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跳起舞
教學理念
新課標從教育理念上強調了“以學生發展為本”。《跳起舞》是集唱歌、欣賞、編創于一體的綜合課。也許有人認為音樂課就只要把這首歌學會就行了,其實并非如此。音樂欣賞也是相當重要的一部分。音樂欣賞及其教學,是滿足豐富學生精神生活的需要,喚起學生對音樂的激情,走進音樂世界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音樂創作和音樂表演的接受性環節。音樂教師自身的審美修養對音樂教育的質量和層次起著決定性作用。音樂教師的審美修養就是通過音樂教育工作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專業水平和工作能力。
在本課里面,包含了兩首歌曲表演《多么快樂多么幸福》、《我的家在日喀則》,和《在北京的金山上》、《雪蓮獻北京》兩首欣賞曲目。這就要求教師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把這堂課設計成融歌唱、欣賞、創作、律動表現為一體的綜合課。在課堂中,師生共同參與教學活動,既重視學生的智力因素的培養,又重要非智力因素(情感因素)的培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學生個性和特長的發展,使每個學生都成為教學活動的主人,從中獲得許多新鮮的感受。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特點和意義所在。
本課主要是意圖通過聽《在北京的金山上》、《雪蓮獻北京》,唱《多么快樂多么幸福》、《我的家在日喀則》,體驗感受藏族民歌中高亢嘹亮和歡快活潑的不同音樂特點。并且學習簡單的藏族舞蹈動作,用身體的動作感受藏族音樂。
教學用具:音像資料、鋼琴、錄音機、有關圖片資料、打擊樂器
課時:兩課時
教學重點:
感受藏族民歌獨具特色的音樂特點。
教學難點 :
一、學唱時,對于藏族民歌風格的把握
二、踢口達 基本步的學習
教學目標 :
一、通過學唱《多么快樂多么幸福》《我的家在日喀則》和聽《在北京的金山上》《雪蓮獻北京》,體驗感受藏族民歌中高亢嘹亮歡快活潑的不同音樂特點。
二、學習藏族舞蹈的動作,用身體的動作感受藏族音樂。
三、 能夠準確地、有感情地用打擊樂為歌曲伴奏。
四、 能夠聽著鼓聲走和停,鍛煉自己的節奏感和內心聽覺以及動作的反應與控制能力。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
步驟 | 教學內容 | 教 的 活 動 | 學的活動 | 意圖 |
導 入 | 師: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那么今天呢,老師要帶著大家到西藏去旅游,看一看那里的美麗風光,聽一聽他們藏族歌曲,跳一跳他們的舞蹈,大家說好嗎? 出示圖片,并播放藏族民歌《在北京的金山上》的音樂。 圖片1 藏族自然風光 圖片2 藏族服飾 節慶服飾 圖片3 藏族歌舞 (邊看圖片邊對藏族進行簡介) 師:看了這么多的圖片,小朋友們有什么想說的嗎? 師:那么小朋友們對大草原感興趣嗎? 下面我們就來學唱一首藏族歌曲《多么快樂多么幸福》 | 學生觀看圖片 學生談感想 | 讓學生對藏族有個初步的了解,并引發學習興趣 | |
體驗感受 | 《多么快樂 多么幸福》 | 一、學唱 1、師:這是一首藏族童謠。首先,我們先把這首歌曲完整地聽一遍。聽的時候呢,想一想,他們唱這首歌時的心情是怎么樣的? 放歌曲 提問:小朋友們覺得他們唱這首歌曲時的心情是怎么樣的? 2、再次放歌曲錄音 師:在熟悉了旋律之后呢,老師要求同學們用“la”跟著老師的琴聲一起來哼唱這段旋律 3、師:同學們的哼唱非常好。那在同學們演唱歌曲之前呢,老師先把這首歌曲完整地唱一遍給大家聽好嗎? 教師范唱 4、師:那接下來呢,老師就要求同學們把歌詞加進去,和老師一起來演唱這首歌曲 5、師:非常好!同學們學得非常快。那在剛才演唱歌曲的時候呢,老師發現還有些不足的地方需要大家改進的。 提出不足之處。 提出演唱要求:用高興的心情,連貫的聲音演唱。 學生試唱。 6、師:我們一起把這首歌曲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一遍。要注意老師剛才提的那幾個要求。 二、學跳基本的藏族舞舞步——踢口達 基本步 三、結合歌曲,邊歌邊舞 師:讓我們大家一起隨著歌曲的音樂,一邊唱一邊跳,體會一下藏族人民邊歌邊舞的喜悅心情。 | 聽歌曲, 思考問題。 學生回答問題。 跟著錄音輕聲哼唱旋律 用“la”哼唱歌曲旋律 演唱歌曲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學生試唱。 學跳藏舞舞步 | 讓學生感受歌曲的基本情緒。 讓學生熟悉旋律。 熟悉旋律, 統一聲音,并起到發聲練習的作用 使學生明白不足之處以及歌曲的演唱要求 使學生通過身體語言感受藏族音樂 培養學生接受和反應能力。 |
