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 《氣象學家竺可楨》(精選15篇)

《氣象學家竺可楨》

發布時間:2023-10-19

《氣象學家竺可楨》(精選15篇)

《氣象學家竺可楨》 篇1

  一、教學目標 :

  1、感受竺可楨把全部心血都用在科學研究上的精神。

  2、學會本課6個生字,能理解“支撐”等9個詞語的意思;初步學會用“只有……才……”等寫句子。

  3、能根據提供的情節復述課文第一、二段。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簡介竺可楨生平

  二、初讀課文

  1、學生通讀課文,遇到帶拼音的生字,多拼讀幾遍

  2、指名朗讀全文

  3、竺可楨是一位怎樣的科學家?(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說說,不要求說得很完整)

  三、學習詞語、生字

  1、比較形近字:篇——騙——偏——扁。注意“融”的左下部分

  2、理解“與世長辭、山桃始花”等詞語的意思。

  四、指導分段

  1、課文介紹了竺可楨哪些事例?分別是哪幾個自然段?

  2、自由討論分段,說說分段的理由。

  五、學習課文第一、二段

  1、朗讀第一段,思考:竺可楨在去世的前一天還在干什么?劃出寫竺可楨動作、神態的詞語。

  2、討論交流,指導感情朗讀。

  3、自由朗讀第二段,思考:竺可楨是怎樣觀察大自然的變化,記錄大自然的筆記的?

  4、交流討論,理解重點詞語:平時,重病

  5、指導朗讀“竺可楨就像一位在大自然……每一個變化。”

  6、指導理解第四自然段。

  “北海冰融、山桃始花……”是什么意思?六月、七月……其他的日子里,竺可楨可能會記些什么內容呢?

  六、布置作業 

  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請學生讀課文

  2、說說課文怎樣分段

  3、每一段各講了什么?

  二、學習第三、四段

  (一)學習第三段

  1、默讀課文,概括這一段內容。

  2、指導朗讀第六自然段。

  研究句群:“他從街道旁……看到第一只南來的燕子……”

  ※自由讀讀句子,發現這一組句子有什么特點?

  ※為什么要寫“第一片、第一聲、第一只”呢?

  ※作者寫了樹上的綠葉,水中的蛙鳴,空中的燕子,竺可楨還可能觀察到什么?(請學生仿說句子)

  ※學生讀句子,試背句群。

  (二)學習第四段

  1、讀課文第四段,說說這一段寫了什么。

  2、理解“幾十年如一日、精心、凝聚”等詞語的意思

  3、學生自由朗讀這一段的內容

  三、總結全文

  1、文中哪些地方看出竺可楨把全部心血都用在氣象科學的研究上?

  2、你讀了課文,有什么感受?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背誦

  1、學生自由朗讀

  2、點名讀,你覺得讀得最好的一部分來讀

  3、其他學生評議

  4、教師提供一些情節,指導學生復述課文第一、二段

  5、指導背誦竺可楨步行上班觀察大自然變化的句子。

  五、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 本中的作業 ,有困難的可以舉手提問。

《氣象學家竺可楨》 篇2

  一、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幾個重點語句深入理解課文。

  2、感受竺可楨堅持不懈,治學嚴謹,把全部心血都用在科學研究上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

  抓住幾個重點句子,在朗讀、體味、揣摩中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感受竺可楨的人格魅力。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竺可楨是個怎樣的科學家?

  (二)學生自由讀課文,用波浪線劃出感受最深刻的語句。

  (三)匯報交流:

  在學生自瀆自悟、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從幾個句子為抓手,深入理解感悟:

  句一:他戴上老花眼鏡,哆哆嗦嗦地在筆記本上寫下一行小字:氣溫最高零下1℃,最低零下7℃,東風一至二級,晴轉多云。

  句二:從1936年到1974年的38年中,他的四十多本日記和筆記本,共有近千萬字!

  句三:竺可楨就像一位在大自然中巡邏的哨兵,時刻都在細心地觀察著大自然的每一個變化。

  句四:他從街道兩旁許許多多大樹上發現第一片綠葉,在喧鬧嘈雜聲中辨別出第一聲蛙鳴,在車水馬龍的街上看到第一只南來的燕子

  句五:竺可楨幾十年如一日精心觀測,積累了許多重要數據,每一個數據都凝聚著他的心血。

  (四)拓展升華:

  1、補充閱讀:《品格和學問的偉人》。

  2、讀后說出自己內心的感受。

《氣象學家竺可楨》 篇3

  教學目標 :

  1、感受竺可楨把全部心血都用在科學研究上的精神。

  2、學會本課6個生字,能理解“支撐”等9個詞語的意思;初步學會用“只有……才……”等寫句子。

  3、能根據提供的情節復述課文第一、二段。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簡介竺可楨生平

  二、初讀課文

  1、學生通讀課文,遇到帶拼音的生字,多拼讀幾遍

  2、指名朗讀全文

  3、竺可楨是一位怎樣的科學家?(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說說,不要求說得很完整)

  三、學習詞語、生字

  1、比較形近字:篇——騙——偏——扁。注意“融”的左下部分

  2、理解“與世長辭、山桃始花”等詞語的意思。

  四、指導分段

  1、課文介紹了竺可楨哪些事例?分別是哪幾個自然段?

  2、自由討論分段,說說分段的理由。

  五、學習課文第一、二段

  1、朗讀第一段,思考:竺可楨在去世的前一天還在干什么?劃出寫竺可楨動作、神態的詞語。

  2、討論交流,指導感情朗讀。

  3、自由朗讀第二段,思考:竺可楨是怎樣觀察大自然的變化,記錄大自然的筆記的?

  4、交流討論,理解重點詞語:平時,重病

  5、指導朗讀“竺可楨就像一位在大自然……每一個變化。”

  6、指導理解第四自然段。

  “北海冰融、山桃始花……”是什么意思?六月、七月……其他的日子里,竺可楨可能會記些什么內容呢?

  六、布置作業

  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請學生讀課文

  2、說說課文怎樣分段

  3、每一段各講了什么?

  二、學習第三、四段

  1、學習第三段

  (1)默讀課文,概括這一段內容。

  (2)指導朗讀第六自然段。

  研究句群:“他從街道旁……看到第一只南來的燕子……”

  自由讀讀句子,發現這一組句子有什么特點?

  為什么要寫“第一片、第一聲、第一只”呢?

  作者寫了樹上的綠葉,水中的蛙鳴,空中的燕子,竺可楨還可能觀察到什么?(請學生仿說句子)

  學生讀句子,試背句群。

  2、學習第四段

  (1)讀課文第四段,說說這一段寫了什么。

  (2)理解“幾十年如一日、精心、凝聚”等詞語的意思

  (3)學生自由朗讀這一段的內容

  三、總結全文

  1、文中哪些地方看出竺可楨把全部心血都用在氣象科學的研究上?

