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教案(通用13篇)
《麻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繼續學習看圖示折紙的方法。
2、培養幼兒細心、耐心的習慣和對折小麻雀的興趣。
3、發展幼兒手部小肌肉的靈活性。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活動準備:
貼有小麻雀的掛圖;正方形彩紙若干張;彩色筆每人一盒。
活動過程:
一、出示掛圖,引起幼兒對本次活動的興趣。
1、今天我們班來了許多好朋友,我們來看看他們是誰?(出示掛圖)
2、這些小麻雀都是用彩紙折成的,你們想知道它們是怎么折的嗎?
二、引導幼兒觀察圖示,分析小麻雀的折法。
1、讓孩子自己看圖示,相互說說用的什么形狀的紙,有幾個步驟,哪一步比較難。
2、集體討論。
三、引導幼兒看圖示折紙,并嘗試獨立完成。
1、孩子自己選擇喜歡的顏色的紙張看圖示嘗試不在別人的幫助下折小麻雀。(教師巡視,看看孩子獨立折紙的能力。)
2、師:“哪些小朋友已經完成了?請你來說一說你是是怎么折的,折給大家看一看!保ㄗ寱鄣暮⒆拥角懊鎭硎痉叮
3、師:“老師看到還有幾個小朋友沒有完成,誰能告訴我,是哪一步難住你了呢?”(請個別不會折了的孩子說一說)
4、老師講解幼兒認為難的步驟。
四、師生一起學折小麻雀,再次鞏固折法。
1、師:“請小朋友們再拿一張彩紙和老師一起看圖示折一折,比比誰折得又快又好。老師數“1、2、3”我們就一起開始,好嗎?”(師生比賽折小麻雀)
2、表揚折得快又好的孩子,鼓勵折得慢的孩子。
3、師:“小麻雀也想像小朋友一樣有一雙好看的大眼睛,請你們來幫幫忙,給小麻雀畫上好看的眼睛吧!保ㄓ變河盟使P給小麻雀添畫眼睛,鼓勵孩子畫出不一樣的眼睛。)
五、展示作品,引導幼兒互相欣賞,評價。
“現在小麻雀要回家了,我們一起送它們回家吧。”(請小朋友們把折好的作品貼到老師畫好的樹上,大家一起欣賞。)
《麻雀》教案 篇2
第一課時
一、看圖揭題。
1.出示麻雀圖片,觀察圖片。
。1)圖上畫的是什么?
(2)說說自己印象中的麻雀是一種怎樣的動物?(麻雀:鳥,頭圓,尾短,嘴呈圓錐狀,頭頂和頸部是栗褐色,背面褐色,雜有黑褐色斑點,尾羽暗褐色,翅膀短小,不能遠飛,善于跳躍,啄食谷粒和昆蟲。有的地區叫家雀兒或老家賊。)
2.同學們想不想知道一個發生在麻雀身上的故事?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朗讀。
思考:故事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2.討論交流。
。1)故事發生在誰和誰之間?(麻雀和雀鷹。)
簡介。雀鷹:猛禽的一種,比鷹小,羽毛灰褐色,腹部白色,有赤褐色橫斑,腳黃色。雌的比雄的稍大。捕食小鳥。飼養的雌鳥可以幫助打獵。也叫鷂,通稱鷂子或鷂鷹。
(2)故事講了他們之間一個怎樣的故事?(故事講一群麻雀在草地上找食、玩耍時來了一只雀鷹。他們膽小,也沒有齊心合力對付雀鷹,最后有一只麻雀被雀鷹叼走了。)
3.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標記課文中的生字詞。
4.指名分節朗讀課文,正音。
三、學習生字新詞。
1.自學生字詞,記住字音、字形,了解字義、詞義。
2.交流討論,檢查自學情況。你認為要注意哪些生字的讀音和書寫?相機指導識記。
算:上中下結構,中間是“目”,不要寫成“日”。
散:左右結構,右邊是“反文兒”,不要寫成“折文兒”,共12畫,有“sǎn,sàn”兩個讀音。
3.同學們一定又學到了很多好詞好句,哪位同學愿意把你的收獲告訴大家。
四、再讀課文。
要求:讀正確、流利、有感情。
五、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
思考:這一自然段寫了什么內容?
2.交流討論。(一群麻雀在草地上很高興地邊找食邊玩。)
用“一邊……一邊……”口頭說話。
3.齊讀。
六、作業。
1.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談話引入。
當麻雀高興地一邊找食一邊玩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板書課題。
二、理解課文第二至六自然段。
1.默讀。
思考:發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
2.討論以下問題。
。1)課文中是怎樣描寫雀鷹的?
理解:打旋兒、俯沖。
誰能用自己的動作把雀鷹“打旋兒”和“俯沖”表演出來。
(2)啟發想象:當雀鷹看見一只只又圓又壯的麻雀,心里會怎樣想?
。3)大家發現雀鷹后,齊聲叫喚什么?為什么會這樣?理解:約定。(經過商量確定。)
。4)他們有什么約定?
