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 > 一年級下冊《插秧》教學設計及其思考(通用13篇)

一年級下冊《插秧》教學設計及其思考

發布時間:2023-09-27

一年級下冊《插秧》教學設計及其思考(通用13篇)

一年級下冊《插秧》教學設計及其思考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田、照、藍、農、民”5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讓學生感受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人的勞動之美,然后進行續寫。 

  課前準備:預習: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認生字、讀讀課文; 教具:生字卡片,課文插圖、班德瑞《田園風光曲》。 

  教學過程 : 

  一、謎語激趣,導入  新課。 

  同學們都喜歡猜謎語,下面聽老師說一則謎語:“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也哭。你問他是誰,他說你知道。”(學生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鏡子有關的文章,看看作者在文中把什么寫成了鏡子?(板書課題:插秧)[上課伊始,教師用一則謎語引出與本課學習內容相關的東西,以激起學生的學習情趣。] 

  二、據題質疑,據圖釋疑。 

  同學們看到這個課題可能會問:“插秧”是什么意思?誰插秧?在哪兒插秧?(指導學生觀察書上插圖,引導學生理解圖中戴斗笠的人把水稻的秧苗插在稻田里的活動叫插秧。)究竟是誰插秧?在哪兒插秧?讓我們一起學習課文。[“插秧”這一名詞對于城里的孩子來說比較陌生,如果學生對“插秧”一詞都不理解的話,根本就無法進行課文的學習;如果單純由老師向學生灌輸“插秧”一詞的定義,學生也會一頭霧水。因此在教學中應利用課文插圖來幫助學生理解“插秧”的含義,并通過學生的質疑引發其學文的欲望。] 

  三、自主識字,初讀感知。 

  1.出示學過的識字方法,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認字學詞,讀通課文。(1)借助拼音;(2)問別人;(3)聯系上下文猜字;(4)聽別人讀。 2.同桌互讀正音。 3.指名讀課文。其他小朋友認真聽,評一評讀得怎么樣。 4.運用游戲,檢查學生識字情況。 

  現在我們要把生字朋友從課文中請到我的生字卡片上,看同學們還認不認識?出示生字卡片,用“開火車”和“摘字”(把字貼在黑板上認識哪個字就摘哪個字來讀,其他學生跟讀3遍。)兩種游戲來檢查學生識字情況。并讓學生匯報自己是采用什么方法認識這些字的。 

  5.把生字朋友送回課文家中,全班齊讀課文,解決先前質疑的兩個問題,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是識字,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重要的是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也即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在這一教學環節的開始出示了四種學生已經學過的識字方法,叫他們選擇其中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識字,這樣既復習鞏固了原有的知識,又培養了學生運用已有知識的能力。同時,識字是比較枯燥的,為了讓學生識起字來饒有興趣,在教學中引入了兩種識字游戲——“開火車”和“摘字”。這樣能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提高識字效率,鞏固識字效果。] 

  四、細讀課文,理解意思。 

  1.四人小組讀課文,講講自己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討論解決不明白之處。 

  2.全班交流小組內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相機指導。 

  3.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一讀。 

  [讓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討論,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習慣。同時,打破傳統的“串講”形式,以學生的自主閱讀為主,學生自己能讀懂的教師就不再去多講,讓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學而不思則罔”,質疑是思維的火花,在這一環節中,我注重了學生質疑問難能力的培養,收到較好的效果。] 

  五、范讀引路,熟讀成誦。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評一評老師哪些地方讀得好?還有什么不足之處? 

  2.學生練讀。教師設問:水田里映照著藍天、白云、青山、綠樹,給你什么感覺?農民伯伯在這么美的環境中插秧是什么心情?重點指導學生讀出水田映照著藍天、白云、青山、綠樹的美和農民插秧時歡快、充滿希望的心情。 

  3.配樂朗誦,嘗試背誦。 

  [朗讀訓練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項語言基本訓練。它既是理解語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強語感,發展語感,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教學時,不宜講太多的有關朗讀的知識,主要應通過教師范讀來引路,讓學生從聽中進行評價感悟,從模仿練讀中得到自悟。] 

  六、發揮想象,拓展延伸。 

  1.小朋友們,你們想想水田這面鏡子里還會映照著什么?根據回答,相機板書:鳥兒、飛機、花兒…… 

  2.你能不能照著書上的句式,當小作家把水田映照的東西寫一寫。 

  [這篇課文句式整齊,結構相同,有利于學生積累語言,內化其表達方式。教學中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發揮想象續寫課文,不但讓學生產生了新奇感,而且運用了所學語言。] 

  七、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1.讓學生用自己習慣或喜歡的方式記憶字形。 2.全班交流匯報識記字形方法。教師適當提供識記方法:如用部件法記“藍”字…… 3.重點指導書寫:藍:上面是“艸”,要與“籃”區分開來。 農、民:與課后語文天地中的練習結合起來指導。 4.學生進行書寫練習。 

  教學反思:《插秧》這一課的教學設計,我主要想體現三個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一是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識字方法自主識字,鼓勵學生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學習,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二是通過初讀、細讀、背誦這一有層次、有梯度的讀的設計,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興趣,積累語言,內化文章的表達方式。三是注重生生、師生間的互動。評價變得開放,既有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又有學生對教師的評價,評價的目的不再只為了甄別與選拔,而是通過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

一年級下冊《插秧》教學設計及其思考 篇2

  本篇課文屬兒歌,通過比喻和想象,以“水田是鏡子”一句領起,詩化了插秧的耕作過程,詩化了艱苦的農業勞動。詩情畫意中,一切是那么美好。教學時,我注意引導學生借助圖畫理解詩意,體會詩句的意境。

  片斷一:

  (出示圖畫)

  師:這幅圖上是農民伯伯插秧的情景,請大家從上到下仔細觀察圖畫,看看圖上畫了什么。

  生:藍天、太陽、白云。

  生:青山、綠水。

  生:水田中一位農民伯伯正在插秧。

  ……

  師:你們再仔細觀察一下,水田中還有什么?

  生:水田中還有山、樹、白云、藍天的影子。

  師:是的,水田中倒映著藍天、白云、青山、綠樹,它們的影子非常清晰,你們想一想,我們可以說水田像什么?

  生:能照出影子,像面鏡子……

  師:水田就像一面鏡子,把藍天、白云、青山、綠樹,還有辛勤勞動的農民伯伯映照在水中,這是一幅多么美的畫面呀!讓我們一起來盡情地讀一讀吧……

  (由圖入手,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能力,豐富學生的想象,在暢所欲言中感受美化的詩境,在盡情地讀中體會詩意。)

  片斷二:

  師:請同學們仔細看圖,想象一下,水田除了像鏡子,還像什么?

  生:水田像玻璃,農民在玻璃上插秧。

  生:水田像個大棋盤,農民把秧苗插在棋盤上。

  生:水田還像塊地毯,……

  (師生之間民主平等的關系,營造出寬松和諧的氛圍,讓學生敢說、愛說、會說,在拓展練習中進一步放飛想象的翅膀,也使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也同時得到提高,讓學生在說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南方的美麗!)