  2、你讀了課文,有什么感受?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背誦

  1、學生自由朗讀

  2、點名讀,你覺得讀得的一部分來讀

  3、其他學生評議

  4、教師提供一些情節,指導學生復述課文第一、二段

  5、指導背誦竺可楨步行上班觀察大自然變化的句子。

  五、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 本中的作業 ,有困難的可以舉手提問。

《氣象學家竺可楨》 篇4

  設計理念:

  以竺可楨的“日記”貫穿整個教學,以小見大,以點帶面,從“日記”反映竺可楨的工作生活,反映竺可楨的人格精神。

  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與“日記”有關的重點句段。

  2、深讀課文,培養學生探究、交流的能力。

  3、感受竺可楨堅持不懈的精神、治學嚴謹的工作態度。

  教學過程:

  一、 日記導入

  1、課件出示

  1974年2月6日,氣溫零下1℃,最低零下7℃,東風一至二級,晴轉多云。局報

  2、指名讀。

  同學們,這,不是一段普通的文字;這,是氣象學家竺可楨在生命的最后時刻用顫抖的筆寫下的最后一篇日記!(板書:日記)

  3、教師讀(感情深沉,速度緩慢)

  4、同學們,竺可楨的日記,不是普通的日記;竺可楨的日記,凝聚著他畢生的心血!這節課,咱們一塊走進竺可楨,走進他的日記。全體起立,請同學們帶著深深的崇敬之情自由地朗讀這篇課文。

  二、 日記數量

  1、同學們,(指著屏幕)像這樣的日記,課文中還有嗎?請大家快速用筆劃出來。指名讀。

  課件出示

  “3月12日,北海冰融。”

  “3月29日,山桃始花。”

  “4月4日,杏樹始花。”

  “4月15日,紫丁香始見。”

  “5月1日,柳絮飛。”

  …………

  2、兩個省略號劃進去了嗎?這兒為什么要用上兩個省略號?能用課文中的一句話解釋一下嗎?(課件出示)

  從1936年到1974年的38年中,他的四十多本日記和筆記本加在一起有近千萬字!

  指導學生讀好這句話。

  3、同學們,竺可楨從1917年在美國哈佛大學留學時開始,就養成了每天寫日記的習慣。天氣和大自然的變化是他每天必須記錄的內容。由于戰爭的原因,只保存了從1936年1月1日到1974年2月6日(逝世的前一天)的日記,共計38年又37天,這期間沒有一天的空白,而且,日記上的每一個字都是一筆不茍,令人嘆為觀止!

  三、 讀懂日記

  1、同學們,當四十多本日記呈現在我們面前時,當我們一頁一頁地翻閱竺可幀的日記時,我們看到的僅僅是天氣嗎?僅僅是大自然的變化嗎?(不是)

  從氣象學家竺可幀的日記中,我們還看到了什么?(課件出示)

  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要求從課文的語句中找出“依據”。(彈性設計)

  參考:

  (1)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日記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2)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

  (3)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堅持不懈的精神。

  (4)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是大自然的保護神。

  (5)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認真細致的工作態度。

  (6)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物候學與農業生產有著的密切關系。

  (7)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科學的治學態度。

  (8)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

  (9)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把全部的心血都用在了研究工作上。

  (10)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為科學終身奮斗的信念。

  3、重點句段交流,并指導朗讀。

  (1)常年如此,從不間斷。只有在他病得不能起床時,才根據天氣預報作記錄。

  這里的“如此”指什么?

  (2)竺可楨就像一位在大自然中巡邏的哨兵,時刻都在細心地觀察著大自然的每一個變化。他的筆記本,是一本大自然的日記。

  從“巡邏”這個詞你讀懂了什么?哨兵的任務僅僅是巡邏嗎?

  竺可楨還是一位大自然的保護者。

  (3)他從街道兩旁許許多多大樹上發現第一片綠葉,在喧鬧嘈雜聲中辨別出第一聲蛙鳴,在車水馬龍的街上看到第一只南來的燕子……

  哪些詞語你覺得特別重要?說說理由。

  背誦這一段話。

  末尾的省略號表示什么?

  在夏天、在秋天、在冬天,竺可楨還觀察到什么?請你仿照這段話,選擇一個季節,也寫一段帶有省略號的話。(直接寫在課本上,作為讀書心得)

  (4)竺可楨幾十年如一日精心觀測,積累了許多重要數據,每一個數據都凝聚著他的心血。

  “幾十年如一日”,你是如何理解的?

  他71歲時,還參加了南水北調考察隊,登上海拔4000多米的阿壩高原,下到險峻的雅礱江峽谷。

  四、日記情懷

  1、同學們,氣象學家竺可楨留下的日記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他的日記我們永遠也看不完!他逝世后,人民出版社、科學出版社相繼出版了他的日記,書名就是《竺可楨日記》,這在我國的科學家中是第一次。

  2、最后,咱們用《竺可楨日記》中的一段話作為我們這節課的結尾

  (課件出示)

  “我們應達觀為懷,有生必有死,這是科學規律,我們生活在這一偉大時代,我們生逢其時,一生可以勝過古代千載,我們是多么幸福啊!”

  (課件出示竺可楨的黑白照片)同學們,竺可楨先生為人民的科學事業作出了杰出的貢獻,我們將永遠懷念這位治學嚴謹、鍥而不舍,充滿愛國熱情的人民科學家。

《氣象學家竺可楨》 篇5

  一、教材理解

  這篇課文記敘了我國氣象學家竺可楨幾十年如一日,精心觀測天氣和大自然的每一個變化,積累了許多重要數據,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為我國的氣象科學、農業生產做出了重要貢獻,為祖國贏得了榮譽。竺可楨最令人驚訝的是從1936年到1974年的38年零37天中,竟然一天不落地記日記,同時他的時刻都在細心地觀察著大自然的每一個變化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設計理念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教學過程,必須是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過程。教師要創設民主、開放、活潑的學習環境,創設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保證學生自讀、自悟、自創的時間,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語言的特點”和“閱讀的樂趣”。讓學生在直接接觸語文材料的自主活動中,在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中,體驗語文學習的規律,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和設計理念,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關的重點句段。

  2、深讀課文,培養學生探究、交流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寫話能力。

  4、感受竺可楨堅持不懈的精神、治學嚴謹的工作態度。

  這篇課文我抓住為重點句貫穿整個教學,從“日記”反映竺可楨的工作生活,反映竺可楨的人格精神。

  四、設計思路

  “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讀”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途徑。讓“讀”貫穿課堂始終。在學生不能領悟句子意思的時候我讓學生讀,在學生領悟了句子的意思以后我也讓學生讀,同時需要通過讀表明你讀懂了什么。為此,本篇課文的設計思路如下:

  1、日記引入“1974年2月6日,氣溫最高零下1℃,最低零下7℃,東風一至二級,晴轉多云。”像這樣的日記,課文中還有嗎?請大家快速用筆劃出來。然后體會日記之多。體會到竺可楨堅持不懈的精神。

  2、找找哪句話最能體現竺可楨把全部心血都用在氣象科學的研究上?然后我讓學生先讀讀這句話,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又讓學生結合課文來更深入的理解。自主選擇、細讀體會。隨機根據學生理解重點句子時聯系到的課文的其他重點句子來讀讀、說說,不但喚起了學生的自主意識,而且還改變了課堂教學的基本結構,促進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變傳統的教師“講”懂為學生自己“讀”懂。

