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鶯的歌聲》教案(通用23篇)
《夜鶯的歌聲》教案 篇1
課題
13、夜鶯的歌聲
課型
教讀
共2 課時
授課時間
年 月 日 星期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沉寂、盤問、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漢子、燒毀、木屑、蘑菇、呻吟、宛轉”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蘇聯衛國戰爭中少年兒童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3.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
點及
難
點
分
析
一是體會“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品質,受到熱愛祖國,仇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學習、運用聯系上下文等方法體會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抓住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品質,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板
書
設
計
13、夜鶯的歌聲
誘敵
帶路 機智勇敢
殲敵 愛國精神
再誘
導
學
過
程
第一課時
課前說話:講戰爭時期的英雄故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了解“夜鶯”嗎?誰來說一說。
2、教師過渡:體態小巧玲瓏,叫聲清脆宛轉,每當月上高樓,它就會放開歌喉縱情歌唱。今天,就讓我們穿過時光隧道,一起走進1941年的蘇聯衛國戰爭,走近一只勇敢的夜鶯,去聆聽他神奇、機智的歌聲吧。ò鍟n題)
二、了解背景
1、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2、對于前蘇聯的衛國戰爭,你了解多少?
三、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指名朗讀課文,糾正讀音,指導學生讀通句子。
3、再讀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什么,小夜鶯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交流讀后印象及課文主要內容。
5、瀏覽全文,為每部分加一個小標題。
根據學生討論,相機概括:
誘敵 帶路 殲敵 再誘
四、精讀課文
1、過渡:是呀!讀罷課文,一個機智、勇敢的小夜鶯形象便清晰地躍入我們的腦海。那么,你是從課文中的哪些地方捕捉到小夜鶯的機智、勇敢的呢?下面,我們就來重點研究一下這些地方。
2、學生邊讀邊的出相關句子。
3、研讀重點句子。
a.要求:讀句子,聯系上下文想一想,小夜鶯為什么要這樣說、這樣做,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德國官兵看見他這樣說、這樣做會怎么想。
b.形式:先自讀自想,再與同桌交流。
第二課時
一、交流討論
1、交流、討論內容。
下列句子應組織全班學生討論。
夜鶯的歌聲打破了夏日的沉寂。這歌聲停了一會兒,接著又用一種新的勁頭唱起來。
孩子從嘴里掏出一個小玩意兒,遞給他,用快活的藍眼睛望著他。
怎么會就剩下我一個?這里有麻雀、烏鴉、貓頭鷹,多著呢。夜鶯倒是只有我一個……剛剛一開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
有時候學夜鶯唱,有時候學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著路旁的樹枝,有時候彎下腰去拾球果,還用腳把球果踢起來。
導
學
過
程
你說的是一種蘑菇嗎?沒有,我們這里沒有這種蘑菇。這里只有紅蘑菇、白蘑菇,還有洋蘑菇。
第二天,在被燒毀的村子的圍墻旁邊,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著那件綠上衣,坐在原來那河岸邊削什么東西,并且不時回過頭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幾條道路,好像在等誰似的。
2、交流討論方法。
逐句討論交流。討論某一句時,先由一名學生談自己的理解,重點是自己想象到的內容,其他同學聽后補充。最后指導朗讀,通過讀來反映自己的理解。指導朗讀時,除上述1、6句外,不要只孤立地讀一個句子,可將前后對話連起來讀,另外,還可以鼓勵學生邊做動作邊朗讀。
二、朗讀升華
1、過渡:剛才,我們一起討論了幾個句子,通過討論,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2、是呀,越讀我們越感到小夜鶯真是機智、勇敢。請同學們帶著這種感受分成小組,分角色讀讀全文。
3、組織全班性的分角色朗讀或表演對話片斷。
三、總結拓展
1、是。≡谔K聯衛國戰爭中,蘇聯人民無論男女老少投入到保家衛國的戰爭中,大家懷著對祖國的愛,對敵人的恨,進行堅強不屈的斗爭。
我們的小夜鶯,也是千千萬萬英雄中的一個,他的機智勇敢來自什么?(對祖國的深深的熱愛)(板書:愛國精神)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位小夜鶯吧!下一節課我們將認識另一位小孩。中國抗日小英雄--雨來。
2、繼續開展課外閱讀:少年英雄故事
本 課 相 關 信 息 搜 索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世界并沒有贏得持久的和平,而是又醞釀著新的戰爭。20世紀30年代前后,德國、意大利、日本三國相繼建立法西斯政權,如德國法西斯頭子希特勒奪取了政權。他們對內實行恐怖統治,對外進行侵略擴張。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了我國東北三省,繼而對我國發動全面進攻。意大利和德國也先后侵略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法西斯把世界籠罩在戰爭的煙云之中。
1939年9月,德國再次發動侵略戰爭,迫使英國、法國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了。1941年,德國侵略蘇聯,日本軍隊偷襲美國軍港,對美軍發動進攻。面對法西斯的不斷侵略,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組成同盟,決定徹底打敗法西斯。1945年5月,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在亞洲,經過中國人民的艱苦抗戰,日本法西斯在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在投降書上簽字。世界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后勝利。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涨暗娜蛐源髴,六十一個國家和地區,二十多億人口被卷入其中。參戰兵力超過一億人,大約九千萬士兵和平民傷亡,三千萬人流離失所。其空前的廣度、深度和烈度,成為人類戰爭史上的一次大革命,給予軍事戰略和戰爭觀以巨大影響;厥锥,那一幅幅殘酷而血腥、雄偉而悲壯的歷史畫面,永遠震撼著人們的心靈,令人難以忘懷。
蘇聯衛國戰爭 蘇聯人民為反對法西斯德國及其歐洲和亞洲的盟國而進行的正義戰爭。1941年6月22日德國突然進攻蘇聯。蘇聯人民,在以斯大林為首的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開始了衛國戰爭。1941年10月,德軍大舉進犯莫斯科。12月蘇軍發動反攻,次年1月取得莫斯科會戰的勝利。同年夏,德軍又集中主力進攻斯大林格勒。 11月9日,蘇軍在斯大林格勒展開反攻,1943年2月2日全殲德軍主力。不久蘇軍又取得庫爾斯克戰役的勝利,并收復大片失地。1944年,蘇軍發起總反攻,全部收復淪陷的土地,并把軍事行動轉入敵人領土上進行。1945年5月,蘇軍攻克柏林,迫使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
蘇聯衛國戰爭女英雄卓婭的故事 在蘇聯的偉大的反法西斯衛國戰爭中,涌現出很多衛國英雄,在眾多的英雄人物中,有一位就是她,她的名字叫卓婭。卓婭生于 1923年9月13日,從她生下那天起,就生活在列寧、斯大林所領導的社會主義蘇聯的陽光下,她健康而又幸福地成長起來了。在列寧的偉大思想哺育下,她從小就懂得一個人應該怎樣活著才有意義,應該愛什么恨什么。她16歲的那一年,就光榮地被批準加入蘇聯共青團。1941年卓婭從10年制學校畢業了。就在舉行畢業晚會的第二天,德國法西斯突然侵入蘇聯。
卓婭懷著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立即投入戰斗。她被派到敵人后方進行游擊活動。
1941年11月,在一次執行任務中,她不幸被俘了。敵人開始審訊她。敵人問她叫什么名字,她說叫“丹娘”!暗つ铩笔鞘赂锩鼤r期著名的女英雄的名字,敵人當然知道。敵人問她游擊隊在哪里?有多少人……問來問去,所得到的回答是“我不知道”,“我不告訴你”,“我不說”。敵人本以為這個女孩子是容易對付的。誰知道卻格外堅強。敵人被激怒了,四個敵人輪流用鞭子抽打她。卓婭心里想,在敵人面前決不能示弱,不論敵人怎么打,決不吭一聲。敵人的鞭子在空中揮舞,像雨點似的落在卓婭的身上、頭上、臉上、手上鮮血直流,但她沒叫一聲痛,昂著頭,怒視著敵人。
敵人對卓婭毫無辦法,決定將她絞死。當敵人把她帶到絞刑架前,將絞索套到她的脖子上的時候,她高聲呼喊說:“你們現在絞死我,可我不是一個人。我們是兩萬萬人,會有人替我報仇的。勝利必將是屬于我們的!”
卓婭被絞死了,她只活了18歲,但是,她的名字將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蘇聯衛國戰爭勝利后,蘇聯政府追認卓婭為“蘇聯英雄”。
杜鵑 也叫杜宇、布谷或子規。是一種鳥,身體黑灰色,尾巴有白色斑點,腹部有黑色橫紋。初夏時常晝夜不停地叫,吃毛蟲,是益鳥。
夜鶯 一種叫聲清脆宛轉的鳥,體態玲瓏,多鳴于月夜,故名
《夜鶯的歌聲》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3個字。正確讀寫“沉寂、盤問、口哨、埋伏、凝神、燒毀、蘑菇、呻吟、宛轉、垂頭喪氣、以防萬一、興致勃勃”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蘇聯衛國戰爭中少年兒童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3、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1、認識前后照應的寫法。
2、理解夜鶯與德國軍官對話的句子意思。
第一課時
一、導入。看課題,(板書課題)你心中有哪些疑問?
二、先瀏覽課文。讀不準的字查一查,問一問。
三、自由朗讀課文。巡視中隨機正音。
交流對自己所提問題的理解,掌握文章的大意。(突出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1、講的是誰?——為什么你要叫他小夜鶯?(讀出有關的內容:夜鶯的歌聲打破了夏日的沉寂。這歌聲停了一會兒,接著又用一股新的勁頭唱起來!拔易约簩W的。我還會學杜鵑叫呢!薄啊国L倒是只有我一個!”小孩有時候學夜鶯唱,有時候學杜鵑叫……從孩子的嘴里飛出宛轉的夜鶯的歌聲。)——從這些內容中你知道了什么?(突出經常學夜鶯唱。)——還有誰也叫他是小夜鶯?你猜測大家為什么要叫他小夜鶯?
2、做了什么事?(突出兩件:帶路與報信)
3、結果怎么樣?(消滅了敵人)
把這三個問題連起來了,這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請你在練習本上寫下來。(寫完了讀給大家聽。)
四、學習給課文加小標題。
過渡語:這么長的故事,作者分了四部分講完的。你發現了這四部分嗎?(認識空行分段的方法。)
這四部分內容可不是隨便分的,每部分的人物和內容都是不同的。默讀,填表。
一
二
三
四
人物
地點
事情
小夜鶯主要出現在第一部分,那么他與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的事有沒有關系?
觀察第一部分與第四部分,你發現了什么?男女生分別讀這兩部分。想一想,夜鶯會在等誰呢?接下來又會發生什么?從這樣的頭與尾中你能讀出什么?
小結:這樣的頭尾使文章更完整,這種寫法就叫做前后呼應。
第二課時
一、體會小夜鶯的機智與勇敢。
最直接寫小夜鶯的內容是第一部分,老師也發現很多同學對第一部分是最感興趣了,下面咱們就來細細品味一下這部分,好好認識一下小夜鶯。
1、分角色朗讀。
2、交流。你認為小夜鶯的哪些話答得好?
突出:怎么會就剩下我一個?這里有麻雀、烏鴉、貓頭鷹,多著呢。夜鶯倒是只有我一個。ㄕ娴臎]聽懂?德國軍官會怎么想?)
人哪?戰爭一開始這里就沒有人了。剛剛一開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野獸是誰?他怎么敢這樣說?軍官會怎么想?)
怎么會不認識!我和叔叔常到磨坊那兒的堤壩上去釣魚。那兒的狗魚可兇呢,能吃小鵝。ā霸趺磿徽J識!”換種說法是什么?變成“認識”好不好?)
你說的是一種蘑菇嗎?沒有,我們這里沒有這種蘑菇。這里只有紅蘑菇、白蘑菇,還有洋蘑菇。(聽了小男孩的話,軍官會想什么?事實上小男孩在心里怎么說?)
3、分角色朗讀。想想小夜鶯與軍官的表情應該怎樣?理解陰沉、冷笑、輕蔑;快活、不慌不忙、很有自信。
4、問“軍官”:你認為這是個什么樣的小孩?
同學們,你們認為這是個什么樣的孩子?(在練習本上寫)他的機智與勇敢來自哪里?(對祖國的熱愛,對侵略者的痛恨。)
二、孩子的機智勇敢除了體現在與德國軍官的對話上,其它地方你有沒有發現孩子的機智與勇敢呢?
默讀,思考。
交流:(突出如下內容:
1、小孩有時候學夜鶯唱,有時候學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著路旁的樹枝,有時候彎下腰去拾球果,還用腳把球果踢起來。他好象把身邊的軍官完全忘了。
真的忘了?
2、綠衣服。為什么穿綠衣服?你都想到些什么?
3、夜鶯的歌聲打破了夏日的沉寂。這歌聲停了一會兒,接著又用一股新的勁頭唱起來。
朗讀夏日的沉寂與夜鶯的歌聲的內容。說說自己的理解。
4、他們發現就在很近很近的地方……
體會很近很近。)
三、體會文章的題目。
出示老師改的題目:夜鶯帶路、夜鶯報信、機智的小夜鶯……與課文的題目比較,為什么選用“夜鶯的歌聲”?(突出一是用歌聲吸引敵人,取得敵人的信任;二是用歌聲報信。同時也是對小男孩機智勇敢、熱愛祖國的贊美。)
四、小結。寫出自己的收獲。
今天,我讀了《夜鶯的歌聲》,……
第三課時
一、鞏固識字。
二、寫字練習。
三、《快樂園》練習。
《夜鶯的歌聲》教案 篇3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理解課文中某些句子的含義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品質,受到熱愛祖國的教育
重點、難點
抓住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小夜鶯”的機智勇敢的品質
課時劃分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2. 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 板書課題:夜鶯的歌聲。設疑:這里的夜鶯是鳥兒么?
2. 交流匯報課前收集的資料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 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同課文
2. 生字卡片抽讀生字
3. 理解詞義: 空曠,沉寂,搭拉,輕蔑,凝神,興致勃勃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 提問: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2. 討論:課文講了些什么內容
3. 指名分部分讀課文
四、教師小結
文章按事情的發展順序,以歌聲為線索展開敘述
五、布置作業
1. 想一想,填一填
肖—(哨)—(口哨) 廷—( )—( ) 倉—( )—( )
方—( )—( ) 肖—( )—( )
2. 填一填,讀一讀
一(個)士兵 一( )上衣 一( )蘑菇
一( )勁頭 一( )木頭 一( )鳥叫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品讀課文,理解文中句子的深刻含義,讀懂課文內容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1. 聽寫詞語
2. 說說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二、品讀課文,深入探究
。ㄒ唬┳x懂第一段
1. 指名朗讀第一段
2. 提出疑問:“黑色的碎瓦,空曠的花園,燒焦的樹木”說明了什么?
3. 學生回答,可見出示相應的句子
4. 指導朗讀:課文中哪些句子可以體現小夜鶯的心思的句子要注意語氣
。ǘ 閱讀第二段,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1. 讀前提出疑問:小孩子在路上為什么有時學夜鶯叫,有時學杜鵑叫。
2. 指導朗讀:同學們可以讀出小夜鶯的機靈嗎?
。ㄈ 學習第三段
1. 指名朗讀第三段。
2. 討論:小夜鶯是第一次傳遞情報嗎?
(四) 讀讀想想,學習第四段
1. 默讀第四段,說說你讀懂什么了?(學生踴躍回答,老師進行適當的點評)
2. 老師:最后一節有什么用?
3. 指導朗讀:這是一只勇敢的小夜鶯,讓我們帶著敬佩之情朗讀本段吧
三、 總結課文
1. 討論:在你眼里,小夜鶯是一個怎樣的男孩。浚釔圩鎳,機智勇敢等等)
2. 布置作業
按要求抄出文中的句子。
描寫軍官神態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描寫小孩機靈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讀一讀,仿一仿
1. 彎彎曲曲的小路穿過密密的白樺樹林,穿過雜草叢生的空地,又爬上了長滿古松的小山。
仿寫:___________的公路穿過__________,穿過___________,直抵_____________
《夜鶯的歌聲》教案 篇4
教學
內容
《夜鶯的歌聲》
學習目標
1、 識: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初步領會首尾照應的寫法。
3、情感:讀懂課文,從“小夜鶯”的精神品質中受到熏陶感染。
內容分析
1、重點:從故事內容中體會“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品質;
2、難點:理解文章首尾照應的寫法。
3、關鍵:從故事內容中體會“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品質;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
板書設計: 夜鶯的歌聲
機智勇敢
愛憎分明
教后反思
成功
問題
與
思考
推進
環節
教師導學
學生自探
導入:
一、初讀,學字詞
同學們,在上課之前,老師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以前學習略讀課文的時候運用的是什么方法?
今天老師帶來一種新的學習方法, 這種方法能夠讓大家更好的學習略讀課文,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現在我們就來運用這些方法學習一篇新的課文,首先我們來聽一段很好聽的聲音,大家仔細聽一聽,是誰在唱歌?是的,在寂靜的田野上,在茂密的樹林里,這歌聲是那樣的清脆悅耳,是那樣的婉轉悠揚。如小溪流水,似鼓樂丁冬,給人以美的享受。但夜鶯婉轉的啼鳴,在蘇聯衛國戰爭中卻有著深刻的含義,F在我們一起去欣賞《夜鶯的歌聲》。板書課題.
通過預習,我們明白了文中的夜鶯指的是誰?故事發生在什么時候?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介紹時代背景
。▽W生自由答)
1、 讀,學字詞;
2、 再讀,知結構;
3、 細讀,明中心;
4、精讀,表情感。
夜鶯
夜鶯指小男孩
故事發生在蘇聯衛國戰爭時期。
講了一件什么事自由答。
推進環節
教師導學
學生自探
二、再讀,知結構
三、細讀,明中心
四、精讀,表情感。
五、拓展,運用方法
自由讀課文,思考:
1、 想想課文按什么順序記敘的?
2、 課文的前三段和后兩段是什么關系?從中你讀懂了什么?
運用跳讀法,讀一讀,小組討論思考:小夜鶯是個怎樣的孩子?你是從哪看出來的?
(抓住重點語句,
讀一讀,談一談。)’
同桌互相讀課文,思考:
1、 為什么題目要叫《夜鶯的歌聲》?
2、孩子面對兇惡的敵人,為什么還能應變自如,毫無懼色?
3、你想對他說寫什么?
學了這篇課文,我們知道了小夜鶯他機智勇敢,愛憎分明,是個愛國小英雄.我們被他的精神深深的感動著,
事情發展的順序。
前后照應,小孩不是第一次執行任務。
抓住重點語句,交流討論,讀一讀,說一說
歌聲是聯絡手段。夜鶯是對小孩的贊美。
熱愛祖國,憎恨敵人。
學生自由答。
推進環節
教師導學
學生自探
六、總結,布置作業。
像小夜鶯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老師今天就給大家帶來一篇文章。請同學們運用我們剛剛學到的方法來學習這篇文章.
是!每個人都熱愛自己的祖國,在世界每個地方,都有愛國的小英雄的存在,那么同學們,你們還知道哪些愛國小英雄的故事呢?
作業:請大家下課后搜集更多的這樣的故事。積累下來。
學生通過自己讀,互相討論學習資料。
自由回答
《夜鶯的歌聲》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篇幅較長,但故事情節吸引人,文章通過人物外貌、行動、語言描寫,刻畫了一個機智勇敢的小男孩形象。小男孩的幾處話語一語雙關,既麻痹了敵人,又流露出對敵人的憎恨,表現了小男孩的機智勇敢和愛憎分明的思想感情,值得學生推敲捉摸句子的含義。
課文首尾呼應,緊扣中心,以“夜鶯的歌聲打破了夏日的沉寂”,“有個孩子坐在河岸邊上”開頭,以“坐在原來那河岸邊削什么東西”,“從孩子的嘴里飛出宛轉的夜鶯的歌聲”結束,暗示小男孩又在迎接新的戰斗。首尾呼應使文章線索清晰。
課文又以“夜鶯的歌聲”為題,從始至終充滿了“夜鶯的歌聲”:歌聲把敵人引到河邊,歌聲把敵人帶進森林,歌聲把敵情傳給游擊隊,歌聲又在河邊響起。這樣的寫法提示了學生故事發展的過程,有利于學生迅速理清長文的結構。
學情分析
1、文中的小夜鶯機智勇敢,與四年級學生年齡相仿,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學習時,一是使學生體會“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品質,受到熱愛祖國,仇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學習、運用聯系上下文等方法體會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
2、學生生活在社會主義的新中國,生活在和平年代,對于戰爭年代發生的事了解甚少,對于戰爭給人類帶來的苦難更是不曾體會。因此對學生進行珍愛和平的教育很有必要。況且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本節課的學習就是要讓學生理解、分析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人物品質,心靈受到一次震撼,經受一次洗禮。從而懂得熱愛自己的祖國,珍愛和平、追求和平。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沉寂、盤問”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蘇聯衛國戰爭中少年兒童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3、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品質。
教學時數:2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精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小夜鶯的機智和勇敢。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出示字詞,指名學生認讀。
2、回顧課文內容,指名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讀了課文,你對小夜鶯有什么評價?
