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春眠不覺曉”
在冬天,由于外界氣溫很低,人體為了抵御嚴寒,皮膚長時間處于“收斂含蓄”狀態,血管收縮,減少了體熱的散發,以維持體溫。因體表血管的收縮,內臟器官的血流量增加,供給大腦的血液也相對增加,使大腦細胞供氧量充足,所有人們往往在冬天感到精神煥發,頭腦清醒。但到了春天,氣溫逐漸回升,天氣變暖,氣壓往往較低,人體生理機能也隨之變化,皮膚血管和毛孔逐漸擴張,皮膚里的血液循環旺盛起來,而供給大腦的血液和氧氣就相對減少,導致了腦神經細胞的興奮程度降低,人的注意力就不易集中,因而顯得反應遲鈍,易感疲勞。再有,春天太陽直射點逐步北移,白晝變長,黑夜縮短,所以人們常有困意之感。
據科學家分析,有人認為:春天到來,人們的活動時間明顯增多,人體內的維生素B1就顯不足。維生素B1擔負著刺激神經活動的“重任”,其量不足,神經則怠惰。還有人認為:生物鐘節律的變化,是春困的主要原因。欲戰勝春困,并不一定需增加睡眠時間,而應該做到早睡早起,起居有序,特別應注意堅持體育鍛煉,經常到室外參加各種活動,以提高人體適應外界氣候變化的能力。
- 《春曉》教學設計之六
佚名 一、畫面導入,揭題簡介: 1.出示圖1:多漂亮的畫面呀!誰知道這圖上畫的是什么季節?從哪看出? 2.師述:桃花靜靜地盛開著,花瓣是那么新鮮,像剛被雨水洗過似的。...
- 《春曉》教學設計之五
佚名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5個生字。認識“曉、眠、啼”3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1.談話解題:同學們,前幾天,老師讓大家去觀察自然景物的變化,你們都觀察了嗎?能把你們看到的、聽到的、...
- 《春曉》教學設計之四
設計者:秋瑾小學 王菊芳 設計理念: 學生的知識積累是不同的,學生的理解方法也是各異的,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也應該是自主的,讓學生運用以有的知識和能力,研究學習理解古詩,逐步引導學生從“學會”到“會學”。...
- 《春曉》教學設計之三
佚名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曉、眠、覺、聞、啼”這5個生字,理解字詞的意思。知道“覺”是多音字,在課文中讀ju6。 2.能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通過朗讀課文理解古詩的內容,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 《春曉》教學設計之二
南京 金德蓉 教學要求 1.學會6個生字。認識3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本課生字,朗讀、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觀察周圍自然景物的變化。...
- 《春曉》教學設計之一
陜西師大附小 余紅燕 《春曉》是一首富有情趣的五言詩。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古詩的特點,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手段,再現古詩的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指導學生了解古詩的意思,通過朗讀領悟古詩的意境和韻味。...
- 愛爸爸媽媽
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 2.看懂圖意,讀懂課文內容。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朗讀的同時,受到爸爸、媽媽、尊敬長輩的教育。 教學重點: 1.看懂圖意,讀懂課文內容。 2.朗讀課文,受到的教育。...
- 爺爺和小樹
2.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6個生字,認識9個字。 2.認真觀察兩幅圖,理解課文內容,初步體會人與自然的關系。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認真看圖,理解課文內容,發揮學生合理想象,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 比尾巴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和9個認讀字。 2.正確地朗讀課文,學會朗讀疑問語氣的句子,背誦課文。 3.知道課文寫了哪幾種小動物,并了解它們尾巴的特點。 教學重點: 1.正確地朗讀課文,學會朗讀疑問語氣的句子,背誦課文。...
- 一年級語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