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上下》教案(通用2篇)
《位置——上下》教案 篇1
【教學內容】人教版一年級下冊p1的內容。
【教學內容分析】《上、下》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是小學階段學習有關“位置”內容的起始課,在本課的學習中,對“參照物”的認識和感受十分重要,是以后學習“位置”的基礎。本課通過具體情境,讓學生體驗“上、下”的位置與順序,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以后認識立體圖形和學習較復雜的確定位置的內容奠定基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了一些有關“上、下”的感性經驗,能夠有意識的用“上、下”描述物體的位置,但是語言不夠準確,如“汽車在上面”,沒有較準確的說出被觀察物體的位置。學生對“參照物”的作用體驗不深,如學生描述“汽車在大橋的上面”與“汽車在上面”兩句比較,學生不能判斷出哪一句更準確,顯然對“參照物”的作用不明確。此外,學生對“上、下”的相對性認識也不夠。【教學設想】1、創設情境與學生學習目標達成統一情境的創設要滿足以下幾點:一是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二是能促進學生學習目標的的達成。本節課根據低年齡學生的特點,創設“闖關奪寶”的游戲大環境,激發學生興趣,感受數學好玩。創設的每一個關卡結合學生的學習目標,促進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如:“打開智慧門”通過“在上面”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引導學生體會在說清物體位置時參照物的重要性。通過說南京長江大橋圖,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認識“上、下”位置及體會位置的相對性。通過“畫一畫”,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數學有用。2、教師引導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學生對于“上、下”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但是語言不夠準確,如“汽車在上面”,通過“打開智慧門”教師教學中得引導,讓學生逐步發現參照物的重要性,能用完整的語言表述物體的位置。如說南京長江大橋圖,先讓學生自由說圖,通過學生的發言教師逐步引導學生有序觀察,體會參照物及“上、下”位置的相對性。通過創設“涂一涂”開放性的題目,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化對“上、下”位置的理解。【教學目標】1、在具體的活動中,讓學生體驗“上、下”的位置關系,體驗物體“上、下”位置的相對性,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2、確定物體“上、下”的位置和順序,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3、初步培養學生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4、初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學重點】理解“上、下”的基本含義,會用“上、下”表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教學難點】在具體情境中體驗“上、下”位置的相對性。【教具、學具準備】課件、涂色紙、彩筆、【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同學們玩過闖關游戲嗎?喜歡嗎?今天我們就一起玩個闖關奪寶的游戲,愿意嗎?大家只有開動腦筋,闖過一個個關卡才能得到寶物,有信心嗎?【設計意圖】通過創設學生喜歡的“闖關游戲”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用游戲的大情境將新授、練習等環節串聯起來,并在創設的每一個關卡中結合學生的學習目標,在小情境中促進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通過一個個有趣的情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二、闖關新授1、開啟智慧門出示課件:
現在同學們看到的這些門只有一個是通向寶藏的,你認為是哪扇門啊?【設計意圖】學生的語言一般不完整,不能主動說出參照物,如“小羊的那扇門”。當學生這樣說時,教師表示不清楚是哪扇門,引導學生說清“在誰的上面”,體會位置參照物的重要性。(學生回答的答案比較多)同學們說了這么多答案,到底要打開誰上面的門啊,看看我們的通關提示,現在你知道是哪扇門了嗎? 看來把話說完整,講清在誰的上面真的很重要,否則就找不到正確位置了。【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己的發言,逐步規范學生可以用“在誰的上面”描述門的位置。通過看通關提示,學生輕易就能找到門的位置,進一步體會參照物在描述物體位置時的重要性。【修改理由】去掉第二稿中第一幅圖中“在上面”的通關提示。原本想通過“在上面”“在長頸鹿的上面”的對比,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從而體會參照物的重要性。但通過試講后,發現孩子們并不關注“在上面”這句話,而且老師讀出這句話后,反而給學生模糊、錯誤的印象,影響了后面學生的表達.該問題的實際意義不大,學生的認知沖突在設計的沖突之前就產生并且解決,因此將該問題去掉,改為“這些門只有一個是通向寶藏的,你猜一猜是哪扇門啊?”這樣學生在猜得過程中,為了讓同伴聽清自己的發言,自己就完善自己的語言,從而體會出參照物在描述物體位置時的重要性。2、第一關:說對位置才能通過!出示教材p1的主題圖。 這是我國著名的南京長江大橋,它主要有三條交通公道,你都看到哪些交通工具?你能說說各種交通工具的位置嗎?從學生的發言中,提煉以下3點:1、同一參照物:如:汽車在大橋的上面,輪船在大橋的下面,火車在大橋的中間。2、不同參照物(1)2個物體位置:如:汽車在火車的上面,火車在汽車的下面。(2)“上、下”相對性:如:火車在汽車的下面,火車在輪船的上面。教師提問:我們在描述火車位置的時候,一會兒用“上面”,一會兒用“下面”,這是怎么回事?看來,因為比的參照物不同,火車相對于汽車在下面,相對于輪船在上面,他們的位置是相對的。【設計意圖】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及第一環節“智慧門”的學習基礎,已經具有用完整語言描述交通工具位置的能力。讓學生自由說圖,學生不僅僅可以以火車、汽車、輪船為參照物,互說位置,還可以發散學生思維,充分利用圖中所有物體,如:江面、白云……說出交通工具的位置。只要學生描述的準確、觀察的有序教師就給予學生肯定,不給學生設計發言的框框,禁錮學生的思維,學生的觀察還是很有深度的,在學生自己的觀察體驗中體會“同一參照物”“不同參照物”“上、下”相對性。教師通過對學生發言的提煉、總結,使學生深化對參照物、“上、下”位置及相對性的認識。【修改原因】第二稿中,設計了一層層的問題,讓學生根據教師設計的問題,逐步體會“同一參照物”“不同參照物”“上、下”相對性,使學生的認知有深度、有層次。但通過學生的課堂表現發現,學生在教師沒有要求的情況下,用“上、下”說交通工具的位置說的很好,雖然學生沒有意識到什么是“同一參照物”“不同參照物”“上、下”相對性,但學生會不自覺的應用,因此第三稿中將此環節設計為通過學生的發言,教師幫助、引導學生提煉、小結,讓學生初步感知“同一參照物” “不同參照物”“上、下”相對性,再通過后面的練習逐步深化學生認識。如果給學生架設問題框框,學生并不能完全理解老師的要求說出交通工具的位置,這樣勢必要加強教師的引導及學生的反復說圖練習,使該圖承受太大的教學壓力,教師引導的累,學生理解的累,使學生逐步喪失學習的興趣。3、第二關,畫對了,才能通過!(簡筆畫出示一個缺少眼睛、眉毛、鼻子、嘴巴的臉部輪廓)今天老師帶來個新朋友,你覺得他漂亮嗎?你想先給他補上什么,能用“上、下”說清它的位置,讓我們把這個小孩的五官補充完整嗎?學生描述位置,教師畫在黑板上。說說鼻子的位置?(鼻子在眼睛的下面,嘴巴的上面)【設計意圖】通過創設“畫五官“的情境,一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避免低年級學生注意力分散,體會數學好玩;二是通過畫五官這個與生活相聯系的情境,進一步深化學生對“上、下”位置關系的理解,通過畫鼻子,進一步讓學生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對性。并使學生意識的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有用。