  3、在理解“他從街道兩旁許許多多大樹上發現第一片綠葉,在喧鬧嘈雜聲中辨別出第一聲蛙鳴,在車水馬龍的街上看到第一只南來的燕子……”時。進行想象練習,在夏天、在秋天、在冬天,竺可楨還觀察到什么?請你仿照這段話,選擇一個季節,寫一段帶有省略號的話。匯報交流,精讀感悟朗讀有助于幫助學生積累詞匯句式,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可讓學生從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審美教育。在這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展開想象,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

  4、讓學生通過分析、朗讀來體會到竺可楨是一個怎樣的人。

  5、在學生理解句子,感悟竺可楨人格的基礎上面對竺可楨爺爺即興說話,“說話”是我們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而語文教學中,說話訓練尤為重要。為學生創設一個讓學生仿說的情境,這樣不但讓學生產生了新奇感,而且運用了所學語言。同時用竺可楨的一段話結束課文。

《氣象學家竺可楨》 篇6

  設計理念

  以竺可楨的“日記”貫穿整個教學,以小見大,以點帶面,從“日記”反映竺可楨的工作生活,反映竺可楨的人格精神。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能理解“支撐”等9個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與“日記”有關的重點句段;

  3、深讀課文,學生在探究、交流的的過程中感受竺可楨把全部心血都用在科學研究上的精神。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談話

  現在是什么季節?你從那些自然現象中發現的?

  剛才大家談到了植物的開花、結果,時令水果、蔬菜的上市,這些現象稱之為物候,在大自然中,這些生命活動的變化和季節變化有密切的關系,研究這種關系的科學,就叫做“物候學”。我國物候研究的開創者就是竺可楨

  教學過程

  一、人物簡介(課件出示,照片、文字)

  竺可楨

  (1890—1974)

  竺可楨(1890—1974),浙江紹興人。我國杰出的氣象、地理學家,教育家。曾任浙江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等職。是我國現代氣象事業的創始人。也是我國物候學研究的創始者。對我國近代氣象學和地理學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是我國地理學和氣象學界的一代宗師。

  二、初讀課文

  要求:

  1、讀課文兩邊,第一遍朗讀,把音讀準,把課文讀通,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讀第二遍后思考:課文寫了關于竺可楨的哪些事?

  三、研讀日記

  1、課件出示:

  1974年2月6日,氣溫最高零下1℃,最低零下7℃,東風一至二級,晴轉多云。

  2、指名讀。

  同學們,這是一段普通的文字嗎?你是從哪些詞句看出來的?

  3、指導讀(感情深沉,速度緩慢)

  4、同學們,像這樣的日記,課文中還有嗎?請大家快速找出來讀一讀。

  課件出示:

  “3月12日,北海冰融。”

  “3月29日,山桃始花。”

  “4月4日,杏樹始花。”

  “4月15日,紫丁香始見。”

  “5月1日,柳絮飛。”

  …………

  5、這兒為什么要用上兩個省略號?(相機介紹省略號使用知識:十二個點,表示段落的省略;六個點,表示句子中的省略;三個點,一般用在數學公式中)能用課文中的一句話解釋一下嗎?(課件出示)

  從1936年到1974年的38年中,他的四十多本日記和筆記本加在一起有近千萬字!

  6、同學們,竺可楨從1917年在美國哈佛大學留學時開始,就養成了每天寫日記的習慣。天氣和大自然的變化是他每天必須記錄的內容。由于戰爭的原因,只保存了從1936年到1974年2月6日(逝世的前一天)的日記,共計38年,這期間沒有一天的空白,請你們計算一下,竺可楨平均每天要記多少字的日記?

  教師讓學生進行了簡單的計算:10000000÷38÷365≈720(平均每天約720字,相當于學生兩篇作文的字數)。

  在這期間,竺可楨還要進行大量的科學研究。(課件:竺可楨的主要論著)

  指導學生讀好這句話。

  四、情感體驗  

  1、同學們,當四十多本日記呈現在我們面前時,當我們一頁一頁地翻閱竺可幀的日記時,我們看到的僅僅是大自然的變化嗎?從氣象學家竺可幀的日記中,我們還能看到什么?

  2、交流,要求從課文的語句中找出“依據”。

  (1)常年如此,從不間斷。只有在他病得不能起床時,才根據天氣預報作記錄。(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日記是他生命的一部分。還看到了他堅持不懈的精神。 )

  (2)竺可楨就像一位在大自然中巡邏的哨兵,時刻都在細心地觀察著大自然的每一個變化。他的筆記本,是一本大自然的日記。(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是大自然的保護神。)

  (3)本來他可以坐汽車去上班,可是坐汽車不能仔細地觀察大自然。于是,他就步行去上班,一邊走一邊細心地觀察。(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把全部的心血都用在了研究工作上。)

  (4)他從街道兩旁許許多多大樹上發現第一片綠葉,在喧鬧嘈雜聲中辨別出第一聲蛙鳴,在車水馬龍的街上看到第一只南來的燕子……(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認真細致的工作態度。他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

  末尾的省略號表示什么?在夏天、在秋天、在冬天,竺可楨還觀察到什么?(提示夏天可以發現荷花開放,看到蝙蝠翻飛,聽到蟬鳴)請你仿照這段話,選擇一個季節,也寫一段帶有省略號的話。

  (5)竺可楨幾十年如一日精心觀測,積累了許多重要數據,每一個數據都凝聚著他的心血。(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科學的治學態度。他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

  3、同學們,氣象學家竺可楨留下的日記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人民出版社、科學出版社分別在1984年,1990年相繼出版了他的日記,書名就是《竺可楨日記》,這在我國的科學家中是第一次。

  4、同學們,竺可楨為發展氣象科學做出了重要貢獻,為祖國贏得了榮譽,我們將永遠懷念這位把全部心血都用在科學研究上的人民科學家。(課件出示竺可楨的塑像)請你在塑像的基石上寫上一段碑文好嗎?

《氣象學家竺可楨》 篇7

  教學目標:

  1、感受竺可楨把全部心血都用在科學研究上的精神。

  2、學會本課6個生字,能理解支撐等9個詞語的意思;初步學會用只有才等寫句子。

  3、能根據提供的情節復述課文第一、二段。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簡介竺可楨生平

  二、初讀課文

  1、學生通讀課文,遇到帶拼音的生字,多拼讀幾遍

  2、指名朗讀全文

  3、竺可楨是一位怎樣的科學家?(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說說,不要求說得很完整)

  三、學習詞語、生字

  1、比較形近字:篇騙偏扁。注意融的左下部分

  2、理解與世長辭、山桃始花等詞語的意思。

  四、指導分段

  1、課文介紹了竺可楨哪些事例?分別是哪幾個自然段?

