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敢試一試》教案(通用2篇)
《誰敢試一試》教案 篇1
《誰敢試一試》教學設計
設計思路:
《誰敢試一試》是四年級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主要寫了新來的班主任耿老師通過讓學生擰開水杯蓋兒的事,教育學生要從小樹立自信心,面對挑戰要有勇氣。課文中神態、語言、動作描寫細致,結尾運用了以人物的語言來點明中心的寫法。
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結合的一門學科。這就要求小學語文課在引導學生感悟思想內容的同時,更要注重語言文字的訓練,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感。這節課在設計上緊扣“勇氣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這個主題。首先讀課文,找到主題。然后,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文中細致的神態、動作、語言描寫對表達中心的作用。通過朗讀、換詞說句、寫句等過程理解主題。最后通過理解耿老師說的話,和拓展閱讀使學生進一步深化理解。這節課的情感教育內容也滲透其中。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勇氣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主題“勇氣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
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中表情、動作、語言等描寫的作用。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及各環節設計意圖:
一、導入
1、出示課文中的兩個語段,說說自己讀后的感受。
2、引出課題。
。墼O計意圖]由課文的兩段話導入,既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是這節課閱讀的開始。
二、初讀課文,感知主題。
1、學生初讀課文,并認讀詞語。
2、速讀課文,找到文章主題。
。墼O計意圖] 讀詞語既是對學生識字的檢查,又是對是學生讀文情況的檢查。然后在正確、流利朗讀的基礎上直擊課文主題。
三、研讀課文,體會主題。
1、引導學生朗讀體會1、2段描寫耿老師的內容體會杯蓋之難“擰”。
2、體會學生的心理活動。
。1)自由讀文,畫出學生們在老師提出要求后的表現。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四段,換詞說句子理解“犯嘀咕”“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的意思,體會學生們沒膽量,不自信的心理。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寫小女孩擰開杯子的句子,寫女孩和其它同學此時的內心活動。
出示:
a小個子女生高興地笑了,她想: 。
b全班同學都驚愕了,他們想: 。
3、說說小女孩擰開杯蓋兒的原因。理解課文主題。
。墼O計意圖]潛入文本,抓住重點,悉心感受,探究內心。在朗讀、品析、感悟、寫句中引導學生體會孩子們的內心世界,進而理解課文的主題。讓學生在充分品味語言的過程中,感悟語言的魅力,情感與文本產生共鳴。此環節聽、說、讀、寫結合,全面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四、深化主題,拓展閱讀。
1、反復閱讀老師的話,深入理解文章中心。
2、拓展閱讀:教師出示關于勇氣和自信的小詩,學生自由閱讀。
3、記住提示主題的句子“勇氣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
。墼O計意圖]通過有層次的反復閱讀,深入理解文章主題。拓展閱讀既豐富了學生的語言,又有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主題的作用。
板書設計:
3 誰敢試一試
勇氣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
《誰敢試一試》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新來的班主任耿老師通過讓學生擰開水杯蓋的一件事,教育學生要從小樹立自信心,面對挑戰要有勇氣。
〔寫作特點〕
1通過神態、表情、動作的描寫,烘托緊張的氣氛,使事件的情節有了懸念。
這個故事從內容上看,情節其實很簡單。作者利用對全班同學神態表情的細致、形象的描寫,使讀者仿佛進入了緊張的氛圍中,事件的發展也充滿了懸念。
2結尾運用了以人物的語言來點明中心的寫作方法。
二、教學價值:
1、能力點:學習體會文中生動形象的神態、表情、動作的描寫方法。
2、理解點:理解耿老師話語的含義。
3、訓練點:口語交際。
三、教學目標:
本課是第二單元中兩篇主題課文之一,這一單元的教學主題以“自信”為中心點。力求使學生在課文學習和閱讀中學習做人的道理,培養孩子們從小樹立自信心和勇于向困難挑戰的勇氣。
結合本單元的教學主題和中年段的學段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擬定如下:
1、會認本課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能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體會文中生動形象的神態、表情、動作的描寫方法。
4、教育學生要從小樹立戰勝困難的自信心,要有勇于迎接挑戰的勇氣。
針對于本課中對人物表情、動作和心理活動的細致、形象描寫,對烘托文章主旨起到了尤為重要的作用,所以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
1、體會課文生動形象的神態、表情、動作的描寫對表達中心的作用。
2、理解耿老師話語的含義。
四、教學方法
閱讀法、對話法
五、教學過程:
一、直接入題: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1、如果讓你為課題加標點你會用什么符號?
2、結合課題進行擴句練習
我們一起到文中去看一看他們要挑戰的究竟是什么?
二、初讀感悟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通順、流利,解決生字詞。
2、再讀課文,讀后解決同學們要挑戰的是什么事?
學生回答
三、重點突破
1、師:老師在宣布考題時,語句連續頓了三次,說明什么?誰能試著讀出耿老師的用意?
生讀第二自然段
面對老師的考驗同學們都有哪些表現?從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最終接受挑戰的是個“超級大力士”嗎?
2、讀演結合,體會文中的形象的動作描寫。
品讀第11自然段,小個子女生擰杯蓋兒的過程。
“咬咬嘴唇”、“猛吸一口氣”、“貼在懷中”、“使勁擰”
3、引導學生朗讀擰杯蓋兒前學生,尤其是幾個大力士的表現和小個子女生擰杯蓋的過程,體味之后學生們的內心活動會是怎樣?
4、揭示主題
面對這樣一個輕松的考驗,為什么只有小個子女生成功了?
結合文本:女生看男生,男生看“大力士”,“大力士”心想:
耿老師都擰不開,我們能行嗎?
出示耿老師的話語:勇氣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
師:擁有擰開杯蓋實力的人很多,但是敢于嘗試、敢于挑戰、勇于面對失敗的人卻并不多,所以面對成功勇氣往往比實力更重要!
四、口語交際
在生活和學習中你都接受過那些挑戰,你是怎樣看待成功或是失敗的?
此處結合自己的生活實例來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