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強的小紅軍》教案(通用14篇)
《倔強的小紅軍》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正確讀寫“倔強、荒無人煙、忍饑挨餓、疲憊、口吻、遞給、香港、硬邦邦”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分角色朗讀課文中的對話部分,體會重點詞語的意思,讀出人物相應的語氣,了解人物的內心。
3、能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并通過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品質及所蘊含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1、從課文的對話體會人物的內心(思想);
2、聯系上下文,從“陳賡明白了什么”理解小紅軍的高貴品質。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由題入手,指導學法
1、今天我們學習新課--《倔強的小紅軍》(板書課題),大家已經預習了課文,這兩個字(“倔強”)怎么讀?“倔強”什么意思?題目的意思是——
2、從課文的題目可以看出這是篇寫人的課文,我們要怎樣學習?
二、整體感知,讀通課文
1、課前,同學們預習了課文,一定把課文讀通讀順了,哪幾位同學來讀給大家聽?其他同學要邊聽邊想,字音讀準了沒有。
(要指導讀準第三聲“忍”“吻”)
2、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怎么樣?請大家默讀課文,想一想。
3、交流對課文的整體感知。
三、抓住“對話”,體會思想
。ㄒ唬┙庾x文本
1、課文對小紅軍的'描寫,哪方面給你的印象最深?是動作、語言、還是神態?
2、本課有個特點,就是在小紅軍與陳庚的對話中表現小紅軍的思想感情。課前已經要求大家畫出對話部分。請同學們再次認真默讀對話部分,想一想,課文寫了幾次對話?從每次對話中你聽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畫出有關語句,在旁邊簡單寫出你的感受,再與同桌交流。
3、小紅軍和陳庚的三次對話,你聽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比較具體指導理解第一次對話,第二、三次對話主要是自學)
答題要點
聽到 看到 想到
第一次: 體力強 賽跑 拒絕讓馬
第二次: 等同伴 堅決 拒絕同行
第三次: 糧食多 拍拍 拒絕讓糧
4、小紅軍為什么不騎陳庚的馬?為什么拒絕與他同行?為什么拒絕他讓出的青稞面?小紅軍到底想的是什么?請同學們聯系上下文,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就是小紅軍,當時是怎么想的,然后用上“(我)雖然……還是(不能)……因為……”的句式表達。
5、想象要有依據,小紅軍筋疲力盡,小紅軍餓得發昏,你是從課文找到依據的嗎?說說看。
6、已經累的走不動了,要是能騎會兒馬,那該有多好;已經好幾天是孤單一人了,要是有個伴那該有多好;已經餓了好幾天了,要是能吃上一口,那該有多好?墒牵〖t軍在特別需要幫助的時候,卻拒絕了幫助,這又是為什么?他是個怎樣的人?
(二)練習朗讀
1、接下來我們分角色朗讀課文對話部分,請看要求:
先自己讀一讀,注意體會“用命令的口吻說”“倔強地說”“無可奈何”“輕輕地拍了拍”等詞語的意思,讀出相應得語氣,再由同桌分角色朗讀。
2、哪位同學來說說這些詞語的意思?
3、哪兩位同學來分角色朗讀對話部分,要讀出相應的語氣。
要指導評讀,是不是讀出了相應的語氣。
評讀時,相機指導讀好下面的句子。
。ㄍ队埃
1、“老同志,我的體力比你強多了,你快騎上馬走吧!
2、“你要同我的馬比賽啊,那就比一比吧!
3、“不。你先走,我還要等我的同伴呢。”)
“你快騎上馬走吧” “那就比一比吧”“我還要等我的同伴呢”都表示強烈感情,可是句末用的卻不是感嘆號,而是句號。朗讀的時候,語調要上揚好,還是不上揚好?大家讀一讀,體會體會。
四、讀懂“感動”,明白“倔強”
1、小紅軍瞞過了陳庚,陳庚騎上馬走了,課文的后半部分,誰來讀一讀?
2、陳庚回頭找到小紅軍,他看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想一想,用上“陳庚全明白了:小紅軍說自己……其實……,說自己……其實……,小紅軍這也拒絕,那也拒絕,是……”等提示語說一說。
3、小結。課文的后半部分,表面上是在寫陳庚,其實還是在寫小紅軍。陳庚受的感動有多深,小紅軍的精神感人就有多深。
五、朗讀全文,升華情感
《倔強的小紅軍》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小紅軍一心為別人著想,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品質。
2.培養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
3.掌握本課生字新詞,會用“浮現”、“滿不在乎”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難點 1.通過理解詞句,了解小紅軍和陳賡是怎樣做的,他們為什么這樣做。
2.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按“預習”要求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并通過查工具書,聯系上下文,理解新出現的字詞。
(二)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對話形式的自然段適當歸并),再劃分結構段,概括段意,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二、教學重點、難點
概括自然段段意(對話形式自然段適當歸并),劃分結構段,再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教學過程
。ㄒ唬┌鍟n題,認識“倔強”一詞的讀音和意思。簡介二萬五千里長征(參見“資料”)。布置預習,按“預習”要求初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記述的這件事是在什么情況下發生的,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紅軍十分倔強,畫出描寫小紅軍外貌的句子。
1.朗讀課文,正音正字: “忍饑挨餓”的“挨(2i)”,不要讀成“挨家挨戶”的“挨(1i)”的音。 “薄嘴唇”的“。╞2o)”不要讀成“薄弱”的“。╞$)”的音,前者多用于口頭,后者多用于書面。 “牛膝骨”的“膝(x9)”不要讀成“漆(q9)”的音。
2.默讀或自由輕聲讀課文,按自然段一邊讀一邊畫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詞語和句子,然后歸納自然段的段意(提行排列的第5~8和9~10對話形式的自然段,可并成兩個小段歸納)。 第1自然段;陳賡同志談起一件往事。 第2自然段:在草地上行軍時,有個小紅軍跟陳賡同志一樣掉隊了。 第3自然段:陳賡同志讓小紅軍騎馬。 第4自然段:小紅軍說他體力強,不要騎。 第5、6自然段:陳賡命令小紅軍騎一段路,小紅軍倔強地要跟馬賽跑。 第7、8自然段:陳賡同志說一塊兒走,小紅軍說要等同伴,沒同意。 第9、10自然段:陳賡同志給小紅軍青稞面,他說還多呢,陳賡同志只好走了。 第11自然段:陳賡同志平靜不下來。 第12自然段:陳賡同志調轉馬頭返回來時,小鬼倒在地上。 第13自然段:小鬼停止了呼吸,陳賡同志深深自責,十分悲痛。
3.引導劃分段落,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想一想,議一議,再解答。
、僮x了課文,看看課題,課文主要寫誰?還寫了誰? (主要寫小紅軍,還寫了陳賡同志) 小紅軍是怎樣一個孩子? (倔強的孩子) “倔強”是什么意思?查查工具書。 (性情剛強不屈)
②哪些自然段寫了小紅軍倔強的事實,哪些自然段寫了陳賡同志發現小紅軍犧牲和他的自責、悲痛?(不解答,供分段考慮
) ③開頭的自然段交代了故事是陳賡同志“深情”地談起的“一件事”。“深情”是什么意思? (感情深厚) “往事”是指什么時候的事? (二萬五千里長征時) 發生在什么地點? (荒蕪人煙的草地)
、芨鶕陨蠁栴}的解答和提示,用自然段歸并的方法討論劃分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陳賡同志談過一件往事。 第二段(第2~10自然段):長征過草地時,陳賡同志遇到一個掉隊的小紅軍,想幫他一塊兒走。小紅軍說服了陳賡同志騎上馬先走。 第三段(第10~15自然段):陳賡同志不放心,回頭找小紅軍,他已經犧牲了。陳賡同志深深地自責。
、莅迅鞫味我膺B起來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先自己歸納,再小組(或同桌)議論,最后課堂解答,訂正: 長征過草地時,陳賡同志遇到一個掉隊的小紅軍,他要幫助小紅軍一起走,卻被小紅軍說服了。陳賡同志走后,小紅軍犧牲了,他深深責怪自己。
、拮寣W生比較:三個段落的段意連接起來,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嗎?是的,但不是一字不變、一字不減地照抄原句。要去掉重復的詞語,該合并的合并,該更換的更換,達到簡潔扼要的目的。
4.再學習一種記事文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 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做了什么四個要素,再歸納組織: 時間:長征中 地點:草地 人物:陳賡和小紅軍 做了什么:陳賡要幫助掉隊的小紅軍,卻被小紅軍說服了。陳賡離開后,小紅軍犧牲了,他深深地責怪自己。
5.小結:用歸納法和抓四要素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再通讀一遍課文。
《倔強的小紅軍》教案 篇3
【教學要求】
1. 通過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小紅軍一心為別人著想,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品質。
2. 訓練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
3. 掌握本課生字新詞,會用“浮現”“滿不在乎”造句。
4.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理解詞句,了解小紅軍和陳庚是怎么做的,他們為什么這樣做。
【教材說明】
這篇講讀課文記敘了陳庚同志回憶的一段往事:長征路上過草地的時候,一個小紅軍由于饑餓、疲憊,犧牲在馬背上。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情況
1、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倔強的小紅軍》這個感人的故事,誰能說一說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
2、指名朗讀課文。(5名)
二、理解課文內容
1、齊讀第一自然段,想“往事”是指什么時候的事?
