“害”的慘烈,突出對幼龜的“傷害”,體會愚不可及等。
。1)教師創設情境,默讀課文5-8自然段,畫出有關句子,體會幼龜受到的傷害及人們的愚不可及。
(2)結合有關重點句子理解體會、想象表達。教師指導配樂朗讀,讀中感悟。
想象當時的情景,進行寫話練習,通過“語言表達”豐富原文畫面,以寫促悟。
(3)感情朗讀,觸動學生情弦。
【設計意圖:本環節著重突出以讀促悟,讀中悟情,以寫促悟,寫中生情。學生在個性化閱讀中理解內容,受到震憾,觸動心靈,提高朗讀能力。利用寫話練習,實現寫中動情、感受“害”的慘烈場面,提高運用詞語的表達能力,也為深入探究原因、領悟道理做好鋪墊。】
3.探究“救”了一只,卻“害”了更多只的多重原因,反復揣摩,觸動學生“心靈”。
為什么這樣一片好心救了一只幼龜,卻害了更多的幼龜呢?
。1)探究原因:引導學生關注全文,學生在文章關鍵處反復揣摩,由淺入深地悟出“救一只,害更多”的多重原因,體會出人們的愚不可及,領悟道理。
(2)引導學生抓住“悲嘆”等,角色體驗朗讀。到底是為何而悲、為何而嘆?體會愚蠢,得到啟迪。
4.教師小結:正如大家所言,人類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所以要多了解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才能不違背自然規律,否則,不了解、不尊重自然,堅持已見,違背自然規律,往往事與愿違,“好心”也容易辦“壞事”。
【設計意圖:抓住重點詞句深層探究自然之道,引發思考。在表達交流中,解決疑問,悟出愚蠢的多重原因及受到的啟示,在入境體驗與情理交融中,感悟“自然之道”的真正含義,觸動心靈,受到啟示!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業。
1.推薦閱讀:剛才我們解決了大家的疑問,你還有哪些感興趣的內容?推薦閱讀內容。
2.探究寫作:觀察生活中的動、植物等,看有什么新發現?把新發現寫下來。
【設計意圖:課前準備,由家鄉青島引出海底世界的神秘迷人,激發了探究興趣;課中探究,深入理解了幼龜入海的自然之道,悟出了人們愚不可及的多重原因,得到人生的啟迪;課后拓展,再引導學生進入大自然,進行新的發現和探究。整個設計,從單元和專題的整體考慮進行了全面規劃和構思,注重了與生活的聯系,體現了大語文觀,注重了探究、體驗,實現了對方法的學習和遷移運用,發展了學生的語文素養,體現了語文學科的特點!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揭密 篇11
自然之道
“天!”我聽見同伴說,“看我們做了什么!”這時,數十只幼龜已成了嘲鶇、海鷗、鰹魚的口中之食。我們的向導趕緊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多只幼龜,放進帽中,向海邊奔去。我們也學著他的樣子,氣喘吁吁地來回奔跑,算是對自己過錯的一種補救吧。
不一會兒,數十只食肉鳥吃的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云霄。我和同伴低著頭,在沙灘上慢慢地走。向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1、照樣子寫詞語。(3分)氣喘吁吁(abcc): 、 、
2、填上合適的量詞。(6分) 一( )沙灘 一( )球帽
一( )海島 十( )幼龜 一( )蠢事 飽餐一( )
3、在第一自然段中,用“ ”標出向導的動作詞。(4分)
4、寫出近義詞。(4分)迅速( ) 歡樂( )補救( ) 過錯( )
5、讀句子,說說用上加粗的詞語,句子意思有什么變化。(3分)
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6、按要求寫句子。(2分)
小綠龜爬來爬去,一刻不停。改為擬人句:
7、讀了文段,你明白了什么?(5分)
二、課外閱讀(23分)(一)短文《大自然的現象——風》
大自然的現象——風
大自然真是千奇百怪,樣樣俱全。風就是其中的一種。
風對于我們并不陌生,風像一位神奇的隱士,看不見也摸不著。一會兒,又像兇神惡煞,瘋狂地抽打著你的身軀(qū xū)?傊,它是變化無常的。
那么,風又是怎樣形成的呢?其實很簡單。只要空氣流動,就會產生風。
地球上,有6個風帶:南、北信風帶,南、北東風帶和南、北西風帶。由于這6個風帶的緯度、方向和速度的不同,就會出現我們所說的不同種類的風。此外,風形成的因素還有地形的高低、氣候的冷暖等。
風對我們人類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古代,勞動人民利用風的原理,給船加上風帆,近代,由于熱機的發明,帆(fáng fán) 船的地位逐漸下降,但是,又由于現代“經濟危機”和“能源危機”的反復沖擊,帆船的地位又逐漸回升了。將來,新型的帆船會乘風破浪地出現在遼闊(kuò kuò)的海洋上。
我國人民很早就利用風車磨面,F代,美國的一個研究機構,做了一個大風車,用來發電,其發電量足夠一個1500戶人家的村鎮使用。不過,風也有它有害的一面。美國出現過的黑風暴。曾席卷大半個美國,將3億噸優質土統統吹入了大西洋,墨西哥灣的以及加勒比海的颶(jù tuì)風,都給當地人民帶來災害。
風是大自然的現象。它能給人類造福,也能給人類帶來災害。但是,人是大自然的主人,他們有能力改造自然,征服自然。隨著時代的進一步發展,相信不遠的將來,風一定會給人類帶來更大的幸福。
1、我在文中括號內選擇正確的讀音。(4分)
2、我會寫反義詞。(3分)幸福( ) 遼闊( ) 災害( )
3、文章主要寫的是 (3分)
5、文章是怎么寫風是變化無常的,請你把有關的語句抄寫下來。(4分)
6、風是怎么形成的?(4分)
7、請你大膽的想象一下,風將來會給人類帶來哪些幸福?要求舉例說明。(5分)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揭密 篇12
在語文課上,為了深刻體會課文重點句子的情感,我們經常采取比較句子的方式,刪除原文中那些表述形象、富含意蘊的詞語,引導學生將原句和修改后的句子進行比較、感悟。