4、過渡:是呀!讀罷課文,一個機智、勇敢的小夜鶯形象便清晰地躍入我們的腦海。那么,你從課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夜鶯的機智勇敢呢?這節課我們就來重點研究一下這些地方。
二、精讀課文第一部分,體會小夜鶯的機智勇敢。
1、默讀,找出你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說說從哪里可以看出小夜鶯的機智勇敢?
2、同桌交流討論。
3、集體交流,重點討論。
指名讀句子——→談感受——→補充交流——→朗讀感悟
。1)夜鶯的歌聲打破了夏日的沉寂。這歌聲停了一會兒,接著又用一股新的勁頭唱起來。[發現,思考,,誘敵——機智、冷靜]
。2)孩子從嘴里掏出一個小玩意兒,遞給他,用快活的藍眼睛望著他。[鎮靜、坦然、勇敢]
。3)“怎么會剩下我一個?這里有麻雀、烏鴉、貓頭鷹,多著呢。夜鶯倒只有我一個!”
(4)“人呢?戰爭一開始這里就沒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剛剛一開戰,村子就著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 ’——就都跑了。”
[一語雙關——機智、勇敢,對敵人的憎恨]
(5)小孩有時候學夜鶯唱,有時候學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著路旁的樹枝,有時候彎下腰去拾球果,還用腳把球果踢起來。他好像把身邊的軍官完全忘記了。[游戲——麻痹敵人,放松警惕;暗號——襲擊準備]
。6)“你說的是一種蘑菇嗎?沒有,我們這里沒有這種蘑菇。這里只有紅蘑菇、白蘑菇,還有洋蘑菇!盵答非所問——迷惑敵人]
4、看課文插圖,討論:一個孩子面對32個兇惡的敵人,難道他不怕嗎?為什么還能應變自如,毫無懼色呢?
。ㄐl國戰爭中,全國人民都投入到保衛家園的斗爭中,全國人民懷著對祖國的愛,對敵人的恨進行不屈的斗爭,小孩就是由于對祖國的熱愛,對敵人的憎恨,才能臨危不懼,坦然自若。)
5、小結:這部分寫了小夜鶯引誘德國兵,并主動和敵人接近,巧妙地回答德國軍官的盤問,取得敵人對他的信任,讓他帶路。
6、朗讀升華:分角色朗讀。
三、略讀課文其余部分。
1、自由讀第二部分,嘗試破譯夜鶯歌聲的密碼。
2、指名讀第三部分,體會戰斗的順利、迅速。
3、自主讀第四部分,體會小夜鶯又投入到新的戰斗中。
四、寫作指導
1、出示結尾兩個自然段。指名學生讀。
2、讀完后,你有什么發現?(似曾相識)在哪里讀過?
3、出示開頭三個自然段。學生齊讀。
4、感悟文章首尾呼應的寫法。
五、點題升華
1、回顧課文:
小夜鶯用歌聲引誘敵人
小夜鶯用歌聲傳遞情報
小夜鶯用歌聲繼續誘敵
2、為什么作者用“夜鶯的歌聲”作題目?
五、拓展延伸
你能聯系生活實際,談談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應該怎樣熱愛自己的祖國呢?
。ㄈ纾哄憻捝眢w、努力學習、遵紀守法……)
板書設計:
13.夜鶯的歌聲
機智
小夜鶯 勇敢 愛國小英雄
冷靜
課后反思:
1、這是我第一次自己制作課件,充分享受了成功的快樂?墒,在實際運用和操作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極不熟練:什么時候該轉換,什么地方該顯示等細節上處理不妥當,甚至有的地方課件使用得牽強,有畫蛇添足之嫌。
2、教師語言不精練,話語重復,口頭禪多。問題的設計不仔細,每個環節的過渡銜接不緊湊,不自然。教師的語言還要好好錘煉一番。
3、備課要備學生。今天我才真正領悟其中的深刻含義。以板書設計為例,不能為了板書而板書。板書是微型教案,更是學生學習成果的體現。板書當中的關鍵字詞,應該是在學生充分的理解、感悟文本之后的高度集中地概括。而不是教師一人之所言,不然,就剝奪了學生的自主權,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
《夜鶯的歌聲》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屑、挺、擰、蘑、鬼、呻、吟、宛”8個生字,會寫“削、喂、哨、挺、斯”等14個生字,懂得“呻吟、宛轉、耷拉、輕蔑、以防萬一”等詞語的意思。
2、理解課文主要內容,懂得“夜鶯的歌聲”的真正含義,體會文章所表現的小夜鶯的機智、勇敢以及與敵人斗爭到底的愛國精神。
3、學習歸納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體會文中重點句子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小夜鶯的機智勇敢。
2、難點:
懂得“夜鶯的歌聲”的真正含義,領會文中重點句子的含義。
【教學準備】
課前師生收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資料,了解故事背景。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聽錄音,激趣導入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鳥兒的叫聲好聽么?(學生自由發言)
放夜鶯歌聲的錄音,師:聽聽,這是什么鳥兒的聲音?(板書:夜鶯)
2、師小結導入:
夜鶯的歌聲多美!今天,我們就來讀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夜鶯的歌聲。(師板書補充課題)
3、質疑過渡:
這個故事非常有意思,寫的內容不是介紹夜鶯這種鳥兒,究竟是什么呢?請大家自己來讀一讀。
二、學生自主讀文
要求:讀準確、流暢,標出自然段,想想故事主要寫什么。
三、檢查自學,了解大意,理清脈絡
1、出示本課生詞,學生認讀,說說自己理解的詞語。
2、小組內輪流分自然段讀課文,互相正音,并交流共同討論課文主要內容。
3、全班交流:
課文圍繞“夜鶯的歌聲”,主要寫了什么事?
。☉馉幤陂g,小“夜鶯”巧妙地和敵人周旋,利用夜鶯的歌聲傳送情報,幫助游擊隊消滅敵人。)
4、這篇課文在結構上有什么與以往課文不同的地方嗎?(每個部分以空行隔開。)
5、默讀課文,看看四個部分分別講什么?能不能分別用個詞概括下作為小標題?
6、交流歸納:
第一部分──唱歌巧周旋。
第二部分──歌聲傳情報。
第三部分──森林滅敵人。
第四部分──唱歌站崗哨。
設計意圖:本課篇幅較長,適宜學生分組交流,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更快地抓住主要內容,理清脈絡。
四、合作讀文,交流感悟
1、師:這個故事很精彩,請大家和同桌一起合作分角色讀課文,把自己認為寫得精彩的句子劃下來。
2、學生分角色讀文,劃精彩句子。
3、課堂交流自己認為精彩的句子,簡單說說自己的理解。
五、作業
1、抄寫本課詞語。
2、摘錄自己喜歡的句子。
第二課時
一、破題提問,復習導入
1、板書課題:夜鶯的歌聲
師:“夜鶯的歌聲”在本課中有什么特殊的含義嗎?(小孩利用夜鶯的歌聲來傳遞情報。)
2、質疑過渡:
小“夜鶯”是怎樣與敵人巧妙周旋、為游擊隊傳遞情報的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深入讀讀課文。
二、深入讀文,感悟體會
1、課文中幾次寫到了夜鶯的歌聲?找出文中相關句子,多讀幾遍,看看你明白了什么?
2、分別出示三處寫夜鶯歌聲的段落,隨機指導感悟:
出示:
、拧〉2自然段:“夜鶯的歌聲打破了夏日的沉寂。這歌聲停了一會兒,接著又用一股新的勁頭唱起來!
、佟∵@段話描述了什么情景?
② 聯系第1、3自然段,想想:你讀明白了什么?
。ㄒ龑W生抓住“士兵們和軍官注意聽著”、“他光著頭,穿一件顏色跟樹葉差不多的綠上衣”等詞句,體會小孩唱得起勁是為了引起敵人的注意,才好把敵人帶進埋伏圈,表現出勇敢。)
、邸∽屑氉x小孩和軍官的對話,你從哪些地方能看出小孩在和敵人巧妙周旋?指名兩學生分角色讀這段對話,再交流體會。
。ㄗプ 昂⒆于s緊把小刀放到衣袋里”、“快活的藍眼睛”、“學杜鵑叫”、“夜鶯到是只有我一個”、“不慌不忙地回答”、“野獸來了”、“很有信心地回答”等詞句,引導學生在交流討論中體會孩子與敵人巧妙地周旋:表面裝傻,實際言語諷刺敵人、迷惑敵人相信他。)
、堋∵@部分還有哪些地方表現了小孩的機智,在與軍官巧妙地周旋?
(同以上方法,引導學生抓住第一部分最后5個自然段品味詞句,體會意思。)
⑵ 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夜鶯的歌聲越來越響了,……一邊用手打著拍子!
① 這里描述的“夜鶯的歌聲”寫的是什么情景?(傳遞情報)
② 自讀這部分課文,具體說說小孩是怎樣傳遞情報的?
、邸⊥酪黄鹱x第二部分課文。
、恰〉谒牟糠肿詈髢蓚自然段:
、佟∧阕x懂了什么?從最后一句話你看出了什么?(小孩學夜鶯唱歌以假亂真,才能更好地迷惑敵人。)
② 這兩段話和前面哪部分課文相似?分男女生對比讀前三段和這兩段,之間有什么聯系?(首尾呼應,小孩唱歌實際是在放哨。)
3、從小孩的言行,你能想到什么詞來贊揚他嗎?(機智、勇敢。)
三、總結全文,課外拓展
1、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體會?學到了什么?
2、你想對文中的“小夜鶯”說點什么嗎?動筆寫一寫。
四、作業
1、抄寫含義深刻的句子,寫體會。
2、課后小練筆。
【板書設計】
巧周旋
機智 傳情報
夜鶯的歌聲(宛轉)
勇敢 滅敵人
站崗哨
《夜鶯的歌聲》教案 篇7
學習目標
1、認識“屑、擰”等8個生字,會寫“削、喂”等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沉寂、盤問、口哨”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蘇聯衛國戰爭中少年兒童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3、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的含義。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談話導入
一、同學們,你們了解“夜鶯”嗎?誰來說一說。
教師過渡:體態小巧玲瓏,叫聲清脆宛轉,每當月上高樓,它就會放開歌喉縱情歌唱。今天,就讓我們穿過時光隧道,一起走進1941年蘇聯衛國戰爭,走近一只勇敢的夜鶯,去聆聽他神奇、機智的歌聲吧。ò鍟n題)
二、學情調查
1、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2、對于前蘇聯的衛國戰爭,你了解多少?
三、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指名朗讀課文,糾正讀音,指導學生讀通句子。
3、再讀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什么,小夜鶯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交流讀后印象。
四、精讀課文
過渡:是呀!讀罷課文,一個機智、勇敢的小夜鶯形象便清晰地躍入我們的腦海。那么,你是從課文中的哪些地方捕捉到小夜鶯的機智、勇敢的呢?下面,我們就來重點研究一下這些地方。
1、學生邊讀邊畫出相關句子。
2、研讀重點句子。
A、要求:讀句子,聯系上下文想一想,小夜鶯為什么要這樣說、這樣做,他心里是怎么想。
B、形式:先自讀自想,再與同桌交流。
第二課時
一、交流討論
二、交流、講座內容。
下列句子應組織全班學生討論。
1、夜鶯的歌聲打破了夏日的沉寂。這歌聲停了一會兒,接著又用一種新的勁頭唱起來。
2、孩子從嘴里掏出一個小玩意兒,遞給他,用快活的藍眼睛望著他。
怎么會就剩下我一個?這里有麻雀、烏鴉、貓頭鷹,多著呢。夜鶯倒是只有我一個。。。。。。剛剛一開火,村子就著炎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
3、有時候學夜鶯唱,有時候學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著路旁的樹枝,有時候彎下腰去拾球果,還用腳把球果踢起來。
4、你說的是一種蘑菇嗎?沒有,我們這里沒有這種蘑菇。這里只有紅蘑菇、白蘑菇,還有洋蘑菇。
5、第二天,在被燒毀的村子圍墻旁邊,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著那件綠上衣,坐在原來那河岸邊削什么東西,并且不時回過頭去,望望那通向桔子的幾條道路,好像在等誰似的。
三、交流講座方法。
1、逐句講座交流。講座某一句時,先由一名學生談自己的理解,重點是自己想象到的內容,其他同學聽后補充。最后指導朗讀,通過讀來反映自己的理解。指導朗讀時,除上述1、6句外,不要只孤立地讀一個句子,可將前后對話連起來讀,另外,還可以鼓勵學生邊做動作邊朗讀。
朗讀升華
過渡:剛才,我們一起討論了幾個句子,通過討論,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2、是呀,越讀我們越感到小夜鶯真是機智、勇敢。請同學們帶著這種感受分成小組,分角色讀讀全文。
3、組織全班性的分角色朗讀或表演對話片斷。
四、安排作業
1、練寫生字,讀寫、讀記“詞語盤點”中本課的詞語。
2、跟家人講講小夜鶯的故事。
教學反思:
《夜鶯的歌聲》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
2.理解重點句。
3.通過了解這個小故事,教育學生從小熱愛自己的祖國,當祖國需要時,隨時都可以為祖國獻出一切。
教學重點:
1.了解被稱為“夜鶯”的孩子是怎樣幫助游擊隊殲滅一伙德國法西斯強盜的。
2.了解開頭三個自然段和最后兩個自然段之間的相互照應。
課時安排:
兩課時
基礎知識:
1.正音字
dī qū yín
堤岸 曲折 呻吟
2.多音字
削 xiāo (削蘋果) xuē(剝削)
擰 nìng (擰脾氣)
nínɡ(擰毛巾)
nǐng (擰螺絲)
鉆 zuān (鉆 研) zuàn(鉆頭)
3.區別字
屑(不屑) 埃(埃及) 宛(宛轉)鶯(夜鶯)
霄(九霄) 挨(挨打) 碗(飯碗)鷹(老鷹)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初讀課文,掌握生字、新詞。
2.劃分段落,概括段意。
3.朗讀訓練。
二、整體感知
1.揭題引讀,學生自悟。
2.快速讀文,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三、目標完成過程
1.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蘇聯衛國戰爭:1941年6月,德國法西斯在已經戰領了歐洲許多國家之后,突然進攻蘇聯。蘇聯人民在以斯大林為首的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開始了衛國戰爭,在奮起保衛祖國的戰斗中,蘇聯的敵后游擊隊非;钴S,積極配合紅軍奮勇作戰,涌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本文記敘的就是這無數事例中的生動一例。
2.理清脈絡,討論分段。
課文是按什么順序記敘的?(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的。)
按照“誘敵——入林——傳信——擺脫”的順序分段或以歌聲為線索也可。
第一段(從開頭到“聽懂了嗎?”)小孩學夜鶯叫,用歌聲引誘德國兵。
第二段(從“隊伍出發了”到“就不再問了”)寫小孩給敵人帶路。
第三段(從“樹林深處”到“新鮮的意思了”)寫小孩發出情報做好消滅敵人的準備。
第四段(從“德國兵”——全文結束)寫小孩把敵人帶進埋伏圈,機智擺脫了敵人。
3.教師總結,學生質疑,解答問題。
文章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分段,以歌聲為線索,掌握這種分段方法并理解所學字詞。
第二課時
一、閱讀第一段,討論問題
1.文首為什么要寫“黑色的碎瓦”、“空曠的花園”、“燒焦的樹木”?
。ㄕf明戰爭破壞嚴重,昔日美麗的村莊,如今已破爛不堪,作者利用這一段環境描寫來揭露德國法西斯的侵略行為。)
2.德國軍官和士兵是怎樣發現小孩的?
(無聲—如今已破爛不堪,作者利用這一段環境描寫來
露德國法西斯的侵略行為。)
3.德國軍
和士兵是怎樣發現小孩的? (無聲——夜鶯叫——小孩叫——注意聽——發現)
4.相互討論,體會句子含義,幻燈出示。
。1)“怎么會就剩
我一個?這里有麻雀、烏鴉、貓頭鷹,多著呢。夜鶯倒只有我一個!”
。ê⒆庸室獯虿恚
正面回答,反映了孩子的冷靜、沉著、機智。)
(2)“人哪?戰爭。)
5.小結本段內容,指導朗讀。
二、學習課文第二段
1.路上小孩為什么有時學夜鶯叫,有時學杜鵑叫?為何要做出天真貪玩的樣子?
。ê⒆訖C智靈活,既向游擊隊傳遞了情報,又進一步取得了敵人的信任。)
2.當問孩子有無游擊隊時,孩子怎樣回答的?畫在書上。
3.討論:孩子面對兇惡的敵人,難道他不怕嗎?為什么還能應變自如,毫無懼色呢?
(衛國戰爭中,全國人民都投入到保衛家園的斗爭中,全國人民懷著對祖國的愛,對敵人的恨進行不屈的斗爭,小孩就是由于對祖國的熱愛,對敵人的憎恨,才能臨危不懼,坦然自若。)
三、學習課文第三段
1.游擊隊潛伏在哪里?他們怎么知道德國兵來了?
。ㄍㄟ^小夜鶯的歌聲傳送的情報得知德國兵 來了。)
2.由此可見,小夜鶯是第一次傳遞情報嗎?
。ú皇,小夜鶯顯得老練,看來在戰爭期間,他已是一位出色的游擊隊員了。)
四、學習課文第四段
默讀第四段,思考
1.游擊隊是怎樣把敵人消滅的?
2.德國兵被消滅后,小孩為什么又坐在原來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ㄐ『⒆油瓿蛇@次任務后,又坐在原來的地方,執行新的任務,小孩有高度的負責精神和警惕性。)
3.最后一節起什么作用?(照應了開頭并點了題,這歌聲……有什么區別,這句贊揚了小夜鶯是一個非常出色的小情報員
五、學習表達
圍繞中心,學習表達
1.瀏覽課文,找一找有幾處環境描寫?
2.以歌聲的地方有幾處?(可見這篇文章思路清楚,以歌聲為線索,另外準確的環境描寫也起到了烘托中心的作用。)
六、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這篇文章讀后你受到怎樣的啟發?
2.你覺得小夜鶯是個怎樣的孩子?(熱愛自己的祖國。)
七、作業
1.造句 即便……也……
2.學習寫人物動態的句子,畫在書上。
《夜鶯的歌聲》教案 篇9
一、復習導入
1、出示字詞,指名學生認讀。
2、回顧課文內容,指名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讀了課文,你對小夜鶯有什么評價?
4、過渡:是呀!讀罷課文,一個機智、勇敢的小夜鶯形象便清晰地躍入我們的腦海。那么,你從課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夜鶯的機智勇敢呢?這節課我們就來重點研究一下這些地方。
二、精讀課文第一部分,體會小夜鶯的機智勇敢。
1、默讀,找出你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說說從哪里可以看出小夜鶯的機智勇敢?
2、同桌交流討論。
3、集體交流,重點討論。
指名讀句子——→談感受——→補充交流——→朗讀感悟
(1)夜鶯的歌聲打破了夏日的沉寂。這歌聲停了一會兒,接著又用一股新的勁頭唱起來。[發現,思考,誘敵——機智、冷靜]
。2)孩子從嘴里掏出一個小玩意兒,遞給他,用快活的藍眼睛望著他。[鎮靜、坦然、勇敢]
。3)“怎么會剩下我一個?這里有麻雀、烏鴉、貓頭鷹,多著呢。夜鶯倒只有我一個!”
。4)“人呢?戰爭一開始這里就沒有人了!毙『⒉换挪幻Φ鼗卮,“剛剛一開戰,村子就著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 ’——就都跑了。”
[一語雙關——機智、勇敢,對敵人的憎恨]
。5)小孩有時候學夜鶯唱,有時候學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著路旁的樹枝,有時候彎下腰去拾球果,還用腳把球果踢起來。他好像把身邊的軍官完全忘記了。[游戲——麻痹敵人,放松警惕;暗號——襲擊準備]
。6)“你說的是一種蘑菇嗎?沒有,我們這里沒有這種蘑菇。這里只有紅蘑菇、白蘑菇,還有洋蘑菇。”[答非所問——迷惑敵人]
4、看課文插圖,討論:一個孩子面對32個兇惡的敵人,難道他不怕嗎?為什么還能應變自如,毫無懼色呢?
