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教學設計(精選12篇)
《望月》教學設計 篇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608
《望月》教學設計五
21 望月
。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學習生字新詞,并隨課文理解詞語意思。
2、 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二兩段。
3、 品讀第二自然段,感受課文描繪的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擰能湖都城送,并能熟讀成誦。
3、引導學生搜集、拓展相關的閱讀內容,反復欣賞、評析,培養語感,積累語言。
教學重點、難點::引導學生體會欣賞第二自然段描寫月光的句子。
教學準備:月下江景圖
教學設計:
一、情景導入
這堂課陳老師要和大家一起來——望月。
1、(出示課件)現在,夜幕已經降臨,看,一輪明月升起來了!請你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ㄉ穑
2、2、小結導入:望著同一輪明月,同學們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望月》,(板書:望月) 看看文中是說誰在望月?他們望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感知大意
1、請大家打開課本,朗讀課文,完成以下要求:
。1) 思考:文中是說誰在望月?他們望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 讀準生字詞,讀通課文。
提示:文中的省略號
2、交流討論:
3、(1)文中是說誰在望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相機解釋:小外甥
提問:文中誰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認為他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2)同學們初讀課文,讀懂的真多,大家有沒有把生字詞讀準、課文讀通呢?(屏幕出示生字詞)
閃爍 光斑 沐浴 瞳仁
比喻 云絮 封鎖 呵欠
①一生領讀,其余跟讀,及時糾正、鼓勵
、谖闹心男┚渥、段落你覺得較難讀,提出來大家一起練練
3、總結:初讀課文,同學們真認真,但要真正讀懂一篇課文,還要對其中的內容細細地體會。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品味作者眼中的月亮。
三、精讀課文
。ㄒ唬└惺茉律
1、聽朗讀,說說你能感受到什么。
2、學生交流:(引導說出月下江景太美了,就像一幅畫)
3、大家的悟性真高!在閱讀寫景文章時,在頭腦中形成畫面很重要,這是一種很好的閱讀方法啊!你們一下子做到了,好樣的!
如果我想把這幅畫畫下來,告訴我,畫什么景物,這些景物分別有什么特點。
4、交流:
5、聽了同學們的描述,大概是這樣一幅畫吧,(出示課件)請你再欣賞一下加深印象。(錄音朗讀課文)
6、好,我們也來有感情的朗讀一遍,盡量記住這段美景。
。ǘ┵p讀經典美文
1、過渡:剛才我們猶如欣賞了一幅月下美景圖。對于月下美景,許多大文學家都描繪過它,贊美過它。老師特別喜歡朱自清筆下的月色,現在推薦給你。
大屏幕出示,一生朗讀: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朱自清:《荷塘月色》
2、師簡述對荷塘月色的喜愛和感受。
在朱自清的筆下,月光如水,靜影沉壁,葉子和花都被月光籠罩著,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特別是“靜靜的、薄薄的、淡淡的”這一連串疊詞的運用,使月色中的荷塘如夢如幻,幽雅恬靜,我們讀起來,也特別有韻味。
3、學生集體朗讀。
。ㄈ┓e累運用語言
1、(多媒體出示美麗月色圖):欣賞了寫月亮的美文,你能否把平時親眼所見的月下美景也來描繪一下呢?實在想不出來,請你贊美這幅畫中的月亮?梢詫戧P于月亮的一、二個好詞,可以寫一、二句話或一段話,今天學到的詞或句可以用進去。
2、交流欣賞。
。▽W生寫的內容,老師應盡量從積極的角度給予鼓勵和贊美,升華學生的情感,培養寫作能力。)
四、小結:
今天,我們主要欣賞了作者眼中的美麗月色。下節課,我們一起欣賞小外甥眼中的月亮。
五、作業
1、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完成習字冊
①班 “王”字最后一筆為“提”,“文”最后一筆為“點”。
、谛 下半部分不能多一撇寫成“系”。
③欠 獨體字,筆畫少,應擺正位子,筆畫要舒展。
板書設計
望月
“我” 月下美景
背誦古詩
小外甥
想象月亮
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搜索!
《望月》教學設計 篇2
《望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采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讀課文的興趣,通過重點品讀第二自然段,感受課文描繪的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并能熟讀成確。
2、引導學生搜集、拓展相關的閱讀內容,反復欣賞、評析,培養語感,積累語言。
3、鼓勵學生不拘形式地動筆寫,升華學生情感,培養寫作能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題,初識課文美
1、讀題。
2、談話復習導入:《望月》是現代著名作家趙麗宏寫的,它處處滲透了美,包含了美。上節課,我們初學了課文,并通過朗讀,感受了文中蘊藏的美。我們感受到了哪些美呢?(板書:月色美、詩句美、想像美)。(對學生找到的其它的美也應予以肯定,如課文的語言美、意境美,小外甥的童心美等)。今天我們先欣賞美麗的月色。
二、品讀第二自然段,感受月色美
1、師配樂范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生閉上眼睛聽,展開想像,浮現畫面。
2、學生各抒己見,同桌談談剛才仿佛看到了什么。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把認為寫得最美的一句話標出來,讀好它,準備讀給大家聽。
4、交流:你認為哪一句寫得最美?
這里將運用語言渲染法、示范讀、有意比較法、以評促讀法、借詞發揮法等多種朗讀方法,重點欣賞、評析重點詞句。(順序不固定,根據學生的選擇可任意調換)
。1)第一句。
a.學生讀。
b.將“安詳”與“安靜”進行比較,體會作者用詞的精妙。(安詳:不僅包含了靜和安寧的意思,作者還把月亮當人來寫,給人以親切和親近感。)
c.齊讀。
(2)第二句。
a.學生讀。
b.分別指導讀好“千點萬點”、“晶瑩閃爍”、“跳動”等詞。(這句話寫出了月光下的江景有一種動態美;“千點萬點”說明江面上跳動的光斑極多,數不清;“晶瑩閃爍”說明光斑有光澤,像星星一樣一閃一閃,很美;“在跳動”說明光斑有節奏。有彈性地跳躍,給人以活潑可愛之感。)指導學生進行個性化朗讀,讀出情來,讀出味來。
c.師小結:是呀,同一個句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讀起來也不一樣,只要能把你感悟到的讀出來,都是可以的。
d.學生自由讀,喜歡怎么讀就怎么讀。
(3)第三句:a.學生讀后,請同學們說說讀得怎么樣。
b.指導讀好“隱隱約約”。(“隱隱約約”一詞寫出了月光下的江景的朦朧美和神秘美。)
c.齊讀。
。4)第四句:請喜歡這一句的同學一起讀。
5、配樂齊讀第二自然段。
三、賞讀經典美文,感受語言美
1、過渡: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剛才我們一起欣賞了一幅恬靜的“月下美景圖”,都深深地陶醉了。皎潔的月亮,晶瑩明凈,清柔似水,曾給了人們多少夢幻,多少遐想。朱自清、冰心、巴金等大文學家都曾描繪過它,贊美過它。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幾個片段。
大屏幕出示以下三個片段:
片斷一: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熳郧澹骸逗商猎律
片斷二: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
——《月光曲》
片斷三:靜美的月亮,自然是母親了。我半夜醒來,睜眼看見她,高高的在天上,如同俯著看我,我就欣慰,我又安穩的在她的愛光中睡去。
——冰心《寄小讀者·通訊十二》
2、學生挑最喜歡的片斷自由朗讀。(默讀、輕聲讀、高聲朗誦、同桌讀、小組讀或走下座位找好朋友都可以,不拘形式)
3、欣賞。請學生先談談為什么喜歡它,再有感情地讀一讀。
。1)師指導賞析。
a.師簡述對荷塘月色的喜愛和感受。
老師最喜歡的片段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在朱自清的筆下,月光如水,靜影沉壁,荷塘像籠著輕紗的夢。特別是“靜靜的、薄薄的、淡淡的”這一連串疊詞的運用,使月色中的荷塘如夢如幻,膝俄而恬靜,我們讀起來,也特別有韻味。
b.師深情并茂地朗讀。
c.生自由朗讀。
d.生配樂齊讀。
。2)學生根據老師的方法自由選擇賞讀片段。《月光曲》重點欣賞月光下,大海刮風起浪時“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壯美,要讀出月的溫柔和海的氣魄;《再寄小讀者》主要體會冰心筆下的月亮像慈母,飽含了濃濃的關切和愛。
。3)再欣賞2或3段學生課前尋找的關于月亮的片段,有些讀得棒的同學可給他配上音樂,或叫他到前面做小老師,帶領大家一起讀,如果有同學能背出來最好。
。4)同桌互相欣賞搜集的美文。
四、積累運用語言,表達感受美
1、(多媒體出示美麗月色圖):看著這清幽的月光,欣賞了這么多寫月亮的美文,你一定也忍不住想贊美一下月亮吧?好,拿出筆在課文中美麗的月亮旁寫點兒什么,可以寫關于月亮的一、二個好詞,可以寫一、二句話或一段話,喜歡詩的同學可以寫幾句小詩,喜歡唱歌的同學也可以寫幾句歌詞……今天學到的詞或句可以用進去。
2、交流欣賞。
。▽W生寫的內容,老師應盡量從積極的角度給予鼓勵和贊美,升華學生的情感,培養寫作能力。)
五、師小結:《望月》真是一篇美文,處處都是美。今天,我們欣賞了美麗的月色。下節課,我們一起欣賞關于月亮的美妙詩句和小外甥美好而奇特的幻想。
《望月》教學設計 篇3
作者:張艷萍