一年級下冊《插秧》教學設計及其思考 篇3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3單元第2課《插秧》是一首短小精美的小詩,很有意境。詩中體現了自然美、生活美、勞動美,歌頌贊美了勤勞質樸的勞動大眾。

  學習了這首美的小詩,我參照了教師用書所提出的建議,出了3道練習題,讓學習進行再創造學習。

  1.水田是地毯,農民在地毯上________。

  2.水田是棋盤,農民在棋盤上________。

  3.水田是________,________。

  學生以小組合作為單位,進行充分討論,大家暢所欲言,紛紛發言,并寫了以下一些內容:

  記得當時孔卓悅說水田是“玻璃,這塊玻璃打不碎”時,話音剛落,黃茂晨就站起來反駁說:“老師,我說的和她不一樣。”黃茂晨當時很激動,一邊結結巴巴地快速講著,一邊揮舞著一雙小手,唾沫星都濺出來了,他說:“水田是塊玻璃,這塊玻璃能打碎。”不等老師、同學反問,他又連忙解釋說:“因為你無論扔個什么東西在水田里,水面都會泛起波紋,一圈圈動著,這說明這塊玻璃打碎了。”我一聽,甚是欣喜,讓大家給他鼓掌,他驕傲地笑了,露出了他長長的大板牙,很是滑稽和可愛。

  接著,我又問孔卓悅:“孔卓悅,那你說說你為什么說‘這塊玻璃打不碎呢’?”孔卓悅先是不斷地發出“嗯……嗯……”的聲音,想了一會兒后說:“要是誰用棍子動了一下水面,水面上的小圈一動,但是過一會兒,就又不動了,變得和剛才一個樣。”我接著她的話茬引導說:“所以說……”全班學生齊聲道:“這塊玻璃打不碎。”黃茂晨又笑了笑說:“噢,也可以,也可以。”兩位學生的答案截然相反,但都能說出自己的道理,為何不能同時并存呢?為何非要惟一的確定答案呢?

  按照新課程的理念,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而且要注重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我覺得創新精神很重要,獨立思考、與眾不同的思維很可貴,要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要肯定他們的學習熱情,我帶頭給兩位學生以熱烈的掌聲。

  本篇課文屬兒歌,通過比喻和想象,以“水田是鏡子”一句領起,詩化了插秧的耕作過程,詩化了艱苦的農業勞動。詩情畫意中,一切是那么美好。教學時,我注意引導學生借助圖畫理解詩意,體會詩句的意境。

  片斷一:

  (出示圖畫)

  師:這幅圖上是農民伯伯插秧的情景,請大家從上到下仔細觀察圖畫,看看圖上畫了什么。

  生:藍天、太陽、白云。

  生:青山、綠水。

  生:水田中一位農民伯伯正在插秧。

  ……

  師:你們再仔細觀察一下,水田中還有什么?

  生:水田中還有山、樹、白云、藍天的影子。

  師:是的,水田中倒映著藍天、白云、青山、綠樹,它們的影子非常清晰,你們想一想,我們可以說水田像什么?

  生:能照出影子,像面鏡子……

  師:水田就像一面鏡子,把藍天、白云、青山、綠樹,還有辛勤勞動的農民伯伯映照在水中,這是一幅多么美的畫面呀!讓我們一起來盡情地讀一讀吧……

  (由圖入手,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能力,豐富學生的想象,在暢所欲言中感受美化的詩境,在盡情地讀中體會詩意。)

  片斷二:

  師:請同學們仔細看圖,想象一下,水田除了像鏡子,還像什么?

  生:水田像玻璃,農民在玻璃上插秧。

  生:水田像個大棋盤,農民把秧苗插在棋盤上。

  生:水田還像塊地毯,……

  (師生之間民主平等的關系,營造出寬松和諧的氛圍,讓學生敢說、愛說、會說,在拓展練習中進一步放飛想象的翅膀,也使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也同時得到提高,讓學生在說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南方的美麗!)

一年級下冊《插秧》教學設計及其思考 篇4

  〖教學目標〗

  1.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互助讀課文,認生字。

  2.熟讀、背誦課文,體會春天的美,自然的美,勞動的美,培養學生熱愛、親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了解一些農業生產方面的簡單知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前邊我們學習了一篇描寫南方景色的課文《水鄉歌》,誰來說說我國的南方是什么樣的?

  生:-南方水很多,船很多,橋也很多。

  -我國的南方還有很多山,風景也很美。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從電視上看到的。

  師:對,看電視能讓我們了解很多知識。

  師:看,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一幅南方風景圖。(投影出示水田插圖)

  生:哇,好美呀!

  師:美在哪里?

  生:山很高,上面長滿了草和樹,天空很藍很藍的,上面還飄著漂亮的白云。

  生:水很清很平,像一面大鏡子,照出了藍天白云。

  師:是呀!春天來了,大地變得多美呀!農民也開始插秧了。(出示插秧圖及課文)(板書:插秧)

  [評析教師在了解學生認知的同時,注重了人文關懷。利用插圖豐富學生感性認識,激發起學生想說的興趣和欲望,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感而發,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學習課文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內學習課文《插秧》。(學生在小組內互助讀課文,認生字。)

  師:誰想讀給大家聽?(指名讀。學生評價訂正讀音,老師隨機利用卡片指導鞏固認讀生字。)

  師:讀得不錯,評得也很好。你們能很快背誦嗎?

  生:能!(學生讀課文,練習背誦。)

  [評析在學生自讀課文之后,找一兩名學生讀書,然后大家共同評價,指出易錯的讀音,集中指導鞏固。為學生的讀書實踐掃除了障礙,再讓學生自由讀書背誦,有利于全體學生的發展。]

  師:誰想背給大家聽?(指生背課文。有的學生背錯了順序。)

  師:這篇課文很簡短,可是很容易背錯了,怎樣才能背不錯呢?讀一讀,想一想,看哪個小組能想出好辦法。(學生讀課文,討論、交流、匯報。)

  生:課文的第一段和第二段順序正好反著。

  生:白云是在藍天上的,綠樹是長在青山上的。

  生:為了不背錯順序,我看了看,藍天在白云上面,白云在青山上面,青山比綠樹高,是從高到低的順序,下一段是從低到高的順序,這樣就背不錯了。

  師:你們總結得真好,一邊想一邊再背一背。

  師:背熟了嗎?下面咱們來看一段“電視”,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一邊背一邊想,你就能看到精彩的“電視節目”了。(學生背誦想像。)

  師:在小組內說說你看到了什么節目?(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像。)

  生:我想到了:一天,我來到了南方,看到了很多水田,水田平靜得像一面大鏡子,藍天、白云、大山和綠樹都照在水田里。農民在插秧,把秧苗插在了藍天上,白云上,大山上,綠樹上。我覺得很好玩,也去插秧,把秧苗插在了藍天上,白云上,大山上,綠樹上,還插到了我的笑臉上。

  ……

  [評析形象性和情感性是語文的基本特點,通過自讀、互助讀、練習背誦等多種形式讓學生體會詩情畫意和文字的優美,對課文形成初步的領悟和整體感知。在學生背誦出現困難時,結合小組合作、討論交流讓學生自學悟法,自主發現詩歌的描寫順序,得到充分的心理滿足和成功的情感體驗。然后利用“看電視”激發起學生讀書想像的興趣,使課文中的生動形象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學習課文的獨特體驗也會由此而發。]

  師:水田是鏡子,它還能映照出什么?(在小組內照課文的樣子,編一編,寫一寫。組內討論交流,記錄員做好記錄,然后小組匯報。)

  生:水田是鏡子,映照著太陽,映照著飛機,映照著小鳥,映照著樓房,映照著亭臺。農民在插秧,插在太陽上,插在飛機上,插在小鳥的翅膀上,插在樓房上,插在亭臺上。

  生:水田是鏡子,映照著森林,映照著鮮花,映照著小草,映照著飛舞的蜜蜂和蝴蝶。小松鼠在插秧,插在森林上,插在鮮花上,插在小草上,插在飛舞的蜜蜂和蝴蝶上,插在自己的小房子上。

  ……

  師:(出示未插秧的水田圖和插了秧的水田圖)同學們,觀察圖畫,想想,水田像鏡子,還像什么?

  生:水田像一塊花玻璃,農民像在花玻璃上插秧。

  生:水田像我們的學習園地。

  生:水田像一幅畫,上面畫著藍天白云飛翔的小鳥,還畫著高山,綠樹和五顏六色的鮮花。

  生:水田像一塊綠色的大地毯,農民在插秧就像在編織大地毯。

  生:水田還像熊貓的大肚皮。

  ……

  [評析教師改變以往教學中常見的串講方式,抓住一個“點”――水田像鏡子,帶動了整篇課文的學習。教師給學生留下了充足的思考余地,營造了思考問題的情景氣氛,讓學生大膽地想、大膽地說。由于教師給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機會,富有創意的語句就隨口而出了。]

  三、拓展延伸

  師:南方的水田很美麗,我們北方的田野也很美麗。想想,我們的田野像什么?農民在田野里種什么?

