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色的花》教案(精選3篇)
《彩虹色的花》教案 篇1
《彩虹色的花》教學設計
一、教材解讀:
《彩虹色的花》是一本風格極其獨特的作品。厚重的紋理,大塊的色彩,都給這本書帶來一種原始粗獷的美,但它敘述的卻是一個極其溫柔細膩的故事:早春的一天,雪還沒有化掉,在原野上突然開了一朵彩虹色的花。終于能見到太陽了,她十分高興,由衷地愿意跟每個人分享自己的快樂。每次路過她身旁的都是一些善良可愛的小家伙,彩虹色的花總是很熱情地幫助它們,很慷慨地把她的花瓣一片一片地給了螞蟻、蜥蜴、老鼠、小鳥、刺猬……小家伙們每次都心滿意足地走了,彩虹色的花也分享著它們的快樂。
隨著季節的變換,彩虹色的花慢慢枯萎老去,被掩蓋在白茫茫的雪地下。雖然她離開了現世,卻給大家留下了一片溫情。冬去春來,彩虹色的花又回來了,又見到太陽……生命可以輪回,樂于助人的精神則永存其中,給讀者留下無窮的意味。
二、教學目標
1、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2、通過教師大聲讀,學生動情讀、參與演,讓學生感知故事。
3、結合故事情節,感悟“施比受更快樂”的意義。
4、通過畫一畫彩虹花、寫一寫彩虹花與小動物之間的故事,讓學生續編故事《第二朵彩虹花》,體驗如何去幫助別人。(課后做)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在閱讀《彩虹色的花》的過程中滲透閱讀方法指導,讓孩子在活動中學會觀察,展開想象,開啟心靈。
難點:引導孩子從繪本的圖畫和文字中讀出更多的內容,從閱讀中學會思考和領悟,明白“施比受更快樂”的意義。
四、教學準備:師:繪本《彩虹色的花》、課件、彩虹花。
五、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讀兒歌 《小種子》小種子一粒小種子,睡在泥土里,春風吹吹它,春雨抱抱它,太陽公公叫醒它:春來了!春來了!小小種子伸伸腰,
呀!變成一棵綠芽芽。
一、激趣導入:(意圖:營造輕松氛圍,引孩子走近繪本)
t:孩子們,你們喜歡看書么?平時都喜歡看些什么書(生談自己喜歡的書)
t:看來我們二三班的孩子都是小書蟲呢!
t:今天也有一條小書蟲來到了我們的課堂,給我們帶來了一首它喜歡的小詩,讀讀吧!
小種子慢慢長大了,就變成了我們今天的小主人公,彩虹花(出示封面)瞧,這就是她。誰能說說你看到的彩虹花是怎樣的?(六片彩虹色的花瓣組成,跟彩虹的顏色多像啊)
t:小書蟲告訴我們要讀一本書,首先要看封面,因為封面上不僅有圖片,還有書名,一起讀《彩虹色的花》抬頭看老師把她寫在黑板上
除了這幅美麗的圖畫外,你還能從文字上發現什么?
某某圖,指的是這本書的圖是(麥克 格雷涅茨)畫的,那這個文 ,說的是文字是(細野綾子)寫的,這兩個都是外國人,所以我們看不懂她們的字,就需要有人翻譯成中文,所以這個譯指翻譯的人是(蒲蒲蘭繪本館)
二、觀察封面,認識作者。
細心的小朋友還會這本書是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出版的!這個出版社出版了很多好看的圖畫書,今天我們就先來看看這一本!
2、小書蟲提醒我們,看完封面還要記得往下翻,看看故事的扉頁,也就是故事的第一頁,這上面會告訴我們很多信息,瞧,這上面除了再次向我們介紹了這本書的作者,還讓我們看到了?(一朵彩虹色的花生長在黑黑的泥土里)
看故事書就是這樣子去看的,我們不能放過書里的每一個細節!
三、分享故事,走進彩虹花的世界。
1、這只是一朵普通的彩虹花,可是她的一生卻是不尋常的。小書蟲邀請我們一起走進彩虹花的世界,認識認識這一位新朋友,你愿意嗎?圖一(太陽、花)(讀故事)師:你們瞧,太陽出來了。趕快跟它打個招呼吧!“你好,太陽!”
師:彩虹花有什么愿望?