教材簡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記敘了“我”在甲板上賞月時,聰明好學、愛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以及小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筆生動活潑,聰明好學、愛幻想的小外甥躍然紙上。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給課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4、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光產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5、通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重點、難點:
1、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光產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過朗讀訓練,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有關月亮的詩句?請大家背誦。
2、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有關月亮的課文,中間也有不少月亮的詩句,請同學們仔細讀課文。
3、出示課題21望月(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自學要求: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2)自由輕聲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語,結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部分詞語。
(3)再讀課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問題。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檢查詞語讀音,提示注意點。
3、學生質疑,理解部分詞義:
對學生提出的一些問題,能解決的當堂解決,不能解決的放到下節課。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是不是單單寫月亮的?除了寫賞月外還寫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指導學生給課文分段?提示:課文哪些段落寫賞月,哪些寫背詩句?
第一段(1—2 ):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賞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 ):小外甥和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獨自一人在甲板上展開了幻想的翅膀。
四、課堂練習
1、寫字練習,教師進行指導。重點指導:斑、絮、呵欠
2、用鋼筆描紅。
3、寫出近義詞。
光點( ) 凝望( )驚奇( )封閉( )
聚集( ) 幻想( )清幽( )閃耀( )
4、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光產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學過程 :
一、檢查詞語掌握情況
1、學生練習。
2、讀詞語。
二、學習第一段
1、自由朗讀課文第一段,注意朗讀時的感受。
2、學生交流。引導學生說出:作者描寫的月光下江景太美,在我們面前展示了一幅動人的圖畫。板書:月下江景 美麗如畫
3、同學們,想不想把這幅圖畫畫出來?學生思考:作者描繪的圖畫上有那些景物以及這些景物是什么樣子的?
4、出示圖畫,請同學們看看,是不是你們腦海中浮現的畫面。
播放課文第一段錄音,學生邊看圖,邊聽錄音,感受圖畫的整體意蘊。
5、讓學生回憶課文,嘗試背誦。
三、學習課文第二到三段
。ㄒ唬┳宰x課文,思考:你覺得小外甥是個怎樣的孩子?
學生交流后板書:聰明好學 愛幻想
。ǘ⿲W習第二段
1、學生自由讀課文。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外甥的聰明好學、愛幻想的特點?
學生自由讀后交流。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毙⊥馍{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頭凝望著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師質疑:月亮怎么會把小外甥叫醒呢?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聰明好學,愛幻想,和他交談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4、分角色朗讀課文。
5、了解詩句的意思。
(1)學生解釋。
。2)教師點撥理解。
6、指導讀詩,背誦。(出示整首詩讀讀、背背)
7、你還知道哪些有關月亮的詩句嗎?(學生自由背詩后指名回答,師出示搜集的有關詩句進行補充,學生選擇其中的感興趣的1、2句讀讀、背背)
8、教師口述,引入情境:
詩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這兩種美妙的東西一起滋潤著我們的心田,使得我們無比暢快,沉醉在美麗而幽靜、空曠而遼遠的氣氛中。
9、出示句子:詩,和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使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
10、學生反復朗讀,體會句意,體會意境。
11、小結談話,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
學習了第二段課文,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正是由于小外甥聰明好學,才積累了數不清的美妙詩句,也因為這美妙詩句的熏陶,小外甥變得更加聰明,愛幻想。我國古代優美的詩句多如天上的星星,只要勤于積累,必有豐厚的回報。
四、學習第三段
1、過渡:
他的聰明好學還體現在哪里?愛幻想又體現在哪里?讓我們來繼續學習課文。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討論交流。
出示句子1:“像眼睛,天的眼睛!薄斑@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閉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睜開,每個月都要圓圓地睜大一次……”
4、繼續讀課文,重點讀讀描寫小外甥說話時的動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磐蝗,小外甥又冒出一個問題來……
、扑纱笱劬Φ任业幕卮穑瑑蓚烏黑的瞳仁里,個又一個亮晶晶的小月亮閃閃發光。
⑶……小外甥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⑷他繪聲繪色地說著,仿佛在講一個現成的童話故事。
、尚⊥馍蛄斯,搖搖晃晃走回艙里去了。
圈出你認為應該重讀的詞語,有感情地朗讀,細細品讀。
學生交流感受。引導學生說出:小外甥活潑可愛,天真好奇,愛幻想,而且善于幻想,頭腦里裝滿了奇妙有趣的東西。
5、分角色朗讀這一段。
三、布置作業
1、摘抄描寫月亮的詩句。
2、背誦課文。
3、收集有關山水的詩文,舉行賽詩會。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
1、學習課文第四段。
2、指導背誦課文。
3、舉行山水詩歌朗誦會。
教學過程 :
一、復習引入:
通過前兩節課的學習,你覺得小外甥是個怎樣的孩子?
他的愛幻想的特點深深地影響了我,此時我站在甲板上也展開了想象的翅膀,讓我們一起來讀讀第四段。
二、學習第四段
1、齊讀課文。
2、啟發談話: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開了幻想的翅膀。你們想不想隨著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先請你閉上眼睛。
四、播放錄音,展開想象
1、播放課文完整的錄音,學生閉目靜聽,感受文章的整體意韻美。
2、啟發學生幻想。
現在,你就是作者,甲板上只留下你一個人。你久久地凝視著月亮消失的地方。你想到了星星,想到了太陽,想到了彩虹,想到了風雨……請你展開幻想的翅膀,在廣大的天空中盡情地飛呀,飛……
(學生閉目遐思、幻想。)
3、引導學生把幻想的東西說出來。(出示“討論區”)
三、指導背誦課文。
1、根據課文的思路理清敘述順序。
2、逐段進行指導背誦,學生選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四、舉行山水賽詩會。
1、四人小組內先背誦,推薦一位在班級里比賽。
2、每組一位代表上臺朗誦。
。ㄍ扑]學生代表四位作為評委。)
3、總結賽詩情況,宣布優秀選手。
五、作業 (見“測試區”)
課后小記:
本文在教學過程 中要注重培養學生想象的能力。月亮如詩,就要學生在《春江花月夜》的樂曲聲中展開無盡的遐想,進行拓展。同時讓學生打開記憶的大門,回憶以往學過的有關月亮的古詩,以及進行有關山水的詩句進行朗讀、背誦,增加學生古詩方面的積累。
《望月》教學設計 篇4
作者:橫林實驗小學 蔡小玉
教學目標 :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文中有關詩句。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思想——為小外甥的聰明好學、富于幻想而感到自豪,對祖國的未來充滿希望;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
一、復習導入 。
1、這篇課文寫的是什么?(板書:“我”小外甥)
2、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獨自一個在江輪甲板上賞月,看到的月光照耀下江上景色是怎樣的呢?(板書:賞月)
3、出示“月夜江上美景圖”。學生看圖后,出示第2自然段文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講讀課文第二段。
過渡:正當“我”盡情地欣賞著“月夜江上美景”的時候,小外甥也來賞月了。仔細閱讀課文的第二段,想一想,“我”與小外甥在賞月的過程中交談了什么呢?(板書:交談)
1、默讀,思考。
2、檢查、交流,小結,板書:頌月、論月。
3、講讀5—12自然段。
過渡:“我”和小外甥是怎么“我一句你一句”地對背誦頌月古詩的?