  生:春天來了,我們的田野像五顏六色的大海。

  生:冬天我們的田野像黃地毯,春天來了,冰融化了,大地變得軟軟的,踩上去像蹦蹦床。

  生:小草出來了,小花開放了,田野像一床花被子。我們在上面踢足球、打滾,玩累了,曬著太陽睡一覺,可真舒服。

  生:農民在田野里種棉花,種玉米,過一段時間,棉花,玉米出來了,像是在黃地毯上繡上了綠色的小花。

  ……

  師:南方的田野很美,作者給它配上了插圖,我們北方的田野也很美,放學后請同學們再觀察觀察,也把咱們美麗的田野畫一畫,寫一寫好嗎?

  [評析從對課文的理解延伸到學生的生活經驗,使課堂學習與學生生活融合在一起,為學生樹立 “生活就是語文”的思想觀念。]

  四、總結評價

  師:這節課你學得快樂嗎?為什么?

  生:很快樂,因為我學會了《插秧》這篇課文,還認識了生字。

  生:我也覺得很快樂,因為我知道了南方有山有水,景色很美。

  師:想去看看嗎?

  生:想。

  師:以后有機會到南方旅游,親眼目睹那里的美麗景色。

  生:我也很快樂,因為我覺得在水田里插秧很有意思。我們北方沒有水田,但是也很美麗。

  ……

  師:和大家一樣,今天我也很快樂,因為我們一起讀書,一起想像,又編出了許多新故事。 (記錄學生的思維火花)

  [點評:本節課體現了教師、學生互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學生動口、動眼、動手、動腦,把所有的感覺器官都調動起來,打破了以視聽為主的傳統課堂教學。教師非常注重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表達機會]。

一年級下冊《插秧》教學設計及其思考 篇5

  教學內容:

  學習《插秧》這首兒歌,認識6個生字。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課:

  同學們,春姑娘回來了,大自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把你畫的春天的景色說給大家聽好嗎?

  春天是播種插秧的季節,讓我們一起看看農民伯伯在干什么?

  二、新授:

  1、(放音樂,老師朗誦兒歌)

  要求:邊聽邊看,標出你還不認識的字。

  2、分組讀課文,說一說,通過讀課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3、指名讀課文,集體糾正讀音。

  4、找一個你記得最牢的生字,把你的好方法介紹給大家。

  5、誰想當老師帶領大家讀一讀。

  6、游戲:我說你對。

  7、小組合作進一步學習生字。

  8、誰能說說自己是如何記住生字的。(鼓勵學生用學過的字分析生字)

  9、開火車讀課文,小組比賽。

  想一想,城市的春天是什么樣的?

  10、朗讀挑戰賽:

  比一比,誰讀得最好。

  可以邊讀邊表演。

  四、作業設計:

  五、板書設計:

  插 秧

  水田是鏡子,

  映照著藍天,

  映照著白云,

  映照著青山,

  映照著綠樹。

一年級下冊《插秧》教學設計及其思考 篇6

  教學目標

  1、了解楊萬里的生平及創作。

  2、梳理字詞,積累基礎知識。

  3、理清思路,熟讀成誦,了解詩歌的主旨、寓意。

  4、培養和提高鑒賞古典詩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核心素養核心素養

  語言建構與運用:誦讀詩歌,讀準字詞,把握詩歌形式上的特點。

  思維發展與提升:理解詩歌內容,體會作者思想情感,學習作者的表達技巧。

  審美鑒賞與創造:領會勞動人民淳樸、勤芳的品質,感受勞動精神的內涵。

  文化傳承與理解:學習楊萬里及"誠齋體相關知識,理解詩歌中蘊含的勞動之美。

  重點:

  梳理詩歌主要內容,把握作者的表達技巧,體會作者情感。

  難點:

  感受蘊含在詩歌中的勞動精神,學習勞動人民淳樸、勤勞的品質。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楊萬里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他立朝剛正,指摘時弊,無所顧忌,因而始終不得大用。在水生火熱的南宋,楊萬里攜著那立在小荷之上的蜻蜓,從陰陰樹木中走了出來,在他的詩中,有“兒童急走追黃蝶,飛人菜花無處尋”的春的活潑明妍,有“不但春妍夏亦佳,隨緣花草是生涯”的夏的閑適;有“歸千軍、倒三峽、穿天心、透月窟”的雄健奔逸,也有“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的田園情趣。

  二、寫作背景

  淳熙六年(1179)春,楊萬里常州任滿,西歸故鄉吉水;途經衢州(今浙江衢州市),時值農田大忙季節,詩人目睹一戶農家插秧之辛勞,作該詩。

  三、作者介紹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南宋文學家、官員,與陸游、尤袤、范成大并稱為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者稱其為“誠齋先生”。

  楊萬里一生作詩兩萬多首,傳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譽為一代詩宗。他的詩歌大多描寫自然景物,且以此見長,創造了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誠齋體”。此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間疾苦、抒發愛國感情的作品。有《誠齋集》傳世。

  四、題目解說

  《插秧歌》是南宋詩人、文學家楊萬里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該詩生動地描繪了江南農戶全家總動員插秧的情景;田夫、田婦、大兒、小兒各有分工,拔秧、拋秧、接秧、插秧,緊張忙碌而秩序井然。

  五、層次結構

  全文共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首聯,描寫插秧的繁忙;

  第二部分:頷聯,反襯勞動的緊張、艱苦;

  第三部分:頸聯、尾聯,表現勞動緊張、農人勤勞。

  六、全文分析

  1、簡要分析每一句的內容。(小組討論,明確答案)

  明確:

  ①一、二句寫一家老小插秧的勞動場面,“拋”“接”“拔”“插”,四個動詞,既準確、具體、平實,又暗示分工明確。

  ②三、四句寫雨中搶插的情形,以“盔甲”防護之嚴,雨水仍然不免從頭上濕到肩胛,由此不難看出雨勢甚猛。

  ③五、六句寫農夫勞作到忘我程度,家人喊他吃早飯歇一會兒,他顧不上答話,如此便寫出搶插的緊張程度。

  ④尾聯模擬農夫的口吻說秧苗根部尚不牢固,且還沒栽種完畢,一定要提防小鵝小鴨,不要讓它們到田里破壞秧苗。口語化的語言,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

  2、《插秧歌》描繪了一幅農忙時節的風俗圖畫,其中第三句“笠是兜鍪蓑是甲”看似“游離詩外”,實則堪稱“神來之筆”,請簡要賞析。

  明確:

  天公不甚作美,連連灑下雨水,正在插秧的農家夫婦只好戴上斗笠,披上蓑衣。這里,作者別出心裁地將“斗笠”比作頭盔,將“蓑衣”比作鐵甲,不僅是為了變化生新,而且也是向讀者暗示:插秧簡直就是一場緊張的戰斗,農家兒女正像全副武裝的士兵一樣在與天奮斗,與地拼搏。同時,兩個形象化的譬喻的疊用,還化板滯為飛動,造成一種前人所盛贊的“活潑潑”的氣勢。

  3、盡管《芣苢》、《插秧歌》這兩首詩都是有關勞動的頌歌,但是它們在描繪勞動場景、歌頌勞動熱情方面又不盡相同,試分析其差異。

  明確:

  (1)表現手法上:《芣苢》一詩運用重章疊句的手法,直接把女子們采摘芣苢的全過程繪聲繪色地描寫出來,充滿了勞動的歡欣,洋溢著勞動的熱情;《插秧歌》一詩前四句,運用白描手法,極富表現力,后四句宛若一組特寫鏡頭,繪形繪聲,全詩寫得新、奇、活、快,充分體現了誠齋體的特點。