2、陳庚同志是怎么談這件事?為什么會這樣呢?
3、指名讀第二自然段,小組討論:這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時間、地點、人物、事情)
4、饑餓、疲憊的小紅軍是什么樣子的?默讀課文第3自然段,畫出描寫小紅軍外貌的句子。
5、指名讀一讀,你能從中體會出什么?(“穿著破鞋”“凍得又青又紅”告訴我們長征路上又苦又累“黃黃的小臉”告訴我們小紅軍很饑餓,營養缺乏)
6、齊讀第3自然段。師小結:由此可知由于小紅軍長時間行軍,已經非常虛弱、疲憊了。此時,如果有一匹馬騎有一點東西吃該多好!可是陳庚將軍讓馬時,他是怎么做的?(小組討論:理解“滿不在乎”。為什么?在小紅軍身上是怎么體現得?用滿不在乎說一句話)
7、小鬼為什么要這么做呢?為什么要和陳庚的馬比賽?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師小結:小鬼為了讓陳庚同志放心,故意做出一付滿不在乎的樣子,好不連累陳庚,而陳庚卻堅決要他騎。他們都是為了他人而寧愿自己吃苦受累,多么令人感動啊!
8、指名分角色朗讀三至十自然段,并進行朗讀指導。(出示投影片)“小鬼,你上馬騎一會吧”(語氣親切、誠懇)“老同志,我的體力比你強多了,你快騎上走吧。”(既滿不在乎又關心體貼)“那,我們一塊兒走吧”(既無可奈何有充滿關愛)“不,你先走,我還要等我的同伴呢”(要很堅決)
9、想一想,小紅軍真的等同伴嗎?(不是)那他為什么不和陳庚一起走呢?
10、再讀一遍(男女分讀)
11、陳庚同志終于被小紅軍說服了,騎上馬先走了。默讀課文十一至十四自然段,小組合作完成以下問題。(出示投影片)
⑴選擇正確的讀音硬邦邦(bāng bǎng)牛膝(qī xī)骨
、脐惛T在馬上,為什么心情總是平靜不下來?
⑶從上海廣州直至香港的碼頭上,跟他打過交道的那些窮孩子,一個個浮現在他的眼前。浮現的意思是:。用浮現說一句話:。跟陳庚打過交道的都是什么樣的孩子?
、汝惛靼琢耍靼琢耸裁矗
12、讀完這些內容,你覺得哪個地方最令人感動?(他掏出來一看,原來是一塊燒得發黑的牛膝骨,上面還有幾個牙印。)師動情的小結:原來那鼓鼓的干糧袋裝的不是青稞面,而是燒得發黑的牛膝骨,一塊硬邦邦一點肉也沒有的骨頭。饑餓折磨著小紅軍,他一點力氣也沒有了,餓呀,他伸出小手在干糧袋里摸出一塊牛膝骨,他使勁的咬著,多想咬下一口呀,哪怕只一口,但骨頭太硬了,只能留下幾個牙印……(停一停接著說)就在這種情況下,小紅軍卻拒絕了陳庚的青稞面,怎能不令人感動。
13、此時陳庚同志是這么做的呢?齊讀最后一段。請你體會一下,陳庚同志此時是怎樣的心情?
三、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陳庚與小紅軍彼此關心的情誼。
四、作業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五、板書
16 倔強的小紅軍
陳賡:(關心愛護小同志)讓馬 拒絕 和馬賽跑
小紅軍:(倔強、不連累別人)一塊走 等同伴 送青稞面 鼓鼓的
《倔強的小紅軍》教案 篇4
《倔強的小紅軍》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八冊第四組的一篇講讀課文。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理解小紅軍和陳賡的動作、神情、語言的描寫,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在教學中我緊扣“騙”字設計課堂教學,指導學生層層深入地理解全文,學習小紅軍的高尚品質,從中去體會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已期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是如何進行這一課教學的:
一、 關注個體差異,引導自主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學習方式”。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交流,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課文內容進行學習,使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這種放手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手段、學習伙伴的開放性教學,體現了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而“把教學的主動權讓給學生”、“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的本真回歸,體現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的新課程思想以及“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現代教育理念。
二、 營造互動氛圍,引導合作交流。
合作學習是信息時代人們學習的重要特征,學會合作是現代社會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合作”的學習方式,就是要求在教學中進行師生、生生的合作、交流與互動、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伙伴讀書學習,以及學生質疑問難時的互幫互助等,都體現了學生學習的合作性。學生在合作中形成互動,在思考中相互接納,這樣可以揚長避短,取長補短,可以互相影響,互相促進,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得到增強。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角色也由傳授者轉為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使教學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師生之間形成“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成為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三、 創設問題情境,引導探究實踐。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強調,在教學中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由被動地接受學習轉變為主動地探究學習,要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學會學習。在本課教學中,通過創設小紅軍為什么要“騙”陳賡的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勇于探究的濃厚興趣;引導學生分析小紅軍“騙”時的動作、神情、語言,再將學法遷移到小紅軍是怎樣一步步說服陳賡同志先走的;通過學生自讀、自練、自悟,明白了小紅軍在急需幫助的情況下,為了不拖累別人而拒絕了陳賡的幫助,心中對小紅軍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然后引導學生大膽地評價小紅軍是一個怎樣的人,并敢于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進而使學生的心中深深刻印上小紅軍的光輝形象。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充分感受,深刻體悟,滿足了“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強烈需要,為他們學會學習、終身學習和可持續性發展奠定基礎。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教學伊始,我創設故事情境,讓學生邊聽《過雪山草地》邊觀察插圖,講一講這個故事;帶著“小紅軍是怎樣說服陳賡先走?小紅軍為什么要“騙”陳賡?”這兩個問題讀課文。
(二)讀課文,找重點詞句:先讓學生輕聲讀3、4自然段,畫出描寫小紅軍說服陳賡的句子。并引導學生找出描寫小紅軍神態的句子,如:“滿不在乎”、“微微一笑”等。而后,又引導學生對描寫小紅軍表情的這兩個詞語進行提問。然后,再對學生進行朗讀的指導。
。ㄈ┮龑W生歸納、總結學習方法。
(四)學法遷移,自學課文:學生自學完課文后,我讓他們用“當陳賡 ---小紅軍卻----”的句式說小紅軍是怎樣進一步說服陳賡的?并相機指導學生理解:“小紅軍為什么“把腰一挺”,做出準備賽跑的姿勢? “倔強”在這里指什么?當陳賡同志給他青稞面的時候,小紅軍為什么不收下,還說自己的干糧多,這是為什么?他是怎么想的?小紅軍說他干糧多,實際上他鼓鼓的干糧袋里裝的是什么呢?”這樣,學生了解了課文的內容,明白了小紅軍在急需幫助的情況下,為了不拖累別人而拒絕了陳賡的幫助,心中對小紅軍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接著,我又讓學生速讀課文第11~15 自然段,提出不懂的問題:“陳賡同志怎么知道自己受騙了?陳賡同志明白了什么?”大膽地評價“小紅軍是一個怎樣的人?”