那么它是怎么跟別人分享快樂的呢?我們繼續往下看吧。
邊講邊出示p1-3圖及文字(螞蟻)。
t:這時候,誰出現了?——一只小螞蟻
t:小螞蟻想去奶奶家,可是大水洼擋住了去路。你猜它們之間會說些什么呢?(請1—2個孩子)(①小腦筋轉的真快,一個小故事出現了!②你的跟她不一樣呢,真好!)
你們是這么猜的,我們來看看細野綾子配上了怎樣的文字!請你站起來讀讀
出示:(文字)
你們覺得小螞蟻會摘哪一片花瓣呢?用來干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出示下一頁,螞蟻乘小船)
t:呀,你看,這是什么顏色的花瓣?好像是特地為小螞蟻而準備的呢。這時候的花瓣被當作什么了?(小船)
我們繼續往下看
2、 出示p4圖及文字(蜥蜴)。
t:這會兒,誰來了?——小蜥蜴。
出示原文中的對話
師生分角色讀(師:旁白;生生:彩虹花、小蜥蜴)
t:我們來合作讀讀,老師來讀旁白,我請女孩子來當彩虹花,男孩子讀小蜥蜴的話,好嗎?我們來試試。
t:讀的真不錯,不用看小蜥蜴愁眉苦臉的表情,我都能感受到她的心情很難過了。剛才哪個小朋友猜對了,好,你猜對了,猜不對也沒關系,只要猜了就好。
瞧,有了彩虹花的幫助,小蜥蜴多開心,多神氣啊,穿著美麗的衣服高高興興地去參加朋友的宴會了。
請你們自己去讀讀8到15頁,可以自己讀,也可以同桌合作讀讀。不過啊,你們在讀的時候要做的以下幾點!(師讀要求)(生讀書)
t:你最喜歡彩虹花跟哪個小動物之間的故事呢
預設一:老鼠
t:那你能不能也來看著這幅圖,(老鼠拿到扇子哪副圖)想象一下小老鼠拿到扇子之后他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
t:這一次彩虹花的花瓣又給小老鼠帶來了(清涼/涼快)
預設二:小鳥
(出示p9)t:這里彩虹花的花瓣有什么用途?
預設三:小刺猬
t:為什么彩虹花用虛弱的聲音回答?(指導朗讀:要讀出有氣無力的聲音)。
于是,彩虹花把僅剩下兩片中的一片綠色花瓣送給了小刺猬,看,下雨了,小刺猬撐起了花瓣傘,他不會被淋濕了,慢慢地往家走去。
小刺猬避大雨
這綠色花瓣讓小刺猬成功地避開了(大雨)
4、t:故事讀到這兒,沒剩幾頁了,回過頭來想想,哪位小朋友還記得彩虹色的花有什么愿望嗎?(跟每個人分享她的快樂)它是怎樣和大家分享快樂的?我們看看黑板!誰能看著黑板上這一片片的花瓣,給我們介紹介紹彩虹花的故事(如果能夠把整個故事講下來就更棒了!)(請1-2個)
小朋友們,讀繪本,我們還要學會看細節,這本書看似簡單,但仔細去瞧瞧,除了里面的語言外,還是有很多小秘密藏在里面呢!我們們都應該有一雙敏銳的小眼睛去觀察,去發現!(出示圖:連著的圖)
你有什么發現(泥土、云朵、葉子、枝干。。。。。。)
t:多有趣多有意思啊,我們的繪本經過咱們慢慢地看,細細地讀,被我們讀的越來越厚了!真了不起!
t:孩子們,彩虹色的花原來有六片美麗的花瓣,但是她從春天綻放到夏天到秋天一直到冬天只剩最后一片花瓣,不管天氣多么地惡劣,不管自己多么地虛弱,她依然堅持默默地幫助他人,盡管她經歷了這么多,但她都無所謂,仍然快樂地幫助這些小動物。
5、繼續講故事。p15 t:可是~~~~~就在這個時候
t:為什么小動物們都從遠處跑了過來?如果你是這些小動物們,你會對彩虹花說些什么?