《自然之道》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豐富學生的見識,使學生認識到要按照自然規律辦事。自然萬物,有著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規律,在自然面前,我們人類該作些什么呢?在教學課文中我運用了兩個句子的對比教學,讓學生深刻體會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這就是自然之道。
案例:
1、比較句子:下面兩個句子有什么異同?
我們干了一件蠢事!
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這件蠢事造成了什么樣的后果呢?自由讀6-7自然段,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說明為什么我們干的這件蠢事是“愚不可及”的,并認真讀一讀。
反饋,并指名讀讀相應的句子。
數十只食肉鳥因為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 展開想象:食肉鳥是怎樣“飽餐一頓”的?而“我和同伴們”此時心情怎樣?
2、填空:理解我和同伴此時的心情:“天!”同伴_____地說,“看我們做了些什么!”我也_____地說:“___________!
再比較句子,體會“悲嘆”“根本”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向導一邊走一邊說:“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薄
向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向導由冷淡到不情愿到補救到不得不發出悲嘆,齊讀最后一句。
讀讀這兩個句子,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指名讀,并說體會)
3、教師總結:只有人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護小海龜,違背自然之道只能傷害小海龜。
我常常覺得對比句子只是一種形式。每個孩子都知道課文的原句好,好的原因無非是課文句子完整啊、形象啊等等。無論是低年級還是高年級的語文課,無論是比較怎樣的句子,孩子們的答案都基本一樣。我認為,通過比較關鍵的句子,可以讓學生深切體味每個句子在特定的語境中所表達的意蘊,逐漸豐富學生的語感,但語感的建立、對文本的體味,不是學生理性分析出來的,而是學生大量朗讀讀出來的。只有通過朗讀、感悟、理解,學生才能真正體味到兩個句子的不同,才能真切觸摸到文本的思想和情感。所以,有效比較句子的方式,不應只是讓學生從表層理性地說,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美美地去讀上幾遍。所以在比較第一個句子時,我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理由,并反復朗讀,以使學生真切的感受到向導由心平氣和到悲嘆,作者由焦急到后悔,同學們由開始很理解向導和作者,到后來反倒不理解他們,似乎是越讀越糊涂。當讀到課文最后一句“向導悲嘆地說: ‘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時,學生七嘴八舌地問開了:“向導既然知道結果會是這樣,為什么還要抱起那只小海龜,朝大海走去?他為什么不直接告訴作者后面可能發生的事?”還沒等我做出反應,大家就爭論起來。
新的課程理念認為,課堂教學不僅是簡單的知識學習的過程,更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是能“煥發生命活力”的沃土。要讓學生在這“方寸”之地吸取到足夠的營養,盡情展現個性魅力,教師必須下足“工夫”。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揭密 篇13
一、聽寫導入,引發閱讀期待。
師:同學們,聽老師的提示我們來默寫幾個詞語,請兩個同學上黑板默寫。
。1)爭著向前,惟恐落后,形容十分積極。(爭先恐后)
。2)像游魚那樣一個接一個地出去。(魚貫而出)
(3)我們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辦壞事。(愚不可及)
。4)形容呼吸急促的樣子。(氣喘吁吁)
(5)一個勁地責怪自己,特別后悔。(后悔不已)
。6)吃得特別飽。(飽餐一頓)
師:這兒,最容易錯的字是“貫”中間是斜豎!坝蕖弊值囊回Q貫穿下來。把自己容易錯的字再書寫一遍。
生:(訂正寫錯的字)
師:(出示一段內容)選擇默寫的詞語填寫在下面的括號中。
我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向導,結隊來到一個小島旅游,觀察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看到一只探頭出穴的幼龜被嘲鶇咬啄時,不顧向導勸阻,要向導把幼龜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龜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結果讓食肉鳥。“我們”地拯救了一些幼龜,還是不能解決問題。真是令人。
二、換位思考,把書放進心里。
學習三至五自然段
。ㄒ唬⿲W生自主學習
師:在這一段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話中,有一個詞語是“愚不可及”。
我們干了一件蠢事。
出示(比較):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現在我們就是那一行游客,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覺得哪些行為已經是愚不可及了呢?細細讀課文,不動筆墨不讀書,把有關的內容都找出來,細細體會。
生:(讀書,從書中找依據,四分鐘后)
師:我們每個人都能靜心讀書。好,現在把自己的想法說一說,你們怎么就覺得自己是愚不可及的呢?