。ㄎ澹├首x課文,升華感情
課后,許多老師都給予提出了寶貴的意見,我相信,在各位老師的幫助下,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我將本著“語文教學必須致力于形成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現代教育理念,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做到“為了發展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的發展,為了發展一切的學生!
《倔強的小紅軍》教案 篇5
節“由于長時間在荒無人煙的草地上行軍,常常忍饑挨餓,陳賡同志感到十分疲憊”,“一步一步朝前走著”,“看見前邊有個小紅軍,跟他一樣,也掉隊了”等句子,我們可以看出,那個小紅軍明明跟陳賡同志一樣,疲憊不堪,每走一步都十分吃力,可是當陳賡同志讓他上馬騎一會兒時,他卻“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還說他的體力比陳賡強多了,要跟陳賡的馬賽跑,這不明擺著是在欺騙老同志嗎?這是不誠實的表現,我們可不能學他。
反方:你這個說法不對。他是十分虛弱,可是他不想讓這位老同志看出來,他很倔強,不想輸給這位老同志。
反方:小紅軍滿不在乎的樣子是故意做給老紅軍看的。盡管他十分疲憊,但他從老紅軍“長著絡腮胡子的瘦臉”上看出了老紅軍也很虛弱,比他更需要馬。他所說的“我的體力比你強多了”,“你要我同你的馬比賽啊,那就比一比吧”,以及“他說著把腰一挺,做出個準備賽跑的姿勢”都是為了讓老紅軍相信,他的體力確實比老紅軍“強多了”,根本用不著騎馬?梢娦〖t軍是一個能為他人著想、不怕苦累,不怕犧牲的倔強孩子,我們應該向他學習。
正方:從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出,小紅軍掉隊了,根本沒有同伴,可是當陳賡要跟他一塊兒走時,他卻說要等同伴,讓陳賡先走,這也是欺騙老同志,是不誠實的。
反方:這怎么能叫欺騙呢?從陳賡剛走一會兒小紅軍就暈倒在草地上的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出,小紅軍是知道自己快支持不住了,不想拖累陳賡同志才這么說的。這是他在千方百計想要讓這位老紅軍快點去追趕隊伍。
正方:小紅軍昏倒后,從陳賡同志在小紅軍的干糧袋里掏出的那塊帶著幾個牙印的、燒得發黑的牛膝骨上,我們知道,小紅軍應該已有好長時間沒吃到干糧了,也根本就沒有干糧了。可當陳賡要把青棵面留給小紅軍時,他卻“……把身上的干糧袋一拉,輕輕地拍了拍”,還說“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還多呢”,這不全是謊話嗎?太不誠實了,況且收下青棵面對他又不是沒有好處!
反方:小紅軍是很餓,干糧對他來說是很重要,可在他看來,老紅軍更餓,更需要糧食。他的所言所行都是為了讓這位老同志相信,他確實不需要那干糧,他是為老同志著想。
反方:是呀,在生死關頭,小紅軍寧可自己餓死,也不讓老同志餓壞,這不正是他的倔強性格的最好證明嗎?
反方:對!小紅軍是欺騙了陳賡同志,可他這是在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啊,怎么能用誠實不誠實來衡量呢?你們一次又一次地說他不誠實,就不覺得良心不安?遇到那種情況,你們有這種精神嗎?
原本給大家預備了半節課的時間辯論,哪知孩子們一發而不可收,你來我往地整整“鬧騰”了一節課還不肯結束。盡管有些說法并不是那么精當,似乎還帶上了些許火藥味,可隨著辯論的不斷深入,反方的見解越來越明朗、越來越深刻,小紅軍的可貴精神也就不容置疑了,就連堅持到最后的筆者,也由正方倒向了反方。
教學創新 重在課堂——《新型玻璃》教學后的體會殷平華 對于小學生來說,創新學習就是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培養其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過程,也就是開發學生多方面潛能的過程。那么,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創新教學呢?下面就《新型玻璃》的教學談一點體會。一
上課一開始我首先問大家:“你們在電視中看到過廣告嗎?” 同學們不約而同地回答:“看過!蔽医又鴨枺骸澳阕钕矚g的廣告是什么呢?” 同學們紛紛舉手回答。有的說:“腦白金,年輕態!庇械恼f:“晶晶亮,透心涼——雪碧。”有的說:“腦輕松——輕松一點,讀書考試勝人一籌!薄缓笪矣謫枺骸澳銈兿氩幌胍伯斠换貜V告人呢?”同學們個個躍躍欲試。最后,我把學生分成了幾個小組,每個小組就是一個“廣告公司”,由組長擔任“廣告公司”的“老板”,同時提出要求:1.認真閱讀課文,遇到疑難,同學之間相互討論解決。2.了解每一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然后討論寫廣告語。3.廣告語要寫得簡潔、明白。同學們在“老板”的帶領下,開始認真學習、討論、擬寫廣告詞。二、舉行“廣告發布會”。
巧升華——《倔強的小紅軍》教學拾遺》
《倔強的小紅軍》教案 篇6
總體把握 細心品評——《倔強的小紅軍》教學片斷與評析
師: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第2至10自然段,看著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紅軍的倔強,并把表現“倔強”的詞句劃出來。
生:我從小紅軍“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微微一笑’他說自己的體力強,看出他十分倔強。
生:小紅軍明明掉隊走不動了,還做出要和馬比賽的樣子,說明他十分倔強。
生:他以“等同伴”為借口,支開陳賡,不要陳賡幫他,也說明他十分倔強。
生:小紅軍還謝絕了陳賡的青稞面,把自己的干糧袋“一拉”,“拍了拍”,證明他自己的糧食比陳賡的還多。
師:同學們讀得很認真,找得也很準。但同學們想過沒有,他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讓陳賡先走,不拖累陳賡。
生:為了不拖累別人,寧肯犧牲自己。
[點評:抓住“倔強”,以此為切入目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本段內容,為學生充分感受小紅軍崇高形象奠定了基礎。]
師:通過剛才的討論,我們看出,小紅軍的表情、動作、語言都表現了他的“倔強”。但我發現第10自然段,作者在寫小紅軍在拍糧袋時,不是像我們通常做的那樣“挺起胸”,“使勁地一拍”,以此來表現“倔強”,而是用“輕輕地”來表現他拍的動作。這么寫準確嗎這不是與“倔強”的說法相互矛盾嗎大家邊讀邊想,看看能不能從書中找出答案來。
[點評:故沒懸念,激活思維。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引發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
生:矛盾。這么做不能表現他的“倔強”,他應該“使勁地一拍”,這樣更能讓人相信。
生:我不同意。我認為小紅軍不可能“使勁地一拍”,因為課文前面寫他已經累得掉隊了,他沒有那么大的勁來拍。
生:就算他有勁也不能“使勁地一拍”,因為他的糧袋中根本就不是糧食。
師:是什么
生:課文后面說是“一塊燒得發黑的牛膝骨”,他“使勁地一拍”,牛骨的聲音和樣子都和糧食不一樣,那就露餡了。
生:我認為小紅軍又累又怕露餡,只能是輕輕地拍拍干糧袋。
生:他又累又餓,可是還要堅持裝出有勁有糧的樣子,輕輕拍了一拍糧袋,正好說明了他的“倔強”。
師:大家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嗎
生:我體會到小紅軍非常機智,非常懂事,他擔心陳賡同志知道他沒有干糧了一定要幫助他,使陳賡同志受到拖累,因而不“使勁地一拍”,而只是“輕輕地”一拍。
生:我體會到小紅軍的品質非常高貴,他一心只為別人著想,而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我們也應該學習他的這種品質。
師:對!我們讀課文就應該像剛才發言的同學一樣,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深入領會文中詞語的含義
總評:語文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要求,重要的是要發展學生的語言,培養學生的語感,鍛煉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理解課文思想內容的過程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本教學片斷較好地體現了這一要求。
一、緊扣重點訓練項目。本組的重點訓練項目是“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倔強的小紅軍》一文是落實這一訓練項目的第一篇課文。設計者抓住“倔強”,以此為切入口引導學生從總體上把握,在訓練學生一般語文基本功的同時,訓練了學生“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的能力。
