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術:象形文字里的故事
設計思路:一、說選材本次活動是置于大班”我要上小學”主題之下的一次大班的美術集體活動,教師的選材關注了近期幼兒的需求和主題發展的進程,《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中特別指出“幼兒在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上應加強與家庭、社區的密切合作以及與相鄰階段的教育銜接”因此,在畢業階段豐富幼兒的知識和情感的需求就顯的尤為重要,本次活動讓幼兒在了解象形文字的含義的基礎上感受我國文字的美麗,引發幼兒對于學習漢字的興趣和熱情,對于馬上就要進入到小學進行漢字學習的幼兒有很大的幫助。二、說活動準備本次活動教師取消了傳統范畫的示范教學方式,而是采用了具有中國傳統的民間文化的“廣西東巴文化圖畫”,讓幼兒感受中國文字的美麗,同時不約束幼兒的想象力,讓幼兒能自由的發揮想象進行創作活動。三、說環節本次活動環節的架構遵循幼兒的認知發展的規律,教師采用了“剝筍法”的方式,活動的環節由淺入深,環節間層層遞進;環節一:“感知象形文字的特征”通過說一說、認一認、看一看的方式,讓幼兒感受中國象形文字的特點、了解中的象形文字、為下一環節做鋪墊;環節二:“欣賞東巴文化”東巴文字簡單又美麗,就像圖畫一樣的特點非常適合孩子的欣賞,幼兒在有趣、美麗的東巴文字欣賞中感受中國文字的獨特魅力,“原來美麗的文字還可以編成一個有趣的故事”環節三:“幼兒自主創作”本環節幼兒在感受中國美麗文字的基礎上進行自主創造,運用簡單的兩支黑色蠟筆在紙上畫出象形文字,并大膽聯想添畫相關的情節。環節四:“分享交流”幼兒之間分享交流自己的作品活動目標:1、初步了解象形文字的含義,感受我國文字的美麗。2、嘗試利用自己熟悉的文字展開想象,自編情景內容。活動準備:1、漢字卡與2-3個與之相配的象形文字,便于幼兒選擇。2、廣西東巴文化圖畫。3、黑色油畫棒、毛筆、水粉色(大紅、中黃、深綠)、方形鉛畫紙活動過程:一、感知象形文字的特征1、認讀熟悉的漢字,2、為熟悉的字尋找很早以前的模樣,進行匹配,談論各自尋找的方法。體會這些字雖然各有不同,都與物體的外形相似,所以稱為象形文字。二、欣賞東巴文化(象形文字非常簡單又美麗,就像圖畫一樣,今天給大家看的就是我國云南少數民族的象形文字圖畫。)1、欣賞(圖一)合家歡樂(圖二)相親相愛(圖三)同聲歌唱。找一找三幅畫里都有什么字,有幾個?2、分辨畫面使用的工具、材料和步驟:(1)對照工具思考這些畫是怎么畫出來的?(畫面上有幾種顏色?用什么筆來寫字,什么筆來涂顏色。(2)以工具排列顯示選擇材料的先后三、嘗試創造表現1、每人選取一個象形文字。2、用黑色蠟筆在紙上畫出象形文字,并大膽聯想添畫相關的情節3、利用水粉色涂抹空白處,美化畫面。四、分享交流1、共同尋找畫上的字2、由小作者出示自己選取的文字,對照是否答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