。1)同桌分角色朗讀。并想一想,他們對背了幾次,每一次對背的詩句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聯系呢?
(2)分角色對背古詩。討論交流上述問題。(三次,每一組詩的作者教師都是明知故問,第二組都是表達思鄉之情的,第三組都是寫在江上看月亮。)
(3)小結。
。4)多媒體出示情景,學生背誦。
。5)想一想,讀了“我”和小外甥對背古詩的情景,你們體會到了什么?(對背詩不是隨隨便便的,你背的詩還得跟我背的詩有一定的聯系呢!小外甥自信、聰明、機靈,“我”真不愧是一位大作家。)
。6)指名表演背誦。
6、講讀14—20自然段。
過渡:小外甥不僅向“我”挑戰,對背誦月的古詩,而且問“我”“月亮像什么?”
(1)指名朗讀。思考:“我”有沒有直接回答小外甥的問題?為什么?
。2)檢查交流。
。3)自讀,思考:小外甥把月亮比作什么?劃出有關的句子。
。4)出示句子,指名朗讀,要求“繪聲繪色”地敘述。
(5)小結。
三、講讀第三段。
過渡:“我”和小外甥在月光下進行交談,交談了多長的時間,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結束的?
1、范讀。
2、交流。
3、指名朗讀。
四、總結深究課文。
1、作者寫小外甥主動向“我”挑戰,對背頌月古詩,問“我”“月亮像什么”。想向我們說明什么呢?
2、質疑賞析。你讀了這篇課文后,認為還有什么問題值得研究的?
3、提示總結。
古詩是我國優秀民族文化中的瑰寶!多讀、多背、多想,不僅能陶冶人的性情,更能啟迪人的智慧,開發人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創新思維能力一種。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期盼更多富有創新力的人才呀!
“我”獨自一人站在甲板上也展開了幻想的翅膀。“我”會幻想些什么?(從小外甥的身上,他看到了祖國的未來,是充滿希望的。)
這篇課文寫的景很美,寫的小外甥很可愛,告訴我們的道理是深遠的。整篇課文的語言是那么優美的。
五、作業 。
1、背誦課文。
2、搜集并背誦寫有關山(或水)的古詩,看誰背得多。
附板書:
“我” 小外甥
賞月
望月 頌月 聰明好學
交談
論月 愛幻想
簡評:
著名的文學家、語言學家夏沔尊先生在二十年代就提出,要多讀高級文藝作品,尤其是青少年學生。他說,高級文藝作品宛如“貞嫻的淑女”,低級文藝作品就像“媚惑的娼婦”。高級的文藝作品,給讀者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間,會“智者見智,仁者見仁”。
《望月》是著名的作家趙麗宏的散文。文章中描寫的“月下江景”是非常美麗的,介紹的他的小外甥是十分可愛的。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是深遠的,語言是雋永的。應該說,這篇文章是一篇高級的文藝作品,在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中是一篇比較好的課文。我反對把“短、淺、白”的文章,作為課文。
散文、小說等文學作品,在小學語文課本中,都當作記敘文來教。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在弄清楚記敘文的“六要素”,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激發他們熱愛文學的興趣,萌生探求文學殿堂的欲望。這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需要研究的一個課題。每個語文老師都要有戰略的眼光,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蔡小玉老師選擇《望月》,上了一堂研究課。她是有膽量的,上課也是成功的。我揣摩她教學的指導思想,概括為六個字:低起點,巧引導。也就是放低教學的要求,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引導。能引則引,逐步提高學習的要求。我認為,她確定的指導思想是正確的。在具體的教學中,她采取了三條措施:
1、合理地安排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安排是否合理,是取得教學成功的關鍵。她安排教學過程 :一是遵循作者的思路。引導學生弄清事情的情節——“我”在江輪的甲板上望月,與小外甥交談(對背頌月古詩、討論月亮像什么)、“我”一人在甲板上展開了幻想的翅膀。二是遵循學生閱讀的規律。引導他們先理解內容,再理解內在的意思。如第二段,先找出文中“我”與小外甥“交談”什么,再思考:可看出小外甥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三是遵循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由易到難,先理解一般內容,再提出更較高的學習要求。
2、努力地創設課文情境。什么是情境?指作者在文中所描寫的人、景、物和當時當場的氣氛。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入境始覺親”。只有親臨其“境”,才能真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與作者產生共鳴!拔摇痹诩装迳腺p月時的情境,是恬靜的,他的心情是愉悅的。小外甥與“我”“我一句你一句”地對背頌月古詩的情境,是緊張而生動的。小外甥是自信的,“我”是沉著而自豪的。小外甥敘述“月亮像什么”時的情境,是生動有趣的!拔摇钡男那橛勺院雷優椤芭宸绷。“我”一人幻想的情境,是清幽的,心情是深遠的。她正確地把握了課文中的一個個情境,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媒體、分角色朗讀、想象和語言描繪等手段,生動地再現了這幾個情境,有效地幫助學生體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耐心地引導品讀體會。文學作品的內含是很豐富的,是通過描寫境界、塑造形象來陶冶、感染讀者的。閱讀文學作品,一定要細細品讀語言,領悟準確、鮮明、生動的特點,同時要感悟作品所塑像的形象。讀者對形象的感悟越深,作品的價值就越大。因此,她在教學中耐心地引導學生品讀小外甥與“我”對的詩句時,辨析每次對背詩句的“同”、“異”,理解小外甥出“對”的角度,感悟小外甥的“機靈”。在誦讀小外甥想象月亮的句段時,感悟他的膽識——把天空當作人,把月亮當作他的眼睛。在品讀我“展開幻想的翅膀……”時,啟發學生想象、討論。這里的引導還不到位,如學生能想到:他希望祖國的下一代,都能像小外甥那樣:聰明好學、愛幻想。那么,“我”的形象就高大了,文章的含義也就更大了。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這堂課中,也有一些值得討論的問題,但瑕不掩瑜。這是我聽到的最滿意的一堂課。就教學而言,我希望大家多上課,多思考。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教學機智,生成新的教學目標 ,減少失誤。
。ā锻隆酚刹绦∮窭蠋熢趨^進修學校舉辦的審報小學高級教師培訓班上執教,徐偉健簡評。)
《望月》教學設計 篇5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自儀征漫網 點擊數:176
《望月》(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主題:第二屆情智語文教學論壇觀摩課
執教:張康橋
學生:溧陽實驗小學雙語班五(6)班
一
師:大家抬頭看看(學生抬頭看),有沒有看到月亮?
生:沒有。(齊)
師:哦,被天花板擋著呢。透過天花板,看到月亮沒有?
生:沒有。(齊)
師:呵呵,是的,白天,外面還下著雨,所以沒看到月亮。那么,你有沒有看到過月景呢?(學生齊說有)誰來說說?