  (2)思想主旨上:《芣苢》這首詩讓我們了解了古人的生活場景、精神狀態,同時也讓我們了解了古人的生活理念;《插秧歌》這首詩向我們展示了一幅緊張插秧勞動的圖畫,展現了農家吃苦耐勞的品格。

  七、中心思想

  《插秧歌》這首詩向我們展示了一幅緊張插秧勞動的圖畫,展現了農家吃苦耐勞的品格。

  八、寫作特點

  善用白描,語言清新活潑

  詩人首先運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農家插秧圖。然后用雨水予以反襯,形象清晰,意境顯豁。其次用對話把意境推向深遠,使詩讀來耐人尋味。人們都說楊萬里的詩多是即興創作,口語入詩,生動活潑,《插秧歌》就有這個特點,由于表現的是從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擷取來的勞動場景,所以顯得逼真而又自然。

  九、補充資料

  水稻的種植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以下幾步:

  育苗:在苗圃、溫床、溫室或直接在水田里培育幼苗,以備移植。

  拋秧:水稻已經長成秧苗,在長得不高的時候就把它拋在田里。

  插秧:育種的時候水稻比較密集,不利于生長,經過人工移植或機器移植,讓水稻有更大的生存空間。

  施肥、殺蟲:水稻長成后需要及時補充肥料和殺蟲,否則可能減產甚至絕收。

  排水(補水):水稻前期生長需要適宜的水量,農民需要根據天氣狀況和田里的水量進行排水或者補水。

  收獲:水稻穗變黃后,要及時來收并晾曬。

  十、總結全文

  《插秧歌》是南宋詩人、文學家楊萬里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該前四句,純用描寫手法,極富表現力。后四句宛若一組特寫鏡頭,繪形繪聲。全詩寫得新、奇、快、恬,充分體現了誠齋體的風格。這首詩,通篇用口語、俗語連綴成句,用毫不賣弄甚至毫不修飾的白描手法,寫出農家插秧的情景,那么淺顯,那么真實,又是那么生動,那么形象,只覺一股活潑潑的生活氣息從詩中溢出,向人撲來。

  課后訓練

  1、下列交際用語使用得體的一項是

  A、今天的講座,能夠聆聽諸位先賢的高論,茅塞頓開,獲益匪淺。

  B、茲介紹我校傅岷同學前往貴公司參加社會實踐,請予接洽為荷。

  C、遲暮之年,年華已逝,祝您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

  D、三年同窗,朝夕相處,今畢業在即,特贈小照一張,敬請笑納!

  2、下列各句中,語言表達得體的一項是。

  A、書信:畢業之后,學生垂念恩師。值此佳節到來之際,謹祝恩師節日快樂,萬事如意!

  B、通知:茲定于10月1日上午8時在學校禮堂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70周年詩歌朗誦會,請全體師生準時參加。

  C、招領啟事:本人早上在食堂拾到黑色錢包一個,內有人民幣353元,請丟失者與校團委聯系。

  D、請柬:我于明天搬遷新居,為答謝您的祝賀,特于府上備下薄酒,恭請您的光臨。

  3、下列各句中,語言表達得體的一項是。

  A、日前丟失支票,蒙您及時送回,感激不盡。明天我將于百忙中專程前來致謝,請在家等候。

  B、學生會經過調查研究,寫出了《我校食堂服務質量調查報告》,文中提出了改進意見,并且責成學校領導研究落實。

  C、聽說貴公司在經營方面存在困難,你們如需要指點的話,我們將不吝賜教。

  D、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識淺,書中謬誤甚多,特此敬請斧正。

  4、下列選項中,全都得體的一項是

  (1)小李在應聘信上寫道:“日前(①察看②惠顧③光臨)貴公司的網站,得知招聘網絡編輯,我決定應聘。”

  (2)明天我校將舉行青春勵志報告會,懇請校長(①光顧②惠允③撥冗)出席,給我們指導。

  (3)李教授出差路過此地,受到了同窗好友的熱情接待,分別時,他連說:“(①叨光②明教③借光)!”

  A、①②①B、③③①C、①③①D、②①②

  答案與解析

  1、答案:B

  解析:A“先賢”是指已故的有才德的人,與語境不合,可改為“大師”等;B、正確,其中“荷”常用于書信、公文等中表示感謝或客氣;C、“遲暮之年,年華已逝”,有感傷情調,不合祝壽語境;此處可改為“春秋不老,古稀重新”;D、“笑納”用于請人收下自己的禮物。此處可以改為“敬請惠存”。

  2、答案:B

  解析:A、“學生垂念恩師”錯誤。垂念:敬辭,稱對方(多指長輩或上級)對自己的關心掛念。C、“內有人民幣353元”錯誤。招領啟事中不應寫出具體的金錢數額,可改為“內有人民幣若干元”。D、“特于府上備下薄酒”錯誤。府上:敬辭,稱對方的家或老家。故選B。

  3、答案:D

  解析:根據不同的語境和語體,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能力層級B。A項,說自己“將于百忙之中專程前來致謝”不得體。B項,“責成”一般用于上級要求下級做某項工作,這里說學生會“責成”學校領導,不當。C項,“指點”“不吝賜教”不應該從“自己”嘴里說出。

  4、答案:C

  解析:(1)句,“察看”,細看以求了解情況;“光臨”,敬稱他人的來訪,敬辭;“惠顧”,敬辭,用于感謝別人的光顧。根據語境,應選用“察看”。(2)句,“光顧”,歡迎別人到自己這邊來訪問,多用于商店對顧客來臨的敬辭;“惠允”,指對方允許自己做某事;“撥冗”,(指對方)于繁忙中抽出時間。根據語境,應選用“撥冗”。(3)句,“叨(tāo)光”,沾光,多用于受到好處,表示感謝;“叨教”,領教,多用于受到指教,表示感謝;“借光”,用于請別人給自己方便或向人詢問。根據語境,應選用“叨光”。故選C。

一年級下冊《插秧》教學設計及其思考 篇7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二課。

  教學目標:

  1.體會春天的美麗,勞動的快樂。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練習編寫詩歌。

  3.識字6個,鞏固學過的字。

  4.在教學中,進一步培養學生想象、合作等能力。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培養想象力,練習編寫詩歌。

  教學準備:課前讓學生在倒滿水的盆子前照一照自己,看看還能照出什么的影子。讓學生了解水面像鏡子,能映出很多東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小母雞種稻子》,誰知道種稻子的過程呢?(生匯報后師總結)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一首很美很美的詩歌《插秧》。

  二、初讀,解決字詞讀音

  1.問題:遇到不認識的字應該怎么辦?(生匯報后師總結出示識字方法:1拼拼音。2問別人。3聽別人讀。)

  2.自由讀,畫出不認識的字,能自己解決的自己解決。

  3.同桌互讀互教。

  4.匯報:通過讀課文,你新認識了哪些字?怎樣認識的?還有哪些不認識的字?小組內解決。

  5.師范讀課文,

  5.指名讀課文。

  6.檢查生字詞讀音。

  (1)出示詞語:插秧鏡子 藍天 映照 農民

  齊讀、指名讀、組內練讀、開火車讀。

  (2)出示生字:插鏡 藍 農 映 照 民 秧

  齊讀、自由練讀、指名讀(區分“映”和“秧”)、找朋友游戲(每人一張生字卡片,組詞找朋友,不能組成詞的可讓學生當朋友補充成詞)。

  三、當朗誦家,感情朗讀

  1.導入:同學們很會學習,生字都認識了,詩歌也讀過了。你們想不想把這首詩歌讀得更好當當小朗誦家呢?

