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教案(精選19篇)
《落花生》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 初步懂得做人不應只講體面,應該做有真才實學,對人民有用的人。
2、 學會5個生學,正確選擇本課中多音字的讀音;理解19個新詞語。
3、 初步學會抓住重點段深入理解課文的閱讀方法。
二、 教學重難點:
1、 找出重點段,理解文章的話。
2、 對話朗讀。
三、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找準重點段。
2、 有感情地朗讀對話,理解文章的話。
3、 理解\"體面、可貴、愛慕\"。
教學重點:找出重點段,理解課文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落花生》。上節課我們給課文分了段,并學習了第一段-種花生。那么課文重點是哪一段呢?(第二段)哪幾小節?(2—14)寫什么?(談花生)我們把這一段又分成哪兩部分呢?(生答、課件、板書)
這節課重點來學這一段。
二、學習重點段
(一)學習第一部分。
1、齊讀2—11小節 思考:今晚的收獲節,與以往有什么不同,看看有誰參加?
出示:。。。。。。實在很難得。這句話,你有什么疑問?
(天色不大好為什么父親也來了?父親和孩子吃飯很平常為什么用“難得”?父親回來只是為了嘗我們種的新花生?)
簡介當時背景。(作者父親當時在廣東當差,平時公務很忙,很少參加家里的活動,所以父親這次回來實在很“難得”。那么父親只是為了嘗花生嗎?我們學完就知道了。)
2、那晚父親出了什么話題讓我們說?(看課件)姐弟們怎么議論花生的好處?(板書)
3、父親怎么說?出示父親的話。齊讀。
父親拿花生和什么對比,分別用——畫出寫花生的詞句,用——畫出寫桃子,石榴的詞句。
完成比較表。(見課件)
通過比較你覺得落花生有什么特點?-------藏而不露、樸實無華——這就是花生的可貴之處吧!
再次有感情的朗讀父親的話。理解“可貴”的意思。落花生最可寶貴的是什么呢?
(二)學習第二部分
過渡:父親拿花生與石榴、蘋果進行比較突出了花生藏而不露的特點,是為什么呢?為了批評蘋果。石榴嗎?用意何在?
意在比喻做人。
朗讀12----14小節。出示父親的話。(課件)
我領會父親的話了嗎?出示我的話。(課件)
“有用的人”應該是怎樣的人呢?“體面”什么意思?什么樣的人“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呢?
聯系實際舉些生活實際來回答。
是的,父親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你讀懂了嗎?齊讀這兩段對話。
完成填空。(見課件)
(三)是呀,小作者不光讀懂了,而且牢牢記在了心上,齊讀最后一段。
三、總結全文
是呀,父親這次難得回來,不光是為了品嘗花生,而且市郊于孩子怎樣做人,作者正是深深記住了父親的教誨,以致他今后為自己起筆名為落華生,來勉勵自己做個務實有用的人,最終他成了受人尊敬的學者。來看作者簡介。
老師希望你們也能像小作者學習,長大做有用的人。(見課件)
四、作業
(見課件)
1、口頭回答課后習題3。
2、書面完成《作業本》第四題。
*3、在現代社會,你想做落花生那樣的人,還是想做蘋果那樣的人?為什么?課后請各小組討論,各抒己見,實話實說。
《落花生》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初步懂得做人不應只講體面,應該做有真才實學,對人民有用的人。
2.學生4個生字,正確選擇多音字“空、便、種、應、熟、 散”在本課中的讀音,理解15個新詞語。
3.初步學會抓住重點段深入理解課文的閱讀方法。
二、教學重點:
找重點段,并抓住重點段深入理解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
三、教學難點:
使學生初步掌握通過理解重點段來深入理解全文的閱讀方法。
四、教學準備:課文錄音,投影片。
五、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
1.讀通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分段。
2.學習“學習提示”,明確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找出重點段,理解父親的話。
3.進行朗讀訓練。
4.完成作業本1—3題。
教學過程:
一、實物出示,揭示課題。
1.師板書“花生”二字,請學生說說對它的了解。
2.師:“花生”還有一個名字,叫“落花生”,誰知道這么叫的原因?
(它在地上開花,花落以后在地下結果。)
3.猜猜:課文會寫些什么?
請大家聽課文的錄音。
二、自學課文。
1.師引:那么課文是不是些了你們所說的內容呢?讀讀課文就知道了。
要求:讀后說說課文主要些了什么。
2.交流:
課文重點記敘了作者一家人品嘗花生時的談論。雖然以“落花生”為題,但并不是一篇以狀物為主的文章,而是作者回憶了小時候所受的家教。
3.師:課文除了寫作者一家人的談論,還寫了和“落花生”有關的哪些事?分別在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
(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談花生)
4.按課后練習1要求,給課文分段。
5.檢查分段情況,并說說理由。
三、學習重點段。
1.自由讀重點段。
2.一家人是怎樣談花生的好處的?圈出有關語句。
姐姐:味美
哥哥:榨油
我 :便宜
3.“可貴”是什么意思?父親認為花生可貴之處是什么?
投影片出示:第10自然段。指名讀這段話。你是怎樣理解父親的這段話的?
①父親是拿花生與什么進行對比?
花 生 桃子、石榴、蘋果
埋在地里 高掛枝頭
挖起來才知道 一見就愛慕
不好看 鮮紅鮮綠
②為什么要這樣比?這樣理解課文對不對?
a、花生好,桃子、石榴、蘋果不好。
b、我們不需要外表美。
c、凡是埋在地里的東西都是好的,高高掛在枝頭上的東西者是不好的。
③父親拿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比,其實是在贊美花生的什么可貴之處?(藏而不露)
4.父親為什么對我們這樣說?理解課文第12自然段。
喻人:雖然好看 只講體面
可是很有用 對別人沒好處
5.“我”有沒有體會到父親話的深刻含義?(讀第13自然段)
“有用的人”應該是怎樣的人?“體面”是什么意思?什么樣的人是“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6.學了這一段,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有感情地朗讀重點段。
五、完成作業2、3題。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
1.以重點段的理解為基礎,聯系其余各段,領會全文的思想感情。
2.朗讀課文。
3.完成作業。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
1.課文分幾段,每段講什么?哪一段是作者重點寫的?我們是怎樣學習重點段的?
2.你認為什么是花生的最可貴之處?花生的這一特點跟全文的思想內容有什么關系?
二、課文主要寫談論花生的好處,為什么還要寫第一、第三兩段?
(因為有花生的收獲才能過節,因為父親來了,才能有父親語重心長的教誨。第三段是父親教育我們的結果。)
三、學習第1自然段。
1.這段主要寫什么?
2.課文寫“落花生”,為什么只用了短短一句?(因為課文主要表達父親借花生的特點比喻做人,種花生的內容是次要的。)
四、學習第3段。
1.父親的話對我的一生為人有影響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深深地印在”)
聯系作者生平介紹:本文的作者許地山是現代散文家、小說家。他的散文以樸實洗練、清新自然的筆墨,寫自己對社會、對人生的感觸,常寄寓深邃的哲理和優美的情思,為讀者所喜歡。作者曾留學美國,抗日戰爭前后,在香港從事進步文化活動和抗日救亡運動,1941年病逝于香港。“落花生”是他的筆名。為什么他會對 “落花生”有如此深刻的印象,我們可以從課文中找到答案。
2.作者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文章為什么要用“落花生”做題目。
(作者寫這篇文章是為了回憶父親的教導,更嚴格地要求自己按照父親的“像花生那樣”踏踏實實、不求虛榮地做人。因為父親的話是由花生引出的,又用花生的特點比喻做人的美德,希望子女像花生一樣,所以用這個題目。)
五、朗讀全文,談談體會。
六、作業:4、5、6、7題。
附:板書設計
一、種花生、收花生 味美
好處 炸油
議論花生 便宜
二、嘗花生、談花生 特點:藏而不露
不好看
花生喻人
很有用
三、父親的話牢記心上
《落花生》教案 篇3
《落花生》教學設計 一、設計理念 《落花生》是人教版課標本小學語文第9冊第四組課文中的第三篇。本組課文有《釣魚的啟示》《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落花生》《珍珠鳥》,這一組課文都是作者由生活中事物領悟到的人生哲理。因此,本課教學設計以引導學生“領悟人生、了解寫法、關注生活”為主線。 二、教學內容 《落花生》是人教版課標本小學語文第9冊課文。這篇精讀課文著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獲節的經過,通過對花生的好處的談論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會的人生理想。這是一篇敘事散文,在表達上頗具匠心,所以文章篇幅雖短,卻給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從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尋味的道理。 三、學情分析 父親說那段話的目的學生容易曲解,要注意引導學生正確理解,不要讓學生在課堂產生無意義的爭論。因為比喻手法所能體現的總是事物的某一方面,而不是事物的所有方面。本課中父親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是僅僅就果實是否露在外面這一點來比較,以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獻的品格,并非說那三種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際用處。 四、教學準備 教師查找、搜集相關資料,制作演示課件。 五、本課教學目標與重點、難點 (一)教學目標: 1. 掌握本課7個生字。能正確抄寫第10自然段。 2. 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重點句。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哪些內容是詳寫的,哪些內容是略寫的,并初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3. 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4. 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能學習作者由落花生領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寫法,試著寫一種事物。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分角色朗讀課文,了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從中體會出做人的道理。 2.難點:嘗試運用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寫一種事物。 六、教學過程:
第1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思路及多媒體運用分析
一、設境導入。 1.談話導入:同學們,生活中常有些小事物蘊涵著大道理,書中也有“小中見大、細微處見精神”等詞句。我們讀過的《釣魚的啟示》《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就是這類文章。 2.今天,我們認識一種普通的植物“落花生” 【板書課題:15. 落花生】課件演示。 3.引導圍繞課題質疑。 【如果老師讓你以“落花生”為題,你可能會寫哪些方面的內容呢?】 小結:作者寫花生不僅寫了大家說的這些,還將花生和人結合起來。 二、整體把握,溫故知新。 1.反饋預習情況,效果檢查 a.分組出示易讀錯的詞語。 【⑴便宜、吩咐、石榴、嘗嘗; ⑵空地、買種、播種; ⑶榨油、嫩綠、食品、蘋果。】 b.聽寫后出示四行詞語,讀好讀懂,分行分別串成一句話。) 半畝 空地 居然 收獲 吩咐 茅亭 過節 品嘗 石榴 蘋果 鮮紅 嫩綠 味美 榨油 便宜 有用 2.設疑,理理清文章脈絡。 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那些內容【出示: 花生】 有些讀者就此認為文章寫了四大塊,你認為呢?(耕耘收獲;邊嘗邊議) 3.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整體感知課文。 1.指導質疑 2.指導同伴間交流、篩選有價值的問題 四、研讀重點,體悟內涵 1.選擇重難點問題探討 ⑴出示課文最后一段,指讀。 ⑵提出疑問: 從哪兒看出父子的話對我的影響之大? 【出示課后“資料袋”】 父親的話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⑶疑中生疑:父子之間的一次平常的談話為什么給作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呢? 【出示第10自然段】指導讀思討論:父親在哪一方面贊美了落花生? 并在朗讀指導中品悟對比的寫作效果 ⑷多方聯系,體悟主旨 看圖補白,母親點點頭,使你想到什么? 現實中還有哪些人像落花生? ⑸朗讀小結道理, 五、布置后續學習 1.探究寫作特色,讀寫遷移 2.適度延伸,拓展閱讀 看老師板書課題,讀題。 交流預設:可寫花生的外形,或用途,或生長過程,或 花生等事情。 請平時讀音不夠準確的學生讀。 注意讀準字音,易讀錯的字及時注上拼音 對照自批; 再讀詞語,說說從每行詞語里讀出了什么? 請把每行詞語連起來說一句話。 自主請求讀課文,相機評價。 交流預設:(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談花生) 讀出疑問,聽出疑問 學生質疑預設: a.第1段里“居然收獲了”用上“居然”有何用? b.第2段為什么說“父親也來了,實在很難得”? c.文中對話的提示語為什么這么簡單? d.桃子、石榴等好看又有用,父親為什么不讓孩子學? e.為什么“父親的話深深印在我的心頭”? 說說“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親的話卻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這句話的意思。 交流“許地山”的有關資料 快速瀏覽資料,談體會。(取用落華生筆名;多年后,將父親與我們談話的情形寫下來;一生做花生似的人) 一讀第12段,敲擊心扉。 自讀體會 討論、交流 二讀最后一段話,聚焦品質。 聯系生活列舉:農民工、清潔工、陪練員等 聯系名言俗語:滿瓶不動半瓶搖;飽滿稻穗低著頭,…… 三讀最后一段話,聚焦豐潤精神。 結合書后小練筆,準備 從同一單元的課文中尋找內在的聯系,以熟帶生,建立思維方式的常態鏈條。 通過課件展示,花生生長過程,滲進花生的生長特點,彌補學生認識的空點。 教學初始不僅給趣,更給明確的目標導引,關注本課文路與學生思路的連通 預習是自主學習的重要方面。培養習慣落到實處。 將“生字歸類、針對指導、朗讀鞏固”,使讀準生字教學扎實有效 從詞語入手,串起精彩語言 積累語言與整體感知結合 提高學生質疑能力、篩選能力 呈現“資料袋”,引起學生注意,有助提高閱讀思考效果;利用網絡豐富學生對作家背景的了解,深入理解父親的話對作者人生價值觀的深刻影響,對下節課指導學生深入理解父親的教育方式及“借物喻人”寫法的作用。 引導正確理解父親說的那段話的目的,滲透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嘗試運用中悟出“對比”的寫作效果。
《落花生》教案 篇4
教材: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九冊第15課
授課對象:小學五年級學生
教學課時:2個課時
教學準備:ppt課件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掌握積累生字詞,并能把這些詞語運用在學習過程中。
2、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發展脈絡,掌握文章中的重點句子、詞語,以及學習文章中借物喻人等寫作手法。
3、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體會許地山所贊美的精神,學會做人的道理,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靈活運用所學的生字詞,準確地掌握文章中的重點句子、詞語。
2、學習體會課文中揭示的做人道理。
【教學難點】:通過對文章內容的學習,掌握課文的各種寫作手法與特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老師:同學們,今天我來上課的途中,碰到了一位同學,他問了我一個謎語,你們想猜一猜嗎?
