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術《昆蟲》(精選14篇)
大班美術《昆蟲》 篇1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利用廢舊瓦楞紙,再通過學習觀看步驟圖,自主完成作品。2.體驗利用廢物進行繪畫制作的樂趣和成功感。
教學準備:1.波浪瓦楞紙,鉛畫紙、蠟筆、記號筆泡沫膠。
2.昆蟲ppt。
教學過程:
一、觀察昆蟲,引起制作興趣。
1.師:夏天來了,森林里有一群小伙伴來我們幼兒園做客。我們來看看是哪些小伙伴?(昆蟲)漂亮嗎?(漂亮)
2.出示“昆蟲”,師:這些昆蟲真漂亮,咦,為什么這些昆蟲那么漂亮啊?原來這些昆蟲有幾個共同之處,那它們有什么共同之處?
3.小結:原來今天來做客的小昆蟲,都有這些相同之處啊,都有一個小頭和大背殼、兩只眼睛、兩根觸角、六條腿、背殼圖案是對稱的、涂色方法是漸變。
二、介紹材料,知道廢物利用。
今天的制作材料很特別,出示瓦楞紙,師:你們看這是什么?你們看這紙和我們平時畫的紙有什么不一樣?(一面糙糙的,一面平平的)
三、口述過程,引出步驟鞏固。
1.師:現在老師要把制作過程說一遍,等會你們告訴我,老師用了幾部完成這個昆蟲的,老師會說得很快!
師:記不住,沒關系,老師準備了一張步驟圖。
2.請個別幼兒嘗試說過程,最后集體說。
3.教師小結:按照步驟圖的順序和圖示做,就能做出美麗的昆蟲。
四、幼兒自主繪畫制作,教師從旁指導。
五、昆蟲秀。
師:小朋友們真能干,能把廢舊紙板做得這么好,給大家展示一下吧!
六、昆蟲世界。
觀看關于昆蟲的ppt,了解還有很多其他種類的昆蟲。
大班美術《昆蟲》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課奇妙的爬行設計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觀察爬行動物的特點,奇妙的爬行體會其美感,能夠大膽想象、創作,并充滿畫面作畫。奇妙的爬行通過看一看、說一說、議一議、畫一畫的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體驗細微之間蘊涵的美,培養學生細致認真的作畫習慣,同時培養學生對未知世界勇于探究的精神。奇妙的爬行
二、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A、觀察、分析生活中爬行動物的特點并體會美感,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想象創作能力。
B、了解爬行動物特點,培養學生跨學科學習的能力。
C、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奇妙的爬行
(2)隱性內容與目標:
A、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
B、培養學生細致認真、大膽作畫的.習慣。
C培養學生對未知世界勇于探究的精神。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爬行動物的習性,并發揮自己的現象能力,創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畫面。
難點:如何抓住爬行動物的特點大膽表現,并充滿畫面。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課前準備:
有關的圖片、資料奇妙的爬行
六、教學過程
1、學生介紹自己收集的爬行動物的資料
2、觀察、回憶不同爬行動物的外行和特點
3、思考:
1)你認識這些動物嗎?
2)你能給大家介紹他們長的什么樣子?
3)他給人民帶來什么樣的美感?奇妙的爬行
4、接龍游戲:每個組將自己觀察的昆蟲畫到黑板上
5、聯想:你是1只昆蟲的話,你會爬到哪里?你會去做什么?
6、學生作業,教師指導
7、作品小結
8、課后拓展:回家觀察爬行動物,看看他們是怎么生活的。
大班美術《昆蟲》 篇3
活動目標:
1、產生了解昆蟲的興趣及欲望。
2、認識昆蟲,知道昆蟲的基本特征。
3、通過對不同昆蟲的對比和了解,知道昆蟲的特征。
活動準備:毛絨玩具,毛毛蟲、昆蟲操作卡。
活動過程:
一、游戲情境導入:
1、你們認識我嗎?(不認識)不認識是肯定的,那你想認識我嗎?那你想通過什么辦法來認識我?(幼兒自由匯報)
2、及時表揚動腦筋的小朋友,告訴孩子,遇到問題要想辦法解決。接下來的活動小朋友一定要動腦筋。
二、游戲活動準備:
1、你們養寵物嗎?幼兒自由回報。
2、我的愛好和你們的都不一樣,我喜歡養小蟲子
3、講故事。(毛毛蟲要過生日,他托我幫它找一些警衛。)
三、游戲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來參加毛毛蟲生日的昆蟲。(PPT)
2、你們發現了哪些昆蟲來參加毛毛蟲的生日會?(幼兒匯報)
3、蜈蚣和蜘蛛來參加毛毛蟲的生日會,毛毛蟲為什么要請蜈蚣和蜘蛛回去?
毛毛蟲是怎么說的?(毛毛蟲說:昆蟲只有六條腿、你們的腿太多了,所以不是昆蟲。)
4、毛毛蟲的昆蟲朋友哪些地方一樣?小結:原來它們都是昆蟲,都有六條腿,有頭、胸、腹,也有翅膀。
5、毛毛蟲的秘密。
教師:毛毛蟲為什么要邀請昆蟲朋友參加它的生日聚會,毛毛蟲是昆蟲嗎?為什么呢?小結:毛毛蟲長大了會變成一只美麗的蝴蝶,那時候它就有頭、胸、腹還有翅膀,所以它也是昆蟲。
6、游戲活動:
(1)毛毛蟲想請你當它的警衛,幫它看門,把不是昆蟲的不要放進去。
(2)教師為幼兒介紹油漆材料及游戲規則。
(3)這是小動物的名片你們來分辨一下,把是昆蟲的貼在門里,把不是昆蟲的貼在門外。
(4)幼兒進行游戲操作。
(5)毛毛蟲托我來檢查你們的警衛當的稱職不。
7、再次出示PPT讓幼兒認真的觀察,鞏固昆蟲的特點。
五、游戲活動延伸:
1、去戶外找一找,看看還有哪些昆蟲。
2、家長可為幼兒搜集昆蟲的相關資料,豐富幼兒對昆蟲的認識。
大班美術《昆蟲》 篇4
一、主要活動計劃表(略)
二、活動進程
大話昆蟲 活動目標:
1、認識常見昆蟲的特征,觀察昆蟲的居住環境。
2、培養幼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尋找答案的態度。
活動準備:
1、教師與幼兒共同收集各種昆蟲掛圖、玩具、標本、模型等。
2、有關描述昆蟲的圖畫書。
3、環境創設“昆蟲王國”。
活動過程:
1、創設問題情境引發討論:請幼兒說說哪些昆蟲是曾經見過的,叫什么名字?