  2、自由討論分段,說說分段的理由。

  五、學習課文第一、二段

  1、朗讀第一段,思考:竺可楨在去世的前一天還在干什么?劃出寫竺可楨動作、神態的詞語。

  2、討論交流,指導感情朗讀。

  3、自由朗讀第二段,思考:竺可楨是怎樣觀察大自然的變化,記錄大自然的筆記的?

  4、交流討論,理解重點詞語:平時,重病

  5、指導朗讀竺可楨就像一位在大自然每一個變化。

  6、指導理解第四自然段。

  北海冰融、山桃始花是什么意思?六月、七月其他的日子里,竺可楨可能會記些什么內容呢?

  六、布置作業

  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請學生讀課文

  2、說說課文怎樣分段

  3、每一段各講了什么?

  二、學習第三、四段

  (一)學習第三段

  1、默讀課文,概括這一段內容。

  2、指導朗讀第六自然段。

  研究句群:他從街道旁看到第一只南來的燕子

  ※自由讀讀句子,發現這一組句子有什么特點?

  ※為什么要寫第一片、第一聲、第一只呢?

  ※作者寫了樹上的綠葉,水中的蛙鳴,空中的燕子,竺可楨還可能觀察到什么?(請學生仿說句子)

  ※學生讀句子,試背句群。

  (二)學習第四段

  1、讀課文第四段,說說這一段寫了什么。

  2、理解幾十年如一日、精心、凝聚等詞語的意思

  3、學生自由朗讀這一段的內容

  三、總結全文

  1、文中哪些地方看出竺可楨把全部心血都用在氣象科學的研究上?

  2、你讀了課文,有什么感受?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背誦

  1、學生自由朗讀

  2、點名讀,你覺得讀得最好的一部分來讀

  3、其他學生評議

  4、教師提供一些情節,指導學生復述課文第一、二段

  5、指導背誦竺可楨步行上班觀察大自然變化的句子。

  五、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本中的作業,有困難的可以舉手提問。

《氣象學家竺可楨》 篇8

  ◆ 設計理念

  以竺可楨的“日記”貫穿整個教學,以小見大,以點帶面,從“日記”反映竺可楨的工作生活,反映竺可楨的人格精神。

  ◆ 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與“日記”有關的重點句段。

  2、深讀課文,培養學生探究、交流的能力。

  3、感受竺可楨堅持不懈的精神、治學嚴謹的工作態度。

  ◆ 教學過程

  一、 日記導入

  1、課件出示:

  1974年2月6日,氣溫最高零下1℃,最低零下7℃,東風一至二級,晴轉多云。

  局報  2、指明讀。

  同學們,這,不是一段普通的文字;這,是氣象學家竺可楨在生命的最后時刻用顫抖的筆寫下的最后一篇日記!(板書:日記)

  3、教師讀(感情深沉,速度緩慢)

  4、同學們,竺可楨的日記,不是普通的日記;竺可楨的日記,凝聚著他畢生的心血!這節課,咱們一塊走進竺可楨,走進他的日記。全體起立,請同學們帶著深深的崇敬之情自由地朗讀這篇課文。

  二、 日記數量

  1、同學們,(指著屏幕)像這樣的日記,課文中還有嗎?請大家快速用筆劃出來。指名讀。

  課件出示:

  “3月12日,北海冰融。”

  “3月29日,山桃始花。”

  “4月4日,杏樹始花。”

  “4月15日,紫丁香始見。”

  “5月1日,柳絮飛。”

  …………

  2、兩個省略號劃進去了嗎?這兒為什么要用上兩個省略號?能用課文中的一句話解釋一下嗎?(課件出示)

  從1936年到1974年的38年中,他的四十多本日記和筆記本加在一起有近千萬字!

  指導學生讀好這句話。

  3、同學們,竺可楨從1917年在美國哈佛大學留學時開始,就養成了每天寫日記的習慣。天氣和大自然的變化是他每天必須記錄的內容。由于戰爭的原因,只保存了從1936年1月1日到1974年2月6日(逝世的前一天)的日記,共計38年又37天,這期間沒有一天的空白,而且,日記上的每一個字都是一筆不茍,令人嘆為觀止!

  三、 讀懂日記

  1、同學們,當四十多本日記呈現在我們面前時,當我們一頁一頁地翻閱竺可幀的日記時,我們看到的僅僅是天氣嗎?僅僅是大自然的變化嗎?(不是)

  從氣象學家竺可幀的日記中,我們還看到了什么?(課件出示)

  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要求從課文的語句中找出“依據”。(彈性設計)

  參考:

  (1)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日記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2)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

  (3)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堅持不懈的精神。

  (4)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是大自然的保護神。

  (5)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認真細致的工作態度。

  (6)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物候學與農業生產有著的密切關系。

  (7)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科學的治學態度。

  (8)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

  (9)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把全部的心血都用在了研究工作上。

  (10)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為科學終身奮斗的信念。

  重點句段交流,并指導朗讀。

  (1)常年如此,從不間斷。只有在他病得不能起床時,才根據天氣預報作記錄。

  這里的“如此”指什么?

  (2)竺可楨就像一位在大自然中巡邏的哨兵,時刻都在細心地觀察著大自然的每一個變化。他的筆記本,是一本大自然的日記。

  從“巡邏”這個詞你讀懂了什么?哨兵的任務僅僅是巡邏嗎?

  竺可楨還是一位大自然的保護者。

  (3)他從街道兩旁許許多多大樹上發現第一片綠葉,在喧鬧嘈雜聲中辨別出第一聲蛙鳴,在車水馬龍的街上看到第一只南來的燕子……

  哪些詞語你覺得特別重要?說說理由。

  背誦這一段話。

  末尾的省略號表示什么?

  在夏天、在秋天、在冬天,竺可楨還觀察到什么?請你仿照這段話,選擇一個季節,也寫一段帶有省略號的話。(直接寫在課本上,作為讀書心得)

  (4)竺可楨幾十年如一日精心觀測,積累了許多重要數據,每一個數據都凝聚著他的心血。

  “幾十年如一日”,你是如何理解的?

  他71歲時,還參加了南水北調考察隊,登上海拔4000多米的阿壩高原,下到險峻的雅礱江峽谷。

  四、日記情懷

  1、同學們,氣象學家竺可楨留下的日記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他的日記我們永遠也看不完!他逝世后,人民出版社、科學出版社相繼出版了他的日記,書名就是《竺可楨日記》,這在我國的科學家中是第一次。

  2、最后,咱們用《竺可楨日記》中的一段話作為我們這節課的結尾:

  (課件出示)

  “我們應達觀為懷,有生必有死,這是科學規律,我們生活在這一偉大時代,我們生逢其時,一生可以勝過古代千載,我們是多么幸福啊!”

  (課件出示竺可楨的黑白照片)同學們,竺可楨先生為人民的科學事業作出了杰出的貢獻,我們將永遠懷念這位治學嚴謹、鍥而不舍,充滿愛國熱情的人民科學家。

  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幾個重點語句深入理解課文。

  2、感受竺可楨堅持不懈,治學嚴謹,把全部心血都用在科學研究上的精神。

  教學重點:

  抓住幾個重點句子,在朗讀、體味、揣摩中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感受竺可楨的人格魅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竺可楨是個怎樣的科學家?