3.小結:麻雀早有約定,雀鷹來了,誰也別害怕,齊心合力與雀鷹斗爭。
雀鷹真的來了,它們按約定去做了嗎?
三、理解課文第七至十自然段。
1.范讀。邊聽邊畫記描寫麻雀的有關句子。
2.出示課文插圖,觀察圖畫。
圖上的麻雀有什么不同表現?
3.完成練習。
。1)填空。它們驚慌失措,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
。2)讀句子。
。3)照樣子,用句式“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說一段話。
4.雀鷹真的來了,這時它們叫喚的不是“齊下手”,而是_______。
四、理解課文第十一至十五自然段。
在空中飛翔的雀鷹見到這樣的情景會怎樣想?怎樣做?
1.自由讀。
2.討論交流。
。1)雀鷹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相機理解詞語。
架勢:姿勢;姿態。
發怵:膽怯,畏縮。怵:恐懼。
。2)麻雀是怎樣做的?
。3)它們叫喚“查查少了誰!”結果少了誰?為什么?
。4)雀鷹來了,麻雀有沒有一只也不少的辦法?
3.小結:如果麻雀齊心合力、勇敢地與雀鷹斗爭,它們誰也不會被雀鷹叼走。
五、總結全文。
1.朗讀課文。
2.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想法?能告訴大家嗎?
六、質疑。
七、作業:
1.熟讀課文。
2.抄寫課文中自己喜歡的詞句。
板書設計:
麻雀(膽小、不齊心合力)
約定: “齊下手”
一窩蜂似的亂飛
雀鷹來了 驚慌失措、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各顧各
《麻雀》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有關詞語,懂得有關詞語的意思。
2、學習本文借麻雀表達人類社會觀念的寫法,即“托物言志”的寫法。
3、學習文章通過鋪墊、對比的寫法,寫出麻雀的“不自由,毋寧死”的尊嚴與氣節。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在初步預習、朗讀的基礎上,借助圈劃、品讀等方法,理解關鍵詞句,感受文章中麻雀為尊嚴而戰、為自由而死的精神,理解文章的主旨。
2、難點:文中選材與作者觀點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學習詞語,導入新課。
1、學習有關詞語:
學生邊讀邊圈劃文中的有關詞句。
要求積累的字、詞有:棲止、雛鳥chú、奢侈shē chǐ、淫威、繁衍yǎn、炫耀、無動于衷、翱翔áo、土崩瓦解、禁錮gù、桀驁不馴jié ào、煎熬、誘餌、隨身附和、恩賜、奄奄一息、無可厚非、俯首帖耳、差遣chāi。
將下列解釋性的詞句與相關的成語聯。
(1)比喻徹底崩潰。 a、無動于衷
。2)別人說什么自己就跟著說什么。形容沒有主見。 b、土崩瓦解
(3)形容非常馴服恭順。 c、隨聲附和
。4)形容氣息微弱。 d、俯首帖耳
。5)看到了假裝沒有看到的樣子。 e、桀驁不馴
。6)性情倔強,不被馴服。 f、奄奄一息
2、剛才我們學習了課文中的有關詞語,接下來在沒有分析課文之前老師來作個統計:
在沒有看過文章之前老師問一下同學:在鳥類中是你最喜歡麻雀嗎?請你舉手。說說為什么呢?
好,老師接下來再來問一下同學,經常看到過麻雀的請舉手。那又為什么呢?
二、默讀課文,初步感知。
1、默看課文第1到3節說說你經常看到麻雀的理由。
麻雀是對人類依賴性最強的鳥類。
2、請哪個同學把剛才同學說的內容概括一下,課文分幾個方面來麻雀對人類的依賴性的。
再簡單些,二個字。
3、麻雀對人類的依賴性這么強,我們人類馴化了老虎、獅子等兇猛的野生動物,如果麻雀被馴化了大家感到奇怪嗎?有沒有意見?作者也是這樣認為的。一起來讀14節。
問題是麻雀有意見。
三、再讀課文,圈劃品讀。
1、作統計:有誰看到過被馴化的麻雀嗎?看來一致通過誰也沒有看到過。這個小小的麻雀竟然沒有馴化真是想不到。
2、那是為什么呢?用文章的一句話來回答一下。
麻雀是唯一不曾向人類屈服的鳥類。
唯一說明了什么?我們一起來讀黑板上的兩句話。說說文章哪一句是作者所要論述的重點?那為什么還要寫前面四節?
3、所以作者稱麻雀為什么?用課文后面用哪一句和它照應的一句話來贊美它?麻雀是動物世界最后的烈女。
文章稱麻雀是最后的烈女解釋一下烈女的意思?文章的“烈女”又是指什么呢?請同學看第(11-18節)用文中的詞語或短語說一說麻雀的“烈”表現在什么地方?請同學劃出有關詞語來說一說。
捍衛著自由、倔強地抗拒著、以死抗爭、視而不見、絕食、致死都緊緊地閉著眼睛和嘴、一副凜然不可冒犯的神態、抵御、頑強
那么麻雀為什么這么做呢?我們一起來讀一下最后三節。
4、麻雀是烈女嗎?不是。這種寫法是什么?用人格化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這就叫做托物言志。
5、噢,那老師要問了如果改成現代時髦的形容女子的說法叫什么?“美女”行嗎?為什么?