學生:(異口同聲)想。
老師:麻屋子,紅帳子,里面住著白胖子。是什么?猜一種食物。
學生:花生。
老師:同學們的回答都很正確。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新課文《落花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并給自己不懂的生字詞作上標志。
(1)、自主學習為主,合作學習為輔。
針對課文中的生字詞:
①讓學生自己學習,自己發現字詞的特點。
②師生之間互相交流自己對本課文生字詞的理解以及認字技巧。
2、學生用自己的言語把課文所講的故事復述一次。
老師可先提問幾位學生,其他的可以在小組內互相發表,并讓他們之間互相評價一下。
三、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1、再次感知課文,劃分課文段落大意。
學生在默讀課文過程中,以“落花生”為線索,把課文分成幾大段,并歸納出各段的大意。
2、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完后,老師可適當的對每位同學進行評價。并要求他們把自己不懂的句子作上標志。
3、找出文章中作者兄弟姐妹們對花生的評價。
四、深化練習,歸納總結。
1、“自助餐”練習:
老師在黑板上板書“居然”“成熟”“雖然……可是”這幾個詞語,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那個來造句。
2、這節課我們初步掌握了這篇課文的內容,課文中的幾兄弟都將自己對花生的看法說出來了,它們分別是什么?(味美、榨油、便宜)
3、聯系我們現實生活,你們又有什么看法呢?
五、作業:
1、好好地復習新的生字詞,準備下節課的“組字游戲”。
2、回去后,再細讀課文,把剛才不懂的句子弄懂,下節課我們一起探討。
第二課時
一、鞏固舊知,引入新知。
“組字游戲”:
要求:在每一組中,抽取兩部分或者多個部分來組合成一個新字,每一組中新組合出來的兩個字都可以組成一個詞語。
規則:以個人為單位,以搶答的形式進行。回答的同學要把組合出來的新詞語寫在黑板上,并能正確地把詞語讀兩次,才算回答正確。
(1)、氵 窄 由 木 (榨油)
(2)、亠 了 口 冖 一 丁 (亭子)
(3)、口 付 分 口 (吩咐)
(4)、木 留 艸 連 (榴蓮)
(5)、 讠 式 云 (嘗試)
(6)、扌 穴 工 穴 乙 (挖空)
游戲完畢后,全班同學齊讀以上的詞語兩遍。
二、細讀課文,品味欣賞。
1、學生細讀課文。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共同完成以下的表格。
作比較
花生
桃子、石榴、蘋果
(矮矮地)
(高高地)
(埋在地里)
(掛在枝頭)
(挖起來才知道可貴)
(一見就生愛慕之心)
通過表格比較得出:花生是樸實的,默默地奉獻的
2、再朗讀課文的10~13自然段。
(1)、上一節課,同學們在閱讀過程中都發現了一些比較難懂的句子,現在你們說說是哪些?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
老師與學生共同對不懂的句子進行研究探討,在此過程中,老師可逐步引導學生說出正確答案,充當學生學習的指導者。
(2)、重點解釋難理解句子:
①、“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②、“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在解決這些難題時,先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想法與看法,最后,老師才作補充與總結。
3、在以上分析過的句子和表格,它們都是說花生好處,但實際上卻隱含著深刻道理,一個做人的道理,誰可以說說自己的想法呢?
我們做人要做一個有用的人,一個腳踏實地,默默奉獻,埋頭實干的人(如:花生),而不是一個貪慕虛榮,只講外表的人(如:蘋果、桃子)。
4、 學習了這篇文章,老師發現了一個“小秘密”,一個關于這篇課文的寫作手法的秘密,你們發現了嗎?
借物喻人是指通過記敘、描寫一種物體來象征某個人,從而抒發自己的感情。
這篇文章突出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作者通過對花生的贊美,體現了爸爸希望我要做像花生一樣的人,一個有用的人。
三、拓展練習,課堂小結。
1、快速填空:
父親的話中提到了(桃子)(石榴)、(蘋果)、(花生)四種事物,父親認為(桃子)(石榴)、(蘋果)讓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可是雖然(花生)埋在地里,而且它的樣子也不好看,但還是(花生)最可貴。父親也希望我們可以做像花生一樣的人,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2、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那么,作者是借花生來比喻什么呢?
請同學們自己總結,并說說作者的寫作目的。
四、作業。
放學后,每位同學動動手,找1~2個關于借物喻人的句子。鼓勵同學們自己動動腦筋的新成果。
附:
板書設計
落花生
許地山
居然
成熟
自助餐練習
雖然……可是
(借物喻人) 腳踏實地
花生
要做有用的人
樸實無華
默默奉獻
埋頭實干
……
《落花生》教案 篇5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1、每個人都有名字,很多名字都有一定的含義,或寄托了父母的期望,或寄托了自己的理想,誰能告訴我你的名字有什么含義?
2 、這篇文章的作者許地山給自己取了個筆名叫落華生(板書:落華生)他為什么要取這樣的筆名呢?這個名字有什么含義呢,學完了課文《落花生》之后相信你會解開這個謎的?(板書落花生)
3、根據你們課前查閱的有關資料,誰能告訴我花生為什么叫“落花生”?
出示課件(演示花生生長過程)
花生的特點就是落花入土而生果所以植物學上叫它“落花生”。
二、自由讀文,了解內容。整體感知,理清作者思路
下面我們先請幾位同學把課文朗讀一下
通過對課文的朗讀,誰能告訴我,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你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這篇課文著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獲節的經過,通過對花生好處的談論,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
理解“居然”收獲了。你是怎么理解的?
那晚天色不大好,可是父親也來了,實在很難得。
放聲朗讀課文,按課文敘述的順序說說課文講了哪幾部分內容,再說說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
種花生—( )——( )——( )
通過對課文的閱讀,我們已經看出來了,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都寫得很簡單,因為文章的重點是通過議花生表達自己的人生理想。
三、抓住重點,自學課文,
過渡:現在我們就來學習文章的主要部分,重點理解父親的話是什么意思?
大屏幕出示父親的話
1、你是怎么理解父親的話的?
請一位同學朗讀一下這段課文,同學們認真比較一下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較有什么不一樣?兒小組討論。
(出示課件,填表格)
花生 桃子 石榴 蘋果
果實埋在地里 果實高高的掛在枝上
矮矮地長在地上 一見就生愛慕之心
花生確實和桃子、石榴、蘋果不一樣,從這種對比中我們看出花生有什么品質?(默默無聞、不炫耀自己、樸實無華)板書(不炫耀自己、樸實無華)
同學們請看大屏幕,桃子、石榴、蘋果、花生都來參加選美大賽了。同學們觀看完比賽告訴我,你喜歡誰,為什么?
課件:桃子:我是桃子,你們看我皮膚多好,白里透紅,百里挑一,你要是嘗一口呀,準會甜到心里頭,老人小孩都喜歡我。
石榴:這次選美,你們可要選我當冠軍,因為我長得極新鮮,紅通通地,人們見了我都喜歡我,都想接近我,而且我有助于人體健康。
蘋果:要說比美,應該是我第一,先別說我的營養價值有多高,光是我那一身鮮艷的紅衣裳,不管往哪兒一站,都是焦點。
落花生:其實這次選美我原本不想來,因為我只想做一個實實在在的人,只想對別人有好處,可不想跟別人比美。
(3)學生發表意見。
下面我們再齊讀一下第十段。要讀出父親的贊美。
父親僅僅是對我們贊美花生嗎?(他希望我們要做花生那樣的人)
讓我們一起學習第12 段。看看父親是怎么說的?指名朗讀父親的話,要讀是父親的語重心長。(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父親的話可謂語重心長,他是來借花生來教育我們怎樣做人。他想讓我們做一個什么樣的人?齊讀十三段)(大屏幕出示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什么是體面?
理解“體面”的意思。體面:外表好看、美麗。
什么是只講體面?(華而不實的人)
小組討論: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哪些像花生那樣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獻的人呢?
學生發言。教師點評。
四. 師:剛才同學們通過學習,已經知道本文是將花生、桃子、石榴、蘋果作對比來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的。那么,你長大了準備做像花生一樣的人,還是準備做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的人呢?為什么?
師總結:對!有句名言說得好,“比喻總是跛足的”比較同樣如此,父親拿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來對比。是僅僅就過時是否漏在外面這一點來比較的。并不是說桃子、蘋果和石榴只是外表好看而對別人沒有好處。其實做人的關鍵是對別人有好處,對社會有貢獻。人各有特點,外在的美麗與樸實有些不是我們所能選擇的。重要的是我們要由美麗的內心世界!表里如一也好,表里不一也罷,只有內在的美心靈的美,能夠為人類,留下有益的營養才是真正的美麗。有位作家說過:我們這個地球好比一個旅店,而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就好比這個旅店里的旅客。如果每個人都從這旅店里帶走些什么,那么這個旅店就會越來越空;如果我們每個人都給這旅店里留些什么,那么這個旅店里就會越來越富有。
這篇課文學完了,它讓我們收到了很多啟迪和教益,現在同學們明白,許地山為什么給自己取了落華生這個筆名了嗎?(華和花在古文里是通假字,也就是說它們是可以通用的)許地山在一篇文章中也談到了他的筆名.(我要向落花生一樣,踏踏實實做一個淳樸的人,有用的人,我要為中華而生,為中華而貢獻。)
五、指導朗讀
分角色朗讀課文。
《落花生》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課文主要講一家人議論花生的好處,教育學生懂得不要只講體面,只求外表美,應該做一個有真才實學,對人民有用的人。
2.了解課文借物喻人、主次分明、有詳有略、重點突出的寫作特點,并了解主要內容是怎樣與課文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緊密聯系的。
3.培養學生借助具體事例來理解句子含義的能力。
4.學會生字新詞;會用“居然”、“成熟”造句。
5.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
1.分角色朗讀課文,了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從中體會出做人的道理。
2.了解課文借物喻人、主次分明、有詳有略、重點突出的寫作特點。
三、教學難點 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是怎樣與課文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緊密聯系的。
四、教學時間:2課時。
五、教學準備:課件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通讀課文,自學生字、詞,結合課文理解詞義。
2.朗讀課文,理清課文線索,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一、揭示課題,理清思路
簡介作者生平,理清課文線索,明了作者思路。
板書課題,提問題:“落花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以“落花生”為題?讓學生思考,討論。
①介紹花生生長周期,特點,描述花生形狀、用途等的說明文;可以“落花生”為線索,通過寫事,來揭示某一種道理。
②介紹作者。
二、質疑回答
學生回答后,教師設懸念,引導學生讀書:這篇課文是用什么方法寫的?按怎樣的順序寫的?