欣賞 | 聆聽《在北京的金山上》 | 一、初聽音樂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唱藏族歌曲跳藏族舞蹈有趣嗎? 那么接下來,老師帶著大家一起去聽一首非常有名的藏族民歌——《在北京的金山上》 要求學生閉著眼睛邊聽邊輕聲地拍手。 放音樂 二、復聽 要求學生根據剛才的舞蹈動作邊聽邊跳舞 | 聽歌曲 感受歌曲節律,并拍手 聽音樂并隨之動起來 | 讓學生再次感受藏族歌曲高亢嘹亮歡快活潑的特點 讓學生感受藏族歌曲的節律 |
小 結 | 本課小結 | 師: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去西藏玩了一下,感受了藏族人民的歌舞,大家玩得開心嗎? 師:那么課后呢,老師希望同學們可以再去收集一些有關藏族民族文化方面的小常識,下節課我們再來一起分享好嗎? 對本節課作一總結 | 回答問題 | 總結本課,布置課后任務 |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
步驟 | 教學內容 | 教的活動 | 學的活動 | 意圖 |
導入 | 師:上節課,老師帶著大家去感受了藏族民歌,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還記得呢? 復習歌曲《多么快樂多么幸福》 師:老師也要求同學們課后去收集一些關于藏族文化方面的小常識,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 | 回答問題 交流 | 回顧復習上節課知識 作業 檢查 加深學生對藏族的了解 | |
聽 唱 結 合 , 學 習 新 歌 | 《我的家在日喀則》 | 1、師:剛才我們講到了日喀則,知道這是一個歷史文化名城。 其實“日喀則”是一句藏語,翻譯為漢語的意思是“如意莊園” 那么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首藏族民歌《我的家在日喀則》 聽錄音,學生談感受 2、 對歌曲進行簡介 3、師:聽完老師的介紹,同學們對這首歌曲應該有了更深的了解吧。那接下來,我們再來聽一遍歌曲,能哼的小朋友跟著錄音輕輕地哼唱。 3、 3、師:大家一起和老師來輕聲地學唱這首歌曲 4、 跟著錄音,繼續學唱歌曲 5、 要求學生自由地輕聲地演唱歌曲 指出不足之處,并糾正 6、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6、 7、師:同學們已經唱得很好了。那大家聽聽,是不是還缺少點什么呢?如果我們給歌曲加進樂器伴奏一下,不知道會有什么樣的效果呢? 請學生按照書本譜例為歌曲伴奏 師:想一想,這三種樂器怎么敲擊聲音與唱歌結合起來最好聽呢? | 聽錄音,回味藏族民歌的特點 學生體會歌曲感情 再次聽錄音 學唱歌曲 用飽滿的情緒演唱歌曲 用雙響筒、串鈴、三角鐵為歌曲伴奏 小組討論并分組為歌曲伴奏(小組比賽) | 使學生回顧藏族民歌的特點,并對新歌有初步印象 使學生對歌曲有所理解,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演唱 用聽唱法學唱歌曲 培養學生能夠準確地有感情地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培養審美能力 |
欣 賞 | 聆聽《雪蓮送北京》 | 師:在比賽中啊,同學們都表現得非常好。每個小組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特色。那接下來,我們在放松一下,來聽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曲。 放錄音 師:聽完這段音樂你們能告訴我,這是哪個民族的歌曲嗎? 師:對了,這又是一首藏族民歌,它的名字是《雪蓮獻北京》。下面,老師要求大家帶著問題再次去仔細聆聽這首歌曲。 聽了這首歌你的心情是怎么樣的?歌中唱出了哪些內容? | 聽音樂 回答問題 復聽音樂 邊思考問題 回答問題 | 使學生通過音樂特點來辨別藏族民歌 使學生體會音樂基本情緒 |
節 奏 游 戲 | 游戲 | 1、 師:今天大家的表現都非常好。那在這里啊,老師要獎勵一下大家,給大家來玩一個游戲。你們說好嗎? 2、 宣布游戲規則 按圖排列游戲隊伍 師:待會老師會擊鼓,同學們聽到老師的鼓聲要按照老師鼓聲的節奏走或跑或停,知道了嗎? 3、小結游戲情況 | 聽著鼓聲走或停 | 激發學生游戲興趣 使學生能夠聽著鼓聲走和停,鍛煉學生的節奏感和內心聽覺以及動作的反應與控制能力。 |
小結 | 課堂小節 | 1、師:這個星期,我們學習了兩首藏族的民歌,還聽了兩首藏族民歌,而且還學習了藏族舞蹈,你們覺得藏族怎么樣? 2、師:其實,在我國,還有許多少數民族的音樂非常地好聽。那課后呢,老師希望同學們平時可以多多留意少數民族的音樂,收集一些關于少數民族文化方面的小常識。 3、對本課學習情況加以總結 | 回顧第四課內容 | 回顧第四課內容 提出要求,讓學生養成平時善于積累的好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