6、因此,文章贊美麻雀一種什么精神?
7、在這個價值多元的社會麻雀為尊嚴而戰、為自由而死這樣做值得嗎?
下面我們進行正反方的辯論賽。
通過以上的辯論,我相信同學們自己會有自己的思考和選擇。
四、拓展延伸,領悟主旨
1、通過文章的分析同學們知道了作者通過文章贊美了麻雀尊嚴而戰、為自由而死的以弱抗強,堅韌不屈,剛正不阿的精神。老師就把這種精神稱之為“麻雀精神”古往今來,以自己的生命和熱血去抗爭強權,堅持正義,捍衛我們民族的尊嚴,追求我們民族的獨立和自由,我們中華民族有這種“麻雀精神”的也不乏其人,請同學舉例說明。
明代于謙光明磊落,“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是其一生的寫照。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被元俘后,寫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鼻Ч琶。
清代民族英雄林則徐查禁鴉片,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自勉。
堅貞的共產黨人夏明翰臨刑前寫下了“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慷慨赴死。
如果沒有這種精神,我們中華民族早已亡國滅種了。正因為有這么多的志士仁人堅持這種精神,才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那么,既然我們把麻雀比作這樣的人,那么我們一起來看文章中寫到的其它被人馴化鳥類是什么呢?比如“寵物、喜鵲、烏鴉、白頭翁、鷹、鸚鵡、魚鷹”等是什么人呢?默讀(6-10節)
3、作者為什么這樣寫?
五、總結文章,感情升華。
1、課上到這老師要停一下教學工作再作個統計:從品格上來說你喜歡麻雀的同學請你舉手。
2、看來這就是應了一句話:“人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而是因為可愛而美麗!
3、既然大家因為麻雀為尊嚴而戰、為自由而死的精神而開始喜歡上了麻雀,那么接下來我們就來寫寫喜歡的理由吧。我喜歡麻雀,因為 。
課堂贈言:讓我們對自尊和自由多一份堅守,去搏擊屬于我們的天空!
六、作業布置,鞏固復習。
1、仿照課文寫法,寫一種動植物,賦予其人格化加以贊美。
2、課外閱讀老舍《小麻雀》、屠格涅夫《麻雀》說說為什么方剛的《麻雀》和另兩位作者的小麻雀形象各不相同?作者的情感也各不相同。
《麻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關愛的情感。
2、在情感體驗中,學說故事中簡單的對話。
3、能大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聲音洪亮。
4、安靜傾聽同伴的講話,并感受大家一起談話的愉悅。
5、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自己。
活動準備:
電腦課件、麻雀頭飾一個、《扮家家》錄音帶
活動過程:
一、帶幼兒進入教室,引出主題。
教師:"小朋友們,我來扮演麻雀媽媽,你們當我的麻雀寶寶好不好?"幼兒回答。教師:"現在媽媽可想聽你們唱歌了,你們唱歌給媽媽聽吧。"(配課教師放錄音帶)教師和幼兒一起表演。
二、引導幼兒學習故事中的對話。(重點)(配課教師:"上面的小麻雀,請你不要唱了。"同時,停止音樂)教師和幼兒停止表演。教師:"是誰在說話?為什么不讓我們唱了呀?"(屏幕出現貓頭鷹)教師:"咱們去問問貓頭鷹吧"教師帶領幼兒:"貓頭鷹,是你不讓我們唱的么?"貓頭鷹:"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教師:"下面的朋友?下面的朋友是誰呀?"幼兒猜想。
。ㄆ聊怀霈F小猴子)教師:"我們問問小猴子"(引導幼兒主動發問)教師帶領幼兒:"小猴子,是你不讓我們唱的么?"小猴子:"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教師引導幼兒模仿小猴子:"小猴子是怎么說的?"幼兒模仿。教師:"下面的朋友是誰呀?"(屏幕出現小蝴蝶)教師:"我們再問問它吧"(引導幼兒主動發問)教師帶領幼兒:"小蝴蝶,是你不讓我們唱的么?"小蝴蝶:"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教師引導幼兒模仿小蝴蝶:"它是怎么說的?"幼兒模仿。教師:"下面的朋友是誰呀?"(屏幕出現小松鼠)教師:"快問問它吧"(引導幼兒主動發問)教師帶領幼兒:"小松鼠,是你不讓我們唱的么?"小松鼠:"是呀,是我不讓你們唱的?"教師引導幼兒:"問問它為什么呀"幼兒提問:"為什么不讓我們唱了"小松鼠:"你飛下去看看就知道了"教師:"小松鼠讓我們去看看,我們看看到底是怎么了!"(配課教師模仿"呼嚕呼嚕"的聲音,然后屏幕出現睡覺的小花狗)教師:"!怎么了"引導幼兒回答:"小花狗在睡覺。"教師放低音量:"那我們應該怎么辦呢?"(引導幼兒主動想辦法)教師:"好吧,我們不要吵醒小花狗"帶領幼兒帶一旁圍坐下來,教師:"那么媽媽講個故事給你們聽吧。"
三、教師講故事《愛唱歌的小麻雀》,并提問。
提問:
1、"故事中都有誰呀?"