以“落花生”為線索,按“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談花生”的順序寫的,來揭示做人的道理。
三、自學生字、詞,讀準多音字
1.學生按一定的自學方法自學生字、詞。
開辟( )榨( )油愛慕( )
要求讀準字音;記清字形;在課文中理解詞義;通讀課文,讀準多音字和常用詞語。
2.檢查學生掌握情況。
①投影出示生字、詞和課后“讀讀寫寫”中常用詞語,讓學生認讀。
②說說容易錯的字,區別:“辟”與“僻”;“慕”與“暮”、“幕”、“墓”。
③結合課文理解詞語。
④讀課后“讀讀寫寫”中的詞語。讀后說說哪個詞語不理解,提出來大家討論。
四、指名讀課文,把握段意,明了重點
概括段意:①我們姐弟幾個在我家后園的半畝空地上種花生,幾個月后居然收獲了。②收獲節上,父親與我們一起談花生的好處,使我們懂得了做人要做有用的人。
五、練習朗讀課文
六、作業
1.抄寫生字、詞和課后“讀讀寫寫”中詞語。
2.做填空練習。(課后練習1)
3、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通過朗讀,了解課文的寫作特點。(借物喻人、有詳有略、主次分明、重點突出。)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
教學過程:
一、引入本課時,激發興趣
同學們,都吃過花生吧,喜歡吃嗎?(喜歡)那么著名作家許地山寫的這篇《落花生》是不是告訴我們花生什么樣子?如何好吃啊?(不是)而是以“落花生”為題,以“落花生”為線索寫了一件事,什么事?(我們種花生,過收獲節的事)(板書:種花生,過收獲節。)
二、朗讀提問
指名分段讀課文,大家看課文種花生和過收獲節兩部分內容,哪一部分是詳寫?學生讀后回答。(過收獲節是詳寫,是重點。)
三、分析重點段
(一)自己大聲讀“過收獲節”一段。
1.思考:有誰來參加我們的收獲節?這個收獲節是怎么過的?
2.回答問題:回答“1”后,讀書上的句子:“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親也來了,實在很難得。”你是怎么理解的?抓重點詞語談體會。
(“天色不大好”、“難得”,體會到父親對我們的關心和愛。①肯定我們的勞動成果,分享勞動的快樂;②借這個機會教育我們。)
3.回答:這個收獲節是怎么過的?(吃花生,談花生)哪個是重點?(談花生)
(二)默讀第二段,劃出:有哪些人談花生?怎么談的?誰談的重要?(板書:我們談,父親談)
1.回答前兩個問題后,分角色朗讀。
2.回答誰談的重要?(父親談)
3.指名讀父親的談話內容。思考:父親的話有幾方面意思?(贊花生、學花生)哪方面是重點?(學花生)
4.贊美花生的什么?學花生的什么?
自己讀父親兩次說的話,思考以上問題。
5.指名分別讀父親第一、二次說的話,回答:花生的好處很多,它最可貴的地方是什么?父親將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在哪一點上贊美了花生?
板書:
6.指名讀父親第二次說的話,做填空練習(見課后)。多讀(2遍),體會花生的可貴之處。(三)這時,“我”在父親的啟發教育下說……齊讀一遍,分析這句話的意義,字面意思抓“只”。在句中理解“只”的意思。概括這句話的意思。(做有用的人。)
問:什么叫有用?(有真才實學。)對誰有用?(別人、社會、國家。)
誰來舉例談一談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
齊讀,體會其中的含義。
四、總結全文,歸納中心
這篇課文以議花生的可貴之外,來說明做人的道理,是什么道理?學生說中心思想。
(本文告訴我們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為了突出中心,作者在寫作方法上,有什么特點?(借物喻人,有詳有略,突出重點。)
五、總結深化
1.這篇課文借“落花生”來喻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作者許地山始終沒有忘記他父親的教誨和希望,后來就以“落花生”作為自己的筆名,時刻激勵自己,做一個有用的人,終于成為一個著名作家。
2.大家齊讀最后一節。(我們談到深夜才散……)
父親的話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們大家的心上,希望同學們好好學習,要有真才實學,有本領,將來做一個對別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棟梁之才!
六、作業
①造句;②聽寫詞語;③抄寫句子。(課后練習3)
七.板書設計
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
(略 寫) (詳 寫)
借物----------------喻----------------做有用的人
本課課件下載 20081014182334946.ppt
《落花生》教案 篇7
一激趣導入。
昨天我看了《實話實說》,主持人講述的是一個小孩偷錢被農民父親狠狠地褊了一頓的事。今天我們要實話實說落花生。師板題:17 落花生 本課作者許地山,他不僅寫了《落花生》的文章,而且還以落華生做筆名。他為什么對花生有如此感情呢?下面學課文
二初讀感知課文。
1.檢查預習
誰知道本文是按什么順序敘述的?指名上黑板寫寫.
2.請其他同學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讀課文,想想課文哪幾段是主要的?
3.引導學生回答
板 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
(次要} {主要}
3我們先學議花生這部分。
三細讀探究課文。
1.請5名學生分角色讀“議花生”這部分,把你認為最精彩的對話畫出來.
2.學生讀自己最喜歡的對話,并說理由。
{教師引導理解“它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體會蘋果炫耀自己,而花生默默奉賢。}
3.出示小黑板
讀下面句子,說出你喜歡的理由。
1.你們要像花生,雖然外表不好看,卻很有用。不像那些外表好看,而沒實用的東西。
2.所以,我們要做有用的人,不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好處的人。
{引導學生懂得要做很有用的人,對別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如雷鋒....}
四回讀課文深化認識
1.你們喜歡花生嗎?全班分角色讀全文
2.讀完課文,你有什么問題嗎?{鼓勵學生質疑解疑}.讀完課文,你有什么問題嗎?{鼓勵學生質疑解疑}
3.在現代社會,你是想做落花生式的人?還是蘋果式的人?請你實話實說。{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
4.很多事物的某一特點都告訴我們道理,大家去觀察,并寫下來。
《落花生》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抓住重點段深入理解課文的閱讀方法。
2.學會5個生字,正確選擇多音字“空、便、種、應、熟、散”在本課中的讀音,理解19個新詞語。
3.初步懂得做人不應該只講體面,應該做有真才實學、對人民有用的人。
二.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找重點段,并抓住重點段深入理解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
教學難點:使學生初步學會通過理解重點段來深入理解全文的閱讀方法。
三.教學準備:課文錄音、投影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學習提示”,明確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找出重點段。
2.細讀重點段,理解父親的話。
3.進行朗讀訓練。
二.教學過程
1.回顧復習。
課文分幾段,每段講什么?
課文分三段,哪一段是作者重點寫的?怎樣學習重點段?
2.學習“學習提示”
⑴默讀“提示”,劃出你認為重要的詞句。
⑵在“提示”中,你學懂了什么?
① 表達課文主要內容的段落稱為重點段。
② 學習重點段,理清寫了哪些內容;細讀細想,弄清作者要表達的意思。
③ 聯系其余各段和課題,理解全文的思想感情。
⑶根據“學習提示”,找出課文的重點段。
3.學習第2段。
⑴自由讀課文,說說“今晚”過收獲節,與以往有什么不一樣?(“那晚上天氣不太好,可是父親也來了,實在很難得。”)
當時作者的父親在廣東做縣官,平時工作很忙,很少參加家里的活動。這次他來。是專為吃花生來的嗎?說明什么?
⑵一家人是怎樣談花生的好處的?圈出有關詞語。
姐姐:味美
哥哥:榨油
我: 便宜
⑶“可貴”是什么意思?父親認為花生最可貴之處是什么?
投影片出示:第10自然段。指名讀這段話。你是怎樣理解父親說的這段話的?
① 父親是拿花生和什么進行對比?
花生 桃子、石榴、蘋果
埋在地里 高掛枝頭
挖起來才知道 一見就愛慕
不好看 鮮紅鮮綠
② 為什么要這樣比?這樣理解課文對不對?
a. 生好,桃子、石榴、蘋果不好。
b. 凡是埋在地里的東西都是好的,高高地掛在枝頭上的東西都是不好的。
c. 我們不需要外表美。
③ 父親是拿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比,其實是贊美了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
⑷父親為什么要對我們這樣說?理解課文第12自然段。
喻人:雖然不好看 只講體面
可是很有用 對別人沒好處
⑸“我”有沒有體會到父親的話的深刻含義?