二、十分重視詞句訓練,培養學生推敲領悟詞句的能力。在這一片斷中,教師一開始就抓住“倔強”一詞,讓學生邊讀課文邊找出表現小紅軍“倔強”的詞句,學生通過對這些詞句的品讀,對小紅軍的形象從整體上進行感知,然后又抓住“輕輕地”這個描寫小紅軍拍干糧袋動作的詞讓學生結合上下文進行揣摩、推敲,終于悟出了這一詞語的運用反映了其匠心所在。
三、有意識地把思想教育有機地融于語言文字訓練之中,含而不露,隱而不晦。教師緊緊地抓住文章的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討論,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使學生在讀、思、說的教學活動中受到革命傳統教育和革命先烈崇高人格的熏陶與感染,較好地達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
。▋H供參考)
《倔強的小紅軍》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小紅軍一心為別人著想,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品質。
2.培養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
3.掌握本課生字新詞,會用“浮現”、“滿不在乎”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理解詞句,了解小紅軍和陳賡是怎樣做的,他們為什么這樣做。
2.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ㄒ唬┌础邦A習”要求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并通過查工具書,聯系上下文,理解新出現的字詞。
(二)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對話形式的自然段適當歸并),再劃分結構段,概括段意,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二、教學重點、難點
概括自然段段意(對話形式自然段適當歸并),劃分結構段,再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教學過程
。ㄒ唬┌鍟n題,認識“倔強”一詞的讀音和意思。簡介二萬五千里長征(參見“資料”)。布置預習,按“預習”要求初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記述的這件事是在什么情況下發生的,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紅軍十分倔強,畫出描寫小紅軍外貌的句子。
1.朗讀課文,正音正字:
“忍饑挨餓”的“挨(2i)”,不要讀成“挨家挨戶”的“挨(1i)”的音。
“薄嘴唇”的“。╞2o)”不要讀成“薄弱”的“。╞$)”的音,前者多用于口頭,后者多用于書面。
“牛膝骨”的“膝(x9)”不要讀成“漆(q9)”的音。
2.默讀或自由輕聲讀課文,按自然段一邊讀一邊畫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詞語和句子,然后歸納自然段的段意(提行排列的第5~8和9~10對話形式的自然段,可并成兩個小段歸納)。
第1自然段;陳賡同志談起一件往事。
第2自然段:在草地上行軍時,有個小紅軍跟陳賡同志一樣掉隊了。
第3自然段:陳賡同志讓小紅軍騎馬。
第4自然段:小紅軍說他體力強,不要騎。
第5、6自然段:陳賡命令小紅軍騎一段路,小紅軍倔強地要跟馬賽跑。
第7、8自然段:陳賡同志說一塊兒走,小紅軍說要等同伴,沒同意。
第9、10自然段:陳賡同志給小紅軍青稞面,他說還多呢,陳賡同志只好走了。
第11自然段:陳賡同志平靜不下來。
第12自然段:陳賡同志調轉馬頭返回來時,小鬼倒在地上。
第13自然段:小鬼停止了呼吸,陳賡同志深深自責,十分悲痛。
3.引導劃分段落,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想一想,議一議,再解答。
①讀了課文,看看課題,課文主要寫誰?還寫了誰?
。ㄖ饕獙懶〖t軍,還寫了陳賡同志)
小紅軍是怎樣一個孩子?
。ň髲姷暮⒆樱
“倔強”是什么意思?查查工具書。
。ㄐ郧閯倧姴磺
、谀男┳匀欢螌懥诵〖t軍倔強的事實,哪些自然段寫了陳賡同志發現小紅軍犧牲和他的自責、悲痛?(不解答,供分段考慮)
③開頭的自然段交代了故事是陳賡同志“深情”地談起的“一件事”!吧钋椤笔鞘裁匆馑迹
(感情深厚)
“往事”是指什么時候的事?
。ǘf五千里長征時)
發生在什么地點?
。ɑ氖徣藷煹牟莸兀
、芨鶕陨蠁栴}的解答和提示,用自然段歸并的方法討論劃分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陳賡同志談過一件往事。
第二段(第2~10自然段):長征過草地時,陳賡同志遇到一個掉隊的小紅軍,想幫他一塊兒走。小紅軍說服了陳賡同志騎上馬先走。
第三段(第10~15自然段):陳賡同志不放心,回頭找小紅軍,他已經犧牲了。陳賡同志深深地自責。
⑤把各段段意連起來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先自己歸納,再小組(或同桌)議論,最后課堂解答,訂正:
長征過草地時,陳賡同志遇到一個掉隊的小紅軍,他要幫助小紅軍一起走,卻被小紅軍說服了。陳賡同志走后,小紅軍犧牲了,他深深責怪自己。
、拮寣W生比較:三個段落的段意連接起來,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嗎?是的,但不是一字不變、一字不減地照抄原句。要去掉重復的詞語,該合并的合并,該更換的更換,達到簡潔扼要的目的。
4.再學習一種記事文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
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做了什么四個要素,再歸納組織:
時間:長征中
地點:草地
人物:陳賡和小紅軍
做了什么:陳賡要幫助掉隊的小紅軍,卻被小紅軍說服了。陳賡離開后,小紅軍犧牲了,他深深地責怪自己。
5.小結:用歸納法和抓四要素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再通讀一遍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ㄒ唬┩ㄟ^進一步閱讀課文,深入了解小紅軍是怎樣倔強地一步步說服陳賡同志騎馬先走的。
(二)學習小紅軍一心為別人著想,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品質。
。ㄈ┩ㄟ^查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倔強”、“疲憊”、“浮現”、“荒無人煙”、“滿不在乎”、“無可奈何”等詞語。
二、教學重點、難點
。ㄒ唬┥钊肓私庑〖t軍是怎樣一步步倔強地說服陳賡同志騎馬先走的。
(二)聯系上下文理解“思考·練習”第3題的三個句子中括號里的問題。
三、教學過程
。ㄒ唬┩ㄗx課文,提出問題供邊讀邊想:
1.故事是從第二段寫起的,那么,第一段也就是第一自然段的內容起了什么作用?
2.課文第二段是表現小紅軍倔強的,哪些地方看出這種倔強?
3.小紅軍倔強的表現跟陳賡同志有什么聯系?從小紅軍犧牲前后的事實,反映陳賡同志是怎樣看待小紅軍的?
(二)一邊閱讀課文,一邊根據提問展開討論:
1.讀第一段,看看這一段在課文中起什么作用?沒有這一段行不行?
。ǖ谝欢谓淮斯适碌膩須v。沒有這一段,第二段提到陳賡同志時,會給人一種突然的感覺。第一段還表露了陳賡同志對小紅軍“深情”懷念的感情。它是故事的“引子”,不能沒有它。)
2.輕聲讀或默讀第二段,從有關詞語和句子中進一步領會以下幾個問題:
、龠@一段是寫陳賡同志遇到一個跟他一樣掉隊的小紅軍,想幫助他,卻被小紅軍倔強地說服了,只好自己走了。為什么陳賡同志和小紅軍都掉隊了呢?
(因為他們“十分疲憊”了。)
、凇捌v”是什么意思?先查查工具書,再從課文里找一找造成疲憊的原因。
。ā捌v”是非常疲乏的意思。造成疲憊的原因,課文中有:“長時間在荒無人煙的草地上行軍,常常忍饑挨餓”,陳賡同志“牽著那匹同樣疲憊的瘦馬……”
、劭磥恚熊娡局性斐善v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ǔ3H甜嚢ゐI,連馬都沒什么可吃的,成了“疲憊的瘦馬”,何況是人呢。)
3.第二段的第2自然段寫了小紅軍的外貌。讀一讀,看看小紅軍的外貌有什么特點?從這些外貌特點看出什么?
。ā包S黃的小臉”的“黃黃”,“兩只腳穿著破草鞋”的“破草鞋”,“凍得又青又紅”的“又青又紅”,從這些特點看出小紅軍長時間在荒無人煙的草地上行軍,常常忍饑挨餓,已經非常虛弱、疲乏了。)
4.陳賡同志見到掉了隊的小紅軍年齡這么小,這么疲憊,一心想幫助他。那么,陳賡想怎樣幫助他?小紅軍“倔強”地沒有接受幫助,從哪些表現看出這種“倔強”呢?