2、請幼兒比較這些圖片上的昆蟲哪些地方是一樣的?教師記錄幼兒的觀察結果。如都有六只腳,大部分有翅膀,身體分成頭、胸、腹部,有觸角,有殼等。教師引導幼兒將其按益蟲、害蟲進行分類。
3、找一找 組織幼兒到戶外觀察昆蟲,并提醒幼兒注意安全,仔細觀察,小心愛護昆蟲。
4、說一說 引導幼兒分享觀察經驗,讓幼兒互相交流:你找到了什么昆蟲,是否找到了我們“昆蟲王國”里的昆蟲?在哪里找到?這些昆蟲有哪些共同的地方?
拜訪昆蟲 活動目標:
1、了解昆蟲的居住環境。
2、學習根據昆蟲生活習性進行分類,并在飼養中實施。
活動準備: 捕蟲、飼養箱、郊外指導要點:
1、請家長帶幼兒到附近小花園、菜園、郊外等地方觀察昆蟲,了解幾種昆蟲的居住環境。
2、在家長的幫助下,捕捉幾只容易飼養的昆蟲放在飼養箱中,學習飼養昆蟲。
3、以拜訪昆蟲的形式,讓幼兒將飼養箱中的昆蟲帶回園,組織幼兒分享交流捕捉中的見聞及飼養昆蟲的經驗。
4、教育幼兒不傷害昆蟲的生命,不會破壞當地的生態,并能很好地照顧和飼養。
5、幼兒討論如何給昆蟲布置一個家,并教育幼兒在飼養過程中,昆蟲可能死亡,引導幼兒討論如何處理已死亡的昆蟲,培養幼兒尊重生命的態度。
靠近一點 活動目的: 1、學習如何觀察昆蟲。
2、學習觀察記錄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放大鏡、圖畫紙、蠟筆。
2、在區域設置飼養角指導要點:
1、幼兒可在區域活動、自由活動、游戲時間,進入“飼養角”,繼續觀察昆蟲。
2、引導幼兒展開討論:它們長得怎樣?有幾只腳?翅膀是什么顏色的?眼睛長得如何?它們在做什么?鼓勵幼兒在觀察的基礎上說己的想法。
3、鼓勵幼兒利用放大鏡進行觀察,并將觀察的結果記錄在圖畫紙上。
4、請幼兒展示自己的記錄結果,并比較每個人觀察的相同點及相異點。
5、將幼兒的記錄結果粘貼在飼養角的墻面上。
昆蟲拼圖 活動目標: 1、鞏固加深對蜜蜂、蚱蜢、蝗蟲、蝴蝶、蜻蜓等常見昆蟲外形特征的認識。
2、學習拼貼技巧,鍛煉手指小肌肉。
活動準備: 昆蟲拼圖卡、畫有草地、花園的背景圖指導要點:
1、自制昆蟲拼圖于區域中,幼兒自由選擇圖片,根據昆蟲的外形,將散亂的圖片拼貼成一幅昆蟲畫,要求幼兒拼貼工整。
2、引導幼兒多拼出幾只昆蟲,并擺放在畫有草地、花園的背景圖中,比比誰拼的昆蟲多。
3、活動延伸經;繼續將拼圖卡投放入益智區中,也可引導幼兒畫己喜歡的昆蟲,剪成若干塊,使拼圖卡片不斷更新。
滾印昆蟲 活動目標: 1、觀察昆蟲身上顏色與大自然的關系。
2、大膽地用顏料表現自己對昆蟲的認識。
活動準備: 自制昆蟲滾筒、各色顏料、排筆、掛歷紙、報紙、圍裙、袖套
活動過程: 1、創設問題情境引發討論:
昆蟲是什么顏色的?這些顏色與它們生活周圍的顏色一樣嗎,為什么?
2、讓幼兒找一找活動室內放置的和環境顏色相仿的物品和圖片,感知相近色的視覺效果。
3、和幼兒討論保護色對昆蟲的作用。
4、將滾筒放在區域中,讓幼兒自由,根據自己對昆蟲的認識大膽選擇顏色進行涂染,要求幼兒涂抹時均勻,并在掛歷上滾印出昆蟲形象。
5、引導幼兒圍繞“怎樣才能使昆蟲身上的色彩艷麗多彩?”“怎樣才能滾印出一只美麗的昆蟲?”讓幼兒做進一步探討。
6、活動延伸:待顏料干后,幼兒用剪刀剪下昆蟲輪廓,展示在昆蟲欄中。
昆蟲制造坊 活動目的:
1、創意地用不同美工材料表現自己喜歡的昆蟲。
2、體會獨立完成任務的快樂。
活動準備: 牙刷、筷子、湯匙、冰淇淋盒子、果凍盒子、塑料袋、皺紋紙、蠟光紙、剪刀、雙面膠、透明膠等。
指導要點:
1、在區域活動中,引導幼兒觀察比較所材料與昆蟲的相近之處,如:筷子、湯匙、牙刷、果凍盒子等這些材料可以用來制作哪些昆蟲的身體部位?