  二、學生自由讀課文,用“~~~~”劃出感受最深刻的語句。

  三、匯報交流:

  在學生自瀆自悟、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從幾個句子為抓手,深入理解感悟:

  句一:他戴上老花眼鏡,哆哆嗦嗦地在筆記本上寫下一行小字:氣溫最高零下1℃,最低零下7℃,東風一至二級,晴轉多云。

  句二:從1936年到1974年的38年中,他的四十多本日記和筆記本,共有近千萬字!

  句三:竺可楨就像一位在大自然中巡邏的哨兵,時刻都在細心地觀察著大自然的每一個變化。

  句四:他從街道兩旁許許多多大樹上發現第一片綠葉,在喧鬧嘈雜聲中辨別出第一聲蛙鳴,在車水馬龍的街上看到第一只南來的燕子……

  句五:竺可楨幾十年如一日精心觀測,積累了許多重要數據,每一個數據都凝聚著他的心血。

  四、拓展升華:

  1、補充閱讀:《品格和學問的偉人》。

  2、讀后說出自己內心的感受。

《氣象學家竺可楨》 篇9

  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幾個重點語句深入理解課文。

  2、感受竺可楨堅持不懈,治學嚴謹,把全部心血都用在科學研究上的精神。

  教學重點:

  抓住幾個重點句子,在朗讀、體味、揣摩中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感受竺可楨的人格魅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竺可楨是個怎樣的科學家?

  二、學生自由讀課文,用“~~~~”劃出感受最深刻的語句。

  三、匯報交流:

  在學生自瀆自悟、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從幾個句子為抓手,深入理解感悟:

  句一:他戴上老花眼鏡,哆哆嗦嗦地在筆記本上寫下一行小字:氣溫最高零下1℃,最低零下7℃,東風一至二級,晴轉多云。句二:從1936年到1974年的38年中,他的四十多本日記和筆記本,共有近千萬字!

  句三:竺可楨就像一位在大自然中巡邏的哨兵,時刻都在細心地觀察著大自然的每一個變化。

  句四:他從街道兩旁許許多多大樹上發現第一片綠葉,在喧鬧嘈雜聲中辨別出第一聲蛙鳴,在車水馬龍的街上看到第一只南來的燕子。

  句五:竺可楨幾十年如一日精心觀測,積累了許多重要數據,每一個數據都凝聚著他的心血。

  四、拓展升華:

  1、補充閱讀:《品格和學問的偉人》。

  2、讀后說出自己內心的感受。

《氣象學家竺可楨》 篇10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新詞,初步學會用“只有……才……”“可是”寫句子。

  2.能根據提供的情節復述第一、二段課文。

  3.感受竺可楨為科學事業嘔心瀝血、一絲不茍的精神。

  教學重點與難點

  讀懂文中的四個事例,感受竺可楨為科學事業一絲不茍、嘔心瀝血的精神。能按提供的情節復述第一、二段。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理解部分詞語意思。

  2.讀通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3.初步感受竺可楨對科學事業的獻身精神。

  (二)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簡介生平。

  (1)我們已學過的課文中有哪些是介紹科學家的?

  (2)簡介竺可楨生平。(見“背景知識”)

  2.聽錄音,感知大意。

  (1)聽課文錄音,思考:課文寫廠竺可楨的哪幾件事?

  (2)交流討論。

  3.自讀課文,自學字詞。(結合完成(作業本)第1題。)

  (1)自由讀文,劃出生字詞。

  (2)自學字詞。

  (3)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4.檢查自學效果。

  (1)認讀生字詞,說說易讀錯、寫錯的字。(篇一遍辨—辯)

  (2)說說詞語意思。(“哆哆嗦嗦”、“與世長辭”、“從不間斷”、“車水馬龍”)

  (3)提出疑問,討論解決其中一部分。與課文后續學習有聯系的可存疑。

  5.自由讀課文。指名分自然段讀文。評議是否讀通。

  6.作業:(1)(作業本)第2、3、4題。

  (2)朗讀課文。

  第2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給課文分段,讀懂第一、二段。

  2.能根據提示復述第一、二段。

  3.進一步感受竺可楨為科學事業奮斗終身的精神。

  (二)教學過程

  1.復習導人,聽寫詞語。

  2.指導分段。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介紹了竺可偵哪些事例?分別在文中哪些自然段?

  (2)分段,說明理由?

  3.學習第一段。

  (1)默讀,思考:竺可楨在去世前一天還在于什么?是什么樣的情況下寫的?(劃出描寫竺可楨動作、神態的詞。)

  (2)交流討論,感情朗讀。

  指名回答問題:說說哪些地方使人感動?為什么?有感情地朗讀體會。

  4.學習第二段。

  (1)自由讀文,思考:竺可楨是怎樣記氣溫,怎樣觀察大自然的變化,怎樣記大自然的筆記?

  (1)交流討論,理解重點詞句。

  平時:總是每天常年從不間斷

  重病:只有……才……

  時刻:細心地觀察近千萬字。

  (3)有感情地朗讀。

  (4)說說段意。

  5.指導復述。

  (1)投影出示第一、二段情節。根據提示,自己試復述。

  (2)指名復述,集體評議。

  (3)同桌互說,評議。

  6.作業:

  (1)(作業本)第5題中“只有……才……”造句。

  (2)朗讀課文。

  第3課時

  (一)教學日棟

  1.讀懂第三、四段,知道“物候學”與農業生產的關系。

  2.背誦重點句子。

  3.感受竺可楨嘔心瀝血研究科學的精神。

  (二)教學過程

  1.復習導入。

  (1)指名復述第一段。

  (2)指名復述第二段。

  (3)說說使你感動的地方。

  2.學習第三段。

  (1)默讀第三段,找出文中能概括這一段(第5、6自然段)內容的一句話。

  (2)朗讀這一句話,理解“深知”,“這門科學”指什么?它重要在什么地方?

  (3)指名朗讀第5自然段,找出重點句,讀一讀。文中舉了個什么例子來說明“物候學”與農業生產的密切關系?

  (4)自由讀第6自然段,段中哪些句子具體說明竺可楨“把全部的心血都用在研究工作上”?這些句子中哪些詞突出了竺可楨觀察大自然的細心?

  (5)朗讀、背誦這幾句話。

  (6)說說第三段段意。

  3.學習第四段。

  (1)自由讀,說說這一段寫什么?

  (2)竺可楨的論文是怎樣寫出來的?讀句理解:“幾十年如一日”、“精心”、“觀測”、“凝聚”等詞。

  (3)有感情地朗讀。

  4.總結:

  (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竺可楨把全部心血都用在氣象科學的研究上?

  (2)你讀了課文,有什么感受?