。ㄐl國戰爭中,全國人民都投入到保衛家園的斗爭中,全國人民懷著對祖國的愛,對敵人的恨進行不屈的斗爭,小孩就是由于對祖國的熱愛,對敵人的憎恨,才能臨危不懼,坦然自若。)
5、小結:這部分寫了小夜鶯引誘德國兵,并主動和敵人接近,巧妙地回答德國軍官的盤問,取得敵人對他的信任,讓他帶路。
6、朗讀升華:分角色朗讀。
三、略讀課文其余部分。
1、自由讀第二部分,嘗試破譯夜鶯歌聲的密碼。
2、指名讀第三部分,體會戰斗的順利、迅速。
3、自主讀第四部分,體會小夜鶯又投入到新的戰斗中。
四、寫作指導
1、出示結尾兩個自然段。指名學生讀。
2、讀完后,你有什么發現?(似曾相識)在哪里讀過?
3、出示開頭三個自然段。學生齊讀。
4、感悟文章首尾呼應的寫法。
五、點題升華
1、回顧課文:
小夜鶯用歌聲引誘敵人
小夜鶯用歌聲傳遞情報
小夜鶯用歌聲繼續誘敵
2、為什么作者用“夜鶯的歌聲”作題目?
六、拓展延伸
你能聯系生活實際,談談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應該怎樣熱愛自己的祖國呢?
。ㄈ纾哄憻捝眢w、努力學習、遵紀守法……)
板書設計:
13.夜鶯的歌聲
機智
小夜鶯 勇敢 愛國小英雄
冷靜
《夜鶯的歌聲》教案 篇10
一、學習目標與任務
1、知識與技能: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從小夜鶯的精神品質中受到熏陶和感悟。
2、過程與方法:
本文的故事情節較強,教學中我讓學生抓住事情的發生、發展、結果,來理解課文,尤其是故事發展這部分,重點讓學生找含義深刻的句子,從人物的言行,想象人物內心活動,以便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從小夜鶯的精神品質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同時從故事中受到愛祖國、愛和平的教育。
3、情感態度價值觀:
了解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災難,緬懷那些為和平而英勇戰斗的英雄們,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和平的情感。
二、學習重點分析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小夜鶯的機智勇敢。
三、學習難點分析
通過讓學生看動畫,圖片等資料,讓學生了解戰爭的殘酷性,激發學生對戰爭的曾惡之情,然后讓學生的思維不僅僅停留在小夜鶯所具有的品質上,而且要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到含義深刻的句子,通過人物的言行,感受人物的內心的活動,挖掘人物潛在的精神品質,讓學生透過小夜鶯來受到對和平生活的熱愛,從而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這樣既突出了重點,有突破了難點。
四、學習活動組織
協同、辯論、角色扮演
五、教學過程:
。ㄒ唬┙沂菊n題:
簡介背景:夜鶯的歌聲。
教師導言:
1、同學們,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段好聽的音樂,同學們愿意聽嗎?是的,在寂靜的田野上,在茂密的森林里,這歌聲是那樣清脆悅耳,是那樣婉轉悠揚,給人美的享受,但這歌聲在蘇聯衛國戰爭中卻有著深刻的含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發生在蘇聯衛國戰爭時的動人故事“夜鶯的歌聲”(板書)
2、簡介背景提問:在那殘酷的戰爭中夜鶯的歌聲又代表什么呢?
⑴ 請同學們讀課文,了解一下課文講述了一個怎樣的動人故事?
、啤⌒〗Y:課文講述的是一個被游擊隊員稱為夜鶯的小男孩巧妙地與敵人周旋,用口哨學鳥叫來傳遞情報,使游擊隊消滅德國法西斯強盜的故事(相應板書)
演示夜鶯圖播放flash課件。
認真聽,回答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回答并了解背景,初讀課文。
了解內容并匯報。
。ǘ┘氉x感悟
1、文中的小夜鶯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2、在那驚心動魄的衛國戰爭年代,一個各我們年齡相仿的孩子卻如此沉著,機智地與敵人斗智斗勇,在課文的字里行間,你能捕捉到他的機智勇敢嗎?找一找、畫一畫相關的語句,想象當時是怎樣一番情境呢?找到后與你的小伙伴們交流一下吧!誰愿意來匯報一下。(根據生匯報內容播放相應圖片)
3、指導朗讀:
通過剛才同學們的回答,我們感受到了小男孩的機智勇敢(板書)。
演示課件。
看圖,結合課文來回答找、畫句子,想象情境,
小組交流 。
匯報。
讀中感悟。
。ㄈ┩卣咕毩
1、小夜鶯是第一次執行這樣的任務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是什么使小男孩要這樣不顧個人安危地與敵人斗爭呢?你想對小夜鶯說什么?
2、蘇聯衛國戰爭在無數小夜鶯的幫助下,1945、5最終取得了勝利,我們來看一看:
假如你是小夜鶯,這時你會想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同學們說得真好,勇敢的小夜鶯一定和你們想的一樣。你從這個故事中想到了什么?
回答問題。
看課文回答。
聯系背景、課文回答。
交流。
匯報談感受。
(四)總結全文
回首那一幅幅殘酷而血腥、雄偉而悲壯的歷史畫面,永遠震憾人們的心靈,令人難以忘懷,戰爭帶給人類的是災難,讓我們共同呼吁國際社會,維護和平、制止戰爭,這是全世界人了共同的心愿。
《夜鶯的歌聲》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認識“屑、擰”等11個生字;會寫“削、喂”等16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沉默、盤問、口哨、埋伏、凝神、燒毀”等問題;會用“宛如、興致勃勃”造句。
2、理解信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真摯情感,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
3、學習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一邊讀一邊體會作者的心情。
教學重難點:
1、理解信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真摯情感,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
2、學習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一邊讀一邊體會作者的心情。
教學準備:
1、通過互聯網,書籍等搜集、有關蘇聯衛國戰爭的資料。
2、沒見過“杜鵑、夜鶯”的同學,通過查字典,了解一下這兩種鳥。
3、留有作業和寫有含義深刻句子的小黑板或幻燈。
課時安排:2課時
導學案
戰爭是無情的,是殘酷的,它給國家和人民帶來極其慘重的損失。在古今中外的戰爭中,侵略者總是沒有好下場的。保家衛國的勇士們,上有七八十歲的老人,下有七八歲的孩童,他們不怕犧牲,不怕流血,千方百計地打擊敵人,有些侵略者直到全部被消滅了,還不知道是怎么落入了抵抗組織巧妙地設下的陷阱中的。不信,我們一起學習《夜鶯的歌聲》這篇課文。
一、我會讀:將文中的生字生詞自學一下。
剝削 呻吟 喂養 挺拔 愚蠢 習慣 毀滅 防衛 婉轉
兇惡 甩掉 機槍 堤防 埋伏 蘑菇 踢球 興致勃勃
翻滾二、這個故事真有趣,我要好好讀讀,并在小組討論一下:“夜鶯”是怎樣巧妙的和敵人周旋,為游擊隊員傳送情報的。
三、文中有很多句子含著一定的意思,如: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 ”—就都跑了。我要把這樣的句子都找出來,讀一讀體會一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戰爭是無情的,是殘酷的,它給國家和人民帶來極其慘重的損失。在古今中外的戰爭中,侵略者總是沒有好下場的。保家衛國的勇士們,上有七八十歲的老人,下有七八歲的孩童,他們不怕犧牲,不怕流血,千方百計地打擊敵人,有些侵略者直到全部被消滅了,還不知道是怎么落入了抵抗組織巧妙地設下的陷阱中的。不信,我們一起學習《夜鶯的歌聲》這篇課文。(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你們了解“夜鶯”嗎?誰來說一說。
3、抽生答。
4、教師小結:體態小巧玲瓏,叫聲清脆宛轉,每當月上高空,它就會放開歌喉縱情歌唱,本課夜鶯的歌指的是什么?
二、檢查預習
1、默寫生字。
2、初略檢查學生讀課文的情況。
3、課文是如何將這一生動事例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再讀課文,讀時注意本課的生字詞。
要提醒同學要注意哪些字的讀音
“屑”讀xiè,不讀xuè;“挺”讀tǐng,不讀tǐn;“擰”不讀nǐng,不讀nǐn;“呻”讀shēn,不讀sēn。釘“(dìng)的韻母是后鼻音,也是多音字,還讀dīng;還有“削、空、塞、還”都是多音字。
交流字節解決的詞語。
在理解詞語的同時,老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能運用這些詞語,特別是“宛如、興致勃勃”。
。1)“宛如”是一個比喻詞,可以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僮x文中的句子。談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②回憶以前的課文。桂林的水真綠啊,綠得宛如……
、蹖W生自己練習說話
(2)讀文中有“興致勃勃”的句子。“夜鶯還是興致勃勃地唱著”。學生仿照文中句式練習造句;
(誰,什么時間)興致勃勃(做什么)
三、簡介情景 加深印象
蘇聯衛國戰爭:1941年6月,德國法西斯在已經占領了歐洲許多國家之后,突然進攻蘇聯。蘇聯人民在以斯大林為首的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開始了衛國戰爭。在奮起保衛祖國的戰斗中,蘇聯的敵后游擊隊非;钴S,積極配合蘇聯紅軍作戰,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本文記敘的就是這無數事例中的生動一例。
四、再讀課文 互動交流
課文是如何將這一生動事例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再讀課文,讀時注意本課的生字詞。
1、簡單交流 “夜鶯”是怎樣與喜人周旋的。
2、簡單交流自己找的含有特殊意義的句子。
五、留下懸念 布置作業
孩子們讀了課文,對課文的內容有了大致的了解,那么“夜鶯”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呢?我們下節課再仔細讀課文,通過討論得到答案,F在請同學們完成以下作業:
目標檢測:
1、抄寫課后要求寫的生字,注意以下字的寫法。(老師在黑板上范寫)
喂 挺 甩 滾 毀 慣
2、組詞
削( ) 挺( ) 斯( ) 甩( )
哨( ) 庭( ) 期( ) 用( )
搶( ) 防( ) 漢( ) 慣( )
槍( ) 仿( ) 汗( ) 貫( )
3、造句
宛如:
興致勃勃:
第二課時
一、激趣談話 引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老師同大家一道初步閱讀了蘇聯衛國戰爭中的一個可歌可泣的故事,但還不夠,要想把這個故事講得精彩些,我們這節課還得進一步地理解課文,通過討論,看“夜鶯”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孩子,特別是要把課文中沒有明明白白寫出來的內容想象出來。如“夜鶯”這樣做、這樣說時心里是怎么想的,德國兵又會怎么想。
二、粗讀課文 理清脈絡
1、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我們首先弄清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的?(按事情的發展順序記敘的),課文中已自然地分好了段,F在請孩子們快速地默讀課文,看每段寫了什么內容。
2、學生默讀課文。
3、討論后板書:(誘敵入林,林中傳信,殲滅敵人,再行任務)
三、精讀示導 理解內容
1、讀了課文,文中的“夜鶯”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書:機智、勇敢)
2、請孩子們認真讀課文,你認為文中哪些語句可體現小“夜鶯”的機智、勇敢,用“——”畫出來?梢赃呑x邊畫,也可讀完后再畫,還可以批注自己的理解。
3、小組交流自己畫的內容,并談談自己的理解
4、全班交流,孩子們無論談到哪里,老師都要引導孩子們理解,并指導朗讀。
下列句子應組織全班孩子討論(學生說到哪句,就出示幻燈或小黑板)
、僖国L的歌聲打破了夏日的沉寂。這歌聲停了一會兒,接著又用一股新的勁頭唱起來。
從表面上看,這兩句話在描寫夜鶯的歌聲,但聯系上下文,便可發覺其中還有其他的意義,“停了一會兒”、“新的勁頭唱起來”,機警的小夜鶯已發覺了敵人,經過思考,他決定去接觸敵人,把敵人引入游擊隊的埋伏圈,消滅敵人。
、诤⒆訌淖炖锾统鲆粋小玩意兒,遞給他,用快活的藍眼睛望著他。
“快活”是小孩子的性格特點,“快活”,快樂、活潑,在這里反映了“小夜鶯”在敵人面前表現出超乎尋常的鎮靜、坦然。孩子在兇惡的敵人面前表現得如此鎮定自如、依然快活,可見孩子的膽量。
、墼趺磿褪O挛乙幌拢窟@里有麻雀、烏鴉、貓頭鷹,多著呢。夜鶯倒是只有我一個……剛剛一開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
這是小夜鶯在回答敵人盤問時,說的幾句一語雙關的話。乍一聽,純屬小孩兒天真的話語,把自己當作小動物。小夜鶯正是憑借自己天真的話,加之自己一系列貌似頑皮的動作,在敵人不易覺察中戲弄、漫罵敵人,“麻雀、烏鴉、貓頭鷹、野獸”都指的是敵人。德國兵雖然也“想著,輕蔑地微笑了一下”,但聽、看小夜鶯的言行,覺得他只不過是個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小夜鶯,并且讓他帶路。這些話語體現了小夜鶯的機智和對敵人的憎恨。
、苡袝r候學夜鶯唱,有時候學杜鵑叫。胳脯一甩一甩地打著路旁的樹枝,有時候彎下腰去拾球果,還用腳把球果踢起來。
歡快的鳥鳴,無所顧忌的游戲,多么頑皮的小孩!其實,這是在麻痹敵人。既進一步讓敵人確信自己是一個不懂事的小孩,又為后面同游擊隊聯絡做準備,“學夜鶯唱,學杜鵑叫”,以便后來他用不同的鳥叫同游擊隊聯絡時不致引起敵人的懷疑。
、菽阏f的是一種磨菇嗎?沒有,我們這里沒有這種磨菇。這里只有紅蘑菇、白蘑菇,還有洋蘑菇。
如果說前面小夜鶯的回答還多少有一點“實答”的話,小夜鶯這時的回答全然是“虛答”,答非所問。把兩個完全不沾邊的東西扯到了一起,正是小夜鶯的這一回答,使敵人完全相信了小夜鶯。前面敵人多少還有點疑慮,有點警覺,這時敵人只認為小夜鶯是個什么都不懂、頑皮的孩子,所以“就不再問了”。
⑥第二天,在被燒毀的村子圍墻旁邊,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著那件綠上衣,坐在原來那河岸邊削什么東西,并且不時回過頭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幾條道路,好像在等誰似的。
勝利后的“小夜鶯”又投入了新的戰斗中,“小夜鶯”又在堅守崗位,察看敵情了,以便通知游擊隊再次殲滅敵人。
四、感情升華 角色朗讀
、龠^渡:剛才,我們一起討論了幾個句子,通過討論,你有什么新的感受?(板書:愛國)
、谑茄,我們越讀越感到小夜鶯真是機智、勇敢、愛國,請孩子們帶著這份感受分成小組,分角色讀讀全文。
、劢M織全班性的分角色朗讀或表演對話片斷。
五、前后聯系 體會寫法
孩子們讀得很好,一個機智、勇敢、愛國的孩子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為什么呢?請孩子們把課文前三個自然段與結尾的兩個自然段聯系起來讀讀,再討論它們有什么聯系。(寫的內容大致相同:小“夜鶯”穿著同樣的衣服,坐在同一個地方做同樣的事。)這就叫首尾照應。這樣寫,往往能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在習作時,也可以學習運用這樣的寫法。
六、拓展延伸 布置作業
1、在蘇聯的偉大的反法西斯的戰爭中,所留下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不僅僅是小“夜鶯”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同時也涌現出了許多衛國英雄,在眾多的英雄人物中,有一位就是她,他的名字叫卓婭。同學們可以上網查閱或查閱有關書籍,讀讀她的故事。
目標檢測
1、照樣子,寫詞語。
例:越來越密
彎彎曲曲
2、填空:
文中的“夜鶯”指 ,“歌聲”指 ,用這種“歌聲”是為了告訴游擊隊 ,表現小“夜鶯” 。
3、寫一組對話。(從對話中能表現一個人的品質)
板書設計:
17 、夜鶯的歌聲
誘敵入林
機智 勇敢
愛 國
林中傳信
殲滅敵人
再行任務
《夜鶯的歌聲》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蘇聯衛國戰爭中少年兒童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2、體會課文首尾照應的寫法;
3、學習生字新詞,會用“宛如”、“興致勃勃”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被稱為“夜鶯”的孩子是怎樣幫助游擊隊殲滅一伙德國法西斯強盜的。
2、了解開頭三個自然段和最后兩個自然段之間相互照應的關系。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讓學生通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2、練習用“宛如”“興致勃勃”造句。
【教學重點難點】
1、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2、聯系實際,練習用“宛如”、“興致勃勃”造句。
【教學過程】
一、巧設懸念、引發興趣
在古今中外戰爭中,侵略者總是沒有好下場的。保家衛國的勇士們,上至七八十歲的老人,下有七八歲的孩童,他們不怕犧牲流血,開動腦筋,千方百計的打擊敵人,有些侵略者直到全部被消滅了,還不知道是怎么落入了抵抗組織巧妙地設下的陷阱中。不信,我們一起學習第14課《夜鶯的歌聲》。
二、聽教學磁帶,想想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介紹時代背景
蘇聯衛國戰爭:1941年6月,德國法西斯在已經占領了歐洲許多國家之后,突然進攻蘇聯。蘇聯人民在以斯大林為首的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開始了保家衛國的抵抗戰爭,叫“衛國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了新的階段。衛國戰爭初期,德軍利用暫時有利的因素占領了蘇聯不少地方,后來蘇聯軍隊經過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大會戰,殲滅了德軍主力,根本扭轉了戰局,轉入反攻。1944年,蘇軍發起總攻,全部收復淪陷的土地。1945年5月,歷經4年的衛國戰爭的蘇軍攻克柏林迫使德國無條件投降而告終。其間,蘇聯各地涌現出許多愛國將士,愛國民眾。本文中的小男孩只是許許多多反對戰爭,反對侵略的人民中的一分子,大家都親切叫他什么?
(小夜鶯。)
四、教師讓學生初讀課文,并畫出文中的生字
五、教師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檢查學生初讀課文的情況,并注意糾正錯誤讀音
1、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2、指導學生分析字形結構
3、課堂討論識記重點字的方法
六、理解詞語
1、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詞語質疑、問難。
2、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拧≡趯W生質疑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以“宛”字為例:“宛”在課文中組成新詞是“宛如”,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宛”作為帶點字,查字典。字義是:①曲折②宛然,仿佛。接著,教師再讓學生從文中找出帶有“宛如”的句子。讀一讀,再看一看字典中的解釋。應選“曲折”有“忽高忽低、動聽迷人”之意。
⑵ 而“木屑”、“蠢”、“塵埃”通過字典能很快理解。
3、出示重點詞語,讓學生鞏固練習
垂頭喪氣:形容情緒低落、失望懊喪的神情。
盤問:盤查,仔細地問。
輕蔑:看不起、輕視。
凝神:聚集、集中地看。
七、造句訓練
弄清詞義。
在練習造句之前,教師應讓每個學生弄清詞語的意思。
1、出示詞義:
宛如:好像,仿佛。
興致勃勃:興致極高;興趣很大。
2、思考:
“宛如”是一個比喻詞,可以把什么比喻成什么呢?回憶以前的課文。桂林的水真綠啊,綠得宛如________。
桂林的水真清啊,清得宛如________。
3、讀書中“興致勃勃”的句子:
“夜駕還是興致勃勃地唱著!
4、仿照文中句式練習造句:
(誰,什么時間)興致勃勃(做什么)。
同學們在操場上興致勃勃地做著“老鷹捉小雞”的游戲。我興致勃勃地在家里玩電子游戲機。
5、試用“宛如”、“興致勃勃”造句。
八、作業
1、組詞:
屑( 。 埃( 。 宛( ) 蠢( )
削( ) 挨( 。 碗( 。 春( 。
鶯( ) 曠( 。 鵑( ) 蘑( 。
鷹( 。 礦( 。 捐( 。 磨( )
2、抄課后“讀讀寫寫”中的詞3遍。
3、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蘇聯衛國戰爭中少年兒童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2、體會課文首尾照應的寫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理清思路
課文以空行為標志,分為五大段。
二、學習第一段
1、默讀第一段。思考:從哪些地方你讀懂了什么?