2、引發討論,如果利用這些材料來制作蜻蜓、蝴蝶、瓢蟲等昆蟲,昆蟲的翅膀可以用什么材料制作,如何將昆蟲的翅膀裝飾得更美。
3、鼓勵幼兒多嘗試使用不同材料進行制作,引導幼兒選擇多種材料裝飾昆蟲的翅膀。
4、幼兒分享作品,促進幼兒間的相互學習。
5、將教室一角布置成草叢,將幼兒制作的昆蟲布置于草地上。
昆蟲成長記 活動目標:
1、發表對昆蟲的認識。
2、積極參與搶答競賽游戲,并從中獲得成就感。
3、用繪畫方式記錄昆蟲的變化。
4、幫助幼兒自制觀察小書。
活動準備: 有關昆蟲的題目答卡若干、錄像《毛毛蟲變蝴蝶》、16開的白紙數張裝訂成小書、畫筆
活動過程:
1、欣賞錄像《毛毛蟲變蝴蝶》,介紹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
2、與幼兒分享蝴蝶的有趣信息,以增加幼兒探索的興趣。
3、將幼兒分組進行競賽游戲,以必答與搶答的形式,回答與昆蟲有關的問題。
4、統計得分結果,公布優勝組。
5、在區域活動中,引導幼兒用繪畫的形式記錄自己所熟悉的一種昆蟲。如:昆蟲的顏色、活動情形、食物、居住的地方、幼兒野外觀察所見、飼養昆蟲時觀察到的等,都可以記錄在紙上,并裝訂成小書。
6、幼兒互換小書,交流自己對昆蟲的認識,分享其成果。
大班美術《昆蟲》 篇5
教學目標
1、會認15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正確讀出各種昆蟲的名稱,結合課文情景,充分發揮想象力,運用所學詞語進行語言訓練,教育學生熱愛大自然,樂于理有關昆蟲的知識,并愿意進行昆蟲的探究活動。
教學重點
會認15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教學難點
能正確讀出各種昆蟲的'名稱,結合課文情景,充分發揮想象力,運用所學詞語進行語言訓練。
教學準備
卡片,有關的昆蟲文字資料和課件或錄像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引入,情景引入
1、(事先板書課題)同學們看黑板上這幾個字,誰來讀一讀?(昆蟲世界)“昆”是本課生字,我們一起讀讀這個字。開火車讀字,我們一起讀讀課題!
2、出示情景圖:大家看,這就是昆蟲世界,許多昆蟲在這里自由快樂的生活著,同學們你能叫出它們的名字嗎?學生自己說
3、誰愿意到前面來指著圖說一說?指名到黑板來說
二、學習生字
1、現在請同學們把書打開,翻到《昆蟲世界》這一課,你們看到了嗎,在每一種昆蟲的旁邊,都寫著它們的名字,請你邊看圖邊讀一讀,然后借助生字表把生字圈畫出來。
2、指名讀詞語,糾正字音
3、指名領讀
4、同學們讀的都很準確如果現在既不看圖又不看拼音你還能讀好嗎?拿出生字卡片,一邊讀一邊把卡片一個一個擺在桌子上,不要摞在一起。
5、做游戲:老師說昆蟲的名字,學生把相應的卡片拿出來。
6、指名把課片貼到黑板上
7、輕聲讀詞卡,注意讀準了嗎?
a、自己讀讀,你有什么發現嗎?(多數都帶有蟲字,多數都是形聲字)
d、小組比賽讀,看那個小組都能讀準。遇到不會的共同想辦法記住字形
e、匯報學習情況,落實易錯的。
三、指導寫字
1、看書讀讀要寫的8個字,觀察有哪些字有共同特點?
2、指導寫“蜜”“蜂”“蠅”。
3、教師范寫,學生練習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
二、交待任務
這節課我們接著來學習寫字并完成書后習題
三、學生觀察剩下的幾個字,自己練寫
四、完成書后習題
五、布置作業:制作一次《昆蟲世界》手抄報。
大班美術《昆蟲》 篇6
教學目標:
1.能用自己的方法認識“昆、強、傍、觸、紡、甲、翼、塞、怒、沖、毒、罵、舍、忍、著、建、造”17個生字,并能工整、正確地書寫“昆、強、甲、怒、沖、舍、建、造”8個生字,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一步練習朗讀疑問語氣的句子,結合圖文理解本課的新詞,學著積累和運用新詞。
3.要讓學生從法布爾的故事中受到啟示,從小養成善于觀察、善于發現的好習慣,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重點難點: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生字,在理解的基礎上學著積累和運用新詞。
2.通過反復朗讀課文,找相關句子,體會出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讀課文。
2.在朗讀的過程中,認識本課的“昆、強、傍、觸、紡、甲、翼、塞、怒、沖、毒、罵、舍、忍、著、建、造”17個生字,并正確書寫“昆、強、甲、怒、沖、舍、建、造”8個生字。
3.通過學習課文,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板書:裝滿昆蟲的口袋。齊讀課題(裝滿昆蟲的口袋)
2.師:“滿”字是左右結構,左邊是三點水,右邊上面是草字頭,下面是一兩二兩的兩,就讀這個字,讀整個課題。
3.師:讀完了課題,我們就產生了問題,產生了什么問題呢?
學生提出問題,老師根據學生的問題,整理歸納。誰的口袋里裝滿昆蟲?為什么要把昆蟲裝進口袋里?(也就是說,他為什么對昆蟲這么感興趣,怎么感興趣?)口袋里裝的又是什么昆蟲?題目為什么叫裝滿昆蟲的口袋?
4.師:誰來簡單介紹一下法布爾?(結合課件相機簡單介紹法布爾和《昆蟲記》)
5.師:這是同學們讀完課題產生的問題,也是我們學習這篇課文要解決的問題,同學們希望由誰來解決問題,從而激發孩子們自己學習課文,自己解決問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拼讀不認識的生字詞。
2.同桌兩人互相朗讀,幫助同桌拼讀不認識的字。(教師提醒學生:“強、傍”是后鼻音,“觸”是翹舌音。)
3.自己覺得哪個自然段讀的比較熟練了,站起來讀給全班同學聽。(根據學生舉手情況,指名讀。)
4.同學們認真傾聽,大家互相正音。
5.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和同桌一起朗讀,并和同桌一起研讀:自己所朗讀的自然段寫了法布爾的哪些特點?
6.誰來說一說,讀了課文,你對法布爾小時侯都有哪些了解?
