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一天教學設計(精選2篇)
失去的一天教學設計 篇1
及設計意圖
一、教學內容: 97頁
二、教材和學情分析
“珍惜時間,不要虛度光陰”是學生并不陌生的主題。《失去的一天》正是前蘇聯著名作家蘇霍姆林斯基圍繞這一主題寫的。課文寫了媽媽在下班后發現佩佳在一天的時間里沒有按要求完成栽樹、讀書的任務,而只是睡覺、吃鮮果、跟蝴蝶嬉戲、在桑樹下休息,就帶他去看拖拉機手、砌工、面包師、讀者在一天里的工作和收獲,使佩佳為自己一天的游手好閑而羞愧。全文采用兒童化的語言,淺顯而不失生動,讓讀者明白時間一去不復返,要珍惜時間,不要虛度光陰。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在字詞的學習方面,五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較強的自學能力,教師只需對極少數易錯字稍作強調即可,當然一些重點詞語還需結合課文加以理解。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概括、表達、理解、感悟的能力,相對能力強一些的學生已能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清晰、明確、完整地表達自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體會人物精神等。而語文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在概括能力上還存在一點問題,需要教師在訓練過程中加以指導。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自主學習生字新詞,在課文的語言環境中理解“游手好閑”等詞義。
2、過程與方法:鞏固邊讀邊思的習慣,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內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比較“佩佳的一天”與“人們的一天”,感受把握今天、珍惜時間的重要性,樹立珍惜時間為榮,虛度光陰可恥的觀念。
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鞏固邊讀邊思的習慣,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內涵。體會作者是怎樣把這樣的道理告訴讀者的
五、教學準備
老師:相應的課件。
學生:1、預習課文并理解下列詞語:游手好閑、羞愧、饞涎欲滴等。
2、查找資料,了解作者蘇霍姆林斯基。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你們喜歡假期嗎?那么假期時你們都做些什么呢?在娛樂休息的同時,你們是否抓緊時間去學習呢?
(生自由回答)
師:你們真是懂得合理安排時間的好孩子。今天,我們就去認識一位小朋友,(課件出示圖片)他的名字叫佩佳,你們看,他的表情怎么樣呀?
生1:很不高興,
生2:垂頭喪氣
師:那你們知道是為什么嗎?
生:因為他失去了一天。
師:那好,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第20課《失去的一天》,看看他在假期里的一天究竟是怎么過的?他是怎么失去了一天的?(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興趣是學習的內驅力,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懸念,在揭示課題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質疑感知
1自由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生字,不認識的字,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然后和小組同學交流一下。
2 邊讀邊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是分成幾部分來寫的?
3、小組交流,集體匯報。
(本文內容淺顯,學生易于理解。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運用已掌握的知識與基本的讀書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提高閱讀能力。)
三、細讀感悟 ,突破難點
師:最后佩佳有了怎樣的醒悟?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誰來用書上的語句來回答。
課件出示語段:“可是我今天卻游手好閑,”佩佳想了想低下了頭。現在他明白了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質疑可以使教師更有的放矢,可以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可以促進學生主動探究,敏于發現,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
(一)預設1
師:佩佳這一天過的怎么樣?你們認為哪個詞語最能概括佩佳這一天的表現?