  2.師感情朗讀課文。

  3.自由練讀。

  4.指名讀,評價(結合評價滲透朗讀方法)。

  5.組內練讀(加動作讀) 、賽讀。

  6.背誦詩歌。

  (1)指導背誦。同學們,你們在讀課文的時候發現詩歌的第一小節和第二小節有什么不同?(根據回答板書,指導背誦)

  (2)自由練背、加動作背。

  (3)小組賽背。

  7.質疑問難,理解課文。

  (1)生質疑(如無疑問師質疑:農民插秧插在水田里,為什么詩中說插在綠樹上,插在青山上,插在白云上,插在藍天上呢?)

  (2)生思考后回答。(如有困難可小組內討論解決)

  (3)師總結后啟發想象:遼闊的水田像一面大鏡子,它映照著藍天,映照著白云,映照著青山,映照著綠樹,還映照著什么呢?小農民們,剛才你在插秧時,看到水田里還映出了什么?

  (4)生匯報。

  四、當小詩人,編詩歌。

  1.導入:同學們的想象真豐富,詩歌一定編得很好。下面我們來當當小詩人編編詩歌,有信心編好嗎?

  2.小組合作編詩歌。出示:

  水田是鏡子,    農民在插秧,

  映照著    ,    插在      ,

  映照著    ,    插在      ,

  映照著    ,    插在      ,

  3.小組匯報后評價。(重鼓勵,激發學生積極參與)

  五、總結評價

  1.談收獲。

  2.評價自己的表現。

  3.給自己提出要求。

一年級下冊《插秧》教學設計及其思考 篇8

  再次拿到《插秧》這首兒歌(去年曾教過這首兒歌),真不知道該如何和孩子們分享,最主要因為插秧離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太遠了,他們如何能理解水田,如何能明白插秧?這首兒歌安排在“相反國”這一主題里目的何在?

  認真分析文本后,感覺這首兒歌主要是讓孩子們理解倒影,發現兒歌中的“相反”,于是決定重點放在此處。

  要攻破這一重點,還得突破一個難點,那就是孩子們對插秧的了解。孩子們缺乏這方面的生活經驗,或許有這方面的經驗但不夠明晰。因此,為了豐富孩子們的經驗,我從網上下載了農民插秧的視頻,經“師傅”指點學會了如何將網上的視頻下載并轉變格式用u盤在電視里播放。(用了之后感覺真爽,哈哈。)

  課堂之前給孩子們播放了兩段農民插秧的視頻。

  第一段視頻重點指導孩子們理解水田、插秧。一邊指導孩子們看農民插秧的樣子,一邊告訴他們人們吃的大米就是在水田里長出來的,是農民將秧苗插在水田里,慢慢長大變成稻子然后脫粒而成的。孩子們慢慢理解了插秧,理解了秧苗是長在水田里的。

  第二段視頻主要引導孩子們觀察倒影,水田邊的樹倒在水里、山也倒在水里。

  然后進入兒歌,老師故意問孩子們:“相反國”這個主題書中有一首兒歌,名字就叫插秧,它的第一句我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請教你們一下,行嗎?孩子們紛紛表示:“行,沒問題。”呵呵,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能力幫助別人。

  師:“水田是鏡子”這什么意思啊?問題拋出之后,一些孩子在思考,一些孩子輕輕說著,一個聲音大聲說:“就是水能照出倒影”。“是的,是的,水里會有倒影。”“剛剛電視里有的,樹有倒影在水里”。一個個聲音相繼蹦出來。原來孩子們從視頻里已經理解了倒影。

  謝過“小老師”之后,老師的問題又拋出:“水田是鏡子,那么它能照到什么呢?”教師用一本書當作鏡子演示,讓孩子們明白鏡子能照到它面對的東西,那么水田面對著什么呢?它能照到什么?孩子們想到了不少東西:白云、藍天、小鳥、飛機、火箭、太陽、月亮……

  答案真不少,那么書中這首由詹冰寫的兒歌里寫了水田照到了什么呢?教師朗讀兒歌前一半,故意加重了“照映”兩個字的讀音,讓孩子們有意注意這個詞,并學會說。教師在朗誦的同進進行繪畫,畫出水田、藍天、白云、青山、綠樹。水田是鏡子,照映著藍天,照映著白云,照映著青山,照映著綠樹。孩子們很快學會了書中的句子。

  于是教師接著后一半的提問,水田照映出這么多東西,農民插秧了,插在哪里呢?聽一聽兒歌第一句“農民在插秧,插在綠樹上”。你猜下一句是什么?孩子們猜什么的都有,師引導:“這是在相反國這本書里的一首兒歌,兒歌的后半段寫出的東西順序與前半段是相反的,你想一想,第二個應該是插在哪里?”孩子們回顧剛才照映的順序,馬上思考并得出答案,第二個是青山,第三個是藍天,第四個是白云。真棒!

  看來,這堂課的重難點都被攻破了,很有成就感呢。孩子們也因為自己的思維得到肯定而興奮。接下來孩子們詩興大發了,教師立即滿足孩子們的愿望:“詹冰的詩里只照映了四樣東西,你還能照映出更多的東西嗎?”“能”“能”。于是讓孩子們畫出并說出你想照出的東西。

  孩子們的詩形成了。

  水田是鏡子,照映著房子,照映著蝴蝶,照映著飛機,照映著太陽,

  農民在插秧,插在太陽上,插在飛機上,插在蝴蝶上,插在房子上。

  水田是鏡子,照映著月亮,照映著小鳥,照映著星星,照映著青蜓,

  農民在插秧,插在青蜓上,插在星星上,插在小鳥上,插在月亮上。

  ……

  翻看去年的課后反思,今天的成功之處在于我用視頻豐富了孩子們的經驗,我抓住了兒歌的特點:相反。并在課堂中著重攻克了,孩子們在思的狀態下理解了兒歌內容并很快能說出了兒歌,創編時也比較順利。

一年級下冊《插秧》教學設計及其思考 篇9

  今天這堂課最主要的是直觀,老師直觀的畫面讓孩子們很快地現解了插秧,插在“青山、綠樹、藍天、白云”等,孩子們還能想出更多的景色。幼兒的思維特點就是直觀為主,由于孩子對于插秧的經驗可以說是零,但有部分孩子看見過插秧,因此,直觀的畫面會調動幼兒以往的經驗,讓他們來理解水田、插秧等。今天后半段的學習并不困難。游戲是孩子的天性,他們單一的學習歌曲總是那么漫不經心、云里霧里。但是當游戲來時,他們就會很投入。“我的鏡子在哪里”孩子們轉換很快,扮演游戲時,有些孩子剛開始也有些乘機發瘋的跡象,我及時表揚扮演得好的孩子。榜樣的作用激勵孩子們也跟著學好,部分乘機搗亂的孩子就壓抑自己的興奮。最后環節,教師扮演農民,孩子們做鏡子里的東西,他們很感興趣,今天游戲前的規則交代也幫助他們靜下心來表演,并認認真真說兒歌了。最后的自由表達,更是給了孩子們廣闊的空間,他們可以自由馳騁,想怎么說就怎么說,想怎么表演就怎么表演。每次教授歌曲時,由于孩子的形象直觀的記憶反思和思維方式,所以幾遍歌曲下來,他們還是記不住歌詞或者記錯順序。簡單的繪畫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記憶,我并沒有把歌曲中代表性的物體繪畫出來,而是通過孩子自己商量討論我們用什么簡單的畫面來表示歌詞。這樣的課堂是靈動的、變化著的,孩子們也是最感興趣的,如果我事先畫好關于這首兒歌的掛圖,只能拘泥于那幾樣東西,卻不能及時畫出孩子們說的內容,那就顯得呆板了,而且孩子們的自尊自信也無法在課堂中體驗到,他們也會失去再表達的愿望。

一年級下冊《插秧》教學設計及其思考 篇10

  一、 說教材

  《插秧》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三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 。這首兒歌,通過比喻和想象,以“水田是鏡子”一句領起,詩化了插秧的耕作過程,詩化了艱苦的農業勞動,詩化了農民們辛勤勞作的場面。詩歌音韻優美,讀起來朗朗上口,想象豐富,富有兒童情趣。根據教材特點、兒童的認知水平以及心理特點,我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生字,會寫6個。滲透識字方法。