“有用的人” 應該是怎樣的人?“體面”是什么意思?什么樣的人是“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4.學了這一段,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5.有感情地朗讀第2段。
6.作業:4、6題
《落花生》教案 篇9
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
課題
7 落花生
課時
2課時
教學目標
設計1 、認識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2 、理解課文思想感情,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3 、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試著選擇一種事物寫一寫。
教學
方法
設計朗讀感悟法:在閱讀中體會作者通過對話,理解感悟父親贊美花生的深刻含義。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活動設計一、談話導入、解釋課題。交流讀書體會,引出課題,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二、檢查前置性學習收獲,整體感知。1、檢查生字詞,重點關注“榨”的讀音(翹舌音),榴讀輕聲。2、檢查課文朗讀情況,整體感知主要內容。3、交流讀書收獲,提出問題。三、細讀課文,理解花生的品格。(一)了解花生的好處。默讀課文,從書中找出描寫花生好處的語句。(二)理解“父親”話的含義。1、畫出“父親”介紹花生的語句,體會深刻含義。2、小組交流,指導朗讀。(分角色朗讀)(三)聯系實際談談“你們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外表好看而對人們沒有好處的人”的含義。【重點難點】重點:理解父親贊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練習根據課文的中心,分清主次。難點:理解父親贊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生字全解】識字: 畝 茅 榴生字:畝 嘗 茅 榨 榴 嫩 慕重點指導: 茅不要少撇; 慕: 辨字 慕( )幕( )【辨多音字】 biàn (方便) kòng (空地) 便 空 pián (便宜 ) kōng (天空) 【詞語全解】理解 翻地:用犁、锨等翻松田地。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愛慕:由于喜愛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體面:(相貌或樣子)好看;美麗。運用 愛慕:樂于助人的人令人愛慕。 【近反義詞】近義詞: 愛慕——羨慕 分辨——辨別 反義詞: 便宜——昂貴 愛慕——嫌棄【四字詞語】 鮮紅嫩綠 【句子仿造】(原句)我們姐弟幾個都很高興,買種,翻地,播種,澆水,沒過幾個月,居然收獲了。”(仿句)小明平時學習不太認真,這次考試居然得了三個“a”。 一、課前前置性學習 自讀課文,完成前置性學習要求。 二、交流前置性學習情況1、看大屏幕,認讀生字詞 2、小組檢查課文朗讀情況,交流自己不懂的問題。 3、集體交流自己弄懂和不懂的詞語。 4、畫出描寫花生好處的語句。三、自主學習第1-2自然段1.各自輕聲讀第一段,思考:這一段先寫了什么?再寫什么? 2.小組交流二段主要內容。 四、小組合作學習第3-14自然段1.默讀思考:一家人是怎樣議論花生的好處的? 2.分角色朗讀課文,討論花生的好處。 3.父親對花生作了幾次議論?幾次議論有什么不同?。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活動設計四、拓展延伸,品讀積累。1、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2、結合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對待人生的態度。五、布置作業。1.用“居然”“成熟”造句。2.作者由落花生領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從身邊的事物中領悟到了什么?試著選擇一種事物寫一寫。【句段解析】1.“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挖起來才知道。”這兩句話是從花生的生長特點、果實、位置,把花生與桃子、蘋果、石榴作比較,說明花生的特點,稱贊了花生不愛炫耀自己的品質。2.“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這是全文的中心句,它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做人的道理。告訴我們要做一個對人類有貢獻的人,不要只講究外表,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篇章指導】 引導學生把握主要內容,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使學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中心思想】 課文通過收獲節上一家人對花生好處的議論,說明要做對別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寫作特點】 主次分明,借物喻人。課堂練習:1、看拼音寫詞語。fēn fù shí liu zhà yóu àimù( ) ( ) ( ) ( )2、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便宜──( ) 可貴──( )愛慕──( ) 外表──( )3、按原文填空。1、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___,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__。你們看它__。必須挖起來才知道。2、父親接下去說:“所以你們要像花生,__。”我說:“那么,_____。”
板書設計7 落花生 做有用的人 不要只講體面 借物喻人
課后反思本課語言優美,感情真摯,含義深刻對學生極有教育意義。我在設計時做到以讀為本,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自讀,師生合作讀,生生配合讀,分角色讀,齊讀)等,去體味文章的語言,去感受蘊涵的哲理。這樣一遍一遍的要求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滿意效果,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使學生獲得情感的體驗。
《落花生》教案 篇10
一、教學內容
1、文字:抓住“居然”、“榨油”、“便宜”、“愛慕”、“體面”、“吩咐”、“分辨”等重點詞語,聯系文本,滲透漢字文化教學,注意“愛慕、印”等有形有色的構詞特點。
2、文章:此文淺顯易懂,文章層次富有條理,詳略分明。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全文以“落花生”為線索,重點圍繞“議花生”展開了論述,使人讀后便明白一種道理,即“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種結構的文章,便于引導學生學習圍繞重點內容選材。
3、文化:借物喻人,借落花生的好處多,喻人要有落花生的品格――做有用的人,不做只講面子,而對別人沒有用的人。抓住如此的人文,更利于學生將父親與一家人的對話的內涵。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字詞的教學,體會文章雖淺顯的文字,和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達到識字詞習文,習文促進字詞的理解。
2、通過閱讀教學,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歷練學生的概括能力:在課文“種花生”與“過收獲節”、“吃花生”與“談花生”的比較中,比較詳略抓重點;我們談”與“父親談”,比較內容抓重點;在“贊花生”和“學花生”兩點中,比較目的抓重點。搞懂“抓重點”的閱讀方法。
3、通過落花生與石榴、蘋果、桃在位置、外表、印象三方面的對比,理解父親與家人的話:花生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等。
做有用的人,做落花生一樣的人,這只是第一層面的理解。做講體面,石榴、蘋果、桃這樣的人,這是第二個層面的理解。明白不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即,做又要講體面而又對他人有好處的人,這是第三個層面的理解。理解許地山的父親為啥希望他做一個像落花生一樣的人,這是第四層面的理解。
三、教學預設: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了解學情
(一)字詞
1、抓住重點的字詞
1)半畝(mǔ)[拼音]、吩咐(fēn fù)[詞義(a.囑咐;b.口頭指派或命令),課文中誰吩咐誰]、榨(zhà)油[字型結構]、石榴(liú)[讀輕聲]、便宜[多音字]、居然[字義,學會用詞]、愛慕[字義,課文中是對什么有愛慕之心?]
2)鞏固字詞(思維體操)。
(二)文章
1、這一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以落花生為線索,課文講了“種花生”與“過收獲節”、“吃花生”與“談花生”。
2、讀了課文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
二、細讀課文――明白抓重點的閱讀方法
[運用“比較法”去獨立閱讀課文。這需要老師的指導,交學生去“漁”。]
1、“對照比較”抓重點
1)比較詳略抓重點(默讀方式處理)
在課文“種花生”與“過收獲節”、“吃花生”與“談花生”的比較中,老師引導學生看文章的詳略,詳者為重點。
2)比較內容抓重點(分角色讀:注重人物對話)
在“我們談”與“父親談”的內容比較之中,“父親談”的內容更加重要,學生通過比較內容,抓住了重點。
3)比較目的抓重點
在“贊花生”和“學花生”兩點中,再找出最重要的,用前兩個方法顯然無濟于事了。老師引導學生看文章的寫作目的,于是,“學花生——做有用的人”這一最重點便抓住了。
2、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的讀每一部分的內容。
第二課時
三、精讀課文――體會做落花生一樣有用的人
1、抓出全文的重點段落。
[估計: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對落花生的品質,有了初步的印象。學生很可能在迅速的抓住全文的重點段落。]
1)找出重點段落,第10段,師生對比,看誰在最短的時間背誦。
交流心得:我采用的是理解記憶的方法。這一段父親的話,分成了兩部分。我采用的是一句一句的背誦的方法。
2)理解幫助。
出示第10自然段,體會花生的可貴之處。
① 填表助學,運用對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貴之處:(在同學自由讀之后填表)
花生
桃、石榴、蘋果
位置
埋在地里
高高地掛在枝頭
外表
矮矮地長
鮮紅嫩綠
印象
挖起來才知道
一見就生愛慕之心
②指名讀,評讀:你覺得他讀得怎么樣?或者通過他的朗讀你感受到什么?
[估計:學生會說做一個像花生一樣的人,不做蘋果一樣的人。]
③探討為什么要做花生一樣的人?
[引導學生讀父親接下來所說的話:“所以你們要像花生,他們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④接合現實情境,討論注重外表是不是不好?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
桃、石榴、蘋果,外表非常的美,使人一看便生愛慕之心,做這樣的人,這是一種現代人的追求,也是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明白追求外在美,這沒有什么不對的。
追問:想做什么樣的人?
[估計:學生要做桃、石榴、蘋果一樣的有外在美的人]
⑤理解文中“我”說的那一句:“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討論什么樣人,才是有用的人?
[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只講體面不對。]
追問:想做一個什么樣的人?
[估計:學生回答即要做一個即要做講體面的人,又要做一個對人有好處的人]
⑥為何文章中,作者的父親希望作者只做一個像落花生一樣的外面不好看而有用的人?
為了給學生解惑,一是引出作者許地山的筆名“落華生”,說明作者一生也在勉勵自己做一個具有落花生一樣品格的人。二是,講解當時的時代背景:“許地山的父親為什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做石榴蘋果那樣的人,反而希望孩子們做花生那樣的人呢?”這樣就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當時的國情來理解文本的價值取向。二十世紀初葉,國家正處于一個極為動蕩的年代,國家與民族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急需各類有用的人才,而當時的許多有條件有能力的公子少爺們天天醉酒歡歌,置國難于不顧。面對這樣的現實,許地山的父親作為一個有著強烈愛國之心的民主人士,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扎扎實實的學點本領,為國家為民族做點實實在在的事情,做個有用的人。其拳拳愛國之心濃縮在殷殷期望之中,父親之所以在百忙之中擠出時間來參加“收獲節”,父親之所以拿花生與蘋果石榴對比來揭示花生得最可貴的品質,許地山之所以將自己的筆名確定為“落華生”,就不難理解了。
[愛國,任何時候都不過時]
同時,介紹許地山的父親:許地山,1893年2月14日生于臺灣省臺南府城延平郡王祠附近的窺園里。其父許南英是個富有愛國思想的知識分子,祖籍廣東揭陽。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許南英臨危受命,擔任中國臺灣籌防局統領。他激于民族大義,率眾奮起反抗日軍的入侵,日寇占領中國臺灣后,遂將全家遷回大陸。當時因清政府不準內渡官員保持中國臺灣籍貫,許南英便在福建龍溪落戶。
2、有感情的朗讀父親所說的話,明白做一個有用的人的意義。
在邊吃邊談中,理解父親的話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理解這一印字。牢記在心中,一生受用的意識。
四、超越文本——引發人生思索
1、了解許地山
許地山生于1893年――1941年,許地山積勞成疾,導致心臟病逐漸嚴重。天不假年,1941年8月4日下午2時,他心臟病再次復發,英年早逝,年僅49歲。
噩耗傳出,第一個送來花圈的是宋慶齡。梅蘭芳、葉恭綽、郁達夫、徐悲鴻等許多知名人士送了花圈、挽聯。當天,香港學校下半旗,港九鐘樓鳴鐘致哀。9月21日香港文化界400多個團體近千名代表舉行“許地山先生追悼大會”。國內及新加坡等地也都隆重集會,痛悼這位新文學運動的先驅者、愛國者。
2、談做一個有用的人。
3、有感情的朗讀全文,或背誦全文重點段落。
《落花生》教案 篇11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吩咐,茅亭,榨油,價錢,石榴,愛慕"等詞語.
2.分角色朗讀,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父親"所說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4.初步掌握分清文章的主次,加深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學習作者主次分明的表達方式.
教學重點:
理解"父親"所說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教學難點:
如何把花生的品格與做人的道理聯系起來進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簡介作者.
1.由謎語"根根胡須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開花不結果,地下結果不開花."
2.出示花生的投影片,教師解題:花生又叫落花生,因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鉆到士里長成花生莢,所以叫落花生.
3.簡介作者:這篇課文的作者許地山是現代小說家,散文家.因為小時候父親關于落花生的一番話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決心要像花生那樣,做一個對別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筆名是"落華生".那么,他的父親關于花生談了些什么,是怎樣談的呢 我們來看課文.
二,理清段落,概括段意.
1.在理解生字,新詞的基礎上,默讀課文.聯系課文加強對生字,新詞的記憶與理解.
2.聽讀課文,學生思考:課文為什么以"落花生"為題,圍繞題目寫了哪些內容.
3.給課文劃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種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寫母親提議過一個收獲節,并為過收獲節做了準備.
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寫吃花生時的議論.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
四,作業.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課文為什么以"落花生"為題,圍繞題目寫了哪些內容.
二,學習重點,理解話語,明白道理
1.默讀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樣議論花生的好處的
把三姐妹說的花生的好處用上關聯詞說上一句話.
2.兄妹們所說的花生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父親指出的卻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視的一個特點.父親對花生作了幾次議論 幾次議論有什么不同
(1)讀一讀第一處議論,你是怎樣理解這段話的,學習小組討論.
(2)你是怎樣理解這段話的 四人小組討論.
(3)學生交流.
適時理解:A花生好,桃子,石榴,蘋果不好.
B凡是埋在地里的東西都是好的,高高掛在枝頭的東西都是不好的.
C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果實的區別是什么
D父親認為桃子,石榴,蘋果相比,花生最可貴的一點是什么 你能用一個簡單的詞來概括嗎 (板書:藏而不露)
(4)讓我們帶著贊美的語氣來讀讀父親的話.
(5)父親向我們講花生藏而不露的品質是為了什么 出示父親的第二句話.
"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
父親的話是不是說不需要外表美 (父親強調的是人要實用,要有內在的美.)父親的話我們明白了嗎
出示"我"的話: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了."
理解"體面","講體面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是怎樣的人.
(6)你對作者的話理解了嗎 什么叫有用的人 什么叫只講外表體面而對人沒有好處的人 結合實際,舉例說明.
三,《落花生》一文借物喻理,包含了深刻的做人道理.但這些道理的領悟要得法地引導,從而使學生大膽思維,各抒己見.
四,提供辯題練口才
1.在現代社會,你想做落花生那樣的人,還是想做蘋果那樣的人 為什么 請各小組討論,各抒己見,實話實說.
2.在充分辯議的基礎上完成練習.
以"我要做那樣的人"為題寫一二段話,要求實話實說,有真情實感.
