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音樂教學反思:尊重孩子的興趣取向《小貓》(通用2篇)
幼兒園音樂教學反思:尊重孩子的興趣取向《小貓》 篇1
音樂活動《小貓》,整節活動中幼兒的參與性很強,能跟著我積極模仿小花貓,并且快樂的學唱歌曲。活動中,我安排了許多表演內容,這樣能滿足小班幼兒的身心需要,在唱唱跳跳中熟悉歌曲旋律,在游戲情景中理解歌詞內容。盡管我在一些細節上把握的還不夠,但是,孩子們并沒有因此而失去參與活動的興趣,仍然很投入地配合著我,讓我很感動。
在進行歌曲表演時,我和幼兒一起模仿小花貓的叫聲“喵嗚……喵嗚”突然,葉可鑒小朋友很大聲的問我----“應該是啊嗚呀”。當時,我為了整節活動能夠正常的進行便沒有回答她的問題,繼續著我們的歌表演,其它的孩子也沒有太多的注意到“小葉子”的這一疑問,他們仍然快樂地跟著我“喵嗚……喵嗚”地模仿著小花貓。我想,大家都跟著我說“喵嗚”,葉可鑒也會和其他小朋友一樣跟著學的。其實不然,當我們再度表演時,葉可鑒依然很大聲的問我“應該是啊嗚呀”。這次她的語氣更加果斷了,近乎是一種質問的口氣。剛才我對她提出的問題不置可否,現在的她要討回一番公道似的。面對孩子的再次提問,我不能只顧及我原先的活動設計了,此時,我已經意識到我必須回答葉可鑒這個問題。我首先表揚了葉可鑒是一個很有創意的小朋友,其次建議大家一起聽聽她的提議,我們一起來學學她說的“啊嗚”,用“啊嗚”聲來學小花貓叫。果不其然,孩子們學得興致高昂,一個個張大了嘴巴,“啊嗚……啊嗚……”一張張快樂的小臉仿佛花兒一般在我眼前綻放!我根本就沒有想到,僅僅是兩個區別不太大的字,竟然會有如此之大的魔力,僅僅是兩個字,居然可以帶給孩子們如此之大的快樂!
案例分析:
本次的青年教師分層公開教研活動是本學期我在園內部唯一的一次開課機會,也是我在這屆小班新生第一次開課,面對那么多客人老師,孩子們沒有任何拘束感,很放松,也很投入,讓我萬分慶幸自己擁有著這群無邪地小精靈。
《小貓》這節小班音樂活動我參考了陳淑琴老師的教案設計,結合本班幼兒的特點,我做了許多修改。周三上午在小(4)班試上后,發現很多環節不能很好的抓住幼兒的注意力,有些環節不緊湊,孩子們興趣索然。討教多位資深老教師之后,我對自己的教案做了部分修改與調整。在修改調整的同時,我也想當然的對歌曲中的部分歌詞做了改動。在陳淑琴老師的教案設計上,歌曲學小貓叫聲的部分本就是葉可鑒小朋友所提議的“啊嗚……啊嗚”,可我覺得這樣的叫聲不像是一只可愛的小花貓,倒像是一頭兇猛的大獅子,這和我的活動設計大相徑庭,于是我便改為我們耳熟能詳“喵嗚”。沒有想到我的這一小小修改竟被葉可鑒“一語道破”。
“為什么當時我在參考陳淑琴老師的教案設計時沒有考慮“啊嗚”的用意呢?”
“為什么沒有考慮明明“啊嗚”聲像大獅子,為什么陳淑琴這樣的資深學者沒有修改呢?”
我在修改歌詞的時候太大意了,根本沒有考慮到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他們喜歡夸張的動作,他們喜歡夸張的表情。正如我們早操中小猴子學做操的動作,老師領操時總是覺得蹦跳的動作太多,跳起來很吃力。但是我們發現,孩子們樂于那樣快樂的蹦跳動作,每做到這個動作,我們都能在孩子的臉上找到他們抑制不住的快樂與興奮。這樣的快樂既屬于他們也屬于我們。
幼兒園音樂教學反思:尊重孩子的興趣取向《小貓》 篇2
中國畫《小貓》是小學中國畫系列課中很受歡迎的課型,兒童喜歡小貓,其形態天真可愛,而中國畫線描的技巧,又是兒童在繪畫上最喜歡表達的手段。基于這些,從兒童的興趣出發,認識規律出發,充分發揮多媒體優勢,運用課件,從觀察入手,掌握貓的基本形態。欣賞兒童作品,來激發興趣,達到直觀形象的目的。在老師作畫時采用兒歌形式概括其步驟,學生易記、易掌握繪畫步驟。同時,抓住給貓添畫背景,進行基本技能和發散思維的訓練,克服過去的“以畫代教”和純技法的毛病,使學生在輕松愉快地完成畫小貓的任務的基礎上,有機地收到思想教育和美育等方面的教育教學效果。
我在教授筆墨技巧時,簡化傳統的筆墨過程,強化水、墨、色的交相呼應,使畫面具有現代感。在用筆上,只讓學生了解中、側鋒兩種用筆方法,使他們感受到這兩種筆法所產生的線條粗、細變化即可。在用墨上,只讓學生感受到墨色在白紙上的對比作用即可。所以,每每看到兒童能輕松快樂地作畫,作為教者,我感到非常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