  2、了解春天到來時,人們在大自然中的勞動。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課外采風活動讓學生懂得在生活中學語文。

  2、通過合作學習、朗讀感悟等手段讓學生體會到合作學習的意義和朗讀感悟在學習語文過程中的重要性。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使學生形象的感知春天的美麗和勞動的意義,讓學生從小樹立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觀念。形成積極向上的情感。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低年級學生應該重點積累生字,所以正確認讀生字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而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語感特點,讀通課文并初步理解課文的內容,體會春天的美、勞動的美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心理學家說過,兒童永遠生活在童話里,本篇課文描述的有關春天的景象可謂讓人流連忘返、癡迷沉醉。所以根據課文的特點,在教學中我擬采用“情境教學法”導入新課。

  教師的魅力對于低年級的孩子顯得尤其重要,所以,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我擬采用“范讀法”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并通過自評和他評的學習方法來訓練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

  在學習生字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還必須付諸一些講解法,這是很有必要的。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形象地理解課文的生字詞,教師還必須適當運用表演法輔助教學。

  現代教學要求我們要充分利用現代教學輔助設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打算通過多媒體設備讓學生更加形象直觀地理解課文。

  獲得成功并得到獎勵永遠是孩子們最興奮的事,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我還打算采用獎勵法。

  三、說學法

  在教學上,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放手讓學生自學生字、生詞,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通過動手、動口、動腦,積極主動地探索新知,掌握一定的識字方法,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才能舉一反三,形成能力。

  除此之外,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活動永遠是兒童最感興趣也是最能增長知識的有效途徑,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打算讓學生懂得在活動中學習知識的學習方法,讓他們知道生活處處皆知識的道理。

  四、說程序(教學過程設計及理論依據)

  本課的教學設計,按以下四個環節進行:

  1、開展活動,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前,我將組織學生以“尋找春天”為主題的教學活動,帶領學生尋找“春天來了”的種種跡象。然后在新課伊始之時,引導學生暢談“春天到來時,我們身邊發生的變化”。然后告訴孩子們:春天是播種的季節。讓孩子們說一說在春天里看到農民伯伯干過哪些農活。如果孩子們提到插秧,便相機板書課題:插秧。如果孩子們沒有提到插秧,便告訴

  孩子們,插秧也是一種農活。并板書課題:插秧。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

  2、隨文識字學詞。

  新課程改革提倡采用聽讀識字法進行識字教學,即讓學生在聽、說、讀的過程中盡快的認識并掌握生字。揭示課題后,我讓學生先聽老師范讀課文,并練習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把生字畫出來。在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以后,再隨課文出示生詞。然后讓學生分小組學習生詞。在學生識字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識記生字,多鼓勵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識字,并恰當地引導學生發現字的規律及特點,教給學生識字方法,使之形成較強的識字能力,為今后的自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生字后,安排學生做“把字寶寶送回家”的游戲。游戲的過程是這樣的:同桌之間互相讀,把認識的生字下面的鉛筆線擦去,如果還不認識則請同桌幫助認識,然后再擦去下面的鉛筆線。這樣,就等于把字寶寶送回家了。一年級第二學期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寫字能力,但對于那些容易寫錯或不容易寫好看的字老師必須加以指導,這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本課我重點指導孩子書寫“農”“民”這兩個字。農:第三筆撇起筆要寫在豎中線上,要寫得舒展。民:要注意筆順,最后一筆是斜鉤。然后讓孩子在田字格內認真書寫。在孩子書寫時,教師要提醒孩子注意:寫字姿勢正確,書寫規范、端正、整潔,努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這也是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學生寫字的要求。這樣也就很好地解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3、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通過前面的自己練讀,學生對課文已經比較熟悉了。但是,一年級學生唱讀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怎樣克服呢?我打算采用教師范讀法為孩子們學習朗讀奠定基調并形成學習的目標。然后通過自評、互評的方式來訓練學生掌握朗讀技巧,并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如教師范讀時說,昨天春姑娘夸老師了,說老師把她讀得很美,還獎勵了老師一朵紅花呢!誰能把描寫水田美景的句子讀得正確、流利?教師相機簡筆畫課文中描寫的春天的景物:藍天、白云、青山、綠樹。他讀得怎么樣?你也讀給大家聽聽好嗎?水田像什么?讓我們一起來美美地讀一讀課文第一小節吧!教師相機板書:水田是鏡子、映照著、藍天、白云、青山、綠樹。農民伯伯在水田里干什么?(插秧)插在哪里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二小節吧!教師相機板書:農民在插秧、綠樹、青山、白云、藍天。農民在插秧,插在綠樹上,其實是插在哪里?老師朗讀課文,你們做動作好嗎?通過做動作,讓學生體會到水田的美,在水田中插秧的美。在重視朗讀指導的同時,再配上音樂(鳥鳴、流水的聲音),請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然后美美地讀課文。最后引導學生想象:水田這面大鏡子還能映照著什么呢?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而且為后面的仿寫奠定了基礎。我想,到這時,本課的教學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

  4、趣味作業,課外延伸。

  在本課教學即將結束時,我引導學生思考:同學們,春天是美的,大自然是美的,人的勞動更是美的。水田這面大鏡子還能映照著什么?農民伯伯還能把秧苗插在哪里?請把你想象的景物畫出來,并仿照課文編一首兒歌。這樣,把課內的知識延伸到了課外,既鞏固了課內知識,又打開了學生思路,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美的存在。最后,播放兒歌《春天在哪里》,在優美的歌聲中結束本課。

  最后,我想談談我的板書設計。在導入新課時我就板書了課題《插秧》,并多媒體出示一些有關春天的圖片。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使學生的情感體驗更加深刻,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指導寫字時,我在黑板上范寫“農”“民”這兩個字。給學生的書寫提供了范例,這是很有必要的。在講解課文的過程中,我在黑板上畫出相關的簡筆畫。在學生朗讀課文時相機板書:水田是鏡子、農民在插秧。縱觀本課的板書可以發現,我的板書不但概括了本課的主要內容,而且為學生的仿寫奠定了基礎,降低了學生仿寫的難度。

  總之,在本課的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充分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我想學,我愛學。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怎樣使教育教學的方法和手段更好地為學生服務,將是我一直探索的問題和努力的方向,我將沿著這個方向鍥而不舍地努力。

一年級下冊《插秧》教學設計及其思考 篇11

  一、導入。

  1、表演唱《春天在哪里》

  2、師: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花也開了,草也綠了,這時候農民也要忙著播種。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課文《插秧》。

  二、據題質疑,據圖釋疑。

  1、請同學們看書上插圖,說說什么叫插秧。(引導學生理解圖中戴斗笠的人把水稻的秧苗插在稻田里的活動叫插秧。)

  2、究竟是誰插秧?在哪兒插秧?等我們學了課文大家就知道。

  三、自主識字,整體感知。

  1、當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該怎么辦。請同學說說學過的識字方法,(1)借助拼音;(2)問別人;(3)聯系上下文猜字;(4)聽別人讀。

  2、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認字學詞,讀通課文。

  3、指名讀課文。其他小朋友認真聽,評一評讀得怎么樣,評選朗讀高手。(相機出示詞卡,穿插識詞,識字)

  4、讀詞語,再讀課文。

  四、熟讀成誦,引導想像。

  1、同學們讀得真好,現在我們比比,誰能最快把課文背下來。會背的就舉手,第一個舉手并能出來的同學可以評為背誦大王。

  2、這篇課文很簡短,可容易背錯,你是用什么好方法把它背下來的,介紹背誦方法。

  A、觀察插圖,說說圖上畫著什么?(從上到下:藍天、白云、青山、綠樹)

  B、游戲:送詞語寶寶回課文家,板書,利用字卡演示。為什么說農民在秧插在綠樹、青山、白云、藍天上。

  C、其他。

  3、同學們自由選擇上述其中方法背誦。

  4、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一邊背一邊想像。

  5、說說看到了什么。(先小組討論,再全班交流)

