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蓋玩具》教案(通用3篇)
《瓶蓋玩具》教案 篇1
活動目的:
1、讓學生通過收集試驗數據,分析試驗結果,從而體驗“只有兩種可能”發生的事件“可能性不一定相等”。
2、讓學生體驗公平游戲規則是要考慮到材料的選擇,保證游戲的公平性。
活動重點:
體驗受材料的影響“只有兩種可能”發生的事件“可能性不一定相等”。
活動難點:
體驗公平游戲規則是要考慮到材料的選擇。
活動材料:
書上81頁所需的瓶蓋、撲克牌。
活動過程:
一、引入“活動1”:
上節課我們通過實驗、分析等方法理解了“小明小華用擲硬幣的方法決定誰先走”這個方法對兩人來說的.公平的。
如果我們將“硬幣”換成“瓶蓋”,那么這個游戲對雙方仍然公平嗎?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通過活動來探討這個問題。
二、實踐活動1:81頁
我用瓶蓋設計了一個游戲:擲出瓶蓋后,著地時蓋面朝上,甲勝;著地時瓶蓋面朝下,乙勝。這個游戲對雙方公平嗎?
1、先讓學生初步理解游戲規則。
2、猜想游戲規則是否公平。
生:我認為不公平,蓋面比較重,容易著地,機率大一些。
3、再組織學生與同桌做20次擲瓶蓋的游戲,并記錄游戲結果。表見書上81頁。
4、全班匯總游戲結果。引導學生分析數據。發現“蓋面朝上”和蓋面朝下”一般不是等可能的。因此,這個游戲對雙方不公平的。
想一想:這是為什么?(我們將“硬幣”換成“瓶蓋”,瓶蓋不同于硬幣,兩面不全一樣。)所以我們在選擇材料時要注意選擇,以保證游戲的公平性。看來有兩種可能,如果不注意材料的選擇,可能性不一定相同。
三、實踐活動2:我們再來做另一個活動。(見81頁)
1、理解游戲規則:
2、猜想游戲是否公平。
3、分析判斷:由于兩張牌上的和有3種可能:和為2、和為3、和為4。小于3的有一種可能,大于3的也有一種可能,所以這個游戲規則是公平的。
4、再通過實驗驗證上面的分析結果。
教案設計時的困惑:
(1)《教師參考書》上57頁關于實踐活動2的說明“由于兩張牌上的和有3種可能:出現和等于3的有四種可能,小于3的有一種可能,大于3的也有一種可能,所以這個游戲規則是公平的。”其中“出現和等于3的有四種可能”這是為什么,本人不明白。希望得到專家同仁們的指導。
(2)數學實踐活動課與前面的課在教案設計上有什么不同?
設計思路:
為了幫助學生體驗公平游戲規則是要考慮到材料的選擇,讓學生通過收集試驗數據,分析試驗結果,從而體驗“只有兩種可能”發生的事件“可能性不一定相等”。
活動以小組形式進行,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社會實踐能力,引導學生積極與同伴合作,與他人交流,學生互相之間彼此增進運用科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信心,讓學生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本實踐活動的設計力求體現數學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鍛煉學生的搜集資料和整理資料的能力。
《瓶蓋玩具》教案 篇2
教學要求:
1、利用廢舊物棗各類瓶蓋,進行粘貼組合,使其成為各種不同動物、人物等形象,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在做做玩玩的活動中,培養幼兒良好的動手、動腦習慣,體驗成功的喜悅。
3、激發幼兒同情弱小、扶貧幫困的愛心。
教學準備:各類塑料瓶蓋、色紙若干、剪刀、彩色筆、膠紙。
教學過程:
一、引起興趣。(出示許多精制的玩具)
瞧!這些是什么?(玩具)這么多好玩又可愛的玩具都是小朋友從家里帶來的。有的小朋友買了新玩具,就把舊玩具扔到了一邊不玩了。可是你們知道嗎?在很遠的一些山區里,那里的小朋友卻連玩具長什么樣都不知道,因為他們很窮,買不起玩具,多可憐呀!<br><p></p>小朋友們,你們聽了之后覺得心里怎么樣?(很難過很傷心)那我們該怎樣去幫助他們,讓那里的小朋友也能和我們一樣,快快樂樂地玩玩具,做游戲呢?(幼兒自由討論)
大家想的主意都很好!可以買玩具,做點心送給他們,但如果我們親手做一些玩具的話,更能表達我們的心意,對不對?今天老師特意為小朋友準備了一些平時你們隨手丟棄的塑料瓶蓋,要請大家動動腦筋,看能不能把這些廢舊物品做成玩具,給山區的小朋友寄去呢?(能)那你準備做什么玩具呢?