默讀課文,把陳賡同志想幫助小紅軍的舉動概括地說出來;把表現小紅軍“倔強”地拒絕幫助的詞語和句子畫出來,想一想他這樣做表明什么,然后解答。
。愘s同志讓小紅軍騎會兒馬,并且命令他騎,還要跟他“一塊兒走”,給他青稞面,結果都被小紅軍找理由拒絕了。)
小紅軍“倔強”地拒絕幫助的詞語和句子,以及他這樣做是為了表明什么,議論、解答后,通過下列表格歸納、小結(順便解答“思考·練習”第3題第(1)問。)
5.最后,“陳賡同志終于被這個小鬼說服了,只好趴上馬背,朝前走去。”這句話里的“終于”和“只好”是什么意思?查查工具書。如果把“終于”和“只好”去掉,意思有什么不一樣?讀一讀,比較一下。
。ā敖K于”是表示經過種種變化或等待之后出現的情況!爸缓谩笔遣坏貌贿@樣的意思。用了“終于”,表明小鬼說服陳賡同志是費了周折的;用了“只好”,表明陳賡同志不管怎樣想幫助小鬼,小鬼也有理由拒絕,沒辦法,不得不離開他。這兩個詞,看起來平平常常,這里用了它們,把陳賡同志一心想幫助小鬼,而小鬼又想方設法拒絕幫助的感情充分表達出來。)
6.閱讀了這一段,進一步理解陳賡同志和小紅軍一個想幫,一個不接受的感情。下面分角色朗讀這一段,把感情讀出來。
。ㄈ╅喿x第三段,提問思考,再解答:
1.陳賡同志騎在馬上朝前走去,“心情老平靜不下來”!靶那槔掀届o不下來”換個說法是什么?
(老放心不下。)
為什么放心不下呢?
。ㄒ詾橐粋只有十一二歲的孩子,在荒蕪人煙的草地上單獨行動,怎么能不出意外呢?)
2.這時,他想起一連串跟他打過交道的窮孩子,有上海的,有廣州的,還有香港的,一個個浮現在他眼前。“浮現”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用“出現”?
。ā案‖F”是過去經歷過的事情,包括接觸過的人,再次在腦海里顯現,換句話說就是想起來的意思!俺霈F”,是實在地顯露出來,所以不能用。)
3.當陳賡同志不放心小鬼,于是想起一連串各地的窮孩子。這時,突然喊了一聲“不對,我受騙了!”為什么想起過去一連串的窮孩子就覺得自己受騙了?
。ㄉ虾!V州、香港碼頭,都是陳賡同志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在這些地方“跟他打過交道的那些窮孩子”,都是積極參加革命的紅小鬼。這些孩子共同特點是:不怕苦,不怕累,即使遇到犧牲的危險,也從不拖累大人。從這些孩子特點,聯想到剛才的紅小鬼的言行、神情,跟這些孩子是一樣的。陳賡同志猛然醒悟,發現自己受騙了。)
4.于是,陳賡同志“掉轉馬頭,狠踢了幾下馬肚子,向來的路奔跑起來”。為什么要狠踢馬肚子奔跑起來?
(陳賡同志意識到小鬼有因疲憊饑餓而犧牲的危險。)
5.結果,陳賡同志找到小鬼的時候,小鬼已經倒在草地上,最后犧牲在馬背上。這時,“陳賡同志全明白了”,陳賡同志全明白什么了?議論后,再解答。
。愘s同志全明白了,指的是小鬼倔強地不肯騎馬,倔強地不肯和陳賡同志一起走,不肯接受陳賡同志的青稞面,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寧愿自己忍饑挨餓,甚至犧牲,也不拖累別人。)
這種寧愿自己忍饑挨餓,甚至犧牲,也不拖累別人的思想感情是一種什么高尚品質?
(是一種一心為別人著想,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品質。)
6.小鬼犧牲了。陳賡同志“一把摟住他,狠狠地打了自己一個嘴巴”,自己責備自己,“怎么對得起這個小兄弟啊!”“一把摟住”、“狠狠”、“怎么對得起”、“小兄弟”,這幾個詞語反映了陳賡同志當時的一種什么思想感情?
(反映了陳賡同志對革命的下一代和接班人的深切愛護和關懷。這幾個詞語說明陳賡同志因為自己疏忽大意,沒能及時救護小鬼而深深悔恨,十分悲痛。)
7.有感情地通讀一遍課文。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鞏固第一課時“學習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ǘ┳x讀寫寫“思考·練習”第4題中的“倔強”、“疲憊”、“口吻”等十一個新詞,理解課文中“小紅軍”、“小鬼”、小家伙”、“小兄弟”等不同稱呼的用意。用“浮現”“滿不在乎”造句。
。ㄈ┓纸巧懈星榈乩首x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鞏固第一課時學習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抓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1.檢查抓課文主要內容方法的掌握。
說一說抓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先通讀課文,大致了解內容;再讀懂每個自然段,為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最后把各段段意連起來,去掉重復的詞語,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2.回憶本課各段段意,再說本課主要內容。指出記事的課文(如本課)也可抓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做了什么事四個要素歸納主要內容。
3.出示《夸獎紅軍娃》或(《小青蛙》)任選一文的段落大意,再練習歸納主要內容。順便抓出四個要素歸納。
、佟犊洫劶t軍娃》:
第一段意:長征時,紅軍打下辣子口,某連二班駐扎在靠山村吳大娘家的院里。
第二段意:紅小鬼天天為大娘打柴、挑水,還修補了院墻。換防時,門前貼了“打柴、挑水別忘給大娘”的條子。
第三段意:三班來了,又一個紅小鬼接著為大娘打柴、挑水,又蓋了雞窩。
第四段意:部隊開拔了,大娘逢人夸獎紅軍娃個個好。
②《小青蛙》:
第一段意:我在水溝捉住一只小青蛙。
第二段意:我把小青蛙拿回家玩起來。
第三段意:舅舅說青蛙是益蟲,是“農田衛士”。
第四段意:我把小青蛙放回水溝。
(二)讀寫“思考·練習”第4題中的詞語。鞏固對“口吻”“浮現”“滿不在乎”等詞語的理解。用后兩個詞語造句。
1.“口吻”是口氣的意思,課文中是指陳賡同志用命令的口氣讓小鬼騎馬的。
提問:還可以說什么什么口吻?試著說一說。
。▏烂C的口吻、取笑的口吻、責備的口吻、溫和的口吻……)
2.用“浮現”、“滿不在乎”造句。注意“浮現”和“出現”的區別。讀課文中的原句,再出現范句。
浮現——看著眼前這幾棵小楊樹,枝繁葉茂的,兩年前小隊植樹、護樹的情景浮現在眼前。
滿不在乎——小弟弟跌倒了,我趕快跑過去扶,他自己站起來,滿不在乎地搖搖頭,說:“姐姐,不疼,不疼!”