生:游手好閑:(板書:游手好閑)
生理解游手好閑:游蕩成性,不愛勞動。
師:為什么說佩佳游手好閑地度過了這一天,為什么會這么做?他是怎么想的?具體都做了些什么?快速瀏覽文章的第一部分,拿出筆來畫一畫。用“——”畫出他的想法,用“~~~~~”畫出他的表現。
1、生自學。
2、學生匯報。
(1)想法:想再睡一會兒,還來得及呢,我先在這里坐一會兒再開始干活兒吧。
(2)做法:睡覺、閑坐、吃鮮果、嬉戲
教師板書:睡覺、閑坐、吃鮮果、嬉戲
3、讀中感悟
1)師生配合讀1——5小節。老師讀佩佳怎么做的,同學們讀佩佳是怎么想的。
2)重點指導: “再睡一會”、“還來得及呢!”、“在這里坐一會再開始干活吧。”等。
(以讀代講,學生在讀中自然領悟了課始提出的有關問題。)
4、小結:
師:是啊!佩佳就是這么游手好閑地度過了寶貴的一天,他做事一拖再拖,睡覺、閑坐、吃鮮果、嬉戲最后一事無成,沒有完成媽媽交給他的任務。他始終認為待會再做沒有關系。因此,當晚上媽媽回來問起他都干了什么,他——(引讀)
生:(讀:羞愧得不敢望著母親的眼睛。)
佩佳就是這樣游手好閑,難怪當媽媽問起時,他羞愧地不敢望著母親的眼睛。
(教師大膽放手,讓學生通過自主朗讀、自主交流、自主感悟,從而獲得自我發展,獲得獨特體驗。明白佩佳的一推再推,才會做事拖拉。)
(二)預設2:
師:不過,現在他終于醒悟了,(再次出示課件語段:“可是我今天卻游手好閑,”佩佳想了想低下了頭。現在他明白了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
生讀出
師:那么,是誰?用什么樣的方法?讓他明白的呢?
生:是媽媽。
師:媽媽語重心長地對他說——(課件出示媽媽的話)
“孩子,雖然你覺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天去完成,可你要知道,現在地球上少栽了一棵樹,人們中間少了一個知道什么叫《遠處的青山》的人。現在無論你多么努力,也無法了解你失去的這一天所應了解的一切。走吧,我會告訴你,人們在你失去的這一天中都做了些什么事。”
1、指名讀
2、師:你是怎么理解媽媽的話的?你讀懂了什么?
3、生暢所欲言:
生1:我知道了佩佳錯在哪:“你覺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天去完成”。
生2:我知道了他無論多么努力也無法彌補這一損失:“可你要知道,現在地球上少栽了一棵樹,人們中間少了一個知道什么叫《遠處的青山》的人。”
生3:我知道了這個損失是無法挽回的, “現在,無論你多么努力,也無法了解你失去的這一天所應了解的一切。”
師:媽媽說的對嗎?難道真的沒有辦法挽回這個損失嗎?你怎么想的?
(學生自由回答)
生1:因為時間一去不復返,光陰是無法挽留的,浪費了時間就等于浪費了生命
生2:今天過去了就不會再有了,哪怕你再去做今天應該要去做的事情,也已經來不及了。
生3:我們不能浪費時間,要珍惜時間。
師小結:媽媽的話,告訴佩佳這一天中失去的東西,無法再用這一天彌補回來了,因為這一天已不再回來了。這多么令人心痛呀,你怎么能讀出媽媽的語氣。
4、讀好媽媽的話。指名讀,評議,齊讀。
師過渡:媽媽不僅用語言,還用行動使佩佳明白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
(三)比較“佩佳的一天”與“人們的一天”,感受把握今天、珍惜時間的重要性。
1、師:媽媽是怎么做的?
生:媽媽帶佩佳去看了人們在這一天都干了什么?
師:快速瀏覽,找到,這一天里人們都做了什么?
生答。
師板書:人們 耕地 砌墻 做面包 看書
2、想象說話:
師:在人們耕地 砌墻 做面包 看書的時候,同樣是一天,而佩佳卻在做什么呢?
生:睡覺、閑坐、吃鮮果、嬉戲
師:常言道一日之計在于晨,清晨是多么美好的時間啊!當佩佳認為媽媽上班睡覺才香,賴在床上不肯起床時,拖拉機手已經翻耕了麥茬地,為播撒種子而辛勤工作。佩佳因為睡賴覺而失去了一個美好的早晨。想象一下,這一天中,當佩佳在干什么的時候,人們還在干什么?
生暢所欲言
師:同樣的一天對于佩佳來說是—
生1、毫無意義
生2:游手好閑
生3:白白浪費
而人們的一天是——
生1:忙碌的、
生2:充實的、
生3:收獲的、
生4:充實的
生5:精彩的
……
師小結:是啊,人們在這一天中珍惜了時間,兢兢業業地工作著,給人們帶來了方便和幸福,給社會創造了價值。如果說佩佳的一天是“失去的一天”,那么人們的一天是——
生:收獲的一天 (板書:收獲的一天)
師:所以,最后,佩佳才有了醒悟。(課件出示課文最后一個小節)。生齊讀:
“可是我今天卻游手好閑,”佩佳想了想低下了頭。現在他明白了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
3、理解佩佳“失去的一天”
師:同學們,此時此刻,你明白了為什么佩佳會這么不高興了嗎?他失去了一天,失去的是什么?