生:我在晚上看月亮的時候,月亮就像一個非常明亮的盤子一樣。
師:月亮如月盤。
生:有的時候,我看到的月亮小的只有一個邊,就像沒有一樣。
師:月亮似銀邊,若隱若現。
生:我在奶奶家的陽臺上看月亮,不管月亮是圓圓的,還是半圓的,或者只有一絲銀邊,我都覺得月亮是一個充滿神奇的地方。
師:充滿神奇,充滿向往。
生:我覺得月亮最美的時候是月全食的時候,此時的月亮就像一個金色的光環。
師:月亮如玉盤、似銀邊,如金環,引人遐想,讓人向往。讓我們先和月亮打個招呼吧,搞點創意哦。
生:嫦娥,你現在還在想后羿嗎?(眾笑)
生:月亮,你真漂亮,希望你一天比一天美麗。
師:深切的關懷,美好的祝愿。
生:廣寒宮,你真漂亮。我希望長大以后能成為航天員,飛上月球,去尋找神話中的嫦娥。(眾笑)
師:找到夢想中的嫦娥,有夢想,很好。
生:月亮啊,你好,我想知道你到底是荒涼之地,還是如神話中寫得那樣充滿神奇。
二
師:月亮啊,你到底是代表著荒涼還是一個傳奇。這是我同學們心中的月亮。今天我們一起繼續來學習。學生讀齊讀課題(很響)。
師:怎么讀起來惡狠狠的?(眾笑)學生再讀課題(很好)。
師:那么,在這篇課文中,我、詩人、小外甥心中的月亮是怎樣的?他們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找出寫月亮的句子,多讀讀,你感受到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板書“我”、詩人、小外甥)
(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組織交流。)
師:你感受到什么,想到什么?
生:(讀第19小節)我感受到小外甥有豐富的想象力。
生:我從他們背的詩里面,確實感受到月亮是美麗的所以從詩里。所以會引起有文化的詩人來寫月亮。我也非常喜歡月亮,中秋夜的時候,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賞月,也會背一些寫月亮的詩。感覺很美。
師:是的,是月亮的美麗引起了許多人的贊美。
生:我也體會到了作者和小外甥非常博學。
生:我看到了長江上的美麗月景。
師:月色的確很美,還有沒有不同的感受呢?
生:月亮是非常調皮的。正如剛才同學們讀的,月亮像天的眼睛,圓圓地睜大,又偷偷地閉上,真是調皮。
生:我感覺到月亮是營養露。第12小節寫道:“詩和月亮一起,沐浴著我們”,這里的沐浴就像被營養露滋潤一樣。
師:月光如營養般滋潤心田。
生:我感受到月亮有多面性的。因為寫月亮的詩多如繁星,每個人感受不一樣,所以我覺得月亮是多面性的。
師:我相信還有不同的感受。同樣的月亮,同樣的月亮,為什么不同的人卻有著如此不同的感受呢?
生:因為他們在寫詩的時候,他們所處的環境不同,所以看月亮的角度也不一樣,所以感受也不同。
師:環境不同。
生:因為人們在看月亮的時候,心情各不一樣。
師:心情不同。
生:因為每個人在看月亮的時候,每個人有不同的觀念,所以各人有各人的想法。
師:觀念不同。
生:月亮有圓、有缺的,每個人看到的月亮不同,自然聯想也不同。
師:是啊。環境、心境、觀念、想法個不相同,所以看到的月亮各不相同,各自的感受也各不相同。那么舅舅看到了什么,你覺得這樣的月亮像什么呢?
三
生:我覺得月亮像一件裝飾品。因為月亮吐灑著它的清輝,為大地鍍上一層銀色,所以月亮像裝飾品。
師:你的想象非常奇特。
生:我覺得舅舅看到的月亮不僅是裝飾品,而且本身也是非常美麗的。因為月光灑落在長江里,就像千點萬點晶瑩閃爍的光斑在跳動,月亮制造了許多美麗,所以月亮是美麗的。
師:你剛才用了個制造,這個詞很現代化,月亮就像美的加工廠。請你來讀一讀。
生:(讀)“月光灑落在長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動的江水中,有千點萬點晶瑩閃爍的光斑在跳動。”
師:你特別關注“千點萬點”、“晶瑩閃爍”,但讓我感覺有點吵,再請個同學來讀讀。(另一學生再讀,很好,眾鼓掌。)
師:真美啊,我們一起來讀讀。(生齊讀,好。)
師:你覺得這里的月光像什么?
生:她像一縷月光從天上飄下來。
師:如青紗漫舞,真美。
生:月光像一個調皮的孩子。
師:恩,如孩子在嬉戲。
生:從某種程度上說,月亮像一般剪刀,因為蘆蕩、樹林的黑色剪影正是被月光剪出來的。
師:月光如剪刀,剪出最美麗的圖案。
生:月亮在這里就像是一件藝術品,它還象是一件裝飾品。它不僅自己美,還打扮別人,使兩岸的蘆蕩、樹林和山峰更美了,所以我覺得它不僅是一件藝術品,更是一件裝飾品。
師:沒聽明白。(眾笑)可以倒過來說。月亮是裝飾品,更是藝術家。
生:我覺得月亮像一盞燈,它照亮了江面。
生:月光為它們鍍上了一層銀色的花邊,我覺得月亮也是一位出色的畫家。
師:月亮畫出了動人的江上美景圖。你還聽到了?
生:月亮行走在天空的腳步聲。
生:兩岸樹林里發出的沙沙聲,還有江水的流動聲,匯成了一首美麗的《月光曲》。
生:還有月亮安詳地吐灑著清輝的聲音。
師:這是月光流瀉的聲音。
生:我還仿佛聽到了那千點萬點晶瑩閃爍的光斑跳動的聲音。
師:那跳動著的仿佛也是一串串的音符。誰再來讀讀這段話。
。ㄖ该麑W生配《望月的君》音樂讀,讀得非常美。讀完一會兒后掌聲雷動。)
師:那么小外甥聽到了什么?
生:小外甥聽到月光叫醒的聲音,月亮就像鬧鐘一樣。
生:月亮用美妙的歌聲喚醒了小外甥。
生:小外甥被吳剛伐木的聲音叫醒了。
生:月亮那如母親般慈祥的叫聲,叫醒了小外甥。
生:也許是月光走進小外甥的夢里,喚醒小外甥。
師:月亮的歌聲、吳剛的伐木、母親的輕輕呼喚或夢的牽引,喚醒了小外甥。這是多么美妙的境界。你來讀一讀。
生:(讀)是月亮把我叫醒的。(不是很好)
師:哦,剛醒。
生:(讀)是月亮把我叫醒的。
師:把我的耳朵叫醒了。
生:(讀)是月亮把我叫醒的。
師:把我的眼睛叫醒了。
生:(讀)是月亮把我叫醒的。(讀得很響)
師:把我嚇醒了。(眾聽課教師笑)
生:(讀)是月亮把我叫醒的。(很好)
師:把我的心喚醒了。月光還叫醒了誰呢?
四
生:月亮喚醒了舅舅和小外甥背詩的心情。
師:喚醒了詩情。
生:我覺得月亮喚醒了詩詞,詩詞又喚醒了詩人、小外甥。
師:不知是月亮喚醒了詩人,還不知是詩人喚醒了月亮。那些詩人啊,在月光下,他們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詩人看到了月亮,想到了自己的親人。
師:比如,想到弟弟,(引讀“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生:月亮如玉盤,想起了小時候的快樂。
師:小時候的幸福。(引讀“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生:詩人看到了月亮,可能想起了一家人一起過中秋節的時候。
師:一份殷切的思鄉之情,所以他說——(引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師:同學們,請你們再自由地讀一讀,想想在詩人心中,這是怎樣的月亮?
(學生讀書)
師:我相信在同學們心中,還有許許多多寫月亮的詩。誰來讀,也可以背誦你心中的詩。
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生: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生: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
師:這月光這些詩就像長長的省略號,留在我們的心里。這月光,這詩,“我”和小外甥又是怎樣來讀得呢?
(一學生讀6—11自然段)
師:真像兩個人在背詩,栩栩如生。誰再來讀。
(再指名讀。配樂古曲《春江花月夜》,總體讀得很好,但第13自然段不到位。教師請全體女生讀第13自然段,又請一學生讀,很好。)
師:這是怎樣的沐浴呢?