2、"小麻雀是怎么問它們(按故事中順序逐個問)?"
3、"是誰不讓小麻雀唱歌了?它為什么不讓小麻雀唱歌了?"
4、"小麻雀是怎么做的?"
5、"你們喜歡這只小麻雀么?為什么?"
6、"你們覺得在什么時候也不應該大聲講話?"
四、教師總結。
《麻雀》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練習雙腳向上、向前跳。
2、感受與老師、小伙伴共同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歡快的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1、模仿“小動物走路”進行熱身。
2、一起來學小麻雀。
(1)在教師帶領下學小麻雀飛,雙腳向上、向前跳。
(2)“小麻雀”找食兒吃。
教室帶領幼兒模仿小麻雀向上、向前跳的`動作,以及找到食物吃的樣子。
聽老師口令,變換方向跳,如:“這邊有好多小米呀!一起來吃吧!”“那邊有好多小蟲子,我們去那邊看看吧!”
(3)“小麻雀”飛上天。
模仿小麻雀在場地上飛來飛去。教師可啟發幼兒模仿小麻雀歡快的叫聲。
注意:因為連續的雙腳跳活動量非常大,因此第(2)與第(3)環節要交替進行。
3、放松活動。
“小麻雀”回家了。
教師帶領幼兒做放松活動。重點放松雙腿、雙腳。
《麻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根據圖片內容簡述故事,學說故事中對話部分。
2、感受故事中關愛朋友的美好情感,培養移情意識。
3、愿意在集體面前自然地表述。
活動準備:
1、圖片:小麻雀、貓頭鷹、小猴子、小松鼠、小鹿等。
2、故事錄音《愛唱歌的小麻雀》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圖片
教師:森林里的一棵大樹上住著許多小動物,讓我們去看看它們吧!
2、出示大樹,樹上有故事中的各動物。
教師:小朋友們看,就是在這棵大樹上發生了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愛唱歌的小麻雀。
二、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邊引導幼兒觀察圖片,邊完整講述故事。
2、提問:誰住在最上面?它喜歡干什么?它的下面住著誰?
。ㄒ来螌⒏鱾動物的上下關系理清)
三、討論
教師: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個故事。
1、欣賞故事錄音一遍。
2、討論小結并學習動物的語言。
--小麻雀問貓頭鷹的時候,它是怎么說的?
--小麻雀問小猴子的時候,它是怎么說的?
--小麻雀問小松鼠的時候,它是怎么說的?
3、教師:小麻雀那么喜歡唱歌又唱的那么好聽,可現在不能唱了,怎么辦呢?
引導幼兒討論(輕輕地唱,到別的地方去唱,一起睡覺等等)
4、教師:什么時候小麻雀可以在大樹上唱歌呢?
5、教師:那我們一起和小麻雀等小鹿醒來吧。
教師:咦,小鹿醒了,我們和小麻雀一起唱歌給小鹿聽吧。
四、教師引導幼兒進行歌表演。
五、談話。
1、教師:今天我們聽了一個什么故事?
聽了這個故事以后,小朋友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呢?
2、小結:我們要關心、愛護身邊的小朋友,上課的時候要認真聽,不去影響別人,遲到的時候先在教師門口等老師上完課,不影響大家;中午睡覺如果睡不著的話不要去和別人講話,小便輕聲告訴老師等。
《麻雀》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練習雙腳向上跳,向前跳。
2.感受與老師、小伙伴共同游戲的快樂。
3.通過活動鍛煉幼兒的跳躍能力,讓他們的身體得到鍛煉。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5.讓幼兒知道愉快有益于身體健康。
活動準備:
1.歡快的背景音樂。
2.高低不一的小方凳(表示大樹)若干,小蟲子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熱身活動:
1.模仿小動物走路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學小動物走路吧。ㄐ」、小貓、小鴨、小兔子等等)
2.一起來學小麻雀
幼兒扮小麻雀,教師扮麻雀媽媽,聽音樂模仿小麻雀動作:四散飛、跳一跳、吃蟲、喝水等。
游戲“小麻雀捉蟲”。
1. 每位幼兒自由選擇一棵“樹”作為自己的家,爬上“樹”,當聽到捉蟲的信號時就跳下來,“飛”出去捉蟲。
師:寶貝,現在你來當小麻雀,找一棵大樹來當做你的家。不過,你在聽到捉蟲信號的時候,一定要飛出去捉蟲子,要不然你會餓肚子的。
教師引導幼兒進行多次練習。動作指導:兩腳并攏,稍蹲,輕輕跳下來。
3.請個別幼兒示范輕輕跳的方法。
二、游戲
1、游戲:小麻雀做客
引導幼兒去同伴的“家”做客,鼓勵幼兒嘗試從高低不同的椅子上跳下。(動作指導:要跳得又輕又穩。)
2.游戲“大花貓來了”。
小麻雀從“樹”上跳下來,四散飛,找食吃;聽到“大花貓”的叫聲,趕快飛回“樹”上躲起來。
師:我們要輕輕從“樹”上跳下來,別讓“大花貓”聽見。好嗎?