7.把你們剛才所說的內容合起來,就是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誰能用一句話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這篇課文講了法布爾小時候迷戀昆蟲的故事。)把課文的主人公和事件串起來說說,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自主合作,趣味識字。
1.自己輕聲朗讀課文,用圓圈標出本課要求會認的生字。并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2.同桌兩人互相指認圈出來的生字,讀正確了之后,大聲讀兩遍。
3.教師相機指導糾正學生的讀音,對個別難讀的字音進行強調。
4.教師出示生字卡片,集體認讀。
5.學生拿出自己在家制作的生字卡片,互相進行抽讀,也可以以自己喜歡的形式進行認讀(如打撲克的形式、輪流讀的形式等)
6.引導學生識字。同學們請你把這些生字新詞自己再讀一讀,讀完同學舉手示意老師。讀完同學再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比一比,看誰讀又響亮又準確。
7.離開了課文,這些詞你還會讀嗎?自己再讀一讀(課件出示詞語:無限 暮色紡織娘 櫻桃 小心翼翼 蝸牛 中毒 訓斥 殿堂 雕像 迷戀 觀察 隱藏 濃厚)
8.師:請一位小老師來帶讀,小老師讀得對,我們就跟著讀,小老師讀錯了,我們就舉手糾正。
師:與“幕”字結合理解識記“暮色”,
9.練習上下文識字。
(1)師:老師發現“訓斥”這個詞不容易讀準。“訓”是撮口音,“斥”是翹舌音,誰來讀讀這個詞(板書:訓斥)
(2)師:會讀這個詞還不行,要記住這個詞還要理解它的意思,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出帶“訓斥”這個詞的句子和爸爸是怎樣訓斥法布爾的句子,讀一讀,看誰找得快讀得好。
生:爸爸的訓斥沒有驅散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強烈的興趣已經種在他的心里。
生:爸爸怒氣沖沖地吼著:“我叫你去放鴨子,你倒好,只顧自己玩。老是捉蟲子,不中毒才怪呢!快給我把這些無用的玩意兒扔了。”
(3)師:請同學們從這兩句話中找出一個詞來解釋訓斥的意思。聯系上下文讀一讀就能理解這個詞。理解了詞語的意思,你就更容易記住他了,這是記住詞語的好辦法。
10.小結:剛才同學們學的多么認真啊!課文讀的'很棒,也很快樂的認識了生字,真是愛學習、會學習的好孩子。光會讀還不行,下面我們來學著寫四個生字,好嗎?
四、指導書寫,練習寫字。
1.課件出示“忍、揀、怒、強”。師生分析這幾個生字的結構形式(忍、怒:上下結構,心子底的寫法很重要。揀和強:左右結構,都是左窄右寬的結構,寫字時要特別注意。)
2.讓學生觀察田字格里的范字。
3.同桌交流書寫時應該注意什么,怎么樣才能把字寫漂亮。
4.教師范寫一遍。
5.學生把每個字寫兩遍,然后同桌互相欣賞寫得好的部分。教師著重指導學生寫不好的部分。
6.學生描紅,并完成課本后面的描描寫寫。
五、課堂總結。
本節課我們一起朗讀了課文,學習了生字,還會寫了四個生字,知道了法布爾對昆蟲很著迷。那課文通過哪些事來寫法布爾對蟲子著迷呢?下節課我們接著學習。
【課堂作業新設計】
一、認識生詞朋友,大聲喊出它們的名字吧。
翠綠 碧藍 一動不動 戀戀不舍
興趣 觸角 怒氣沖沖 聞名世界
二、照樣子填一填。
濃厚的興趣 靜靜地觀察
( )的好奇心 ( )地吼道
( )的( ) ( )地( )
三、把下面的句子換種說法
(1)法布爾只好戀戀不舍地把心愛的寶貝扔了。
改寫成被字句: 。
(2)法布爾從小就對大自然有著濃厚的興趣。
改寫成反問句: 。
參考答案:
一、讀出這些詞語。
二、強烈的好奇心 動聽的聲音 怒氣沖沖地吼道 戀戀不舍地離開
三、1.心愛的寶貝被法布爾戀戀不舍地扔了。
2.難道法布爾從小對大自然沒有濃厚的興趣們?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朗讀課文,品析重點語句,從課文的具體描寫中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了解大海顏色變化的原因,產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情感。
2.指導學生鞏固書寫“昆、強、甲、怒、沖、舍、建、造”8個生字
3.從法布爾的故事中受到啟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教學過程 】
一、復習生字詞,導入新課。
1.教師出示生字詞卡片,讓學生認讀。
2.這節課老師和大家一起走進法布爾,看看他對昆蟲是如何著迷的。(板書:裝滿昆蟲的口袋)
二、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師:同學們跟法布爾一樣,都很喜歡這些小昆蟲,那法布爾又是怎樣迷戀這些小昆蟲的?我們開始默讀課文,在你覺得不容易讀通讀順的句子旁邊做個記號,同時邊讀邊想:課文通過幾件事寫出了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
2. 師:誰來說一說課文通過幾件事寫出了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兩件事。第一件是抓紡織娘的事。第二件是放鴨子時發現甲蟲的事。)教師相機(板書:抓紡織娘 發現甲蟲)
3.師:課文就是通過這兩件事來寫發不爾對昆蟲的迷戀的。讓我們再細細的讀讀這兩個故事,進一步來感受發不爾對昆蟲的那份迷戀,那份愛吧。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寫他抓紡織娘的故事呢?
三、品讀感悟。
(一)捉紡織娘
1.從“三天前,法布爾就告訴媽媽,花叢里經常傳出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在唱歌。現在,他終于找了這位‘歌唱家’。”這一句感受到法布爾很執著,三天前聽到的聲音,現在仍在尋找。我從“終于”這個詞感受到他找到這只紡織娘是很不容易的。
2.相機啟發:你們想想,為了找到這只紡織娘,法布爾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怎么克服的?(也許草叢里的小蟲子叮咬他,他又疼又癢,但為了不驚動紡織娘,他忍著一動不動。)(也許他發現紡織娘了,猛地往前一撲,可紡織娘一下蹦走了,法布爾膝蓋都摔破了。)(也許三天前,法布爾發現了這只紡織娘,連續三天,他每天都早早地蹲在草叢中,觀察著它,常常連晚飯都忘了吃。)
3.法布爾捉住這只紡織娘的確是不容易呀。你們能把這種很不容易的感覺讀出來嗎?學生練讀2、3段(重點從 “三天前”“終于”這些重點詞中感悟。)
4.指生讀這兩個自然段。
師:讀得非常好,尤其是法布爾對媽媽說的那句話,你讀的語氣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句話。
(課件出示:“法布爾地說:媽媽,我在這呢!瞧,我抓到了那只會唱歌的蟲子!”)想一想,法布爾手里拿著那只會唱歌的蟲子,那他現在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呢?他會怎樣地對媽媽說這句話的呢?想一想,在橫線上加上什么詞語比較合適?(我認為高興、激動、興奮等)
5.師:你們都走進了法布爾的心。是書中的哪句話讓你感受到了他這種心情?