  五、發揮想像,拓展延伸。

  1、水田是鏡子,除了可以映照出藍天、白云、青山、綠樹之外,還能映照出什么?(同桌討論、全班交流),編兒歌。

  2、出示小黑板:水田是地毯,農民在地毯上;水田是棋盤,農民在棋盤上,水田是。編兒歌。

一年級下冊《插秧》教學設計及其思考 篇12

  新課程要求語文教學應該為學生創設開放性、創造性的語言環境,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思維的活躍性,帶領學生生趣盎然地去扣開智慧之門,讓學生在情意濃濃、平等自由的和諧氛圍中,生動活潑地投入學習。使他們的創造潛能得到不斷的挖掘和最大限度的發揮,在輕松愉快的學習過程中積累豐富的語言,掌握語言的應用,并受到美的熏陶。

  然而,要如何把學生帶入美妙紛呈的語文世界?要如何點燃起學生思維的火花呢?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和研究,我意識到:當我們的教學充分考慮到學生思維和語言的發展特點,為學生創設一個可以觸發他們靈感的空間時,我們就可以欣喜地看到課堂上不時閃爍著智慧的靈光。現就我在教學《插秧》這一篇課文時的收獲和一些感觸摘要談談。

  《插秧》是一首篇幅短小、讀起來瑯瑯上口的兒歌。兒歌通過比喻和想像,把插秧的勞動情景描寫得如詩如畫,富有兒童情趣。但是兒歌所描繪的情境離孩子們的生活實際比較遙遠,單純從字面上理解會比較抽象。因此,我在范讀課文時,邊讀邊用簡筆畫在黑板上畫出藍天、白云、青山、綠樹,還有一平如鏡的水田映照出這片美景,農民在水田里插秧的情景,使學生直觀地感知課文內容。在學生熟讀課文后,我是這樣處理的:

  師:“農民把秧苗插在哪里呢?

  生(一口氣地):插在綠樹上,插在青山上,插在白云上,插在藍天上。

  師(故意不解地):農民怎么可能把秧苗插在綠樹、青山、白云和藍天上呢?(師邊問邊用手指指圖中藍天、白云、青山、綠樹的倒影,這一舉動,頓時打開了學生的思路,他們略一思索,紛紛舉手搶著回答。)

  生:噢!我知道了。因為水田像一面鏡子,綠樹、青山、白云和藍天的影子映照在水田里,農民插秧是插在這些景物的影子上。

  師:說得真好!水田像一面鏡子,它還會映照著什么呢?

  (這個問題的設置,力求把語文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溝通,激發學生說話的興趣,并加深學生對“映照”一詞的理解。學生紛紛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插上想像的翅膀,盡情地在語言的天空里遨游。)

  生1:水田是鏡子,映照著小鳥,映照著蝴蝶。

  生2:水田是鏡子,映照著蜜蜂,映照著蜻蜓。

  生3:水田是鏡子,映照著綠樹,映照著紅花。

  生4:水田是鏡子,映照著爸爸的笑臉,媽媽的笑臉,還有我的笑臉。

  師:哇!小朋友們真聰明,真是一個個了不起的小詩人!再動動腦筋,我相信大家會說出更美的句子來。

  (教室里出現了暫時的沉默,大家都在用心地構思著,我靜靜地等待著,一會兒,有幾只小手高高地舉了起來。)

  生5:水田是鏡子,映照著嫩嫩的柳枝,映照著紅紅的桃花。

  生6:水田是鏡子,映照著青青的小草,映照著綠綠的秧苗。

  生7:水田是鏡子,映照著美麗的校園。映照著小朋友的臉。

  生8:水田是鏡子,映照著老牛伯伯,映照著牛背上的娃娃。

  生9:水田是鏡子,映照著太陽公公,映照著月亮婆婆。

  (還有許多學生把小手舉得高高的,為了保護每個學生發言的積極性和表現的欲望,我微笑著說:“請大家都來當小詩人,把你創作的詩說給小組的同學聽,好嗎?”學生們頓時歡呼雀躍起來,興致勃勃地把自己想到的優美語句讀給小組的同學聽。這樣,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互動的學習過程中,積累語言,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看到孩子們學得這么快樂,課堂上閃爍著智慧的靈光,涌動著生命的活力,我也被他們的情緒深深地感染了。于是,一個在備課時沒有預設的問題突然跳出了我的腦海,我脫口而問:

  師(指著圖):從這首兒歌中,我們知道,映照著這些景物的水田像一面鏡子,它還像什么呢?

  (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十分活躍的狀態中,所以,我的問題一拋出,他們即瞪著大眼睛,歪著小腦袋,邊想邊說起來。一個學生不等我叫他,就大聲地念起來。)

  生:“水田還像我們教室的窗戶!”(我連忙豎起大拇指,對他表示由衷的贊嘆。)

  師:你真棒!會聯想到我們的教室,你再說說,窗戶上有什么呢?”

  生:窗戶上描著青山,描著綠樹,描著紅花,描著嫩綠的秧苗!

  師:太好了!說得多美呀!還有誰也來當當小詩人?

  (在老師充滿激情的鼓勵下,孩子們的思維更加活躍起來了,他們爭先恐后地舉起手來。他們創作的一首首小詩簡直是棒極了,真令人刮目相看!)

  生1:水田像一幅畫,生2:水田是個大玉盤,

  畫著藍天,

  畫著白云,

  畫著青山,

  畫著綠樹,

  畫著農民在插秧。

一年級下冊《插秧》教學設計及其思考 篇13

  教材分析:

  這首兒歌,通過比喻和想像,以“水田是鏡子”一句領起,詩化了插秧的耕作過程,廛化了艱苦的農業勞動,詩化了農民們辛苦勞作的場面。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和諧,那么富于詩情畫意!要引導學生思考水田還能映照什么?

  1.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了解一些農業生產方面的基本知識,培養學生熱愛、親近大自然的情感。

  2.認識生字6個,學寫生字4個。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識字教學。

  2.通過學習課文,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的訓練。

  教學難點:   理解:水田、插秧。

  教學用具:   自制課件、教師用生字卡片、學生用生字卡片、音樂(小白船)。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同學們都喜歡猜謎語,下面聽老師說一則謎語:“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也哭。你問他是誰,他說你知道。”(學生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鏡子有關的文章,看看作者在文中把什么寫成了鏡子?(板書課題:插秧)

  看到這個題目,你有問題要問嗎?

  解釋:把水稻的秧苗插到水田里的活動就叫插秧。(課件)

  二、朗讀課文,理解內容。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圈出自己不認識的字。

  同學們找出了自己不認識的字,現在我們來做一個“集體的力量大無比”的游戲好不好?

  2.這個游戲需要小組合作完成兩件事:

  第一件:每個同學說一說自己不認識的字,組內同學想辦法解決這些字的讀音。

  第二件:組長帶領組員用你們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教師小結合作情況。

  3.小組匯報讀課文。

  要求:聽的同學邊聽邊想:你要向他們學什么?你能給他提一些好的建議嗎?

  4.教師配樂朗讀,學生評議。

  老師為什么能讀得這么好呢?因為我有一個小竅門。就是我一邊讀課文一邊用腦子想象美麗的圖畫。比如:我讀到映照著藍天,我的腦海里就會出現藍天的圖畫,這樣就能讀得有語氣了。不信,你們也試試。

  5.齊讀課文。

  6.背誦課文。

  (1)指名背。

  (2)會背的站起來背。

  向同學們介紹,你是怎么背會這篇課文的?

  7.發散思維

  同學們的辦法可真多,看來你們都是愛學習的好孩子,看這句話,你會填嗎?

  課件:水田是鏡子,映照著藍天,農民在插秧,插在上。(你照鏡子,鏡子里就會出現你,鏡子里出現藍天,農民就會在哪兒插秧呢?)