師:孩子門,你們已經學會了從樹上往下條的.本領,現在可以自己到地上找東西吃了,要輕輕地從樹上跳下來,別讓小動物們聽見,看到小動物來了,要趕快飛回樹上躲起來。
3.放松活動:捉小蟲。
教師撒小蟲,幼兒四散在地上捉蟲,捉完蟲,四散地跟著教師飛回教室。提示語:“一只小麻雀也沒被動物捉去,本領真大。狗走了,我們又可以去找吃的東西了?,那兒有什么?……吃飽了嗎?該回家了。讓我們把蟲帶回家去吧!”
課后反思:
小班孩子喜歡各種動物,用動物作為導入,極大地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同時根據孩子們愛模仿的特點,本節課用麻雀媽媽這一角色帶領小麻雀們學習本領,使幼兒更加形象、直觀。
《麻雀》教案 篇8
教學目的:
1.學習動作、外形、神情的描寫方法
2.注意詞語的搭配
3.理解作者同情弱小關心被損害者的情感。
教學重點與難點:
1.以小麻雀的`命運為線索,展開曲折的故事情節;
2.動作、外形、神情的描寫;
3.弄懂小麻雀“似乎明白了什么”一句的含義。
教法:
參看提綱,自讀,討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這節我們學習一篇以敘事為主的記敘文《小麻雀》。作者是老舍。
這篇文章寫于30年代,歷經歲月的磨洗,曾打動了幾代人的心,它表現了怎樣的主題,抒發了什么樣的感情?作者又是怎樣把小麻雀寫得那么可愛,那么叫人同情,它的藝術魅力在哪里?讓我們一起透過飽含摯情的字里行間,尋求其中的奧秘。
聽錄音,思考。
二.研讀自讀提示
三.討論自讀提綱
附:
主題:本文敘述了一只帶傷的小麻雀被貓咬傷的遭遇,字里行間洋溢著對被損害的弱小者的深切同情,暗示弱小者應該從小麻雀的遭遇中悟出一點道理,那就是要以抗爭求生存。
語法?動補短語
一.什么是動補短語?(形補)
由動詞和它后面起補充說明作用的詞組合而成。
起補充說明作用的詞是補語
。ㄓ梅柋硎狙a語)
有些補語前面要加結構助詞“得”,有些不能用。
以“想媽媽”為例,說說你想到什么程度:
想得
想得
想得
……
二.要區別動補短語和動賓短語
[出示玻璃板]
動賓 動補
1.盛飯 盛
2.洗衣服 洗
3.看他 看
4.敲門 敲了
5.買蘋果 買了
6.看戲 看了
7.牽牛 牽
8.抱孩子 抱
動賓短語告訴我們做什么,而動補短語告訴我們做得怎樣。
三.形容詞+補語構成的動補短語。
有些動補短語是由形容詞+補語構成,它的性質與動補短語相同。
動補 偏正
暗得 [很]暗
冷得 [太]冷了
大 [很]大
堅強得 [十分]堅強
漂亮 [很]漂亮
壞 [極]壞
好得 [很]好
四.學生辨別:
。ㄉ担╂
[真]傻
傻得
。ū浚┘一
[真]笨
笨
五.做練習,布置作業。
《麻雀》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能從15—25厘米高出往下跳,會雙腳輕輕落地。
2.能勇敢地嘗試,喜歡集體游戲。
3.幼兒能自主結隊進行游戲,學會與他人協作,提高團結協作能力。
4.提高幼兒身體的協調能力,體驗玩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高低不一的小方凳(表示大樹)若干,小蟲子圖片若干。
2.歡快的活動音樂。
活動過程
1.熱身活動。
幼兒扮演小麻雀,教師扮演麻雀媽媽,聽音樂模仿小麻雀動作:四散飛、跳一跳、吃蟲、喝水等。
2.游戲——小麻雀捉蟲。
(1)每位幼兒自由選擇一棵“樹”作為自己的家,爬上“樹”,當聽到捉蟲的信號時就跳下來,“飛”出去捉蟲。
(2)教師引導幼兒進行多次練習。動作指導:兩腳并攏,稍蹲,輕輕跳下來。
(3)請個別幼兒師范輕輕跳的方法。
(4)引導幼兒去同伴“家”做客,鼓勵幼兒嘗試從不同高度的椅子上跳下。
動作指導:要跳得又輕又穩。
3.游戲——大花貓來了。
(1)小麻雀從“樹”上跳下來,四散飛,找食吃。聽到“大花貓”的叫聲,趕快飛回“樹”上躲起來。
(3)師幼共同游戲,鼓勵膽小的幼兒勇敢地參與到游戲中。
(4)放松活動:捉小蟲。
幼兒四散在地上捉“蟲”,教師帶領幼兒做放松運動并小結。
教學反思:
利用多種感觀讓幼兒去認知事物是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在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們的態度積極,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創造力也得到發揮。
《麻雀》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指導寫好“慣”字。
2、創設情境,角色體驗,使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我知道,你們那是為我好哇!”這句話的意思,懂得獨立生活,體會父母的良苦用心。
教學重點:
創設情境,角色體驗,使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我知道,你們那是為我好哇!”這句話的意思,懂得獨立生活,體會父母的良苦用心。
教學準備:
課件、音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ǔ鍪緢D片)
1、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么?(指名說)
是的,哪有爸爸媽媽不愛自己的孩子呀?