。ㄈ┯懈星榈乩首x課文。
自由讀,再分角色讀:先三人一組分讀(一人讀小紅軍,一人讀陳賡同志,另一人讀敘述語。)最后指名三人讀。注意人物身份,注意隨著事情的發展,感情的變化,語氣也應相應變化。
《倔強的小紅軍》教案 篇8
師: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第2至10自然段,看著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紅軍的倔強,并把表現“倔強”的詞句劃出來。
生:我從小紅軍“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微微一笑’他說自己的體力強,看出他十分倔強。
生:小紅軍明明掉隊走不動了,還做出要和馬比賽的樣子,說明他十分倔強。
生:他以“等同伴”為借口,支開陳賡,不要陳賡幫他,也說明他十分倔強。
生:小紅軍還謝絕了陳賡的青稞面,把自己的干糧袋“一拉”,“拍了拍”,證明他自己的糧食比陳賡的還多。
師:同學們讀得很認真,找得也很準。但同學們想過沒有,他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讓陳賡先走,不拖累陳賡。
生:為了不拖累別人,寧肯犧牲自己。
[點評:抓住“倔強”,以此為切入目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本段內容,為學生充分感受小紅軍崇高形象奠定了基礎。]
師:通過剛才的討論,我們看出,小紅軍的表情、動作、語言都表現了他的“倔強”。但我發現第10自然段,作者在寫小紅軍在拍糧袋時,不是像我們通常做的那樣“挺起胸”,“使勁地一拍”,以此來表現“倔強”,而是用“輕輕地”來表現他拍的動作。這么寫準確嗎這不是與“倔強”的說法相互矛盾嗎大家邊讀邊想,看看能不能從書中找出答案來。
[點評:故沒懸念,激活思維。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引發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
生:矛盾。這么做不能表現他的“倔強”,他應該“使勁地一拍”,這樣更能讓人相信。
生:我不同意。我認為小紅軍不可能“使勁地一拍”,因為課文前面寫他已經累得掉隊了,他沒有那么大的勁來拍。
生:就算他有勁也不能“使勁地一拍”,因為他的糧袋中根本就不是糧食。
師:是什么
生:課文后面說是“一塊燒得發黑的牛膝骨”,他“使勁地一拍”,牛骨的聲音和樣子都和糧食不一樣,那就露餡了。
生:我認為小紅軍又累又怕露餡,只能是輕輕地拍拍干糧袋。
生:他又累又餓,可是還要堅持裝出有勁有糧的樣子,輕輕拍了一拍糧袋,正好說明了他的“倔強”。
師:大家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嗎
生:我體會到小紅軍非常機智,非常懂事,他擔心陳賡同志知道他沒有干糧了一定要幫助他,使陳賡同志受到拖累,因而不“使勁地一拍”,而只是“輕輕地”一拍。
生:我體會到小紅軍的品質非常高貴,他一心只為別人著想,而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我們也應該學習他的這種品質。
師:對!我們讀課文就應該像剛才發言的同學一樣,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深入領會文中詞語的含義。
[總評:語文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要求,重要的是要發展學生的語言,培養學生的語感,鍛煉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理解課文思想內容的過程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本教學片斷較好地體現了這一要求。
一、緊扣重點訓練項目。本組的重點訓練項目是“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倔強的小紅軍》一文是落實這一訓練項目的第一篇課文。設計者抓住“倔強”,以此為切入口引導學生從總體上把握,在訓練學生一般語文基本功的同時,訓練了學生“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的能力。
二、十分重視詞句訓練,培養學生推敲領悟詞句的能力。在這一片斷中,教師一開始就抓住“倔強”一詞,讓學生邊讀課文邊找出表現小紅軍“倔強”的詞句,學生通過對這些詞句的品讀,對小紅軍的形象從整體上進行感知,然后又抓住“輕輕地”這個描寫小紅軍拍干糧袋動作的詞讓學生結合上下文進行揣摩、推敲,終于悟出了這一詞語的運用反映了其匠心所在。
三、有意識地把思想教育有機地融于語言文字訓練之中,含而不露,隱而不晦。教師緊緊地抓住文章的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討論,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使學生在讀、思、說的教學活動中受到革命傳統教育和革命先烈崇高人格的熏陶與感染,較好地達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
《倔強的小紅軍》教案 篇9
教學要求: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小紅軍一心為別人著想,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品質。
2、繼續訓練通過課文內容體會表達的思想。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曾經”“終于”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訓練通過課文內容體會表達的思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課文朗讀錄音帶、多媒體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簡介二萬五千里長征,導入 新課。
為了北上抗日,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從福建、江西出發,開始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歷時兩年的長征,紅軍歷盡千辛萬苦,縱橫11個省,翻越了終年積雪的高山,走過了人跡罕至的草地,粉碎了幾十萬敵人的圍追堵截,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跡。長征使紅軍失去了千千萬萬堅強戰士,以敵人失敗、我軍勝利而告終。我們今天學的課文,講的就是在紅軍過草地時,發生在一個小紅軍和一位首長身上的故事。(板書課題。)
二、聽朗讀錄音,把學生帶入課文描寫的情境之中。
三、默讀第二、三自然段,思考:陳賡同志遇到的小紅軍是什么樣子的?
四、默讀第四至第十自然段,思考問題。
1、小紅軍是怎樣一步步說服陳賡同志騎上馬先走的?
2、從哪些地方看出小紅軍的倔強?
五、討論交流。說說陳賡為什么要這樣做,小紅軍是怎樣說、怎樣做的,從中體會小紅軍的倔強。
六、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至十自然段,特別要讀好描寫小紅軍言行的部分,讀出小紅軍的倔強、可愛。
七、默讀第十一至十五自然段,思考問題。
1、陳賡為什么要這樣做?
。1)調轉馬頭,向來的路奔跑起來。
。2)狠狠地打了自己一個嘴巴。
2、“陳賡同志全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
陳賡“調轉馬頭、奔跑起來”說明他已意識到小紅軍有因疲憊、饑餓而死亡的危險!昂莺莸卮颉北磉_了陳賡深深自責、十分悲痛的心情。他明白了:讓小紅軍騎馬,他為什么不肯騎;要同他一起走,他為什么找借口不肯和陳賡一塊兒走;給他青稞面,他為什么不肯接受,說自己的比陳賡的還多……
八、讀了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什么?是從哪些內容當中體會到的?引導學生從內容體會思想。
。靼琢诵〖t軍很倔強,一心為別人著想,即使自己因過度疲憊、饑餓而死,也不拖累別人。)
九、課文中哪個詞語說明陳賡對這件事十分動情,終生難忘?(“深情”“回顧”“往事”)
十、各自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十一、作業 :
朗讀課文。識記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指名讀課文。
二、學習生字,書寫生字新詞。
三、指導用“曾經”“終于”造句。
1、出示帶有這兩個詞語的句子,體會用法。
“陳賡同志回顧自己革命經歷的時候,曾經深情地談起這樣一件往事。”
“陳賡同志終于被這個小鬼說服了,只好爬上馬背,朝前走去。‘
2、練習用“曾經”“終于”寫句子。
四、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1、整體把握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小紅軍倔強、一心為別人著想;陳賡關心、愛護小紅軍,小紅軍犧牲了,十分悲痛,深深自責。
2、注意感情的變化,讀好對話。
3、抓住重點句段進行指導。
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作業 :
1、書寫生字詞,帶有生字的生詞要能默寫。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預習《大森林的主人》。
《倔強的小紅軍》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本文記敘了陳賡同志回憶的一件往事:一位掉隊的小紅軍在極度饑餓、疲憊的情況下,巧妙地說服陳賡同志放棄對自己的幫助,最后犧牲在長征途中。作者滿懷深情地贊揚了小紅軍勇敢堅強,寧愿自己挨餓受苦,也不愿拖累別人的優秀品質,也贊揚了陳賡同志關心戰士的美德。本文的重點是通過人物簡潔的對話和精彩的細節描寫突出人物的形象。難點一是為什么小紅軍寧愿自己挨餓受苦也不愿意接受陳賡的幫助,二是最后陳賡明白了什么。本教學設計采用兩課連上的形式,不分課時。
教學理念
本教學設計力求簡單、扎實、高效,通過科學的預設,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抓住關鍵詞語進行反復的吟詠、感悟,從而深入人物的內心,體會所蘊含的情感;以讀為本,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加深了理解,獲得情感的熏陶;以學生為主體,讀書,討論,探究,讓學生自主地獲得知識,形成能力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對話部分,體會人物內心情感。
2.學會12個生字,正確讀寫“倔強、疲憊、口吻”等詞語。
3.抓住關鍵詞語,通過自主讀書、感悟,體會小紅軍的優秀品質。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流程
一、讓學生匯報搜集到的有關長征的資料。
二、解題:什么叫“倔強”?老師簡介陳賡。
三、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要想知道課文是怎樣寫小紅軍的,請先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遍課文,生字要讀準,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1)問一個問題: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2)檢查讀書情況,指名按小節朗讀課文,學生互評并正音。
3.老師范讀課文,請學生當小老師評一評。
4.默讀一遍課文,用筆圈畫、批注,留下思考的痕跡。
四、解讀陳賡——從配角入手
1.課件出示:“陳賡同志終于被這個小紅軍說服了,只好爬上馬背,朝前走去。”
2.多讀兩遍這個句子,你對哪些詞語有話要說?