通過學生自己讀文,悟出字里行間的意思,為深入理解課文打下基礎。學生會回答:第1自然段從“黑色的碎瓦”、“空曠的花園”、“燒焦的樹”可以看出戰斗緊張激烈,剛剛結束。沒有人會在這里停留。
從軍官陰沉的臉上閃出一種冷笑的光,“誰教你這樣吹哨子的?”可以看出這么好聽的夜鶯的叫聲,引起敵人的懷疑。
“怎么會就剩下我一個?這里有麻雀、烏鴉、貓頭鷹,多著呢。夜鶯倒是只有我一個!”從這個感嘆號中看出孩子機智巧妙地戲弄敵人。
這一段講了德國兵發現了學夜鶯叫的孩子,并叫他帶路。
2、這一段中你還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挖掘他們研究語言文字的潛力,提高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
有人會問:“為什么這個孩子在離敵人很近很近的地方?他不害怕嗎?”有人會問:“德國人是侵略者,小男孩干嗎還用快活的藍眼睛望著他呢?”有人會問:“‘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边@句話什么意思?
3、大家討論這些問題。
發散大家思維,活躍課堂氣氛。
小結:孩子是主動和敵人接近的,此時已做好誘敵入埋伏圈的準備啦!孩子在敵人面前裝著什么都不懂也不怕的樣子,來掩護自己,麻痹敵人。孩子對敵人的憎恨,把德國鬼子稱之為野獸。
4、默讀這一段思考: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呢?
機智、勇敢、沉著、自然。
5、他憑著機智勇敢,引著德國鬼子一步步地朝伏擊圈走去,敵人還認為他是“蠢東西”呢?其實呢?
三、學習第二段
1、第二段應該讀出什么語氣呢?
孩子故意麻痹敵人,使他們覺得這只不過是個頑皮的小孩。什么也不放在心上,挺聽話的一副沒什么心眼無憂無慮的樣子。要讀出輕松、幽默的語氣。
2、指名讀第二段,大家評議,老師指導。
3、其中“小孩有時候學夜鶯唱,有時候學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著路旁的樹枝,有時候彎下腰去拾球果,還用腳把球果踢起來!币x得輕松,語調上揚些,顯得歡快。
“你們這里有游擊隊嗎?”是敵人故意問的,說明敵人心存戒心,語氣要低沉一些。
“你說的是一種蘑菇嗎?沒有,我們這里沒有這種蘑菇!焙⒆硬徽婊卮,用話岔開,說明他機智,語氣應似疑惑不解的。
四、學習第三大段
1、讓學生小聲自讀第三大段。找出小男孩是如何配合游擊隊員殲滅敵人的句子來。然后指名回答。
2、抓重點語句、深入理解。
投影出示重點句,指名朗讀后,大家分成四人學習小組討論。
、拧 耙国L的歌聲越來越響了”。這句話中的“夜鶯的歌聲”指什么?這時教師可以出示兩種解釋,讓學生判斷。
、佟 罢娴囊国L鳥的叫聲”。
、凇⌒∧泻⒌目谏诼。
讓學生在選擇答案后,說明理由。使學生從中體會出游擊隊員埋伏在樹林深處。他們是通過小男孩學夜鶯的口哨得知情報的。從而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語句中蘊含著人物間的活動來。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兩個步驟進行:
第一步讓學生換詞。把“夜鶯的歌聲越來越響了。”換成:“夜鶯的歌聲由遠及近了!毙胁恍?為什么?討論,認識到換成“由遠及近”不行。因為“越來越響”有提醒和暗示的作用,讓游擊隊員快點準備好。這說明孩子和游擊隊之間保持著密切的聯系。
第二步在這一段中去掉這句話行不行,為什么呢?不行。因為這句話說明小男孩發送情報十分及時,鎮靜、自然,能麻痹敵人。同時體現出配合十分默契。游擊隊員同小男孩之間巧妙地織成天羅地網,只等德國鬼子來鉆啦!而此時德國鬼子還全然不知是怎么回事呢?
、啤◇w會下一個重點句,投影打出:“32個鬼子……”那個人說!皟赏C關槍。”
體會出原來夜鶯和杜鵑已不是鳥叫聲了,而是暗號。一聲夜鶯叫代表一個敵人,一聲杜鵑叫代表一挺機槍。可以想到,孩子同游擊隊用這種方式聯系已經不止一次了,他曾多次協助游擊隊消滅敵人。
五、學習第五段
讀讀倒數第1、2自然段。想一想這兩個自然段和開頭三個自然段之間有什么關系?從這樣的開頭、結尾中你知道了什么?
開頭三個自然段和最后兩個自然段的關系,是首尾照應。這樣的寫法使文章結構嚴謹,渾然一體。從而更有力地表達了小男孩發出夜鶯的叫聲,是為了配合游擊隊殲滅敵人的主題。
六、小結
小男孩用夜鶯的歌聲在村口引誘來德國鬼子;又用夜鶯的歌聲向游擊隊傳遞情報。他巧妙地幫助游擊隊消滅敵人。讓我們永遠記住他這位小夜鶯,永遠記住他的歌聲吧!
七、作業
1、搜集有關衛國戰爭的故事。
2、看小說《卓婭與舒拉的故事》一書。
【板書設計】
《夜鶯的歌聲》教案 篇13
支玉恒教學實錄——《夜鶯的歌聲》
第一課時第一部分
(教室內學生分四個小組圍坐)
師:今天我們這樣坐在教室里,跟平常不一樣。你們意識到什么了?
生:小組學習。
師:對啦!小組學習,然后小組擂臺賽。今天上課我只講二十分鐘,跟大家一起學二十分鐘,剩下的時間就你們自己學了,行嗎?(學生:行)好的。大家一起說,今天講的課題是什么?
生:(齊)夜鶯的歌聲。
師:夜鶯,這是什么東西?
生:是一種鳥。
師:對,看我寫字。(板書“夜鶯的歌聲”)看這個題目好像是說一只夜鶯在唱歌,是嗎?(生答是)你們讀過課文沒有?啊,讀了三四遍。你們讀的時候發現沒有:這篇課文跟別的課文有點不一樣。誰發現了,什么不一樣?
生:課文中人物的名稱都是用動物來代替的。
師:誰同意他的說法?(無人舉手)他可能是說,那德國軍官問那個小孩子“這里還有人嗎?”小孩子說,有麻雀、烏鴉等等,他說了一些鳥兒,是不是這樣想的?(生答是)是可以這樣想。這是那個小孩在戲弄德國兵。誰還看出別的不一樣之處?
生:這篇課文分開了幾節?
師:分成了幾節?它有標志嗎?
生:沒有。
師:沒有標志你怎么看出它分了幾節?
生:因為它節與節之間隔開了一行。
師:你不是說沒有標志嗎?隔一行,再開始下一段。這是不是一種標志呢?(生答是)對,這叫“隔行分段”。你們打開書看一看,有幾個隔行,分了幾段?(學生看書)
生:三個隔行,分成了四段。
師:你們瀏覽一下——你們不是已經讀了三、四遍嗎?現在瀏覽一下第一段,看它寫了什么事?(學生看書)那小孩子在干什么?
生:第一段是寫一次戰斗結束后,一隊德國軍發現一個小孩子在河邊吹口哨。
師:你的意思是這一段主要寫德國兵發現了孩子?這一段的產人公應該是誰?
生:這一段主要寫德國兵發現了小孩子,并讓他帶路
師:要按你這樣的說法,主人公還是德國人。整篇課文的主人公應該是誰呢?
生:應該是那個小孩子。
師:那么你說各段的意思時,都應該站在小孩子這個角度上來說。這是一個基本原則。
生:這一段講小孩子被德國兵發現了,他們讓小孩子帶路。
師:小孩子愿意不愿意讓德國兵發現?
生:愿意。
師:那么他是被動地被發現嗎?這樣總結第一段的意思行嗎?如果說小孩子是主動地,想讓德國兵發現,那應該怎么說?
生:小孩子讓德國兵發現,并給他們帶路。
師:呀!這小孩子是“漢汗”!(笑聲)
生:小孩子故意吹口哨讓德國兵發現。
師:這是他在干什么?
生:他準備帶德國兵到游擊隊的埋伏地,讓游擊隊消滅他們。
師:意思說對了,就缺一個詞:小孩子在干什么?
生:小孩子引誘敵人讓他們被消滅。
師:要是用兩個字來說的話,這叫什么?
生:誘敵。
師:對啦,就這么一個詞。(板書“誘敵”)再翻翻第二段,這回好說了,小孩子在做什么?(學生讀文)他在前面走,敵人在后面跟著一直走進埋伏圈。這叫什么?
生:帶路。
師:對。(板書“帶路”)第三段講什么?
生:講小孩子讓游擊隊殲滅敵人。
師:如果還要用兩個字(指板書)寫上,該寫什么?
生:殲敵。
師:對不對?(生答對,教師板書“殲敵”)第四段?第二天他又跑到村口的岔路口吹起口哨了。他又去干什么?
生:又去誘敵。
師:“又去誘敵”黑板上該怎么寫?
生:又誘。
師:“又誘”?有點別扭,意思對,把“又”字再換一個字。
生:再誘。
師:對再誘。“又誘”也講得通,但把兩個同聲的字放在一起讀起來繞嘴,也不好聽。換成“再誘”。(板書“再誘”)他就這樣用他的口哨聲引來了一群又一群的敵人,帶到埋伏圈里,讓游擊隊把他們一群又一群地殲滅。小孩子能干不能干?
生:能干。
師:他憑著什么去誘敵的?看課題,就憑著他模仿夜鶯的歌聲。這孩子很了不起。我們再仔細看一下第一段,小孩子和德國軍官有幾次對話?你覺得哪一句最精彩?說了那么多話,當然都是應答如流。找一句最精彩的。
生:(讀文)小孩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剛剛一開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
師:這就精彩了?你們聽過一個故事,一個小孩到山上去放羊,他想逗人家玩,就喊“狼來了,狼來了”,結果人們上去救他,卻發現什么也沒有。第二次他又喊,人們又上去了。又什么都沒有。第三次真的狼來了,他喊“狼來了,狼來了!”“野獸來了,野獸來了!”這不都一樣嗎?你怎么認為這個就精彩了?
生:這是小孩子在罵德國兵的。
師:是罵德國兵的,而且是婉轉的,但又是面對面地罵他“你是野獸,你是野獸!”可那個德國軍官卻怎么樣啊!有口...
生:難言。
師:是啊,有口難言,有口難辯。所以你認為很精彩,是嗎?(生答是)罵敵人是野獸?次覍懀ò鍟俺狻保,什么叫斥?(生答斥責),什么叫斥責?生答:很狠地批評,(狠狠地罵)罵誰呢?(板書
“敵為獸”)斥敵為獸。他就說了一句話嗎?你們看他說的那些話,都怎么樣。
生:都很巧妙地躲開了敵人的盤問。
師:那你把那些對話都來讀一下。(生讀文)小孩子說的麻雀,烏鴉、貓頭鷹是真的那些鳥兒,還是說敵人是烏鴉、貓頭鷹?
生:敵人。
師:這可錯了。他是說真的鳥兒。他故意說一些真的。讓敵人看作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說小孩話,就不懷疑他了,是吧?他是在和敵人打岔、兜圈子。從小孩子整個應答的過程來看,你們能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他的表現嗎?
生:巧妙。
師:可以,還有嗎?
生:(數人答:奇妙、機智、新奇、奇特、機巧、奇異、又奇又巧等)
師:看來你們對“巧”和“奇”兩個字最感興趣。大家看黑板,我這里已經寫了“斥敵為獸”,如果用“奇”字,該怎么往下寫?
生:寫“對答奇”。
師:很好,很好。還有別的嗎?
生:寫“應對奇”。
師:“應對”不是和“對答”一樣的意思嗎?
生:寫“應對”更像寫詩。
第一課時第二部分
師:有意思,他看出來我想寫成詩,說“應對”有點文言的味道,古香古色的,有點古味兒。好,我們就按他的寫。(板書“應對奇”)再想一下,我要是想寫“巧”字,談怎么寫?
生:寫“巧安排”
師:編得挺好,但小孩子并沒有安排什么,只是在和敵人巧妙地應答,對話。
生:寫“應對巧”
師:不太好,一是和剛才“應對奇”太相似,二是念起來不順口,“應對巧”,聽,都是往下壓的語調。
生:寫“巧對答”
師:也不太好?次覍懸粋怎么樣?(另外板書一行“斥敵為獸巧周旋”)“周旋”懂嗎?就是用說話和敵人怎樣?(用手做繞圈子的動作)
生:繞圈子。
師:對了!和敵人繞圈子說話。這一下我們的任務可重了,每段都得寫兩句,最后出來兩首詩?好嗎?(生答好)好是好,可是難!希望大家努力,把這兩首詩寫出來!現在開始再看第二段“帶路”,孩子繼續和敵人周旋。這一段文字少,很短,應該好搞一些,你來讀一下吧!
。▽W生朗讀課文)
師:孩子一邊走一邊學鳥叫,還用手打樹枝,拾松果(做動作)你們覺得孩子怎么樣?
生:小孩子什么也不怕,從從容容,叫敵人不懷疑。
生:這一段小孩子又說敵人是蘑菇,洋蘑菇。
師:怎么看出來的?
生:德國軍官問小孩這里有游擊隊嗎?小孩裝傻,說(讀文):你說的是一種蘑菇嗎?沒有,我們這里沒有這種蘑菇。這里只有紅蘑菇、白蘑菇,還有洋蘑菇!斑有洋蘑菇”,孩子一邊裝傻,一邊就把敵人又罵成了蘑菇。
師:很好,這一小段你們認為最重要的內容是什么?聯系后面的課文想一想。
生:最重要的是他學夜鶯和杜鵑叫。這是他和游擊隊約定的暗號。夜鶯叫一聲就代表一個德國兵,杜鵑叫一聲代表一挺機關槍。這是小孩子在給游擊傳遞情況,敵人的情況。
師:也可以叫敵人的情報,敵情。很好,她把下一段的意思也講得差不多了。那么這里怎么寫(指黑板)?
生:寫“學了夜鶯學杜鵑”。
師:不簡單,七個字寫出兩種鳥,但沒有說明這鳥兒在叫。
生:寫“夜鶯唱完杜鵑叫”。
師:好多了,但寫詩得押韻,我給你們改兩個字。(板書“夜鶯唱罷杜鵑啼”)行嗎?(生答行)“罷”就是唱完了,也有一點古味兒,“啼”當然就是叫了,這就和上一
句的“奇”押韻。還有第二首詩呢,上一行最后的一個字是“旋”,怎么寫押韻?
生:就寫我剛才說的“學了夜鶯學杜鵑”。
師:韻是押上了,但還是沒說出鳥在叫!讓它們叫起來。
生:寫“夜鶯唱罷..唱杜鵑”。
師:很好,只是兩個“唱”有點重復。我還給改一字。(板書“夜鶯唱罷鳴杜鵑”。鳴、叫、啼意思差不多,可以吧?
生:可以。
師:剛才說小孩子給游擊隊送情報,送到沒有?
生:送到了。
師:(板書“情報送達”)這樣寫行嗎?(生答行)情報送到后,怎么樣?
生:敵人被殲滅了。
師:孩子怎樣了?
生:孩子不見了,他聽見口哨聲,也是暗號,就鉆到密林中去了。
師:我這里(指板書“情報送達”后面)寫什么?寫“敵被殲”還是寫“人不見”,孩子不見了,哪個好?
生:我覺得哪個都行。(眾笑)
師:好吧,我們兩首詩各用一個。(有學生舉手)
生:兩個都用,第一首詩就又不押韻了。
師:說得好,動了腦筋。但是我告訴你,詩的第一、二、四句要押韻,第三句可以不押。好了,我們把它寫上。(板書“情報送達人不見”,“情板送達敵被殲” ——啊呀!這個“殲”字是第一聲,和上面的“旋”“鵑”都是上揚的聲調,讀起來不好聽。我們這樣寫吧,改成“殲德寇”。“寇”字知道吧,什么意思?
生:土匪、強盜。
師:“殲德寇”行嗎?(生答行,教師改寫板書)第四段比較簡單,孩子又去做什么?
生:又學夜鶯叫。
師:對。(板書“鶯聲又起”)孩子又像原來一樣去等誰?
生:等敵人再來。
師:是的。這個“等”我換一個字(板書“待”)行嗎?
生:可以。
師:等敵人再來,(板書“敵”,與“待”字中間留一空)等待什么樣的敵人?一個字。
生:強敵。
師:太夸獎他們了!
生:頑敵。
師:行!這個可以。(板書“頑”)還有第二首呢,也把這一句“鶯聲又起待頑敵”寫上行嗎?
生:不押韻了。
師:小小地變動一下就可以了。誰有這個機智?
生:把“敵”和“頑”兩個字換一下,變換一下位置,寫成“敵頑”。
師:非常好。ò鍟苞L聲又起待敵頑”)太聰明了!我們一下子寫出兩首詩來,大家一起把它讀一下,第一首。
生:(讀板書)斥敵為獸應對奇,夜鶯唱罷杜鵑啼。情報送達人不見,鶯聲又起待頑敵!
師:好,讀第二首。
生:(讀板書)斥敵為獸巧周旋,夜鶯唱罷鳴杜鵑。情報送達殲德寇,鶯聲又起待敵頑。
師:(看表)從上課到現在我們用了二十三分鐘,學習了幾段課文的主要意思,但學習得比較粗。課文語句中還有很多寫得精妙的地方,大家想不想學?(生答想)想學,但是我不管了,你們自己學。這不分了四個組嗎?以小組為單位,大家共同學習,議論。先以小組為單位,大家共同學習、議論。先小組內學,學完了向全班同學匯報學習成果,要想出一個匯報的形式,怎樣匯報,各小組自己想辦法,看哪組的辦法好。好了,現在開始自學,議論,下節課開始匯報。
。▽W生分組學習,共學習十五分鐘,教師組間巡視、指導)
師:好了,時間到了,先下課,下課后沒商量好的小組可以抽點時間再研究一下。下課。
第二課時第一部分
師:準備好匯報沒有?哪一組先匯報?(第三組舉手)好,你們先來。(第三組全體同學拿著課本上臺前)
師:誰是負責人?啊,是你。你來向同學們介紹一下,你們組打算用什么方法匯報,這么多同學各自都有什么安排?
生:(負責人)我們是用上課的方法,就是老師和同學們討論問題的方法來匯報。
師:角色怎么分配?
生:由蘇揚當老師,大家都當學生。
師:好吧,開始。
。ā皩W生”們圍坐在地,“老師”站在圈邊)
“老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通過支老師的指導,充分地了解了課文的大概意思,現在我們再深入地了解一下第一大段。下面我提幾個問題請大家回答。第一個問題是:在河岸邊坐著的小男孩是誰?他在干什么?
“學生”:是一個小男孩坐在那里,他是專門用學鳥叫聲引來敵人,然后負責把敵人領到游擊隊的埋伏地去消滅他們。
“老師”:第一個問題答對了。第二個問題,那個小男孩既然是要引誘敵人,那他為什么要穿綠色的衣服?
“學生”:他穿綠色的衣服是為了游擊隊開火時,他方便逃跑。
“老師”:沒有說明白,為什么穿綠色衣服就方便逃跑?
“學生”:因為周圍的樹葉都是綠色的,跟他的衣服顏色差不多,他往里一鉆就不見了。
(教師插話:這個小孩利用了“仿生學”——保護色!笑聲)
“老師”:在第九自然段,書上說:那軍官“那陰沉的臉上閃出一種冷笑的光”,這是為什么?
“學生”:這個軍官突然想到了讓這個孩子給他帶路,去尋找游擊隊。
“老師”:那他為什么要冷笑。
“學生”:其實他是想裝個笑臉,但裝不好,勉強地笑,就成了冷笑。
“老師”:很好,表揚你。ū娦Γ┫乱粋問題,在第十六自然段那軍官喊了一聲“蠢東西”,他為什么要這樣說?
“學生”:因為戰爭一開始,村子里的人就都跑了,就剩小孩子一個人,所以軍官說他是蠢東西。
“學生”:(女)老師,他說得不對!我認為在上一句小孩子說“野獸來了”,也許這個軍官聽出來是罵他的,但他又有口..有口難言,不好說什么,就氣憤地罵小孩子蠢東西。
“學生”:那軍官要是聽出來是罵他,他早把小孩殺了!
“學生”:(女)軍官想讓小孩帶路不現在殺他,先讓他帶路,帶完路肯定要殺他。他想先利用小孩帶路就忍著氣沒有..沒有發出來(教師插話:沒有發作)沒有發作,只罵了一句蠢東西,輕蔑地微笑了一下。他心里可能在說,哼,別以為我不知道,一會兒再收拾你!
“老師”:你們兩個人辯論得很好,但我同意關玉婷(女生)的意見,你們同意誰的意見?
“學生”:(齊)同意關玉婷的。
“老師”:那就是關玉婷說得對!(教師插話:哈!少數服從多數。笑聲)現在提最后一個問題:軍官用什么東西來引誘小孩讓他帶路的?
“學生”:軍官是用火機引誘小孩的。
“老師”:這節課上完了,還有什么問題沒有?