生活中除了五官可以用“上、下”說清它們的位置,還有很多物體的位置可以用“上、下”來說明,看看我們現在上課的教室,你能用“上、下”來說清哪些物體的位置?生活中用到“上、下”說清位置的地方真不少,我們一起來看看。看生活圖片(課件), 【設計意圖】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說說上課教室中物體的位置,一是通過說位置,讓學生主動運用所學知識描述生活中物體的位置,進一步深化學生對“同一參照物”“不同參照物”“上、下”相對性的理解。二是使學生體會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數學就在你身邊。4、第三關,擺對了,才能通過! (1) 學生擺后說說你是怎樣擺的。教師提問:《數學課堂作業》的上面都有什么?你能像老師這樣也提個問題嗎?學生互相提問、回答。(2) 讓一位學生設計擺放順序,其余學生按照要求擺放。教師提問:x的上面,y的下面是誰?你還有什么問題想問問同學們?學生互相提問、回答。(3)同位兩個互相設計、操作,提問題。【設計意圖】通過擺學具,說學具的位置,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上、下”位置及相對性的理解,尤其是通過對“x的上面都有什么”“x的上面,y的下面是誰”這些問題的回答,使學生認識到“上、下”的位置關系不僅僅是“上、下”緊相鄰的兩個物體之間的關系,“《數學課堂作業》的上面有數學書、字典、鉛筆盒,3種物品”,開拓學生思維,為后面的涂色練習做準備。采用“教師引領——學生引領——同位合作”,逐步展開練習。【修改原因】在第二次備課中,只擺了3種物品,學生練習的梯度比較小,對后面的練習承接作用不大。第三稿中,將原來的3種物品改成4種,學生的練習有了梯度、層次,而且,學生在互相提問中體會到“上、下”的位置關系不僅僅是“上、下”緊相鄰的兩個物體之間的關系,如:“數學書、字典、鉛筆盒都在《數學課堂作業》的上面”,拓展學生思路,為下一步涂顏色奠定基礎。5、 第四關:涂準確,就能通關! (1)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2)看來這個問題沒有難住大家,再來一個怕不怕,大家一定要把題讀完整、想仔細,再動筆涂顏色。讓學生獨立完成,展示學生不同畫法,比較訂正。進行方法指導,讓學生理解先通過前半句確定綠色的大概位置范圍,再通過后半句確定綠色的具體位置。指導錯誤的學生改正過來。【設計意圖】通過涂一涂,提高學生運用“上、下”相關知識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深化學生對“上、下”位置的理解。尤其是第(2)問,可以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前半句確定綠色的大概位置范圍,后半句確定綠色的具體位置”,通過學生自己的切身體驗,使學生加深對審題的認識。【修改原因】第二稿中對于“涂一途”環節設計的比較開放,在練習效果上來看,部分學生理解難度較大,可以在后面的作業、練習中出現。6、 尋找寶物,總結重點寶物就藏在你們桌面的下面或者椅子的下面,同學們找一找。說說你是從哪里找到的?除了同學們手中的寶物,這節課我們收獲的做大的寶物就是知識。你收獲了哪些知識?讓學生獨立完成,展示學生不同畫法,比較訂正。進行方法指導,讓學生理解先通過前半句確定綠色的大概位置范圍,再通過后半句確定綠色的具體位置。指導錯誤的學生改正過來。【設計意圖】通過涂一涂,提高學生運用“上、下”相關知識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深化學生對“上、下”位置的理解。尤其是第(2)問,可以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前半句確定綠色的大概位置范圍,后半句確定綠色的具體位置”,通過學生自己的切身體驗,使學生加深對審題的認識。【修改原因】第二稿中對于“涂一途”環節設計的比較開放,在練習效果上來看,部分學生理解難度較大,可以在后面的作業、練習中出現。6、 尋找寶物,總結重點寶物就藏在你們桌面的下面或者椅子的下面,同學們找一找。說說你是從哪里找到的?除了同學們手中的寶物,這節課我們收獲的做大的寶物就是知識。你收獲了哪些知識?讓學生獨立完成,展示學生不同畫法,比較訂正。進行方法指導,讓學生理解先通過前半句確定綠色的大概位置范圍,再通過后半句確定綠色的具體位置。指導錯誤的學生改正過來。【設計意圖】通過涂一涂,提高學生運用“上、下”相關知識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深化學生對“上、下”位置的理解。