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小動物》教案(通用2篇)
《救救小動物》教案 篇1
目標:
1. 愿意積極主動與弟弟妹妹交往,知道在活動中要關注和照顧弟弟妹妹。
2. 能運用合作、關心、協商等多種方式帶領弟弟妹妹共同游戲。
3. 體驗做哥哥姐姐的自豪感和與弟弟妹妹一起合作的成功感。
準備:
1. 經驗準備:大班幼兒與小班幼兒相互認識過;會玩《碰一碰》音樂游戲;大班幼兒玩過《過小河》的游戲。
2. 物質準備:書包8只;背心16件;方形地墊24塊;長毛絨玩具8個;拼圖8份(裝在自封袋中);8張小動物圖片;小河裝飾物;沙包若干。相機、電視設備。
過程:
1. 回憶與弟弟妹妹交往的經驗,激發對弟弟妹妹關愛的情感。
(1)教師:今天來的小朋友有些不一樣啊!有的高有的矮,有的長得大有的長得小,你們是哪個班的小朋友啊?
(2)提問:平時哥哥姐姐是怎樣照顧弟弟妹妹的呢?
(3)根據幼兒的回答進行哥哥姐姐對弟弟妹妹的關愛、照顧等行為表現的小結。
2.介紹任務內容,初步體驗與弟弟妹妹共同合作“過小河”的方法。
(1)教師:今天要請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們兩人一組一起完成一個任務,你們愿意嗎?一些小動物們被大獅子關在籠子里,我們一起去救救它們吧!但是在森林里有一條很寬很寬的河,我們每一組的小朋友只有三塊“石頭”,怎么過河呢?
(2)幼兒自由發表自己的想法,教師請勇于實踐的幼兒進行操作演示。(教師注意觀察幼兒間相互合作的情況,并拍照片。)
(3)討論:他們成功了嗎?怎么過河的?用了什么方法?
(4)出示活動中的照片,回顧與朋友一起過河的情景。著重分析兩人的分工合作與遵守規則的行為。
(5)請其余的幼兒也來嘗試合作過河的方法。
(6)小結:兩人一起過河時要互相合作,哥哥姐姐要照顧好弟弟妹妹,每一步都要踩在石頭上,最后還要將三塊石頭從河里收起來,這樣就可以順利地過河了!
3.了解完成任務的規則,與弟弟妹妹一起合作闖關救出小動物。
(1)出示任務背包,逐一結合材料介紹完成任務的規則和線路:①先在完成小動物拼圖;②穿上防護衣;③用“石頭”過小河;④拿沙包砸獅子后救出小動物。
(2)教師:救小動物是需要兩個人共同完成的任務,哥哥姐姐一定要帶著弟弟妹妹一起出發完成每一項內容,既能救出小動物又能照顧好弟弟妹妹的大班小朋友才是最棒的!加油!出發!
(3)幼兒實踐操作,教師觀察并給予適宜的指導和幫助。
(4)介紹實踐的體驗,感受與弟弟妹妹合作完成任務的成功。
l 提問:你們救出小動物了嗎?你和朋友是怎么一起闖關救小動物的呢?遇到了什么問題?怎么解決的?
l 小結: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哥哥姐姐關心和照顧著弟弟妹妹,并且互相商量、配合、分工合作終于救出了小動物。現在心里感覺怎么樣?
4.音樂游戲《碰一碰》,慶祝“救救小動物”任務的完成。
《救救小動物》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現在每個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生活中缺乏責任心和自信心。一起游戲時,大孩往往不知道謙讓,而小孩也是膽怯、自信心不足,部分幼兒習慣以自我為中心,合作意識不明顯。結合最近熱播的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激發我組織“我做小爸爸,我做小媽媽”活動的想法,進而生成大帶小的綜合活動——《救救小動物》活動目標:1.鍛煉幼兒手腳協調,及鉆爬、投擲的能力。2.在活動過程中,大班幼兒提醒小班幼兒遵守游戲規則,用合作、協商的方式共同完成任務。3.萌發大帶小、大教小、小愛大的親情,體驗一起游戲的快樂活動準備:1.工具包(7):內裝三塊泡沫板2.信封(7):內裝動物拼圖3.7個動物玩偶,7個沙包,7套家庭胸卡4.場景布置:1條河、2個“山洞”、1只老虎活動過程: 一、角色分配。結合《爸爸去哪兒》,大班哥哥做爸爸,小班幼兒做寶寶。