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敏法改變不良習慣
有一個電車司機正駕車行駛,一位婦女突然倒在他的車下,頭破血流,失去知覺;盡管醫生說她傷勢不重,但這個司機愈來愈心神不寧,甚至患了急性腹痛。經過了解,原來他對人血一向感到恐懼,這是從他年幼時父親在一次流血事故中喪生開始的。如今,哪怕刮傷時不慎弄出一點血也會引起極度恐懼。醫生閼攵運南骯擼敕繳璺ㄖ圃?流血事件"給他看,而且由小到大,一步步升級。先是在籃子里放一塊帶血的繃帶;繼之在他臉上滴上一小滴血;當他不再為此而過分驚恐不安時,緊接著又展示給他一個新的更"嚴重"的帶血的情景。就這樣,每一個療程至少讓他領略兩至三個帶血的情景,直到他想象已經敢于在一個到處可以看到血的傷病房里盤桓而不再感到恐懼。最后一個療程后的兩天,這位司機目睹了一次真正的流血事件:一個人被摩托車撞倒了,血流不止,他不但沒有被嚇倒,還幫著把受傷者抬上了救護車。
這種方法常用于消除莫名其妙的恐懼--怕在公眾面前講話、怕飛行、怕狗、怕水、怕醫生等等。
有經驗的父母常用這種方法改變孩子膽小的習慣。比如對怕小爬蟲的孩子鼓勵他先從遠處觀察,然后逐漸靠近,隨后用小木棍去戳它,最后把它放到手上。
有的小孩剛進幼兒園,看到母親離開就大哭不止。對這樣的孩子,阿姨最好先讓他的母親在一旁看阿姨同孩子一起玩;幾天后,讓母親離開一刻鐘;再以后,母親離開的時間逐漸拉長,直到母親完全離開他不再哭鬧為止。
害怕飛行的人可以讓他們看錄像,錄像的內容包括飛行員進入艙內、啟動飛機
慢慢滑行離開地面、收起輪子、穿越云層、降落,飛機的轟鳴聲不絕于耳,飛行員在一旁講解。一場錄相下來,十有八九不再害怕飛行。
這個方法在具體施行中要注意的是:
第一,要全面掌握患者的情況及成長歷史,特別要注意在其心靈深處留下難以磨滅印象的突發事故。
第二,要耐心向患者講明白為什么留于心底的記憶會促使一種習慣的形成,同時告訴他們為什么脫敏會對改變他們的習慣發生作用。
第三,要在患者協作下,制定出具體步驟,從最輕的刺激入手,循序漸進,每一步驟進行的時間都要讓患者心中有底。
第四,要盡量給患者以情感方面的支持,比如讓小孩對黑暗脫敏時,家長最好陪在一邊,以后逐漸分開。對恐高癥患者登上高樓時,朋友最好呆在一旁給以鼓勵。家長、朋友、專家對患者的每一次進步都應給予熱情的肯定。
第五,對由來已久、根深蒂固的習慣,最好配以其他的方法同時進行。
瑪格麗特已經有三年不愿離開家門外出活動了。這是由五年前的一次親屬聚會引起的。在那次聚會上瑪格麗特受到了不少的責難:她的姨媽嘲笑她結婚至今沒有孩子;她的姐姐對她的衣著大加非議;她的母親對她不慎摔碎了一個糖瓶子嘮叨不休;她的侄子對她的關于建立核大國的見解頗多微詞。
自此以后,她不愿外出參加任何聚會;接著,連逛商店買東西也不愿去了;再接著,干脆關門閉戶,足不出戶了。
治療專家弄清來龍去脈后,就給她進行脫敏。第一步是讓丈夫陪她坐在后門口待十分鐘,談談鳥,談談樹,談談他們能看見的花草。以后時間逐漸延長,并且稍稍離家外出走走。再后由丈夫陪著去逛逛商店。最后再領她到朋友家稍坐一會(這個時候,親屬朋友無不笑臉相迎,決不說對她有任何刺激的話)。總共進行了四十個小步驟。三個月后,瑪格麗特又恢復為原來的樣子,不再對外出聚會視為畏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