尤其是第(2)問,可以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前半句確定綠色的大概位置范圍,后半句確定綠色的具體位置”,通過學生自己的切身體驗,使學生加深對審題的認識。【修改原因】第二稿中對于“涂一途”環節設計的比較開放,在練習效果上來看,部分學生理解難度較大,可以在后面的作業、練習中出現。6、 尋找寶物,總結重點寶物就藏在你們桌面的下面或者椅子的下面,同學們找一找。說說你是從哪里找到的?除了同學們手中的寶物,這節課我們收獲的做大的寶物就是知識。你收獲了哪些知識?讓學生獨立完成,展示學生不同畫法,比較訂正。進行方法指導,讓學生理解先通過前半句確定綠色的大概位置范圍,再通過后半句確定綠色的具體位置。指導錯誤的學生改正過來。【設計意圖】通過涂一涂,提高學生運用“上、下”相關知識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深化學生對“上、下”位置的理解。尤其是第(2)問,可以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前半句確定綠色的大概位置范圍,后半句確定綠色的具體位置”,通過學生自己的切身體驗,使學生加深對審題的認識。【修改原因】第二稿中對于“涂一途”環節設計的比較開放,在練習效果上來看,部分學生理解難度較大,可以在后面的作業、練習中出現。6、 尋找寶物,總結重點寶物就藏在你們桌面的下面或者椅子的下面,同學們找一找。說說你是從哪里找到的?除了同學們手中的寶物,這節課我們收獲的做大的寶物就是知識。你收獲了哪些知識?讓學生獨立完成,展示學生不同畫法,比較訂正。進行方法指導,讓學生理解先通過前半句確定綠色的大概位置范圍,再通過后半句確定綠色的具體位置。指導錯誤的學生改正過來。【設計意圖】通過涂一涂,提高學生運用“上、下”相關知識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深化學生對“上、下”位置的理解。尤其是第(2)問,可以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前半句確定綠色的大概位置范圍,后半句確定綠色的具體位置”,通過學生自己的切身體驗,使學生加深對審題的認識。【修改原因】第二稿中對于“涂一途”環節設計的比較開放,在練習效果上來看,部分學生理解難度較大,可以在后面的作業、練習中出現。6、 尋找寶物,總結重點寶物就藏在你們桌面的下面或者椅子的下面,同學們找一找。說說你是從哪里找到的?除了同學們手中的寶物,這節課我們收獲的做大的寶物就是知識。你收獲了哪些知識?讓學生獨立完成,展示學生不同畫法,比較訂正。進行方法指導,讓學生理解先通過前半句確定綠色的大概位置范圍,再通過后半句確定綠色的具體位置。指導錯誤的學生改正過來。【設計意圖】通過涂一涂,提高學生運用“上、下”相關知識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深化學生對“上、下”位置的理解。尤其是第(2)問,可以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前半句確定綠色的大概位置范圍,后半句確定綠色的具體位置”,通過學生自己的切身體驗,使學生加深對審題的認識。【修改原因】第二稿中對于“涂一途”環節設計的比較開放,在練習效果上來看,部分學生理解難度較大,可以在后面的作業、練習中出現。6、 尋找寶物,總結重點寶物就藏在你們桌面的下面或者椅子的下面,同學們找一找。說說你是從哪里找到的?除了同學們手中的寶物,這節課我們收獲的做大的寶物就是知識。你收獲了哪些知識?讓學生獨立完成,展示學生不同畫法,比較訂正。進行方法指導,讓學生理解先通過前半句確定綠色的大概位置范圍,再通過后半句確定綠色的具體位置。指導錯誤的學生改正過來。【設計意圖】通過涂一涂,提高學生運用“上、下”相關知識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深化學生對“上、下”位置的理解。尤其是第(2)問,可以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前半句確定綠色的大概位置范圍,后半句確定綠色的具體位置”,通過學生自己的切身體驗,使學生加深對審題的認識。【修改原因】第二稿中對于“涂一途”環節設計的比較開放,在練習效果上來看,部分學生理解難度較大,可以在后面的作業、練習中出現。6、 尋找寶物,總結重點寶物就藏在你們桌面的下面或者椅子的下面,同學們找一找。說說你是從哪里找到的?