(隨音樂《爸爸去哪兒》進場)師:剛剛聽到的音樂小朋友們都熟悉嗎?幼兒:熟悉師:這個節目看過嗎?幼:看過。師:那里面都有誰呢?幼:石頭、kimi、angle師:哦,小朋友說的都是寶寶,那除了寶寶還有誰啊?幼:還有爸爸,還有村長。師:我們今天也來玩這個游戲好不好?幼:好。師:誰來做爸爸?幼:大班的哥哥做爸爸。師:那小班的弟弟妹妹呢?幼:做寶寶。師:那村長這個角色就由孫老師擔當,你們同意嗎?幼:同意。師:現在請小班的弟弟妹妹,你愿意誰做你的爸爸,就去拉拉他的手,叫一聲爸爸。幼:(大小自由搭配)師:大家都找到自己喜歡的爸爸的寶寶了嗎?讓我們一起數數這里有幾個家庭。幼:1、2、3、4、5、6、7。師:村長為每個家庭準備了愛心標志。請每個家庭的爸爸到我這里來,挑選一個自己喜歡的顏色,大的給爸爸,小的給你的寶寶貼上。幼:(選擇顏色貼在胸前)師:現在你們就是一家人了,爸爸做游戲時要照顧好自己的寶寶,寶寶也呀跟著自己的爸爸。二、完成任務(情景交代及活動前準備)師:村長剛剛收到一條緊急的消息,今天動物園里的動物都被大老虎抓進它的山洞里了,咱們今天的任務就是要到山洞里救出小動物,你們愿意嗎?幼:愿意師:好,在去救小動物前我們先把身體練得棒棒的。(伸腿、彎腰......)幼:(幼兒跟做)師:我這里有三張任務卡,,如果你們能按照任務卡上的要求去做,就能救出小動物了。1.拼圖。“寶寶”拼圖,“爸爸”進行指導。師:首先我們來看看第一個任務是什么?哦,是拼圖。村長這里有7個信封,每個信封里面都藏著我們要救的那個動物。要求寶寶們動手拼圖,爸爸們可以用嘴巴教寶寶,但是不可以動手拼圖,明白了嗎?幼:明白了。(寶寶挑選信封,進行拼圖,“爸爸”指導)師:寶寶們拼好之后告訴你的爸爸,你要救的是哪只小動物。幼:狗、馬......師:寶寶們真能干,爸爸快抱抱能干的寶寶吧。爸爸們將拼圖收好放進盒子里。幼:(按要求收好拼圖)2.帶寶寶過河。家庭合作討論,想辦法利用三塊泡沫過河。師:第一個任務已經順利完成了,那接下來的任務又會是什么呢?哦,過河。現在我們面前有一條很寬的河,爸爸們需要帶著寶寶過河。村長給每個家庭準備了一個工具包,里面放了3塊墊板。要求爸爸和寶寶一起商量想辦法,用這3塊泡沫板過河。請爸爸們去拿工具包。幼:(大班幼兒拿工具包,回來后與小班幼兒商量討論,先想好的舉起了手)師:誰家想出了好辦法?可以試一試。幼:(將自己的想法大膽嘗試)(教師表揚合作較好的家庭,并要求收拾好墊板,放回工具包里)3.救救小動物。大小合作,“爸爸”扔包子喂老虎,“寶寶”鉆洞救小動物。師:恭喜大家已經完成了2個任務,現在要完成第幾個呢?幼:第3個!師:哎呀!看看我們到了哪里,小動物們就子啊這個山洞里可是洞口有一只饑餓的大老虎,趕快讓我們打開最后一張任務卡。最后一關的任務就是喂老虎、救動物。要求爸爸們負責喂食大老虎,寶寶們乘機悄悄地救出拼圖上的小動物。最后把就出來的動物帶到爸爸身邊。明白了沒有?幼:明白了。師:爸爸干嘛?幼:(大班)喂老虎。師:寶寶干嘛?幼:救出小動物。(過程中,教師進行個別指導,減少滯后現象)師:大家都救出小動物了嗎?小動物們一定受到了驚嚇,我們帶著它們離開這里吧。記得回去的時候我們也要過河,寶寶們抱好小動物跟著爸爸過河。三、總結師:今天我們每個家庭表現得都不錯,通過合作救出了我們的小動物。現在村長宣布任務順利完成。寶寶和爸爸互相抱一抱慶祝一下吧。幼:(幼兒擁抱)整理環境、幼兒離場(在音樂聲中,幼兒有序離場)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大班幼兒基本能夠進行投擲并體驗做“小爸爸”的自豪,小班幼兒也從中鍛煉了鉆爬的能力,體會與“爸爸”合作的快樂。總體來說,目標基本達成。 但其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1.由于接觸幼兒時間較短,對幼兒的實際個體經驗把握得不夠充分,個別行為習慣較差的幼兒不能很好地帶入游戲。2.教師語言缺乏一定的準確性,在“救救小動物”的環節,教師出現讓幼兒排隊救動物的現象,顯得不夠精煉。3.在活動道具的準備上,“工具包”的使用反而變成了幼兒的負累,幼兒在過河的過程中始終要帶著他的“工具包”,幼兒甚至已經丟掉了,教師必須反復強調,可以刪除。