生:這是在詩的海洋中的沐浴。
生:這是溫柔的沐浴。
生:這是愉快的沐浴。
生:這是在優美的字里行間的滋潤。
師:是啊,這是愉快而溫暖的沐浴,這是在蒙蒙細雨中的浸潤。在詩人的眼里,這樣的月亮像什么?
生:也許在詩人的眼中,月亮吃飯的圓桌子。
師:月亮像桌子。(眾輕輕地笑),有點納悶。
生:(補充)月亮圓圓的,象征著團聚的桌子。
師:是的,像征著團圓的桌子。
生:像一根紐帶,詩人和家人雖然相隔很遠,月光像紐帶聯系著彼此的想念,這樣紐帶是美麗的。
生:詩人孤獨的時候,月光是陪伴他們的朋友。
生:月亮就像親人的笑臉,好象在向遠行的詩人微笑,希望他們早點回去。
師:是啊,月亮代表我的心。
五
師:那么,在小外甥的眼里月亮是什么?
生:月亮像眼睛,天的眼睛。
師:你來讀讀。(生讀,讀得不好。)
師:你知道什么叫繪聲繪色嗎?
生:知道。
師:咱不說,我們來讀出來。誰來讀?(指名讀,讀得較好。)
師:我聽到了繪聲,你的聲音真的讓人覺得就像小外甥一樣。但沒聽出“繪色”來。(再指名讀)
師:我仿佛看到月亮就是你了。你們覺得在小外甥的心里月亮是什么?
生:月亮是天眼。喜歡看大地,喜歡看善良的人。
生:月亮是一盞燈,它點亮了小外甥的心靈。
生:月亮是一個充滿著神奇的童話。
生:月亮是一位啟蒙教師,給小外甥裝上了想象的翅膀。
生:月亮是一本神秘的書。小外甥學到了許多的詩。
師:啊,同學們說得也是繪聲繪色,那么請同學們繪聲繪色地讀一讀“小外甥困了”這一句呢。(一學生讀)
師:恩,他怎么說的?
生:打了一個呵欠。
師:誰來讀,我們先打一個呵欠再讀。
。ㄉ却蛄艘粋呵欠,眾笑,讀“月亮困了,睜不開眼睛了”。)
師:像這樣都讀到臉上去了,這叫做“繪色”。誰再讀?
(學生打個一個呵欠,讀得很好,眾笑聲一片。)
師:這是真正的繪聲繪色。
師:接下來就難讀了。(課件出示最后一自然段)你能不能有繪聲繪色地讀一讀呢?
。ㄖ该x最后一小節,漏了一個詞“凝視”,再請學生讀。)
師:這時候,你們覺得舅舅的“色”是怎么樣的?(笑倒一片)
生:舅舅看著月亮出神,表情好象非常復雜,似乎在想某些事情。
師:那他在想什么呢?
生:或許在想小外甥的話。
生:舅舅現在想那段聊天。
師:或許是吧,這段聊天里有什么呢?(下課哨聲響)
生:舅舅也想編一個童話,再講給小外甥聽。
師:我想也是的,編一個童話。下課。
。▽W生沒有反應,眾聽課教師笑,然后掌聲響起。)
《望月》教學設計 篇6
作者:李春香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45
《望月》第二課時教學設計之三
作者:李春香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聯系課文內容,感受文中描寫月光的優美語句,通過朗讀,激發學生積累有關月亮詩文的興趣。
3、通過學生自主閱讀、師生互動探究,體會同一個月亮在不同人眼里是不一樣的。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感受月下江景的美麗。
難點:體會同一個月亮在不同人眼里是不一樣的。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1、教師談話:
月升月落,月圓月缺,月亮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凝望著皎潔的月亮,沐浴著柔和迷人的月色,有多少人為之陶醉,為之思緒萬千。
2、復習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課文圍繞“望月”主要講了哪些內容?
(板書:賞月誦月想月)
二、選擇內容自讀自悟
1、明確自學要求:
賞月、誦月和想月這三部分內容給你帶來什么樣的感受呢?請你選擇其中最感興趣的一部分內容讀一讀,再找出有關寫月亮的詞句想一想,然后和同桌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三、全班交流暢談感受
1、根據學生自主選擇交流的內容展開教學。
學習內容一:“賞月”
“月亮出來了,安詳地吐灑著它的清輝!痹鹿鉃⒙湓陂L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動的江水中,有千點萬點晶瑩閃爍的光斑在跳動。江兩岸,蘆蕩、樹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處隱隱約約地伸展著,起伏著。月光為它們鍍上了一層銀色的花邊……
方法設計:通過抓詞促悟、想象促悟、讀中感悟等方式體會月亮是安詳的,月下江上的景色是美麗的。
學習內容二:“誦月”
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方法設計:充分利用學生對已學詩詞的回顧和預習,引導學生在說和讀中,體會詩人借月亮寄托著情思,抒發著情感。
學習內容三:“想月”
“像眼睛,天的眼睛!
“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閉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睜開,每個月都要圓圓地睜大一次……”
“月亮困了,睜不開眼睛了。”
方法設計:以放為主,以議促讀,引導學生感受小外甥眼中月亮的獨特有趣。
2、課堂小結引發思考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對不同人眼里的月亮有了新的認識。那么,月亮在你的眼中又是怎樣的呢?
四、布置作業課外拓展
1、拓展閱讀:課外閱讀描寫與月亮有關的詩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李白的《月下獨酌》等等。
2、課后練筆:觀察月亮及月光下的景物,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寫一段話。
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搜索!
《望月》教學設計 篇7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226
《望月》教后小記
課文寫月兒的文字很美,可月兒雖美,也傳遞了人們的情感,但要讓五年級的學生細細體會也非容易的事,所以我利用文字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句,課前還充分利用課外描寫月的詩句和散文,課上給學生十分鐘時間閱讀資料,讓資料為學生理解文本提供幫助。課堂上聽到了學生朗讀教材的聲音,我感到十分滿足!锻隆肥且黄逡菘侦`的美文,學生一遍遍地自由讀、指名讀、比賽讀、齊聲讀、表演讀,反反復復地品味著,情之所至,拿起筆在文字旁邊的空白處,錄下了自己的所思所感:誰說月亮無情?在小外甥的眼睛里,她是溫情的母親,輕撫著他的小臉,呼喚他從香甜的夢中醒來,去欣賞無邊的月色。月缺是詩,月圓是畫,月圓像眼睛,仿佛月亮是有生命的,有情感的,有著頑皮的眼神和可愛的心思,喜歡偷看美麗的人間,喜歡和小外甥那樣的小人兒,同游同戲同交心;小外甥的想象多么獨特而富有童趣!
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搜索!
《望月》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提高獲取、處理信息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光產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3、通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學重點: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光產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望月》是現代著名作家趙麗宏寫的,它處處滲透了美,包含了美。上節課,我們初學了課文,并通過朗讀,感受了文中蘊藏的美。我們感受到了哪些美呢?(板書:月色美、詩詞美、想像美)。(對學生找到的其它的美也應予以肯定,如課文的語言美、意境美,小外甥的童心美等)。
二、交流上節課的學習成果。
齊讀上節課作業要求:讀一讀課內課外描寫月色的美文;聽一聽關于月色的音樂;找一找描寫月色的詩詞;畫一畫文中所描寫的月色美景;寫一寫我們家鄉的月色美景(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完成,把可在交流社區中展示的內容早日上傳)
交流展示。
三、自主探究
選擇你喜歡學習的某一方面或課文所有內容,認真品味課文語言文字,瀏覽相關資料,完成學習目標。
1、詩詞美:(1)我”和小外甥對了幾回詩,對了哪些詩, 它們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詩句之間有什么聯系?(2)從小外甥和“我”的對詩中,你體會到小外甥是個怎樣的人。(3)與學習伙伴對詩。
2、想象美:(1)小外甥有哪些幻想?小外甥的幻想說明了什么?(2)感情地朗讀小外甥幻想的句子。(3)再次欣賞網站中美麗的月色,聯系生活,說說你幻想到了什么?