《落花生》教案 篇12
一、教學目標
(一)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使學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二)概括課文中心思想,練習分清課文主次。
(三)練習用“居然”“成熟”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四個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
1.理解父親贊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
2.練習根據課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三、教學難點
理解父親贊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引入新課。
指名三名學生有感情地分段朗讀課文。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了一家人的許多話題,使我們對花生也生出了幾分敬佩之心,帶著這份敬佩之情,我們來學習課文。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理解內容。
1.各自輕聲讀第一段,思考:這一段先寫了什么?再寫什么?
(先寫種花生,再寫收花生)
(板書:(一)種花生收花生)
2.課文中哪些詞語寫種花生的經過?這些詞語能顛倒嗎?為什么?
(買種、翻地、播種、澆水;”這些詞語是按種花生的順序排列的,不能顛倒位置)
3.“居然”寫出了什么?在這里起什么作用?
(“居然”寫出了種花生的結果,也寫出了獲得收獲時大家出乎意料地高興的心清。因為大家沒有種花生的經驗,又是在荒地上種的,對能否收獲沒有把握。沒過幾個月收獲了,真是喜出望外。用“居然”一詞強調了大家那種驚喜的心情。)
4.練習用“居然”造句。
學生練習用“居然”一詞口頭造句,教師指導學生注意句子中要有出乎意料的意思,不能簡單地造出“他居然……”類型的句子。
(三)學習課文第二段,理解內容。
這一部分寫得很簡略,也容易理解,教師可用簡練的語言一帶而過。
花生居然收獲了,一家人準備過一個收獲節。
(板書:(二)母親的建議)
(四)學習課文第三段,理解內容,懂得道理。
1.默讀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樣議論花生的好處的?
(板書:(三)嘗花生議花生)
2分角色朗讀課文,討論回答思考題。
(姐姐說味美,哥哥說可以榨油,“我”說便宜,大家都喜歡吃,父親說花生最可貴的是它的果實理在地里。)
(板書:兄妹們議花生父親議花生)
3.兄妹們所說的花生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父親指出的卻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視的一個特點。父親對花生作了幾次議論?幾次議論有什么不同?
(兩次。第一次把花生與桃子、石榴、蘋果作比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點進而說明做人的道理。)
(板書:花生桃子石榴蘋果)
(1)齊讀父親的第一次議論。思考:父親是怎樣通過比較說明花生最可貴之處的?)
(父親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較。通過果實的樣子、果實結出時的位發的比較說明花生最可貴之處的)
教師幫助學中抓住關鍵詞語“埋在地里”“鮮紅嫩綠”“高高地掛在枝頭上”“矮矮地長在地上”等進行分析,體會出花生的默默無聞,樸實無華。
(板書:果實理在地里鮮紅嫩綠的果實矮矮地長在地上高高地掛在枝上)
(2)思考:花生的果實長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蘋果將果實掛在枝頭,是個是花生故意鉆進土里不讓人知道,桃子、石榴、蘋果放意炫耀自己?為什么?
(這是它們各自的生長特點)
(3)桃子、石榴、蘋果鮮紅嫩綠,惹人喜愛,而花生卻將成熟的果實理進泥土,等待人們來挖掘,來利用。由此,你體會到花生可貴的品質是什么?
(不求虛名,默默奉獻,樸實無華)
(4)練習用“成熟”造句。
“成熟”有兩個義項。一是泛指生物由發育到完備階段;一是指發展到完善的程度。教師據此指導學生造句。
(5)齊讀父親的第二次議論,思考:父親借花生來教育孩子們做什么樣的人?
(謙虛樸實,不計名利,不會炫耀自己,對別人有用的人)
(6)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導學生背誦。
“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可是,不是而的東西。”
(板書: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
4.作者對父親的話理解了嗎?你從哪里看出的?讀出有關的句子。
(1)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導背誦。
“人要做的人,不要做,而的人。”
(2)你對作者的話理解了嗎?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講外表體面而對人沒有好處的人?結合實際,舉例說明。
(3)小結:作者受父親的啟發,所說的這段話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做人的道理,贊揚了腳踏實地、埋頭苦干、謙遜樸實、不計名利、有真才實學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贊揚了一切默默無聞,為人民多做好事,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貪圖虛名,不學無術,對社會沒有用的人。父親的教導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貫徹在他一生的做人、寫作和教學之中。
(4)齊讀全文最后一節。思考:這一節對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句講過收獲節的談話一直到深夜,交待了時間,把事情敘述完整。第二句說明了父親的話給“我”的印象之深,說明了作者在收獲節上的收獲之大,也可見母親安排這一活動約用意和父親參加這一活動的目的。這樣的結尾深化了主題。)
5.背誦課文最后四個自然段。
(五)練習根據課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1.結合“我”的一段話,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
(課文通過收獲節上一家人對花生好處的議論,說明要做對別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2.從種花生到收花生經歷了多少時間,在課文中占了多少篇幅?從吃花生到談花生、從談花生到論人生經歷了多少時間,在課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為什么這樣安排?
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可以使學生對文章的主次有具體的感受,對文章主次與中心思想的關系有比較具體的體會。
(板書:略寫詳寫)
3.這篇課文的重點是過收獲節,議花生是主要的,父親的議論是著重寫的,這樣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內容略寫,但它為文章的主要內容起說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寫。我們在寫作時也要確定重點,做到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六)有感情地齊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及寫作特點。
(七)總結:這篇課文借寫花生,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種寫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們的周圍也有許多事物能給我們以啟迪,讓我們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筆這個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東西,為了讓同學們獲得知識,不惜犧牲自己;蠟燭,照亮了別人而毀滅了自己……我們在寫作時可以學習本課“借物喻理”的寫法。
(八)作業。
1.用“居然”“成熟”造句。
2.背誦課文。
《落花生》教案 篇13
人教版語文落花生教案主要講我們種花生、收花生。然后母親提議過一個收獲節,并為收獲節做了準備。在過收獲節的時候,父親和我們邊吃花生邊議花生。以下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人教版語文落花生教案,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人教版語文落花生教案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新詞,會讀播種、吩咐、便宜、石榴、茅亭、榨油等詞語,理解“居然”的意思。
2. 能有感情朗讀課文,重點朗讀課文的第1自然段和全家人議論花生的相關段落。
3. 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4. 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能學習作者由落花生領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寫法,試著選擇一種事物寫一寫。
5.在初步把握內容的基礎上,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哪些內容是詳寫的,哪些是略寫的,并初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教學重點】
1. 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2.在初步把握內容的基礎上,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哪些內容是詳寫的,哪些是略寫的,并初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教學難點】
1.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能學習作者由落花生領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寫法,試著選擇一種事物寫一寫。
【教學準備】
課件、落花生生長過程的相關動畫、作者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一、直奔課題,了解“落花生”名字的由來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導入新課。(學生各自說出自己落花生名字的理解)
2.學生交流,生各自說出自己的理解,再結合資料,了解“落花生”名字的由來。
3.簡單介紹文章作者(學生了解許地山)
二、結合預習,學習生字、新詞
1.結合課前預習,看看大家對詞語的掌握情況。
(1)朗讀詞語:吩咐 便宜 石榴 嘗嘗 (出示課件)(學生自由讀,指名讀)
重點指導:吩咐 便宜 石榴 嘗嘗的讀音。(這4個詞的第2個字都是輕聲要讀的短些輕些。)指名讀,學生齊讀
(2)這是課文中的一句話,誰來給大家讀一讀?
我們姐弟幾個都很高興,買種,翻地,播種,澆水,沒過幾個月,居然收獲了。
①指讀。
②學生注意:播種“bō zhònɡ”是種植植物的全過程,包括買種啊,翻地啊,澆水啊,施肥啊,收割啊等等幾個環節,而播種“bō hǒnɡ”就是播撒種子,根據這段話的意思,聯系上下文,在這里應該讀“bō zhǒnɡ”。
③學生重讀“居然”,學生解釋的意思,學生造句(在居然之前應對出乎意料的基礎作簡要介紹,不能簡單的造出。。。。讓人摸不著頭腦)。(我從來沒有洗過衣服,今天居然把衣服洗的很干凈。)
學生聯系上下文思考,為什么這用了居然。(收花生不可思議,出乎意料)
理由1:因為沒過幾個月,竟然收獲了。這個時間比他們想的短。
理由2:因為它本身是畝荒田,開辟出來種花生,收獲了。
理由3:這是他們姐弟幾個第一次種花生,竟然收獲了,意想不到。
④師小結,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讀出這種意料之外,讀出這收獲的驚喜。
(通過齊讀方式指導學生讀出收獲的驚喜。)
人教版語文落花生教案的反思
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并強調了人文精神對各個學科的滲透,這是我們教育思想一次偉大的解放,它的現實意義遠遠超出了教育本身。新頒布的《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體現在“以人為本”:關注人的自然發展,生命的健康成長,承認個體差異、尊重個性的健康發展,重視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個體的獨特體驗。因此,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和諧、融洽、歡快的人文氛圍,讓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展現個性,表現個性,培養個性和塑造個性的過程。我校開展“六步三查”校本研修活動,作為課題組的一員,我也參與此項活動,在語文課堂上以小組為基本單位,讓學生自學探究合作學習。本學期組內研討課我以《落花生》一課教學為例,談談我在語文教學中是如何組織小組合作學習的。
一、小組合作學習貫穿整個課堂。
《落花生》導學二重在讓學生通過朗讀感悟,討論交流讀好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做人要做有用的人”這個道理。課堂上,我運用本組導學案,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和課堂展示中學習課文。每個版塊都安排了小組合作學習。
二、重視學生小組合作的指導。
在安排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環節時,我先對學生進行合作指導,告訴學生合作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如何合作。學生小組合作秩序良好,效果很好。比如:在學習第二題落花生和蘋果、桃子、石榴有什么不同時,我教給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我告訴孩子們:第一步先自讀,然后小組交流說說哪些方面不同,從哪里看出來的,再全班交流。這樣孩子們組內合作操作效果很好。
《落花生》教案 篇14
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一篇敘事散文,真實的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一家人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的主旨,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
設計理念: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給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探究,在自讀的基礎上自悟,進而再體會如何讀好,聯系上下文品讀、體味,體現以讀促悟、以悟促讀。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使學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2.概括課文中心思想,練習分清課文主次。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居然”“成熟”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重點句。
5、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能學習作者有落花生領悟到做人的寫法,試著選擇一種事物寫一寫。
教學重、難點:
1.理解父親贊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
2.練習根據課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3、了解本文的寫作方法。
導學案
1、自學生字詞
(1)學習生字:畝、嘗、茅、榨、榴、嫩、慕
(2)會讀詞句:品嘗、茅亭、榨油、石榴、嫩綠、愛慕等
(3)根據課文注釋,查字典我弄懂的詞語有:( )、( )、( )、( )……
(4)我還不理解的詞句有:
2、 熟練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3、 再讀課文,思考:
(1)課文為什么以“落花生”為題,圍繞題目寫了哪些內容?分別在第幾自然段,寫出小標題
(2)那部分是詳細描寫?那部分是略寫?
4、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在旁邊寫出你的體會或者啟示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簡介作者:
老師出個謎語,看看誰能猜出它是哪種植物。
“根根胡須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開花不結果,地下結果不開花。”
(花生)
3.簡介作者:這篇課文的作者許地山是現代小說家、散文家。因為小時候父親關于落花生的一番話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決心要像花生那樣,做一個對別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筆名是“落華生”。那么,他的父親關于花生談了些什么,是怎樣談的呢?我們來看課文。
(板書:19.落花生)
二、檢查預習:
(一)詞語檢查
1、填寫生字表
本課生字不多,但每個生字都有要提醒學生的地方。
“辟”是多音字,主要掌握pì和bì兩個讀音,通過組詞讓學生區分并掌握
“榨”是翹舌音zhà,糾正學生口語習慣讀音“zhá”
“慕”字下面最后是橫這點的兩點
2、理解詞語:
居然、愛慕、分辨、體面、開辟的意思
(二)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1、同桌合作讀課文,互聽互讀,檢查朗讀情況。
2、集體抽讀:出示難讀的句子,抽讀并評價。
(三)檢查了解內容情況:
1、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說說落花生具有什么品質
三、根據導學案內容品讀感悟:
1、課文為什么以“落花生”為題,圍繞題目寫了哪些內容?分別在第幾自然段,寫出小標題
學生找到課文中相關的句子,體會:落花生是本文議論的中心事物,因此以落花生為題
全文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都是圍繞題目來寫的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種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寫母親提議過一個收獲節,并為過收獲節做了準備。
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寫吃花生時的議論。
2、那部分是詳細描寫?那部分是略寫?