(學生可能會對“終于”、“只好”等比較關注。)
3.“終于”說明了什么?(陳賡經過很多次的努力。)
4.我們來看看陳賡是怎樣幫助小紅軍的?默讀3—9節,同桌討論。
5.匯報:三次想幫小紅軍,
板書:騎馬 同行 給青稞面
6.其實陳賡自己的情況也不好,從哪里可以知道?自由讀第二節。
7.學生匯報。引導抓住關鍵詞:疲憊。問:他為什么會那么疲憊?“荒無人煙”意味著什么?你怎么理解“忍饑挨餓”?
指導看圖,感受陳賡清瘦虛弱的形象。
小結:陳賡自己已經非常疲憊,卻一而再,再而三地幫助小紅軍,這可以看出什么?板書:關心戰士。
五、細究小紅軍——體會“倔強”
1.為什么陳賡第一眼看到小紅軍就想幫助他?課件出示描寫小紅軍外貌的一段話。多讀幾遍,說說你的感覺。
。ㄍㄟ^不斷的自主讀書,引導學生體會小紅軍自己已經極度虛弱疲憊了。)
2.即使如此,小紅軍也沒有接受一次陳賡的幫助,我們一起來看看小紅軍是怎樣一次次說服陳賡的。
3.自由讀4—6節,說說小紅軍是怎樣告訴陳賡他不需要騎馬的。先自己讀課文,然后同桌討論。
。▽W生可能會抓住“滿不在乎”、“笑”、“挺”等詞語進行討論,先讓學生充分地說,老師順勢進行指導。)
。1)什么叫“滿不在乎”?他不在乎什么?(2)他盯著陳賡,可能心里會怎么想?(他年紀那么“大”,身體又那么虛弱,我更年輕,一定可以挨過去的。)(3)他為什么笑?(4)為什么要做一個比賽的姿勢?
板書:不在乎、笑、挺
4.有感情朗讀4—6節,體會小紅軍的內心。
5.老師與學生分角色朗讀7,8兩節,說說你想到了什么?
(教師要讀出無奈的語氣來讓學生體會。)問:既然要等同伴,那意味著什么?板書:等同伴
6.小紅軍又是如何拒絕青稞面的?指名讀第10節。指導:小紅軍會怎么想?所以他是怎么做的?
板書:拉、拍、鼓鼓的
7.分角色朗讀對話部分,可以充分一些。
六、感悟“明白”——升華情感
1.默讀11—14節。思考:哪些地方特別讓你感動?為什么?
2.匯報,“牙印”說明了什么?為什么特別讓你感動?
3.想想“窮孩子”可能會是怎樣的人?
4.課件出示:“陳賡同志全明白了。”全班討論,他明白了什么?
總結:他明白了小紅軍的體力早就不行了,路也走不動了,干糧早就沒有了,已經處于極度饑餓、疲憊的狀態,隨時會有生命的危險,但小紅軍認為自己年輕,寧愿挨餓受凍,甚至犧牲也不愿拖累別人。
5.此時此刻,你想對小紅軍說些什么呢?
6.讓我們帶著無比崇敬的心情朗讀全文。
七、學習生字。
1.同桌互相讀準生字,討論每個生字的寫法。
2.出示生字卡片,全班齊讀。討論如何記住每個生字,并獨立組兩個詞。
(說明:生字詞的學習也是中年級教學的一個重點,但應教給方法,強調自主學習。)
八、作業。
今年是紀念長征勝利七十周年,我們也應該以自己的方式慶祝一下。課后去準備與長征有關的故事,下節課開一個“長征故事會”。
板書設計
倔強的小紅軍
陳賡: 騎馬 同行 給青稞面 關心戰士
小紅軍:不在乎 等同伴 拉 拍 寧愿自己挨餓受苦,
笑 挺 鼓鼓的 也不愿拖累別人
《倔強的小紅軍》教案 篇11
《倔強的小紅軍》這篇課文生動感人,是指導學生進行單元重點訓練項目“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有效憑借。在學生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并充分體會了小紅軍及陳賡同志饑餓、虛弱、疲憊這一特點之后,我引導學生找中了文中一重點句“陳賡同志終于被這個小鬼說服了,只好爬上馬背,朝前走去”,并抓住“終于”這一重點同分三步迂回深人地進行了讀文、討論、說話造句、想像訓練,取得了較好的語言訓練效果。
。ㄒ唬
師:朗讀了這一部分(第2至第10自然段),你從文中哪句話可以看出陳賡被小紅軍說服了?用筆做上記號。
生:(齊)陳賡同志終于被這個小鬼說服了,只好爬上馬背,朝前走去。
師:“只好爬上馬背,朝前走去”說明了什么?
生:說明陳賡沒有別的辦法了。
生:說明陳賡是無可奈何地爬上馬背的。
師:句中還有哪個詞也可以看出來呢?
生:“終于”。
師:“終于”是什么意思?
生:“終于”是最終、最后的意思。
生:“終于”是說陳賡費了很大勁最終還說服不了小紅軍。
師:那你們從文中哪些地方可體會到陳賡想了許多辦法、費了好大勁來說服小紅軍的?(引導學生討論后回答)
生:陳賡先是要求小紅軍上馬騎一會兒,可是被小紅軍微笑地拒絕了。
生:陳賡接著命令小紅軍上馬騎一段路再說,可又被小紅軍倔強地拒絕了。
生:陳賡然后用商量的口氣說:“那,我們就一塊兒走吧。”可再次被小紅軍找理由拒絕了。
生:陳家最后用行動將青稞面遞給小紅軍,可還是被小紅軍謝絕了。
師:陳賡用了這么多辦法想說服饑餓、虛弱、疲憊的小紅軍騎馬、吃青稞面,說明了什么呢?
生:說明了陳賡對小紅軍非常關心。
生:說明了陳賡同志關懷小紅軍戰士。
師:說得真好。
。ㄍ队拔淖制,指名讀,齊讀,師要求讀出陳賡無可奈何的語氣)
。ㄉR讀)
(二)
師:這句話能換個說法嗎?怎么說?
生:能,小鬼終于說服了陳賡,陳賡只好爬上馬背朝前走去。
生:小鬼終于把陳賡說服了,只好爬上馬背朝前走去。
師:你這樣說行嗎?我所聽到的好像是小鬼已經爬上馬背了。
生:說錯了。應該說:小鬼終于把陳賡說服了,陳賡只好爬上馬背朝前走去。
(投影文字片:小鬼終于把陳賡說服了,陳賡只好爬上馬背朝前走去)
師:這就對了,可是這樣說“終于”與剛才的意思一樣嗎?
生:不一樣。課文上那樣說突出了陳賡,換了說法就成了突出小紅軍了。
師:那你們認為這里“終于”是什么意思?
生:這里的意思成了小紅軍很不容易才把陳賡說服了。
師:可以從上文的一些詞句中看出來嗎?
(師生討論圖畫重點詞,然后師引讀)
師:(引)陳賡想讓小紅軍上馬騎一會兒,可是──
生:(讀)小鬼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老同志,我的體力比你強多了,你快騎上走吧。”
師:(引)陳賡同志命令小紅軍騎一段路再說,可是──
生:(讀)小鬼倔強地說:“你要我同你的馬比賽啊,那就比一比吧!薄龀鰝準備賽跑的姿勢。
師:(引)陳賡要與小紅軍一塊兒走,可是小紅軍說──
生:(讀)“不。你先走,我還要等我的同伴呢。”
師:(引)陳賡無可奈何,取出青稞面遞給小鬼叫他吃,可是──
生:(讀)小鬼把身上的干糧袋一拉,輕輕地拍了拍,說:“……我比你還多呢!
師:小紅軍為什么要想出這么多辦法“騙”陳賡呢?說明了什么?
生:因為小紅軍知道陳賡也非常饑餓、疲憊、虛弱。
生:因為小紅軍懂得關心別人,愛戴首長。
(三)
師:說得真好,小紅軍終于把陳賡說服了,陳賡只好騎上馬走遠了。那么此時小紅軍怎樣呢?請大家聯系課文內容,想像一下,把這句話的后半句重新作個補充。
。ㄍ队埃盒〖t軍終于說服了陳賡同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他望著無可奈何騎上馬背的陳賡、微微地笑了。
生:……他想休息一會兒,可怎么也站不起來了。
生:……而他卻倒在了草地上,奄奄一息。
生:他望著朝前走去的陳賡,再也支持不住了。
師:你能把這一句話中的“終于”換個位置嗎?