三天前,法布爾就告訴媽媽,花叢里經常傳出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在唱歌,現在他終于找到了這位歌唱家。師相機板書:終于 引讀,放到句子里讀
6.師:就這樣,一天過去了,法布爾沒有發現那只會唱歌的蟲子。(課件出示:紡織娘圖片 “會唱歌的蟲子”)第二天過去了,他還是沒有找到那位歌唱家。(課件出示:“歌唱家”)到了第三天的傍晚,暮色籠罩了田野,一天馬上又要過去了,就在這時,他終于找到了那只“全身翠綠、觸角細長的紡織娘”。(課件出示:“全身翠綠、觸角細長的紡織娘”)
(1)于是他高興地對媽媽說—— “媽媽,我在這呢!瞧,我抓到了那只會唱歌的蟲子!”
(2)他興奮地對媽媽說——“媽媽,我在這呢!瞧,我抓到了那只會唱歌的蟲子!”
(3)他激動地對媽媽說——“媽媽,我在這呢!瞧,我抓到了那只會唱歌的蟲子!”
7.師:抓到這樣一只會唱歌的蟲子,讓法布爾是那樣的高興、興奮與激動。此時你想對法布爾說什么?
學生暢談自己的看法。
8.師:不僅法布爾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文章的寫作方法也傎得我們學習,請看大屏幕,誰來讀讀這幾個詞組?
課件出示:“會唱歌的蟲子 歌唱家 全身翠綠、觸角細長的紡織娘”
同學們有什么發現?(同一種事物,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它就有不同的寫法。作者抓住了紡織娘的顏色、形狀、聲音進行觀察,寫得生動逼真,讀完之后如見其蟲。)
(二)放鴨子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后面幾段,用線畫出他是怎樣放鴨子的?
根據學生發言,教師相機出示句子:
(1)經常一動不動地趴中岸邊,靜靜地觀察奇妙的生物世界。師相機指導:看看書上的插圖,想一想,法布爾趴在岸邊,都觀察到了哪些有趣的自然現象?
2.還有哪些句子你也喜歡?
出示句子(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蟲拾起來,放進一個空蝸牛殼里,還揀了好多貝殼和彩色的石子,把衣服口袋塞得鼓鼓的。)
師從“小心翼翼”這個詞語中你仿佛看到了小法布爾怎么對待這個小甲蟲?
我們要怎樣讀出來呢?(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讀出法布爾對甲蟲的喜愛)
3.師:爸爸也喜歡法布爾的小蟲子嗎?快看看爸爸的表現,讀讀爸爸的話。
4.爸爸的訓斥削弱了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嗎?
5.找出法布爾對小甲蟲戀戀不舍的句子,體會他對甲蟲的著迷。
小結:是啊,法布爾正是這種對昆蟲的迷戀,才讓他最終走進了科學的殿堂,成了著名的昆蟲學家。
四、指導正確書寫生字。
1.出示要求書寫的字:“昆、強、甲、怒、沖、舍、建、造”8個生字
根據結構進行分組:
半包圍結構:建
左右結構:強
上下結構:昆
教師指導:
①“建”的筆順:先寫里面,再寫外面的偏旁。
②“強”左窄右寬,“怒”字“奴”要緊湊。
2.學生在課本上進行描紅。同桌比一比,誰描的好。
3.在練習本上各寫兩邊,同桌互相提書寫意見。
4.教師展示寫的好的字,評價好在哪里;展示寫的不太好的字,指導應該寫好字的方法。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正是這種興趣,把法布爾引進科學的殿堂,使他了解了昆蟲的世界,甚至了解昆蟲的內心世界。他用自己的筆給人們呈現了一個多姿多彩的昆蟲世界,展現出了昆蟲世界的奇妙。讓我們也找出自己的興趣,發展自己的興趣,將來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吧!
【課堂作業新設計】
一、把正確的拼音連一連
sāi mà kūn jiàn
塞 罵 昆 建
二、 比一比組詞
傍( ) 觸( ) 揀( )
旁( ) 解( ) 練( )
三、照樣子用加點的詞語寫句子。
1.現在他終于找到了這位“歌唱家”。
終于:
2.聽了爸爸的責罵,法布爾只好戀戀不舍地把心愛的寶貝扔了。
戀戀不舍:
參考答案:
一、塞sāi 罵mà 昆kūn 建jiàn
二、傍晚 旁邊 觸角 解答 揀起 練習
三、1.他終于把這道難題做出來了。
2.小明戀戀不舍的離開了動物園。
【課后反思】
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對于識字、朗讀等語文學習已經具備一定的方法和能力。學生年齡還小,對任何事物都具有好奇心,喜歡閱讀,所以學習起來特別有興趣,對于本文這樣生動有趣的故事,學生在理解上沒有什么難度,但是在有感情的朗讀方面學生發揮的還是欠佳,老師應該進一步讀學生的朗讀進行深入指導。再就是上課的時候,要注意資源的積累,課前對學生所掌握的資源有效的進行了解,能夠做到資源共享,訓練規范,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就好了。
大班美術《昆蟲》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昆蟲的生活習性,以及昆蟲與植物、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2、運用各種美工材料制作昆蟲、體驗創作的樂趣。
3、嘗試用不同方式表現對昆蟲的認知。