(1)“居然“是什么意思?在這里起了什么作用?用這個詞說一句話。
(2)、分角色朗讀課文,討論回答思考題:
父親對花生作了幾次議論?幾次議論有什么不同?
(兩次。第一次把花生與桃子、石榴、蘋果作比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點進而說明做人的道理。)
(3)齊讀父親的第一次議論。思考:父親是怎樣通過比較說明花生最可貴之處的?
抓住關鍵詞語“埋在地里”“鮮紅嫩綠”“高高地掛在枝頭上”“矮矮地長在地上”等進行分析,體會出花生的默默無聞,樸實無華。
a思考:花生的果實長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蘋果將果實掛在枝頭,是個是花生故意鉆進土里不讓人知道,桃子、石榴、蘋果放意炫耀自己?為什么?
(這是它們各自的生長特點)
b桃子、石榴、蘋果鮮紅嫩綠,惹人喜愛,而花生卻將成熟的果實理進泥土,等待人們來挖掘,來利用。由此,你體會到花生可貴的品質是什么?
(不求虛名,默默奉獻,樸實無華)
(4)齊讀父親的第二次議論,思考:父親借花生來教育孩子們做什么樣的人
3、作者對父親的話理解了嗎?你從哪里看出的?讀出有關的句子
4、背誦課文最后四個自然段
小結:這篇課文的重點是過收獲節,議花生是主要的,父親的議論是著重寫的,這樣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內容略寫,但它為文章的主要內容起說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寫。我們在寫作時也要確定重點,做到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三、總結:這篇課文借寫花生,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種寫法就叫“借物喻人”。在我們的周圍也有許多事物能給我們以啟迪,讓我們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筆這個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東西,為了讓同學們獲得知識,不惜犧牲自己;蠟燭,照亮了別人而毀滅了自己……我們在寫作時可以學習本課“借物喻人”的寫法。
四、擴展:
在我們的周圍也有許多像花生一樣的人和事,讓我們懂得了要做有用的人的深刻道理。你能舉出例子說說?把它寫下來
課堂檢測:
1、我能分辨下列漢字并能組詞
辯( ) 辨( ) 辮( ) 瓣( )
紛( ) 吩( ) 份( ) 扮( )
2、我能按一定順序重新排列詞語
播種 買種 澆水 收獲
市 省 國 鄉
3、選詞填空
居然 果然
(1)父親早上說要回來過花生節,晚上他( )回來了。
(2)父親早上沒說要回來過花生節,晚上他( )回來了。
研制 制造
(1)經過艱苦攻關,他們終于( )出中國第一臺超級計算機。
(2)他們( )的吵架計算機一秒鐘可以運算幾十億次呢。
4、父親的話中提到 、 、 、 、 四種事物。父親認為雖然 、 、 讓人一見就 ,但是和 相比,還是 最可貴。
《落花生》教案 篇15
課 文:
14 落花生
我們家的后園有半畝空地。母親說:“讓他荒著怪可惜的,你們那么愛吃花生,就開辟出來種花生吧。”我們姐弟幾個都很高興,買種,翻地,播種,澆水,沒過幾個月,居然收獲了。
母親說:“今晚我們過一個收獲節,請你們的父親也來嘗嘗我們的新花生,好不好?”我們都說好。母親把花生做了好幾樣食品,還吩咐就在后園的茅亭里過這個節。
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親也來了,實在很難得。
父親說:“你們愛吃花生嗎?”
我們爭著答應:“愛!”
“誰能把花生的好處說出來?”
姐姐說:“花生的味兒美。”
哥哥說:“花生可以榨油.”
我說:“花生的價錢便宜,誰都可以買來吃,都喜歡吃。這就是它的好處。”
父親說:“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它有沒有過時,必須挖起來才知道。”
我們都說是,母親也點點頭。
父親接下去說:“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沒有使用的東西。”
我說:“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父親說:“對。這是我對你們的希望。”
我們談到夜深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親的話卻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教學實錄: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植物嗎?
生:喜歡。
師:誰能跟大家說說你喜歡哪種植物,為什么喜歡它?
生:我喜歡玫瑰,因為它長得好看。
生:我喜歡西瓜,因為它的味道甜。
生:我喜歡梅花,因為它在冬天也能開放。
師:你們看,這是什么?
生:落花生。
師:著名作家許第山也很喜歡植物,他最喜歡的就是落花生。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20課《落花生》(板書課題)請大家齊讀課題。
師:你們看它,既沒有華麗的外表,也沒有誘人的果實,那作者為什么要寫它呢?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解決的問題。
【新課伊始,教師提出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提示了教學目標,同時引發了學生的思考。】
師:上節課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請同學們把書打開,快速瀏覽課文,看看課文圍繞“落花生”都寫了哪些內容?哪一部分寫得最詳細?也就是完成課后的第一題。(出示練習題)
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哪些內容?哪一部分寫得最詳細?
種花生 ------ ( )------ ( )------ ( )
師:誰能把這道題填好。
生:課文圍繞落花生主要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其中議花生寫得最詳細。
【學生在教師的提示下,通過填空練習的方式理清了課文的結構,并找出了文中的重點。】
學習第三段
師:既然“議花生”寫得最詳細,我們就重點來研究這一部分,你們同意嗎?
生:同意。
師:請同學們輕聲自由讀讀這一段,看看誰說的哪一句話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會兒請你讀給大家聽!
生:給我印象最深的句子是父親說的話。我來給大家讀一讀。
生:父親說:“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
師:還有誰對這句話印象深刻?
師:請同學們也來讀讀這句話,讀懂的同學把你手中的表格填好。
桃子、石榴、蘋果
落花生
果實生長地點
成熟后的果實
生:填寫表格。
師:誰來匯報一下你填好的表格。
師:聽了兩位同學的匯報,你更喜歡哪種植物,能談談你的體會嗎?
師:老師再請一名同學讀讀這句話,你們聽聽,父親喜歡誰呢?
生:父親喜歡花生。
【學生通過自由讀、填表格、談體會等環節,初步理解了父親說話的含義。】
師:父親不僅是喜歡花生,而且是在贊美花生,那么,父親的話究竟在哪一點上贊美了花生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討論。
生:匯報體會。
師:板書:默默奉獻
師:你們理解得很好,能把這種體會讀出來嗎?
生:讀句子。
師:你覺得他讀得怎么樣?
生:評價朗讀。
師:我們大家一起來讀讀這段話。請女同學讀第一句,男同學讀第二句,注意聽老師的引讀。(師生共同讀句子)
師:繼續匯報,你還對哪句話印象深刻?
生:我對父親接下去說的話印象深刻,我來讀一讀。
生: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
師:能說說你為什么對這句話印象很深嗎?
師:老師再請一名同學讀讀這句話,注意把變顏色的詞讀得重一點。其它同學注意體會這句話主要講的是什么意思?
(出示句子)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
生:父親告訴孩子們要做有用的人。
【閱讀教學中的“讀”非常重要,教師在學生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安排了朗讀的訓練,并適時進行朗讀指導。】
師:板書:有用的人。
師:看來,父親和孩子們談論花生的真正用意在于教孩子們做落花生一樣有用的人。
師:請大家繼續匯報。
生:我對作者說的話印象深刻,我來讀一讀。
生:我說:“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師:什么樣的人是“有用的人”呢?
生:對國家,對人民做出貢獻的人是有用的人。
師:你能具體說一說,在我們身邊有哪些崗位上的人是有用的人嗎?
生:救死扶傷的醫生是有用的人。
生:城市的美容師------清潔工人是有用的人。
生:辛勤的園丁------教師也是有用的人。
師:這些人雖然崗位不同,對社會的貢獻大小不同,但他們都是有用的人。
師:什么叫“只講體面”呢?
生:只講究身份和面子。
師:你見到或聽到過“只講體面”的人嗎?
生:我在公共汽車上看到有的阿姨,打扮得很漂亮,可是看到老年人坐車,不給讓座。這樣的人就是只講體面。
師:我們要不要做這樣的人?
生:不要。
師:我們要做-------有用的人。
【教學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 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就是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教師善于啟發、誘導,讓語文走向生活,讓生活走向語文。】
師:剛才同學們分別談了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想不想把這一部分分角色來讀一讀呀?
生:想。
師:現在先以小組為單位練一練。
生:分角色讀。
師:的確是這樣,這晚的談話,給作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來許地山給自己起了一個筆名叫----“落華生”,以此來鞭策自己,許地山后來成為了我國現代著名的作家,他在為人處世上從不炫耀自己,從不盛氣凌人,真正做到了向落花生那樣不圖虛名,默默奉獻。
師:同學們,學到這你知道作者為什么要寫“落花生”了嗎?
生:作者是想說明自己要做“落花生”一樣的人。
生:作者告訴我們要做像“落花生”一樣有用的人。
【通過教師富有成效的引導和學生的讀書、思考、討論,至此教學開始時提出的問題得到了解決。】
課堂討論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父親為了突出落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質,用桃子、石榴、蘋果作比,我們知道桃子、石榴、蘋果實際上也很有用,那么,這兩者的共同點是什么呢?
生:都有用、有才能。
師:所不同的是:一類是把才能默默的奉獻。另一類是把才能展示出來。那么在21世紀的今天,你是想做桃子、石榴、蘋果這樣的人呢?還是想做落花生這樣的人?我們現在就來一個---------《實話實說》要求是:你想做哪一種人,理由是什么?
師:先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討論。
【教師針對學生認識的實際情況,對學生的思維方向進行了及時的引導,并對學生發言進行了恰當的指導,既有利于學生正確認識和分析問題,又使學生學會了如何闡述自己的觀點。】
師:我們有請“落花生”作我們今天實話實說的嘉賓。
生:我要做“落花生”這樣的人,因為雷鋒大家都知道,他默默無聞地為人民做了許多好事,人們永遠懷念他。
師:這位同學以雷鋒做例子闡述自己的觀點,多了不起。其實呀,不光我們中國人在學雷鋒,外國人也在學雷鋒,美國西典軍校里就有雷鋒的塑像。
生:我要做“桃子、石榴、蘋果”這樣的人,因為現代社會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我們不把才能充分展示出來,怎么能讓別人知道你是一個有用的人呢?比如你去應聘,如果你不把才能展示出來,人家怎么會聘用你呢?
師:你的思想緊跟時代步伐,真不愧是新世紀的少年兒童。
生:我要做“落花生”這樣的人,因為我們大家都非常喜歡看春節聯歡晚會,在演員們表演的同時,如果沒有后臺的導演等工作人員的付出,我們也不會看到精彩的節目。
師:正是這些默默無聞的“綠葉”襯托出了“紅花”的美麗。
生:我要做“桃子、石榴、蘋果”這樣的人,剛才那位同學提到了演員,如果演員們和其他的藝術家,不把他們的才能充分展示出來,我們怎么能聆聽到動聽的歌曲,欣賞到優美的舞姿。
師:藝術家們展示他們的才華,豐富了我們的生活。
生:我要做“落花生”這樣的人,雷鋒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的生命使有限的,而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我認為我們應該向雷鋒說的那樣去做。
師:這位同學引用了雷鋒的話說明自己的觀點,多有說服力呀,老師也送給大家愛因斯坦說的一句話:“一個人的價值不在于他索取什么,而在于他奉獻什么?”
生:我要做“桃子、石榴、蘋果”這樣的人,我們大家都知道,在悉尼奧運會上,我國的運動員取得了28枚金牌的好成績,這不正是運動員們展示自己才能的結果嗎?