3、(出示課題)我們一起齊讀課題。你認為這只小麻雀的爸爸媽媽愛自己的孩子嗎?(愛)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體會麻雀爸爸媽媽的特殊的愛。
二、新授
“趕”出家門
1、你出聲地讀一、二自然段。說說小麻雀為什么會被爸爸媽媽趕出家門?
指名說說。(獨立生活)
出示:你們的翅膀長硬了,自己去獨立生活吧。
“硬”在這里是什么意思?(指名說)
什么是獨立生活?(自己生活,離開爸爸媽媽,自己照顧自己)
你能用“因為、所以”把這句話連起來嗎?(指名說)
2、默讀第二自然段,畫出對話
。1)指名說畫的內容。
。2)在有感情的朗讀中體會
只有一只麻雀不舍得走,它哭著說:“離開了爸爸媽媽,我會餓死的!
小麻雀說這段話時什么心情?
帶著這種心情去讀。
麻雀媽媽心軟了,悄悄地跟麻雀爸爸商量:“要不,就讓它多住些日子。”面對小麻雀的不舍和眼淚,麻雀媽媽怎樣?心軟了,在和爸爸商量什么?
請你再悄悄地跟麻雀爸爸商量商量。(自由讀、指名讀)
麻雀爸爸堅定地說:“不行,這是害它,總不能讓它跟著我們過一輩子吧。從小就嬌生慣養,什么時候才能獨立生活呢?”
麻雀爸爸,你對麻雀媽媽的建議有什么看法?
問:這是害它,“這”指的是什么?(讓它多住些日子)
問:麻雀爸爸此時心意已定,語氣是怎樣的?(堅定)
請你們帶著堅定的語氣再來讀讀麻雀爸爸的話。
。3)分角色讀三個人的對話。再來體會小麻雀的悲傷、媽媽的心軟和爸爸的堅定。
3、麻雀爸爸的語氣是堅定的,心意已定。最后,硬是把這只麻雀趕出了家門。(出示課件)
。1)硬”在這里是什么意思?(態度堅決)(板書:硬)
。2)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剛才理解了一個“硬”字的意思。(出示課件)有什么不同?
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語境中,意思也會有所不同。
“回”到家中
1、幾個月過去了,一天早晨,那只小麻雀回到家,它歡快的唱著:(生讀)
(1)它怎么唱著?(歡快)
(2)是呀!又回到家中心情多么歡快,你就是那只小麻雀,你來歡快的唱唱。(指名讀,齊讀)
2、這幾個月的時間,小麻雀的變化多大呀!連它的爸爸媽媽都認不出它了,他們說:(出示課件)(齊讀)
小麻雀不僅心情變化了,連身體也變得健壯了。(板書:健壯)
想象:在這幾個月里,是什么讓小麻雀變得快樂、健壯的?
1、出示口語交際練習
請你想象,在這幾個月里,小麻雀經歷了哪些事情?(出示課件)
在的時候,我。
。A設:在遇到刮風下雨時我就躲進樹洞;在遇到獵人時我就藏起來;在空閑時我認識了許多朋友;在無處休息時我學會了筑巢;在空中飛行時我欣賞風景……)
2、點撥:、其實,小麻雀不但遇到了困難,還有許多讓它高興地事呢!你相象一下,它會遇到什么高興事?(指名說)
(交到了好朋友,嘗到了從沒有吃過的美味,自由的飛翔等等)
3、出示課件。小麻雀在天空飛翔時,低頭一看,!太美了。它看到了什么?
師總結
在磨難和快樂中,小麻雀學會了勇敢、堅強,學會了保護自己、躲避危險。學會了許多的本領、技能。變得健壯、快樂。其實,無論是困難,還是幸福,這都是在爸爸媽媽的翅膀下無法體會到的。
體會良苦用心:
正因為爸爸當初硬把小麻雀趕出家門,小麻雀才迅速的長大了,它理解了爸爸媽媽,它最想對爸爸媽媽說
出示:我知道,你們那是為我好哇!
