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學習《有趣的諧音》教學設計
c.小組根據評議,修改完善活動計劃。
【活動過程】
一、激趣談話,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我們學習了《字謎七則》,并進行了猜字謎的活動,感受到了漢字的神奇,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有趣的諧音》,進一步探究漢字的奧秘。
(設計意圖:激趣導入,激發學生學習探究“有趣的諧音”的興趣,為下一步的閱讀與展示交流作好鋪墊)
二、整體閱讀,感受漢字諧音的有趣
(一)教師談話:請大家打開課本翻到79頁,讓我們共同閱讀“2、有趣的諧音”,真實地感受漢字諧音的神奇奧秘吧。
(二)教師出示閱讀要求:
1.認真閱讀“有趣的諧音”,思考:課本中例舉了幾種有趣的諧音?(歇后語、笑話)
2.出示歇后語:
①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②孔夫子搬家──凈是輸(書)
③小蔥拌豆腐──清(青)二白
④上鞋不用錐子──真(針)好
⑤四月的冰河──開動(凍)了
⑥隔著門縫吹喇叭──名(鳴)聲在外
師:能說出是哪兩個字諧音嗎?
3. 出示笑話:
有人送枇杷給一個縣官,可他在禮單上把“枇杷”錯寫成了“琵琶”。縣官笑道:“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當年識字差!”有個客人應聲道:“若使琵琶能結果,滿城簫管盡開花。”
(1) 讀一讀。這則笑話中是那兩個字諧音? (枇杷和琵琶)
(2) 交流:看了笑話,你有什么感想?
(3) 小結:漢語同音字多,不能隨意亂用,否則會成為笑話。
(4) 講述:搜集到的諧音笑話。
(設計意圖:通過學習諧音歇后語、諧音笑話,使學生了解漢字諧音的特點,了解漢字文化,感受漢字的神奇和有趣。教師的講解小結,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究諧音漢字,諧音歇后語、諧音笑話的興趣,并注意合理使用同音字。)
三、小組活動展示
1、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搜集的漢字諧音現象。
(1)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搜集的諧音歇后語、諧音笑話。
(2)學生自學、討論、交流,教師參與學生活動。
(3)學生匯報,教師點撥。
2、講述:前一階段搜集到的諧音歇后語、笑話、古詩、對聯等。
3、把搜集到的諧音歇后語、笑話、古詩、對聯等資料編成小報,貼在教室里。
(設計意圖: 小組活動展示為學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平臺,讓他們盡情展示在綜合性學習中的收獲。在展示中進一步激發合作、競爭意識,同時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四、總結拓展,激發學生探究
小結:諧音歇后語、笑話是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好好的繼承和發揚。
通過漢字諧音的學習,我們已經充分感受到漢字文化的豐富和有趣。這也為我們進一步探究漢字的奧秘,進一步學習漢字提供了有效的途徑。下節課,我們將圍繞這些方面的內容,繼續制定活動計劃,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請同學們留心同學作業本中的同音字。
(設計意圖:教師總結拓展,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同時也為下一個活動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