“學生”:我不知道“木屑”是什么意思。
“老師”:誰來答?(“學生”舉手)請榮莊同學回答)
“學生”:木屑就是削木頭時削下來的碎片碎沫。
“學生”:我不明白“垂頭喪氣”是什么意思。
“學生”:垂頭喪氣就是提不起精神的樣子。低著頭有氣無力的樣子。
“老師”:還有什么問題?沒有了,我們就下課。
。ń處煵逶挘何矣幸粋問題可不可以問你們?)
“學生”:可以。
。ń處焼,課文中哪一句話突出地表現了德國軍官的兇惡?)
“學生”:第十九自然段軍官說:“要是你把我們帶到別處去,我就把你們的腦袋擰下來。聽懂了嗎?”這一句表現得敵人最兇惡。
。ń處煟汉懿诲e。全組學生走下臺前并向全班招手示意。)
師:第三組同學表演了一段上課的情景,“老師”提了問題,大家回答,又讓“學生”提問題。有些問題提得很好,還形成了小小的辯論。但有的問題提得太簡單了,比如德國軍官用什么引誘小孩帶路,答案只有兩個字“火機”,太容易了。不過總地來說,你們認為第三小組的匯報可以得到a、b、c、d
哪一級的評價?(學生答a 級)好吧,大家都同意a 級,我們就給他們評a
級。(板書“第三組a)下面由第二組表演,(第二組全體上臺前)誰來報告?
生:我們第二組是用電視劇的方式來匯報這一段,曹毅然表演軍官,王智慧表演小孩,其他人表演敵兵,我來當畫外音。
(一學生用課本和手做了一個電視劇開拍的動作,并說:電視劇《夜鶯的歌聲》第一集,燈光、攝影、錄音就位,開始!笑聲)
畫外音:夜鶯的歌聲響起來了。
(小孩子用口哨模仿鳥叫,軍官領著一隊德國兵大搖大擺,挺胸凸肚走來,大笑聲)
畫外音:一個德國軍官帶著一隊德國兵來到一座燒焦了的村莊。他們發現在這很靜的地方,一個孩子坐在河岸邊上,低著頭,手里削著什么。
軍官:喂,小孩!你在削什么?讓我看看。(小孩遞哨子)你做得挺巧。
畫外音:軍官點了點頭,他那陰沉沉的臉上閃出冷笑的光。
軍官:誰教你這樣吹哨子的?
小孩:我自己學的,我還會學杜鵑叫呢。ㄓ钟米鞂W鳥叫)
軍官:村子里就剩下你一個了嗎?
小孩:怎么會剩下我一個,麻雀、烏鴉、貓頭鷹都有,夜鶯倒是只有我一個!
軍官:你這個壞蛋!我問你還有沒有人?
小孩:人呀,戰爭一開始就都跑了,村子里著了火,人們說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
畫外音:軍官輕蔑地微笑了一下。
軍官:你這個蠢東西!你認識到蘇蒙塔斯村的路嗎?
小孩:當然認識,我常到那兒去釣魚。那兒的魚的可兇了,能吃掉小鵝。
軍官:行啦行啦,你帶我們去,給你這個小東西(掏出一支鋼筆)這是進口的打火機。要是你帶錯了路,我就擰下你的腦袋。哼哼。ㄗ鰯Q的動作)聽懂了嗎?
畫外音:我們組的電視劇演完了,謝謝!(臺下鼓掌)
師:演得不錯,下一組,第四組吧!先介紹匯報方法。
。ǖ谒慕M學生上臺,有三個鉆到黑板架后面)
生:我們也用表演的方法。不過我們演啞劇,軍官和小孩都不說話,只做動作,后面專有一個人讀敘述,兩個人分角色讀軍官和小孩說的話。前后配合著演。)
師:你們為什么這樣表演。
生:這樣不用背,(師插話:不用背臺詞)對,不用背臺詞,又演得比較全。
師:不錯——我也奇怪,為什么有人鉆黑板后面去,原來是“幕后音”。ū娦Γ,好,開始。
(口哨聲響起,從開頭朗讀課文,軍官帶士兵上場,與小孩對話。對話中“軍官”不時穿插幾個英語單詞如no,ok
等。表演過程記錄從略)
師:第四組搞得有新意,有點像多人雙簧,有創意。這位軍官先生還說幾句英語,讓人們看出他是外來侵略者,很有辦法。要是你會幾句德語就更好了!(眾笑)下面就剩第一組了,請上臺。ǖ谝唤M學生上
臺,組長介紹匯報方法)
生:我們組用講故事的方法匯報,由徐迪新扮一位老爺爺,他就是當年那個小孩,現在老了,給村里的孩子們講他當年的故事。
師:形式很好,開始吧。
第二課時第二部分
(學生圍坐在地,“老爺爺”坐在正面)
老爺爺:孩子們!(眾笑)今天我給你們講一個當年的故事。那時我才十一、二歲,和你們現在差不多。(眾笑)那已經是幾十年前的事了。那時德國鬼子來侵犯我們國家。有一次,一場戰斗剛結束..(后面的內容基本與課文相同,講述中間“老爺爺”曾兩三次向“孩子們”問話,如“你猜孩子怎么說?“你說可恨不可恨?”等等,過程從略)
師:四個組演得都很好,匯報的方法各組都不同,但都很有想象力,很有創造性。剛才第三組得了a,現在評一下第一、二、四組,應該評哪一級?(學生議論,最后都評a 級)好!都是a級。(板書第一組a、第二組a、第四組a)下面我們進行課文第三段的學習和匯報——第一、四段很簡單,就不匯報了。但是這次你們四個組先好好商量一下用什么方法學習匯報。我要求一定要有創新,要與眾不同。哪一組的方法最好。我才請上臺來。聽明白了吧?我只請一個最有創造性的組來,F在開始商量方法。
。ǜ餍〗M研究,教師巡回了解、指導、時間約12 分鐘)
師:商量好了吧?各組長先來簡單介紹你們組用什么方法匯報。
生:(第一組)我們請一個同學演雙角色,既當軍官也當小孩。其余的同學當配音。
師:什么配音。
生:就是模仿小孩子的各種鳥叫聲,游擊隊員的說話聲——因為他們是埋伏著的,不能出來演。還有最后的打仗的槍炮聲。
師:模仿鳥叫和槍聲,在舞臺上那叫“效果”。第二組用什么方法?
生:我們還是畫外音加表演。
師:和剛才的方法一樣。
生:是一樣。
師:第三組,你們用什么方法?有沒有創新?
生:我們也是表演,但我們覺得游擊隊的戰士也能演,讓他們在那邊,站在一張桌子后面演。
師:為什么要站在一張桌子后面。
生:桌子代表山,他們在山上。
師:課文上沒說游擊隊埋伏在小山上啊,是樹林深處。
生:那桌子就代表樹林。
師:嗯,辦法不錯。第四組講一下你們的方法。
生:我們演一個電視直播節目。我當主持人,請支老師當特邀佳賓,其他同學當觀眾,他們可以給我們打熱線電話。
師:大家一起來評判,你們覺得哪一組的方法最新穎,最有創造性?(生齊:第四組)好,我們就請第四組來表演這場電視直播。不過我有一個小小的意見,做一點小小的改動,但我得征求第四組同學的意見,看他們同意不同意。(對第四組)我想讓全班同學當電視機前的觀眾,他們也可以給你們現場打熱線
電話?梢詥幔浚ㄉ嚎梢裕┖,大家注意,第四組的同學邀請全體同學當電視觀眾,你們也可以給現場主持人打熱線電話,好不好?(生:好)那你們第四組除去主持人,佳賓,其余的同學就算現場的觀眾了,好不好?(生:好。┠沁@場現場直播馬上開始——誰要打熱線電話就舉手,我們這是土辦法。(笑聲)
(第四組學生上臺,“主持人”坐在正面椅子上,對面是“佳賓”支老師,現場觀眾坐在“佳賓”的左側)
主持人:觀眾同志們,大家好!又到了我們每天的“電視劇評論”節目了。最近我臺開始播送電視劇《夜鶯的歌聲》,昨天已播到第3
集,觀眾反應熱烈。今天我們請來了這部電視劇的導演支老師,(全場大笑)來做我們的佳賓。大家歡迎。▽W生鼓掌)有不少觀眾給我們打來電話,詢問有關這部片子的問題,您能做一些解答嗎?(“主持人”的這段話有手稿)
佳賓:可以,盡我所知。謝謝大家信任!
主持人:各位觀眾,您如果有什么話要說,或有什么問題,請撥熱線,我們的電話號碼是1234567(全場大笑)支老師,我先代表觀眾向您請教一個許多觀眾問過的問題:電視劇里描寫的這場戰爭發生在什么時間?(手稿)
佳賓:這場戰爭是發生在六十多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當時德國的法西頭子希特勒,勾結了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和日本的東條英機,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侵入了東歐各國,也侵入了當時的蘇聯,就是現在的俄羅斯。蘇聯人民英勇抵抗,發起衛國戰爭。全世界人民也英勇抗擊德意日反動派,最后獲得了全面勝利。這個故事就是發生在當時蘇聯國內的事。
主持人:當時我們中國參沒參加這場第二次世界大戰。
佳賓:參加了。日本當時侵入了我們中國,中國人民進行了八年抗日戰爭,到1946 年,日本投降,抗日戰爭勝利結束。
主持人:謝謝支老師。ㄐβ暎└魑挥^眾請撥電話。(有人舉手)
現場觀眾:我想問支老師一個問題:游擊隊員的口哨一響,小孩就鉆進樹林不見了。那樹林樹那么高,怎么能看不見一個人?
佳賓:這位觀眾的問題很有意思。一般在樹林里不但有高高的樹木——那叫喬木,都有樹干、樹枝分明,比如松樹、白樺等。樹下一般還長著灌木,就是那種沒有主干,叢生的,不很高的,如用來編筐子的荊條,公園里剪得很整齊,像一堵矮墻的黃楊等等都是灌木。小孩子完全有地方可藏。(臺下有人舉手)
主持人:這里有觀眾從家中打來電話,您請講。
電視觀眾:剛才支老師提到了白樺,課本里也說了。請問白樺是一種什么樹木,我們這里有沒有?
佳賓:白樺是一種喬木,它的最突出的特點是白色的樹皮,非常柔軟,能一層一層剝下來,薄得像紙一樣,好像有油性,一點火很愛著。課文上插圖畫的就是白樺,銀白色的樹干,很漂亮。老舍先生曾在《林!防飳戇^“白樺的銀裙”。這種樹喜歡寒冷,俄羅斯有很多,我國只在東北有白樺。這里是長江流域,應該不會有。還有,這個字讀huà,不要讀成huá。
主持人:謝謝老師的指導,請你講。
現場觀眾:我覺得游擊隊要一個小孩子去誘敵人,這有點危險,萬一小孩應付不了,就壞了。
佳賓: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但我覺得我們的觀眾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主持人:觀眾同志們,哪位能回答這個問題,請撥1234567。(眾笑)
現場觀眾:這個小孩子很聰明很機智,他敢當面跟敵人軍官開玩笑,(有一學生情不自禁地反對,不是開玩笑。┬校皇情_玩笑,他當面敢罵敵人是野獸,敵人還沒話可說。他很機智,根本不用擔心。你這是“看三國掉眼淚——替古人擔憂!”(全場大笑)
電視觀眾:我有一點補充:讓小孩子去引誘敵人,敵人容易上當,他們想不到一個小孩子會把他們騙了。
主持人:支老師您看觀眾們的回答可以不可以?
佳賓:答得很好。我們國家也有這樣的故事,比如《雞毛信》里的海娃。當然做這樣的誘敵工作的確也很危險,因為敵人是非常兇殘狡猾的。我們有一首歌里唱的“王二小放牛娃”不就是被敵人殺害了嗎?不過“要奮斗就會有犧牲”,這就是不怕犧牲的精神。
主持人:各位觀眾,由于時間關系,我們只能再請一位觀眾提出問題。請撥熱線。
現場觀眾:游擊隊員知道有32
個鬼子,兩挺機關槍,說“對付得了”,就開槍了,殲滅了敵人。如果來的鬼子很多,比如一百多個,二百個,游擊隊員人少,對付不了,那該怎么辦?小孩子還能跑得了嗎?
主持人:這個問題我還請現場觀眾來回答。你如果是那個小孩,你怎么辦?
現場觀眾:我要是那個小孩,一看有這么多敵人,估計游擊隊對付不了,我就想辦法不帶他們去。
現場觀眾:其實帶去也沒關系,能消滅多少消滅多少,打死一個少一個。反正樹林很密敵人地形不熟,小孩子也會鉆進灌木叢,游擊隊員也轉移走了。
現場觀眾:游擊隊和小孩子一定有事先的約定,多少敵人可以怎么辦,都是商量好的。(臺下有舉手)
主持人:好,請你把電話打進來。
電視觀眾:我認為打不打由游擊隊員決定,能打就打,不能打就不打,反正孩子什么時候都能鉆進樹林,書上說“對付得了”,就說明也有時候“對付不了”的情況。
主持人:我認為觀眾同志們討論得很好,F在我向佳賓支老師提出最后一個問題:您拍這部電視劇,是想告訴觀眾什么?(臺下鼓掌)
佳賓:我要告訴觀眾的,簡單地說就是:侵略者必敗,也讓觀眾知道這個不知姓名的孩子是多么機智勇敢!
主持人:謝謝支老師光臨今天的節目!各位觀眾,今天的電視現場直播節目“電視劇評論”到此結束,謝謝各位關注我們的節目!再見。ㄈ珗龉恼疲
師:電視節目結束了,我們今天的課也該結束了,今天大家學得非常好,非常有創意。好,下課吧。
全課板書:
誘敵——斥敵為獸應對奇 斥敵為獸巧周旋 第一組a
帶路——夜鶯唱罷杜鵑啼 夜鶯唱罷鳴杜鵑 第二組b
殲敵——情報送達人不見 情報送達殲敵寇 第三組c
再誘——鶯聲又起待頑敵 鶯聲又起待敵頑 第四組d
《夜鶯的歌聲》教案 篇14
以下是《夜鶯的歌聲》教學反思范文,僅供參考!
《夜鶯的歌聲》講述了蘇聯衛國戰爭時期,一個被稱為“夜鶯”的小男孩把德國官兵引入游擊隊的伏擊圈,使德國法西斯強盜被殲滅的故事。文章以夜鶯的歌聲為主線,構思巧妙,段落分明,語言含蓄幽默,非常適合小學生閱讀的。課文的重點一是要體會“小夜鶯的機智勇敢的品質,受到熱愛祖國,仇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學習聯系上下文等方法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抓住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小夜鶯的機智很勇敢,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但是這篇課文篇幅非常長,四年級的孩子還很少訓練快速朗讀課文的能力,因此我將訓練孩子們快速閱讀也當成了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在初讀課文的時候,讓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邊讀邊注意生字新詞的讀音。這課的生字新詞還是比較多的,因此,在孩子們閱讀課文的時候,要給足孩子們時間,讓他們有時間去認讀去消化。帶領孩子們認讀生字新詞的時候,我也注意了基礎知識的落實,不能因為課文較長就匆匆走過場。
接著,讓孩子們快速默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孩子們不是概括得太簡單就是概括得太羅嗦,此時引導學生按事情的發展順序既將故事說完整,又要說得簡潔明了。這學期,我一直在培養孩子們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不少的孩子進步很大。
然后,我給孩子們出示了一道思考題:課文中出現了幾次“夜鶯的歌聲”,其出現的目的是什么?你從中體會到了小男孩是個什么樣的人,你還可以從哪些句子能體會出來,并將你的體會批注在書上。其實,讓學生找與“夜鶯的歌聲”相關的句子,是為了幫孩子們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弄清了歌聲的作用,也就弄明白了小男孩是如何為游擊隊傳遞情報的。你從這些句子中體會到小男孩子是個什么樣的人,也就是讓孩子們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集體交流的時候,我發現孩子們自學的情況還是不錯的。尤其在分析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時候,孩子們幾乎沒有費力就能將句子中的言外之意讀出來。并能入情入境地和小組內的孩子分角色對話。文章以濃重的筆墨譜寫小夜鶯引誘敵人進入游擊隊的伏擊圈,寫了小夜鶯的很多的語言和動作,此時我注意引導孩子們分析小男孩的心理活動,讓他們能展開豐富的聯想,同時又要注意聯想的合情合理。
總之,本課以小夜鶯的機智勇敢為重點,以夜鶯的歌聲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以讀、說、悟,思為主要手段,對學生進行了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熏陶。
但是,在教學中還是存在不少的問題。比如在自學環節中,不少的孩子根本沒有動腦,只是在小組交流的時候聽取他人的意見,將他人的看法據為己有,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何讓每個孩子都積極參與到自學環節中來,如何讓孩子們真正地口動手動腦動,這是我該思考的主要內容。其次,在課堂中,由于課文太長,我老是擔心時間不夠不夠,因此,教學的每個環節都不太扎實。長文如何短教,我心里沒數,沒把握,因此才會在課堂中如此不沉著。
做一名合格的語文老師真不容易啊!
《夜鶯的歌聲》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沉寂、盤問、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漢子、燒毀、木屑、蘑菇、呻吟、宛轉”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蘇聯衛國戰爭中少年兒童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3、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了解被稱為“夜鶯”的孩子是怎樣幫助游擊隊殲滅一伙德國法西斯強盜的。
2、了解開頭三個自然段和最后兩個自然段之間的相互照應。
教學難點:
“小夜鶯”的機智來自思維敏捷,敏捷的思維來自熱愛祖國的感情,這一點難于理解。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通過上網、翻閱書籍、請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關蘇聯衛國戰爭的資料。(歷史背景、有關故事)
2、沒見過“夜鶯”的同學,通過查字典,了解一下夜鶯這種鳥。
3、預習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課文主要講什么。
4、回顧自己熟悉的小英雄的故事。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了解“夜鶯”嗎?誰來說一說。
教師過渡:體態小巧玲瓏,叫聲清脆宛轉,每當月上高樓,它就會放開歌喉縱情歌唱。今天,就讓我們穿過時光隧道,一起走進1941年的蘇聯衛國戰爭,走近一只勇敢的夜鶯,去聆聽他神奇、機智的歌聲吧。ò鍟n題)
二、學情調查
1、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2、對于前蘇聯的衛國戰爭,你了解多少?
三、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指名朗讀課文,糾正讀音,指導學生讀通句子。
3、再讀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什么,小夜鶯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交流讀后印象。
過渡:這是一個精彩的故事。下面,我們就來講講這個故事,爭取講得和故事一樣精彩。
四、把握故事的基本內容
1、再讀課文,注意課文中的空行。想一想:“夜鶯”是怎樣巧妙地和敵人周旋,為游擊隊送情報的?
2、重點讀課文的一、二部分,看看“夜鶯”是怎樣迷惑敵人,為敵人帶路和怎樣與游擊隊聯絡的。
3、試著把這篇故事的基本內容講一講?稍跍蕚涞幕A上分小組講,講后評價,主要看是否把握了故事的基本內容。
設計意圖:抓住主線,理清脈絡。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初讀全文,概括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小夜鶯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在此基礎上再默讀全文,抓住主線,要求學生試著把這篇故事的基本內容講一講,從而理清課文脈絡。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
1、聯系上下文,初聞歌聲。
⑴學習課文第一段,讓學生找出描寫夜鶯歌聲的句子。
教師出示:“夜鶯的歌聲打破了夏日的沉寂。這歌聲停了一會兒,接著又用一股新的勁頭唱起來。”鼓勵學生質疑。
學生問:“‘沉寂’是什么意思?”