除了同學們手中的寶物,這節課我們收獲的做大的寶物就是知識。你收獲了哪些知識?讓學生獨立完成,展示學生不同畫法,比較訂正。進行方法指導,讓學生理解先通過前半句確定綠色的大概位置范圍,再通過后半句確定綠色的具體位置。指導錯誤的學生改正過來。【設計意圖】通過涂一涂,提高學生運用“上、下”相關知識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深化學生對“上、下”位置的理解。尤其是第(2)問,可以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前半句確定綠色的大概位置范圍,后半句確定綠色的具體位置”,通過學生自己的切身體驗,使學生加深對審題的認識。【修改原因】第二稿中對于“涂一途”環節設計的比較開放,在練習效果上來看,部分學生理解難度較大,可以在后面的作業、練習中出現。6、 尋找寶物,總結重點寶物就藏在你們桌面的下面或者椅子的下面,同學們找一找。說說你是從哪里找到的?除了同學們手中的寶物,這節課我們收獲的做大的寶物就是知識。你收獲了哪些知識?讓學生獨立完成,展示學生不同畫法,比較訂正。進行方法指導,讓學生理解先通過前半句確定綠色的大概位置范圍,再通過后半句確定綠色的具體位置。指導錯誤的學生改正過來。【設計意圖】通過涂一涂,提高學生運用“上、下”相關知識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深化學生對“上、下”位置的理解。尤其是第(2)問,可以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前半句確定綠色的大概位置范圍,后半句確定綠色的具體位置”,通過學生自己的切身體驗,使學生加深對審題的認識。【修改原因】第二稿中對于“涂一途”環節設計的比較開放,在練習效果上來看,部分學生理解難度較大,可以在后面的作業、練習中出現。6、 尋找寶物,總結重點寶物就藏在你們桌面的下面或者椅子的下面,同學們找一找。說說你是從哪里找到的?除了同學們手中的寶物,這節課我們收獲的做大的寶物就是知識。你收獲了哪些知識?
《位置——上下》教案 篇2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這節課,老師與小朋友們一起認識“上下”(板書課題)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感知生活中的“上下”
1、出示課件:上學路上
師:小紅和小明走在上學的路上,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他們都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大樹、太陽、小鳥和花。
師:你會用上、下說說它們的位置嗎?
生1:太陽在上面,小鳥在上面,小花在下面。
生2:太陽在上面,小鳥也在上面,花在下面。
師:剛才小明悄悄告訴我,小朋友說的不準確,也不完整。你能用誰在誰的上面,誰在誰的下面來說一說嗎?
生1:小鳥在太陽的下面,太陽在小鳥的上面,花在小鳥的下面,小鳥在花的上面。
生2:太陽在小鳥的上面,小鳥在太陽的下面。
師:在說物體的位置時,一定要說清楚誰在誰的上面,誰在誰的下面。這樣才更加準確,更加完整
師:下面我們來做個小練習,考考大家。
生1:太陽在花的(上面)。
生2:花在太陽的(下面)。
生3:小鳥在花的(上面)。
生4:小鳥在太陽的(下面)。
討論:為什么一會說小鳥在上面?一會又說它在下面呢? (同位交流)
小結:也就是說同一物體,站從不同的角度來觀測,它的位置是不同的,所以小朋友在說物體的位置時,一定先確定好是站在哪個角度來觀測的。
2、出示課件:小明家的書櫥
師:小明放學了,回到家,來到了他得書櫥旁,看他書櫥里的物品擺得多整齊呀!我們小朋友也要向他學習,不要亂擺放自己的物品。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書櫥中各種物品的擺放位置,好開始仔細觀察,好,下面老師又要考考小朋友了,看看小朋友能不能準確說出書櫥上物品的位置。請看第一題……
生1:船在花瓶的(下面)。
生2:花瓶在船的(上面)。
生3:表在貓的(下面)。
生3:表在船的(上面)。
3、出示課件:小明家廚房里的冰箱
師:接下來,再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小明家廚房里的冰箱里面,都有哪些食物吧!瞧,食物可真豐富啊!下面就讓我們做一個猜食物的游戲吧!
師:請同學們瞪大你的眼睛,仔細觀察冰箱里食物的位置,仔細聽老師的要求:第一件食物它在漢堡的上面,但不是烤雞,誰來猜?