生:能。小紅軍說服了陳賡,自己卻終于再也支持不住了。
師:真聰明,你們從剛才的想像中體會到了什么呢?
生:我體會到了小紅軍一心想著別人的思想。
生:我體會到了小紅軍寧可把危險留給自己,也要把方便讓給別人的高尚品質。
生:我體會到了小紅軍把生的希望讓給首長,把死的威脅留給自己的偉大品格。
師:說得真好!
簡評:
上述片斷以“終于”一詞為訓練中心構成了“終于”導學三部曲,筆者圍繞中心訓練點,通過迂回深入的教學,在討論、引讀、想像中加強了語言文字訓練,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了課文內容。尤其是通過改變句式這一語言形式的訓練,巧妙地把理解重點轉移到小紅軍身上,使學生在說話訓練中,把小紅軍一心為別人著想,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這一思想內容循序漸進,自然而然地滲透到了學生的心靈中。
注:“終于”一詞是本文要求進行造句訓練的一個重點詞,但它不是一個生詞,用于造句這一訓練形式,在小語教材中這已是第三次出現了。為此,筆者認為這是編者有意安排在本文進行理解課文內容,加強語言文字訓練的一個著力點。
(此文在本刊“難忘的一課”征文中獲一等獎)
《倔強的小紅軍》教案 篇12
[教例] 四年級《倔強的小紅軍》
師:誰能讀一下這段課文?
生:……陳賡同志無可奈何,從身上取出一包青稞面,遞給小鬼,說:“你把它吃了!薄
師:他少讀了哪個字?
生:他將“一小包青稞面”讀成了“一包青稞面”,少讀了一個“小”字。
師:有這個“小”與沒有這個“小”字意思有什么不同呢?
生:有了“小”字,說明青稞面數量很少;沒有“小”字,說明是滿滿的一包,而且可能是一大包。
師:那這個“小”字能不能丟呢?
生:不能丟。因為當時陳賡也是又餓又累,他也不可能有更多的干糧;他把自己僅有的一點干糧讓給小紅軍,說明他關心別人,把困難留給了自己,他的精神很感人。丟了“小”字,就沒有這樣的含義了。
師:你說得很好。
【評析】
這位教師準確地抓住學生“丟字”這一契機,設計了語言文字訓練,從而使學生認識到關鍵字詞對于表達文章內容的重要性,同時也使學生受到了思想教育,體會到紅軍那種舍己為人的優秀品質。真可謂抓住一字,點石成金。
《倔強的小紅軍》教案 篇13
教學目的:
1、學習小紅軍在長征途中一心為別人著想,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品質。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給文章續寫一個結尾。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
一、交流課外收集的有關長征的資料。
1、學生交流。
2、教師小結:在學習課文的時候去收集有關的一些資料,讀一些相關的文章,可以開拓視野,增長知識,有助于理解課文,這是一種很有效的學習語文的方法。
過渡:在長征途中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倔強的小紅軍〉〉就是其中的一個,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那個可愛的小紅軍,聽一聽他的聲音,感受一下那動人的情景。
二、看錄象,整體感知,激發情感。
過渡:這是一個真實的,催人淚下的故事。文中有很多感人的地方,請大家去讀一讀找一找。
三、讀課文,找最感動的句子。
四、交流,引導學生有感情地讀找出來的句子。
當學生交流13、14兩小節時,引導學生聯系前文來談自己的感受。
用“為了……寧可……也不……”進行練說。
小結:現在你們明白了,原來小鬼說不累不餓都是裝的!多么懂事的小紅軍!多么可愛的小紅軍!讀書一定要注意前后聯系,這樣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課文,F在我們再來讀這些句子,感情一定更深了。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13、14、15小節。
過渡:課前,同學們問我小鬼的名字,我查了很多資料,沒有查到。這個小鬼他連名字都沒有留下就犧牲了。小鬼雖然犧牲了,但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他的音容笑貌是那么深刻地留在陳賡的記憶中,刻在我們的心中。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3—10小節。
五、感情朗讀3—10小節。
1、小小組分角色朗讀。
2、指名分角色讀。
六、師生分角色配樂朗讀3—15節。師讀敘述部分。
七、續寫結尾。
1、同學們,陳賡打了自己一個嘴巴后,他還會說些什么?還會做些什么?請你們展開想象,給故事寫一個結尾,好嗎?
2、交流。
八、質疑。
九、作業 。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倔強的小紅軍》教案 篇14
師: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第2至10自然段,看著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紅軍的倔強,并把表現“倔強”的詞句劃出來。
生:我從小紅軍“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微微一笑’他說自己的體力強,看出他十分倔強。
生:小紅軍明明掉隊走不動了,還做出要和馬比賽的樣子,說明他十分倔強。
生:他以“等同伴”為借口,支開陳賡,不要陳賡幫他,也說明他十分倔強。
生:小紅軍還謝絕了陳賡的青稞面,把自己的干糧袋“一拉”,“拍了拍”,證明他自己的糧食比陳賡的還多。
師:同學們讀得很認真,找得也很準。但同學們想過沒有,他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讓陳賡先走,不拖累陳賡。
生:為了不拖累別人,寧肯犧牲自己。
[點評:抓住“倔強”,以此為切入目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本段內容,為學生充分感受小紅軍崇高形象奠定了基礎。]
師:通過剛才的討論,我們看出,小紅軍的表情、動作、語言都表現了他的“倔強”。但我發現第10自然段,作者在寫小紅軍在拍糧袋時,不是像我們通常做的那樣“挺起胸”,“使勁地一拍”,以此來表現“倔強”,而是用“輕輕地”來表現他拍的動作。這么寫準確嗎這不是與“倔強”的說法相互矛盾嗎大家邊讀邊想,看看能不能從書中找出答案來。
[點評:故沒懸念,激活思維。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引發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
生:矛盾。這么做不能表現他的“倔強”,他應該“使勁地一拍”,這樣更能讓人相信。
生:我不同意。我認為小紅軍不可能“使勁地一拍”,因為課文前面寫他已經累得掉隊了,他沒有那么大的勁來拍。
生:就算他有勁也不能“使勁地一拍”,因為他的糧袋中根本就不是糧食。
師:是什么
生:課文后面說是“一塊燒得發黑的牛膝骨”,他“使勁地一拍”,牛骨的聲音和樣子都和糧食不一樣,那就露餡了。
生:我認為小紅軍又累又怕露餡,只能是輕輕地拍拍干糧袋。
生:他又累又餓,可是還要堅持裝出有勁有糧的樣子,輕輕拍了一拍糧袋,正好說明了他的“倔強”。
師:大家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嗎
生:我體會到小紅軍非常機智,非常懂事,他擔心陳賡同志知道他沒有干糧了一定要幫助他,使陳賡同志受到拖累,因而不“使勁地一拍”,而只是“輕輕地”一拍。
生:我體會到小紅軍的品質非常高貴,他一心只為別人著想,而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我們也應該學習他的這種品質。
師:對!我們讀課文就應該像剛才發言的同學一樣,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深入領會文中詞語的含義
總評:語文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要求,重要的是要發展學生的語言,培養學生的語感,鍛煉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理解課文思想內容的過程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本教學片斷較好地體現了這一要求。
一、緊扣重點訓練項目。本組的重點訓練項目是“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倔強的小紅軍》一文是落實這一訓練項目的第一篇課文。設計者抓住“倔強”,以此為切入口引導學生從總體上把握,在訓練學生一般語文基本功的同時,訓練了學生“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的能力。
二、十分重視詞句訓練,培養學生推敲領悟詞句的能力。在這一片斷中,教師一開始就抓住“倔強”一詞,讓學生邊讀課文邊找出表現小紅軍“倔強”的詞句,學生通過對這些詞句的品讀,對小紅軍的形象從整體上進行感知,然后又抓住“輕輕地”這個描寫小紅軍拍干糧袋動作的詞讓學生結合上下文進行揣摩、推敲,終于悟出了這一詞語的運用反映了其匠心所在。
三、有意識地把思想教育有機地融于語言文字訓練之中,含而不露,隱而不晦。教師緊緊地抓住文章的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討論,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使學生在讀、思、說的教學活動中受到革命傳統教育和革命先烈崇高人格的熏陶與感染,較好地達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