生1:失去的是學習的快樂;
生2:失去的是勞動的收獲;
生3:失去的是成功的喜悅;
生4:失去的是知識的獲取。
師:佩佳終于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
生1:明白了無論怎樣努力都不能補救今天失去的一切。
(語文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教學環節力求在學生充分研讀的基礎上,自主感悟,自覺內化,理解和感受文本所承載的價值內涵,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人格熏陶。)
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1、開拓視野,了解作者。
今天的課文,看似短小、普通,但是它給予了我們的啟示是深遠的、是發人深省的,知道這個故事的作者嗎?
出示課文的作者——蘇霍姆林斯基的有關資料。
2、同學們,今天學習了《失去的一天》這篇文章后,你有怎樣的啟示呢?時間如流水,稍縱即逝。能不能恰當的用上一、二句“勸人惜時”詩句、名言,說一說讀了這篇文章的感受。
五 布置作業
同學們,一天在歷史的長河中只不過是一瞬間,而歷史就在這么多的一天一天中積淀的,所以我們要過好今天,就必須把握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個瞬間。我們要從小珍惜時間,利用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板書:珍惜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
今天的作業就是:以你失去的一天(一節課、一小時、一分鐘……)為題,寫一篇隨筆,寫出從中明白了什么。
(感悟、體驗誠可貴,遷移,實用價更高。本環節中的說一說感受,寫一寫自己的故事的安排,讓學生自主進行語文實踐活動,有利于開展學生的創新潛能,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六、拓展積累
師:最后,讓我們在誦讀珍惜時間的名言中結束課吧!
1.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唐•劉秋娘
2.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宋•朱熹
3.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宋•岳飛
4.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元•關漢卿
5.合理安排時間,就等于節約時間。——英國•培根
6.失去眼前的時間,就等于失去所有的時間。——德國•貝納姆
7.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萬事皆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無窮老將至。——文嘉•《明日歌》
(在擴散性閱讀中,精神探索能力不斷增強,與此相伴隨的語言的感知量、積累量也不斷增加,領悟力也不斷增強。這樣,語言和精神就能在廣闊的心理空間建立最大的同構體。)
板書設計
20、失去的一天
佩佳 游手好閑 —— 珍惜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
人們 耕地 砌墻 做面包 看書 —— 收獲的一天
整體設計意圖:
《失去的一天》是五年級下冊一篇略讀文,課標對略讀課文的是粗知文章大意,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這篇課文主要是讓學生通過理解,明白時間一去不復返,要珍惜時間,不要虛度光陰。設計時,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讀書和心靈交匯為主要教學形式,以讀為主線,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體會。
領導評析:
本教學設計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注重情景創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根據本課的主題,在導入新課時,聯系學生的生活積累,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創設一定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學習氛圍中去。
2、突出重點,取舍得當
葉圣陶老先生有這樣一句話:“略讀指導卻需要提綱挈領,期其自得。”這句話明示我們: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中,我們應該根據年段目標、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選取重點,不必面面俱到。本文緊緊圍繞著讓學生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內涵,以最后一段為主線,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把這樣的道理告訴讀者的。
3、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難看出,學生自主學習是課堂的主旋律。教學過程中,老師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讀文,自主識字,自我發現,大膽質疑,又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獨特體驗,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共同探究、解決疑難。
