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性”還是“粘性”
問:
有人寫“黏性”,有人寫“粘性”,究竟那種寫法正確? 答:
“黏性”的寫法正確。這兩個字的讀音和意思不同。
“黏”字讀nián,表能把一種東西附著在另一種東西上的性質。
“粘”字讀zhān,表黏性物(或用黏性物)把物體連接起來。
“黏”字用于:黏稠、黏度、黏附、黏糕、黏合、黏糊糊、黏米、黏膜、黏土、黏性、黏液、黏著……
“粘”字用于:粘膠、粘連、粘貼……
說“這東西真nián”,要用“黏”字;說“把這張紙zhān上”,要用“粘”字。
“黏性”還是“粘性”
又值兩會召開之際,相關報道遍布各大報紙,成語“共商國是”再次閃亮登場,頻頻見諸報端。但是大小辭書均未收錄這個成語,因而其確切含義少有人知。特別是,由于人們對其中的“國是”的含義不甚了解,最終導致常常將其與“國事”相混淆。...
“亂七八糟”是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成語。現實生活中,它的使用頻率也很高。通常,人們都是從字面上的“亂”、“糟”來理解成語的意思。按字典的解釋,“亂”是“沒有秩序,沒有條理”之意;“糟”,本指“做酒剩下的渣子”,后也常指“把...
丁:古代四十曰丁,隋代21歲為丁,唐代天寶年間定為23歲。“丁”是“丁實”、“當壯”的意思,后來又引申為專司某種職務,即指某些專職服務的人,如“園丁”的“丁”。...
女:是象形字,甲骨文像一個婦女雙臂反綁跪倒的形狀。從字形,可想見古代婦女的奴隸地位。許多帶女旁的字,都能反映對婦女的歧視和侮辱。如:妒、嫉、嫌、奸、婪、妨、妄、妖等。根據專家統計,這類字有168個。...
見:從目從兒,下半兒在甲骨文中是一個朝右跪著的人。人字頭上加目,“用目之人也”。所以“見”是見到、看見的意思。見又引申為見面、進見等等。后來,見又引申為召見、接見。如《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坐章臺,見相如。...
打: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非常高。如:打油、打掃、打莊稼、打麥、打人、打毛衣、打電話、打這邊走、打掩護、打乒乓、打牌、打秋千、打先鋒、打游記、打靶、打氣、打針、打印、打鳥、打魚、打頭、打工、打公、打量、打倒、打算盤、打手...
左右:古人造字,有不少字是從人的手足以及耳目口鼻取意,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近取諸身”的說法。左右兩字,都是從手取意的。右是從手從口,左是從手從工。右有助的意思,左有輔的意思。在朝儀官序上,尚左尚右的問題,可分幾個階段來說。...
發:一般的人的頭發有10萬根,有的人的頭發長得非常的茂盛,煞是好看。頭發名稱很多,佛家稱煩惱絲,所以為了“四大皆空”,佛家要剪掉頭發。但按照中國人的習俗,是非常珍視頭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