  5.作業:

  (1)(作業本)第5(1)、6題。

  (2)(作業本)第7題。

《氣象學家竺可楨》 篇11

  一、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新詞,初步學會用“只有......才......”“可是”寫句子。

  2.能根據提供的情節復述第一、二段課文。

  3.感受竺可幀為科學事業嘔心瀝血。一絲不茍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讀懂文中的四個事例,感受竺可幀為科學事業一絲不茍、。嘔心瀝血的精神。能按提供的情節復述第一、二段。

  三、教學準備

  課文錄音、投影片。

  四、教學時間:3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理解部分詞語意思。

  2.讀通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3.初步感受竺可楨對科學事業的獻身精神。

  (二)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簡介生平。

  (1)我們已學過的課文中有哪些是介紹科學家的?

  說說科學家茅以升、李四光的事跡。

  (2)簡介竺可楨生平。(見“背景知識”)

  2.聽錄音,感知大意。

  (1)聽課文錄音,思考:課文寫了竺可枚的哪幾件事?

  (2)交流討論。

  3.自讀課文,自學字詞。(結合完成《作業本》第1題。)

  (1)自由讀文,劃出生字詞,

  (2)自學字詞。

  (3)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4.檢查自學效果。

  (1)認讀生字詞,說說易讀錯、寫錯的字。(篇一遍辨一辯)

  支撐旋鈕哆哆嗦嗦與世長辭巡邏

  喧鬧辨別從不間斷車水馬龍榮譽

  (2)說說詞語意思。(“哆哆嗦嗦”、“與世長辭”、“從不間斷”、“車水馬龍”)

  (3)提出疑問,討論解決其中一部分。與課文后續學習有聯系的可存疑。

  5、自由讀課文。指名分自然段讀文。評議

  6.作業:(1)《作業本》第2、3、4題。

  (2)朗讀課文。

《氣象學家竺可楨》 篇12

  設計并執教 紹興縣秋瑾小學 俞東江

  ◆ 設計理念

  以竺可楨的“日記”貫穿整個教學,以小見大,以點帶面,從“日記”反映竺可楨的工作生活,反映竺可楨的人格精神。

  ◆ 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與“日記”有關的重點句段。

  2、深讀課文,培養學生探究、交流的能力。

  3、感受竺可楨堅持不懈的精神、治學嚴謹的工作態度。

  ◆ 教學過程 

  一、 日記導入  

  1、課件出示:

  1974年2月6日,氣溫最高零下1℃,最低零下7℃,東風一至二級,晴轉多云。

  局報

  2、指明讀。

  同學們,這,不是一段普通的文字;這,是氣象學家竺可楨在生命的最后時刻用顫抖的筆寫下的最后一篇日記!(板書:日記)

  3、教師讀(感情深沉,速度緩慢)

  4、同學們,竺可楨的日記,不是普通的日記;竺可楨的日記,凝聚著他畢生的心血!這節課,咱們一塊走進竺可楨,走進他的日記。全體起立,請同學們帶著深深的崇敬之情自由地朗讀這篇課文。

  二、 日記數量

  1、同學們,(指著屏幕)像這樣的日記,課文中還有嗎?請大家快速用筆劃出來。指名讀。

  課件出示:

  “3月12日,北海冰融。”

  “3月29日,山桃始花。”

  “4月4日,杏樹始花。”

  “4月15日,紫丁香始見。”

  “5月1日,柳絮飛。”

  …………

  2、兩個省略號劃進去了嗎?這兒為什么要用上兩個省略號?能用課文中的一句話解釋一下嗎?(課件出示)

  從1936年到1974年的38年中,他的四十多本日記和筆記本加在一起有近千萬字!

  指導學生讀好這句話。

  3、同學們,竺可楨從1917年在美國哈佛大學留學時開始,就養成了每天寫日記的習慣。天氣和大自然的變化是他每天必須記錄的內容。由于戰爭的原因,只保存了從1936年1月1日到1974年2月6日(逝世的前一天)的日記,共計38年又37天,這期間沒有一天的空白,而且,日記上的每一個字都是一筆不茍,令人嘆為觀止!

  三、 讀懂日記

  1、同學們,當四十多本日記呈現在我們面前時,當我們一頁一頁地翻閱竺可幀的日記時,我們看到的僅僅是天氣嗎?僅僅是大自然的變化嗎?(不是)

  從氣象學家竺可幀的日記中,我們還看到了什么?(課件出示)

  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要求從課文的語句中找出“依據”。(彈性設計)

  參考:

  (1)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日記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2)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

  (3)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堅持不懈的精神。

  (4)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是大自然的保護神。

  (5)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認真細致的工作態度。

  (6)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物候學與農業生產有著的密切關系。

  (7)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科學的治學態度。

  (8)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

  (9)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把全部的心血都用在了研究工作上。

  (10)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為科學終身奮斗的信念。

  重點句段交流,并指導朗讀。

  (1)常年如此,從不間斷。只有在他病得不能起床時,才根據天氣預報作記錄。

  這里的“如此”指什么?

  (2)竺可楨就像一位在大自然中巡邏的哨兵,時刻都在細心地觀察著大自然的每一個變化。他的筆記本,是一本大自然的日記。

  從“巡邏”這個詞你讀懂了什么?哨兵的任務僅僅是巡邏嗎?

  竺可楨還是一位大自然的保護者。

  (3)他從街道兩旁許許多多大樹上發現第一片綠葉,在喧鬧嘈雜聲中辨別出第一聲蛙鳴,在車水馬龍的街上看到第一只南來的燕子……

  哪些詞語你覺得特別重要?說說理由。

  背誦這一段話。

  末尾的省略號表示什么?

  在夏天、在秋天、在冬天,竺可楨還觀察到什么?請你仿照這段話,選擇一個季節,也寫一段帶有省略號的話。(直接寫在課本上,作為讀書心得)

  (4)竺可楨幾十年如一日精心觀測,積累了許多重要數據,每一個數據都凝聚著他的心血。

  “幾十年如一日”,你是如何理解的?

  他71歲時,還參加了南水北調考察隊,登上海拔4000多米的阿壩高原,下到險峻的雅礱江峽谷。

  四、日記情懷

  1、同學們,氣象學家竺可楨留下的日記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他的日記我們永遠也看不完!他逝世后,人民出版社、科學出版社相繼出版了他的日記,書名就是《竺可楨日記》,這在我國的科學家中是第一次。

  2、最后,咱們用《竺可楨日記》中的一段話作為我們這節課的結尾:

  (課件出示)

  “我們應達觀為懷,有生必有死,這是科學規律,我們生活在這一偉大時代,我們生逢其時,一生可以勝過古代千載,我們是多么幸福啊!”

  (課件出示竺可楨的黑白照片)同學們,竺可楨先生為人民的科學事業作出了杰出的貢獻,我們將永遠懷念這位治學嚴謹、鍥而不舍,充滿愛國熱情的人民科學家。

《氣象學家竺可楨》 篇13

  一、教學目標:

  1、感受竺可楨把全部心血都用在科學研究上的精神。

  2、學會本課6個生字,能理解“支撐”等9個詞語的意思;初步學會用“只有……才……”等寫句子。

  3、能根據提供的情節復述課文第一、二段。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簡介竺可楨生平

  二、初讀課文

  1、學生通讀課文,遇到帶拼音的生字,多拼讀幾遍

  2、指名朗讀全文

  3、竺可楨是一位怎樣的科學家?(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說說,不要求說得很完整)

  三、學習詞語、生字

  1、比較形近字:篇——騙——偏——扁。注意“融”的左下部分

  2、理解“與世長辭、山桃始花”等詞語的意思。

  四、指導分段

  1、課文介紹了竺可楨哪些事例?分別是哪幾個自然段?