三、合作交流學習成果。
1、感受詩句美
(1)我”和小外甥對了幾回詩,(三回)對了哪些詩, 它們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詩句之間有什么聯系?(你五字我也五字)(明知故問、抒發思鄉情懷、詩人都在江上賞月)
。2)從小外甥和“我”的對詩中,你體會到小外甥是個怎樣的人。(聰明好學、愛幻想)
(3)他們就這樣你一句,我一句,不分勝負。現在我們來分角色朗讀他們吟誦的詩句,注意體會他們賽詩時的那份熱情。
哪桌同學愿意讀給大家聽聽,請大家做評委,聽一聽誰吟誦得最美。
。4)作者和小外甥僅僅吟誦了這幾句詩嗎?你怎么知道的?(這里的省略號告訴我們,他倆還吟誦了許多寫月的詩句。這不由得讓我們再一次感受到小外甥的——聰明好學)
三、想象美。
過渡:月光的清輝灑在我們的身上,優美的詩句滋潤著我們的心田,這月光,這詩句,又一次把我們帶到了那美麗而幽靜,空曠而遼遠的氣氛中。
。1)小外甥有哪些幻想?(月亮是天的眼睛)(月亮被云層封鎖,看不見了,想象月亮是困了)小外甥的幻想說明了什么?(小外甥童心未泯,愛學,知識豐富,十分可愛)
。2)小外甥聰明好學,愛幻想,他的天真活潑深深地感染了作者,也感染了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出示圖片)假如你是作者,此時此刻,你站在甲板上,久久地凝視著月亮消失的地方,面對著那山、那水、那樹、那滿天的繁星,飄動的云煙,你覺得月亮像什么呢?試著用一段話寫下來。
四、拓展延伸
借助本文我們一起享受了月文化的美,你能根據自身特長展示你的學習收獲嗎?:收集描寫月色的詩句和成語;修改美麗的月色圖;寫寫與月亮有關的童話故事,用優美的詞句描繪你所見到的月色美景,然后出一份關于月文化的電子小報。
《望月》教學設計 篇9
作者:賴媛 轉貼自:南京市月苑第一小學 點擊數:266
懷著探究的心理
展開幻想的翅膀
——小學語文蘇教版第七冊《望月》教學案例
作者學校:南京市月苑第一小學
作者姓名:賴媛
[教學案例]
一、學生做課堂的主人,自主探究學習,自由選擇學習方式。
……
1、學生分四人小組用喜歡的方式學習“我”和小外甥背詩的場景。
教師行間巡視。
學生興趣盎然,有的小組分角色朗讀,有的小組還加上了動作,有的小組排起了的課本劇……
(學習的內容是比較固定的,學習的方式確無定式。讓學生自己做主選擇喜歡的方式,更有利于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四人小組學習也比集體學習更靈活。)
學生上臺交流自己學習的成果,提出自己的疑惑,集體評議解疑。
。]有反饋的學習是失敗的學習。這樣的反饋形式不僅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也可以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質疑解疑這一環節,對于研究行學習的開展也有很大好處。)
2、(出示課件:古詩插圖)學生結合圖片就自己喜歡的詩句談談它的意境。
學生的發言不僅僅解釋了詩意,也加上了自己的想象,具體描摹了詩中場景。
。ㄔ诔浞肿詫W的基礎上,學生自由描述自己理解的詩境,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3、學生分角色背誦課文5~11自然段。
。ㄓ捎谇懊孀詫W的充分,學生沒有費什么力氣就背熟了。)
4、師:由于篇幅有限,作者沒有把他們對詩的內容全部寫出來,總讓人覺得有些意猶未盡,同學們有什么樣彌補的方法嗎?
生自由發言。(很多同學積極要求接著比賽背詩。)
師結合學生發言,組織師生“接龍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
同學們幾乎是爭先恐后的背詩,背了接近70句寫月亮的詩句。
。毓识,也提高學生背詩的興趣。)
師:寫月亮的詩真是多如繁星,怎么背也背不完。(吸氣)我們周圍都充滿了詩的氣息。
(控制課堂節奏,把握時間,同時也過渡到下一段學習。)
二、讓歌聲在語文課上響起,讓學生在歌聲中展開幻想的翅膀。
……
1、師:(與學生聊天式的)讀過這么美的課文,我突然想起了一首寫月亮的歌《小白船》。(播放音樂《小白船》)讓我們輕輕閉上眼睛,隨著歌聲,展開自己幻想的翅膀,看看能用心瞧見什么。
。ú恢圹E的引入歌曲,讓學生在輕松優美的氣氛中展開自由的想象。)
2、學生把自己用心看到的寫在書上,再集體交流。
生:我看到了圓圓的月亮上面有美麗的宮殿,還有小白兔跳來跳去。
生:我看到了嫦娥,她說很羨慕我們快樂的生活,她也要來和我們做同學。
生:我看到彎彎的月亮,它讓我想起笑臉,看到它我就想笑。
生:我看到的月亮像塊大月餅,它的缺口一定是被饞嘴的小朋友咬的。
……
。`感是一瞬間的,稍縱即逝,如果立刻指名匯報,可能會影響其他同學的思維,不如先寫再說效果更好。事實也證明,的確如此,學生說了許多許多自己的想象,妙趣橫生,不少是我們成年人很難想到的。)
3、補充練習:模仿課文中對月亮的描寫,結合自己剛才的想象,寫一段話描寫月亮。
。ㄎ淖值臄⑹鍪强陬^表達的一個升華。課文使學生習作最好的范文,模仿課文寫作也是訓練習作的有效手段之一。)
[總評]
這節課上學習的形式多樣,并且由學生自主選擇,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豐富他們的想象力。學生的想象力越豐富,對文章的理解就越有創見。因此,在教學中充分利用一切可以想象的空間,挖掘發展想象力的因素,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由單一思維向多向思維拓展;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再造想象,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獨創性,鼓勵學生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進行思維。自然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隨筆]
時代呼喚創造型人才,未來社會需要許許多多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創造型人才。列夫托爾斯泰曾說過:如果學生在學校里學習的結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會創造,那他的一生將永遠是模仿和抄襲。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造個性,提高其探究創新的能力,己成為我們教師研究的重要課題。
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指出:“……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望月》這么美的一篇文章,怎樣引導學生研究行的學習并且發展他們的個性呢?我主要是營造一種自由和諧的氣氛,學生能在課堂上充分地、大膽地表現,師生共同研究課文,品味課文。歌曲、課本劇的引入也是為了烘托這種自由研究學習的氣氛,也有利于學科間的融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搜索
《望月》教學設計 篇10
《望月》教學設計及反思
張家港市后塍小學 王麗
一、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1、俗話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可是今天的月亮卻是十七圓,昨天晚上你觀察到的月亮是什么樣子的呢?
2、是呀,古今中外多少人被這月光深深吸引,這節課讓我們跟隨著名作家趙麗宏一起來到甲板上,好好賞賞這江上的月亮。出示課題:望月
3、來,一齊美美地讀一讀課題。(讀不好,深情地讀)
二、自主探究,研讀課文
1、下面請同學們輕聲讀第1、2小節,看看作者眼中的月亮是怎樣的?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月亮很美。
師:那么你從哪些詞語或句子感受到月亮的美?
生:美在安詳(指名讀)
師: “安詳”一般形容什么?(小孩靜靜地睡著,特別安詳)(老人在陽光下閑適地坐著,給人的感覺特別安詳,而這里,把月光比作可愛的小孩,比作慈祥的老人,這份安詳,你能讀出來嗎?)我再請一個同學來讀一讀。(聽了你的朗讀,我仿佛又感受到月亮就如同一位溫柔、無私的母親一樣,把清輝灑向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這份博愛,你能讀出來嗎?)