生:(讀文)“突然,一只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正當幼龜躊躇不前時,一只·····企圖把它拉倒沙灘上去!
師:同學們能從書上找到有關的句子,這一點很好,怎樣把書上的語言變成自己的理解呢?你們看,我也是那其中的一位游客,我是這樣想的:
。ǘ┲笇О褧菊Z言轉換成自己的語言
1.老師舉一:(課件出示書本語言和老師轉化后的語言比較)
突然,一只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
“我們的確愚不可及,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感覺是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還看到嘲鶇啄烏龜的頭。其實已經知道這只烏龜是偵察員啊,為什么沒有想到不要阻止烏龜的行為呢?
師:比較一下,老師所你們說的怎么不一樣。
生:我們就是直接把書上的句子讀了一遍。
生:怎么“愚不可及”沒有說出來。
生:老師會選書上的句子說明自己是怎么愚不可及的。
師:對,你們說得很好,就這樣讀書,把書讀到心里去。
生:(繼續讀書,嘗試把書本語言進行轉化。)
師:把自己讀書的成果和同伴交流一下。
2.反三:讓學生分小組組織語言通順地表達。
師:你們還找到了哪些句子說明自己愚不可及的。
生1:我找到了一處。“向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向導極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龜,朝大海走去。”
向導看到了嘲鶇啄烏龜的頭一點也不吃驚,還說這是自然之道,沒有什么,我們還不相信,太不信任向導了,真是愚不可及!
生2.:我們是很蠢,向導極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龜,朝大海走去,我們怎么沒有想到向導的提醒是正確的呢?
生3:向導說這番話,其實自己已經對幼龜離巢入海心知肚明了,才這樣的冷淡、這樣若無其事的。我們卻不明白。
生4:向導的神態是那樣平靜,說話的語氣也是若無其事,言下之意是說,這是大自然的規律,是太平洋綠龜防護天敵、自我保護的手段。我們竟然不相信,還責怪向導,向導是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才極不情愿地把小烏龜抱回大海的。我們真是愚不可及啊!
師:愚不可及的事還有呢?當我們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更是認為自己愚不可及了。
生:我們太蠢了,不顧自然規律,焦急地想救小海龜,而導至海龜受到巨大傷害。
出示:成群的幼龜魚貫而出……那只先出來的幼龜,原來是龜群的“偵察兵”,一旦遇到危險,便會返回龜巢,那只幼龜被向導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龜得到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的很安全,于是爭先恐后地結伴而出。
生:(自由讀,齊讀)
師:我們的愚不可及造成的結果是可悲的,大家來讀一讀。
3.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生:(朗讀課文的第七自然段)
師:盡管我們來回奔跑,盡管我們拼命拯救,還是給幼龜們帶來了很大的傷害。此刻的補救顯然已經晚了。抬頭仰望天空(引讀課文第八節第一句)
生:(讀課文第八節第一句)
師:看我們做了些什么──
生:(讀文)“數十只幼龜已成了嘲鶇、海鷗、鰹鳥的口中之食。”
師:一只幼龜得救了,無數只幼龜喪生了──看我們做了些什么;
生:(繼續讀文)
師:一只嘲鶇飛走了,數十只食肉鳥歡笑了──這就是我們做的蠢事。
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讀第七八自然段)
師:別看這小小的綠龜,他們也是有的一套躲避危險、防御危險的辦法!可這樣的辦法卻被我們給破壞了。這2個小節里的每個字,每句話,甚至是每個標點,都跳動著作者那難以言說的痛苦!