  2、自由討論分段,說說分段的理由。

  五、學習課文第一、二段

  1、朗讀第一段,思考:竺可楨在去世的前一天還在干什么?劃出寫竺可楨動作、神態的詞語。

  2、討論交流,指導感情朗讀。

  3、自由朗讀第二段,思考:竺可楨是怎樣觀察大自然的變化,記錄大自然的筆記的?

  4、交流討論,理解重點詞語:平時,重病

  5、指導朗讀“竺可楨就像一位在大自然……每一個變化。”

  6、指導理解第四自然段。

  “北海冰融、山桃始花……”是什么意思?六月、七月……其他的日子里,竺可楨可能會記些什么內容呢?

  六、布置作業

  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請學生讀課文

  2、說說課文怎樣分段

  3、每一段各講了什么?

  二、學習第三、四段

  (一)學習第三段

  1、默讀課文,概括這一段內容。

  2、指導朗讀第六自然段。

  研究句群:“他從街道旁……看到第一只南來的燕子……”

  ※自由讀讀句子,發現這一組句子有什么特點?

  ※為什么要寫“第一片、第一聲、第一只”呢?

  ※作者寫了樹上的綠葉,水中的蛙鳴,空中的燕子,竺可楨還可能觀察到什么?(請學生仿說句子)

  ※學生讀句子,試背句群。

  (二)學習第四段

  1、讀課文第四段,說說這一段寫了什么。

  2、理解“幾十年如一日、精心、凝聚”等詞語的意思

  3、學生自由朗讀這一段的內容

  三、總結全文

  1、文中哪些地方看出竺可楨把全部心血都用在氣象科學的研究上?

  2、你讀了課文,有什么感受?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背誦

  1、學生自由朗讀

  2、點名讀,你覺得讀得最好的一部分來讀

  3、其他學生評議

  4、教師提供一些情節,指導學生復述課文第一、二段

  5、指導背誦竺可楨步行上班觀察大自然變化的句子。

  五、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本中的作業,有困難的可以舉手提問。

《氣象學家竺可楨》 篇14

  佚名

  一、教學目標 :

  1、感受竺可楨把全部心血都用在科學研究上的精神。

  2、學會本課6個生字,能理解“支撐”等9個詞語的意思;初步學會用“只有……才……”等寫句子。

  3、能根據提供的情節復述課文第一、二段。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簡介竺可楨生平

  二、初讀課文

  1、學生通讀課文,遇到帶拼音的生字,多拼讀幾遍

  2、指名朗讀全文

  3、竺可楨是一位怎樣的科學家?(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說說,不要求說得很完整)

  三、學習詞語、生字

  1、比較形近字:篇——騙——偏——扁。注意“融”的左下部分

  2、理解“與世長辭、山桃始花”等詞語的意思。

  四、指導分段

  1、課文介紹了竺可楨哪些事例?分別是哪幾個自然段?

  2、自由討論分段,說說分段的理由。

  五、學習課文第一、二段

  1、朗讀第一段,思考:竺可楨在去世的前一天還在干什么?劃出寫竺可楨動作、神態的詞語。

  2、討論交流,指導感情朗讀。

  3、自由朗讀第二段,思考:竺可楨是怎樣觀察大自然的變化,記錄大自然的筆記的?

  4、交流討論,理解重點詞語:平時,重病

  5、指導朗讀“竺可楨就像一位在大自然……每一個變化。”

  6、指導理解第四自然段。

  “北海冰融、山桃始花……”是什么意思?六月、七月……其他的日子里,竺可楨可能會記些什么內容呢?

  六、布置作業 

  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請學生讀課文

  2、說說課文怎樣分段

  3、每一段各講了什么?

  二、學習第三、四段

  (一)學習第三段

  1、默讀課文,概括這一段內容。

  2、指導朗讀第六自然段。

  研究句群:“他從街道旁……看到第一只南來的燕子……”

  ※自由讀讀句子,發現這一組句子有什么特點?

  ※為什么要寫“第一片、第一聲、第一只”呢?

  ※作者寫了樹上的綠葉,水中的蛙鳴,空中的燕子,竺可楨還可能觀察到什么?(請學生仿說句子)

  ※學生讀句子,試背句群。

  (二)學習第四段

  1、讀課文第四段,說說這一段寫了什么。

  2、理解“幾十年如一日、精心、凝聚”等詞語的意思

  3、學生自由朗讀這一段的內容

  三、總結全文

  1、文中哪些地方看出竺可楨把全部心血都用在氣象科學的研究上?

  2、你讀了課文,有什么感受?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背誦

  1、學生自由朗讀

  2、點名讀,你覺得讀得最好的一部分來讀

  3、其他學生評議

  4、教師提供一些情節,指導學生復述課文第一、二段

  5、指導背誦竺可楨步行上班觀察大自然變化的句子。

  五、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 本中的作業 ,有困難的可以舉手提問。

《氣象學家竺可楨》 篇15

  教學目標:

  1、感受竺可楨把全部心血都用在科學研究上的精神。

  2、學會本課6個生字,能理解“支撐”等9個詞語的意思;初步學會用“只有……才……”“可是”寫句子。

  3、能根據提供的情節復述課文第一、二段。

  重點難點:

  能根據提供的情節復述課文第一、二段

  第一課時

  (通讀全文,初知課文內容,學習生字詞語。學習課文第一、二段。)

  一、談話揭題,導入新課:

  由《一定要爭氣》的生物學家童第周引入本課,出示課題:氣象學家竺可楨。

  讀準“竺、楨”,理解“氣象學家”。(研究天氣的科學家)簡介竺可楨生平。

  二、初讀課文:

  1、通讀課文,遇到帶拼音的生字,多拼讀幾遍。

  2、指名朗讀課文。

  3、竺可楨是一位怎樣的科學家?(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說說,不要求說得很完整。)

  三、學習生字新詞。

  (1)形近字:篇——騙——偏——扁。注意:融、譽的字形

  (2)理解“與世長辭、山桃始花、車水馬龍”等詞語。理解詞語時要求學生先讀句子,再根據上下文理解詞語。

  四、指導分段:

  1、課文介紹了竺可楨哪些事例?分別是哪幾個自然段?