4、注重學生想象力、創新精神的培養
為了發展學生的思維,教學中提出了“說一說讀了這篇文章的感受”等開放性的問題和“以你失去的一天(一節課、一小時、一分鐘……)為題,寫一篇隨筆,寫出從中明白了什么”這一拓展性作業,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精神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失去的一天教學設計 篇2
(第十冊)
關于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生字新詞,在課文的語言環境中理解“游手好閑、羞愧、饞涎欲滴”等詞義。
2、通過比較“佩佳的一天”與“人們的一天”,感受把握今天、珍惜時間的重要性,樹立珍惜時間為榮,虛度光陰可恥的觀念。
3、鞏固邊讀邊思的習慣,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內涵。
4、用上一、二句“勸人惜時”詩句、名言,寫一寫讀文后的感受。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通過比較“佩佳的一天”與“人們的一天”,感受把握今天、珍惜時間的重要性,樹立珍惜時間為榮,虛度光陰可恥的觀念。
2、鞏固邊讀邊思的習慣,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內涵。
教學準備
老師:相應的課件。
學生:
1、 預習課文,并理解下列詞語:游手好閑、羞愧、饞涎欲滴等。
2、 查找資料,了解作者蘇霍姆林斯基。
3、 搜集珍惜時間的諺語、名言、詩歌。
教學設計
一、揭示課題,激發興趣。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出示課題:失去的一天(齊讀課題)
2、反饋預習。
預習課文,你能說說課文寫了誰失去了一天?(板書:佩佳)
小結:在佩佳身上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最后佩佳又有了怎樣的醒悟?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預習了課文,根據提示,簡要復述課文內容。
出示: 清晨,媽媽上班前叮囑佩佳……可是佩佳……
傍晚,媽媽回來后發現佩佳……于是,媽媽便……
1)默讀課文,用直線劃出相關內容。
2)個別交流1:(板書)
佩 佳 人 們
睡覺 耕地
閑坐 砌墻
吃鮮果 做面包
嬉戲 看書
預設1:你們認為哪個詞語最能概括佩佳這一天的表現?
◆ 游手好閑:(板書:游手好閑)
◆ 理解游手好閑:游蕩成性,不愛勞動。
預設2:佩佳游手好閑地度過了這一天,那具體都做了些什么?
◆睡覺、閑坐、吃鮮果、嬉戲
小結:是啊!佩佳就是這么游手好閑了一天,他——、——、——、——,沒有完成媽媽交給他的任務。
3)同桌互相練習,全班交流。
◆ 學生自由練習,指名說。(在指導中,注意學生第三人稱的轉述以及語言的連貫性。)
說明:
讀懂《失去的一天》這課對于五年級的學生并不困難。因此,在預習課文之后,我要求學生通過默讀,借助提示進行簡要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有了提示,學生便有了“扶手”,在概括的過程中就不會隨意地離開文本內容。
本課主要以人物的語言描寫展示有關事件,因此設計上述練習不但可以訓練學生第三人稱的轉述能力,而且復習了四年級“簡要復述”的能力,使得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有不斷地鞏固與積累。
2、指導學生讀好描寫佩佳幾處心理活動的語句。
1)師生配合讀1——5小節。
◆ 指導朗讀:“再睡一會”、“還來得及呢!”、“在這里坐一會再開始干活吧。”等。
2)小結:佩佳在這一天中什么也沒有干成,他始終認為待會再做沒有關系。因此,當晚上媽媽回來問起他都干了什么,他——(引讀:羞愧得不敢望著母親的眼睛。)
說明:
朗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方法,雖然這篇課文比較簡單,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并不能忽略朗讀的訓練。因此,在1——5小節的教學中,安排學生通過朗讀,體會佩佳游手好閑地度過這一天時的心理活動,從而為下文佩佳的心理變化埋下伏筆。
三、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1、佩佳就是這樣游手好閑地度過了寶貴的一天,難怪當媽媽問起時,他羞愧地不敢望著母親的眼睛。
◆ 理解佩佳羞愧的原因。(學生回答時注意語句連貫。)
2、媽媽卻是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出示媽媽的話,指名讀)
3、理解“現在,無論你多么努力,也無法了解你失去的這一天所應了解的一切。”
◆ 學生自由回答
預設1:因為時間一去不復返,光陰是無法挽留的,浪費了時間就等于浪費了生命)
預設2:今天過去了就不會再有了,哪怕你再去做今天應該要去做的事情,也已經來不及了。
預設3:我們不能浪費時間,要珍惜時間。
◆ 讀好媽媽的話。
說明:
媽媽說的這句話,是本課理解的重點與難點,在自然引出后,讓學生先簡單地說說自己的理解,再由這句話展開下文的學習,這樣學生的學習就顯得更自主,更有層次性。對這句話的理解也會更豐富而真實了。
4、比較“佩佳的一天”與“人們的一天”,感受把握今天、珍惜時間的重要性。
師:媽媽帶佩佳去看了人們在這一天都干了什么? (借助板書齊讀)人們在——、——、——、——。同樣是一天,而佩佳卻在——、——、——、——。
師:常言道一日之計在于春,清晨是多么美好的時間啊!當佩佳認為媽媽上班睡覺才香,賴在床上不肯起床時,拖拉機手已經翻耕了麥茬地,為播撒種子而辛勤工作。佩佳因為睡賴覺而失去了一個美好的早晨。
1)說話練習:那在下面的時間了,你能不能學著老師的樣子,借助板書說一說,佩佳是怎樣失去時間的?