師:這位同學提到了奧運會,那么,在此讓我們預祝我們的首都北京申辦2008年的奧運會能夠獲得成功,到那時,把我們北京的風采,中國人民的風貌展示給全世界的人民看,你們說好嗎?
生:好。(熱烈的鼓掌)
師:我們的“實話實說”先說到這里,我看同學們還想說,下課以后老師再和你們交流好嗎?
生:好。
師:同學們,在現代社會中,到底應該做哪一種人,這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今后,無論你成為“桃子、石榴、蘋果”那樣的人,還是成為“落花生”那樣的人,你都應該先做一個-------“有用的人”!這就是我對你們的希望!
【教師的評點恰到好處,最后的總結充分尊重了學生的選擇,也表明了教師的價值取向。】
【總評】
姚麗娟老師執教的這節課有以下三個突出之處:
一、教學層次清晰,教學重點突出
教學中,教師先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理清文章思路,然后直奔重點部分——第三段“議花生”,通過各種方式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聯系生活實際,安排了《實話實說》。整個教學過程,環環相扣,節奏緊湊,刪繁就簡,不蔓不枝,很好地突出了教學的重點。
二、注重讀書和朗讀的指導和訓練
閱讀教學的過程應該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讀書的過程。本節課的教學,教師通過各種方式(做填空練習、自由輕聲讀課文、填寫表格、小組討論與全班匯報等),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體會課文內容,學習如何讀書。在朗讀指導和訓練方面,教師注意進行具體而準確的朗讀指導(如指導學生注意把變顏色的詞讀得重一點),把朗讀訓練落到了實處。
三、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理解和認識
本篇課文屬于借物喻理的文章,而且是一篇“老”課文。按照傳統的觀點,落花生是值得肯定的,而桃子、石榴、蘋果則屬于“反面”角色。本節課,教師安排了一個別開生面的《實話實說》,充分尊重學生富有個性的理解和認識,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學生對課文的自我解讀,賦予“老”課文以新的含義。同時,還應指出的是教師在整個討論過程中進行了適時的評點,最后教師的總結沒有簡單地肯定或否定哪種觀點,而是站在更高的層次上提出:無論你成為“桃子、石榴、蘋果”那樣的人,還是成為“落花生”那樣的人,你都應該先做一個——“有用的人”!這樣,就升華了學生的認識,而且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教師的主導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哈爾濱市教育研究院 于志強)
《落花生》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使學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2.概括課文中心思想,練習分清課文主次。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居然”“成熟”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父親贊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
2.練習根據課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教學難點
理解父親贊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二)理清課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
二、教學重點
(一)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
三、教學難點
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簡介作者。
1.老師出個謎語,看看誰能猜出它是哪種植物。
“根根胡須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開花不結果,地下結果不開花。”
(花生)
2.出示花生的投影片,教師解題:花生又叫落花生,因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鉆到士里長成花生莢,所以叫落花生。
3.簡介作者:這篇課文的作者許地山是現代小說家、散文家。因為小時候父親關于落花生的一番話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決心要像花生那樣,做一個對別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筆名是“落華生”。那么,他的父親關于花生談了些什么,是怎樣談的呢?我們來看課文。
(板書:19.落花生)
(二)檢查預習
1.填寫生字表
本課生字不多,但每個生字都有要提醒學生的地方。
“辟”是多音字,主要掌握pì和bì兩個讀音,通過組詞讓學生區分并掌握
“榨”是翹舌音zhà,糾正學生口語習慣讀音“zhá”
“慕”字下面是不是
2.查字典并結合課文內容解釋詞語。
解釋詞語要依據“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聯系上下文準確地理解詞
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
可惜:值得惋惜。
開辟:開拓發展。
翻地:用犁、锨等翻松田地。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收獲:取得成熟的農作物。
吩咐:口頭指派或命令。
愛慕:由于喜愛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成熟:植物的果實等完全長成,泛指生物體發育到完備的階段。
分辨:辨別。
體面:(相貌或樣子)好看;美麗。
(三)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詞的基礎上,默讀課文。聯系課文加強對生字、新詞的記憶與理解。
2.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思考:課文為什么以“落花生”為題,圍繞題目寫了哪些內容。
(落花生是本文議論的中心事物,因此以落花生為題。全文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都是圍繞題目來寫的)
(板書: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
圍繞落花生寫了哪些內容,學生可能總結不全,教師指導學生讀有關句段來幫助學生概括總結。
3.給課文劃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種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寫母親提議過一個收獲節,并為過收獲節做了準備。
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寫吃花生時的議論。
分段時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將第1自然段分作第一段,學生不會有什么分歧;對第二段的劃分,學生會產生分歧。有些學生會將第2自然段到最后都分作第二段,依據是這一大段是講一家人過收獲節。對學生的這種分段方法教師應予以肯定。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
(五)作業 。
1.抄寫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附: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使學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二)概括課文中心思想,練習分清課文主次。
(三)練習用“居然”“成熟”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四個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
1.理解父親贊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
2.練習根據課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三、教學難點
理解父親贊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引入新課。
指名三名學生有感情地分段朗讀課文。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了一家人的許多話題,使我們對花生也生出了幾分敬佩之心,帶著這份敬佩之情,我們來學習課文。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理解內容。
1.各自輕聲讀第一段,思考:這一段先寫了什么?再寫什么?
(先寫種花生,再寫收花生)
(板書:(一)種花生收花生)
2.課文中哪些詞語寫種花生的經過?這些詞語能顛倒嗎?為什么?
(買種、翻地、播種、澆水;”這些詞語是按種花生的順序排列的,不能顛倒位置)
3.“居然”寫出了什么?在這里起什么作用?
(“居然”寫出了種花生的結果,也寫出了獲得收獲時大家出乎意料地高興的心清。因為大家沒有種花生的經驗,又是在荒地上種的,對能否收獲沒有把握。沒過幾個月收獲了,真是喜出望外。用“居然”一詞強調了大家那種驚喜的心情。)
4.練習用“居然”造句。
學生練習用“居然”一詞口頭造句,教師指導學生注意句子中要有出乎意料的意思,不能簡單地造出“他居然……”類型的句子。
(三)學習課文第二段,理解內容。
這一部分寫得很簡略,也容易理解,教師可用簡練的語言一帶而過。
花生居然收獲了,一家人準備過一個收獲節。
(板書:(二)母親的建議)
(四)學習課文第三段,理解內容,懂得道理。
1.默讀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樣議論花生的好處的?
(板書:(三)嘗花生議花生)
2分角色朗讀課文,討論回答思考題。
(姐姐說味美,哥哥說可以榨油,“我”說便宜,大家都喜歡吃,父親說花生最可貴的是它的果實理在地里。)
(板書:兄妹們議花生父親議花生)
3.兄妹們所說的花生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父親指出的卻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視的一個特點。父親對花生作了幾次議論?幾次議論有什么不同?
(兩次。第一次把花生與桃子、石榴、蘋果作比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點進而說明做人的道理。)
(板書:花生桃子石榴蘋果)
(1)齊讀父親的第一次議論。思考:父親是怎樣通過比較說明花生最可貴之處的?)
(父親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較。通過果實的樣子、果實結出時的位發的比較說明花生最可貴之處的)
教師幫助學中抓住關鍵詞語“埋在地里”“鮮紅嫩綠”“高高地掛在枝頭上”“矮矮地長在地上”等進行分析,體會出花生的默默無聞,樸實無華。
(板書:果實理在地里鮮紅嫩綠的果實矮矮地長在地上高高地掛在枝上)
(2)思考:花生的果實長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蘋果將果實掛在枝頭,是個是花生故意鉆進土里不讓人知道,桃子、石榴、蘋果放意炫耀自己?為什么?
(這是它們各自的生長特點)
(3)桃子、石榴、蘋果鮮紅嫩綠,惹人喜愛,而花生卻將成熟的果實理進泥土,等待人們來挖掘,來利用。由此,你體會到花生可貴的品質是什么?
(不求虛名,默默奉獻,樸實無華)
(4)練習用“成熟”造句。
“成熟”有兩個義項。一是泛指生物由發育到完備階段;一是指發展到完善的程度。教師據此指導學生造句。
(5)齊讀父親的第二次議論,思考:父親借花生來教育孩子們做什么樣的人?
(謙虛樸實,不計名利,不會炫耀自己,對別人有用的人)
(6)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導學生背誦。
“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可是,不是而的東西。”
(板書: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
4.作者對父親的話理解了嗎?你從哪里看出的?讀出有關的句子。
(1)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導背誦。
“人要做的人,不要做,而的人。”
(2)你對作者的話理解了嗎?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講外表體面而對人沒有好處的人?結合實際,舉例說明。
(3)小結:作者受父親的啟發,所說的這段話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做人的道理,贊揚了腳踏實地、埋頭苦干、謙遜樸實、不計名利、有真才實學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贊揚了一切默默無聞,為人民多做好事,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貪圖虛名,不學無術,對社會沒有用的人。父親的教導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貫徹在他一生的做人、寫作和教學之中。
(4)齊讀全文最后一節。思考:這一節對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句講過收獲節的談話一直到深夜,交待了時間,把事情敘述完整。第二句說明了父親的話給“我”的印象之深,說明了作者在收獲節上的收獲之大,也可見母親安排這一活動約用意和父親參加這一活動的目的。這樣的結尾深化了主題。)
5.背誦課文最后四個自然段。
(五)練習根據課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1.結合“我”的一段話,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
(課文通過收獲節上一家人對花生好處的議論,說明要做對別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2.從種花生到收花生經歷了多少時間,在課文中占了多少篇幅?從吃花生到談花生、從談花生到論人生經歷了多少時間,在課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為什么這樣安排?
