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運打不跨的信念》教學設計(通用4篇)
《厄運打不跨的信念》教學設計 篇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43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讀課: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2、板題: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請自由的閱讀課文,并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二、初讀感悟。
1、自由讀文。(第一次讀文。)
2、指名填空。(提示:使它變成一個完整的句子。附帶指點“榷”字的寫法。)
3、課文中還有許多四個字的詞語,你們發現了嗎?請你用你的筆快速的把它框畫出來。一邊讀一邊畫。(第二次讀文。)
(過程中提示學生找詞也要有方法,得按順序來。如:老師發現有的同學的辦法特別好,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的找,這樣就不會手忙腳忙了。)
4、匯報:找好了嗎?老師請幾位同學分段來說說自己查找的結果,被請到的同學就站起來說,其他同學可要注意聽:他念到的你畫下了嗎?你畫的他是不是也畫下了?如果沒有你得幫他補充。(抽絲剔骨,抓要點讀文。)
(課堂堂不是屬于一兩個學生的,課堂當歸還于學生,當面向群體。)
5、自由練讀課中的四字詞。(要求:有感情、有節奏。)
6、指名讀。
7、齊讀四字詞語。
8、讀課文內容。(一男生,一女生,與班里的男生、女生分讀全文。共四個自然段。)
要求:不加字,不漏字,不錯字。一出問題立刻糾正。(第四次讀文)
三、課堂小練習。
1、按老師的要求把書折好,只看書中的圖畫。
2、看圖說詞。
(要求:如“我看到他被風吹得飄飄搖搖的樣子,就想到了‘年老體弱’這個詞”。按老師的說法來說,你能嗎?)
3、將詞寫在圖畫的旁邊。(快速思考,不看書你能想到幾個詞?看誰想的多。)
4、展示結果。
(第一范文 www.jcsycorp.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信念)本文轉載
《厄運打不跨的信念》教學設計 篇2
教學要求:
1.精讀課文片段,進一步體會談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堅定不移的信念,就會充滿希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文中數據使用的作用。
教學重點:
1.精讀課文片段,理解重點詞句。
2.探究文中運用數據的內涵,體會人物品格。
教學難點:
感受談遷與厄運抗爭的頑強意志和堅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會有希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俗話說得好,天有不測風云,在我們每個人的人生旅途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和挫折,然而只要心存信念,就一定會有希望。同學們,今天我們就再一次走近史學家談遷,看看他是如何戰勝厄運,在你逆境中站起來的。(齊讀課題)
二、精讀課文,感悟品質。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初探“信念”,體會艱辛。
1.過渡:課題中有兩個詞語和談遷一生的命運息息相關,是哪兩個詞?(厄運 信念)
2.談遷有著什么樣的信念呢?默讀課文第一節,找一找,劃一劃。(板書:立志編寫)
3.簡介明史,體會志向。
4.品讀句子,“有一次,為了抄一點史料,竟帶著干糧走了一百多里路。”
5.這么難的事他成功了嗎?品讀重點句:“經過20多年的奮斗,6次修改,談遷終于在50多歲時完成了一部400多萬字的明朝編年史----國榷。”
6.小結:是的,編書難,編史書更難,編翔實可信的史書難上加難。可談遷卻一直堅持了20多年,是什么支撐著他?(信念)請你用一個成語形容一下談遷。(板書:堅持不懈)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體會‘‘厄運’之不幸,感悟意志之頑強。
1.過渡:寫成了,高興嗎?可是意外的事情發生了,讀讀這個詞“厄運”,什么是厄運?談遷遭遇了怎樣的厄運呢?默讀第二節,找一找,劃一劃。(板書:書稿被盜)
2.為什么說書稿被盜是厄運呢?被盜的僅僅是書稿嗎?
3.過渡:是的,書稿是談遷20多年來心血的結晶,是他20多年來生命里的一切,談遷把書稿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可是一夜之間什么都沒有了,這又怎么不是一種厄運呢?怎能不令人痛心呢?
4.引讀‘“20多年的心血......更何況此時的談遷已經是體弱多病的老人了。”體會“體弱多病”,你想說什么?