生:是可樂。
師:同意嗎?
生:同意
師:說說你是怎樣猜得?
生:漢堡的上面有可樂和烤雞,不是烤雞,那就是可樂。
師:觀察的很有序,能夠根據老師提供的線索去找答案,希望同學們都向他學習。
師:它在牛奶下面,草莓上面
生:是西紅柿
師:說說你是怎樣猜得?
生:牛奶下面,草莓上面,在它倆之間的就是西紅柿。
師:它在草莓和梨的中間
生:是蘋果。
師:同意嗎?
生:同意。
師:它在最下面
生:是蛋糕。
師:對嗎?
生:對。
師:它在胡蘿卜下面,蛋糕的上面
生:是蘋果。
師:說說你是怎樣猜得?
生:它在胡蘿卜下面,蛋糕的上面,在它們中間的就是蘋果。
師:它在最上面。
生:是可樂和烤雞。
師:說說你是怎樣猜得?
生:最上面有可樂和烤雞,所以就是它們倆個。
師:你們可真是善于觀察,認真細心的好孩子。
三、拓展應用
1出示課件:小動物分房子
師:同學們,動物園給小動物蓋了新房子,有四種小動物要搬新家了,李老師負責給他們分房子,你們想不想知道他們都住在幾層啊?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請同學們豎起你的小耳朵,仔細聽李老師告訴你的信息,看誰聽的最認真。
師:信息一熊貓說:“我第一個搬進新樓房,我家上面住著猴子、雞和馬。
師:誰聽明白老師告訴你的信息了?
生把信息一再說一遍。
師:你真是一個善于傾聽的孩子。
師:信息二馬說:“我的上面只住著猴子”。
師:什么叫做只住著猴子?誰來解釋解釋?
生:除了小猴子,沒有其他小動物了。
師:信息三:雞說“我就住在熊貓的上面,馬的下面吧!”
師:同學們能根據老師的三條信息,幫助老師給他們分好房子嗎?下面請同學同位合作,先思考,交流,然后把每個動物貼在他所在的樓層中,請同學們拿出桌面上的信封。開始吧。
師:哪個小組上來說說你是怎么分的?
生1:根據信息一,可以猜出熊貓住在第一層。根據信息二馬說我的上面只住著猴子,就可以猜出猴子住在最高層,是第四層,馬就應住在猴子的下面第三層。根據信息三,可以猜出雞住在第二層。
師:同意嗎?
生:同意。
師:不僅清楚,而且他用上了老師提供的三條信息,是個會分析的好孩子。
再找一組同位說一說。
師:聲音洪亮,而且粘的十分干凈,保持作業面整潔是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我們要向他學習。
小結:同學們真不簡單,不僅把房子分好了,而且能夠綜合運用信息來解決問題,你們表現真出色。老師替小動物們謝謝大家。
2、猜一猜
師:剛才我們幫小動物們分好了房子,你們想不想知道李老師家住在幾層啊?請認真聽老師告訴你的信息:李老師住在淘氣樓上,淘氣住在丁丁樓上,丁丁住在2樓,李老師住在幾樓?
生:李老師的家住在4樓。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李老師真是住在四層上,等有時間,李老師邀請咱班同學去做客。
四、評價體驗
師:這節課小朋友們學的高興嗎?說一說你有哪些收獲?
生1:認識了上下。
生2:知道了誰在誰的上面。誰在誰的下面。
生3:學會了幫小動物分房子。
……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1頁的內容。
內容分析:《上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位置》的起始課,兒童在日常生活中并通過前面的學習,對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積累了一些感性經驗,但不一定準確準確的加以判斷。本節課本課通過對學生提供豐富的生活和活動情景,幫助學生能夠在具體情境中會用上下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體驗上下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教學目標:
1. 通過觀察、操作、討論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對性,在具體情境中會用上下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2.體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的上、下描述指定的某物體的位置。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通過數學情境的創設,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上下位置關系。
教學難點:體驗上下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教具準備:課件、投影儀
學具準備:小動物的頭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