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燈和鯊魚》(精選4篇)
《吊燈和鯊魚》 篇1
作者:宗陽春 發表時間:2004-4-29 閱讀次數:90
一.教學目標 :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中的兩個故事。
2.學會本課七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規律往往隱藏在重復現象之中。
二.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規律往往隱藏在重復現象之中。并能在生活中發現并利用這種規律。
三.教學時間: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
(一)揭題,導入 。
1.讀題。
2.質疑:吊燈和鯊魚身上發生了什么樣的故事呢?
(二)自學課文。
1.出示自學要求:
(1) 讀通課文,把生字字音讀正確。
(2) 想一想:課文講了兩個什么故事?分別在文章的哪幾個自然段?用自己的語言講一講這兩個故事。
2.學生自學,老師檢查自學效果。
(三)學習課文第二段。
1.自由讀第二段后,完成練習:因為伽利略( ),回到家里,他( ),從而,他發現了( ),所以,幾十年后,荷蘭的一位物理學家( )。
2.出示句子,比較:發現與發明的區別
(1) 伽利略發現了擺動的等時性原理。
(2) 荷蘭物理學家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擺鐘。
3.學生自己做實驗,體會擺動的等時性原理。
(四)學習第三段。
1.自由讀課文,思考:為什么海上救生圈與救生衣都要涂上橙黃色?
2.生討論交流。
(五)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
1.讀了這一段,你明白了什么?
2.在生活中,你注意過這些現象嗎?
(六) 總結全文。
《吊燈和鯊魚》 篇2
教學要求
讀懂課文,受到啟示:只要留心觀察自然,就可能發現規律,進而能有所發現、創造。
重難點、關鍵
讀懂伽俐略如何從吊燈的不停擺動中得到啟示和研制防御鯊魚襲擊器具的事例中受到教育和啟示。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設疑引入新課。
l. 板書課題。讀題。
2. 吊燈是一種用具,鯊魚是一種動物,這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之間有什么聯系呢?
二、自學課文
1. 自讀課文,思考:
(1) 課文分別講了關于吊燈和鯊魚的什么故事?
(2) 通過這兩個事例,你明白了什么?
2.檢查自學的情況
(1)指讀課文正音。
(2)區別“發明”和“發現”。
(3)檢查自學思考題的情況。(可指導學生用現成的材料做實驗,體會“擺動的等時性的原理。)
三、總結全文。
l. 聯系實際說說平時有沒有注意到周圍生活中的周期重演現象,并能舉出一些例子。
2. 學習文章寫作特色。(前后呼應,總分總的結構。)
四、布置作業 。
《吊燈和鯊魚》 篇3
之二
何文杰
一.教學目標 :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中的兩個故事。
2.學會本課七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規律往往隱藏在重復現象之中。
二.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規律往往隱藏在重復現象之中。并能在生活中發現并利用這種規律。
三.教學時間: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
(一)揭題,導入 。
1.讀題。
2.質疑:吊燈和鯊魚身上發生了什么樣的故事呢?
(二)自學課文。
1.出示自學要求:
(1)讀通課文,把生字字音讀正確。
(2)想一想:課文講了兩個什么故事?分別在文章的哪幾個自然段?用自己的語言講一講這兩個故事。
2.學生自學,老師檢查自學效果。
(三)學習課文第二段。
1.自由讀第二段后,完成練習:因為伽利略,回到家里,他,從而,他發現了,所以,幾十年后,荷蘭的一位物理學家。
2.出示句子,比較:發現與發明的區別
(1)伽利略發現了擺動的等時性原理。
(2)荷蘭物理學家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擺鐘。
3.學生自己做實驗,體會擺動的等時性原理。
(四)學習第三段。
1.自由讀課文,思考:為什么海上救生圈與救生衣都要涂上橙黃色?
2.生討論交流。
(五)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
1.讀了這一段,你明白了什么?
2.在生活中,你注意過這些現象嗎?
(六)總結全文。
《吊燈和鯊魚》 篇4
之一
佚名
教學要求
讀懂課文,受到啟示:只要留心觀察自然,就可能發現規律,進而能有所發現、創造。
重難點、關鍵
讀懂伽俐略如何從吊燈的不停擺動中得到啟示和研制防御鯊魚襲擊器具的事例中受到教育和啟示。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設疑引入新課。
l. 板書課題。讀題。
2. 吊燈是一種用具,鯊魚是一種動物,這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之間有什么聯系呢?
二、自學課文
1. 自讀課文,思考:
(1) 課文分別講了關于吊燈和鯊魚的什么故事?
(2) 通過這兩個事例,你明白了什么?
2.檢查自學的情況
(1)指讀課文正音。
(2)區別“發明”和“發現”。
(3)檢查自學思考題的情況。(可指導學生用現成的材料做實驗,體會“擺動的等時性的原理。)
三、總結全文。
l. 聯系實際說說平時有沒有注意到周圍生活中的周期重演現象,并能舉出一些例子。
2. 學習文章寫作特色。(前后呼應,總分總的結構。)
四、布置作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