5.品讀“他茶飯不思,夜難安寢,只有兩行熱淚在不停地流淌”。你知道他此刻會想些什么嗎?
6.過渡:面對突如其來的厄運,談遷被打跨了嗎?終日在寢食難安以淚洗面的日子里消沉了嗎?編寫國榷是談遷自幼立下的志向,為之奮斗了20多年。20多年 哪,這又是怎樣的20多年?這20多年來的春夏秋冬,寒來暑往,這20多年來每分每秒時時刻刻都在想都在做的事怎么會輕易放棄呢?怎么能輕言放棄呢?若非 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
7.引讀:“很多人以為他再也站不起來了,但......從頭編寫這部國榷。”讀出力量---這就是信念的力量!
(三)學習第3自然段,體會編寫之苦,再感信念之堅。
1.品讀重點句‘‘又經過了幾年的奮斗,一部新的國榷誕生了。新寫的國榷共104卷,428萬4千字,內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實,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2.新的國榷怎么寫成的?品讀重點句:“在北京的那段時間,他四處尋訪,廣泛搜集前朝的逸聞,并親自到郊外去考察歷史的遺跡。他一襲破衫,終日奔波在撲面而來的風沙中。面隊孤燈,他不顧年老體弱,奮筆疾書,他知道生命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
自由讀,圈劃令你感動的詞句,作批注。
談談體會,想象畫面。(課件:在一個烈日炎炎的夏天,談遷-------------------;在一個寒風凜冽的嚴冬,談遷 ------------------;在一個黃沙彌漫的早晨,談遷-------------------;在一個風雪交加的晚上,談遷 -----------------。
想一想,說一說。
指導朗讀,配樂朗讀。
4.談遷圖:你有什么話想對談遷說?(板書:堅定不移)
5.古今中外還有許多向談遷那樣不向命運低頭,與厄運抗爭的人,你知道嗎?
三.總結課文,升華主題。
1.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啟發?
2.齊讀最后一節。
教學反思:這節課的教學緊張有序,在規定的教學時間內,完成了預期的教學目標,突破了教學重難點的教學。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在老師的引導下,主動發言, 談出自己的閱讀感受,為談遷這位史學家的坎坷命運深深觸動,被他堅定的意志深深感染。由于本人教學水平有限,教學經驗的缺乏,很多地方考慮不成熟,對教材 的挖掘不夠深刻。另外,有很多細節地方處理得也不夠到位,尤其在引導學生探究談遷遭遇打擊時的心境這部分教學顯得太表面化,給本節課的教學留下了許多遺 憾。
《厄運打不跨的信念》教學設計 篇3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2、出示課文中出現的一些四字詞語,用上這其中的幾個詞語來介紹一下談遷嗎?
3、這節課就讓我們一塊兒走近史學家談遷,看看他是怎樣戰勝厄運,又是如何在逆境中站起來的。
二、學習一、二自然段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談遷自幼心中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是——(貼:立志要編寫一部翔實可信的明史)(指名學生回答)
2、為了實現這個信念,談遷是怎么做的呢?請同學們自由輕聲朗讀課文第一小節,抓住文中關鍵詞句好好體會一下。
3、小結,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
4、但是信念的實現卻不是輕而易舉的,中間難免會遭到厄運的打擊。談遷遭遇到了怎樣的厄運?(書稿被盜)
5、書稿被盜為什么對談遷來說是厄運呢?請同學們自由輕聲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劃出關鍵句子來。(出示句子:二十多年的心血轉眼間化為烏有,這樣的事情對任何人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更何況此時的談遷已經是體弱多病的老人了。)
6、是呀,面對如此厄運,談遷(引讀)
出示:“他茶飯不思,夜難安寢,只有兩行熱淚在不停流淌。”
談遷茶飯不思,那他在思什么呢?他夜難安寢,又在想些什么呢?