追問:那是為我好,“那”指什么?(被趕出家門。)
為什么說“你們那是為我好哇”?(讓我學會了獨立生活)(板書:獨立生活)
回歸整體:
。◣熞x,生填空)出示:孩子,當初你的翅膀才剛剛長硬,我就把你趕出家門,你哭著說(離開了爸爸媽媽,我會餓死的。)幾個月后,你翅膀硬了,歡快地唱著(唧唧喳,唧唧喳,爸爸媽媽快來呀,我是被你們趕出家門的孩子,我看你們來啦。┠憬K于體會到了爸爸媽媽的良苦用心。孩子們,讓我們帶著感激之情對父母說(我知道,你們那是為我好哇。
。ㄉ毩⒃囂、指名說、配樂齊讀。)
總結:
同學們,當初爸爸硬把小麻雀趕出家門,這也是對小麻雀的愛。(板書:愛)你們現在的學習、鍛煉身體都是在經歷翅膀長硬的過程。你們能夠理解爸爸媽媽和老師對你的嚴格了嗎?你應該怎樣做。(努力學習,積極鍛煉,爭取早日在天空自由的翱翔。早日獨立生活。)
三、學習生字:慣
1、出示。
2、看書自己學習慣字
3、怎么記?慣,習慣的慣,左右結構,左邊一個豎心旁,右邊的上半部是撇橫橫豎橫點,下面是個貝字。
4、怎么寫?
。1)筆順是
。2)寫時注意:右邊的上半部是撇橫橫豎橫點;
貝字最后一筆是點。
左窄右寬。
占格。
5、寫一寫。
6、展示。評價。
四、拓展短文。
自己讀讀。
指名讀讀。
談談體會。
板書:
被趕出家門的小麻雀
硬獨立生活
愛
《麻雀》教案 篇11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演唱《小麻雀》,引導學生細心地觀察事物,啟迪學生熱愛小動物。
2.用柔和的聲音演唱《小麻雀》,并和《早上好》相比較,說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3.能創編動作表現歌(樂)曲,準確地唱歌。
二、教學重點:用柔和的聲音演唱歌曲。
三、教學難點:能創編動作表現歌曲。
四、教學準備:錄音機,電子琴
五、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問好!
2.復習歌曲。
3.復習柯爾文手勢。
(二)基本部分:
1.表演《小麻雀》
a.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課題是學生跟著音樂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節拍。然后聽歌曲錄音,用手指點歌詞,想一想哪些音長?
b.聽歌曲的錄音,分小組拉起手,聽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聽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讓學生在充分感受中記住歌曲的旋律。
c.唱會歌曲后在自編動作邊唱邊表演。
2.表演《小麻雀》
a.完整地聆聽范唱歌曲,使學生對歌曲有初步的感受。
提示:注意聽,是誰在說話,使學生集中聽歌曲。
b.再聽范唱。
c.盡快用聽長發學會歌曲,再試著將“沙沙沙”輕輕配入歌曲演唱,使歌曲更有意境。
d.分小組創編動作,邊唱邊表演。
(三)結束部分:
小結。結束全課。
《麻雀》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動腦為歌曲編創歌詞、動作;
2.主動評價自己和他人的歌唱與表演的優、缺點;
3.自選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教學重點
1.感受三拍子歌曲的節拍韻律;
2.能生動地歌唱《小麻雀》,歌聲輕盈、跳躍,富有美感;讓學生有愛護
小動物的意識。
教學難點
1.準確、合理地對他人的演唱進行評價,能指出演唱中的優、缺點。
2.歌曲編創和音樂的表現。
教學方法
聽唱法、合作表演法、練習法、啟發引導式、競賽活動……
教學準備
手風琴、課件、打擊樂器。
養成教育訓練點
逐漸培養學生養成勤動腦筋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請同學們聽音樂,和著音樂的節拍,按照老師說的內容進行表演,例如:
說小白兔就跟著音樂節拍模仿小兔子跳;說小鳥就一起做小鳥飛的動作等等。
2.談話
請同學們說一說自己知道的小鳥的種類?(如:鸚鵡、麻雀、喜鵲等)并讓
小朋友學一學它的叫聲。
二、寓教于樂
1.老師邊放錄音邊讀歌謠(歌曲歌詞):小麻雀,喳喳叫,走起路來蹦蹦跳,見了媽媽唱只歌訝,見了小朋友問聲好。
2.請小朋友說一說這只小麻雀是一只怎樣的小麻雀?
。ɑ顫姷摹⒄{皮的、懂禮貌的小麻雀等)
3.請大家跟老師一起讀一讀歌謠,邊讀邊指導。
4.請同學們為歌謠編上動作邊做邊讀,加上表情讀。
5.聽錄音讀歌謠。
6.自選打擊樂器為歌謠伴奏,注意要符合歌謠的節拍。(可以多請幾位同學來示范,其他同學可以選擇不同的打擊樂器用動作表示)
7.啟發同學用不同的方式讀歌謠.
。ㄕ埓蠹艺f一說除了加動作讀,加打擊樂器讀以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8.想一想除了為讀小麻雀的歌謠,我們還可以把歌謠編成哪種小動物的歌?(如:小貓、小狗、小雞等)然后請同學們兩人一組為自己喜歡的小動物配上歌謠,大體不變,按課本上的要求來變。
三、創造表現
1.然后出示電腦課件
2.老師范唱,請大家為老師打節拍,注意歌曲三拍子的感覺。
3.聽音跟唱歌曲。
4.老師彈琴,請大家小聲跟唱,老師大聲唱。
5.師重點強調歌曲要唱的輕盈而富有彈性.多練習幾遍.