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可以使學生對文章的主次有具體的感受,對文章主次與中心思想的關系有比較具體的體會。
(板書:略寫詳寫)
3.這篇課文的重點是過收獲節,議花生是主要的,父親的議論是著重寫的,這樣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內容略寫,但它為文章的主要內容起說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寫。我們在寫作時也要確定重點,做到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六)有感情地齊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及寫作特點。
(七)總結:這篇課文借寫花生,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種寫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們的周圍也有許多事物能給我們以啟迪,讓我們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筆這個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東西,為了讓同學們獲得知識,不惜犧牲自己;蠟燭,照亮了別人而毀滅了自己……我們在寫作時可以學習本課“借物喻理”的寫法。
(八)作業 。
1.用“居然”“成熟”造句。
2.背誦課文
《落花生》教案 篇17
a卷 課堂教學跟蹤訓練(時間45分鐘,滿分100分)
一、按提示填空(19分)
1、課文講了一家人過花生__________的情況,通過談論花生的___
_____,借__喻人,揭示了學習花生不圖________、默默______
___的品格的主旨,說明人要做__________的人,不要做只講_____
而對別人沒有_____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__________,只求有益社會的人生理想價值觀。
2、課文是按_____的順序記敘的,先寫__花生、__花生,再寫__花
生、__花生,其中主要內容是__花生。
3、在議花生時,我、姐姐、哥哥、父親都談了花生的好處,其中___的話是主要的。
二、字詞積累與運用(32分)
1、我能讀準確,寫美觀(看拼音,寫詞語):(12分)
fēn fù
( ) shí liu
( ) máo cǎo
( ) cháng shì
( ) tián mǔ
( ) zhà yóu
( )
2、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20分)
便宜──( ) 可貴──( )
愛慕──( ) 外表──( )
三、花落誰家(選詞填空)(12分)
居然 果然 突然 仍然
1、今天中午( )下了一場雪。
2、天黑了,又下著雨,戰士( )繼續前進。
3、我們姐弟幾個都很高興,買種,翻地,播種,澆水,沒過幾個月,( )收獲了。
4、我按照爸爸告訴的方法,( )列出了這道數學題的式子。
四、課文片段閱讀(18分)
我們家的后園有半畝空地。母親說:“讓它荒著怪可惜的,你們那么愛吃花生,就開辟出來種花生吧。”我們姐弟幾個都很高興,買種,翻地,播種,澆水,沒過幾個月 居然收獲了。
1、用“√”給下面加粗字選擇正確的讀音:(8分)
空地(kōng kòng) 種花生(zhòng zhǒng)
半畝(mǔ mǒu) 都高興(dōu dū)
2、這一段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3、“居然”一詞體現了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寫法學習指導與運用(9分)
課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借花生的特點,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請你仿照本文的寫法,采用借物喻人的手法,選擇一種事物,寫清事物寄寓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卷 知識技能綜合應用(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
一、類文閱讀(50分) 古井
我的故鄉村東頭,有一口古井。古井里的水,清涼可口。大半個村子的人,都到這兒取水。古井像一位溫情的母親,用甜美的乳汁,養育著平原上的兒女。
我家距古井幾十米遠。每日里,從熹微初露到暮色降臨,到古井邊取水的人,從我家門前絡繹不 地閃過,桶兒、筲兒發出吱吱悠悠、叮兒當兒的響聲,像一支支快樂的鄉間小曲,不時傳進我的耳朵。我家門前的路面總是濕漉漉的,像剛下過春雨。
東鄰有一對年過六旬 依為命的老人。男的,是個老黨員,在抗戰時期腿負過傷,走路一瘸一拐;女的,又矮又瘦,身子單薄得簡直一陣風能把她吹倒。老兩口只有一個女兒,在外地教書。鄉親們見這兩位老人用水困難,今兒這個幫著挑一擔,明兒那個幫著挑一擔。老人院子里那口大水缸,長年不空,總有滿缸水。我聽村里人講,兩位老人多次表示,對幫他們挑水的人要給些報酬,可是誰也不肯接受。
“日子長著哩,俺們不能總讓你們白出力氣啊。”老兩口總是歉 地說。
“那口古井給人們出了多少力氣,可它們從來沒跟人們要過報酬。”鄉親們總是這樣勸說兩住老人。
故鄉的古井呵,不僅為鄉親們提供著生命的泉水,還 冶著鄉親們的情操,使他們懂得了應該怎樣做人。村里的人都清楚,那口古井只占了巴掌大的一塊地方,可是,它對人們的生活 揮著難以估量的作用。它對人們無所求,卻無私地向人們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我參軍以后,遠離可愛的故鄉已經17年了。我常常想起故鄉那口古井,它時時在__迪著我怎樣生活,怎樣做人……
1、在文中的橫線上填寫一個合適的字。(10分)
2、讀下面的句子,按要求填空:(14分)
⑴ 東鄰有一對年過六旬的老人。
“六旬”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⑵ 那口井只占了巴掌大的一塊地方。
“巴掌大”是形容古井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古井像一位溫情的母親,用甜美的乳汁,養育著平原上的兒女。
這句中“甜美的乳汁”是指_______,“母親”是指___;運用了
___的修辭手法。
3、用一句話概括第2自然段的主要內容:(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讀了這篇文章,你認為應該怎樣生活,怎樣做人?(1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強化閱讀(50分) 比金子還寶貴
七月底的一天,山洪暴發,鐵路被沖垮,萬名旅客被困在新疆哈密市火車站。
哈密的老百姓知道后,自發地把自家的食物和飲料送給被困旅客,我們一家三口也加入了這個行列。被酷暑和饑餓折磨的旅客,收到人們送來的食物時,原來焦慮的臉上都露出了感激之情。
忽然,陣陣誘人的香味飄來,只見一位個體戶正在露天為旅客炒菜呢!旁邊的一塊牌子上端端正正地寫著“免費供應“四個大字。只見她動作敏捷,切菜、炒菜、端菜……豆大的汗珠從額頭上不住地往下滴,她也顧不得擦一把。一位旅客感嘆地說:“我到過很多地方,像這樣的個體戶還頭一次見到!”
“哈密瓜,哈密瓜,免費供應,免費供應!”一位維吾爾族老爺爺,用不太流利的漢語大聲喊著。原來他把自己準備到集市上賣的瓜拉到了這里。他沒要一分錢,把滿滿的一車瓜全部送給了被困的旅客。
送飯的、送糕點的、送瓜果的、送茶水的……哈密人對待旅客就像對自家人一樣。一幕幕熱情相助的場景,留在了被困旅客的腦海里,永遠留在了我的記憶里。
1、給下列形近字組詞:(8分)
暑( ) 列( ) 切( ) 免( )
署( ) 例( ) 砌( ) 兔( )
2、為了救助被困旅客,哈密人做了些什么?(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說說下列句子中省略號的作用:(10分)
⑴ 只見她動作敏捷,切菜、炒菜、端菜……豆大的汗珠從額頭上不住地往下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送飯的、送糕點的、送瓜果的、送茶水的……哈密人對待旅客就像對自家人一樣。
4、“我們一家三口也加入了這個行列”中的“這個”指什么?(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什么比金子還寶貴?(1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落花生》教案 篇18
教學要求:
1、能理解“父親”和“我”的話,并進行說話練習。
2、初步學會抓住重點段深入理解課文的閱讀方法。
3、懂得做人不應只講體面,應該做有真才實學,對人有用的人。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詞語并給課文分了段。這節課,我們來學習課文的第二大段,著重理解重點段中父親說的話。對了,大家想知道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誰嗎?作者的名字叫許地山(板書),是現代著名的作家。許叔叔給自己起了個筆名叫“落華生”,為什么取這個名字,你們知道嗎?我們這節課就從課文中解開這個秘密,看誰肯動腦,最聰明。
二、整體感知第二段。
師:同學們各自讀第二段,完成填空。
這篇課文描寫了( )、( )、( )、( )、( )五個人物,描寫時又重點抓住人物的( )去寫,其中又重點描寫了( )的語言,他說了( )次話,其中第( )次和第( )次最重要。
三、重點學習父親的話。
1、誰先來讀父親第一、二次的話。
2、姐姐、哥哥和我是怎樣回答的?
(1)我們三姐妹的話分別從花生的哪些方面來說它的好處的?
(2)把我們三姐妹的三句話合成一句,怎樣說?
3、師:我們三姐妹是從花生的味道、用途、價錢來談花生的好處,而且父親認為花生最可貴的好處是什么呢?我們來讀父親第三次說的話,完成填空練習。
父親的話中提到了( )、( )、( )、( )四種事物,父親認為雖然( )、( )、( )讓人一見就( ),但是和( )相比,還是( )最可貴。
4、“可貴”是什么意思?父親為什么認為花生最可貴呢?我們再默讀父親的話,用筆劃出花生的哪些特點與桃子、石榴、蘋果不一樣?
花生 桃子、石榴、蘋果
不好看 鮮紅嫩綠
埋在地里 高掛枝頭
挖起來才知道 鮮紅嫩綠
師:花生果實的好處很多,可它埋在地里,必須挖起來才知道,從不顯耀自己,而是默默無聞地奉獻給人們,(板書:默默無聞)這正是花生的可貴之處,父親這是在贊美花生。我們用贊美的語氣再讀父親的話,該怎樣讀,自己先練練。
5、師:丁丁和小華這兩們同學讀了這段話后,他們是這樣理解的,是否正確,為什么?
丁丁說:“花生好,桃子、石榴、蘋果不好。”
小華說:“凡是埋在地里的東西都是好的,高高地掛在枝頭的上東西都是不好的。”
過渡:父親的話孩子們明白嗎?我是怎么理解,怎么說的?
四、學習“我”的話。
1、出示“我”的話,齊讀。
2、“體面”是什么意思?(處表好看)“講體面”是什么意思?(講究外表好看)人要不要講體面?
3、“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是怎樣的人?
4、“有用的人”是怎樣的人?
5、“有用的人”與花生有什么聯系?(板書:有用的人)
6、我們身邊有沒有這種默默奉獻的人?請說一說。
7、同學們學到這里,心中肯定充滿了對花生的喜愛之情,贊美之情,好,誰想用自己的話語來贊美花生,贊美許許多多像花生一樣有用的人。
我愛花生,它的好處很多,它雖然沒有( ),但可貴的是( )。我們的( )不正像花生一樣嗎?他( )。我贊美花生,我更要贊美( )。
8、朗讀對話。
五、談話解疑,深化教育。
1、你們知道許叔叔為什么取這個筆名嗎?
2、師:許地山叔叔在一篇文章中也談到了他的筆名,他是這樣說的,我們來讀一讀。
我要像落花生一樣,踏踏實實地做一個淳樸的人,有用的人,我要為中華而生,為中華而貢獻。
六、課外延伸。
課文學完了,老師要給大家布置一個作業 :每位同學回家后,買上半斤花生。晚上,一家人圍坐在桌子旁嘗嘗花生。可別光吃,還要和你的妹妹、弟弟、爸爸媽媽談談有關花生的話題,好嗎?
《落花生》教案 篇19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抓住重點段深入理解課文的閱讀方法;
2、有感情的朗讀對話;
3、理解父親說的話,懂得其中的道理:做人不應只講體面,應該做有真才實學,對人民有用的人。
【教學重點】
找出課文中父親說的話,細細體會。教學難點:理解父親的話的深刻含義。
【教學準備】
1、小黑板、紙片、吸磁鐵。
2、許地山的文章。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圍繞“談”字
二、學習課文的重點段
(2~14自然段。)
1、自由讀2~14自然段,思考:
⑴ 這一段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⑵ 父親和我們討論的話題是什么?
2、誰說的話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劃出,讀一讀。
3、出示句子1:
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摹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
⑴ 讀句子,你發現了什么?
⑵ 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有什么不一樣?
⑶ 這句話的重點詞是什么?花生的可貴之處是什么?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嗎?
⑷ 三位同學讀了這段話后,他們是這樣理解的,是否正確,為什么?
小丁說:“花生好,桃子、石榴、蘋果不好。”
小華說:“凡是埋在地里的東西都是好的,高高地掛在枝頭上的東西都是不好的。”
小微說:“我們不需要外表美。”
⑸ 辯論:
在現代社會中,你認為該做怎樣的人?
⑹ 朗讀指導,讀出贊美的語氣。
4、出示句子2:
父親只是在贊美花生嗎?
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
對,這是我對你們的希望。
⑴ 讀句子,理解。
⑵ 父親的希望是什么?
5、出示句子3: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⑴ 怎樣的人是“有用的人”?請舉例。
⑵ 怎樣的人是“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⑶ “有用的人”與“花生”有什么聯系?
6、朗讀指導四段話。
7、填空:
我愛花生,它的好處很多,他雖然沒有( ),但可貴的是( )。我們的( )不正像花生一樣嗎?讀了課文我明白了人要做( ),不要做( )。
8、分角色朗讀課文。
9、簡介作者的筆名:
是的,父親的話深深地印在了我們每個人的心里,使我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許地山有個筆名叫落華生,他在一篇文章中談到了他的筆名,他是這樣說的,我們來讀一讀。
我要像落花生一樣,踏踏實實地做一個淳樸的人,有用的人,我要為中華而生,為中華而貢獻。
──許地山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長大后埋頭苦干,默默奉獻,成為了著名的教授和作家。
10、讀一讀,背一背感受最深的自然段。
三、課外閱讀引導
1、拿出許地山的文章紙,讓學生讀。
2、教師推薦網址,課外組織學生上網查閱。
【板書設計】
落花生
許地山
一、種花生,收花生(1)
花生桃子、石榴、蘋果 埋在地里掛在枝頭
二、嘗花生,談花生(2~14)
挖出來才知道一見就生愛慕之心
(重點段)可貴:默默無聞 藏而不露
三、父親的話牢記心上(15)
【附:作業紙】
1、自由讀2~14自然段(重點段),思考:
⑴ 父親和我們討論的話題是什么?
⑵ 誰的話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劃出,讀一讀。
2、三位同學讀了這段話后,他們是這樣理解的,是否正確,為什么?
小丁說:“花生好,桃子、石榴、蘋果不好。”
小華說:“凡是埋在地里的東西都是好的,高高地掛在枝頭上的東西都是不好的。”
小微說:“我們不需要外表美。”
3、填空:
我愛花生,它的好處很多,他雖然沒有( ),但可貴的是( )。我們的( )不正像花生一樣嗎?讀了課文我明白了人要做( ),不要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