t:看來,這些小動物都有一顆感恩的心。
6、出示p16,師講故事。t:聽,小鳥在唱歌呢。漫長的冬天……
t:彩虹色的花又長出來了,你們見到它高興嗎?(那我們一起對它說:彩虹色的花,歡迎你回來)
四、續編故事。
1、冬去春來,這一朵重新發芽的彩虹花會和以前的那朵一樣去幫助別人嗎?她幫助了哪些小動物呢?那現在我們就來想象,如果彩虹色的花有更多的花瓣,她遇到了其他需要幫助的小動物,她會怎么做呢?生:她一定會幫助他的。 t:想一想,會有哪些小動物碰到怎樣的困難,需要彩虹花的幫助呢?我們也來當當作者,學著繪本的樣子寫一寫,繼續編編故事。(讓拿出課前發下的紙) 說: 彩虹色的花說: 課后你可以文字旁邊畫一畫彩虹花跟它所要幫助的小動物,把你們寫的這一片片花瓣訂在一起,也就成了你們班的第二本彩虹花的故事!多有意思啊! 五、推薦同類型書小朋友們,喜歡故事中的彩虹花嗎?彩虹花也喜歡你們這群聰明活潑的小朋友,所以它給我們分享了它喜歡的書,也就是彩虹花作者格雷涅茨的作品《月亮的味道》,這也是一本充滿了童趣的繪本,是一本關于吃的書,也是一本關于玩的書。月亮是什么味道呢?課后你可以去找來好好地看一看,讀一讀!
《彩虹色的花》反思
楓林小學 張丹 《彩虹色的花》是一本風格極其獨特的作品。厚重的紋理,大塊的色彩,都給這本書帶來一種原始粗獷的美,但它敘述的卻是一個極其溫柔細膩的故事。這節課在為孩子創造了寬松的閱讀環境后,利用“猜”故事,“說”故事,“編”故事等多種形式引起孩子的閱讀動力。反思這堂課,我說的太多,反而忽略了學生,搶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牽著孩子走,讓孩子失去了說話的權利。在讓學生續編故事環節,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造成老師評價困難。如果能提出具體要求或以補充句子的形式出現,例:誰遇到了什么困難?它看到彩虹花會說什么?彩虹花會怎樣幫助它?(_______看到了彩虹花,說:“_________。”),這樣,學生就能模仿文本,發揮想象力,達到語言訓練的目的。繪本教學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繪本,在講完故事后,應該讓學生交流:這本書你喜歡嗎?為什么?讓孩子從不同的角度再次感受繪本。這樣,他們的印象才會更深刻。一節繪本課上完了,但留給我的思考還是很多的:繪本到底要帶我們的孩子找到什么?是技巧?是知識?是能力?但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提升。
《彩虹色的花》教案 篇2
一、內容簡介 “彩虹色的花”由衷地愿意跟每個人分享自己的快樂,她很熱情地幫助路過她身邊有困難的小動物們,很慷慨地把自己的花瓣一片片地給了小螞蟻、蜥蜴、老鼠、小鳥、刺猬……,小動物們心滿意足地走了,彩虹色的花也分享著他們的快樂。二、活動目標 幫助每一個小動物都有一個溫馨的小故事。根據本班幼兒的特點:愛聽故事、講故事,我把本節課的目標制定如下:1、大膽猜測故事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講述畫面,嘗試進行故事仿編;2、感受故事中彩虹色的花樂于幫助別人和別人分享快樂的情感。三、重難點的解決 重點是分組理解故事,嘗試進行仿編,難點在于猜測蜥蜴和花的故事和對話。 為了解決重難點,教育活動一開始,我引導幼兒和彩虹色的花及太陽打招呼,讓每名幼兒都張口說話,進行了一個語言表達的預熱;之后,每一個環節都為重難點做著鋪墊,以花和螞蟻的故事為例,利用白板插入的故事錄音,請幼兒熟悉故事的內容和模式。經過回憶、猜想和分角色對話活動,為幼兒構想蜥蜴和花的故事做好了準備,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觀察蜥蜴的變化,猜測原因,創編對話,比較順利的完成了。 有了前面兩個故事的經驗基礎,幼兒再進行看圖仿編故事,就有了依照,解決仿編這一重點的另一途徑就是明確仿編要求:(故事中要有的內容,圖片上有誰,遇到了什么困難,彩虹色的花是怎么幫助它的,他們之間說了什么話)四、優點1、以兒歌導入,認識彩虹色的花有新意2、環節緊湊,每一環節很好地為解決重難點服務。3、幼兒興趣高,較好地進入情境,常規良好。4、集體舞,符合主題,動靜交替。