教師讓學生聯系上下文讀讀,體會體會。
學生從讀中體會到戰斗剛剛結束,樹木、房屋被破壞,空曠的花園里空無一人,死一般的靜寂。
、谱寣W生分角色讀課文第三到第十九自然段,兩生上臺演一演軍官和小夜鶯,從對話中去體會、去品味。
“怎么會就剩下我一個?這里有麻雀、烏鴉、貓頭鷹,多著呢。夜鶯倒是只有我一個!毙∫国L把問話故意岔開,避免了正面回答,看似一副糊涂的樣子,卻有著格外清醒的頭腦。
“剛剛一開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小夜鶯巧妙的回答,既保護了群眾,又痛罵了敵人。從字里行間流露出小夜鶯的乖巧、機智。
學生進入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景中,做到了“口而誦,心而維”,邊朗讀邊揣摩,從中體會到這是有意吸引敵人的歌聲。
2、自問自答,理解歌聲。
⑴學習課文第二段,讓學生繼續找出描寫夜鶯歌聲的句子。
、平處煶鍪荆骸靶『⒂袝r候學夜鶯唱,有時候學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的,打著路旁的樹枝,有時候彎下腰去拾球果,還用腳把球果踢起來!币龑W生自問自答,同桌練習一個問一個答,擴大了訓練面,人人都得到了訓練的機會,學生各有所得。在此基礎上,教師充當“向導”的角色,引領學生比較:“他好像把身邊的軍官完全忘了。”“他把身邊的軍官完全忘了!边@兩句話意思有什么不同?學生展開討論。
3、比較異同,破譯歌聲。
、艑W習課文第三段,學生繼續找出描寫夜鶯歌聲的句子。
、扑娜诵〗M討論歌聲的作用有何不同,破譯歌聲的含義。結合語境,讓學生探究既然那歌聲已經沒有什么新鮮的意思了,為什么夜鶯還是興致勃勃地唱著?通過朗讀,學生感悟出小夜鶯為了不引起敵人懷疑,發出信號后仍繼續唱歌,同時也表達了他臨戰前的興奮。
4、探究尋根,深挖歌聲。
、琵R讀課文第五段中描寫夜鶯歌聲的句子。
、平處煶鍪荆骸皬暮⒆拥淖炖镲w出宛轉的夜鶯的歌聲。那歌聲即使是聽慣了鳥叫的人也覺察不出跟真夜鶯的叫有什么兩樣!
、菃枌W生讀懂了什么,引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探究尋根,表面贊揚宛轉的歌聲,實則頌揚小夜鶯勇敢、機智和熱愛祖國的品質,悟出語言文字背后所蘊藏的深意,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受能力。
設計意圖:夜鶯的歌聲是課文的一條紅線,抓住夜鶯歌聲的句子展開教學,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引導學生以讀為主,以讀促悟,重點深究夜鶯歌聲的含義成為本課教學的重中之重。
二、以讀引說,遷移運用
文章以濃重的筆墨譜寫小夜鶯引誘敵人進入游擊隊的伏擊圈,而對游擊隊員的描寫則著墨極少,這給學生提供了想像的空間,教師可設計這樣的訓練題練說:“戰斗勝利了,幾個游擊隊員圍著小夜鶯,”
設計意圖:教師抓住這一語言“空白”,引導學生走進課文所描繪的語言情境之中,去朗讀,去感受,去想像,貼近書中的人物,與他們一同分享勝利的喜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從而水到渠成地稱贊了小夜鶯,在語感訓練中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三、布置作業
1、練寫生字,讀寫、讀記“詞語盤點”中本課的詞語。
2、閱讀其他的小英雄的故事。
板書設計:
吸引敵人
14夜鶯的歌聲 麻痹敵人
傳遞情報
︱
小男孩──機智勇敢、熱愛祖國
《夜鶯的歌聲》教案 篇16
一、以夜鶯的歌聲引入:
同學們,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段很好聽的音樂,大家仔細聽一聽,誰在唱歌?
是的,在寂靜的田野上,在茂密的樹林里,這歌聲是那樣的清脆悅耳,是那樣的宛轉悠揚。如小溪流水,似鼓樂丁冬,給人以美的享受。但夜鶯宛轉的啼鳴,在蘇聯衛國戰爭中卻有著深刻的含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新課文“夜鶯的歌聲”。(板書課題)
二、學生自學
1、交流自學方法:(我們學習一篇課文需要有四個步驟)讀生字;理結構;明中心;表情感。(下面我們就根據這個方法自學課文)
2、想一想, 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找出描寫夜鶯叫的句子,讀一讀。
被游擊隊員稱為夜鶯的孩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三、讀后交流
你讀懂了什么?(課文主要講了在蘇聯衛國戰爭時期,一個被游擊隊員稱作夜鶯的孩子,巧妙地和敵人周旋,用夜鶯與杜鵑的歌聲,為游擊隊員傳遞信息,打擊敵人的故事。
你認為小夜鶯是個什么樣的孩子?(板:機智勇敢)
四、再讀課文
(出示圖)小夜鶯在敵人面前表現非常鎮定,一點也不害怕,甚至還很快活,請你們再細讀課文,想想文章中哪些地方表現他的機智勇敢?找到最能體現小夜鶯機智勇敢的段落,畫出有關語句,反復讀一讀,體會人物精神。
如:“他們發現就在很近很近的地方,有個孩子坐在河岸邊上,搭拉著兩條腿!
孩子從嘴里掏出一個小玩藝兒,遞給他,用快活的藍眼睛望著他。
“我自己學的。我還會學杜鵑叫呢”
“怎么會就剩下我一個?這里有麻雀、烏鴉、貓頭鷹,多著呢。夜鶯倒是只有我一個!”
“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
―――――
五、學后質疑
大家對課文的了解還真多,那么還有什么問題要提出來和大家一起探討嗎?
如 :課題為什么要叫“夜鶯的歌聲”?
它包含了兩個意思:
一是孩子用夜鶯的歌聲向游擊隊報告情況。
二是孩子被游擊隊員親切地稱為“小夜鶯”.夜鶯的歌聲是動聽、美好的,是游擊隊員對孩子的贊美。
又如:課文最后的兩個自然段和開頭的三個自然段有什么聯系?從這樣的開頭、結尾中你讀懂了什么?(學生自己讀讀這部分內容)
首尾呼應 前后照應
這樣的照應顯得文章結構嚴謹,表現了孩子多次執行任務,更加突出了小夜鶯的機智勇敢.
六、想一想:
小夜鶯是蘇聯衛國戰爭中的一名小英雄,你還知道哪些小英雄的機智勇敢的事跡?說出來,比一比,看誰知道得最多。并說說你為什么喜歡他?
七、拓展學習:
課外查閱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資料,了解各國人民反法西斯斗爭。
1、編一份抗戰小英雄的小報。
2、以“我崇尚小英雄”為題寫日記。(二選一)
《夜鶯的歌聲》教案 篇17
師:上節課,同學們交流了在課外收集來的有關資料,并且已經做了認真的自學。這節課,我們就在大家自學的基礎上交流認識,品讀欣賞,F在請大家打開書,自由速讀課文,回顧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評析:開門見山,交待清本節課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目的,使學生明白本節課要走的“路”,而不是盲然地跟著教師跑。〕
。ㄉ首x課文,思考發言)
師:下面談談文章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把小夜寫的形象活生生地呈現在我們眼前的。誰來說說文章的思路?
生(甲):這篇課文是按照事倍的發展順序記敘的,以夜鶯的歌聲為線索,共分為四段。第一段講了軍官讓小夜鶯去蘇蒙塔斯村;第二段就是講小夜鶯把敵人帶進了游擊隊的埋伏圈;第三段寫小夜鶯用暗號向游擊隊報告敵人的憎況;第四段講游擊隊殲滅了敵人,小夜鶯正在等待著新的任務。
生(乙):這篇課文是按照敘事寫人的方法來記敘的。
生(丙):我也分四段,和他的分段一樣。第一段是說小夜鶯被一個軍官盤問,軍官讓小夜鶯給他們帶路,小夜鶯一邊學夜鶯叫,一邊帶軍官去蘇蒙塔斯村;第二段講軍官產生了疑問,小孩子裝作不懂,軍官就不再問了;第三段講了小夜房用夜鶯和杜鵑的叫聲為暗號把敵人引入了游擊隊的埋伏圈;第四段講德國軍隊被打敗了,小夜鶯仍是坐在河邊唱著夜鶯的歌聲等待新的任務。
生(。和鯛N(生丙)第一段有一點說得不正確,他說:“小夜鶯邊吹著口哨,邊帶著軍官到蘇蒙塔斯村”而這一段還沒有講到帶軍官到蘇蒙斯村呢。
師:你的耳朵非常靈!對了,第一段還沒有講呢,是吧?咱們就比比誰的耳朵最靈。(一生舉手)你有什么要講的?
。ㄔu析:間接地提示學生要注意聽別人的發言。)
生(甲):以夜鶯的歌聲為線索,是因為它出現了好幾次。在第一段中,夜鶯的歌聲打破了夏夜的沉寂,這就是說小男孩用夜鶯的歌聲來引誘敵人;而第二段中,小孩有時學夜鶯唱,有時學杜鵑叫,這是文章為給游擊隊員報告情況做鋪墊,他開始學夜鶯唱,后來他用夜鶯的歌聲報告情況,敵人就不起疑心了;第三大段;小夜鶯還是用夜鶯的歌聲向游擊隊員報告借報,使游擊隊員了解敵情;最后小男孩又是用夜鶯的歌聲來完成新的任務。
師;大家同意嗎?
生(乙):老師,我同意。我也認為是以夜鶯的歌聲為線索來記敘的。首先是寫夜鶯用歌聲吸引敵人;然后是小夜鶯用歌聲向游擊隊報告情況;最后寫完成任務以后,他又用夜鶯的歌聲來繼續完成新的任務。
師:好,請坐。剛才同學們所說的兩種情況符合文章的寫作思路。第一種是敘事的順序;第二種是以夜鶯的歌聲為線索,先講了孩子用夜鶯的歌聲來接近敵人;然后講孩子又借此來麻痹敵人,為報告敵情做準備;接著寫孩子用夜鶯、杜鵑的歌聲向游擊隊報告敵情;最后寫孩子唱著婉轉的夜鶯的歌聲執行新的任務。思路非常清晰。
下面,同學們,請結合老師給出的自學提示和你認為最精彩的內容來品讀欣賞,暢談你的體會和感受,誰愿意先說一說呀?
。ㄔu析:認為哪部分內容精彩就欣賞哪部分,有什么樣的體會感受,就談什么樣的體會感受,給學生創設一個寬松、自然的學習氛圍。)
生(甲):我認為課文第一段寫得好,我來讀一讀你們聽(生讀第一段)。從文中的“黑色的碎瓦”、“燒焦的批垂頭喪氣”也可以看出法西斯侵略戰爭的殘酷和敵人的野蠻;再聯系下文“要是你把我們帶到別處去,我就把你的腦袋擰下來!本透怀隽说聡囊靶U。
生(乙):我覺得第一小節不僅表現了德國兵的野蠻,也可以反襯出小夜鶯是十分勇敢的。聯系后文,小夜鶯很自然地和德國兵對話,很巧妙地去諷刺德國兵,都表明了這一點。
生(丙):這段環境描寫和文章的后文可以反襯出法西斯戰爭的殘酷。敵人的兇殘,也表現了小夜鶯的勇敢,機智。
師:這三個同學有個共同的認識,他們欣賞了第一段,這一段是對什么的描寫?
生(齊答):環境描寫。
師:可見任何環境的描寫都不是可有可無的。
。ㄔu析:畫龍點睛)
生:我認為第五自然段中,從小孩的動作──“趕緊放”、“抖抖”、“走”這些詞語可以充分表現出小孩當時十分鎮定,一點兒也不慌張。一個孩子,正在削著木頭,突然聽到有人在叫,而且是軍官在叫,他不慌不忙把小刀放進口袋,還整理了整理自己的形象,抖抖身上的木屑,由此表明,小孩經常送情報,知道自己該怎么做。
師:表現出他非常勇敢、沉著。
。ㄔu析:幫助學生將一般的認識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生(甲):我對課文第15自然段有所體會,尤其是這兩句“野獸來了,野獸來了!”
師:能讀一下嗎?
生(甲):(讀)“人哪?戰爭一開始就沒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剛剛一開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薄耙矮F來了”不是指什么獅子、老虎、野豬來了,而是指這些殺人狂魔。這些德軍殺了許多蘇聯人,就像野獸一樣,甚至連野獸都不如。這個小男孩雖然小,但他對祖國熱愛,對德軍痛恨。
師:形象的語言描寫。
生(丙):我覺得從這一自然段的描述,體現出了小男孩愛憎分明。前一句保護了自己國家的群眾,而后一句痛罵了敵人,用簡單一句話戲弄了敵軍官,這句話也透露了小夜鶯對德國強盜的痛恨。
。ㄔS多學生要發言)
生(丙):“不慌不忙”突出了小夜鶯機智、勇敢,是位很會偽裝自己的小英雄。
師:很會“偽裝自己”?大家有沒有給她修改的地方呀?
生(丙):應該是“隱藏”自己。
生:“掩護”自己,是吧?
。ㄔu析:對于學生不妥當的認識,教師不是馬上糾正,簡單地把自己的觀點灌輸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廣泛發表意見,在認識趨于一致的情況下,教師再給予明確的評價,這就是水到渠成。〕
愿不愿意把這幾段話讀一讀,分角色讀。
(生分角色朗讀6~20自然段)
師:從剛才的對話中,有一句話讓老師感觸很深,軍官說:“挺巧!小孩子,你做得挺巧哇!贝藭r的軍官怎么樣?你把這句話讀一讀,看有沒有什么感受呀?
(學生自由讀:“挺巧!小孩子,你做得挺巧哇。”軍官點了點頭,轉眼間,他那陰沉的臉上閃出一種冷笑的光“誰教你這樣吹哨子的?”)
師:你來談一談。
生(甲):我認為軍官“臉上閃出一種冷笑的光”他看見小男孩子做的哨子,覺得村子里肯定有人,所以他就冷笑了一下。他想小男孩會把他帶到有人的地方,從而獲得好的“收獲”。
生(乙):軍官說:你做得挺巧哇。表面是夸這個小孩子巧,實際上是增加小孩對他的信任,帶他們去蘇蒙塔斯村。“轉眼間,他陰沉的臉上閃出一種冷笑的光”。從“冷笑”一詞,進一步說明軍官陰險、狡詐。而“誰教你這樣吹哨子的?”說明軍官認為小孩子吹得這么好,一定是有人教他。
生:軍官問“誰教你吹哨子的”就是要打探這個村子里有沒有人。
師:嗯,你說呢?
生(丙):我同意剛才兩位同學的說法。小孩子能做出這樣精巧的口哨,這個軍官一定會認為村子里還有其他的人,他說“挺巧的哇!”表面是一種贊揚,而實際是在懷疑。他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可能把村里的情況告訴他,使他獲得更大的收獲。
師:我想把我的看法和大家交流一下“‘挺巧!小孩子你做得挺巧哇’軍官點了點頭!边@是不是一種由衷的贊揚呢?(生:不是)老師在讀這句話的時候有一種感覺,覺得這是對“做的挺巧”的一種贊揚。轉眼間,讀到“誰教你這樣吹哨子的?”“瞬時,軍官似乎意識到了什么?”時才發現,敵人產生了懷疑。
【總評】
這是一節“自學·交流探究”課,側在于在自學的基礎上進行探究。如何使學生的交流探究有深度,即層層引深?如何在學生交流探究中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我認為張老師的這節課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比較好的范例。
從整個教學過程來看.張老師是引導學生圍繞“課文主要內容──作者的思路──品讀欣賞(精彩片斷語言感悟)”的主線,步步深入來進行交流探究的。重點放在第三步,體現了學習語文的規律,使學生從中悟到了讀書的方法,也就是說應該按照怎樣的一種思路去讀懂一篇文章。
交流探究始終是以學生為主。在學生與學生的交流中互相補充,互相啟發,從而得到提高,這是無可非議的。但是以學生為主不等于教師徹底放手,教師的主導作用還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說,在一節課中,如果讓學生通過交流探究能夠獲得不少知識的話,那么,教師的主導仍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我認為張老師在這節課中主導作用發揮得是比較好的,可以說是導得適時,導得適當,導得形式多樣,分別起到了引導、疏通、歸納、提高的作用。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首先要準確地把握教材內容,其次要備課充分,尤其是對學生在學習交流中可能遇到的難題,可能出現的偏差一定要估計充分。只有這樣,教師在課堂上“導”起來才能得心應手,才能“導”到點子上。
《夜鶯的歌聲》教案 篇18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蘇聯衛國戰爭中少年兒童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2.體會課文前后照應、首尾連貫的寫法。
〔教學重點〕
1.了解小男孩是怎樣幫助游擊隊殲滅德國法西斯強盜的。
2.了解開頭三個自然段和最后兩個自然段之間相互照應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明確學習目標。
1.小男孩是怎樣幫助游擊隊殲滅敵人的?
2.夜鶯的歌聲起了什么作用?
二.理解課文,解決問題。
1.交流復習情況——找“歌聲”
學生復習從課文各部分中找到的描寫夜鶯歌聲的句子。
2. 教給方法,理解課文——析“歌聲”
〈1〉學習課文第一部分中描寫夜鶯歌聲的句子,明白小男孩利用歌聲誘敵上鉤。
、僖x句子。
、趯W生提出疑問。
、垡龑W生聯系上下文解決問題。
理解夏日為什么是沉寂的,激起學生對侵略者的痛恨;明白
小男孩為什么坐在河岸邊削東西,知道夜鶯的歌聲起了吸引敵人的作用。
、 學生有感情地讀小男孩與德國軍官的對話,理解句子“剛剛一開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
、蒹w會小男孩的機智勇敢。
、蘅偨Y學習方法。
〈2〉學生按照總結出的學習方法分組合作學習第二、三、四部分中描寫夜鶯歌聲的句子,理清課文脈絡,明白每次歌聲所起的不同作用。
、賹W生匯報學習第二部分中描寫歌聲句子的情況,明白小男孩利用歌聲和巧妙的回答麻痹敵人,再次體會小男孩的機智勇敢。
②學生匯報學習第三部分中描寫歌聲句子的情況,明白小男孩利用歌聲傳遞敵情,從而幫助游擊隊殲滅敵人。
引導學生理解句子“如果我們出了什么事,你們可別忘了小夜鶯……”,體會小男孩與游擊隊的密切關系;從戰斗的結果進一步體會小男孩機智勇敢、熱愛祖國的品質。
③學生匯報學習第四部分描寫歌聲句子的情況,體會課文開頭三個自然段和最后兩個自然段之間相互照應的寫法。
3.提煉文章中心——贊“夜鶯”。
學生各用一句話夸夸小夜鶯。
三.總結延伸,提出要求。
鼓勵學生學習小男孩機智勇敢及愛國主義精神。
《夜鶯的歌聲》教案 篇19
【武漢公開課】
第一部分
。ń淌覂葘W生分四個小組圍坐)
師:今天我們這樣坐在教室里,跟平常不一樣。你們意識到什么了?
生:小組學習。
師:對啦!小組學習,然后小組擂臺賽。今天上課我只講二十分鐘,跟大家一起學二十分鐘,剩下的時間就你們自己學了,行嗎?(學生:行)好的。大家一起說,今天講的課題是什么?
生:(齊)夜鶯的歌聲。
師:夜鶯,這是什么東西?
生:是一種鳥。
師:對,看我寫字。(板書“夜鶯的歌聲”)看這個題目好像是說一只夜鶯在唱歌,是嗎?(生答是)你們讀過課文沒有?啊,讀了三四遍。你們讀的時候發現沒有:這篇課文跟別的課文有點不一樣。誰發現了,什么不一樣?
生:課文中人物的名稱都是用動物來代替的。
師:誰同意他的說法?(無人舉手)他可能是說,那德國軍官問那個小孩子“這里還有人嗎?”小孩子說,有麻雀、烏鴉等等,他說了一些鳥兒,是不是這樣想的?(生答是)是可以這樣想。這是那個小孩在戲弄德國兵。誰還看出別的不一樣之處?
生:這篇課文分開了幾節?
師:分成了幾節?它有標志嗎?
生:沒有。
師:沒有標志你怎么看出它分了幾節?
生:因為它節與節之間隔開了一行。
師:你不是說沒有標志嗎?隔一行,再開始下一段。這是不是一種標志呢?(生答是)對,這叫“隔行分段”。你們打開書看一看,有幾個隔行,分了幾段?(學生看書)
生:三個隔行,分成了四段。
師:你們瀏覽一下——你們不是已經讀了三、四遍嗎?現在瀏覽一下第一段,看它寫了什么事?(學生看書)那小孩子在干什么?
生:第一段是寫一次戰斗結束后,一隊德國軍發現一個小孩子在河邊吹口哨。
師:你的意思是這一段主要寫德國兵發現了孩子?這一段的產人公應該是誰?
生:這一段主要寫德國兵發現了小孩子,并讓他帶路
師:要按你這樣的說法,主人公還是德國人。整篇課文的主人公應該是誰呢?
生:應該是那個小孩子。
師:那么你說各段的意思時,都應該站在小孩子這個角度上來說。這是一個基本原則。
生:這一段講小孩子被德國兵發現了,他們讓小孩子帶路。
師:小孩子愿意不愿意讓德國兵發現?
生:愿意。
師:那么他是被動地被發現嗎?這樣總結第一段的意思行嗎?如果說小孩子是主動地,想讓德國兵發現,那應該怎么說?
生:小孩子讓德國兵發現,并給他們帶路。
師:呀!這小孩子是“漢汗”!(笑聲)
生:小孩子故意吹口哨讓德國兵發現。
師:這是他在干什么?
