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人教課標版一年級下冊第13課)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學會3個生字;了解詩文的意思。
2、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3、想象詩中描寫的美麗景色,初步感受初夏的美麗,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和保護環境的意識。
4、默寫課文。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
2、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
教具準備:生字、生詞卡片;教學掛圖;小黑板。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出示掛圖說圖意。
1、學生觀察掛圖,說說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話完整地說出圖意。(板書:泉眼、細流、樹陰、小荷、蜻蜓)
2、還能加上什么詞,讓句子更優美一些呢?
二、借助拼音讀詩文。
1、詩人是怎么描寫這美麗小池的呢?(板書課題;請已讀過這首詩的同學試背詩文。)
2、這首詩的作者是誰?(簡介作者)學生借助拼音朗讀詩文,注意讀準平舌頭音、翹舌音和后鼻音。(自由讀、個人讀、正音。)
三、多種形式讀詩文。(出示詩歌于小黑板)
1、打著拍子初讀詩句,大致了解詩的大意。
⑴、劃出詩的朗讀節奏。(學生說,老師劃。)
⑵、分析詩的平仄。(學生說,老師劃。)
⑶、根據平仄,打著拍子讀詩。(自由讀、個人讀、齊讀。)
⑷、這首詩寫的是哪一個季節的小池?這是一個怎樣的小池?(自由發言)
2、手舞足蹈讀詩句,簡單了解詩意。
⑴、根據自己對詩的理解,配上動作朗讀詩文。(自由練習、個人表演。)
⑵、通過表演讀,你讀懂了什么?你是從哪句讀懂的?(配合動作表演,自由發言,并根據理解,認清“聲”“惜”“晴”“角”的字形,以免與同音字混淆。)
⑶、這么美妙的景致,我們該怎么讀出呢?(教師示范讀;學生齊讀。)
3、閉著眼睛讀詩句,想象詩的意境。
⑴、老師配樂范讀,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出一幅小池圖。
⑵、學生閉著眼睛配樂讀,在腦子里描繪出自己想象中的小池。
⑶、學生自由發言,說說自己的腦海里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小池?我們怎么做才能一直擁有這樣美麗的小池樣?
4、拿起畫筆畫詩意,加深對詩句的理解。
⑴、學生交流:你覺得在你的畫中應該畫些什么呢?為什么要畫它。
⑵、學生自由畫出自己理解中的小池。
⑶、學生展示作品,指畫吟詩。
四、指導學習生字
1、讀生字卡上的生字,用生字口頭組詞。
2、指導觀察、書寫生字。
五、拓展閱讀
出示《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江南》(注音),學生齊讀。
六、作業布置
1、把《小池》背給爸爸、媽媽聽。
2、默寫古詩。
板書:
小 池
楊萬里
(教學掛圖)
泉眼 細流 樹陰 小荷 蜻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