7、這一厄運對談遷來說,打擊實在太大了,談遷被厄運打垮了嗎?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同學們讓我們把心沉下去,想一想,300多年前,生命走上最后光陰的談遷,他開始從頭編寫這部史書,又是怎么做的呢?默讀第三自然段,圈劃關鍵的詞句,把自己的對語句的理解、想法用一個詞、一句短句寫在書上空白處。
2、為了重寫《國榷》,談遷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讓我們走近談遷,展開想象,把你最感動的一個鏡頭用筆寫下來吧!
3、談遷為了矢志不渝的信念,在努力,在抗爭,你能讀好這段話嗎?先自己試一試。(配樂指名讀)
4、讓我們一起懷著崇敬的心情讀好這一段話吧!(配樂齊讀)
5、學到這兒,你想對談遷說些什么呢?你又想對自己說些什么呢?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談遷成功了,他用自己不幸的經歷,精彩的人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出示、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2、學到這兒,你對“厄運打不垮的信念”一定有了更新的認識,那這里的信念又指什么呢?(教師相機板書:成功)
3、讓我們記住談遷的故事,記住這一段富有哲理的人生格言。
4、老師讀了這個故事后,想到了這么兩句話,我把它送給大家。
5、你讀了這個故事后,想到了什么呢?讓我們拿起課前準備好的書簽,認真思考,自己寫一句勵志格言,寫完后別忘了署上你的大名。(配上《從頭再來》音樂)
五、總結全文
六、作業
1. 搜集有關古今中外名人的勵志文章。
2、繼續完成課堂練習,并把它制作成書簽。
板書設計:
20.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成功
編寫一部翔實可信的明史
希望 勇氣 力量
意志 毅力 信心
《厄運打不跨的信念》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的:
1、復習已有的識字方法,運用查字典和聯系語境的方式,理解博覽群書、翔實可信、掙脫等詞語的意思。
2、采用語言轉化和想象畫面的方式,體會運用數據的好處,感受數據的表現力。
3、憑借語言文字,在品詞析句中,體驗談遷編寫《國榷》的艱辛,遭遇厄運的痛苦,從而感受談遷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課題入手理解厄運
讀課題,理解厄運是什么意思,舉例說明。
二、檢查預習了解厄運
1、文中的厄運降臨在誰的身上?
2、介紹對談遷的了解,理解:博覽群書、翔實可信
3、降臨在這位史學家談遷身上的厄運是什么?
三、緊扣《國榷》探究厄運
我們不禁要問這是一部怎樣的《國榷》?被小偷偷走了,為什么稱得上是厄運呢?認真讀課文的
1、2自然段,在字里行間找一找,可以用筆圈圈、劃劃。
方案一:
有一次,為了抄一點史料,竟帶著干糧走了一百多里路。
賞析這句話中的字詞。從一點、一百多里等詞感受談遷為了這部翔實可信的明史,付出的辛勞。引導學生有情感的朗讀。
方案二:
經過20多年的奮斗,6次修改,談遷終于在50多歲時完成了一部500多萬字的明朝編年史——《國榷》。
1、讀句子,當這些簡潔、凝練的數字跳入眼簾,分別讀出了什么?
2、句中20多年、6次、50多歲、500多萬字這些數據,可以換成哪些詞語或句子呢?
3、數據不僅能化為詞語或句子,它們的表現力是很豐富的,還能透過這一個個數據,聯想到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國榷》是談遷的心血。
4、有感情的朗讀句子,讀出數據背后豐富的內涵,感受數據非凡的表現力。
5、喜悅還洋溢在談遷的臉上,《國榷》卻被小偷偷走了,這難道還不是厄運嗎?為什么?
四、感悟信念戰勝厄運
1、遭遇如此厄運,談遷他茶飯不思,夜難安寢,只有兩行熱淚在不停流淌。
讀著這句話你感受到談遷怎樣的內心?
2、談遷就這樣被厄運打垮了嗎?
很多人以為他再也站不起來了,但厄運并沒有打垮談遷,他很快從痛苦中掙脫出來,又回到了書桌旁,下決心從新撰寫這部史書。
讀句子,理解掙脫,想象談遷的內心,感悟談遷的信念。
五、作業
完成作業紙上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