生:他準備帶德國兵到游擊隊的埋伏地,讓游擊隊消滅他們。
師:意思說對了,就缺一個詞:小孩子在干什么?
生:小孩子引誘敵人讓他們被消滅。
師:要是用兩個字來說的話,這叫什么?
生:誘敵。
師:對啦,就這么一個詞。(板書“誘敵”)再翻翻第二段,這回好說了,小孩子在做什么?(學生讀文)他在前面走,敵人在后面跟著一直走進埋伏圈。這叫什么?
生:帶路。
師:對。(板書“帶路”)第三段講什么?
生:講小孩子讓游擊隊殲滅敵人。
師:如果還要用兩個字(指板書)寫上,該寫什么?
生:殲敵。
師:對不對?(生答對,教師板書“殲敵”)第四段?第二天他又跑到村口的岔路口吹起口哨了。他又去干什么?
生:又去誘敵。
師:“又去誘敵”黑板上該怎么寫?
生:又誘。
師:“又誘”?有點別扭,意思對,把“又”字再換一個字。
生:再誘。
師:對再誘。“又誘”也講得通,但把兩個同聲的字放在一起讀起來繞嘴,也不好聽。換成“再誘”。(板書“再誘”)他就這樣用他的口哨聲引來了一群又一群的敵人,帶到埋伏圈里,讓游擊隊把他們一群又一群地殲滅。小孩子能干不能干?
生:能干。
師:他憑著什么去誘敵的?看課題,就憑著他模仿夜鶯的歌聲。這孩子很了不起。我們再仔細看一下第一段,小孩子和德國軍官有幾次對話?你覺得哪一句最精彩?說了那么多話,當然都是應答如流。找一句最精彩的。
生:(讀文)小孩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剛剛一開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
師:這就精彩了?你們聽過一個故事,一個小孩到山上去放羊,他想逗人家玩,就喊“狼來了,狼來了”,結果人們上去救他,卻發現什么也沒有。第二次他又喊,人們又上去了。又什么都沒有。第三次真的狼來了,他喊“狼來了,狼來了!”“野獸來了,野獸來了!”這不都一樣嗎?你怎么認為這個就精彩了?
生:這是小孩子在罵德國兵的。
師:是罵德國兵的,而且是婉轉的,但又是面對面地罵他“你是野獸,你是野獸!”可那個德國軍官卻怎么樣!有口...
生:難言。
師:是啊,有口難言,有口難辯。所以你認為很精彩,是嗎?(生答是)罵敵人是野獸?次覍懀ò鍟俺狻保,什么叫斥?(生答斥責),什么叫斥責?生答:很狠地批評,(狠狠地罵)罵誰呢?(板書
“敵為獸”)斥敵為獸。他就說了一句話嗎?你們看他說的那些話,都怎么樣?
生:都很巧妙地躲開了敵人的盤問。
師:那你把那些對話都來讀一下。(生讀文)小孩子說的麻雀,烏鴉、貓頭鷹是真的那些鳥兒,還是說敵人是烏鴉、貓頭鷹?
生:敵人。
師:這可錯了。他是說真的鳥兒。他故意說一些真的。讓敵人看作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說小孩話,就不懷疑他了,是吧?他是在和敵人打岔、兜圈子。從小孩子整個應答的過程來看,你們能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他的表現嗎?
生:巧妙。
師:可以,還有嗎?
生:(數人答:奇妙、機智、新奇、奇特、機巧、奇異、又奇又巧等)
師:看來你們對“巧”和“奇”兩個字最感興趣。大家看黑板,我這里已經寫了“斥敵為獸”,如果用“奇”字,該怎么往下寫?
生:寫“對答奇”。
師:很好,很好。還有別的嗎?
生:寫“應對奇”。
師:“應對”不是和“對答”一樣的意思嗎?
生:寫“應對”更像寫詩。
第二部分
師:有意思,他看出來我想寫成詩,說“應對”有點文言的味道,古香古色的,有點古味兒。好,我們就按他的寫。(板書“應對奇”)再想一下,我要是想寫“巧”字,談怎么寫?
生:寫“巧安排”
師:編得挺好,但小孩子并沒有安排什么,只是在和敵人巧妙地應答,對話。
生:寫“應對巧”
師:不太好,一是和剛才“應對奇”太相似,二是念起來不順口,“應對巧”,聽,都是往下壓的語調。
生:寫“巧對答”
師:也不太好?次覍懸粋怎么樣?(另外板書一行“斥敵為獸巧周旋”)“周旋”懂嗎?就是用說話和敵人怎樣?(用手做繞圈子的動作)
生:繞圈子。
師:對了!和敵人繞圈子說話。這一下我們的任務可重了,每段都得寫兩句,最后出來兩首詩?好嗎?(生答好)好是好,可是難!希望大家努力,把這兩首詩寫出來!現在開始再看第二段“帶路”,孩子繼續和敵人周旋。這一段文字少,很短,應該好搞一些,你來讀一下吧!
。▽W生朗讀課文)
師:孩子一邊走一邊學鳥叫,還用手打樹枝,拾松果(做動作)你們覺得孩子怎么樣?
生:小孩子什么也不怕,從從容容,叫敵人不懷疑。
生:這一段小孩子又說敵人是蘑菇,洋蘑菇。
師:怎么看出來的?
生:德國軍官問小孩這里有游擊隊嗎?小孩裝傻,說(讀文):你說的是一種蘑菇嗎?沒有,我們這里沒有這種蘑菇。這里只有紅蘑菇、白蘑菇,還有洋蘑菇!斑有洋蘑菇”,孩子一邊裝傻,一邊就把敵人又罵成了蘑菇。
師:很好,這一小段你們認為最重要的內容是什么?聯系后面的課文想一想。
生:最重要的是他學夜鶯和杜鵑叫。這是他和游擊隊約定的暗號。夜鶯叫一聲就代表一個德國兵,杜鵑叫一聲代表一挺機關槍。這是小孩子在給游擊傳遞情況,敵人的情況。
師:也可以叫敵人的情報,敵情。很好,她把下一段的意思也講得差不多了。那么這里怎么寫(指黑板)?
生:寫“學了夜鶯學杜鵑”。
師:不簡單,七個字寫出兩種鳥,但沒有說明這鳥兒在叫。
生:寫“夜鶯唱完杜鵑叫”。
師:好多了,但寫詩得押韻,我給你們改兩個字。(板書“夜鶯唱罷杜鵑啼”)行嗎?(生答行)“罷”就是唱完了,也有一點古味兒,“啼”當然就是叫了,這就和上一
句的“奇”押韻。還有第二首詩呢,上一行最后的一個字是“旋”,怎么寫押韻?
生:就寫我剛才說的“學了夜鶯學杜鵑”。
師:韻是押上了,但還是沒說出鳥在叫!讓它們叫起來。
生:寫“夜鶯唱罷..唱杜鵑”。
師:很好,只是兩個“唱”有點重復。我還給改一字。(板書“夜鶯唱罷鳴杜鵑”。鳴、叫、啼意思差不多,可以吧?
生:可以。
師:剛才說小孩子給游擊隊送情報,送到沒有?
生:送到了。
師:(板書“情報送達”)這樣寫行嗎?(生答行)情報送到后,怎么樣?
生:敵人被殲滅了。
師:孩子怎樣了?
生:孩子不見了,他聽見口哨聲,也是暗號,就鉆到密林中去了。
師:我這里(指板書“情報送達”后面)寫什么?寫“敵被殲”還是寫“人不見”,孩子不見了,哪個好?
生:我覺得哪個都行。(眾笑)
師:好吧,我們兩首詩各用一個。(有學生舉手)
生:兩個都用,第一首詩就又不押韻了。
師:說得好,動了腦筋。但是我告訴你,詩的第一、二、四句要押韻,第三句可以不押。好了,我們把它寫上。(板書“情報送達人不見”,“情板送達敵被殲”——啊呀!這個“殲”字是第一聲,和上面的“旋”“鵑”都是上揚的聲調,讀起來不好聽。我們這樣寫吧,改成“殲德寇”!翱堋弊种腊,什么意思?
生:土匪、強盜。
師:“殲德寇”行嗎?(生答行,教師改寫板書)第四段比較簡單,孩子又去做什么?
生:又學夜鶯叫。
師:對。(板書“鶯聲又起”)孩子又像原來一樣去等誰?
生:等敵人再來。
師:是的。這個“等”我換一個字(板書“待”)行嗎?
生:可以。
師:等敵人再來,(板書“敵”,與“待”字中間留一空)等待什么樣的敵人?一個字。
生:強敵。
師:太夸獎他們了!
生:頑敵。
師:行!這個可以。(板書“頑”)還有第二首呢,也把這一句“鶯聲又起待頑敵”寫上行嗎?
生:不押韻了。
師:小小地變動一下就可以了。誰有這個機智?
生:把“敵”和“頑”兩個字換一下,變換一下位置,寫成“敵頑”。
師:非常好。ò鍟苞L聲又起待敵頑”)太聰明了!我們一下子寫出兩首詩來,大家一起把它讀一下,第一首。
生:(讀板書)斥敵為獸應對奇,夜鶯唱罷杜鵑啼。情報送達人不見,鶯聲又起待頑敵!
師:好,讀第二首。
生:(讀板書)斥敵為獸巧周旋,夜鶯唱罷鳴杜鵑。情報送達殲德寇,鶯聲又起待敵頑。
師:(看表)從上課到現在我們用了二十三分鐘,學習了幾段課文的主要意思,但學習得比較粗。課文語句中還有很多寫得精妙的地方,大家想不想學?(生答想)想學,但是我不管了,你們自己學。這不分了四個組嗎?以小組為單位,大家共同學習,議論。先以小組為單位,大家共同學習、議論。先小組內學,學完了向全班同學匯報學習成果,要想出一個匯報的形式,怎樣匯報,各小組自己想辦法,看哪組的辦法好。好了,現在開始自學,議論,下節課開始匯報。
(學生分組學習,共學習十五分鐘,教師組間巡視、指導)
師:好了,時間到了,先下課,下課后沒商量好的小組可以抽點時間再研究一下。下課。
《夜鶯的歌聲》教案 篇20
說教材:
《夜鶯的歌聲》是九年制義務教育人教版第十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文章講述了蘇聯衛國戰爭時期,一個被游擊隊員稱作“小夜鶯”的孩子,巧妙同敵人周旋,用口哨伴鳥鳴,為游擊隊傳遞信息,打擊敵人的故事,表現了小夜鶯的機智勇敢。
文章以夜鶯的歌聲為線索進行敘述,以空行為標志,寫了四部分內容:先寫“小鶯”以歌聲引誘敵人上鉤,再寫“小夜鶯”在為敵人帶路途中以歌聲為游擊隊員傳遞敵情,最后寫戰斗結束后“小夜鶯”在村邊小路旁繼續吹奏著婉轉的歌聲。
說教學目標:
《夜鶯的歌聲》這篇課文被安排在第七單元,本單元的課文均取材于革命戰爭年代,革命先輩的英雄業績、高貴品質,都會使人們深受教育和感染。而該單元的重點是: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體會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領悟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受到先輩革命精神的感染和熏陶。根據大綱要求,結合本課特點,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
2、讀懂課文,從“小夜鶯”的精神品質中受到熏陶感染。
技能目標:
3、初步領會首尾照應的寫法。
說重難點:
重點:
從故事內容中體會“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品質;
難點: 理解文章首尾照應的寫法。
說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說教法學法:
本堂課我采用自主開放式教學法,在課堂上由半扶到完全放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自主學習、開放討論中體會文章內涵,鼓勵學生在自主交流中說出自己不同的觀點。
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發現問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運用方法分析文章。形成寬松、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說教學流程:
以“發展與創新”教育理論為指導思想,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學習方式來進行學習。授之以漁,讓學生邊學邊用,學以致用,最終達到自己用方法去學。特制定如下教學流程:
導入:第七單元的課文,有的贊頌了紅軍隊伍中軍需處長的高貴品質,有的記敘了毛主席在花山的一段經歷,有的描寫了紅軍飛奪瀘定橋的壯舉。他們的光輝業績,崇高品格,使我們深受教育,深受啟發。通過前三篇的學習,我們要學會閱讀的方法:體會句子含著的意思及作者的寫作順序。學會自學方法. 初讀,學字詞;再讀,知結構;細讀,明中心;精讀,表情感。
。ㄈ~圣陶曾經說過:“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運用!墩Z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保
今天我們就來運用這些方法學習第四篇課文,首先我們來聽一段很好聽的聲音,大家仔細聽一聽,是誰在唱歌?(介紹夜鶯)
是的,在寂靜的田野上,在茂密的樹林里,這歌聲是那樣的清脆悅耳,是那樣的婉轉悠揚。如小溪流水,似鼓樂丁冬,給人以美的享受。但夜鶯婉轉的啼鳴,在蘇聯衛國戰爭中卻有著深刻的含義,F在我們一起去欣賞《夜鶯的歌聲》。
。▊ゴ蟮目茖W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研究表明:在課堂上過分要求學生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去聽枯燥乏味的語言材料,只能引起他們的思維疲勞和厭煩心理。因此,創設美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語文教學中尤為重要。)
通過預習,誰說說夜鶯指的是誰?故事發生在什么時候?
。宰x課文的教學要緊扣“半獨立地理解”進行教學所謂“半獨立地理解”,就是教學時既不是老師包辦代替,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師的引導、點撥下,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語文基本功,自主地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語言文字。要使學生的“半獨立地理解”能有成效,首先就要把預習引進課堂。預習這個環節很重要,沒有預習,就談不上“半獨立地理解”。)
介紹背景:這是一篇外國作品,主要講的是蘇聯衛國戰爭中的一個故事,蘇聯的衛國戰爭就是1941年6月,德國法西斯在已經占領了歐洲許多國家之后,突然進攻蘇聯。蘇聯人民在以斯大林為首的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開始了衛國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了新的階段,后來蘇聯軍隊經過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大會戰,殲滅了德軍主力,根本扭轉了戰局,轉入反攻。1944年,蘇聯發起總反攻,全部收復淪陷的土地,1945年5月,蘇軍攻克柏林,迫使德國無條件投降。在奮起保衛祖國的戰爭中,蘇聯的敵后游擊隊非;钴S,積極配合紅軍奮勇作戰,涌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本文記敘的就是這無數事例中的生動一例。
一.初讀,學字詞
接下來就請同學們運用自學方法來學習課文,首先請自由讀課文,解決字詞問題。
(略讀課文的教學目標要求:用多種閱讀方法獲取重要信息,尤其要進行略讀能力的訓練,讀懂文章的大意。略讀課上,要更注重在精讀課文中學習到的讀書方法在略讀課文中的運用。)
二.再讀,知結構;
跳讀課文,思考:
1、 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順序記敘的?
2、 課文的開頭和結尾是什么關系?這樣的開頭和結尾,你讀懂了什么?
(略讀課上,要更注重略讀方法的運用,如掃讀、跳讀、快速瀏覽等。用這兩個問題突破了難點。)
三.細讀,明中心;
小組讀,思考:
小夜鶯是個怎樣的孩子?你是從哪看出來的?
提示:1、小孩回答法國兵的話是什么意思?說明什么?
2帶路時小孩有哪些言行?體會到什么?
3、游擊隊員怎么知道敵人情況的?說明什么?
(請抓住語句體會)
。ú捎糜懻摲椒ǎ情喿x課文教學讓學生“半獨立地理解”課文的一個有效方法。現代教學論認為:集體自學優于個人自學,集體討論優于個人獨立思考。強調學生“半獨立地”理解課文,必須輔之以討論式的教學方法。)
四.精讀,表情感。
1、大家想一想,面對兇惡的敵人,孩子為什么能夠應變自如,毫無懼色?
2、同桌互相讀,思考:為什么題目要叫《夜鶯的歌聲》?
3、此時,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略讀課是學生獨立閱讀的實踐機會,個體自讀和合作交流是讀課文學習的重要方式,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應該用于自讀與交流。)
五、拓展,運用方法。
其實,在蘇聯的衛國戰爭中,像小夜鶯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老師今天就給大家帶來一篇同樣名為《夜鶯的歌聲》的文章。大家仔細讀一讀,運用我們剛剛學到的方法,想想文中的小男孩是個怎樣的孩子?讀完后你想說些什么?
。宰x課文的教學要求: 加強課內外聯系,溝通課內外閱讀,適度拓展和延伸。略讀課文的教學應該成為聯系課內外閱讀的橋梁,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嘗試運用精讀課習得的方法獨立閱讀,實現向課外完全獨立閱讀的過渡。同時,要根據單元主題及課文的特點,適當向課外拓展、延伸。)
六、總結,布置作業。
是!每個人都熱愛自己的祖國,不光在蘇聯,在世界每個地方,都有愛國的小英雄的存在,大家請看:文中的小童同樣是一個機智勇敢,熱愛祖國的人,那么同學們,大家還知道哪些小英雄的故事呢?
作業:請大家下課后搜集更多的這樣的故事。積累下來。
聯系自己,寫一篇讀后感。
(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讓學生搜集故事可以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寫讀后感可以聯系生活實際,實現課堂與生活的完美結合。)
板書設計:
1、抓住文章要表達的情感,一目了然。
2、更容易理解課文重點。
《夜鶯的歌聲》教案 篇21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生字;曠、蠢、灶、蘑菇、岔。
2.新詞:空曠、蠢東西、蘑菇、分岔、垂頭喪氣、輕蔑。
3.理解重點句:
。1)剛剛一開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
。2)如果我們出了什么事,你們可不要忘了小夜鶯……
。ǘ┠芰τ柧汓c
1.訓練按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
2.理解課文內容,歸納中心思想
3.指導朗讀,培養朗讀能力
。ㄈ┑掠凉B透點
通過了解這個小故事,教育學生從小熱愛自己的祖國,當祖國需要時,隨時都可以為祖國獻出一切。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ㄒ唬┲攸c
1.了解被稱為“夜鶯”的孩子是怎樣幫助游擊隊殲滅一伙德國法西斯強盜的。
2.了解開頭三個自然段和最后兩個自然段之間的相互照應。
。ǘ╇y點
“小夜鶯”的機智來自思維敏捷,敏捷的思維來自熱愛祖國的感情,這一點難于理解。
。ㄈ┙鉀Q辦法
采用教學時先以理清故事的內容入手,再了解時代背景,深化的讀加以理解。
三、課時安排 兩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ㄒ唬┗卮鹫n文中設計的問題,勾畫重點詞句。
。ǘ┞犱浺簦首x訓練。
。ㄈ┣昂笪、同位討論。
。ㄋ模⿴酌瑢W上前表演。
。ㄎ澹┵|疑問難。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ㄒ唬┟鞔_目標
1.初讀課文,掌握生字、新詞。
2.劃分段落,概括段意。
3.加強朗讀。
(二)整體感知
《夜鶯的歌聲》是一篇外國作品,反映前蘇聯在衛國戰爭中,各族人民奮起保衛祖國的戰斗,著重對小游擊隊員“夜鶯”進行了詳細描寫。教師要引導出這種精神源于對祖國的熱愛。
(三)目標完成過程
1.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正音:削xiāo 空kòng 塞sāi
解詞:輕蔑:輕視,看不起人。
沉寂:靜得連一點聲音也沒有。
宛轉:形容聲音優美、動聽。
搭拉:向下垂。
2.揭題引讀,學生自悟。
(1)板書課題,學生自悟。
。2)簡介時代背景。
蘇聯衛國戰爭:1941年6月,德國法西斯在已經戰領了歐洲許多國家之后,突然進攻蘇聯。蘇聯人民在以斯大林為首的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開始了衛國戰爭,在奮起保衛祖國的戰斗中,蘇聯的敵后游擊隊非常活躍,積極配合紅軍奮勇作戰,涌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本文記敘的就是這無數事例中的生動一例。
3.理清脈絡,討論分段。
課文是按什么順序記敘的?(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的。)
按照“誘敵——入林——傳信——擺脫”的順序分段或以歌聲為線索也可。
第一段(從開頭到“聽懂了嗎?”)小孩學夜鶯叫,用歌聲引誘德國兵。
第二段(從“隊伍出發了”到“就不再問了”)寫小孩給敵人帶路。
第三段(從“樹林深處”到“新鮮的意思了”)寫小孩發出情報做好消滅敵人的準備。
第四段(從“德國兵”——全文結束)寫小孩把敵人帶進埋伏圈,機智擺脫了敵人。
4.教師總結,學生質疑。
文章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分段,以歌聲為線索,掌握這種分段方法并理解所學字詞。
5.布置作業。
。1)朗讀課文。
。2)抄寫課后生詞。
第二課時
(一)閱讀第一段,討論問題
1.文首為什么要寫“黑色的碎瓦”、“空曠的花園”、“燒焦的樹木”?
