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教學設計
學生討論回答問題:直線工具、曲線工具、橢圓工具、油漆桶工具、選定工具、復制—粘貼命令。
教學意圖:先讓學生觀察、思考作品的創作方法,既復習了以前的知識,也為后面嘗試學習打下了鋪墊。而且學生在觀察分析作品的同時,激發了創作的欲望,使學生在不知不覺的接受了任務。
(二)嘗試學習,完成任務
教師過渡:那同學們想不想自己動手畫一條這樣的魚呢?
學生嘗試練習。
練習要求:嘗試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借助教材和課件中的范畫進行學習,如果遇到了問題自己先想辦法解決,如果有解決不了的先記下來,一會兒一起解決。
教學意圖:學生自己動手主動探索知識,有利于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三)教學演示,解疑答問
教師:好,同學們停下來,剛才看到大家都畫得很認真,一部分同學畫出了和老師一樣的魚,老師很高興,也希望你們把在繪畫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來,我們一起解決。
學生提出問題。可能學生遇到最多的問題會是如何改變圖像的大小。
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可以先讓同學之間互相解決問題。
教師演示。教師對所學內容進行演示,重點講解圖像大小的改變方法:
第一步,用選定工具選擇需要改變大小的圖像。
第二步,將指針移到圖像四周的八個句柄上,然后拖動鼠標到合適的位置。
學生演示。學生演示的內容主要是圖像的復制方法,要求學生一邊演示一邊講解。
教學意圖:通過學生質疑,同學間解疑,教師演示,學生演示解答了學生所遇到的問題,并且突破了教學重點。
(四)拓展練習,訓練思維
教師:通過剛才那位同學的操作之后,大家發現畫面中已經多出了幾條魚了,但是海底只有魚嗎?還有哪些東西呢?(學生會問答:水草、石頭等)那看看老師畫的這幅畫像不像呢?(課件展示:已經繪制完成了的海底圖,包括魚、草、石頭、泥沙等)那同學們自己也來創作一幅美麗的海底世界吧!老師相信你們會畫得比我好的。有信心嗎?開始動手吧!
學生創作,教師指導。(課件播放輕音樂)
教學意圖:拓展練習能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提高對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探究精神的重要環節。
(五)作品交流,取長補短
通過投影儀展示學生作品,然后對作品進行評價。
學生自評。鼓勵學生大膽說自己的創作意圖,以及作品成功的地方。
同學互評。互相學習,說出同學作品優點的同時也要指出不足。
教師點評。以鼓勵、希望為主。
教學意圖:作品評價不僅讓學生看到了優秀的作品,給學生以美的薰陶,同時讓學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并在以后加以改進,對于教師來說,更可以通過學生作品的評價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
<課外延伸、學習總結階段>
(一)環保教育,注重情感
教師:剛才展示的作品都是做得很好,有的同學還給海水著了色。同學們海水是什么顏色的?海水原本是藍色,但是由于人們的污染現在的海水也并不全是藍色了。請大家看課件(展示被污染了的海洋的圖片)。同學們,看到這樣的圖片,你想說些什么呢?
學生發言。
教師:那我們回到我們身邊我們周圍,我該怎么做呢?
學生發言。
(二)教學總結,完成建構
教師: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學會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學生總結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