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詩人“心靈”的相會——《靜夜思》教學案例
詩境之三:凝望月兒讀懂詩人心情
“明亮的月光照在詩人的床前,好像是鋪在地上的白白的霜,這樣的美景讓詩人忍不住舉頭凝望。”孩子又起勁了,不約而同地抬頭向教室窗外凝望。“看到月亮,你想到了!睂W生們個個凝神靜思,浮想聯翩,靈感大發,紛紛要求發言。
老師讓他們考慮成熟,同時再次打開思鄉曲,清幽的音樂又回響在教室里: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家里的媽媽!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和哥哥一起玩游戲的時候!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好朋友李堯!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我很想他們!
……
“小朋友們浮想聯翩,詩人看著掛在空中的明月,會想到什么呢?他想到了故鄉的”。在已與詩人產生共鳴的前提下,孩子們按捺不住表達的欲望:
“他想到了故鄉的那座小山!
“他想起了家門口的那條小溪!
“他想到了故鄉的蘋果!
“他想起了故鄉的親人。”
……
各種各樣的答案從孩子的頭腦中蹦出來,他們把這篇膾炙人口的詩作變得更為豐滿。
詩境之四:和樂吟誦表達自我感受
當我再一次播放思鄉曲時,學生竟不由自主地和著音樂低聲吟誦,其中一些同學甚至站了起來,配上動作,邊表演邊吟誦。那般神情非一個“傳神”能夠概括。
自我評析:
兒童是天生的幻想家和詩人,兒童是喜歡幻想,喜歡詩和詩意的。濃郁的詩意境界,為孩子們營造了盡情想像的空間。他們的這些想像多么豐富美麗,多么超凡聰慧!一個個簡直就像小詩人!在這種創造性想像中,學生們更真切地領會了詩的靈魂,并與詩人在富有創造性的詩意情境中相會、相融了,他們的心靈也和詩人的心靈變得一樣詩意。他們在這在濃濃的詩意中感悟、體驗著、想像著、創造著、發展著。這才是真正直達學生心靈的、充滿人文精神的教學。這節課,我努力達成了這一目標,而且還讓學生進行了創造性的想像、創造性的表達,使課堂真正成為了結合生活性、發展性和審美性的人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