師:我們一起來讀。
師:你還能從哪些詞語或句子感受到月亮的美?
(2)“月光灑落在……千點萬點晶瑩閃爍的光斑在跳動”
師:你能把你的感受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嗎?
生讀。
師:我聽出來了,你讀的時候特別關注了“千點萬點”“晶瑩閃爍”讓我們感覺到了被月光照亮的江面,流動的江水中,有千點萬點晶瑩閃爍的光斑在跳動的美感,我們一起來感受。(齊讀)
。3)“江兩岸……鍍上了一層銀色的花邊……”
師:你能把“隱隱約約”品一品嗎?
師:是呀,月亮往往帶給人朦朦朧朧的美感,這里有一個“鍍”字吸引了王老師的眼球,你覺得這個“鍍”字用在這妙在何處?(妙在這個“鍍”字突出了月光均勻地灑在物體上而且還能閃閃反光)
師:是呀,月亮像裝飾品一樣,吐灑著它的清輝,為大地鍍上了一層銀色的花邊,讓我們連起來讀好這兩句話。
師:這里有個省略號,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省略了……(被月光照射下的美景)
師:是呀作者用一個省略號給我們留下了無限想象的空間,這段文字帶給我們這么多美的感受,誰能完整地把這段文字美美地讀王老師給你配上音樂。
師:相信你的朗讀讓我們在座的各位仿佛身臨其境,這么美的文字愿意把它記下來嗎?我們一起來,師引讀。
三、感受詩中的月景
1、過渡:剛才我們一起去領略了作者眼中的月亮,讓我們接下來讀3-12小節,思考一下這一部分寫的是什么中的月。(板書)
。▽W生朗讀)
師:讀懂了嗎?
生:懂了。
師:我們暫不討論這個問題。先找同學來分角色讀讀“對詩”這一部分。
師:這兩位同學讀得不錯?墒俏闹惺潜吃娧,我們這兩位同學是在背嗎?
生:不是的。是在讀詩。
師:給同學們兩分鐘時間,能不能把這六句詩背下來,進行對詩。
生試背。
師:可以了嗎?誰愿意來挑戰一下自己?
師:兩位同學能對詩了。可是文中是像我們這兩位同學這樣嗎?比如說位置、表情、語氣。誰再來。我給你們配上音樂。
師:對得不錯,下面哪位同學愿意和老師來對。
師:好,我們一起來吧。
師:是不是就這幾句呢?(不是)從哪看出?(省略號)除了省略號還有哪一句話告訴我們,聯系上下文。
“寫月亮的詩多如繁星,他眼睛一眨就是一句!蹦敲创藭r此刻,你覺得小男孩是個怎樣的人?(聰明好學)
師:是呀,同學們都像小外甥一樣聰明好學。我們來接著對下去,男生做舅舅,女生做小外甥,有個要求注意對詩的語氣。老師給大家配點音樂助興。(放音樂《漁舟唱晚》)
師:看著同學們的表現,我更能理解多如繁星這個詞。課堂是有限的,課后利用班會繼續比拼。
四、展開想象,感悟生活
1、過渡:如果說1、2小節是作者眼中月,這一部分就是(板書:詩中月)詩中有月,月中有詩,詩,和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使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引讀)
師:眼中月使人陶醉,詩中月使人沉醉,其實小外甥心中也藏著一個月亮,板書:心中月他心中的月亮更是神奇。自由讀13~19小節,劃出寫小外甥心中月的句子。
師:誰來讀讀你劃的句子。
(1)“像眼睛,天的眼睛!毙⊥馍麕缀醪患偎妓鞯鼗卮。
師:他怎么讀的?(不假思索地讀)不假思索什么意思?請你也來不假思索地讀。
。2)師:那小外甥是怎么來說這雙天的眼睛的呢?(他繪聲繪色地說)
你能理解繪聲繪色嗎?(有感情,說得形象逼真)誰能繪聲繪色地來說。(指名讀)
師:師:讀得真好,把我們帶到了童話的境界中去了。
2、師:天邊那些淡淡的云絮在不知不覺中聚集起來,一會兒月光被云層封鎖了。你知道“月光被云層封鎖”是怎么回事嗎?
師:是呀,月亮沒有了,在小外甥的心中月亮怎么了?
生:“月亮困了,睜不開眼睛了。”
師:月亮在小外甥的心中多么神奇啊,簡直是一個童話故事。月亮很美,作者寫得更美,剛才同學們朗讀得也很美。大作家羅丹曾經說過一句話:“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我們的眼睛來說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發現。比如月亮吧,“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照古時人”,從古至今都是這一個月亮,但是那么多作家、詩人筆下的月亮為什么都不一樣,都那么美呢?今天作業就是:今天回去繼續觀察一下月亮,再觀察一下周圍的景物:樹、人、房屋都是什么樣。你仔細觀察,用心幻想,你的筆下一定會有一篇篇優美的文章誕生。王老師期待著。
教學反思:
為了上這堂課可謂是精心設計,在一開始的教學設計中,思路比較清晰,教師的過渡語言很美,但是卻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課堂上的主角應該是學生這一點。于是在學校有經驗的老教師的指點下,重新設計。
在備課時正逢中秋節,而我要上的課文《望月》也是和月亮有關的。心想何不好好利用大自然賦予的條件呢。根據有關報導,今年的月亮并不像我們常說的“十五的月亮,十六圓”而是十七圓。于是布置讓學生回家仔細觀察月亮,在上課一開始讓學生交流觀察到的月亮的樣子,導入到所要教學的《望月》。
月兒雖美,傳遞了人們的情感,但要讓五年級的學生細細體會也非容易的事,所以我讓學生觀賞美麗的月色圖,以及回想觀察到的月亮的樣子以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句,讓資料為學生理解文本提供幫助。《語文課程標準》中很強調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要重感悟。這就造成一種不良的傾向:學生只是匆匆讀過一遍課文,句子還未讀通,教師就花很多時間讓學生說感悟,往往造成課堂上的“死氣沉沉”。因此,在這堂課的教學中,讓學生先說說初步感受到的,然后進行了層次分明的朗讀、感悟。圍繞學生感受的月亮很美,那么美在哪兒,你從哪些詞語或句子感受到的?讓學生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并讓其他學生學會傾聽,聽出來了是抓住哪個關鍵詞嗎?使學生在對課文達到充分理解的基礎上盡情地把自己的想法釋放出來。這就真正做到了重感悟、抓實效。
在教學詩中月這部分時, 讓學生去體會,去揣摩,去品昧,通過上臺來呈現對人物、對詩句的理解,通過學生當評委,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最后讓男女學生分角色對詩,將學生興趣推向高潮。教師過渡:小外甥和舅舅對了很多關于月亮的詩句,文中一個長長的省略號就是很好的說明,同學們,課前老師讓你們去找關于月亮的詩句,你們找得怎樣了呢?讓學生交流搜集月亮的詩句,能有效地喚醒學生的平時積累,能激活學生平時知識的貯藏,讓學生學以致用,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進一步拓展自己的閱讀儲備,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
在交流想中月這一環節,教學設計是,先由師生朗讀課文,找到描寫小外甥幻想的句子,讀出他說話時的神態、語氣,最后讓學生放飛想象,表達自己對月亮的獨特感受。本以為學生需要引導才能體會,沒想到學生一下子就說,我點擊文字鏈接的圖片,原來圓圓的月亮遠看的確像眼睛,甚至還美美地讀了小外甥的三處想象,真是意想不到的順利啊。在討論你覺得月亮像什么時,學生思索片刻后很快就說出了自己對月亮的幻想--有嫦娥吧,圓圓的月亮像大月餅,云層封鎖月亮像被缺牙的老太太咬了一口……
語文就應是一首詩,語文的活力是詩意,語文的靈魂和生命是詩意,語文的最高境界也是詩意。詩意的語文課堂是自然的,它連著生活的源泉,詩意的語文課堂是夢幻的,它讓人遐想聯翩,詩意的課堂是智慧的,它給以學生以力量。因此,語文課堂需將開發學生潛能,發展學生個性為重點,要不斷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給予學生自由閱讀的時空和發表獨特見解的機會,注重讓學生大膽質疑。另外,還需培養學生閱讀創新能力,大力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注意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的差異性,注意因材施教,鼓勵自主創新。