6.邊唱邊打節拍,注意三拍子韻律特點。
7.把自己剛才創編的新歌詞加入唱一唱,可以邊唱邊表演,也可以同位兩個一起配合著表演。
8.自選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9.全班分成兩個大組:一組唱,一組打樂器,和著同學們的歌聲聽聽演奏的效果怎么樣。
一組玩后,交換玩成。
10.個別抽查
學生自評,互評.(師指導學生準確、合理地對他人的演唱進行評價,能指出演唱中的優、缺點。
四、小結
今天我們又學習了一首新歌,而且還為歌曲編上了新的歌詞,還用打擊樂器為歌曲進行了伴奏,大家的表現很好,表演的很精彩,同學們之間配合的也很好,希望大家繼續努力,學會更多好聽的歌曲。
篇二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演唱《小麻雀》,引導學生細心地觀察事物,啟迪學生熱愛小動物。
2.用柔和的聲音演唱《小麻雀》,并和《早上好》相比較,說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3.能創編動作表現歌(樂)曲,準確地唱歌。
二、教學重點:用柔和的聲音演唱歌曲。
三、教學難點:能創編動作表現歌曲。
四、教學準備:錄音機,電子琴
五、教學內容及過程:
。ㄒ唬╅_始部分:
1.聽音樂問好!
2.復習歌曲。
3.復習柯爾文手勢。
。ǘ┗静糠郑
1.表演《小麻雀》
a.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課題是學生跟著音樂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節拍。然后聽歌曲錄音,用手指點歌詞,想一想哪些音長?
b.聽歌曲的錄音,分小組拉起手,聽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聽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讓學生在充分感受中記住歌曲的旋律。
c.唱會歌曲后在自編動作邊唱邊表演。
2.表演《小麻雀》
a.完整地聆聽范唱歌曲,使學生對歌曲有初步的感受。
提示:注意聽,是誰在說話,使學生集中聽歌曲。
b.再聽范唱。
c.盡快用聽長發學會歌曲,再試著將“沙沙沙”輕輕配入歌曲演唱,使歌曲更有意境。
d.分小組創編動作,邊唱邊表演。
(三)結束部分:
小結。結束全課。
篇三
教學目標:
1.感受關于大自然的音樂,能以歌聲表達熱愛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學之間的團結友愛。
2.動腦為歌曲編創新詞、動作。
3.主動評價自己和他人的歌唱與表演的優、缺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在學習中評價自己、評價他人,逐漸形成一定的競爭氛圍。
教學難點:歌曲3/4、2/4變拍子的正確演唱。
教學過程:
一、表演《小麻雀》教學基本要求
1.聽歌曲錄音拍節拍,感受歌曲。
2.第二次邊聽錄音邊拍節拍,用以輕聲哼唱。
3.聽教師范唱,小聲跟唱歌詞。
4.聽教師彈琴,邊唱邊看圖、做動作,用動作幫助記憶。
5.聽錄音,分小組編創歌詞和動作。
6.將四組學生編的歌詞和動作綜合成四段,分段表演。
二、編創與活動
選擇打擊樂器為歌曲《小麻雀》伴奏。
第一行圖譜:可選擇木魚或雙響筒。
第二行圖譜:可選擇串鈴或沙球。
第三行圖譜:可選擇三角鐵或碰鐘。
1.選擇打擊樂器可讓學生自行選擇?煞纸M選擇,每組選擇三種樂器搭配在一起,演示給大家聽,嘗試搭配的效果。
2.合著同學們的歌聲伴奏,看哪一組做得協調、好聽。
《麻雀》教案 篇13
教學目的: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關愛朋友的美好情感。
2.愿意在集體面前較自然地表述。
準備:
1.用舊掛歷自制的有層次的圖書,可粘貼操作的動物卡片。
2.利用圖書的封面、封底繪制一棵大樹。
3.故事錄音。
過程:
一、第一遍聽故事
1.初步了解故事
。1)出示圖畫書,展示用封面、封底制作的大樹,并介紹故事名稱。
(2)引導幼兒通過故事名稱猜猜故事可能講些什么。
2.理解故事內容
。1)邊引導幼兒觀察畫面,邊完整講述故事。
。2)提問:誰住在最下面?它的下面是誰?誰住在最下面?
小松鼠為什么叫小麻雀不要唱歌?
二、第二遍聽故事
1.展示圖書
打開圖書,讓幼兒了解書的結構,然后將動物卡片分別貼在不同的頁碼上,合上書。
2. 合作講述
教師放慢速度講述,故事對話部分留給幼兒講述。
分析討論
提問:小麻雀可喜歡唱歌了,可是現在不能唱了怎么辦呢?
什么時候小麻雀才能唱?
三、第三遍聽故事
1.播放錄音故事。
2.引導幼兒靜靜的等待小鹿醒來,在結尾時,用醒來的'小鹿形象調換熟睡的小鹿形象。
3.帶領幼兒和小麻雀一起為醒來的小鹿唱歌、跳舞。
以小鹿的口吻感謝懂得關心別人的小麻雀和小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