4、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
5、喜歡參與游戲,體驗。
活動過程:
1、提供筆、紗布、剪刀、膠水、枯樹葉、竹枝、布等材料,鼓勵幼兒自己動手運用畫、折、剪、泥塑、小制作等多種方式制作各種昆蟲作品,如制作昆蟲頭飾、昆蟲玩具、昆蟲吊飾、昆蟲模型等作品,并進行展示。
2、啟發幼兒通過各種形式了解昆蟲的家,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在活動室里為昆蟲建一個家,并把自制的昆蟲模型、玩具或昆蟲標本放入昆蟲的家。
3、學習欣賞有關昆蟲的兒歌、故事、歌舞等文藝作品,讓幼兒進一步了昆蟲與人類的關系。
4、舉辦“昆蟲樂園”展示會。組織幼兒討論;怎能樣把探究昆蟲的結果展示出來,與他人分享?激發幼兒舉辦“昆蟲樂園”展示會的愿望。
5、請家長和別班的老師、小朋友們來參觀,鼓勵幼兒主動向老師小朋友們介紹自己的昆蟲作品,大膽為他們表演節目。
活動反饋:
1、通過主題活動《昆蟲》的開展,幼兒感受到了大自然中昆蟲的美,認識了常見的昆蟲,知道了昆蟲的.本領。了解了昆蟲的生長環境,體驗到了制作昆蟲標本的樂趣,他們具有保護益蟲、消滅害蟲的意識,在活動中不僅體驗到了活動的樂趣,而且增長了知識,各個領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
2、活動開展以來,我們得到了家長的大力支持,家長幫我們收集了大量昆蟲的資料、圖片。他們利用節假日帶幼兒捕捉昆蟲,探索昆蟲的秘密,促使我們主題活動得以順利的開展。
活動反思:
如何選擇貼近幼兒生活、幼兒感興趣的活動作為教育活動內容一直是老師的困惑,通過此次主題活動的生成過程讓我深深感到:教師一定要善于觀察幼兒,發現幼兒平常生活中的真實需要與興奮點,在追隨幼兒的興奮點,生成教育活動內容時,教師一定要對幼兒的問題、需要、給以及時的應答與支持,這樣,才能為幼兒創造一個有利于幼兒主動探索,積極成長的環境,為幼兒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小百科:昆蟲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屬于無脊椎動物中的節肢動物,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動物群體,在所有生物種類(包括細菌、真菌、病毒)中占了超過50%,它們的蹤跡幾乎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大班美術《昆蟲》 篇8
一、教案目標:
1、借助昆蟲運動會的情節了解昆蟲的主要特性。
2、熟悉中的對話,嘗試分角色進行表演。
二、教案準備:中角色的圖片及頭飾
三、教案過程:
1、昆蟲運動會“昆蟲要開運動會,會有哪些蟲蟲來參加呢?”(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回答)
2、昆蟲都來了(教師講述,并注意貼出蜜蜂、蜻蜓、蝴蝶、瓢蟲、螳螂、蝸牛、蚯蚓、蜈蚣和蜘蛛的圖片。)引導幼兒討論:“為什么小螞蟻要請蝸牛、蜈蚣、蚯蚓和蜘蛛回去?”(幫助幼兒回憶內容,了解昆蟲的主要特征。)(出示毛毛蟲)“毛毛蟲來了,它能參加運動會嗎?為什么?”“為什么毛毛蟲參加兩個項目的比賽?”(觀看活動材料,再次完整欣賞,提示幼兒注意傾聽中角色的對話)
3、表演在教師的幫助下,幼兒戴上頭飾,表演內容。
附《昆蟲運動會》森林里的昆蟲們決定舉辦一個運動會,比一比誰的本領最大。一大早,大樹下熱鬧極了,蜜蜂來了,蜻蜓來了,蝴蝶來了,瓢蟲來了,螳螂也來了。接待員小螞蟻熱情地招呼他們,為他們報名。這時,蝸牛和蚯蚓慢吞吞地爬過來,他們也想報名參加。小螞蟻禮貌地對他們說:“對不起,你們沒有腳,不是昆蟲,歡迎你們做觀眾觀看比賽。”蝸牛和蚯蚓只能回去了。蜈蚣和蜘蛛也來報名。小螞蟻禮貌地對他們說:“對不起,你們不是昆蟲,不能報名。”蜈蚣說:“我們有腳啊,為什么不能報名?”螞蟻說:“昆蟲只有六條腿,你們的腿太多了,所以不是昆蟲,歡迎你們做觀眾觀看比賽。”蜈蚣和蜘蛛也只能回去了。一條毛毛蟲一扭一扭的過來了,小螞蟻見了,說:“對不起,你的腳太多了,也不是昆蟲。”在一旁的蝴蝶姑娘趕緊說:“不對不對,毛毛蟲是我的孩子呀。過些天他長大了,也會像我一樣有頭、胸、腹和六條腿,它也是昆蟲呀!”于是,小螞蟻就為毛毛蟲報了名。悄悄告訴你,毛毛蟲要參加兩個項目——爬行和飛行,你知道為什么嗎?
大班美術《昆蟲》 篇9
活動的由來:
我發現我班的幼兒對于各種昆蟲都是非常的感興趣,在戶外時,只要有幼兒發現一只昆蟲,幼兒們就會馬上圍上去,共同議論起來。這個學期一開學,在一次戶外活動中,丁丁在滑梯旁邊發現了幾只螞蟻在搬一只死了的飛蟲,丁丁馬上喊了起來:“快來看呀!我發現了許多螞蟻。”經過這么一喊,孩子們都馬上就跑了過去,圍在一起,說這說那的。看著孩子們的興奮勁兒,我馬上招呼孩子們共同觀察起螞蟻搬食物來。開始了我們昆蟲的主題。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大自然、對昆蟲的熱愛,鼓勵幼兒大膽探索昆蟲的世界。
2、進一步培養幼兒自我探索,自我學習的能力。
幼兒的問題:
1、螞蟻的家在哪里?
2、昆蟲吃什么?
3、螞蟻為什么要搬家?
4、蝸牛是昆蟲嗎?
5、蚊子用什么吸人血?
老師提的問題:
1、螞蟻有什么神奇的本領?
2、瓢蟲都有七個星嗎?
3、昆蟲的共同點是什嗎?昆蟲的不同點是什嗎?