二、幼兒第一次嘗試
1、幼兒動手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2、請幾名做得又好又快的幼兒來為大家介紹制作的法。
三、教師總結。
1、小朋友真會動腦筋,想的辦法真好。
2、我們可以取大小不同的塑料瓶蓋,用膠紙將其中兩個或三個瓶蓋粘在一起。如果粘的部位不同,就會出現各種不同的動物或人物形象。
3、再在白紙上畫出所需形象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翅膀、尾巴等<br><p></p>。然后剪下來粘在適當的位置,還可以畫一些裝飾物貼上。
4、做的時候要耐心,粘得牢一些。畫的五官及裝飾物的大小要根據瓶蓋大小而定。左右對稱。
四、幼兒再次嘗試操作。
你們想不想再做一個玩具,比剛才那個做得更好。
1、幼兒再次操作。
2、提醒幼兒可以發揮想象,做出與別人不一樣的形象,注意粘得要牢固一些。
3、畫上去的五官大小適當,裝飾物顏色要漂亮。教師幫助能力弱的幼兒。
4、在巡視過程中,對于想象力豐富、制作細致有耐心的幼兒給予肯定。
五、玩瓶蓋玩具。
小朋友今天都很認真,制作的玩具真漂亮、真有趣,山區的小朋友見了一定會喜歡的,現在我們去找郵局的叔叔幫我們把玩具給他們寄去吧!(活動結束出教室)。
《瓶蓋玩具》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近段時間幼兒自由活動時,常看見幾個幼兒將自制的灑水瓶(廢棄的飲料瓶或礦泉水瓶)的瓶蓋取下來在桌上擺來擺去,并引來許多小朋友的圍觀,還聽見有人說:“我家也有好多瓶蓋,明天我也帶來玩――”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沒想到孩子們對那些廢棄的瓶蓋這么感興趣。怎樣抓住這一教育時機,最大限度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既讓他們在玩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又讓他們逐漸懂得變廢為寶呢?本著從生活中發掘教育素材的原則,我設計了這樣一次廢舊材料再利用的活動。
活動目標
1、幼兒學會用廢舊材料瓶蓋設計、粘貼自己喜歡的物品。
2、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同時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3、通過本次活動,培養幼兒變廢為寶的環保意識。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讓幼兒通過想象,創設出自己喜歡的作品。回收使用廢舊材料。
活動難點:通過本次活動,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活動準備
1、瓶蓋畫課件,瓶蓋范畫(摩天輪,輪船、蝸牛、鐘表);
2、收集大小不同的瓶蓋、雙面膠、剪刀、皺紋紙、彩色卡紙(若干張)、彩筆。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小寶貝兒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會看到許多廢棄的物品,比如:一個牙膏盒、一個雞蛋殼、一個破舊的輪胎、一張用壞了的'光盤……那你們發現身邊還有哪些廢棄的物品呢?(幼兒自由發言)是啊,這些廢舊物品被我們隨手扔進了垃圾桶,或被沒有好習慣的人到處亂扔,污染了環境。其實呀,這些廢舊物品作用大著咧!你們信不信呀?請看大屏幕。
二.欣賞課件,師逐步講解,引出活動主題。
師激趣:哇!牙膏盒可以做小火車,雞蛋殼可以拼貼小烏龜,廢棄的光盤可以拼毛毛蟲……太棒了!這樣既保護了環境又不浪費資源,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和有意義的事情啊!今天,老師特地為你們帶來了一樣廢舊物品,是什么呢?請看......(大屏幕出示瓶蓋圖片)我知道瓶蓋兒的作用大著哩,可以變出好多好玩的東西,小寶貝兒,你們愿意去做嗎?(愿意)是啊,老師也愿意。
三、欣賞范作,激發創作靈感,學習粘貼方法:
1、出示范畫:我用瓶蓋拼貼出了我喜歡的東西,大家看看是什么?它們都是怎樣做成的呢?
2、幼兒欣賞作品,師適時講解。
3、示范粘貼方法。師問:瓶蓋怎么能夠貼到卡紙上呢?下面請小朋友們跟老師一起學習粘貼瓶蓋的方法,首先選自己喜歡的瓶蓋和卡紙,在瓶蓋背面粘上雙面膠,揭掉雙面膠的表皮紙,然后貼在卡紙自己喜歡的位置上。
4、師小結:原來我們的生活中那些廢棄了的瓶蓋經過我們的小手加工會變得如此美麗,看了這么多的作品,小朋友你們想不想試一試?(想)。寶貝們趕快行動起來吧,待會一定能用你們的巧巧手創作出豐富多彩的作品。
瞧,桌子上老師早已給你們準備好了瓶蓋和一些輔助材料。(引導幼兒認識桌面上的材料)。
三、鼓勵幼兒大膽創作,師巡視指導。
四、展示作品、分享交流:
1、帶領幼兒參觀、評價作品。(開火車)
2、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說出自己的作品名稱和設計意圖。
3、將粘貼作品到指定的區域。
五、師總結:
今天,你們用廢棄的瓶蓋制作出了精美的作品,大家都做的非常棒;同時,老師也希望我們每一位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多去收集廢棄的材料,制作出更多我們喜歡的東西。
師:非常好,今天我們就玩到這兒吧!(謝謝小朋友,謝謝老師們)
活動反思
通過幼兒的興趣點出發,能夠利用廢舊物再利用的材料讓孩子們進行游戲,孩子們都非常的感興趣,能夠在老師互動中充分的激發想象力,廢舊材料瓶蓋設計、粘貼自己喜歡的物品。同時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同時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培養幼兒變廢為寶的環保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