  齊讀,這句話寫得多美呀!你能想象水田還映照著什么嗎?

  水田是鏡子,映照著,農民在插秧,插在上。

  現在,讓我們也做個小詩人,自己做幾句詩。

  水田是棋盤,農民在棋盤上。

  水田是地毯,農民在地毯上。

  水田是,。

  過渡:同學們真聰明,你們也成了小詩人了。據老師上網查資料,我發現農民伯伯也非常聰明,他們已研制出“七彩水稻”,你們想和農民伯伯比一比,種出咱們的多彩水稻嗎?教師出示水田圖:上面標上小組號,每個小組發五棵稻秧,小組合作討論熱烈的,教師獎勵一棵稻秧。

  三、學習生字,游戲:多彩水稻我來插

  1.小組合作學習。

  教師出示:插、秧、鏡、映、農、民。

  組長帶領組員用學過的方法記字。

  2.討論:你們是怎樣記字的?

  說得好的到黑板前插一棵稻秧。

  學生說哪個字,教師就往黑板上粘哪個字,說完后帶領學生齊讀。

  將學生分為九個小組,每個小組有一塊稻田,哪個小組的同學回答問題正確就可在自己小組的稻田里插一棵稻秧,哪個小組插的稻秧多哪個小組就獲勝。

  3.游戲:照鏡子

  方法:教師舉生字卡片,學生讀出來并舉出生字卡片。

  4.同學們,看,通過我們的努力,我們插上了多彩稻秧,雖然有的小組多有的小組少,但這都是我們積極學習換來的,看到你們那么愛學習,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

  四、寫字

  1.出示“農”。

  2.描描書上“農“的筆順,邊說邊描。

  3.自己描描書上的“農”,說一說怎么寫才好看。

  4.教師指導寫。

  5.大家評議。

  6.自己寫“民“的筆順,描紅,寫字,同桌評議。

  7.在生字本上寫字。

  附:板書設計

  插秧

  插 秧 鏡 映 農 民

一年級下冊《插秧》教學設計及其思考(通用13篇) 相關內容:
  • 一年級下冊《村居》說課稿(精選4篇)

    老師在上課之前應該準備好說課稿,下面小編為大家搜集的一篇一年級下冊《村居》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說教材:《村居》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春意濃濃,令人神往的農村春景圖,草長鶯飛,拂堤楊柳,抬眼望去,滿...

  •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第3課《小池塘》教學實錄(精選15篇)

    教學要求: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感受春天到來時小池塘的明麗,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教學重點:感受小池塘的美、大自然的美。教學過程:一、復習生字詞蘆葦 白鵝 珍珠 一只 姐姐 水波 吹氣 鮮紅指名讀詞。...

  • 一年級下冊《小池》教學反思(精選6篇)

    南宋著名詩人楊萬里的七言絕句《小池》,以清新活潑的語言描寫了初夏荷花池的美麗景色。這首古詩是《小學生必背70首古詩》里面其中一首,所以不少孩子在學習之前就已經會背了,可是通過課堂上讓學生自讀自學后,檢查后發現有不少字音孩子...

  • 一年級下冊《春曉》語文教案(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聆聽歌曲《春曉》(合唱版),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2、探究學習三角鐵的演奏方法,并能根據《春曉》的意境配伴奏。3、對比感受兩首《春曉》的不同(合唱版、齊唱版),學會演唱,在演唱中表達對春天的贊美之情。...

  • 一年級下冊棉花姑娘教學反思(精選2篇)

    本課是一篇童話,寓生物常識于形象的故事之中。通過棉花姑娘請求小動物給自己治病的故事,介紹了燕子、啄木鳥、青蛙和七星瓢蟲分別吃不同種類害蟲的科學常識。全文共6個自然段,配有五幅插圖,通過圖文結合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 部編本一年級下冊第3課《小青蛙》教案范文(精選12篇)

    夏天到了,各種動物的叫聲就象一首美妙動聽的交響曲,而這此動物的叫聲對于我們農村的孩子來說又是相當熟悉的,為了激發幼兒學習節奏的興趣,我根據童話《動物樂隊》,設計本藝術活動,讓幼兒模仿各種動物的叫聲以及運用利用鄉土材料制作...

  • 一年級下冊課文《語文園地一》教案范文(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運用熟字加偏旁的識字方法識字。2、分辨近義詞,積累春聯。3、與本單元主題結合,進行主題口語交際《春天里的發現》。4、搜集資料,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

  • 北師版一年級下冊《老樹的故事》語文教案(通用16篇)

    設計理念:“學貴有疑”,借助電教,用孩子好奇的眼睛來學習。引導他們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同時展開想象的翅膀,嘗試通過討論,讓學生自己解疑。設計特色:純真的童趣,大膽的想象。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 一年級下冊教案《樹和喜鵲》(通用13篇)

    一、教學目標學會本課4個生字,理解文章所講的故事。學生通過自主讀文、探討、溝通等過程,感受課文情感。培育學生珍惜友情,信守承諾的良好品質,體會人和物之間的相互依存、和諧發展。...

  • 一年級下冊《插秧》教學實錄與評析(通用15篇)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略) 二、學習課文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內學習課文《插秧》。(學生在小組內互助讀課文,認生字。) 師:誰想讀給大家聽?(指名學生讀。學生評價訂正讀音,老師隨機利用卡片指導學生鞏固認讀生字。...

  • 語文一年級下冊教案(精選17篇)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初步認識池塘、小溪、河、海洋,了解一點水的變化常識,激發學生觀察、認識自然現象的興趣。...

  • 一年級下冊《陽光》教案范文(精選14篇)

    教材簡析《送陽光》是第三單元首篇精讀課文。這篇記事文講述了奶奶的腿環了,想見到陽光,而苗苗看到可愛的陽光并用裙子包住陽光準備送給奶奶的事。贊頌了苗苗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的行為和品德。...

  • 一年級下冊隨堂練習《要下雨了》(精選16篇)

    1、讀一讀 寫一寫看誰寫得工整。xiǎo chng hěn hǒo wǎng de ma ba2、讀一讀,補一補,寫一寫。例: 我們正忙著搬東西呢!李才師正忙著___________________呢!_____________正________________呢!____________正________________呢!...

  • 一年級下冊《池塘邊的叫聲》教案(精選13篇)

    一年級下冊《池塘邊的叫聲》教學設計 我的設計在教學目標方面是這樣考慮的: 1.通過指導學生充分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能感知課文內容,感悟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 一年級下冊《端午粽》教案(通用12篇)

    《端午節五彩粽子》是遼海小學美術二年級下冊的一課,它屬于設計。應用的教學領域。快到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了,為了迎接它的到來,讓學生們能參與和體驗節日的快樂氣氛,我決定教學生用卡紙扎粽子。...

  •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心婷婷五月激情综合社区 | 日本一级淫片1000部 | 老司机福利入口 | 日韩一二三在线视频播 | 国女精品爽爽一区二区 |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欧美 | 精品一级黄色片 | 亚洲精品欧美激情 | 韩国理伦伦片在线观看 | 三级全黄不卡的 | 扒开美女内裤狂揉下部 |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香五月 | 成人.comx8 | 国产一级午夜 | 日本在线免费 | 超鹏97国语|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一区最新章节 | 欧美XXXX黑人又粗又长 | 色八a级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51麻豆cm传媒的特点 | 亚洲精品视频三区 | a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 亚洲品质自拍视频 | 免费看少妇高潮一级毛片特黄 |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AV | 欧美综合视频 | 97人妻人人澡人人爽国产 | 黄一级片 | 免费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 | 北条一二三区 | 国产久卡久卡久卡久卡视频精品 | 给丰满丁字裤少妇按摩到高潮 | 91操人| 欧美人善z0zo性伦交高清 | 亚欧美无遮挡HD高清在线视频 | 日日夜夜精品 | 久久精品一二三影院 | 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 | 看真人视频一级毛片 | 麻豆成人AV不卡一二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