《望月》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小外甥對月亮產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3、通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課前準備:1、布置學生收集有關月亮的詩詞。2、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清幽的夜空,一輪明月深情地凝視著大地,靜靜地吐灑著它皎潔的光輝。上節課,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來到江輪甲板上望月,月光灑落在長江里,月光灑落在長江兩岸的蘆蕩、樹林里,灑在我們身上。漸漸地,我們陶醉了。這節語文課我們繼續(學生齊讀課題)——望月。課文中有哪些描寫月亮的語句?(指名讀)(月亮出來了,安詳地吐灑著它的清輝。月光灑落在長江里,江面被照亮了……)(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詩,和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使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師:這句話描繪了好美的意境,我建議大家齊讀一遍。(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兩個烏黑的瞳仁里,各有一個亮晶晶的小月亮閃閃發光。)師:這句話含義深刻,我們也齊聲讀一遍!瑢W們讀得正確、流利。月亮充滿詩情畫意,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借月亮抒發情懷,寫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詩篇。二、品讀對詩的內容。要想讀好文中的“我”和小外甥對詩的內容,可不容易呀。ㄉ杂删氉x,師行間聆聽學生的練讀。)同學們認為該如何讀好對詩的內容呢?(要注意詩的節奏;要注意人物的不同語氣。)課文中暗示我們要努力讀出什么氣氛?“清幽”什么意思?“曠遠”什么意思?(板書“清幽曠遠”并指導學生讀一讀。)同桌間配合對詩。(生合作練讀,師個別指導。)哪對同桌愿意對詩給大家聽?(指名兩、三對同桌合作對詩,師和其他同學給予評價。)我們進行小組間對詩,好嗎?能不看書嗎?(全班同學分成兩大組對詩。)請看大屏幕上的圖畫對詩,比賽哪組同學對得好?(幻燈出示有明月的意境圖片或動畫。)生:(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師小結:清幽的月光灑在我們肩上,優美的詩詞滋潤著我們的心田。我們沐浴著詩和月的光輝,沉醉在(生齊讀)——清幽曠遠的氣氛中。(板書:沐浴詩和月的光輝)月朗星稀的夜晚,同學們可以在院子里,在陽臺上靜靜地賞月,真切感受清幽曠遠的氣氛。過渡:文中的小外甥聰明可愛,愛幻想,跟他交談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他突然又冒出一個問題來——(生齊說,師板書)月亮像什么?而他自己的回答更是有趣。三、品讀小外甥幻想的內容請大家自由讀小外甥幻想的內容,邊讀邊思考該怎樣讀。(生自由練讀,師個別指導。)該怎么讀小外甥幻想的內容?能嘗試著讀給大家聽聽嗎?(讀出小外甥的活潑可愛;像講童話故事;繪聲繪色地讀……)會讀書的孩子準能注意到課文中對朗讀要求的暗示!袄L聲繪色”是什么意思?(板書:繪聲繪色)請同學們繪聲繪色地讀小外甥幻想的內容,用心體會,并談談自己的感受。(大屏幕出示小外甥幻想的內容:月亮像眼睛,天的眼睛。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每個月都要圓圓地睜大一次……)生:(感受到小外甥的天真、可愛。) (感受到小外甥的幻想非常奇特。)…… (感受到小外甥的語言很美。)是啊,小外甥的幻想好美啊,請注意大屏幕上的變化。你發現了什么?(小外甥幻想的內容變成詩的形式,用幻燈打出:月亮像眼睛,天的眼睛。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每一次閉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睜開,每個月都要圓圓地睜大一次。)小外甥詩一般的幻想,耐人尋味。咱們再來讀一讀,嘗試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味。(生練讀,師個別指導。)多美妙的語言呀,儲備到我們的“文學倉庫”里來,好嗎?(屏幕上出示:月亮像 , 。 這是 , , , , 。)一會兒后,(屏幕上出示云層封月圖片)月亮困了,睜不開眼睛了,小外甥也搖搖晃晃回艙睡去了。甲板上又只留下我一個人。(學生齊讀:我久久凝視著月亮消失的地方,輕輕地展開了幻想的翅膀……)幻想是心靈的釋放,是智慧的火花在閃爍;孟氲氖澜绾芷婷,能給人美的享受,美的熏陶。讓我們一起展開幻想的翅膀吧!在你們幻想的世界里,月亮像什么?是什么樣的?(板書:月亮像 , , 。…… )(學生寫下自己對月亮的幻想。)寫好的同學先自己讀一讀,然后到講臺前來,把自己的幻想說給大家聽。(鼓勵每位同學都能走到講臺前暢談自己對月亮的幻想。)師小結:仔細品味同學們的幻想,這是一首內容豐富、意境美妙的詩呀!今天,咱們舉頭望明月,幻想如詩。(板書:幻想如詩)四、課堂總結師:望月真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咱們再來回顧課文:夜深人靜,我悄悄地走到江輪甲板上望月。生:月亮出來了,安詳地……月光為它們鍍上了一層銀色的花邊……師:小外甥也出來了,他要和我對詩。他背……生: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師生一起:詩,和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使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師: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個問題來:“你說,月亮像什么?”而他自己的回答更像一首詩。生:這是明亮的眼睛。它……圓圓地睜大一次……師:月亮困了,睜不開眼睛了。小外甥也回艙睡去了。生:甲板上只留下我一個人……輕輕地展開了幻想的翅膀……師:愿同學們也能展開幻想的翅膀,在浩瀚奇妙的科學世界里越飛越高,越飛越遠。 附板書: 望月 淋浴詩和月的光輝 清幽曠遠 幻想如詩 繪聲繪色 月亮像 , , 。
《望月》教學設計 篇12
作者:陳國萍 轉貼自:常熟市虞山鎮義莊中心小學 點擊數:188
常熟市虞山鎮義莊中心小學 陳國萍
季麗梅老師執教的《望月》這一課,整節課教者都落實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開放而有活力。具體表現如下:
一、情境營造,激發興趣
語文教學中的情境營造不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強氣氛,還在于語文學習需要熏陶感染。這一節課就體現了信息技術全程營造情景的特色。教者在教學一開始,就利用課件,通過放映一幅優美的月夜圖,把學生帶進一個詩情畫意的環境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學法遷移,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有助于培養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課堂中,王老師充分調動學生的合作學習精神。如學習背誦關于月亮的詩這一部分,老師了解到學生已經掌握了學習方法,因而把學法遷移到下面一部分。讓學生自由組合學習小組,自己來學習關于月亮的想象部分。整個過程都是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這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性,而且增強了創新的意識和團結協助的精神。
三、知識拓展,自主學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在季老師的這堂課中,并沒有局限于課本上的知識,而是還讓學生來說還知道哪些關于月亮的詩,或者是關于山、水的詩?吹贸觯瑢W生事先以利用網絡,利用課外書籍查閱了許多關于這方面的資料。我覺得這是個很好的學習方法,一方面,學生的知識進一步拓展開來了,另一方面學生自己來查找資料,在實踐中學會自主學習,學習能力得到了鍛煉、發展。這種開放靈活的形式給了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空間,課堂上充滿生動和樂趣。
四、以情促讀,讀中感悟,加強讀書方法指導
語文新課標注重了讀中理解、讀中體會、讀中感悟,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王老師這節課不但注意指導學生朗讀,還教給學生“初讀想象畫面-----品讀體會感情”這一讀書方法,體現了新課標“以人為本,著眼未來”的精神。如在指導學生朗讀第二小節時,王陳老師注重了學生自讀自悟,擯棄另外傳統了解析方法,通過品讀,讓學生體會出這幅優美的月夜圖。
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