5、白板中插入故事錄音、對話等生動。6、隨機教育:幼兒在用詞不準確是及時糾正、及時表揚。五、不足1、活動開始前忘了打開白板工具,致使課上使用白板過程中,出現不暢,有時只能借助鼠標。2、分享故事環節,當幼兒兩組一起上場時,我請其中一組先下去了,如果出現問題,請幼兒自己解決,就更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也更尊重幼兒的自主需要了。3、講故事環節沒有“彩虹色的花”道具。4、安排討論圍坐有些擠。 這節教研觀摩課孩子們表現很好,受到了聽課老師的好評。 整體感覺很溫馨,參與度高,幼兒興趣高,常規好,環節流暢,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強。 幼兒能有這樣的表現,應該歸功于平時各種良好常規的培養。 良好的傾聽習慣:從一接班開始,三位老師要求一致,“誰說話看誰”、“誰說話看誰”。這兩句話適用于老師說話,更適應于幼兒發言,必須做到,不是強制的控制,而是讓幼兒從內心明白認真聽別人說話的重要性,發自內心地覺得應該尊重發言的人,而做出認真傾聽的舉動。 大膽當眾發言的習慣,從一接班開始,要為幼兒每天留出當眾表現自己的時間段,雷打不動。比如午飯前的安靜活動時間,當然這一活動也要逐漸形成較為固定的常規。例如:上臺之后站臺中,首先作自我介紹和節目介紹,結束要鞠躬說謝謝大家,小朋友們熱烈鼓掌之后舉手,由剛演完節目的小朋友選下一個人,有良好的傾聽習慣做基礎,孩子們的當眾發言技能會在不知不覺中提升!堅持較長一段時間后,會給人想不到的驚喜。 表揚自己,鼓勵別人的習慣:幼兒在有進步時老師要引導幼兒,為自己拍拍手,說一句:“我最棒!”為他人拍拍手說一句:“你最棒!”在互相鼓勵中共同進步。 合理簡捷的課堂常規的培養:例如倒數記秒后,幼兒開始結束當前活動,安靜地調整座位、坐姿;例如分組圍圈坐常規,安靜、快速、整齊、圓圈。感覺這樣的常規死板、生硬、難以做到嗎?只要講求方法,孩子們是不會感覺枯燥無趣的。我們是用玩游戲的方法養成了這個常規,過程十分有趣。幼兒興趣特別高漲,因為特別符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方法略…… 良好的合作習慣,平時多提供幼兒之間的合作機會,最好的方法是用合作游戲的方式來培養幼兒合作的習慣。幼兒必須與別人才能完成游戲,分享到合作的習慣。幼兒必須與別人合作才能完成游戲,分享到快了。例如:合作拍手游戲,合作換椅子游戲,“小老鼠串門”的游戲,通過玩合作游戲,更多地使幼兒感受到和別人接觸共同協作樂趣。
《彩虹色的花》教案 篇3
《彩虹色的花》描述的是一個溫柔細膩的故事:一朵彩虹色的花把花瓣用來幫助有困難的小動物,最后自己被覆蓋在白雪下。我在活動開展前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包括制作教具、熟悉教材等。活動開展的比較順利,但是發現的問題也不少。
在教具的制作上,我還是比較用心的,但是我沒有考慮到花瓣的大小。由于花瓣有點大了,送花瓣的地方又有點小,所以導致有的幼兒的花瓣不能貼到黑板上。我應該將花瓣控制在比較理想的大小上,并且事先自己嘗試下,完善每個細節。 “送花瓣”這個環節的秩序稍顯混亂,需要再推敲一下。可以讓不同顏色的花瓣分別送上來,比如說先請紅色的花瓣送到相應的小動物身邊。我應該將要求講清楚之后,再讓孩子們有秩序地邊說邊送,讓幼兒隨時隨地都有遵守秩序的意識。在創編的環節上,我處理的也不太好。通過前面的三個小故事,憑空讓幼兒創編可能有些困難。應該讓幼兒有一個切入點,比如說出示后面的小動物,再讓幼兒討論,可能得到的效果會更好。如果是通過花瓣進行創編,可以讓每位孩子拿到剩下的兩個顏色,然后讓幼兒思考:你拿到這片花瓣會幫助誰?將創編和送花瓣兩個活動結合在一起,不但讓活動的遞進性更明顯,也有利于幼兒創編和想象能力的提高。
通過這次活動,我收獲了平時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一些看似不經意的回應,可能就是有意義的評價。同時我還了解到繪本不是簡單的看圖說話,繪本中要讀的不僅僅是文字,而是要從圖畫中讀出故事,進而欣賞繪畫。繪本需要教師引導孩子們觀察畫面,讓孩子學會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