1、正面墻:分三大塊,兩塊為昆蟲的頭、胸、腹的特征,一塊為昆蟲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2、幼兒用廢舊材料制作的昆蟲世界的墻壁。
3、在柜子上貼有昆蟲的圖片及孩子們自己的作品。
1、自然角:幼兒在戶外自己抓到的昆蟲,請幼兒進行觀察,并進行記錄。
2、美工角:幼兒豐富的廢舊材料,請幼兒利用廢舊材料制作昆蟲。
3、科學角:讓幼兒了解昆蟲觸須的作用原理,請幼兒進行制作。
4、圖書角:幼兒有關昆蟲的書,請幼兒邊看,邊講解。
1、邀請家長與孩子們一起尋找資料,共同研究昆蟲的知識。
2、請家長與幼兒一起用廢舊材料制作昆蟲。
3、請家長帶幼兒去參觀昆蟲展。
1、有關的昆蟲書。
2、昆蟲的標本。
3、昆蟲的圖片。
大班美術《昆蟲》 篇10
活動目的:
1、學習如何觀察昆蟲。
2、學習觀察記錄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提供放大鏡、圖畫紙、蠟筆。
2、在區域設置飼養角指導要點:
1、幼兒可在區域活動、自由活動、游戲時間,進入“飼養角”,繼續觀察昆蟲。
2、引導幼兒展開討論:它們長得怎樣?有幾只腳?翅膀是什么顏色的?眼睛長得如何?它們在做什么?鼓勵幼兒在觀察的基礎上說出自己的想法。
3、鼓勵幼兒利用放大鏡進行觀察,并將觀察的結果記錄在圖畫紙上。
4、請幼兒展示自己的記錄結果,并比較每個人觀察的相同點及相異點。
5、將幼兒的記錄結果粘貼在飼養角的墻面上。
昆蟲拼圖
活動目標:
1、鞏固加深對蜜蜂、蚱蜢、蝗蟲、蝴蝶、蜻蜓等常見昆蟲外形特征的認識。
2、學習拼貼技巧,鍛煉手指小肌肉。
活動準備:
提供昆蟲拼圖卡、畫有草地、花園的背景圖指導要點:
1、提供自制昆蟲拼圖于區域中,幼兒自由選擇圖片,根據昆蟲的外形,將散亂的圖片拼貼成一幅昆蟲畫,要求幼兒拼貼工整。
2、引導幼兒多拼出幾只昆蟲,并擺放在畫有草地、花園的背景圖中,比比誰拼的昆蟲多。
3、活動延伸經;繼續將拼圖卡投放入益智區中,也可引導幼兒畫出自己喜歡的昆蟲,剪成若干塊,使拼圖卡片不斷更新。
大班美術《昆蟲》 篇11
活動目標:
認識幾種常見的昆蟲。
了解昆蟲的基本特征。
活動準備:
玩具卡:《獨角仙大賽》
掛圖:《昆蟲大集合》。
獨角仙相關資料。
觀察記錄表。
有關描述昆蟲的圖畫書。
活動過程:
請幼兒觀察掛圖,說一說:
哪些昆蟲是曾經見過的?
它們叫什么名字?
請幼兒觀察圖片上昆蟲的外形特征,并將幼兒所說的內容記錄在觀察記錄表格上。
和幼兒一起討論剛才記錄的內容。
我們來比較這些昆蟲哪些地方是一樣的?(如都有6只角、大部分有翅膀、身體分成頭、胸、觸角、有殼等。)
猜謎游戲: 把幼兒分組。
教師根據昆蟲的外形和特征出謎面,請幼兒說出謎底。
進行搶答,大隊一次得一顆星,得星最多得小組獲勝。
大班美術《昆蟲》 篇12
活動一:《我喜歡的昆蟲》
教學目的:
1認識常見的昆蟲,嘗試對昆蟲進行分類活動。
2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最喜歡的昆蟲。
3使用鮮艷的色彩畫出喜歡的昆蟲。
教學準備:
有關昆蟲的VCD片、昆蟲標本、圖片等資料
教學過程:
1、播放有關昆蟲的VCD,出示昆蟲標本、圖片
幼兒觀看VCD,昆蟲標本、圖片了解有關昆蟲的知識。
2、幼兒討論
幼兒自由討論,說一說自己見到過的昆蟲,比一比誰知道的昆蟲多。
3、對常見昆蟲分類
幼兒嘗試進行分類活動,按會飛的、會爬的、泥土中的昆蟲進行分類
4、畫昆蟲
引導幼兒把自己喜歡的`昆蟲畫出來。重點指導幼兒在涂色時,使用鮮艷的色彩。
5、欣賞繪畫作品
幼兒之間相互欣賞自己的畫。
活動二:《昆蟲》
教學目的:
1、知道昆蟲的本領,增強幼兒保護益蟲、消滅害蟲的意識
2、知道昆蟲的生活習性,以及昆蟲與植物、人的關系。
3、運用各種美工材料制作昆蟲、體驗創作的樂趣。
教學準備:
1、各種昆蟲小卡片
2、筆、紗布、剪刀、膠水、枯樹葉、竹枝、布等材料
教學過程:
1、幼兒自由討論昆蟲都有哪些本領。
2、教師向幼兒介紹昆蟲的生活習性,昆蟲與植物和人之間的關系
3、向幼兒介紹:哪些蟲子是害蟲?人們為什么不喜歡它們?我們應該怎樣保護益蟲和消滅害蟲?
4、教師出示各種昆蟲的小卡片,請幼兒按益蟲、害蟲進行分類活動,比一比哪一組分得又快又對。
5、討論消滅害蟲的方法
如打掃班級衛生,沖洗水溝,打蒼蠅,拍蚊子等。
6、幼兒自己動手運用各種材料制作各種昆蟲作品。
教學總結:
通過活動,幼兒感受到了大自然中昆蟲的美,認識了生活中常見的昆蟲,知道了昆蟲的本領,昆蟲的生長環境,增強他們保護益蟲、消滅害蟲的意識,孩子們在活動中不僅體驗到了活動的樂趣,而且增長了知識。
大班美術《昆蟲》 篇13
活動目標:
1、學習看圖列算式,理解數字及符號在算式中的意義。
2、在看圖列算式的過程中積累加減運算的經驗。
3、能積極參與活動,并清楚地用語言表述算式與事物之間的數量關系。
4、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掛圖4幅。
3、幼兒操作單。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一個美麗的地方,看看那兒有什么?
二、學習解答加減應用題并列式計算
1、學習解答加法應用題。
師:這兒的景色真美呀,都有些什么呢?(大樹、草、花等)
師:瞧!這么美的景色把誰給吸引來了?(瓢蟲)
師:花叢中飛來了幾只瓢蟲?(3只)
師:我們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3)
師:看,又飛來了幾只瓢蟲?(2只)又飛來的2只瓢蟲用數字幾來表示?(2)
師:現在花叢中一共有幾只瓢蟲?(5只)5只我們用數字幾來表示?(5)
師:我們可以用一道算式把它們記錄下來。3+2=5
師:請小朋友說說看這些數字和符號表示什么意思?3表示什么意思?(3表示花叢中原來有3只瓢蟲)2表示什么意思?又飛來了2只瓢蟲,5表示什么意思?(5表示一共有5只瓢蟲)為什么要用加號?加號表示什么意思?(因為又飛來了,變多了所以用加號)等于號表示什么?(一共有)
師:我們一起把剛才瓢蟲發生的事情說一下:花叢中有3只瓢蟲,又飛來了2只瓢蟲,花叢中一共有5只瓢蟲。3+2=5
2、學習解答減法應用題
師:小朋友學得認真,把掌聲送給自己吧!接下來,讓我們繼續去看看還有哪些小動物住在這個美麗的地方?