◆ 交流中適時理解“饞涎欲滴”。(非常貪饞想吃的樣子。)
2)想象一下,這一天中,當佩佳在干什么的時候,人們還在干什么?
3)同樣的一天對于佩佳來說是——(毫無意義、游手好閑……)。而人們的一天是——(忙碌的、充實的、收獲的、充實的、精彩的……)。
小結:是啊,人們在這一天中珍惜了時間,兢兢業業地工作著,給人們帶來了方便和幸福,給社會創造了價值。如果說佩佳的一天是“失去的一天”,那么人們的一天是——(收獲的一天)(板書:收獲的一天)
說明:
說話練習的設計意在讓學生通過比較“佩佳的一天”與“人們的一天”,感受把握今天、珍惜時間的重要性。不僅如此,通過這個平臺訓練了學生說話的能力以及展開合理想象的能力。
讓學生通過比較,概括出佩佳的一天是“失去的一天”,而人們的一天是“收獲的一天”,從而再一次深化“珍惜時間”這一教學的重難點。
5、理解佩佳“失去的一天”,失去的是什么?
師過渡:佩佳終于明白了,——
(出示:現在,無論你多么努力,也無法了解你失去的這一天所應了解的一切。)
他說:——
(出示:課文最后一個小節。)
1)了解課文最后一個小節中省略號的作用。
2)聯系上下文,展開合理的想象把句子說具體。
◆ 可我卻游手好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佩佳“失去的一天”,失去的是什么?
◆ 失去的是學習的快樂;失去的是勞動的收獲;失去的是成功的喜悅;失去的是知識的獲取。
說明:
結尾留有一定的想象空白,給學生更大的空間去思考,去想象,結合對文本的理解,真正意義上去體會“失去的一天”的含義。
四、感悟總結,了解作者。
1、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同學們,今天學習了《失去的一天》這篇文章后,你有怎樣的啟示呢?能不能恰當的用上一、二句“勸人惜時”詩句、名言,寫一寫讀了這篇文章的感受。
說明:
五年級的學生對于“勸人惜時”的詩句、名言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本單元中的第二課《魯迅與時間》中就有不少這樣的名言。設計這樣的練習不僅能夠反饋學生對詩句、名言的積累情況,還能夠反饋學生對于《失去的一天》這課內容與中心的把握情況。
在設計課堂練習時,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把已有的知識靈活運用到現有的學習中,可以產生更好的效果。
2、開拓視野,了解作者。
今天的課文,看似短小、普通,但是它給予了我們的啟示是深遠的、是發人深省的,知道這個故事的作者嗎?
◆ 出示課文的作者——蘇霍姆林斯基的有關資料。
3、小結:同學們,一天在歷史的長河中只不過是一瞬間,而歷史就在這么多的一天一天中積淀的,所以我們要過好今天,就必須把握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個瞬間。我們要從小珍惜時間,利用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板書:珍惜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
附板書:
3、失去的一天 收獲的一天
佩 佳 人 們
睡覺 耕地
閑坐 砌墻
吃鮮果 做面包
嬉戲 看書
游手好閑
珍惜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