。ㄕf明戰爭破壞嚴重,昔日美麗的村莊,如今已破爛不堪,作者利用這一段環境描寫來揭露德國法西斯的侵略行為。)
2.德國軍官和士兵是怎樣發現小孩的?
。o聲——夜鶯叫——小孩叫——注意聽——發現)
3.相互討論,體會句子含義,幻燈出示。
。1)“怎么會就剩下我一個?這里有麻雀、烏鴉、貓頭鷹,多著呢。夜鶯倒只有我一個!”(孩子故意打岔,避免正面回答,反映了孩子的冷靜、沉著、機智。)
。2)“人哪?戰爭一開始這里就沒有人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
。ㄟ@句話說明孩子愛憎分明。前一句保護了群眾,后一句痛罵了敵人。)
4.小結本段內容,指導朗讀。
。ǘ╅喿x第二段
1.路上小孩為什么有時學夜鶯叫,有時學杜鵑叫?為何要做出天真貪玩的樣子?
。ê⒆訖C智靈活,既向游擊隊傳遞了情報,又進一步取得了敵人的信任。)
2.當問孩子有無游擊隊時,孩子怎樣回答的?畫在書上。
3.討論:孩子面對兇惡的敵人,難道他不怕嗎?為什么還能應變自如,毫無懼色呢?
(衛國戰爭中,全國人民都投入到保衛家園的斗爭中,全國人民懷著對祖國的愛,對敵人的恨進行不屈的斗爭,小孩就是由于對祖國的熱愛,對敵人的憎恨,才能臨危不懼,坦然自若。)
。ㄈ┲缸x第三段,討論
1.游擊隊潛伏在哪里?他們怎么知道德國兵來了?
。ㄍㄟ^小夜鶯的歌聲傳送的情報得知德國兵來了。)
2.由此可見,小夜鶯是第一次傳遞情報嗎?
。ú皇,小夜鶯顯得老練,看來在戰爭期間,他已是一位出色的游擊隊員了。)
。ㄋ模┠x第四段,思考
1.游擊隊是怎樣把敵人消滅的?
2.德國兵被消滅后,小孩為什么又坐在原來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ㄐ『⒆油瓿蛇@次任務后,又坐在原來的地方,執行新的任務,小孩有高度的負責精神和警惕性。)
3.最后一節起什么作用?(照應了開頭并點了題,這歌聲……有什么區別,這句贊揚了小夜鶯是一個非常出色的小情報員。)
(五)圍繞中心,學習表達
1.瀏覽課文,找一找有幾處環境描寫?
2.以歌聲的地方有幾處?(可見這篇文章思路清楚,以歌聲為線索,另外準確的環境描寫也起到了烘托中心的作用。)
。┛偨Y擴展
1.這篇文章讀后你受到怎樣的啟發?
2.你覺得小夜鶯是個怎樣的孩子?(熱愛自己的祖國。)
六、布置作業
1.造句即便……也……
2.學習寫人物動態的句子,畫在書上。
《夜鶯的歌聲》教案 篇22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
2.理解重點句。
3.通過了解這個小故事,教育學生從小熱愛自己的祖國,當祖國需要時,隨時都可以為祖國獻出一切。
教學重點:
1.了解被稱為“夜鶯”的孩子是怎樣幫助游擊隊殲滅一伙德國法西斯強盜的。
2.了解開頭三個自然段和最后兩個自然段之間的相互照應。
課時安排:
兩課時
基礎知識:
1.正音字
dī qū yín
堤岸 曲折 呻吟
2.多音字
削 xiāo (削蘋果) xuē(剝削)
擰 nìng (擰脾氣)
nínɡ(擰毛巾)
nǐng (擰螺絲)
鉆 zuān (鉆 研) zuàn(鉆頭)
3.區別字
屑(不屑) 埃(埃及) 宛(宛轉)鶯(夜鶯)
霄(九霄) 挨(挨打) 碗(飯碗)鷹(老鷹)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初讀課文,掌握生字、新詞。
2.劃分段落,概括段意。
3.朗讀訓練。
二、整體感知
1.揭題引讀,學生自悟。
2.快速讀文,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三、目標完成過程
1.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蘇聯衛國戰爭:1941年6月,德國法西斯在已經戰領了歐洲許多國家之后,突然進攻蘇聯。蘇聯人民在以斯大林為首的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開始了衛國戰爭,在奮起保衛祖國的戰斗中,蘇聯的敵后游擊隊非常活躍,積極配合紅軍奮勇作戰,涌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本文記敘的就是這無數事例中的生動一例。
2.理清脈絡,討論分段。
課文是按什么順序記敘的?(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的。)
按照“誘敵——入林——傳信——擺脫”的順序分段或以歌聲為線索也可。
第一段(從開頭到“聽懂了嗎?”)小孩學夜鶯叫,用歌聲引誘德國兵。
第二段(從“隊伍出發了”到“就不再問了”)寫小孩給敵人帶路。
第三段(從“樹林深處”到“新鮮的意思了”)寫小孩發出情報做好消滅敵人的準備。
第四段(從“德國兵”——全文結束)寫小孩把敵人帶進埋伏圈,機智擺脫了敵人。
3.教師總結,學生質疑,解答問題。
文章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分段,以歌聲為線索,掌握這種分段方法并理解所學字詞。
第二課時
一、閱讀第一段,討論問題
1.文首為什么要寫“黑色的碎瓦”、“空曠的花園”、“燒焦的樹木”?
(說明戰爭破壞嚴重,昔日美麗的村莊,如今已破爛不堪,作者利用這一段環境描寫來揭露德國法西斯的侵略行為。)
2.德國軍官和士兵是怎樣發現小孩的?
(無聲—如今已破爛不堪,作者利用這一段環境描寫來
露德國法西斯的侵略行為。)
3.德國軍
和士兵是怎樣發現小孩的? (無聲——夜鶯叫——小孩叫——注意聽——發現)
4.相互討論,體會句子含義,幻燈出示。
(1)“怎么會就剩
我一個?這里有麻雀、烏鴉、貓頭鷹,多著呢。夜鶯倒只有我一個!”
(孩子故意打岔,避
正面回答,反映了孩子的冷靜、沉著、機智。)
(2)“人哪?戰爭。)
5.小結本段內容,指導朗讀。
二、學習課文第二段
1.路上小孩為什么有時學夜鶯叫,有時學杜鵑叫?為何要做出天真貪玩的樣子?
(孩子機智靈活,既向游擊隊傳遞了情報,又進一步取得了敵人的信任。)
2.當問孩子有無游擊隊時,孩子怎樣回答的?畫在書上。
3.討論:孩子面對兇惡的敵人,難道他不怕嗎?為什么還能應變自如,毫無懼色呢?
(衛國戰爭中,全國人民都投入到保衛家園的斗爭中,全國人民懷著對祖國的愛,對敵人的恨進行不屈的斗爭,小孩就是由于對祖國的熱愛,對敵人的憎恨,才能臨危不懼,坦然自若。)
三、學習課文第三段
1.游擊隊潛伏在哪里?他們怎么知道德國兵來了?
(通過小夜鶯的歌聲傳送的情報得知德國兵 來了。)
2.由此可見,小夜鶯是第一次傳遞情報嗎?
(不是,小夜鶯顯得老練,看來在戰爭期間,他已是一位出色的游擊隊員了。)
四、學習課文第四段
默讀第四段,思考
1.游擊隊是怎樣把敵人消滅的?
2.德國兵被消滅后,小孩為什么又坐在原來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小孩子完成這次任務后,又坐在原來的地方,執行新的任務,小孩有高度的負責精神和警惕性。)
3.最后一節起什么作用?(照應了開頭并點了題,這歌聲……有什么區別,這句贊揚了小夜鶯是一個非常出色的小情報員
五、學習表達
圍繞中心,學習表達
1.瀏覽課文,找一找有幾處環境描寫?
2.以歌聲的地方有幾處?(可見這篇文章思路清楚,以歌聲為線索,另外準確的環境描寫也起到了烘托中心的作用。)
六、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這篇文章讀后你受到怎樣的啟發?
2.你覺得小夜鶯是個怎樣的孩子?(熱愛自己的祖國。)
七、作業
1.造句 即便……也……
2.學習寫人物動態的句子,畫在書上。
《夜鶯的歌聲》教案 篇23
《夜鶯的歌聲》教學反思
《夜鶯的歌聲》是人教版第八冊的一篇文章,講述了蘇聯衛國戰爭時期,一個被稱為“夜鶯”的小男孩把德國官兵引入游擊隊的伏擊圈,使德國法西斯強盜被殲滅的故事。一個機智、活潑、乖巧的小男孩形象躍然紙上。文章以夜鶯的歌聲為主線,構思巧妙,段落分明,語言含蓄、幽默,掩卷沉思,那悅耳的歌聲仍不絕于耳。課文的重點一是要體會“小夜鶯的機智勇敢的品質,受到熱愛祖國,仇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學習聯系上下文等方法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抓住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小夜鶯的機智很勇敢,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針對課文特點,我設計了以下四個重點展開教學。
一、抓住主線,理清脈絡
我首先讓引導學生回顧全文,說說你你對小夜鶯有哪些了解,回顧課文內容,學生也能暢所欲言,達到了解課文內容的目的。在教學中,學生對小夜鶯這個人物形象已經深深地印入了腦海,因此在談了解的時候,都能抓住小夜鶯繁榮精神品質進行闡述,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在此基礎上再默讀全文,抓住主線要求學生劃出課文中描寫體現下夜鶯勇敢機智的句子,讀一讀,和同桌討論討論。最后抓住夜鶯的歌聲這條主線,統領全文,點明主題,深化感情。這里由于我沒有交代清楚要求,因此學生畫句子的時候有點猶豫不決,不夠堅定。因此花了很多時間,影響了課堂的其他環節。
二、以讀促悟,深究感悟
課一開始,我就直奔本課的教學重點,抓住課文中描寫體現下夜鶯勇敢機智的句子一條主線,抓住這些句子展開教學,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引導學生以讀為主,以讀促悟,重點深究你是從哪里體會到小夜鶯的機智勇敢成為本課教學的重中之重。我從以下三個環節引導學生深究。
1、找句子,先讓學生找體現小夜鶯勇敢機智的句子,自己讀一讀,體會體會。特別是是關于小夜鶯一些言行的句子,印象深刻,學生應該能夠把他找出來。教學下來,大部分同學能夠找出小夜鶯語言的句子,但是對于他的行動的句子相對來說要困難一點。特別是關于夜鶯的歌聲的句子,學生沒能把它聯想到是小夜鶯機智勇敢的表現。
2、說句子,讓學生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說一說,說說你從是怎樣感受到他的勇敢機智的,學生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都表達出來了,我再根據一定的情況進行補充和引導。這里,我要達到的目標是學生能說到哪一個程度就到哪個程度,不要求學生更深的去理解,因為這些句子的理解對他們來說本身就有一定的難度。但是每一句的教學都會有一個重點,比如教學剛剛一開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 這句話,我要讓學生感悟的重點是小夜鶯借野獸來罵敵人,體會他的機智,理解不慌不忙體會小夜鶯的勇敢。教學下來,學生基本上都能順利的闡述到這些點上,因此這一句教學比較順利。而教學小孩有時候學夜鶯唱,有時候學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著路旁的樹枝,有時候彎下腰去拾球果,還用腳把球果踢起來。他好象把身邊的軍官完全忘了。這句話的時候,主要是讓學生體會小夜鶯是以自己的天真爛漫來迷惑敵人,表現他的機智和勇敢。但是學生的體會都不夠深或者說不夠全面。只言片面,或者理解出現偏差,說是小夜鶯已經在向游擊隊傳遞情報了。其實這里他并還沒有傳送情報,只是為了故意迷惑敵人,為他以后順利學夜鶯叫杜鵑叫傳送情報不被敵人懷疑做好準備。這里我覺得面對學生的回答后我沒有好好的去引導,而是生硬的拉到我的教學設計思路上,因此,在教學這一句時出現了理解感受不夠深刻的情況。
3、讀句子,在充分感悟的基礎上,朗讀是必不可少的。他可以表達學生對這些語句的感悟能力,也能促進對這些句子的理解。特別是各種形式的讀,比如個別讀,集體讀,男女生比賽讀,更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每一次朗讀的進度,都表示他們對小夜鶯的勇敢和機智體會得更加深刻了。但是由于課文設計的內容太多,太松散,因此給朗讀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尤其是后面部分,讀得遠遠不夠,不透。
找句子,說句子,讀句子三者相輔相成,讓學生進入豐富的語言世界,感受豐富的語言文字的魅力,讓學生從對話中去體會、去品味。學生進入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景中,做到了“口而誦,心而維”,邊朗讀邊揣摩,從中體會到他的機智和勇敢
夜鶯的歌聲教學反思
課一開始,我就直奔本課的教學重點,抓住課文中描寫體現下夜鶯勇敢機智的句子一條主線,抓住這些句子展開教學,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引導學生以讀為主,以讀促悟,重點深究你是從哪里體會到小夜鶯的機智勇敢成為本課教學的重中之重。我從以下三個環節引導學生深究。
1、找句子,先讓學生找體現小夜鶯勇敢機智的句子,自己讀一讀,體會體會。特別是是關于小夜鶯一些言行的句子,印象深刻,學生應該能夠把他找出來。教學下來,大部分同學能夠找出小夜鶯語言的句子,但是對于他的行動的句子相對來說要困難一點。特別是關于夜鶯的歌聲的句子,學生沒能把它聯想到是小夜鶯機智勇敢的表現。2、說句子,讓學生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說一說,說說你從是怎樣感受到他的勇敢機智的,學生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都表達出來了,我再根據一定的情況進行補充和引導。這里,我要達到的目標是學生能說到哪一個程度就到哪個程度,不要求學生更深的去理解,因為這些句子的理解對他們來說本身就有一定的難度。但是每一句的教學都會有一個重點,比如教學剛剛一開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 這句話,我要讓學生感悟的重點是小夜鶯借野獸來罵敵人,體會他的機智,理解不慌不忙體會小夜鶯的勇敢。教學下來,學生基本上都能順利的闡述到這些點上,因此這一句教學比較順利。而教學小孩有時候學夜鶯唱,有時候學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著路旁的樹枝,有時候彎下腰去拾球果,還用腳把球果踢起來。他好象把身邊的軍官完全忘了。這句話的時候,主要是讓學生體會小夜鶯是以自己的天真爛漫來迷惑敵人,表現他的機智和勇敢。但是學生的體會都不夠深或者說不夠全面。只言片面,或者理解出現偏差,說是小夜鶯已經在向游擊隊傳遞情報了。其實這里他并還沒有傳送情報,只是為了故意迷惑敵人,為他以后順利學夜鶯叫杜鵑叫傳送情報不被敵人懷疑做好準備。這里我覺得面對學生的回答后我沒有好好的去引導,而是生硬的拉到我的教學設計思路上,因此,在教學這一句時出現了理解感受不夠深刻的情況。
夜鶯的歌聲》教學反思
《夜鶯的歌聲》講敘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兒童用他們的智慧和勇敢同入侵者作斗爭,保衛自己的家園的故事。
根據這篇文章的結構特點,我在設計教學時把教學重點引向品讀、研讀和美讀上,讓學生透過人物言行,在朗讀感悟中凸顯和活化人物形象。但是不是所有的地方學生都能“讀”出“感悟”來,這就需要教師的點撥。
教學第二部分:“給德國鬼子帶路”我就設計引導學生抓兩個易忽略的詞: 首先是“他好像把身邊的軍官全忘了”中的“好像”一詞。當我投影打出此句,請學生注意“好像”這詞,學生恍然明白:小夜鶯不是把德國鬼子忘了,他裝著把德國鬼子忘了,實際上是在麻痹敵人,暗地里卻在數敵人的人數和武器。 其次是“軍官突然問答”中的“突然”一詞。當我請學生注意“突然“一詞,學生由衷感嘆:德國鬼子也不是好對付的,他們不是弱智,很狡猾,小夜鶯時刻有著生命危險。而小夜鶯面對敵人的突然發問回答得又是多么巧妙和機智!
《夜鶯的歌聲》主角是小夜鶯。以上兩個部分最能體現夜鶯人物品質及其形象,于是在教學設計上我削枝強干,通過扎實有效的朗讀、品味精讀這兩部分,使語言訓練落到了實處。
《夜鶯的歌聲》教學反思
《夜鶯的歌聲》講述了蘇聯衛國戰爭時期,一個被稱為“夜鶯”的小男孩把德國官兵引入游擊隊的伏擊圈,使德國法西斯強盜被殲滅的故事。一個機智、活潑、乖巧的小男孩形象躍然紙上。文章以夜鶯的歌聲為主線,構思巧妙,段落分明,語言含蓄、幽默。一課中,作者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除了常見的“擬人”、“比喻”、“排比”外,還用了“雙關”。
當敵人問小孩子“你們這里有沒有人”時,小孩在回答中有一句,“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边@里的“野獸”明里講,是真的野獸,戰爭一開始,槍炮轟鳴,野獸都跑出了樹林,跑進了村子,而實際上,是把敵人比作“野獸”,人們見他們來了,“就都跑了”。作者在這里運用“雙關”,一方面表現了小孩子的機智聰慧,一方面突出了小孩子對敵人的強烈憎恨之情。學生進入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景中,做到了“口而誦,心而維”,邊朗讀邊揣摩,從中體會到這是有意吸引敵人的歌聲。
課文中還用了“反復”。 課文的題目是《夜鶯的歌聲》,課文中多次反復出現“夜鶯的歌聲”,開始是“打破了夏日的沉寂”,中間是“越來越響了”,最后是“從孩子的嘴里飛出宛轉的夜鶯的歌聲”,不僅題目是很好的“照應”,而且像一根紅線貫穿全篇,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小“夜鶯”用“夜鶯的歌聲”給親人報信,消滅了敵人,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教學本課時,我就是以“夜鶯的歌聲”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以讀、議、悟為主要手段,并穿插說、寫的練習,對學生進行了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夜鶯的歌聲》教學反思
今天,我和學生一齊學習了《夜鶯的歌聲》一課,由于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和同學們年齡相仿的孩子,所以,同學們學這一課時興趣較濃。
教學時我讓學生充分地讀,在他們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學生讀懂了小男孩的機智、勇敢。聰明。比如:在體會小男孩的勇敢時,劉卓濤是這樣說的:“鬼子說要是你把我們帶到別處去,我就把你的腦袋擰下來。可夜鶯面對敵人并沒有害怕,如果是我,我會害怕的!蔽译S即表揚他能聯系自己變換角色來思考,這很好。
這一課用了大量的篇幅寫小男孩兒和德國軍官的對話,從對話中,字里行間體現了小男孩的機智、勇敢,學生讀時讀得很有勁兒,特別是讓學生們分角色讀的時候,他們讀出了德國軍官的陰險,小夜鶯的天真可愛。當我提出:“你覺得這時小夜鶯在德國兵眼里是什么樣的?”學生們紛紛回答:“不懂事、傻里傻氣的、憨憨的! 我接著問:“德國兵對這樣的一個孩子信任嗎?”學生們不約而同:“信任!比缓笪矣謫枺骸澳阌X得小男孩是個怎樣的孩子?”學生自然而然地說:“聰明、勇敢!
由此可見,課文是讀懂的,不是老師講懂的,講只能讓人明白,讀才能使人深切地感悟。
《夜鶯的歌聲》教學反思
閱讀教學最大的尷尬是:情節生動引人入勝的文章由于教學的介入,便不再引人入勝,不再生動感人了!兑国L的歌聲》正是一個適合少年兒童閱讀的跌蕩起伏的戰爭故事,來自教材本身的刺激已足夠調起學生的閱讀欲望。作為語文教師,我必須找到切入口和訓練點,使其渾然天成般地不破壞教材原有的滋味,且在教師組織、引導和調控下感受成功,迸發智慧。
不是所有的地方學生都能“讀”出“感悟”來,這就需要教師的點撥。教學第二部分——“給德國鬼子帶路”我就引導學生抓兩個易忽略的詞:1、“他好像把身邊的軍官全忘了”中的“好像”一詞。當我幻燈打出此句,請學生注意“好像”這詞,學生恍然明白:小夜鶯不是把德國鬼子忘了,他裝著把德國鬼子忘了,實際上是在麻痹敵人,暗地里卻在數敵人的人數和武器。2、“軍官突然問答”中的“突然”一詞。當我請學生注意“突然”一詞,學生由衷感嘆:德國鬼子也不是好對付的,他們不是弱智,很狡猾,小夜鶯時刻有著生命危險。而小夜鶯面對敵人的突然發問回答得又是多么巧妙和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