因為──(再出示):“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三、再讀課文,發揮想象寫話。
師:我們已經認識到自己的愚不可及了,向導呢,何嘗不自責呢?我們再把書讀進心里去。(出示)
向導心里難受極了:
他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生:我是學生物的,知道自然之道,竟然沒有攔住這些無知的游客。我失職。
生:原本想通過事實教育大家,沒有想到釀成這么大的悲劇。我有罪。
生:哦明明知道他們的想法會害了幼龜,不制止,反而抱起那只小龜朝大海走去,才導致這樣的結果,可恨啊!
生:我不是沒有同情心,也不是想讓饑餓的食肉鳥有口飯吃,我對幼龜的生活習性還是很了解的,也知道這種做法可能會給幼龜帶來危險,但迫于游人的壓力而又不得不做。我也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后果會那么嚴重啊。
······
師:原本無奈的向導現在多了一份悲傷。讀出他無限的悲嘆:
生:(讀)“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四、回歸“道”,提升文本理解。
師:大自然氣象萬千,美麗無比,充滿生機,也充滿神秘。這“道”不是我們第一節理解的簡單的“規律”概念化的兩字,而是──。
生:大自然中的現象是十分復雜的,沒有調查清楚就不要亂做決定或指揮。
生:人不要自作聰明,要知道,有很多時候,聰明反被聰明誤;如果不按規律辦事,往往事與愿違,好心辦壞事;
生: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遵循這個生存的法則和規律,大自然就受到保護;違背這個生存的法則和規律,大自然就受到傷害。
師:要遵循自然之道,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否則,就會產生與我們愿望相反的結果。你們接觸過這樣違背自然之道的事嗎?你認為怎樣才會不違背“自然之道”?
生:(充分交流課外知識)如候鳥遷徙不能挽留;山澗小魚難在魚缸生存;老虎圈養便失去野性;溫室難育參天大樹……)
師:今天的學習,我們靜心讀書,把自己當作文中的一個人物,把書讀到自己的心里去。這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不斷地運用這種讀書方法,你一定會享受讀書的快樂。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揭密 篇14
【教學目標】
1、認識七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 偵察 愚蠢”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3、豐富見聞,激發探究自然對人類的興趣。
【教學重點】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
【教學難點】理解向導話,體會文章表達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二課時
一、導語引入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知道了作者一行人的目的,那么他們的目的達到了嗎?又發生了什么事呢?
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第九課《自然之道》(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課文
1、誰愿意當小老師領讀這些詞。
。ㄩ_火車復習詞語)
2、把這些詞帶入課文中自由速讀,想想作者一行人的目的是什么呢?
3、指名說。
4、說得真好,你們愿意看看可愛的海龜嗎?(師點幻燈片,邊看邊說)
5、看完后,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三、以演促讀,感悟蠢事
1、是啊,如此可愛的小海龜卻被我們不經意間深深地傷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齊讀“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師出句子)
2、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
、拧W習三、四、五自然段:
、佟≌埻瑢W自由選擇3、4、5自然段中的任一段,看看你讀懂了什么?
、凇∷娜诵〗M討論討論。
、邸≈该麉R報,學生補充。
三段:表演 抓住 幼龜:欲出又止 偵察 躊躇
潮鶇:企圖。
四段:指導讀。
抓住重點詞:焦急 若無其事 冷淡 極不情愿
解釋:規律
④ 大屏出示并比較句子。
、 ∥覀兏闪艘患朗。
、ⅰ∥覀兏闪艘患薏豢杉暗拇朗。
、啤W習六 七 八自然段:
① 這件蠢事造成了什么樣的后果呢?自由讀6-7自然段! 、凇⊥烙懻。
③ 指名說。
④ 向導由冷淡到不情愿到補救到不得不發出悲嘆,齊讀最后一句。
、荨⊥瑢W們,當海灘上最后一只海龜艱難的爬進大海,看到那長長的沙灘足跡時,你最想說什么?
、蕖≈该f。
師引導:萬事皆規律,有法天下和。(板書)
四、小結
1、出大屏,布置自選作業,生寫師巡并指導! 2、指名讀。
五、布置作業
1、完成本課練習冊。
2、推薦讀課外書。
【課后反思】
本節課我能緊緊抓住教學重點,以讀,演 悟等多種形式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明白向導最后的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崩斫饬俗匀恢兰础叭f事皆規律,有法天下和”。學生說的積極性很高,最后小練筆,學生便水到渠成了。
本節課也有不足:
1、課題中的“道”還應在課尾小結時再點一下就好了。
2、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應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有所加強。
我想在今后的教學中還應不斷鉆研,嚴格要求自己,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