  2、自由討論分段,說說分段理由。

  第1段(第1、2自然段):寫竺可楨在病床上支撐著收聽和記錄天氣預報,第二天就與世長辭了。

  第2段(第3-5自然段):寫竺可楨每天清晨做完早操就記下氣溫,時刻都在觀察大自然的每個變化,并認真地記筆記。

  第3段(第6、7自然段)

  第4段(第8自然段)

  五:學習第1段:

  1、自由讀第一段,用“四素句”概括這一自然段。(1974年2月6日清晨,竺可楨坐在床頭收聽和記錄天氣預報。)

  a)課文是怎樣寫他收聽和記錄的呢?抓住重點詞語,為復述作準備。(“支撐、哆哆嗦嗦”說明身體差;“老花眼鏡”說明年紀大。)

  b)指導感情朗讀。

  2、學習第2段:

  a)自由讀課文,思考:竺可楨是怎樣觀察大自然的變化,記錄大自然的筆記?

  b)交流討論,理解重點詞語:

  平時:總是每天常年如此從不間斷

  重病:只有……才……(理解這個關聯詞的用法)

  時間:38年

  c)重點指導句子朗讀:竺可楨就像一位在大自然中……觀察著大自然的每一個變化。

  d)指導理解第4自然段:“北海冰融、山桃始花……”是什么意思?

  e)五行寫日記本的話,本可以連起來寫,現在課文是怎么寫的?為什么這樣寫?(分行寫清楚,使我們仿佛在一頁頁地翻看竺可楨的日記本。)六月、七月……其他的日子里竺可楨可能會記些什么呢?

  3、復述第1、2段:

  a)回顧單元學習提示復述方法。

  b)抓住重點詞語練習復述。

  4、作業:

  第二課時

  (學習課文第3、4段,背誦竺可楨步行上班觀察大自然的幾個句子,感情朗讀課文。)

  一、復習檢查:

  1、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第1、2段。

  二、學習第3段:

  1、默讀課文,概括這段內容。(竺可楨研究的物候學與農業生產有密切關系。為了仔細觀察大自然,他上班不坐車,堅持步行上班。)

  2、重點指導朗讀第6自然段。研究句群:“他從街道兩旁許許多多大樹上發現第一片綠葉,在喧鬧嘈雜聲中辨別出第一聲蛙鳴,在車水馬龍的街上看到第一只南來的燕子……

  (1)由讀讀句子,發現這一組句子有什么特點?

  (2)為什么要寫“第一片、第一聲、第一只”呢?

  (3)作者寫了樹上的綠葉、水中的蛙鳴、空中的燕子,竺可楨還可能觀察到什么?(仿說句子)

  (4)讀句子,試背。

  三:學習第4段:

  1、讀文,說說這一段寫了什么?(竺可楨寫出了論文《中國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受到了國內外科學界的稱贊。)

  2、理解“幾十年如一日、精心、凝聚”等詞語。

  四、總結全文。

  1、文中哪些地方看出竺可楨把全部心血都用在氣象科學的研究上?(注意回顧全文來思考:a、每天記錄,常年如此,從不間斷。b、38年記錄近千萬字的大自然日記c、為了仔細觀察大自然,每天步行上班。d、幾十年如一日精心觀察,積累數據,查閱文獻,寫出論文。e、躺在病床上記錄天氣預報。)

  2、你讀了課文,有什么感受?

  五、作業

《氣象學家竺可楨》(精選15篇) 相關內容:
  • 《語文天地》(精選16篇)

    語文天地教學目標1、認識集市與超市中的商品的基礎上,能正確地對商品進行歸類,學會正確使用量詞。2、理解并積累“買賣公平”“誠心為本”等四個詞語,明白它們所包含的意思及道理。3、了解商業專用語和符號,并能進一步明確其意思。...

  • 《貓》第二課時教學實錄(精選14篇)

    課時目標: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品味詞句,體會作者是如何表達對貓的喜愛之情的。3、激起熱愛生活的情趣,激發課外觀察動物的興趣。課前熱身:1、同組交流收集到的含有動物名稱的成語。...

  • 四年級語文《西門豹治鄴》課時教案(精選16篇)

    教學目標:1、 了解古代西門豹治鄴的故事,學習西門豹破除迷信,為民除害的大無畏精神。2、 理解課文內容,聯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詞語、句子的意思,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 《虎門銷煙》第二課時說課稿(精選3篇)

    一, 說教材《虎門銷煙》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第一學期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文記敘了1839年6月3日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的全過程,揭示了虎門銷煙的偉大歷史意義,謳歌了中國人民愛國御侮的斗爭精神,是一篇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課文共6個...

  • 《趵突泉》第二課時(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圖畫和理解課文,了解趵突泉泉水的特點,激發愛美情趣。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的描寫景物的方法。3、滲透園藝文化,拓展思維,更具體形象地感受小泉的美。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內容,對喜歡的部分說說感受。...

  • 《走,我們去植樹》 教學案及導學案(精選17篇)

    1、《走 ,我們去植樹》教 師 教 學 案教材分析:在萬物萌發的春天,一切生機勃勃。身處于美好的春光里,我們應該做些什么,才不負于這大好的春色?詩歌《走,我們去植樹》以明快清新的節奏、具有行動號召力的語言向少先隊員發出倡議:迎...

  • 《鄉下人家》練習(精選14篇)

    ★ (人人必做)一、看拼音寫詞語。1. niǎo cho 是國家體育場的形象稱呼,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2.鄉下外婆家可美了,qio ,那夏季的jī ɡuān huā ,高高sǒnɡ l 著,蝴蝶、蜜蜂在上面飛舞,遠處,小雞在草地上m sh 。...

  • 《李時珍夜宿古寺》第一課時(通用16篇)

    作者:佚名轉貼自:轉載點擊數:72中山小學 劉蓉一、教學目標:1、 學習本課生字詞2、 正確流利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理清脈絡3、 學習理解詞語的方法二、教具準備:課件三、教學過程:(一) 由生字“宿”導入,揭題板書“宿”,師:...

  • 《尊嚴》教學設計(精選16篇)

    【教學目標】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書寫“疲憊不堪、狼吞虎咽、骨瘦如柴”等詞語。2、能根據課文情境讀好年輕人說的話,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图片日本V视频免费 |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在线 | chinese国产hd中国熟女 | 日韩成人大屁股内射喷水 | 日日夜夜精品免费视频 | 91精品久久久久久蜜桃 | 好男人社区神马WWW在线影视 | 国产bdsm| 欧美视频精品 | 91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3u8 | 黑人大荫蒂高潮视频 | 女人内谢aaaa免费视频 | 中文字幕二三区不卡 | 大尺度做爰黄9996片视频 | 亚洲成人福利在线 | 四虎在线看 | 欧美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一区二区乱子伦在线播放 | 中国国产av片 | 亚洲午夜激情视频 | 久久久性 | 国产成人免费9x9x | 国产精品一区91 | 69影院在线观看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 男人添女人下部全视频 |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欧美老妇小说 |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不 | 91影视| 国产丰满麻豆VⅠDE0SEX | 91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久草在线免费福利资源 | 美女脱内衣内裤摸屁屁 | 久久不见久久见免费视频7 韩国男男腐啪GV肉视频 | 久精品在线| 国语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天天干天天操天天碰 | 亚洲国产精品激情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小说 | 天天草天天操 | 亚洲无吗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