師:看!草地上有幾只蜻蜓?(5只)
師:我們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5)
師:咦,飛走了幾只蜻蜓?(1只)飛走的1只蜻蜓我們又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1)師:現在草地上還剩幾只蜻蜓?(4只)四只蜻蜓我們用數字幾來表示?(4)
師:我們也可以用一道算式把它們記錄下來。5—1=4
師:請小朋友說說看這些數字和符號表示什么意思?5表示什么意思?(5表示樹葉上原來有5只瓢蟲),4表示什么意思?(老師)(4表示爬走了4只蜻蜓)1表示什么意思?(1表示還剩下1只瓢蟲)這里為什么用減號?(減號表示爬走了、變少了)等號表示還剩下。
師:我們一起把剛才蜻蜓發生的事情說一下:草地上有5只蜻蜓,飛走了1只蜻蜓,草地上還剩下4只蜻蜓。5—1=4
三、看圖解答應用題并列式(每次出現3幅圖)
1、出示毛毛蟲圖
師:現在老師要來考考你們,看,什么昆蟲來了?(毛毛蟲)老師手指第一幅圖,這幅圖是什么意思?(樹葉上有3只毛毛蟲)這幅圖是什么意思?(又爬來了2只毛毛蟲)現在樹葉上一共有幾只毛毛蟲呢?我們一起看第三幅圖(樹葉上一共有5只毛毛蟲)怎么列算式?告訴大家為什么要用加法?(因為又爬來了,原來少,最后一幅圖中的毛毛蟲變多了,所以用加法)
師:我們一起來說說這三幅圖的意思:樹葉上有2只毛毛蟲,又爬來了2只毛毛蟲,樹葉上一共有4只毛毛蟲。2+2=4
2、出示螞蟻的圖片
師:看,這又是什么昆蟲?土坡上有幾只螞蟻?這幅圖師什么意思?走掉了3只螞蟻,現在土坡上還剩下2只螞蟻。現在老師要請一位小朋友完整地說說這三幅圖的意思?(土坡上有5只螞蟻,走掉了3只螞蟻,土坡上還剩下2只螞蟻)誰來列算式?說說這里為什么用減法?(因為螞蟻又走掉了,原來多,最后一幅圖中的螞蟻變少了,所以用減法)
3、出示蜘蛛和蝴蝶的圖片
師:小朋友看,這里有什么昆蟲?(蜘蛛和蝴蝶)請小朋友仔細看看,動動你的小腦筋,這兩大幅圖應該用加法還是用減法呢?(蜘蛛用加法,蝴蝶用減法)為什么蜘蛛用的.是加法?(因為蜘蛛又來了,原來少,最后變多了)為什么蝴蝶用的是減法?(因為蝴蝶又飛走了,原來多,蝴蝶最后變少了)誰來用一道算式把它們記錄下來。我們一起說說這三幅圖的意思。(蜘蛛網上有2只蜘蛛,又爬來了3只蜘蛛,現在一共有5只蜘蛛。2+3=5花叢中有4只蝴蝶,飛走了1只蝴蝶,花叢中還剩下3只蝴蝶。4—1=3)
總結:今天小朋友學得很認真,學會了看圖解答應用題,并且列出了算式。
四、幼兒看圖練習
1、講解、示范
師:下面請小朋友們來完成一張作業單。先說一說三幅圖的意思,然后在下面的空格里列出算式。數字寫在日子格里,符號寫在圓圈里。
2、幼兒練習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了解了孩子對數學都很薄弱,為了能夠使他們對數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后的數學活動中多加游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大班美術《昆蟲》 篇14
活動目標:
1、認識常見昆蟲的名稱和特征。
2、感受昆蟲世界的奧妙。
3、培養觀察,比較昆蟲的能力。
4、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
5、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準備:
1、利用各種工具捕捉過昆蟲,參觀過昆蟲館。
2、多媒體制作——昆蟲小博士、昆蟲小偵探圖片數張或昆蟲錄像。
活動重難點:
根據昆蟲的關鍵特征,學會辨別昆蟲和非昆蟲。
觀察發現昆蟲的共同外形特征,初步形成昆蟲概念。
活動過程:
一、喚起回憶。
參觀了昆蟲館,介紹看到的昆蟲名稱。
二、學當昆蟲小博士
1、挑戰一:看陰影猜猜我是誰?
2、挑戰二:躲起來猜猜我是誰?(出示昆蟲局部明顯特征)
交流:天牛的觸角是它們年齡的表示,螳螂的前腿就像帶刺的刀。瓢蟲家族的害益之分,如:七星瓢蟲是益蟲,二十八星瓢蟲是害蟲等。
3、挑戰三:看看誰的眼睛最厲害?
快速看圖片,合上圖片回憶有哪些昆蟲?
哪些昆蟲躲在里面?
再次打開圖片,看一看又多了哪種昆蟲?
4、挑戰四:猜一猜什么昆蟲會和它們在一起?
出示花、雷鳴記號、燈泡,猜出蜜蜂、蝴蝶、螢火蟲等昆蟲。
三、建造昆蟲館
1、昆蟲是個大家族,雖然它們有不同的名稱,可是家族成員都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找一找,它們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從以上昆蟲中歸納發現昆蟲家族共同的特征,并一一貼在展示板上。
3、今天昆蟲館里來了許多蟲子,有一些不是昆蟲也混在里面,請小博士把它們找出來。
(教師將蜘蛛、青蛙、天牛、蜜蜂、蛇、螃蟹、獨角仙、蝸牛等都放進原來出示的昆蟲中,請幼兒分別把不是昆蟲的蟲子找出來。)
4、共同對照檢查對錯,說出理由,并向不是昆蟲的朋友告別:“對不起,你不能住在昆蟲館。”
(例如:蜘蛛八條腿、蝸牛沒有腿都不是昆蟲,蜜蜂符合昆蟲的特征要求,是昆蟲。)
5、蟲館開館。播放錄像,感受昆蟲世界的奧妙。
活動反思:
昆蟲是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幼兒在生活中有著很深的探索欲望。活動中,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幼兒的認識能力,同時也提升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幼兒的參與性也比較高,能積極地表達自己對于昆蟲的認識,而且在活動中,教師與幼兒的交流以幼兒為主,順應幼兒的發現與認識。讓活動變得更加生動。
不足之處:
活動中鼓勵性的語言少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